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体会.docx_第1页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体会.docx_第2页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体会.docx_第3页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体会.docx_第4页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体会.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体会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变革, 文化教育更是首当其冲,信息技术课理所当然地成了学校 教育的一门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 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 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 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 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 必要的基础。 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错误地将学生对“计算机” 的兴趣误以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认为学生对信息技 术课的兴趣已经很高,不存在提高的问题。然而课堂实践 和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仅仅表现在对 “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上网、玩游戏甚 至是聊天等,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 “不好玩” ,没兴趣。由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 课,却不一定能掌握好信息技术知识的现象。针对这种现 象,我认为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入手,认 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其对计算机 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较好地完成信息技 术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实 际情况,我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是依据教育部的中小 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编写的,其中对各学段 的教学内容作了详细的指导性的规定,但又非常地灵活, 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非常宽的选择余地。比如要求 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 ,对于一些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同 学来说,需要教师的详细讲解,而一些对画图程序已经 “玩”得很熟练的学生,对此则失去学习兴趣。上该节课 时,既要详细讲解本节课,又要适当地扩充内容,设置一 些主题,让初学者学得会,让学得好的同学也吃得饱。如 “绘图工具的使用”这堂课,我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某 一种工具,而且要求学生把绘图工具有机地结合起来,有 创造性地进行绘图。对原先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层次较低 的同学,可以使用基本工具先完成一幅简单的图画,而对 于学习还有潜力的同学,我就要求除了以上的内容外,再 利用绘图工具设置出一些特殊效果,如“一个文字有多种 颜色、多种字体并存”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极大地 调动起来,所有的学生就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兴趣所 在。又如,在讲 Word 中“插入图片”这节课时,我首先让 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 贺卡、手抄报、诗配画等。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 “真漂亮!” “怎样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 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在介绍插入图片的几种方法的 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图片来源的知识,如用数码相机、 扫描仪、网络下载等,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 意识和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教学的深入,学生在知识结构及掌握程度上 存在差异。在教学设计中若缺乏周密的考虑,就会使有基 础的学生“吃不饱” ,进而失去上课的兴趣;或是让没基础 的学生“吃不了” ,由此失去信心 面对学生的差异,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励和帮助 他们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 能力都得到扩展与提高。在讲新课前,调查学生对学习内 容掌握的程度及要求,根据不同学生情况给其制定不同的 学习安排。一般情况下,我让大部分没有基础的学生在我 的引导下学习,而让少部分有基础的学生学自己想学的内 容,这样不同学生的需要能在一节课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满 足,教学做到了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文字编辑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不少学生会 认为,文字编辑不就是“打字”吗?只要会输入文字不就可 以了,一些连简单的插入、删除还没有学会的学生也觉得 它“没意思” 。所以在上“文字编辑”这节课时,我从广泛 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的关于文字编辑的内容入手,如报纸、 电视、广告语、手机短信等,使学生在体会信息技术对人 类日常生活深刻影响的同时,感受到文字输入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这堂课时,我以一幅事先 做好的“我为奥运献计策”的作品作为本节课的导入。从 这幅作品中,同学们有了动手操作的要求,学生就需要掌 握本节要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完成同样的作品。这样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信息技术的 兴趣。 恰当地设计教学任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 趣与欲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 新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手段一直被喻为“教育教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但并不是 说只要在多媒体教室上了课、使用了电脑、使用了投影就 算是多媒体教学了,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单纯的 课堂教学,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答案是否定的。 当我讲计算机的组成时,这是一节不容易使学生感兴 趣的纯理论的课,我从同学们见到过的计算机外观入手, 讲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我用准确而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将抽象的名词具体 化,专业的语言生活化;并且为了强化记忆,还设计了一张 图,如“计算机五大部件”我用五个圆圈来表示,将 这五个圆圈按一定的位置来摆放,如“最靠左右两边的圆 圈”用来表示“输入、输出两大部件” ,像这样的比喻 形象而生动,使学生很愉快地接受那些“枯燥”的电脑知 识,教学效果非常好。当然,这样的课就要求老师要有较 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我把信息课的任务分为三种:信息采集型任务、信息 处理型任务和综合型任务。在因特网教学中,部分网络的 基础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因特网直接获取。这样的任务是 信息采集型任务,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并 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学习相关知识。让学生在 Word 中制作一 个通讯录,或是利用 Excel 电子表格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 这些都属于信息处理型任务。综合型任务一般放在一个完 整的教学内容结束时,作为检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手段。 例如,让学生将通过各种渠道所获得的关于“家乡的变化” 的知识做成演示文稿。这个任务中既包含了信息的采集, 如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关于“家乡的变化”的知识,也包含 了信息的处理,如将所获得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 内容插入新建立的演示文稿中。 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任务间的纵向联系,尽量与学生所学知识前后呼应。 如在“让网页靓起来”一课中,要求学生在 Photoshop 中 制作网页的背景;在网页中插入自己制作的 Flash 动画;给 自己设计的演示文稿做上超链接等。这样的综合任务可以 将原先学过的许多知识联系在一起,既起到巩固知识的作 用,又增强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尽量采用教材中未出现的例子,这样可以扩展学生 实践的内容。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用教材中的例 子进行自学,但教材中的例子包含内容是有限的,若整个 教学仅围绕已有的例子来进行,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不够灵活,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动脑设计一些针对性强、 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实例,来提高信息课的教 学质量。 在几年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总结出一条经验, “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允许他们犯错误” 。在教学中,如 果仅仅是“教师演示学生练习” ,如此循环往复,那么学 生的学习就会产生倦怠性,下半堂课的效果明显不如上半 堂课。开始学生还有积极性,最后有时就会“不知所为” , 仅仅是“为做而做,为上课而上课”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仅是被动接受,没有发挥学生能 动性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不是最好的。所以“允许他们 犯错误” ,就意味着教师不能仅仅是讲解、演示,让学生依 样画葫芦,而应该给他们发挥的空间。在学习怎样删除文 本这部分内容时,我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尝试,发 现问题,然后请几个学生集中进行演示,纠正错误,与全 班同学分享创新成果。同样的删除,但几位学生采用的方 法却不一样。一位是用 Delete 键进行删除,一位是用退格 键 Backspace 进行删除,一位是用剪切按钮进行剪切,还 有一位是用空格键进行删除。这些不同的方法让全班同学 耳目一新,茅塞顿开。又如“绘图工具的使用”一节的教 学中,曲线工具较难掌握,为了让学生掌握“曲线工具” 的使用,先出示了两条不同的曲线,让学生观察其不同之 处,学生很容易看出,这两条曲线一条是闭合的一条是不 封闭的。我就进一步问,大家能不能自己画出这两条曲线, 学生一致回答“很容易” 。下面是学生开始绘图,结果学生 想了各种方法,但是鼠标拖来拖去,始终达不到目的;有的 学生画出了一条不封闭的曲线,老师让他告诉大家制作方 法。有的同学画出了闭合的曲线,但他却归纳不出具体的 操作方法。允许他们不会做,允许他们犯错误,然后通过 问答、讨论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同学们归纳、 总结,把同学们还不能完全理清的知识条理化。 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的集中体现,通过自主学 习,是训练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学习的过程 本身是一个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而信息技术学习是一种 操作技能与知识积累同时进行的学习。这种学习本身也有 连续性的特点,在阶段性的学习中,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 归纳与总结十分重要亦十分必要。学生是学习主体,让他 们把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全班同学共享,既可以起到承上启 下的作用,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总结能力。在这 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同时 亦要做适当的纠正和辅导。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依葫芦画瓢” , 按照老师教的步骤依次完成任务,而是启发学生通过探索 掌握方法并能灵活地加以应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 学中,尤其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传统教育以教师传授知 识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往往造成学生 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 力。探究学习其本质是学生自己从各种特殊事例中归纳出 结论,并用来解决新问题。它强调的是对问题的探究过程 而不是现成的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为学生 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但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还 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及时点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善于学习且乐于学习。 教学中采用对比,可以增强教学内容间横向及纵向的 联系,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较大程度地提高 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软件间完成相似任务的对 比,通过对比,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从而实现教学目 的。在学生掌握了 Word 中图片、文字的插入方法后,在 PowerPoint 的教学中就可让学生对比 Word 中的相应操作自 己探索并掌握方法,在 PowerPoint 中掌握了超链接的方法 之后,当学生学习网页的链接时,也可采用对比学习的方 法让学生自主而迅速地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层的 含义及应用目的等等。 对教学内容及时地做出总结,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 识的理解,增强知识应用的灵活性。总结过程可以让学生 自己来进行,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复制文件,可 以采用多种不同方法来完成,在练习中请不同的学生给全 班同学演示不同的操作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操 作方法进行总结。这样既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热情与学习积 极性,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通常体现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我 们可以根据任务的大小,让学生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