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_第1页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_第2页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_第3页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_第4页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5讲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考点突破,考点一地壳的物质组成,考点二地壳的物质循环,考点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地壳的物质组成 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2.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矿物有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天然汞)和固态三种基本形式。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二氧化硅)。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2)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矿物集合体。按照成因可分成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矿物、矿产、岩石之间的关系,

2、3.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易误警示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石质化”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的总称,它是判断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如富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岩,表示温暖的浅海环境。2括号内为变质岩变质前的岩石名称,岩石和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沉积岩新老关系的判定 地层层序律: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生物层序律: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一般不会相反(返祖情况罕见),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2.侵入岩新老关系的判定 唯一的方法就是根据各种侵入岩的穿插关系来推断被穿插的岩石老,穿插者新。 岩浆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可

3、能会侵入地壳上部的岩层,也可能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从而破坏原有岩层的完整性。如果岩浆侵入生成的岩石是连续的,说明侵入较晚;如果侵入生成的岩浆岩是断裂的,说明侵入过程较早,产生在断层之前。据此可以得出,岩石或岩层越完整,形成过程越晚,3.喷出岩和围岩新老关系的判断 喷出岩的喷发时间一定在它所穿插的所有岩石形成之后(当然也包括其中最新的岩石),并且在喷出岩上覆岩石之前。例如下图岩浆岩年龄比A岩层新,但比B岩层老,4.背斜向斜中岩层新老关系判定 褶皱在形成地貌形态时,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背斜和向斜形成过程中,由于外力作用,会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在地表水平方向产生了岩层新老

4、关系,背斜一般是两翼新、中间老,向斜是两翼老、中间新,5.根据地壳运动判定岩石新老关系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而且海岭处在板块的生长边界,是最新岩石产生的地方,海沟处在消亡边界,相对海岭处岩石年龄较老,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完成下题,1.(2018浙江11月选考,22,2分)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 A.B.C.D,解析本题考查岩

5、层的新老关系判断知识。从图中可以看出,黄土层覆盖在表层,形成年代最新,砂页岩层在黄土层和砂砾石层下面,形成年代最老;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先形成砂页岩层,后形成褶皱构造。故选D,下图中为沉积岩,为岩浆岩。读图,完成下面两题,2.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过程。沉积岩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因此沉积岩形成的先后顺序是;岩浆岩只会侵入到已形成的岩层中,因此岩浆岩形成晚于沉积岩;同理,形成晚于。因此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是,C项正确,3.若为石灰岩,则与接触地带易形成() A.花岗岩B.大理岩 C.页岩 D.砾岩,解析本题考查岩石的形成。是岩

6、浆岩,其形成时岩浆温度高,与其接触的石灰岩因温度、压力改变而变质形成大理岩,B项正确,某中学背山面河。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活动。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完成下面两题,4.(2018浙江4月选考,22,2分)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A.B. C.D,解析材料提示“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其特征应为棱角分明,图示显示应为),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其特征应为光滑的卵石,图示显示应为)”。四块岩石分别为“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

7、”,图中显示岩石层理构造明显且颗粒较细,应为页岩;岩石有海洋生物化石,应为石灰岩;岩石颗粒较粗大且含有砾石,应为砂砾岩;岩石结晶细腻,矿物颗粒粗大,但没有层理构造,应为花岗岩。故正确答案为D,5.(2018浙江4月选考,23,2分)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A.岩浆侵入 B.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 C.岩浆喷出 D.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解析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分别为页岩和砂砾岩,均为陆地环境下沉积岩(陆相沉积),故正确答案应为D,考点二地壳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1.岩浆岩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2.沉积岩由岩浆岩、变质岩等各类岩石经风化、侵蚀

8、、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而成,3.变质岩由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如岩浆岩、沉积岩等)经变质作用而成,4.岩浆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回到地幔深处时,经过 重熔再生 作用而成,5.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实质就是从岩浆到岩石再到岩浆的转化过程,6.岩石转化中能量的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和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规律总结(1)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2)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属于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冷却凝固属于内力作用,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判读的技巧 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起于岩浆,所以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

9、读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因此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形成的。凡指向岩浆的箭头,其作用即为重熔再生,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地壳物质循环变式图举例如下,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在实际考题中有很多变式图,在判断时牢记以下“窍门”,便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是自岩浆始,到岩浆终,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二是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三是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干热岩是温度高于

10、200、埋深在地下310千米处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 A.、乙 B.、丙 C.、沉积岩D.、甲,解析依据“三进一出是岩浆”,可判断甲为岩浆,则乙为岩浆岩。材料提及干热岩为侵入岩,属于岩浆岩;则干热岩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岩浆冷凝,即图中;故A正确,2.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 ) A.地处高海拔的高原 B.地壳的厚度较薄 C.靠近板块

11、交界地带 D.玄武岩地层广布,解析侵入岩是岩浆上升冷凝形成,在地壳活动频繁区域易出现岩浆活动;青藏高原南部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断裂带多,易于形成岩浆活动,故该处干热岩资源丰富,3.可燃冰多形成于() A.海岭附近的深海盆 B.海沟附近的沉积岩 C.三角洲附近的浅海 D.高纬的较寒冷海域,解析依据“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形成可燃冰,可判断海沟处最易形成,故B正确,4.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关于图中甲、乙岩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变质为甲B.甲变质为乙 C.乙侵入甲 D.甲侵入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图的判读以及地壳的物质循环。读图可知,图中甲岩层属于花岗岩(岩浆岩),乙岩层属于变质岩,且乙岩层形成时间早于甲岩层,因此两者之间无相互变质转化关系,故A、B项错误;图示信息显示甲岩层侵入乙岩层,故C项错误、D项正确,5.火山角砾岩是火山喷发物质落到地面之后经过搬运、沉积、压实、胶结而形成的岩石。火山角砾岩所属的岩石类型及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下图中的(,A.cB.d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