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湖北省高三9月起点考试高三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3年9月6日上午10:30—11:45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小题,45分)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祈求,史称“求膊”。西周以来“天子不求私财”的传统从此打破……过去诸侯必须朝会天子的礼仪也名存实亡。这表明()A.传统秩序遭到破坏 B.专制王权受到削弱C.分封制破坏 D.宗法制解体【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周时期。据题意可知,东周时期,周王被迫向诸侯祈求已逝周王的随葬品,打破了之前的礼仪制度,由此体现了周王室的衰落,说明传统秩序遭到破坏,A项正确;周代还没有建立起专制王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周王室的衰落,并不是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排除CD项。故选A项。2.秦一统天下并确立及推行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治国原则,法家思想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西汉自立国以来,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回升以及儒法双方某些内在因素的相近性,儒法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既相互冲突又彼此靠拢,最终演化出了一些新的事物。材料说明了汉代()A.社会动荡引发思想巨变 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国家对社会控制逐步增强 D.外儒内法对国家治理产生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根据“儒法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既相互冲突又彼此靠拢,最终演化出了一些新的事物”可知,汉代实际上形成了儒法并用的统治策略,从而对国家治理产生了影响,D项正确;汉代并不是因为思想动荡引发了思想巨变,排除A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儒法并用产生的影响,并不是说明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的并不是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逐步增强,排除C项。故选D项。3.下图是唐初行政区划调整图,据图可知()图1唐高祖武德年间图2唐太宗贞观年间A.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 B.强化了地方基层治理C.完善了唐代中央集权制度 D.重视加强对边疆管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从唐高祖武德年间到唐太宗贞观年间,地方行政更加细化且出现道的划分,这完善了唐代中央集权制度,C项正确;材料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地方基层治理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边疆管理,排除D项。故选C项。4.在元杂剧《东堂老》中,富商赵国器在临终前将他的儿子扬州奴托付给好友李实(东堂老),但扬州奴在父亲死后肆意挥霍,把家财败光,最终沦为乞丐。之后因艰苦生活的磨练,他痛改前非,变得勤俭刻苦。最后,东堂老把赵家的产业交还给扬州奴。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A.政府转变传统经济政策 B.商人社会地位不断提高C.封建等级秩序逐渐崩溃 D.理学影响力在不断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元时期。据题意可知,东堂老在扬州奴勤俭刻苦后把他父亲的遗留的产业交给了他,说明当时推崇勤俭刻苦,这是理学所倡导的内容,由此体现了理学影响力的扩大,D项正确;宋元时期政府没有转变经济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得到提高,排除AB项;宋元时期封建等级秩序并没有逐渐崩溃,排除C项。故选D项。5.明朝藏区政教首领赴京入贡,中央往往赏赐茶叶以还礼,入贡者将茶叶带回藏区高价出售,史称“贡回市茶”。“诸番恋贡市之利……终明世无番寇之患”。贡赐贸易带来的大量茶叶等也被用于寺院法会,或是熬茶、布施、供献等宗教活动。藏区赴内地的贡道也逐渐与茶马商道合流,变成内地物资输往藏区的通道。“贡回市茶”()A.实现藏族地区政教合一 B.实现中央对藏区的直接管理C.推动藏族地区社会发展 D.消除边疆地区对中央的威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题干“明朝藏区政教势力赴京入贡。中央往往赏赐茶叶以还礼,入贡者将茶叶带回藏区高价出售,史称“贡回市茶”、“诸番恋贡市之利……终明世无番寇之患”。藏区赴内地的贡道也逐渐与茶马商道合流,变成内地物资输往藏区的通道”可知贡回市茶有较高的利润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稳定,此外内地物资通过贡道大量输往藏区,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内地物资的输入都推动了边疆社会的经济发展,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贡回市茶”以前,西藏已经是政教合一的政权,而且据材料也无法推断“贡回市茶”实现藏族地区政教合一,排除A项;B项不符史实,据所学可知,明朝在“贡回市茶”以前就实现中央对藏区的直接管理,排除B项;D项错在“消除”说法过于绝对化,“贡回市茶”内地和藏区之间加强了经济联系,有助于中央稳固对西藏的管理,但是无法消除,排除D项。故选C项。6.表格为晚清驻外公使知识结构统计表,据表可知,晚清时期()翰林进士举人优廪副贡荫生监生附生例附贡捐监新式学堂留学生1875-1894716221222011894-1900203200000121901-1911206041010611晚清驻外公使知识结构统计表A选官制度近代化 B.官僚队伍近代化C.教育体制近代化 D.外交理念近代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晚清时期,出身于新式学堂和留学生的驻外公使数量越来越多,这些接受过新思想熏陶的外交官必然有助于外交理念的近代化,D项正确;表格信息和选官无关,排除A项;仅根据部分驻外公使不能说明官僚队伍近代化,排除B项;根据驻外公使的出身无法说明教育体制近代化,排除C项。故选D项。7.1919年江苏吴江县农民离村率是4.88%,山东化县的离村率更高达8.7%。农民到城市后获得新的职业,一些富裕地主进城后转为官商,而贫苦农民大部分成为工矿企业的工人。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缓慢发展 B.经济发展推动家庭观念变化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发展 D.自由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的中国。据题意可知,1919年离开农村到城市中成为产业工人的比例逐渐增多,说明当时的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所以才会给越来越多的贫苦农民提供工作机会,C项正确;材料从侧面反映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是城市化和家庭观念的发展变化,排除AB项;仅根据农民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并不能说明自由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排除D项。故选C项。8.在中共三大中,马林指出中共是个“早产儿”,是有人过早地制造出来的,它的整个工作几乎都依靠外国经费,多数党员没有职业,党同在职的工人、职员、教师等几乎没有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A.接受共产国际领导 B.广泛开展工人运动C.建立工农红色政权 D.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3年(中国)。据材料“在中共三大中……多数党员没有职业,党同在职的工人、职员、教师等几乎没有联系”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接受共产国际领导,排除A项;材料与工人运动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红色政权建立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1945年10月24日,陈诚和张群在蒋介石官邸汇报中报告“接收人员花天酒地,以及贪污受贿等种种不法情形”,使蒋“闻而怒甚”。他致电京、沪、平、津四市军政长官称:“各地军政官员,穷奢极侈,狂嫖滥赌,并借党团军政机关名义,占住人民高楼大厦,设立办事处,招摇勒索,无所不为……希于电到之日,立刻分别饬属严禁嫖赌,所有各种办事处之类大小机关名称,一律取消封闭。”,由此推知()A.民族战争的形势不容乐观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C.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D.国民党的统治危机不断加深【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的中国。据题意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的接收人员腐败透顶,由此可知,国民党的统治存在严重的危机,D项正确;1945年10月,民族战争已经结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的统治危机,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排除B项;1945年10月,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没有走向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10.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大量简单劳动岗位消失,上海失业人口剧增。2001年,上海启动“4050项目”,将40岁以上的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列为重点帮扶的再就业群体。所有“4050项目”都必须经过社会公开招标,中标者在政府扶持和市场中介监督下实施,政府还鼓励大龄下岗职工自主创业,由政府给予免费指导、培训和税费减免。五年来,上海创造了职业培训100万人,再就业近百万人的奇迹,这反映了()A.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B.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C.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上海。根据材料“大量简单劳动岗位消失”可知原有失业人群主要是低级产业的人群,再就业经过“免费指导、培训和税费减免”,这体现了上海把解决失业问题与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相结合;根据材料“将40岁以上的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列为重点帮扶的再就业群体”可知重点帮扶特殊群体;根据材料“中标者在政府扶持和市场中介监督下实施”可知政府主导与市场力量积极参与相结合;根据材料“都必须经过社会公开招标”可知主要按市场规律办事;据材料“上海创造了职业培训100万人,再就业近百万人的奇迹”可知主要依靠上海努力解决失业问题。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充分体现了上海政府注意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多种方式解决人民的实际困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对外开放的内容,反映不出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没有反映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解决失业问题,没有反映经济体制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1.学者汤因比曾提到:“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特定社会之间,在时间关系方面,如西方社会和希腊社会,我们却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种连续关系喻为‘血缘’关系。”由此可知()A.西方人赞成希腊政治制度 B.西方社会实行民主政治C.希腊社会与西方社会一脉相承 D.希腊社会对西方社会产生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时期。根据“如西方社会和希腊社会,我们却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希腊文明对后来的西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具有连续的特征,D项正确;之所以说古希腊和西方社会之间有血缘关系是因为古希腊文化对后来的西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不是因为西方人赞成希腊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西方社会与古希腊之间有血缘关系并不仅仅是因为西方社会实行民主政治,排除B项;希腊社会对后来的西方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不是一脉相承,排除C项。故选D项。12.1066年10月,诺曼底公爵威廉加冕成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随后又经过五年的战争彻底征服了英格兰。这样,欧洲大陆的封君封臣制被导入不列颠。……1086年8月召开誓忠会,让所有等级的领主前来对他行“臣服礼”并宣誓效忠。这客观上()A.有利于封建王权加强 B.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C.促进了自治城市发展 D.削弱了封建领主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66年至1086年英国。材料中“欧洲大陆的封君封臣制被导入不列颠”“所有等级的领主前来对他行臣服礼并宣誓效忠”说明威廉一世加强了对各级领主的控制,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A项正确;材料中“欧洲大陆的封君封臣制被导入不列颠”说明英国的封君封臣制是受欧洲大陆的影响,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B项;材料中“所有等级的领主前来对他行臣服礼并宣誓效忠”说明威廉一世加强了对各级领主的控制,不利于自治城市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所有等级的领主前来对他行'臣服礼’并宣誓效忠”说明威廉一世加强了对各级领主的控制,增强了封建领主的势力,排除D项。故选A项。13.伏尔泰在《风俗论》和《路易十四时代》中认为中国皇帝是能洞察下情、任人唯贤的,因此不乏溢美之辞,称颂中国皇帝是:“以善良仁慈、行高德远而驰名遐迩的君主。”总之“有一个开明的君主,佐以通过考试或由于德行而选拔出来的官吏,奉行完善的法律,并以纯洁的道德来团结人民”材料说明了启蒙思想家()A.高度赞扬中国古代科举制 B.反对法国封建等级秩序C.认为法国君主应效仿中国 D.目的是为宣扬启蒙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期间。据题意可知,伏尔泰认为中国的君主是开明的,而开明的君主能够领导好官僚队伍和人民,由此可知伏尔泰推崇开明君主专制,宣扬了他的启蒙思想,D项正确;伏尔泰并不是在赞扬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和反对法国的封建等级秩序,他是在借助中国的文化来宣扬启蒙思想,排除AB项;伏尔泰只是在宣扬启蒙思想,而非认为法国应该效仿中国,排除C项。故选D项。14.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苏联的工业产量比战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从1932年到1940年,工人的数量增加了数百万,但是用于住房的总投资却在1929年之后有所下降。在1928年到1940年之间,工人的实际收入也下降了43%……1933—1940年间粮食平均年产量还赶不上1913年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促进了国家生产力快速提高 B.经济危机冲击了苏联社会经济发展C.经济政策导致了政府投资比例失衡 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人民生产积极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年至1940年(苏联)。根据材料可知,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工业产量增长迅速,但是工人的实际收入却下降了,粮食产量也赶不上1913年的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苏联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导致了政府投资比例失衡,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苏联的工业化促进了国家生产力快速提高,但是工人的实际收入却下降了,粮食产量也赶不上1913年的水平A项不能解释材料中的后两种现象,排除A项;经济危机主要冲击了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影响较小,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挫伤了人民生产积极性的说法符合史实,但是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导致了政府投资比例失衡,排除D项。故选C项。15.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和美苏倡导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稍后,苏联漫画家创作《法国正为季节性的供暖做准备》(如下图),戴高乐抱着大量导弹向共和国的房子走去,烟囱里冒出如同核爆炸般的蘑菇云。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 B.苏联与西方关系的缓和C.战后国际秩序受到冲击 D.法国奉行民族利己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二战结束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法国戴高乐拒绝美国和苏联的计划、条约,反映法国外交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对两极格局的冲击,C项正确;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分化,而非瓦解,排除A项;20世纪六十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关系紧张,而且材料中并未提到苏联和西方的关系,排除B项;法国的做法是为了摆脱美苏的影响,维护本国利益,这不属于民族利己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5分)16.[中华文明发展]材料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它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它的完整性而没有打破。——摘自严文明《中华文明史》材料二战国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着差异。秦始皇有汇合地域文化的理想,但并没有成功。到汉武帝执政时期,经过数十年的多次战争,地方的分裂势力基本肃清,而楚文化、秦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大体上完成了汇合的历史过程,“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局面才得到实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文化政策,结束了“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确立了儒家在百家之学中的主导地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君主集权政体,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有共性,也有个性。比如,西汉统治者主要实施政治、法律和思想文化的儒家化,代替了秦代的法家化。唐代除实行科举选拔人才外,还重视思想文化的内外交流,以及境内各民族交融所产生的文化创造力,促使儒、佛、道的融合,将中华古代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两宋时期,伴随着皇权强化与选官制度的完善,以及教育上书院制的成熟,中华文化更加深化。——摘编自张岂之《试论中华文化何以连绵不断生生不息》材料三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20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明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梁启超的观点。【答案】(1)特点:连续性;多元一体;包容性;凝聚性(或完整性)。(2)原因:以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为基础;儒家主导地位的确立和自我发展;中央集权体制和统一的文化政策(“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罢黜百家”),推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融;兼收并蓄的对外文化交流丰富文化内涵;书院等古代教育与史学传统保证了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内聚性的地理环境;选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和完善;先进人士对中华文化的改造和弘扬。(3)观点:梁启超认为应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复兴传统文化以求救国。评述:梁启超在材料中提到对传统文化的四个意见,这是梁启超在一战后目睹欧洲人对自己的文化自信破灭后,产生了对西方文明的怀疑,进而在复兴传统文化方面寻求出路的一种表现。我认为这一观点在当时并不符合时代要求,但对今天的中国有着借鉴意义。尽管西方文化已经被一战证明其弊端,但当时中国的出路,并不在于复兴传统,而在于找到一条新路,而这条新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通过革命拯救国家。一味复兴传统文化救不了中国。其次,在中国革命胜利之后,在中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梁启超的观点对我们有重大借鉴作用。【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特点:根据“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得出连续性;根据“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得出多元一体;包容性;根据“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它的完整性而没有打破”得出凝聚性。【小问2详解】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对于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的原因,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从农耕文明、儒家思想、中央集权体制、文化政策、民族交融、中外交流、教育的发展、地理环境、选官制度和先进认识的推动等方面进行概括。【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等信息可知,梁启超认为应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复兴传统文化以求救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梁启超在材料中提到对传统文化的四个意见,这是梁启超在一战后目睹欧洲人对自己的文化自信破灭后,产生了对西方文明的怀疑,进而在复兴传统文化方面寻求出路的一种表现。我认为这一观点在当时并不符合时代要求,但对今天的中国有着借鉴意义。尽管西方文化已经被一战证明其弊端,但当时中国的出路,并不在于复兴传统,而在于找到一条新路,而这条新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通过革命拯救国家。一味复兴传统文化救不了中国。其次,在中国革命胜利之后,在中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梁启超的观点对我们有重大借鉴作用。言之有理即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38年,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现代化的军事工业”“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等说法。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提出。必须“努力于建设新军和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并强调“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等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些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1949年9月,《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初步规划,提出发展农、林、牧、渔业和商业、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并提出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立为重点。1953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1959年1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讲道:“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关于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肉,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1979年9月,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摘编自岳从欣《中国共产党关于”四个现代化”提法之历史考察》(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中“现代化”内容变化的原因。(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8)、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2)两个时期中各选一个实例,阐释中国共产党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答案】(1)全面抗战时期,适应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注重军事现代化。50年代,为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实行以工业化为重点的国家发展战略。60年代前期,国民经济调整,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五六十年代,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认识到科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一步步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观点,史实,总结;照抄原文,酌情扣分)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或: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对内改革改变了旧有体制的束缚,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试点;兴办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经国有企业改革。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综上所述,自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从理论到实践成功的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结合所学,1938年的中国处于全面抗战时期,首要任务是赢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故注重军事现代化。50年代已处于新中国时期,当时的中国仍是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为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为了增强国防实力,巩固新生政权,中共提出了实行以工业化为重点的国家发展战略。60年代前期,实施八字方针调整,调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重,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了,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国也认识到科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小问2详解】这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这一题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是现代中国。观点:审问题阐释“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8)、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2)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知,需写明观点,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建设道路,一步步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阐释:审问题,据“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8)、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2)两个时期中”“各选一个实例”,可知可采用的史实的时空,据“中国共产党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可知阐释结合的史实需体现出结合国情。结合所学,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8)阶段,可以选择中共八大: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了。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总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经验,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这些会议内容符合当时我国国情,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也可选择《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年,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总题目,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矛盾,提出了正确区分和解决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法,规定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正确方针,并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结合所学,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2),可以选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上来。对内改革旧有经济体制,促进了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试点;对外开放方面,兴办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等等,改革开放符合当时我国国情。也可选择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经国有企业改革等等;也可选择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最后归纳总结,升华主题,完成表述,即综上所述,自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从理论到实践成功的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8.[殖民主义与文化发展]材料一拉丁美洲革命不是一次偶然事件,它早已在酝酿中,孕育这次革命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大众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压迫。殖民地人民在同一领域、同一环境内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和同化,逐渐形成了共同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传统。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已经普遍高涨。……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主义者的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诵。到18世纪后半叶,责本主义工业虽然还很薄弱,但它是殖民地经济中一种新的因素,它必然会在殖民地不断发展,决非任何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反动势力所能压抑和扼杀的——摘编自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发起了去西方化的运动,目的是根除旧殖民帝国的影响并消灭它们的权力象征。尽管如此,后殖民时代的民族认同并非总能强大到能根除殖民地的影响或取缔欧洲人的习俗。圣雄甘地呼吁印度人恢复当地习俗,拒绝所有从西方进口的东西,找到印度人的灵观。尼赫鲁则倾向于工业化和世俗化,跟上现代化的趋势,在印度实现西方世界那样的繁荣和进步。——摘编自胡里奥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特色。结合所学谈谈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答案】(1)原因:欧洲殖民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拉美人民联系加强与启蒙思想传播,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的日益增长;拉美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独立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的独立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2)特色:形成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认识:要努力维护民族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19世纪的拉美。据材料一“拉丁美洲革命……是人民大众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压迫”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殖民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据材料一“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已经普遍高涨。……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主义者的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诵”并结合所学可知拉美人民联系加强与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的日益增长;据材料一“资本主义工业虽然还很薄弱,但它是殖民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