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doc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doc_第2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doc_第3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doc_第4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摘要】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先生说:“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教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不仅有谋生的技能,能享受物质生活的人,而且同时做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追求智慧和真理的人、一个有创新思维和坚强性格的人、一个不断促进社会和人类自身进步的人。”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也提到“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要成就这样的一个人,无疑要给他更多的精神营养并帮助他吸收。而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可以说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可以造成完全不同的人生,哪怕相同的境遇也会因不同的阅读而拥有不同的感受。而文章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即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所以也有人把文章形象地比作是作者的心电图。这些观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有表述:“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班固也在汉书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咏之声发。”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中尽可能多给学生引路架桥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以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在教师引路架桥的引导下,学会自己走路过桥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理词典”。【关键词】阅读 阅读兴趣 阅读量 【正文】我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做过一些调查,经过近一年的在阅读学习中运用“译读、译诵”的教学实践,刺激培养了学生阅读兴趣,调查中还发现他们读书常以中外名著为主,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很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普遍认同。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和质不尽如人意:我了解到学生在阅读时基本上以看情节为主,有的学生甚至告诉我,等他们把一本名著读完,前面的有些情节差不多已经忘得的差不多了,看完后似乎头脑中什么也没留下。还有部分学生告诉我,就是再迷人的小说和故事,他们看书只是跳着翻阅,至于情节、人物外貌、神态、心理的细致刻画都没有注意。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体会还不深,仅停留在文章表层,未潜心阅读文本,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内涵,并未因懂得阅读而快乐地生活。一、教师引路架桥提领而顿百毛皆顺“21世纪的文盲不在只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阅读的人。”这是一个大家都比较认同的观点。特别是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阅读量。因此,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阅读内容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指导中教师给学生引路架桥就显得犹为重要,它能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1、阅读内容的指导问渠那得清如许1985年,世界级巨富巴菲特在华盛顿大学演讲,有一名学生问他“你们是怎样变得比上帝还富有的?”巴菲特的回答是“在于自己的习惯、性格和脾气。”这性格脾气就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文章就浏览,不感兴趣的文章就束之高阁。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课外阅读虽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因为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教师要对拟推介予学生的图书加以甄别,既不能内容较深,语句枯燥,又不能简单肤浅,令学生读之无益。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但是,如何令学生从这种个体的、自由的阅读提升到渠清如水,让学生能够获得有益的知识,提升语文能力,良好品德的养成,则需要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我是这样给学生引路的: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准备了冰心老人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当学习到“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写出了花的繁盛,而冰心老人这样写 “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缝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朱自清写迎春“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抖擞抖擞精神,舒活舒活筋骨。”而冰心老人这样写迎春“这几扇大红门,就像一只大魔术匣子,盖子敞开着,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关不住的小天使。”“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通过这样用课内文章引出课外美文阅读,学生记忆更加深刻。我因势利导:其实课内的许多美文在课外都找得到类似的,我希望大家下去像老师这样试试。后来我查看学生的摘录时,经常可见这样的类文,比如我教了郑愁予的雨说后,我班的刘菁在摘录中就找了季薇(台湾)的雨的抒情 雨,好像是千万支魔指;好像是千万条琴弦,弹出了千变万化的声音。春雨柔软,夏雨粗犷,秋雨苍凉,冬雨肃杀;因季节变化,情调各异。但是,雨色一样美丽,雨声一样动听。在图画音乐和诗歌里,有许多描写雨的佳作。线条色彩和音乐旋律,空灵剔透。轻细的雨花,像飘忽的雾,白茫茫的,轻吻着人的脸,微微觉着痒;又轻轻濡湿着衣裳。雨伞仿佛是风帆,在雨色蒙蒙中载浮载沉;也像一只只大翅膀,东南西北,无边无垠,因风四处飘航。沉默的雨,无声胜有声;逗人的雨,真叫人喜悦。可以不必穿雨衣,在户外踯躅漫步,雨似蜜似酒,滋润着心灵。这梦幻似的雨,这奇异的雨,梦幻似的教人幻想。而刘少东就找了一首小诗心中的雨试着躲避郁暗的天空试着走出迷雾的森林心中却下起雨冷冷的浇醒了多梦的青春可不可以忘记不再想起那个伤痛可不可以抛弃不再背负过多的期许可不可以做自己? 雷杰就找了郁达夫的雨“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这样,循着课文的思路,摸着了作者的心路,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兼顾了。更落实了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遇到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我都会用这种方式拓宽学生的阅读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就渐渐走进了“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这样的读与摘共、摘与读随,会使阅读变得更精彩、更有效,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有益的知识,提升了对文章甄别的能力。2、阅读习惯的养成随风潜入夜叶圣陶先生早在50多年前就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说是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我们不能造就只会寻章摘句的老雕虫,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想要促进想象力,就需提供一个友善和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首先,我制作了一个读书卡,以一个月为界限,让学生把每月的内容记载上。读书卡(4月份)如下:编号书名或篇名作者字数读书大致用时1234(如果当月读书多的自己还可以加,要求每月至少4篇)学生的摘录以月为单位,在每月开头时单独用一页画读书卡,然后每周读时就把内容填上,好词好句及感受单独一页附在后面。一月结束后,我让学生对自己这个月阅读的文章进行串联,并记在摘录本上,我给这种串联取名为给自己的文集做广告,如金坪同学在四月份读了这几篇文章:来自天堂的光快乐岛的魔咒抽签做“乞丐”耗尽生命的魔术表演简爱一毛钱的玫瑰,她给自己四月所看的书写的串词反映了她的道德情感:简爱那来自天堂的光照亮了罗切斯特冰冷的心;得癌症的琼丝被快乐岛的魔咒缠住了,是魔术师汤姆用耗尽生命的魔术表演拯救了她,在汤姆的墓前琼丝献上了一毛钱的玫瑰,表达对汤姆的爱;抽签做“乞丐”虽说是美国朋友杰克的女儿和伙伴之间的游戏,但游戏透射的节俭和关爱穷苦的人却让处在十六岁花季的我知道为啥同学都说我大肆,因为我的人生字典少了节俭和关爱他人。 道德情感不是镜中月,也不是水中花,它首先是以文本为载体的,以文本为依托的;道德情感不能授予、灌输,让文本自身去感染学生,道德情感只能体悟和感染。学生在自主、独立的阅读中自然能体悟到其中的道德情感。情感是每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每一篇文章的气之所在。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每篇文章的情感影响着串词的创作,学生眼里的文章篇目不在是冰冷的文字,它开启了学生阅读的心理阀门。串词不但衔接了每月所看的篇目,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写作能力。对写得好的串词我除了在课堂上念,还让学生工整的抄写下来贴在“我的阅读我来秀”专栏,给她加印一枚笑脸印章,每月结束后看谁的笑脸印章多,全班评十名“串词新星”,并给予奖励一本次月的读者或意林或语丝,这样学生的阅读期待值大为增强, 在这种友善和奖赏的环境下,学生的阅读习惯不知不觉就养成了。二、学生走路过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把学生领进了阅读的海洋,教会了他在海洋遨游的一些基本技能,那么学生现在要做的就是学会自己走路过桥,进行有效的阅读积累和探索创新,去充分享受语文阅读的快乐。时间一久,就会收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效果。1、阅读积累润物细无声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天才在于积累,聪明来自勤奋。”都在讲积累的重要性。的确,养成爱积累的好习惯,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历史上,很多有重大成就的人,都有爱积累的好习惯。比如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沈括,他就非常注意平时的积累,而他留给后世的巨著梦溪笔谈,也正是这种知识积累的结晶。知识的积累过程,实际是一个知识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对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对学生阅读的习惯养成,同时也是学生积累的过程,而串词的创作,就是对知识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培养学生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习惯的养成虽说是教师为主导,阅读积累是学生为主体,但两者的有效结合就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互利共赢。2、探索创新天堑变通途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以谦虚的心态从书本中探求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所选择地扬弃。在阅读中,能对一贯的、公认的模式、结论提出异议的阅读能力其实就是学生的一种求异思维的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或者解决书中或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允许学生在品评、质疑时的有超“文本”的现象。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过滤”阅读,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看法才得到真切地表达,感悟得到真实地提高,思维得到真正地发散,才真正得到阅读的最终目的。语文的阅读学习是长期的,贯穿一生的,阅之有道,则能事半功倍。合理地阅读,正确地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提高其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换言之,阅读能让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因此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我认为吴立岗老师的见解很有道理,他说:“质疑不要局限在一个词、一个句子,它可以分成:1、有关文章表层词、句的疏通性问题;2、有关思想内容深层的探究性问题;3、有关表达形式的鉴赏性问题;4、有关语文知识拓展的延伸性问题;5、有关对文章不同看法的评价性问题。”这实际是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质疑问难方法的引导。阅读审美的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都必须始终贯穿在阅读中,从而做到真正的去读书本、读作者、读自己。记得我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后,学生被震撼了短短的几十年,牛羊欢歌,鸟儿款款飞的美丽仙湖变成了死寂的荒漠。课结束了,可学生们并不平静,学生自发的找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类涉及到生态环保的文章,找了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报道,探讨这些年环境的恶变,提出了许多让我意想不到的见解,如:同学们就如何治理沙漠做了规划,有同学建议成立种树协会,每成活一棵(当然是五年后)政府给丰厚的奖励,同时要积极发展沙漠探险旅游等。在探讨中学生已经渗透到地理学科与生物学科中,从而对环境要素的理解更深刻,油然而生对生态平衡的保护,对“污染水源、乱砍滥伐、肆意行猎”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后果有深刻的认识,进一步领会国家“退耕还林,造福子孙”的内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上郭沫若的雷电颂时,有学生提出屈原 “死无所值。”这位学生的质疑正代表了现代社会中流行的价值观念。于是我把“屈原是否死有所值?”作为问题中心来展开讨论。认为“不值”的学生说:“那时代的苏秦、张仪、吴起、韩非等都是离开故土之后有所作为的,无所谓“爱国”与否,屈原没必要那样执著。”反驳的声音四起:“屈原是皇室的后裔,出身与价值观念与苏秦、张仪等人不同,他对自己国家的感情更深。”学生都调动自己平时的知识储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让我记忆犹深的是我班有历史掌故之称的彭远东的发言,他豪情而悲壮的朗读了屈原的人格美中的评价:“屈原不仅是一个热情的诗人,还是一个冷静的哲人,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他不是一个屈从于命运的弱者,他不断的寻求探索,想要扭转楚国江河日下的局面。他手中的真理,他指出的光明,都不能用来拯救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