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个人破产免责制度的构建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论我国个人破产免责制度的构建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论我国个人破产免责制度的构建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论我国个人破产免责制度的构建获奖科研报告_第4页
论我国个人破产免责制度的构建获奖科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我国个人破产免责制度的构建获奖科研报告【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个人债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为拯救债务人于泥潭中,保障债权人利益以及保证社会经济平稳运行,个人破产法律的出台迫在眉睫。本文将通过对我国试点城市法律文件的分析,借鉴优秀的域外法经验,为我国构建破产免责制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个人破产、破产免责、试点、比较法

相较于企业破产制度,个人破产制度中的债务人由于在破产后仍要继续生活,因而有其特殊的制度设计,破产免责制度就是其中的重要制度之一。破产免责制度作为个人破产制度的重要支柱,是债务人寻求破产最重要的目的,也是债务人在经济上重获新生的机会。

一、我国试点城市个人破产免责制度的规定现状

目前,在几个个人破产制度试点城市中,对外公布的几份法律文件主要有《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以下简称《深圳破产条例》)、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印发的《执行程序转个人债务清理程序审理规程(暂行)》(以下简称《台州审理规程》)、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温州实施意见》)以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法院印发的《关于个人债务清理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苏州若干规定》)。想要构建全国性的个人破产制度,对于试点城市规定与建议稿的研究学习是无法避免的。

(一)立法模式

对破产免责制度的立法模式,《深圳破产条例》、《台州审理规程》与《苏州若干规定》均规定应当适用许可免责模式。尽管《温州实施意见》中并未有直接的破产免责条款,但其复权条款中规定人民法院对债务人的权利恢复应当经申请后予以审查。同时,在个人债务清理程序中,其程序是否终结同样需要经法院许可。由此推定,免除债务人的剩余债务也应当经过法院许可,而非当然免责。

在许可免责模式中,前述文件均规定由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审查内容主要为申请人是否满足破产条件。以《深圳破产条例》为例,法院主要审查申请人的主体要件是否满足、破产原因、债务人财产报告、豁免财产清单以及债权人会议核查或通过债权申报等文书。然而,对于前述审查内容若有瑕疵是否会导致无法宣告申请人破产等内容暂未有明确规定。

(二)不得免责债务范围

《深圳破产条例》、《温州实施意见》与《苏州若干规定》均规定人身损害赔偿之债与赡养费、抚养费和扶养费不得免责。除此之外,《深圳破产条例》还另外规定了重大过失侵权行为产生的损害赔偿金、恶意侵权产生的财产损害赔偿金、雇佣关系产生的报酬请求权、税款和违法、犯罪行为需缴纳的罚金等。但是,即使是这部分债务,倘若债务人丧失部分或全部劳动能力,不免除将导致其生活极度困难,亦可申请免除。

(三)不得免责事由

试点城市法律文件均规定,对于不遵守债务清理期间行为保全规范的,债务人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以及隐匿、毁弃、转移财产等不当处分或减少财产行为的不得免责,即使在免责之后发现,利害关系人也可申请法院撤销免责。《深圳破产条例》与《苏州若干规定》还特别规定,因奢侈消费、赌博等行为造成财产显著减少的应当排除在免责范围之外。

(四)考察期与清算程序终结后的收入分配问题

《深圳破产条例》对清算程序中的债务人考察期进行了设置。要求债务人在考察期中进行一定的行为保全,《深圳破产条例》仅要求债务人在此过程中不得实施法院限制的行为;《苏州若干规定》虽然对考察期无直接提及,但规定在债务人债务清理程序终结,复权时间尚未到达之前,债务人收入超过抚养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水平的部分应当用于债务清偿。尽管其他试点城市并未对此进行规定。但温州市的个人破产第一案中的个人债务清偿方案也要求债务人承诺,该方案履行完毕之日起六年内,若其家庭年收入超过12万元,超过部分的50%将用于清偿全体债权人未受清偿的债务。[1]

三、域外个人破产免责制度分析

(一)立法模式

1、英、美自动免责主义

美国《破产法典》中适用于个人破产案件的主要章节是第7章与第13章,分别用于规定个人破产清算程序与重整程序。这两章立法均采自动免责主义。倘若利益相关方对此有异议,应当自行提出免责异议。程序不同,获得免责的时间也相应区别。第7章清算程序的免责时间为破产救济令做出之时,而第13章重整程序则为法院裁定批准破产程序之时。

英国破产免责的立法模式曾采許可免责主义,但由于英国对于“破产人有罪论”的观点根深蒂固,能够得到许可免责的案件屈指可数。[2]因而,1976年《破产法》由许可免责主义转向当然免责主义。英国《破产法》要求债权人在应当在裁定破产后经过1年才能自动免责。但是,倘若债务人出现不履行或违反破产义务等情形,法院还可依破产管理人申请裁定延长该期间,且不会自动终止。[3]此外,破产人曾在申请破产的15年之内曾经破产的,则需要在破产程序开始的5年后向法院申请免责,由法院决定是否免责。[4]

2、德国许可免责主义

德国社会长久以来一直坚持着“合约必须信守”的理念,因此在个人破产制度设立的早期,德国采取的立法模式一直是不免责主义,1999年《支付不能法》颁布才确定免责主义。根据《支付不能法》第287条规定,债务的免除必须以申请为要件。

(二)不得免责债务范围

美国国会在《破产法典》中基于各类政策的考量,规定了不得免责的债务。在2005年以前,适用重整程序的债务人能够获得“超级免责”,这是因为国会希望通过立法引导民众更多的通过重整解决经济困境。但1994年,全美破产审查委员会指出应当对过于宽泛的免责范围与宽松的免责条件进行修改。首先,消费者滥用破产制度现象十分严重。研究表明,2003年个人破产数量较1994年数量上升超过5倍,且有15%基于第7章申请破产的申请人至少有能力偿还20%-25%的债务。其次,高破产率使得国民经济发展受损。破产人获得“全新开始”的背后,是借贷人将损失转移至所有消费者身上,相关研究表明,1997年破产免除的债务总额达44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家庭额外向破产人缴纳了400美元的“破产税”。高破产率使得民众面对更高的商品、服务价格以及更高的利率,消费需求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由此不利于经济发展。[5]因此,美国国会于2005年对个人破产制度进行大幅修改,其中就扩大了重整程序中的不可免责范围。

英国《破产法》规定,在债务人得到免责后,其大部分债务均可得到免除。但以下财产不得豁免:1)罚款;2)通过欺诈等方式进行担保而招致的债务;3)债务人进行实施人身损害行为而招致的损害赔偿费用;4)家庭或家事程序中所命令偿还的费用,如对亲属的扶养、抚养、赡养等费用;5)其他不可被证实的债务;6)学生贷款。[6]英国法律并未如大多国家一般将税费纳入其中。

德国对于不得豁免的债务则规定较少,仅在第302条规定排除因故意实施侵权行为而产生的债务及罚金的免责。

(三)不得免责事由

根据美国《破产法》第727条规定,适用第7章清算程序下,以下事由的发生会导致债务人可能最终无法获得免责:1)实际欺诈转让。债务人在申请破产1年之内或申请破产之后尝试以转让、隐匿或破坏等手段减少财产;2)无正当理由而未能保存簿册与记录,债务人应当完整、真实的披露自身财产状况;3)破产犯罪;4)财产损失原因不明,即债务人不能“圆满的解释”为何自身的财务状况如此糟糕;5)拒绝作证或不遵守法院命令;6)债务人曾在申请破产前的6或8年内曾经得到过破产免责,将不能再次免责。该时间限制免责次数,并不限制破产次数;7)未完成个人财务管理课程;8)放弃免责等。[7]

德国《支付不能法》第290、296条规定了拒绝免除剩余债务的情形:1)债务人因破产犯罪而得到有罪判决;2)债务人申请破产前三年之内或申请破产后,为获得信贷、公共给付等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进行不实陈述;3)债务人在申请破产前十年之内或申请破产后有违反破产义务的;4)债务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不实报告经济情况等。

日本对于不可免责事由与美、德两国大同小异。值得注意的是,其《破产法》第252条也规定,即使破产人有不可免责的事由,倘若行为较轻微,法院依然可以做出免责裁定,对日本法官的判决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债务人免责比例因此规定而保持较高水平。根据日本联邦律师协会2014年所统计的数据,日本法院作出免责裁定的比例极高,在其所統计的1240份个人破产案件中,裁定免责比例高达96.44%,而其他被驳回的申请中,仅有一个案件是由于具有不可免责事由而被驳回,其他均是由于破产人自己撤回免责申请而未裁定免责。[8]

(四)清算程序终结后的收入分配问题

由于美国采自由破产主义且破产程序结束后债务人即获得免责,因此无收入分配问题的出现。日本《破产法》则规定破产者在申请破产过程中所应履行的一切义务在裁定破产免责之后即告终结。[9]

英国破产制度中,在免责之前,破产管理人可依收入支付令对债务人减去合理费用后的收入主张权利。在债务免除之后,该支付令的时间可以比破产期间更长,但最长时间不超过3年。“收入”的范围以社会一般人对于收入的定义而界定,既包括通过雇佣关系获得的收入,也包括抚养费、赡养费等。[10]当然,英国法院基于对个人破产结束后个人的生存需要,要求为债务人及其亲属留下足够的生活费用,且该费用不能仅保证“生存的继续”,应当包含“合理家庭需要所必须”的费用。[11]

德国对于免责后的收入清偿规定与英国相类似,《支付不能法》第287条第2款规定,债务人破产程序终结后的7年内,必须将其“以薪资为内容的可扣押债权”交由受托人,再由受托人向债权人进行分配。该条第3款进一步规定,任何排除此类规定的协议不发生效力。可见,德国法律强制性要求债务人在破产程序终结后必须以其收入继续偿还债务。该收入包括因雇佣关系所取得的收入、因自己的死因行为或继承权而取得财产的一半。[12]亦有学者将此期间认为是妥善行为期或考察期。[13]当然,债务人因此也能获得一定的“激励性折扣”,若前4年债务人能够遵守义务偿还债务,受托人在第5年应当把收入的10%交还给债务人,至第6年该比例上升为15%。[14]

三、我国个人破产免责制度的具体构建

(一)采纳许可免责主义的立法模式

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我国宜采许可免责主义。目前,我国处于个人破产法律的设立初期,由于“有债必还”的理念根深蒂固,民众对于这一制度本就难以理解,甚至出现抵触心理,尚不具备当然免责的群众基础。此外,在设立初期也不能排除确有债务人欲借此制度逃避债务的情况发生。因此,采纳许可免责主义可以通过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使民众更加能感受到个人破产制度对利益相关方的权益的保护,同时也是避免制度滥用的重要手段。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部分学者认为许可免责主义最大的诟病之处在于法官可能为保护债权人而倾向于不认定免责,因此认为我国应采当然免责主义。但从日本的司法实践来看,通过严格的不可免责事由规定以及对轻微瑕疵的允许,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一问题。

因此,我国应当采纳许可免责主义。同时可以借鉴日本做法,通过立法规定对轻微不得免责事由不当然导致免责,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行使进行限制。亦或是通过立法列举明确不得免责事由,倘若债务人未发现不得免责事由,且债务人已完成债务清理方案且管理人与破产事务管理部门一致认为没有其他不免责的情形,法官原则上应当裁定债务免除的做法来避免许可免责主义可能带来的低免责比例。

(二)应当明确不得免责债务范围

根据前述国内外比较法分析、借鉴,我国不得免责债务范围宜区分重整和清算程序规定,借此推动债务人倾向于采纳重整程序。笔者建议以下费用应当列入清算程序中的不得免责债务范围:1)税费、罚金;2)基于法定身份关系产生的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3)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人身损害而招致的损害赔偿金;4)因故意侵权而导致他人财产受损的债务;5)债务人知悉而故意不向法院或管理人披露的债务;6)破产受理两年内因雇佣行为而拖欠的债务;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重整程序则应当适当缩小,排除的第4)、5)两项。相较于其他不得免责债务范围所涉及的公共、社会或私人利益而言,第4)、5)两项所涉债务影响范围较小,且不纳入不得免除债务并不意味着这两项债务可当然免责,只是并不对这两类债务施以强制性保护,债务人与债权人依然可以通过意思自治在债务重整计划中约定进行债务清偿。

另外,美国将教育贷款等美国独有债务列入不可免责范围,在《个人破产法(学者建议稿)》中同样要求债务人必须偿还助学贷款。笔者认为,将助学贷款纳入不得免责范围并不符合我国国情。美国将该类债务列入不得免责债务是因其国会担心,债务人仅身负高额教育贷款,而无其他任何债务,却在找到收入优厚的工作后立即申请破产。教育贷款可以说是债权人对于人力资源的投资,在债权人未能享受其人力资源投资回报之前,理应先获得债务清偿。[15]而对于中国而言,我国高校学费并非如美国一般高昂,大部分助学贷款自然也并不高,鲜少会出现在仅负助学贷款而无其他债务情况下就申请破产的情况。倘若认为助学贷款亦有列入不得免责债务的重要性,那么大部分的债务都应当列入不得免责债务之中。因此,助学贷款在我国应当排除与不得免责债务之外。

(三)应当明确不得免责事由

首先,应当要求债务人是诚实的。对于企图隐匿、转移、毁损财产或有关财产证明文件意图不将自己全部财产用于清偿债务的债务人不得免责。此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的债务人应当在破产程序过程中履行、遵守的义务,未履行或不遵守的债务人不得免责。

其次,应当要求债务人是不幸的。对于因赌博、奢侈消费、吸毒等行为而导致财产显著减少,最终导致破产的债务人不予免责。倘若对于破产原因毫不区分,一律对无法清偿债务的债务人适用破产免责制度,将在法律层面上对此等行为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此类债务人也不可谓“不幸”。应当注意的是,此类债务人仅不得对其进行剩余债务免责,但倘若其申请进行破产程序,法院不应当以该理由拒绝受理。

最后,对于在一定时间内多次申请破产的债务人也不应予以免责,此处规定可参考英国、德国的做法。笔者建议,在申请破产之前10年内,已经获得免责裁定的债务人,在此期间内不可再次申请免责,但允许其进入破产程序。尽管我们不能排除在这部分债务人之内有“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但在10年之内需要多次适用破产免责的债务人,必定在理财、投资等决策方面尤其缺陷,而在已进入一次破产后的债务人理应珍惜机会,更谨慎的进行经济决策。

(四)债务人收入分配讨论

对于是否应当将破产程序开始后的债务人收入纳入破产财产之中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以裁定免责为界,分为两个阶段讨论。

在裁定免责之前,也即在考察期之内,应当要求债务人将扣除合理费用的收入用于债务清偿。这是由于,尚未裁定免责之前的债务人仍然应当对其所负债务承担责任,为保障债权人利益的最大化,應将超过一定数额的收入纳入破产财产之中。

裁定免责后,应当借鉴日本、美国的规定,不强制要求债务人再继续以收入偿还债务。强制债务人在获得免责后仍用一部分收入进行偿债确实能够较大程度的保障债权人利益,也与我国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相契合。但我们也应当注意到,破产免责制度本就是为给债务人重获新生的机会,免责后还应有条件的对其债务承担责任,会削弱债务人对于破产申请的积极性,且债务人也会因此不愿在免责后努力工作,获取更多经济利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