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教案_第1页
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教案_第2页
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教案_第3页
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教案_第4页
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必修化学必修 2 2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教案教案( (一一) ) 第二章第二章化学反应与热能化学反应与热能 第一节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热能 第第 1 1 课时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渐形成独 立思考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的奥秘,体验科学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 和谐。 2学习用图表

2、表示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和吸收能量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 重点:化学键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难点: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过渡:能源与材料、信息一起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人类文明始于用火 -热能的使用,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在影响全球经济和生活的各 种因素中,能源居于首位。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能源,如液化气。它在燃烧时 放出热能。那这些热能从何而来呢?本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先从微观和宏 观的角度来揭示这些秘密。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问题: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

3、光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小结: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爆炸。这是因为反应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放出大量 的热,使周围气体急剧膨胀。 提问:反应中的热量由何而来?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讲:从化学键角度分析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 讲述: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 化学键是物质内部微粒 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 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中的 HH 键和 ClCl 键断开, 氢 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形成 HCl 键而结合成 HCl 分子。1 mol H 2

4、 中含有 l mol HH 键,1 mol Cl 2 中含有 1 mol ClCl 键,在 25和 101 kPa的条件下,断开 1 mol HH 键要吸收 436 kJ的能量, 断开 1 mol ClCl 键要吸收 242 kJ 的能量,而形成 1 mol HCl 分子中的 HCl 键会放出 431 kJ 的能量。这样, 由于破坏旧键吸收的能量少于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多余 的能量就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板书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能量是守恒的。 讨论 1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2P33

5、 图 2-1 水能、化学能变化对比示意图。 板书:3、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放出能量 E(反应物)E(生成物)吸收能量 过渡我们在初中学习过“质量守恒定律”, 知道自然界中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但是总质量保持不变; 同样一种能量可以转化成另一种能量, 能量也是守恒的, 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这是两条基本的 自然定律,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它同样可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 第第 2 2 课时课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6、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渐形成独 立思考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的奥秘,体验科学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 和谐。 2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能够对与化学能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树立正确的能源观。 3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

7、任和 使命感。 重点:重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难点:通过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板书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过渡:过渡: 很多同学也许会有这样一些疑问: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什么通常表现为热能的变化呢? 本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先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来揭示这些秘密,然后介绍反应中热效应的 表示方法,最后再谈谈化学在能源开发、利用中的作用和地位。 问题:问题:甲烷燃烧要放出热量,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试从化学键和物质所含能量的角度分析其 原因,并说明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变形式。 板书板书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问题:问题:在一支试管中放人一小

8、块生石灰,加入少量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让学生用手触摸试 管外壁, 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触摸试管外壁时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问题并要求学生 写出反应方程式。 结论:结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糊状的氢氧化钙,试管发烫,说明反应放出了热能。 设问:设问:热能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除刚才的这个反应,其他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是不是也会 有能量变化呢?其表现形式又是怎样的?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举例说明。 小结:小结: 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这些能量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过渡:过渡: 那么,化学变化中热量变化的具体形式又有哪些呢?这将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主要

9、内容。下 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探讨,从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实验: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材第 33 页实验 21。 讨论:讨论: 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那么,你将采取哪些简单易行的办法来了解反 应中的热量变化?各有什么优缺点? 交流:交流: 1实验过程中,你自己最满意的做法是什么?最不满意的做法是什么? 2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其他同学给了你哪些启示?你又给了他们哪些启示? 实验:实验: 见教材第 34 页实验 22。 问题:问题: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你得出了哪些结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你觉得做这个实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可以做

10、哪些改进?实验中对你最有启发的是什么? 小结:小结: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设疑:设疑: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燃烧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的,而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 铵晶体的反应是吸热的,那么作为一类重要而常见的反应,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 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来揭开这个秘密。 实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材第 34 页实验 23。 板书:板书: 三、中和热的测定 问题:问题: 1通过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如何解释? 2通过这个实验,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研究方法? 3 要明显的感知或测量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实验中

11、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减小你与同组同学的实验 结果的差异? 4听完其他小组的汇报,发现他们的哪些做法比你们好?哪些不如你们的好?你现在是否又有了新 的想法?假如要让你设计一个能较准确地测量反应中热量变化的装置,它的大体构造是怎样的,你 可以和同学交流探讨共同确定。 讲解:讲解: 1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2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虽然不同,反应物也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 反应生成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由于三个反应中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量都相等,生成水的量 也相等,所以放出的热量也相等。 3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4要精确地测定反

12、应中的能量变化,一是要注重“量的问题”,二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小实验误差。 课件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资料) 板书四、能源的分类 思考根据你的经验体会,谈谈你对当前能源利用、开发及能源危机的看法。 小结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我们可以利用化学能与热能及其他能 量的相互转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服务。化学在能源的开发、利用及解决日益严重的全 球能源危机中必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学们平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关心、 了解这方面的进 展,从而深切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一、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一、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化学反应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

13、热量的化学反应 二、中和热的测定 三、能源的分类 案案例例 ( (二二) ) 引入 反问煤、 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的燃烧所产生的热能从何而来?与化 学物质及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石灰石经高温煅烧生成生石灰,高温提供的热能在分解反应中起什 么作用? 板书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过渡过渡我们在初中学习过“质量守恒定律, 知道自然界中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但是总质量保 持不变;同样一种能量可以转化成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这是两 条基本的自然定律,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它同样可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 讲述:讲述: 化学反应的

14、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板书板书 1、化学反应 问题问题:那么,化学反应为什么有些是放热反应,有些是吸热反应呢? 讲解讲解教材第 33 页实验 21,注意事项:铝与稀酸和弱酸反应现象不明显,常常需要加热,所 以要选择强酸且浓度不要太低。尽量使用纯度好的铝条,反应前要用砂纸打磨光亮,这样进行实验 时,用手触摸才能明显感觉到反应放热,用温度计测量效果会更好。 讲解讲解教材第 34 页实验 22,注意事项: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在短时间内反应充分进行,使 体系温度快速降低,将玻璃片上的水凝固。实验中要注意两点:(1)将 Ba(OH) 28H2O 晶体研磨成粉 末,以便与 NH 4

15、Cl 晶体充分接触;(2)由于该反应属于固相反应,一定要在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 棒快速搅拌混合物,以使它们很快起反应;(3)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会造成学习环境的 污染,所以要注意对氨气的吸收。 实验实验阅读教材并根据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如下:填写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 搅拌混合物 用手触摸烧杯下部 用手拿起烧杯 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该气体能有 NH 3 气生成 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 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 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 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 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度降低,使水结成冰 得出结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16、 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 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Ba(OH) 28H2O+2NH4Cl=BaCl2+2NH3+l0H2O 问题 1整个实验中有哪些创新之处? 2在实验过程中对你最有启迪的是什么? 讲解教材第 34 页实验 23,实验注意事项:通过三组强酸和强碱之间的反应对比实验,定性的抽 象出“中和热”概念。在实验中要注意:(1)三组实验所处条件要相同,如使用的仪器、外界环境 中温度和压强要相同;(2)三组实验酸和碱的用量要相同,以保证生成水的量相同。(3)控制相同的 反

17、应时间。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三个学生分成一组进行实验,其中每个学生做一个实验并记录现象和数 据,供组内交流、比较使用,然后讨论得出结论。最后向全班汇报,进行组间交流。 步骤一:三个学生各取一个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做一个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步骤二:汇总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列表比较。 步骤三:对实验进行原理性抽象为什么强酸与强碱发生反应时都会放出热量? 讨论分析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HNO 3+NaOH=NaN03+H2O,H +OH=H 2O HCl+NaOH=NaCl+H 2O,H +OH=H 2O HCl+KOH=KCl+H 2O,H +OH=H 2O 小结由此

18、可见,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虽然不同, 反应物也不同,但是它们的反应本质相同, 都是 H+与 OH一反应生成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其离子方程式都是:H+OH=H 2O。所以,可提出推测, 即中和反应都放热。由于三个反应中H+和 OH的量都相等,则生成水的量也相等,故放出的热量也 相等(在上述三个实验中,温度上升的幅度接近)。 概念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H 2O 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讲述化学反应大部分为放热反应,如铝片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木炭、氢气、甲烷等在氧气中 的燃烧反应也都是放热反应。少部分是吸热反应,如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 阅读科学视野: 生物体中的能量转化在生物体内也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光能转 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形成的淀粉等糖类中。 人通过食物将淀粉等糖类摄人体内, 通过一系列化学反 应(生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维持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