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蓟县方言语音研究.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蓟县方言语音研究.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蓟县方言语音研究.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蓟县方言语音研究.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蓟县方言语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蓟县方言语音研究详实记录了蓟县方言语音特点,同时兼及周边的平谷、 兴隆、遵化、玉田、廊坊、宝坻等区县语音状况。并在共时描写的基础上,针对 不同语音特点利用相关语言学方法,对蓟县方言中的语音变异现象做一些尝试性 的解释,揭示其演化的历史轨迹。 论文共分六部分。第一章,交代蓟县的地理人文环境,介绍蓟县方言的形成 及本文的研究方法、材料来源;第二章,描写蓟县方言音系,归纳出蓟县方言语 音的特点;第三章,深入讨论蓟县方言的归属:第四章,利用历史层次分析法、 文白异读理论等研究方法,借助历史文献,讨论有关蓟县方言中声母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比较周边方言情况,利用词汇扩散理论,讨论有关蓟县方言中韵母的几 个问题:余论部分,概括性介绍了一些辖字较少的文白异读以及蓟县方言中的异 读字。 关键词:蓟县方言;语音;历时演化;历史层次;词汇扩散;方言接触 a s t u d yo nt h ep h o n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j i x i a nd i a l e c t a l m t r a e t :t h i sp a p e rd e t a l l e d l yr e c o r & t h ep h o n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j i x i a nd i a l e c t , a n dt h ep h o n e t i cs t a t e so fo t h e rd i s t r i c t sa r er e c o r d e dc o n c u r r e n t l y , i n c l u d i n gp i n g g u 、 x i n g l o n g 、z u n h n a 、y u t i a n 、l a n g f a n g t h es y n c h r o n i cd e s c r i p t i o ni sm a d ef i r s t 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d i f f e r e n tp h o n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w i t ht h er e l e v a n tl i n g u i s t i c m e t h o d s , t h et e n t a t i v ee x p l a n a t i o n s 批g i v e nt ot h ep h o n e t i cd e v i 矾i o ni nj i x i a n d i a l e c tt or e v e a li t sd i a c h r o n i ce v o l u t i o n t h e r ea r es i xp a n si na n c h a p t e r1g i v e s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j i x i a n a n d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i t sd i a l e c t t h em e t h o d o l o g ya n dt h es o u r c eo ft h em a t e r i a li n t h i sp a p e ra r ea l s oi n t r o d u c e di nt h i sp a r t i nc h a p t e r2 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o ft h e p h o n o l o g yo fj i x i a nd i a l e c ti sm a d ef i r s t a n dt h e nt h ep h o n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r c i n d u c e d ad e e p - g o i n gd i s c u s s i o na b o u tt h et y p eo fj i x i a nd i a l e c ti sm a d ei nt h e c h a p t e r3 c h a p t e r4 i ss e v e r a lp r o b l e m sa b o u tt h ei n i t i a lc o n s o n a n ti nj i x i a nd i a l e c t w i t ht h eh e l po f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 , t h em e t h o d o l o g yo fs t r a t i g r a p ha n a l y s i sa n dt h e t h e o r yo ft h ep o l y p h o n e t i cp h e n o m e n ab e t w e e nt h el i t e r a r ya n dt h eo r a lr e a d i n ga r e u s e dh e r e i nc h a p t e r5 ,i n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t h ed i a l e c t so fo t h e rp e r i p h e r a ld i s t r i c t s 。 s o m ep r o b l e m so ft h ev o w e l si nj i x i a nd i a l e c ta r ed i s c u s s e dw i t ht h et h e o r yo ft h e l e x i c a id i f f u s i o n 。t h el a s tp a r to ft h i sp a p e ri sa b o u ts o m ep h e n o m e n ao nt h el i t e r a l a n dt h eo r a lr e a d i n g m e a n w h i l et h ep o l y p h o n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si nj i x i a nd i a l e c ta r c d i s c u s s e d k e yw o r d s :j i x i a nd i a l e c t ,p h o n e t i c s ,d i a c h r o n i ce v o l u t i o n , h i s t o r i c a ls t r a t i g r a p h y , l e x i c a ld i f f u s i o n , c o n t a c to fd i a l e c t s 珏 第一章概说 1 1 蓟县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 1 1 1 蓟县的地理环境及人口状况 蓟县位于天津市最北部,地处燕山南麓、长城脚下,居北纬3 9 。4 5 4 0 。1 5 ,东经1 1 7 。0 57 1 1 7 。4 7 。蓟县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 北毗兴隆,南邻宝坻,东北接遵化,东南交玉田,西北依平谷,西南连三河。县 境东西长5 6 公里,南北宽5 5 公里,总面积1 4 7 0 平方公里。蓟县为燕山山脉与 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北高南低,北起长城,南至蓟运河,逐渐下降,呈阶梯状 分布。蓟县山区和平原对等分布,北部群山连绵起伏、满目青翠;中部湖水荡漾、 水田相接;南部平原一望无际、河渠纵横。 蓟县全县有2 6 个乡镇,9 4 5 个行政村。县内人口达8 0 万左右,绝大多数为 汉族,另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3 2 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以满族人口居 多,且比较集中的居住于孙各庄满族乡。 1 1 2 历史沿革及人文背景 蓟县历史颇为悠久,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清池一带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 并已形成了氏族部落。 公元前1 1 世纪至公元前7 世纪的西周时期,今蓟县属燕国。春秋中期,今 蓟县为无终子国国都所在。战国后期,称无终邑。秦置无终县,秦亡后,西楚霸 王项羽封韩广为辽东王,建都无终。此后,汉、三国、西晋、南北朝、隋,虽隶 属略有不同,但皆称为无终县。 北魏时始属渔阳郡,隋大业,无终县改名渔阳县。隋末,高开道攻占北平、 渔阳两郡,自立为燕王,定都渔阳县。唐设蓟州,为州治。而后,唐、五代、辽、 金、元,皆称之为渔阳县。 明洪武初年,撤渔阳县入蓟州,清顺治元年称蓟州。1 9 1 3 年,蓟州改为蓟 县。 建国初,蓟县隶属河北省,1 9 7 3 年8 月,蓟县划归天津市。 蓟县扼关东之咽喉,自古以来,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因此,秦始皇东巡、曹 操北征、唐太宗东征都到过这里。隋末起兵的燕王曾定都于此,宋辽金也曾在这 里折戟沉沙。这里是明朝北方的重要防线,是清朝的“畿东锁钥”,是北洋军阀 张作霖进攻中原、退守东北的重要通道,新中国成立后,蓟县是首都的东大门, 是天津的后方基地。 此外,蓟县境内有十八亿年的遗产中上元古界地质剖面,有八千年的遗 址清池人类活动遗址,有五千年的遗迹黄帝问道于崆峒山,有五定国都 的历史,有五千年的古城,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独乐寺,有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五处,世界文化遗产一处一黄崖关长城,世界吉尼斯记 录大全景观两处,等等。 2 0 0 6 年,蓟县申报中国千年古县获得成功,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 分部评定为中国“千年古县”。 1 2 蓟县方言的形成 一种语言或者一个方言的面貌,很大程度上是由承载和使用它的一方人口及 周边语言或方言相互接触来决定的。一方人口的存在与构成,铺定了一种语言或 方言的底层及其自主性音变的导向与基调:而周边语言环境,往往以外来者的身 份参与到一种语言或方言音韵结构的竞争与演化中。从而导致后者的音韵结构非 自主性的变迁与复杂化。 蓟县方言的形成,可以从两条线索上来观察:其一,居民融合导致的方言( 或 语言) 接触与融合;其二,民族共同语和权威方言的规范与弱势方言的趋同。 1 2 ,居民融合导致的方言( 或语言) 接触与融合 历史上,蓟县境内居民的融合形式,主要有兵民融合、胡汉杂居融合及土客 ( 非军事移民) 融合等。 1 2 1 1 “蓟州自唐虞雄于北方,周秦以至故明,或为帝胄之封,或为元功 之赐,历代皆称名区。汉唐尤为雄镇”。,因此,蓟县自古即为兵家必争、重兵 把守之地。春秋战国时燕国名将秦干曾在此抵御东胡,西汉名将李广也曾在此抗 击匈奴。曹操北征乌桓、司马懿平辽东太守公孙渊,率大军曾驻军于此。公元 见于明嘉靖蓟州志 。 2 6 9 7 年3 月。陈子昂随武攸宜征讨契丹,驻军渔阳城。后梁开平三年( 9 0 9 年) 五月,卢龙节度使( 驻幽州) 刘仁恭被次子刘守光囚禁夺职,其长子( 驻沧州) 刘守文率兵讨伐刘守光,刘守文数年攻刘守光不克,以重贿招契丹、吐谷浑军4 万人,驻屯蓟州。明代,统治阶级充分意识到“蓟州为京辅要镇,左扼山海,右 控居庸,背连古北,距东西南各四百余里,而蓟当其冲,枕山带河,重关复阻, 第为应援,以翼畿辅”。,因此,隆庆二年( 1 5 6 8 年) 三月,戚继光在蓟州城设 团练,陆续调集浙江士兵至少两万余o ,北上戍卫蓟镇长城。戚继光坐镇蓟州1 6 载,遂“九塞、五岭,满地浙兵”回 伴随着一次次的军事移民,当地居民不断的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兵 士广泛接触,耳濡目染,其所持方言在作为交际工具的过程中,渐次的与阿尔泰 语言、与各地方言磨合,异质而有序地慢慢形成了今天蓟县方言的面貌。异质在 于其非单一性,而有序则体现在原蓟县方言底层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稳固性,外 来成分必须依其兼容度而适当的折合,方可进入。 1 2 1 2 蓟县,地处幽燕,自古以来就是山戎、高丽、东突厥、回纥、奚、 契丹、女真、满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杂居之地。约二千七百年前的春秋时期, 居住在无终山地区的一支山戎族,就以今蓟县县城为都建立了无终子国。汉武帝 曾把乌桓族( 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后,分为乌桓和鲜卑二部) 牵至上谷、渔 阳、右北平、辽东等地,从此乌桓入众与汉族同处共居。东晋永和六年( 3 5 0 年) , 慕容隽率军伐无终。东晋隆安三年( 3 9 9 年) ,慕容盛派其将领李旱进讨李郎于 令支。李旱攻克令支后,派别将盂广平于无终攻击李郎,将其杀掉。其时,这里 是鲜卑人的活动区域。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在幽州设置了数量众多的藩州, 幽州地区成为侨置藩州最为集中的州回。稍后,胡人安禄山任平卢节度使,并于 蓟县起兵叛唐,遂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的咏叹。宋辽金元 时期,蓟县长期处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胡汉融合力度加大。今蓟县营房村辽 墓,为典型的契丹人墓葬;弥勒院辽墓、抬头村辽墓,为典型的汉人墓葬。两种 见于明朝陆树声蓟州蓐惨城楼记。 辛德勇:述明代戍卫长城之南兵 ,中国史研究k2 0 0 4 年第4 期 见于明 e 怍:广忐绎卷四江南诸省。 马驰:唐幽州境侨治羁康州与河朔藩镇割据) 荣新江主编唐研究) ( 第4 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1 9 9 2 1 3 页。 诗句见于唐自居易长恨戢 3 不同族属的墓葬在此地出现,说明此地辽代为汉、契丹人杂居之地回。清代,蓟 州城为帝京左辅,皇陵右翼,服役行富及护陵的满族人,自不在少数。 如此规模的胡汉民族融合,致使出入于口角之间的方言( 或语言) 随之自然 而然地、隐蔽性地发生着变化,蓟县方言深受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影响,并不断 吸收、融合它们的一些成分。今天,这种融合后的方言面貌,在蓟县方言的词汇 项目上表现的最为明显。 明初学者白范有云:“人烟多戍卒,市语多杂番声”o ,恰到好处的说明了军 事移民、胡汉杂居所形成的方言接触与融合现象。 1 2 i 3 此外,非军事性移民,也造成了土( 当地人) 客( 非军事移民) 混 居的状况。据蓟县志( 1 9 9 1 ) 载,东汉时期,外地人口大量流入,县内人口 骤增。唐代开始,外地逃荒人口至此落户较多。辽金元统治者在迁都北京后,为 巩固政权、繁荣首都,采取“实京师”的政策,从周边地区移入大批人口。三 朝北盟会编载,金天会五年( 11 2 7 年) ,金人克汴京亡北宋,掠宋国男妇不下 二十万人,“比到燕山,无论贵贱壮弱,路途之遥,饥饿之困,死者枕藉,骨肉 遍野。壮强者仅至燕山,各便生养,有力者营生铺肆,无力者喝货挟托,老者乞 丐于市,南人依类各相娶嫁。”明代,随燕王扫北、戚继光镇守长城关隘,官兵 眷属及外地居民大量移入。清代,随清军入关的官兵眷属及行宫、陵墓建设管理 人员不断增加,入口移入愈来愈多。 蓟县境内的民族、人口由于战乱等原因,始终处在不稳定的状态,而其方言 也处在一个不断接触、不断融合的形成过程中。战争的破坏功能,变成了推动人 口流动、促使方言变异的条件。 1 2 2 民族共同语和权威方言的规范与弱势方言的趋同 民族共同语和权威方言对弱势方言的规范,是一种方言接触现象。这种规范 有时是无意识的,有时是人为行为。在古代,主要体现为政府通过官话韵书,以 教育的方式来影响弱势方言的发展。而在近现代,接触的方式更为多样化,无论 是语言政策及教育活动,还是广播电视娱乐,权威方言都在对弱势方言起着规范 作用。 参见:赵文刚:天津蓟县营房村辽墓北方文物,1 9 9 2 年3 期。天津历史博物馆考古队、蓟县文物 保护管理所:天津蓟县弥勒院村辽墓) 文物春秋 ,2 0 0 1 年第6 期。蓟县抬头村早期辽墓,中国考 古年鉴1 9 8 5 年。 白范北来,到北京以前路过蓟州时所写。见明诗综卷1 3 ,天府广记 卷“亦收此诗 4 近现代,北京话、普通话对蓟县方言都发挥着影响。1 9 0 2 年清政府颁布学 堂章程规定:“各国语言,全国皆归一致中国民间各操土音,致一省之内彼 此不能通语兹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故自师范以及高等小学堂,均于国文一 科内,附入官话一门。”从而揭开国语统一运动的序幕。1 9 1 3 年教育部召开读音 统一会,确定国语标准音,以京音为主而兼顾南北,吸收了江浙话的浊声母、尖 团音、入声等,是为“老国音”。1 9 2 6 年“全国国语运动大会”确认“北京的方 言就是用以统一全国的标准国语”,自此以后国语注音全部改用北京音,此为“新 国语”1 9 5 8 年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全面阐明了语言规范化的内容,明确 规定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些规范活动,导致相对弱势的蓟县方言在某些方言 特征上的萎缩,并逐步趋同于普通话。 从另一个角度讲,地点方言在宏观上的演变是有方向性的,其取向是向着民 族共同语或优势方言靠拢,向着文化地位和语言心理上占优势的方言靠拢、趋同, 这种靠拢、趋同是一种特殊的方言( 语言) 接触形式覆盖接触的结果。尤其 是地处京畿之地的蓟县,处于普通话扩散的中心地带,在各个语言特征上受覆盖 接触的机率都很大。 这种底层与接触层交错相容、异质共存,正是现代方言的真实存在状态。处 于普通话强烈影响下的蓟县方言,接触层在表象上更为隐蔽,这一点的揭示,有 利于以周边方言的角度解释北京话曾经存在的层次。蓟县方言属于冀鲁官话保唐 片蓟遵小片国,处于冀鲁官话区的北部边缘、唐山板块的西端,西边与北面紧接 北京官话区,这里是两大官话的交界地带。因此,在研究方言间相互接触、相互 影响以及强势方言或民族共同语对其它方言的影响等方面,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 3 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及材料来源 1 3 1 选题意义 建国后,许多学者对天津方言进行了大量切实有效的研究,如河北北京师范 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分院语文研究所合编的河北方言概况,对天津方言 进行了宏观上的介绍;李世瑜等学者对天津人如何有效的学习普通话也做了专文 论述及理论指导,等等。这些研究成果都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此处依据中国语言地图集 5 新时期,天津方言的研究进入高潮期。在李世瑜等先生的努力下,我们得以 了解天津方言的性质、源流及其界限;同时词汇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尤 为突出的是,近十几年天津方言的研究重点转向了声调及连读变调上面,并且这 方面的研究始终走在学界前列 目前学界对于天津方言的关注依然集中在天津方言的连读变调上,而其他方 面则显得较为匮乏,尤其是缺乏对各区县方言语音系统有效的共时描写与历时解 释,发表的成果也很少有系统的材料及深入的论述,因而不利于广大学者的进一 步研究。 就目前来看,以蓟县方言作为专题研究的选题尚不多见,因此本选题的研究 将全面考查蓟县方言音韵结构及语音特点,希望可以引起更多学者对天津市区县 方言的关注,摆脱长期以来只注重声调研究的严重偏向。 蓟县方言语音研究对蓟县方言进行了系统的田野调查,详实记录了蓟县 方言的语音特点,这将丰富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的内容,充实蓟县在方言研究领域 的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持,为方言分区及方言地图的绘制提供 一些帮助,为天津市各区县的推普工作及语言的规范化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为天 津市蓟县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提供活化石一样的记录。同时,在共时描写的基础上, 我们将从历时演化、周边语言环境两个角度加以分析,逐层勾勒出蓟县方言语音 近古时期的宏观发展层次及时间先后次序,并对一些语音现象进行尝试性的解 释,以期对历史层次分析法、文白异读、词汇扩散以及方言接触等有一些理论上 的讨论和贡献。 1 3 2 研究方法 首先,本选题将对蓟县境内及周边区县各方言点进行系统有效的田野调查, 真实记录方言语音的特点,进而进行音系整理。 其次,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古时反映方音的音韵书籍,运用地理语言学、 历史层次分析法、历史比较法、语言接触理论及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翔实的分 析与描写,构拟蓟县方音发展的宏观历史层次,尝试性解释一些方言语音现象的 演化历程。这里主要针对文白异读理论谈谈自己的认识,概括介绍历史层次的基 本分析方法。 首先来谈文白异读。在方言研究中,人们很早就关注到了文白异读这一丰富 6 的语言宝藏。但文白异读的概念却存在一些疑义。李荣先生( 1 9 6 5 ) 认为:“北 京的文白异读,文言音往往是本地的,白话音往往是从外地来的。其他方言区的 文自异读,白话音是本地的,文言音往往是外来的,并且比较接近北京音。”国随 着方言学者的广泛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北京话文白异读的形成也跟其他方言 遵循着相同的规律,即“白话音是本地固有的读音层,读书音是从外地借入的读 音层”o 。王福堂( 2 0 0 6 ) 从北京话成为权威方言之前借入异方言的过程加以论 证,也得出同样结论。但进一步深究之,文白异读中“白话音是本地固有的读音 层,读书音是从外地借入的读音层”的提法,似有可商榷之处。读书音借自外地 与否,我们暂不进一步讨论。白话音是本地固有的,则不尽然。汉语方言中的文 白异读以闽方言最为丰富,在厦门、潮州等方言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个文读对应两 三个自读的情况,如表1 1 : 表l 一1 “前”。老”在厦门、潮州方言中的文白异读 地点例字 文读白读1 白读2白读3 厦门 前t s i e n弗匈, i s u n$ 酊 潮州 老 l a u l a ul a 旷l i e u 这三个白读和一个文读可能代表底层、同源层次、异源层次而叠置于一个平面, 原先进入某一方言的文读音可能随着该方言的新陈代谢,变为一个相对新的白读 音。所以,这里的“白话音是本地固有的”是个时间上的相对概念。以当前的视 野来宏观观察叠置于一个平面的不同读音情况,我们不能依“白话音是本地固有 的”标准一概而论。 理想而完整的文自异读状态是,文读与白读两相整齐对应,每个人在正式文 雅的公开场合、在读书时使用文读音;在随意的场合、在日常口语交际中使用白 读音。但由于方言的发展以及文读与白读所承担的语言作用不同,往往会出现参 差不齐的状态。在实际使用中,文白异读的存在状态也因使用个体的不同而大相 殊异。文化水平高或者接触外界多的人,使用的文读音较多,白读音相对较少, 文化水平低或者接触外界少的人,使用的文读音较少、白读音相对较多;年青人 使用的文读音较多,而老年人使用的白读音较多。因此,我们说文白异读中文读 与白读是存在于一种方言中的两个不同的系统,判断的标准不在于一个字是否同 车荣:音韵存耩,商务印书馆1 9 8 2 年舨,第1 1 5 页。 耿振生;北京话空白异读的形成,语占学论从第二十七辑 7 时具有两种语音形式,不在于存在文白异读的字数多少,而在于音类上的两相对 应。可以这样说,在存在文白异读的方言中,就某个字而言,目前可能只有一种 语音形式,但从该方言的整个语音系统分析,这个读音或属于文读系统,或属于 白读系统。对于权威方言近边的地方方言而言,白读音常常以残迹的形式七零八 乱的存在着,从文自两个系统的整体上来认识,体现的尤为重要。 文白异读是一个地方音系发展的中间存在状态,是文读与具有兼容性的白读 在音类归并过程中动态的发展阶段。文白两个独立的系统经过磨合,会逐渐相容 于一个音系。 文读与白读来源不同,分属两个独立的系统,两者之间没有发生学上的承继 关系,因此不能用条件性音变的视角来推断二者之问的关系。一般认为,。白读 的语音形式在北方方言中其所代表的语言发展的时问层次一般早于文读形式, 但例外情况也不少,如“客”文读f k “y 】、白读i 舻i e 】:“更”文读【c l 唧】、白读陋匈l 。 且在一些方言中,常常会发现,白读在其自组织机制内以快于文读的步伐向前发 展,如山西南部及河南一些方言中的“刚”读【c 衄通l 】 文白异读具体表现为文白异声、文白异韵和文白异调三种形式。文自异声, 指文白系统中的韵母和声调一致,而区别仅在于声母上。如蓟县方言中的生母字 “色”,文读,白读;文白异韵,指文白读系统的差异在韵母上,声母、 声调一致。如蓟县方言中的果摄字“茄”,文谎矿i ,自谎坤i i y e ;文白异调,指 文白系统声母和韵母皆一致,而声调不同。在蓟县方言中,主要表现在一些清入 字上。如章母开口三等字“质”,文读铆:,白读吼,但在大多数方言中,这三 种形式并不单一的存在。 其次介绍历史层次分析法。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学者都在试图仿效西方学者, 采用历史比较法来构拟原始汉语。但历史比较法是建立在语言同质说基础之上 的,它只能在同一历史层次之间进行,对于异质的、多层次的汉语方言并不适合, 因此传统的历史比较法不宣直接用来比较汉语各方言,更不能用来构拟原始汉 语。基于历史比较法分析汉语时遭遇的种种困难,历史层次法应运而生 “层次”这个术语来源于考古学。语言学里的层次是在一个共时平面中不同 系统的叠置。历史层次分析法认为,以区别离析同一方言的不同历史层次为前提, 徐通锵、王洪君:说“变异”一山西祁县方言音系的特点及其对音变理论研究的启示 ,语言研究 1 9 8 6 年第1 期。 8 通过系连不同方言中相同的层次,在相同的历史层次之间从事历史比较,分步构 拟不同时代的母语,并最终实现原始母语的拟测。 本文借助以下几个角度来确定不同的层次及其来源和年代。 第一,从文白异读上区分一个方言的不同层次。如扬州方言中见系二等文白 读,自读声母是腭化前的k 、k h 、x ,文读声母是腭化后的霉、矿、c ,二者属于 不同的历史层次,如表l 一2 所示: 表1 2 扬州方言中部分见系二等字的文白异读 家下 解疥街教敲苋 文读 位i a 2 1 c i 扩k i 4 2七i 5 5位i e 2 1位i 3 2 1妒i 3 2 1c i 毒耶 白读k a 2 1x a 5 5l 【4 2k e 5 5 k e 2 1b 2 l k h 3 2 1嫡5 5 第二,采取方言间横向比较的方法,充分考虑目标方言周围的语言环境,来 确定方言历史层次的来源。 第三,以方言区的历史文献材料验证不同的历史层次及其存在时间。由于直 接反映某一区县方言的文献资料相对匮乏,所以要准确推断汉语方言各层次的绝 对年代相当困难,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以汉语史的研究成果为标准,以 汉语史上各个音类之间的分合关系为线索,辅以有限的文献材料,确定各层次的 相对年代 1 3 3 材料来源 本文以蓟县方言语音为研究对象,旨在详实而系统的描写蓟县方言语音特 点,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语言学分析方法,从历时分析的角度,逐层勾勒出蓟 县方言语音近古时期的宏观发展层次、时间先后次序及目前语音的发展趋势。本 文以蓟县城关为代表,兼以周边方言材料作为比照。具体材料来源是: 实地调查的有: 地点姓名性别年龄 文化程度籍贯职业 蓟县纪文志 男6 2 岁高中毕业蓟县城关东北隅村农民 平谷张广生男6 4 岁初中平谷区城关镇农民 遵化王继任 男6 1 岁初中遵化老庄子农民 兴隆王学诚男6 1 岁初中兴隆县城工人 玉田王金忠 男 6 2 岁 小学玉田县城农民 9 张国志男6 9 岁中专玉田县城农民 宝坻郑文成 男 6 8 岁农中宝地区城关镇龙潭村 农民 张瑞华男6 4 岁初中宝坻区高家庄镇岳家庵农民 其中。遵化、兴隆、玉田三点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陈鹏飞副教授调查。 北京话的材科来源于;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 9 6 2汉语方音字汇文字改革出版社 此外,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张世方先生也提供了部分北京话的语料。 廊坊话的材料来源于: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 0 0 5河北省志第8 9 卷方言志方志 出版社 廊坊市志编修委员会编 2 0 0 1廊坊市志 北京:方志出版社 在此谨向各位提供资料的先生和各位发音合作人致以谢意1 1 3 4 参考的历史文献材料 本论文采用时空对应法来分析蓟县方言的特点及其历史层次,空间上多多考 虑蓟县周围方言的语音特点,而时间上采用历史上出自幽燕地区的文献材料加以 考证。在选取文献材料时,弃反映标准音的官话韵书,取反映一时一地方音的韵 书;弃反映读书音的韵书,取跳跃着的活口语韵书,其一个中心,即在于反映时 音与方音。论文所用的主要文献材科有: 中原音韵,成书于元泰定元年( 1 3 2 4 年) ,作者周德清,江西高安人, 该书是作者为规范当时北曲曲律的混乱现象订正字音所作的一部曲韵。宁继福 ( 1 9 8 5 ) 从中原音韵自序入手,认为其中所言“天下都会”只能是指大都, “自然之音”只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大都话”;并进一步分析得 出,中原音韵的四声的调型与现代北京话相同。单字的调类,除清音入声字 以外也与现代北京话相同,因此说中原音韵的声调结构表明它是十四世纪的 北京话。赵遐秋、曾庆瑞( 1 9 6 2 ) 也认为中原音韵的基础方言是元大都话。 毁情自宁( 1 9 9 8 ) 考证,中原音韵是站在北方官话的立场上写成的,“在北方 官话( 指冀鲁官话,引者按) 地区有哪一个城市可以当之呢,首选的城市自然是 当时的首都大都中原音韵有两读中原官话地区是不读萧豪韵的, 宁缮福:中腺占韵表稿,吉林文史出版朴。1 9 8 5 。 赵遇秋,曾庆瑞: 中原音韵) 自系的基础和入派三声的性质 。筑中国语文 ,1 9 6 2 年7 月号 1 0 读萧豪韵的只是北方官话。从这一点上说,中原音韵当然是大都话。”国蒋绍 愚在综合分析各家意见后认为,“从整体音韵结构看,中原音韵的基础方言应 是大都话。”。我们认同此一观点,中原音韵反映的是大都话。 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明万历丙午年( 1 6 0 6 年) ,顺天徐孝( 1 5 7 3 1 6 1 9 ) 编定陆志韦先生( 1 9 4 5 ) 认为,该书是一部“跳跃着的活语”o 。王力 先生( 1 9 8 5 ) 汉语语音史的明清音系,基本上是依照等韵图经的二十二 母、十三摄,他认为徐孝讲的是顺天府( 今北京) 的音。 李氏音鉴,至迟完稿子1 8 0 5 年( 嘉庆l o 年) ,刊行于1 8 1 0 年。作者李 汝珍( 1 7 6 3 1 8 3 0 ) ,字松石,号松石道人,河北大兴( 今属北京市) 人。该书 “浅显易晓,俾吾乡初学有志于斯者,籍为入门之阶”固,是一部为童蒙初学者 而写的音学入门书。杨亦鸣( 1 9 9 2 ) 研究,音鉴音系是以十八世纪末的北京 语音为基础,兼列当时海州音中与北京音相异的部分。在音系的具体安排上,兼 采的这一部分只是在北京音系之外重出,一般说来并未影响到北京音系的完整 性。囝俞敏先生( 1 9 8 3 ) 认为。音鉴卷四北音入声论所列入声字分归阴阳 上去四声,“捧除了平水韵的干扰,纯用当时的北京音了”固。 语言自迩集,1 8 6 7 年出版,作者是英国人威妥玛( 又译伟德,t h o m a s f r a n c i sw a d e ,1 8 1 8 1 8 9 5 ) 。该书共三卷本,“既是一部高水平的汉语教材,又 是1 3 0 年前北京话的精彩实录文献,还是一部以当时北京话为描写对象的语言学 专著”,“自迩集所记的汉语口语是当时的北京话,这是可以确定、勿庸 置疑的”。毋 刘勋宁:中原官话与北方官话的区别及 中原音韵) 的语言基础k 中国语文 1 9 9 8 第6 期。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7 9 8 4 页。 陆忐韦:记徐孝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 ,燕京学报第3 2 期。1 9 4 5 出自李氏音鉴卷四第一二卜八问。 杨办呜:车氏音鉴音系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2 ,3 8 - - 3 9 页。 俞敏:李汝珍( 爵鉴) 单的入声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 9 8 3 第4 期。 张h 东:戚妥玛氏( 语占自述集) 所记的北京晋系,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8 ,第4 期 1 1 第二章蓟县方言的音系及其特点 2 1 蓟县方言的声韵调 2 1 1 蓟县境内的方言概况 蓟县虽处京畿之地,受普通话的强势影响,但境内方言口音略有不同。县城 城关及中部乡镇为一小片;下营镇、罗庄子镇的段庄、西大峪、桑园等村为一片, 与平谷方言接近;孙各庄满族自治乡自成一片,与遵化县东陵、马兰峪一带口音 相同,近似北京话;出头岭镇、西龙虎峪镇及五百户镇大部为一片;南部上下仓、 杨津庄镇、候家营镇等6 乡镇为一片,与宝坻口音接近;桑梓镇因受三河县方言 影响,也自成一片。具体如图2 1 所示。本文以城关话为描写和解释对象。 2 1 2 蓟县方言音系 2 1 2 1 声母二十四个( 包括零声母) p 布步泊剐矿怕盘普匹1 1 1 妈门买灭 f 飞冯符费v 闻危袜忘 t 道爹蕴垄l - 太同头特 n 难匮岸恶 l - , z - _ p = 扭暖 乜萱杂滓锃一参曾侧促s 碎伍盔鱼 喀知正泽责珞- 初昌拆策 书森压鱼五日闰j 强僻 鼙精经杰蕴矿秋桥穷曲耳女谬捏逆9 虚雄宜薛 k 贵敢国共p 开葵抗哭x 灰红汗喝 o 我鸦永药 说啊; 曩母及部分影母、慵母宇,青节曹字母存在两种不同的变体t 一个是元青【u 】一个罡唇齿半元青【v 】 有的甚至介于二者之问,模糊难辨 2 1 2 2 韵母三十七个 a 大爬洒杀杂 i a 家下丫瞎假 u a 要瓜化话刮 , 波模末勃泊 m 左塑错捉夺 y 河蛇舌合篮 i e 姐接介奎别 弘t 喃, e j 筮雀怯 1资次自滓差 i 第几立七力 u 布猪父负突y 居醢届尉 t 知直日世十 卵耳尔而儿饵二 a i 呆挨还百鱼 u a i 坏帅拽率会 e i 贝妹废美北 u e i 女绿灰税虽 粕蓝刀剖强少i a u 表交鸟彪丝 o u 斗煎驼2 叔蕴i o u 亟流幼旧宿 f i l l 南犯山扇匮 i a n 咸尖连边县u a n 赚端关传钻y a n 全缘绢玄远 砸沉森嫩很分i 孤品邻斤尹饮啪吞顿论俊顺 y o n 讯逊群均匀云 a 习帮长往厘夯i a 9娘匠样项堑u a r j 光谎狂撞双 锄朋证省横梦岣 冰杏英倾经u o r j 弘轰荣东中 如 琼永雄胸用 说明; 1 会计lk h i a i 蟠; 2 驼骆:h t t h o u 1 3 2 1 2 3 单字调四个 阴平【j 15 5 高安开偏婚飞织出黑说 阳平【j 】3 3 穷平寒扶鹅云急竹局合 上声h2 1 4 古展口丑好五女笔曲铁 去声| q5 1 近父爱抗汉害积月六麦 2 2 蓟县方言的语音特点 蓟县方言在北京话等强势方言及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影响下,其音韵特点总 体上看较为零散,系统性不强,呈现出中古音残留、方言接触等多来源多层次的 特征。 2 2 1 声母的特点 蓟县方言的声母( 包括零声母) 为2 4 个,其主要音韵特点是: ( 1 ) 知组与章组完全合流,皆读喀、珞h 、 组声母如知知= 支章、长澄= 尝禅; 而庄组大部分辖字也读同知章组,如责、策、册、泽、择、所、森、涩、色、厕、 啬、测、所、森、厕;仅有少部分读傲舌尖前音。 ( 2 ) 尖团不分,精、见组细音字同读姆组声母,如酒g l = 九见、清清= 轻溪等。 ( 3 ) 古影母、疑母部分开口一、二、三等字,读为【n - 】或【耻】声母。如: 爱髟开一:n a i 岸鬟开一;l l a t 蔫影开兰:n l i a n 酽疑开三;确a n 矮髟开= :n a i ( 4 ) 精组、见组部分字的白读音中,存在声母未腭化的残迹。如: 俊精合三:奴m 倾浜台三:p 如 就从开三:奄酊 ( 5 ) 精组部分字声母白读音读同端组,如:在、再等。 在从开一:t 时再精开一:t a i ( 6 ) 泥母细音字,声母读为i 耻】。如:泥、尼、腻、尿、女等。 泥母和来母有别,但白读系统中,个别泥母字声母读同来母,如:“暖” l a 旷n u a n ( 8 ) 以母个别字,声母读同日母,如“允” z 口i n 。 ( 9 ) 存在部分特殊的读音现象,具体来说,个别古精母、古见母平声字,声 母读为送气音,如“歼、犍”:昌母烛部入声字“触”的声母读为不送气音;个 别明母字声母读为【驴l ,如谬l 虹u 论;晓母流开三有部上声字“朽”读为“铲加”。 等等。 2 2 2 韵母的特点 1 4 蓟县方言的韵母有3 7 个,其主要音韵特点是: ( 1 ) 鱼韵、虞韵不分,绝大部分泥来母鱼韵、虞韵字,读为合口的复韵母u e i , 如驴、女、吕、旅、虑、滤、屡、缕等:止摄、臻摄、通摄部分三等泥来母字, 也读为合口复韵母u e i ,如履、律、率、绿等。 ( 2 ) 部分宕摄、曾摄、梗摄入声字韵母读为i y 】,与果摄归并。如,格、额、 或、落等。 ( 3 ) 药韵、觉韵入声字存在大量文白异读现象,如:削、弱、约、跃、乐、 学、壳、剥、觉等。 ( 4 ) 遇摄合口一等模韵字,存在部分读同果摄合口韵的现象。如:虏 l u o 、塑 s u o 等。 ( 5 ) 古曾、梗摄知庄两组入声字,部分读为a i 韵母,如:色、择、责、策、 册等。 ( 6 ) 合口韵中存在大量u 介音消失的现象,具体来讲:止摄合口三等泥来母 字,介音u 皆已消失,如垒、累、类、泪等;山合一缓韵来母上声字“卵”丢失 u 介音:臻合三稃韵日母去声字“闰”的u 介音消失;曾合一德韵匣母入声字“或”, 读x n 无u 介音。通合一送韵精母去声字“粽”丢失u 介音,米母去声字“弄” 白读音丢失u 介音,读为n :通合一冬韵泥母平声字“农”丢失u 介音,读为 s n 甜j ;通合一宋韵精母去声字“综”丢失u 介音,读为乜锄。 2 2 3 单字调特点 蓟县方言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单字调。古清声母平声字今读阴 平,古全浊声母和次浊声母平声字今读阳平;古全浊上声字今读去声:古全浊入 声字今多归阳平,次浊入声字今多归去声,古清入字分别归入四声。古清入字各 摄具体分派情况如表2 - - i 所示( 单位:字;异读字除外) : 表2 1 古清入字在今蓟县方言中的分派情况 威摄深摄山摄臻摄宕摄江摄 曾摄梗摄通摄总计比例 阴1 973 11 4l l4 61 61 31 2 13 9 3 阳421 033544 6 4 1 1 3 3 上81854548 5 4 8 1 5 6 去 8 l1 01 11 131 02 61 89 8 3 1 8 2 2 4 儿化 蓟县方言的儿化,从音值上来看,有7 种类型: ( 1 ) 主元音是低元音、后元音时,韵母直接卷舌,如【a 】、【u 】、【o 】、【e 】。发 这些元音时,不用舌尖部分,同时由于音节没有韵尾,所以便于直接卷舌。如: a 】一 a r 】 刀把儿 u 一 u r 水珠儿 一 i 缸衣架儿 u o 一 1 1 0 1 圆桌儿 u a 一 t l a r 】牙届i j ) l i s 一 i 盯】树叶儿 ( 2 ) 主元音是后元音 y 】,韵母儿化时变为央元音嘲。如: 【y 】一m饭盒儿、自行车儿 ( 3 ) 主元音是前高元音l i “y 】的,儿化时增加一个央元音【3 】。发这两个高 元音韵母时要用舌前部分,儿化也要用舌前部分,因此需要增加3 ,才能读出一 个动程变化融入儿尾。 【i 】一【i 刎被里儿m一 y 训蛐蛐儿 ( 4 ) 韵尾是【i 】、 n 】的韵母卷舌时,【i 1 、【n 】脱落,同时,韵腹向央元音方向 趋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当主要元音是央中元音m 时,丢掉韵尾,自然卷舌; f 钮一m 树根儿、木棍儿 当主要元音是前半高元音【e 】时,变为【a 】。因为发 c l a m 舌前部。儿化也用 舌前部,丢掉韵尾融入儿化时,自然读出一个动程: e i j一 笥酒杯儿 f u e i 一 u 钾衣柜儿 当主要元音是前低元音【a 】,丢掉韵尾融入儿尾时,舌位自然抬高并向央元 音趋变,【a 】变成扣】: a i 一 盯】瓶盖儿 a n 一【盯木板儿、果盘儿 y a h 一 m 】圆圈儿 啪 一 附水管儿 当主要元音是前半低元音【e 】,丢掉韵尾融入儿尾时,舌位趋变成央次低元音 【苷】; i 姐一 暗针尖儿 ( 5 ) 【刈、【y n 】几化时,既增加央元音a ,又丢掉1 1 。 y 1 1 一 y 甜 围裙儿 一 i o r l菜,c , j t , ( 6 ) 舌尖元音一i m 、一i m 几化时,原韵母变作央元音嘲。 c 1 一 甜】 豆腐丝儿叫 一 甜 树枝儿 ( 7 ) 韵尾是【u 】时,不用舌前部分,所以直接卷舌。 i a l l 一 a u r 皮包儿,字条儿、皮袄儿、小勺儿 【孤 一 c a u r 小狗儿、袄袖儿 ( 8 ) 韵尾是q 的韵母,儿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当主元音是q ,卷舌的同时主元音略微前移并鼻化: a 日 一 x r j 茶缸儿、纸箱儿、竹筐儿 当主元音是i 、y ,儿化时增加央元音,后鼻韵尾消失; 【砌 一【i a r 萝卜缨儿 当主元音是u ,儿化时,增加后半高元音o ; 阳 一 u o r 小虫儿、没空儿 当主元音是3 ,儿化时去掉后鼻音韵尾。 【钓 t 卅 头绳儿 除了一般的名词儿化之外,蓟县方言中还有丰富的动词儿化、形容词儿化现 象。 动词儿化,如,送儿来s u # 1 l a i 3 3 ;吃儿它喀k 5 产a 5 5 ;喝儿它x 3 7 s f , a 5 5 ; 撸儿他i 矿t h a 5 5 ;跑儿来了# a u r 2 1 4 l a i 3 3 i v ;翻儿缸,5 脸啦;他得用儿y 1 咱 们;家颠儿啦坤i a s s t i a r 5 5 l a 。这些句子中的动词儿化后,仍旧具有动词的功能, 在句子中做谓语。这个是个说儿u o f 5 5 ,句中动词儿化后,变为名词。我看儿p a ,1 他正干活儿x l l o f 3 3 呢,“看”字儿化,仍旧具有动词功能,“活”字儿化,变为名 词。 形容词儿化,如,这座山傻高儿l 【a _ u r 5 5 的;那闺女傻俊儿妞l r 5 1 的;这车傻 好儿x a u r 2 1 4 的;今天傻冷儿l a r 2 “的;今天傻热儿罨矿1 的;跑得傻快儿k t , u a r s l 的;傻奸儿拓i a r 5 5 傻奸儿的。 2 3 蓟县方言的连读变调 蓟县方言中两个音节相连,第一个音节产生变调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