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9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9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9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9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9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届高三历史9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 分封对象服从巩固统治的需要B. 宗法关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 国家政权实现向帝国结构转变D. 血缘分封有助扩展中原文化【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可知,分封的对象包括功臣、兄和弟、外甥以及舅舅等,对象多样性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宗法关系,故B项错误;据材料“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可知,西周刚建立,当时周天子确立的是天下共主的地位,而不是“独主”的帝国结构,故C项错误;功臣与周天子无血缘关系,故D项错误。2. 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xx年3月17日,中国新闻报道了在河南洛阳发现了东周时期王陵遗址的消息,而对确立这些重要遗存属于东周王室的重要证据之一,便是六马之驾,考古者称之“天子驾六”。关于“天子驾六”的发掘出土,其史学价值在于A. 体现了周天子的“神权”特征B. 修正了逸礼王度记中的错误之处C. 有助于考证周朝实行的礼乐制度D. 证明周天子与贵族在权力上的矛盾尖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从材料“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而关于“天子驾六”的发掘出土为研究周朝的礼乐制度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3. 贞观四年,唐太宗问政于张玄素。玄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於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材料表明,张玄素A. 揭示隋王朝亡于暴政B. 建议扩大选官范围C. 主张加强控制地方D. 反对君主独断专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是说隋朝丧乱是君主太专制导致,故提出“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目的是防止皇帝太独断专行,故本题选D。材料张玄素认为,隋朝是亡于“其君自专”即君主独断专行,而不是暴政,故A项错误;BC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4.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五年五月诏告天下:“今州县城市乡村,或有冻馁不能自存者,令里中富室假贷钱谷以资养之,工商农业皆听其故。”此规定反映出A. 重农抑商不适应时代需要B. 政策干预以实现休养生息C. 重视农业的经济基础地位D. 土地兼并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B.5. “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愈繁。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A.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第一次鸦片战争五口通商,没有台湾,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多个条约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其中包括台湾,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咸丰年间,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在光绪年间,时间不符,故C、D两项错误。6. 观察下表,我们可以得出时间事件1865年美国卡内基与合伙人创办卡内基科尔曼联合钢铁厂1865年李鸿章向朝廷递交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8年日本推翻幕府统治,进入明治维新时期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A. 清政府开始追赶世界进步潮流B. 洋务运动不是“迟到的近代化”C. 内优外患是四国的共同处境D.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同时发生【答案】B【解析】清政府学习西方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是真正的追赶进步潮流,故 A 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是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主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说明当时的中国已经开始了近代化,故 B 项正确;当时的德国主要是内部分裂,并无外患,故 C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信息,故 D 项错误,故选 B。7. 20世纪初中国某地县志记载:“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A. 农村地区仍固守小农经济模式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 西方经济侵略尚未深入到内地D. 近代经济对传统经济影响有限【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就开始解体,“固守”说法错误,排除A;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而不是20世纪初,排除B;20世纪初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略尚未深”说法错误,排除C;从材料“20世纪初”“男耕女织”“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可知D正确。8. 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A. 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B. 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C. 传统文化艺术已衰落的事实D. 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的信息说明当时中国传统艺术遭受重大的打击,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时代要求,故B项正确;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故A项错误;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故C项错误,D想理解片面化。故本题选择B项。考点: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名师点睛】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出现的原因:(1)特点:把西学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2)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西学在我国的传播水平低,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康有为本人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学有很深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更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采用儒家外衣的方式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所致。9. 据郑超麟回忆:“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A. 实业救国愿望B. 自由开放意识C. 民主法治观念D. 爱国救亡精神【答案】D【解析】根据“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可以推断出该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而根据所学我们知道五四运动促进中华民族的新觉醒,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精神,故答案选D项。其它选项都偏离了材料主旨。10.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此事反映了A. 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B. 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C. 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D. 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答案】A【解析】“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TRUTH(真相)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表明知识分子在外交中所作出的贡献,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担当,故A项正确;“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首次定性”但东三省被日本占领、伪满洲国成立的事实没有改变,因此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说法错误,故B项排除;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排除;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排除。【点晴】此题的解答需要学生能透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材料中现象反映的是知识分子在中国外交中所作出的贡献,据此分析获取正确答案。11. 1937年8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在中国妇女慰劳抗战将士大会陈词:“我们要保全国家的完整,保护民族的生命,应该尽人人的力量,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我们妇女也是国民一分子,打仗的时候男子要上前线杀敌,后方工作是我们的责任。”宋美龄意在强调A. 争取国家胜利是公民的基本责任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的重要性C. 前线杀敌和后方工作同是胜利的保障D. 男子妇女均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责任【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宋美龄认为面对国家危亡,强调不论男女,每个公民都应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共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国共两党关系的信息,也没有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内容,排除B。前线杀敌和后方工作同是胜利保障的说法仅是对题干内容的片面概括,并不是题干的中心观点,排除C。题干中仅涉及男女的责任,并未涉及有关男女权利的相关信息,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2. 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A.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 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D. 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时间“1946年”以及电文内容可以看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国民党发动内战。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国民党只是为发动内战做准备,故A项错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爆发,故B项正确;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是在1947年,故C项错误;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时期13. 1949年11月,毛泽东在给华中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这反映出新中国初期A. 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B. 民主政策深得民心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D. 中央允许地方自治【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已经有了政协制度,他代行了人大的职能和作用,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材料中涉及到了,各界人民代表,团结各界人民,可以看出,这是指当时的政协制度,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利用政协制度来完成民主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并没有强调出民主决策与人民要求之间的关系,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形成是1954年全国人大第一次大会召开,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地方自治的问题,排除D。14. 1958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发言中说:“二五时期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群众路线来进行建设,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这样,国家可以少出资金。比如,农民在二五时期义务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开荒、改造耕地、造林等等,用工资计算,劳动折价约在500亿元左右,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这一论断A.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好转B. 是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肯定C. 指出了农村集体化的优越性D. 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依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58年”,而国民经济好转是在1952年底,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底,且材料并未涉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农民在二五时期义务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开荒、改造耕地、造林等等,用工资计算,劳动折价约在500亿元左右,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可知当时我国推行农业集体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出要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农村集体化的优越性15.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A.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B. 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C. 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D. 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债务人”“债权人”“死者”等可以得出材料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D符合题意,而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社会阶层,排除A;B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与题干中“民事诉讼”“ 由法庭处理”等内容不符;C中的“获取利益”与材料无关,故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6. 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他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A. 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B.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C. 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D. 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的是真善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是当时的雅典城邦而不是整个希腊,同时由材料中“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看不出苏格拉底因政治腐败阻碍哲学进步而担忧,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结合所学可知所谓“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指的是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人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智者学派的这种相对主义观点,忽视对道德的强调,使雅典社会价值标准混乱、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这正是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故B项正确;雅典社会道德标准失准主要是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了价值标准的混乱,而不是因为人们不重视辩证法,故C项错误;希腊人不是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而是不清楚真善美的标准,这是人是万物尺度观点下社会价值标准混乱导致的,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名师点睛】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孔子苏格拉底相同点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不同点目的为奴隶制度服务,恢复周礼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主张(1)思想核心“仁”;(2)主张为政以德,体现了民本思想;(3)主张“克己复礼”;(4)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美德即知识”;(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影响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17. 马克思说:“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话涉及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 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和社会分化B. 工业革命为“冒险的远征”提供了物质力量C. 开放、扩张的资本主义经济促进世界市场形成D.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早期殖民扩张,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中“这一切”是指新航路的开辟。A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C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由材料“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排除C。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故选B.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18. “春秋笔法”是史家历史叙事方法之一,其用不同的文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有不少的历史概念实际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A. 光荣革命B. 杜鲁门主义C. 斯大林模式D. 柏林墙【答案】A【解析】据材料“春秋笔法不少的历史概念实际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指1688年英国威廉和玛丽执政的革命,其含义是不流血的革命,此处将“不流血”评价为“光荣”,体现了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故A项正确;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没有体现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是苏联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也不能体现某种倾向性判断,故C项错误;柏林墙是美苏冷战对峙的产物,也没有反映某种倾向性判断,故D项错误。故选A。19. “历史告诉我们,在所有年代,在所有形式的政府下,统治者大都是一样的,他们敢多坏就有多坏,堕落的空虚,愚昧的诅咒就像麻风病一样附着在他们身上。”鉴于此,美国人采取的有力措施是A. 实行联邦制政体B. 确立分权制衡原则C. 保持两党制原则D. 坚持人民主权原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从材料信息看,所有的统治者都“坏”“堕落”“愚昧”,说明权力对统治者的腐蚀。联系所学知识,为了防止这些现象,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联邦中央权力分配实行“三权分立”,确立分权制衡原则,以权力限制权力,把“权力关在笼子里”,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C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排除。故选B。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名师点睛】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深刻认识。不同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体,主要取决于本国国情,诸如历史传统、各方力量对比以及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革命或者改革)等。即便是选择同一种政体的国家,其具体政治体制也有较大差异性。但就本质来看,资产阶级代议制不同政体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有利于推动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0. 有学者这样描述:“这个帝国既不发展英国式的强有力的立宪政体,也不借鉴作为法国特征的民主与平等。俾斯麦为了争取公众支持他的计划,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许诺”。俾斯麦的“许诺”最有可能是A. 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B. 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C. 皇帝是帝国的元首D. 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答案】D【解析】A。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B。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C。皇帝是帝国的元首D。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据材料信息“俾斯麦为了争取公众支持他的计划,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许诺”,根据所学体现了民主性,有利于得到人民的支持,故选D项。德意志帝国的权力中心在于皇帝而非议会,A项错误;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皇帝是帝国的元首体现了德国代议制的不彻底性和保守性,具有专制色彩,BC两项错误。21.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 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 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C. 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 经济体制制约技术转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苏联没有进行制度变革;科技交流受冷战影响,经济模式的确决定科研方向,但与题干主旨不相吻合。由于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允许科技外传,导致技术转化减少,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22. 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和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A. 采取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政策B. 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C. 建成了社会福利国家D. 缓解了经济“滞胀”的局面【答案】B【解析】罗斯福新政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四个角度干预经济,但材料中日本的做法没有说明采取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政策,故A项错误;1960年“所得倍增计划”,实质是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借鉴了苏联等社会主义的经验,故B项正确;材料“扩充道路、港湾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信息不能说明日本已经建成发达福利国家,故C项错误;经济“滞胀”发生在1973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3. xx12月,奥巴马和古巴最高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宣布两国关系将恢复正常化,美国将解除对古巴的经济封锁xx7月20日,美古两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而xx3月,奥巴马访问古巴,成为自1928年以来,时隔88年后美国首位访问古巴的在任总统这表明A. 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和睦相处B. 危机使美国再次全球战略收缩C. 全球化背景下对和平发展的强烈要求D. 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开始行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信息“奥巴马和古巴最高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宣布两国关系将恢复正常化,美国将解除对古巴的经济封锁。xx7月20日,美古两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等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对和平发展的强烈要求,故C项正确;A中意识形态错误;B中危机错误;D中亚太战略不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和平发展24.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他评论的是A. 和平共处五項原则B. 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C. 万隆亚非会议成功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底由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是建立在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河缅甸政府共同倡导,代表了亚洲国家经历了长期国际不平等待遇之后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期待,故A正确;不结盟政策开始于南斯拉夫,与题干中的“亚洲国家”不符,故B错误;万隆会议是亚非发展中国家召开的,不符合题干主旨,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所以答案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名师点睛】旧中国外交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有何区别?为什么?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A区别:旧中国:丧失主权的不平等的外交,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旧中国原因:社会制度的落后;政府的腐败无能;科技、经济、军事力量的全面落后。C新中国原因: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综合国力的增强。D认识: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1)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是从什么视角(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试分别从全球视角和文明演进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开辟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将商业体系提升到了一个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发现,商业体系要达到这一程度是不可企及的。那个体系的目标就是通过贸易和制造业而不是改良和耕种田地,通过城市工业而不是通过农村各行业,来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富足。但是,作为这些发现的后果,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作为世界的一个小部分(这部分指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以及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它们已变成不计其数、欣欣向荣的美洲殖民地的商品制造者,也成了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各国完全意义上的运输者和部分意义上的制造者。两个新世界对欧洲的工业打开了大门,它们两个都比旧世界更巨大、更广阔,其中美洲市场还每天都在成长得更巨大。【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商业体系“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并指出欧洲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材料三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阻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人为的阻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两方面因素的阻碍在逐步消退。摘自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简述国际贸易的发展是如何突破这两种阻碍的。【答案】(1)阶级斗争(或革命史观)。全球视角: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文明演进视角:通商口岸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2)程度:世界市场不断扩展:北美、大洋洲、欧亚各地不同程度卷入欧洲贸易中心转变:重心转向大西洋贸易,促进了西欧尤其是英国制造业的发展角色:新航路的开辟者、殖民者、商品制造者、运送者、世界市场的主导者。(3)自然因素:交通不便导致巨额的运输成本;人为因素:贸易保护和关税壁垒。突破:在自然因素方面,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航运和网络的发展方便了沟通和运输,使各地间联系更加密切;在人为因素方面,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订,为世界贸易创造了自由的环境,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世界贸易在全球范围内朝着自由贸易方向发展。【解析】(1)史观: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指出”所以结合材料一中的“帝国主义”“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广大中国农民”等信息可以知道毛泽东的这种角度是运用了阶级斗争史观(或革命史观)。全球史观:应该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和联系角度思考。文明史观:需要从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或称农耕文明)的碰撞与冲突融合等角度去考虑。(2)程度: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从材料二中的“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作为世界的一个小部分(这部分指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以及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它们已变成不计其数欣欣向荣的美洲殖民地的商品制造者也成了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各国完全意义上的运输者和部分意义上的制造者”和所学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可以的得出答案。角色: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待比如新航路的开辟者殖民者商品制造者运送者世界市场的主导者等等。(3)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然因素: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中的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来思考在新的交通工具广泛使用之前交通不便导致巨额的运输成本。人为因素:根据材料三中的“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可以得出。突破: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自然因素方面:考虑20世纪以来新交通工具的使用使得铁路公路航运和网络的发展方便了交通和运输使各地间联系更加密切人为因素方面:则考虑贸易规则和关税方面的变化如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订为世界贸易创造了自由的环境,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开始建立世界贸易在全球范围内朝着自由贸易方向发展。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经济全球化的阶段明清时期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近代前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度化、体系化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实质突破【答案】示例(以明清为例)论题:明清时期中国对经济全球化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却最终走向闭关锁国,基本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明朝时期,中国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与西方国家建立密切的经济往来,对世界贸易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白银成为主流货币是证明这一点的有力证据。但是随着中国逐渐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基本与世隔绝,也因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不同时期中国的对外政策。在此,学生在回答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时,实际上是回答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然后还需要做相关的阐述,这种阐述包括原因、影响。如回答明清时期时,则需要指出当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然后需要对其作简要阐述,如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请考生在第27、28、29、30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2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2)两材料中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两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中国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的命运。(2)作用:日本:天皇是改革的主导者,拥有实权,积极推进明治维新的开展,改革成功; 中国:光绪帝同情变法,作出改革举动,但由于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导致变法失败。因素: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回答两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可知讲述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向西方学习,求知识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