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伦理学原理课件_第1页
教案伦理学原理课件_第2页
教案伦理学原理课件_第3页
教案伦理学原理课件_第4页
教案伦理学原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学科基础课程

《伦理学原理》

葛晨虹教授主讲

-2-

第一章导论伦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重点:●伦理学关注的典型案例

●两难问题的思考

@第一个案例:

--一个异常的年轻人的困境(奥里弗是一个患有妥瑞氏综合症的人……)-3-

--该案例涉及四个选择问题:

1、什么是对作为个人的奥里弗有利的?即他应该过怎样的生活?2、他的选择关系到其他人的生活,他是否

应该考虑他的治疗对他家人和妻子的影响?3、什么是他的家人应该做的?4、什么是我们社会应当的选择和引导?-4-

@第二个案例:

--她能够拒绝治疗吗?(一位女性车祸中不幸遭致终身截瘫……

--这个案例涉及的伦理问题:1、我们有拒绝治疗的权力吗?社会应该允许人有拒绝治疗放弃生命的自主权力吗?自杀是道德允许的吗?

-5-

2、“尊重自主”原则的限度有多大?尊重自主是一个绝对原则吗?3、如果人有权力决定自己的生命,他人可以帮助他完成他的愿望吗――帮助自杀是道德应该允许的吗?法律上呢?4、尊重自主权利作为普遍原则适用吗?安乐死合法问题,合道德问题。社会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推广怎样的价值取向?-6-

@第三个案例:--扳道岔工人面临的二难选择(一群孩童在玩,那里有两条铁路……)--这个案例涉及道德二难问题:

1、选择多救一些孩子是善。

2、牺牲在废弃铁路上玩耍的孩子是善吗?

-7-

@第四个案例:(某班级开学初从学校领取了新的桌子、长凳……)--这个案例涉及的伦理问题:

1、别班拿了我班东西,我班是否可以去拿别班财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合道德吗?

2、可否为维护集体荣誉弄虚作假?

3、关心集体与不道德手段的冲突,怎样解决类似“道德冲突”?

-8-

@第五个案例:

--母鸡和村长的公平分配观(小母鸡在谷场上扒着,直到扒出几粒麦子……)涉及伦理问题:

1、母鸡是否应该多劳多得?母鸡要求全部成果归己所有是否应当?

2、村长“每人都分一份”的要求是否合理?

3、公平-效率问题概说。-12-

@第六个案例:

--某些交规中的道德争论:(新《交通法》规定: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机动车一方承担一定责任……)

-13-

----该案例蕴含的伦理问题:

1、规定体现了对弱势群体和生命的保护。

2、如果行人违规而被机动车撞伤,机动车驾驶人也要负责,这样保护弱势群体利益是否会损害守法者利益?如何把握其中的“应然”合理性?-14-

●上述案例中都有“应该”怎么办的问题。伦理学(善)的话语视角就是“应当怎样”,政策、法律等各种制度规范,是把应然道理用外在强制形式确定下来,一切社会规范中蕴含着的都有道德善的应然价值取向。-15-

第二章伦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重点:伦理学何以必要(存在意义是什么);把握伦理学学科界定及其特殊视角。伦理思想史上一般认为:主要研究“如何使人过一种美好生活”。基本归于三个问题:

@什么是好的生活?@怎样做才能实现好的生活?

@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16-

第一节伦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一、道德的概念

1、西方“道德”词源考察:●道德在英文中是“Moraliti”,源自拉丁语的“Mos”,是规则、习惯之意,演化出风尚、品性等含义。-17-

●“道德”在西方的词源涵意和我们今天理解大致相同,外指社会风俗习惯,内指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品性德性。

-18-

2、

中国“道德”词源考察

●道:中国古代,“道”本义为道路。西周晚期(见《金文诂林》)的“道”字写为:

-19-

《说文》曰:“道,所行道也。”引申为道理、规则和规律,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即此义。

●“德”:从字形看,甲古文中“德”字由两部分组成,即“彳”和“直”。

“彳”即“行”。《尔雅·释宫》说“行,道也。”-20-

●“直”之本义应该为“目视也”。

《说文》解释“直”说:“正见也,从十目。”直的字形是目上一竖,目之所视犹如直线一般,由此取义,乃为正见也。

从字的形状看,甲骨文中的“德”,取象于“目视于途”,目视为直。

-21-

●德在甲骨文中没有“心”部,“心”部是发展到金文那里才加上的。心部的出现,表明德的伦理内涵不断得到强化和提升。陈来先生更进一步指出:德字“从心以后,则多与个人的意识、动机、心意有关”。

-22-

●古代“德”“得”相通,朱熹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所以“道”、“德”可做同解。区别在于“德”更多了一层行道内得于心的意思。

(体会“道”、“德”二字。)

●(体会西方「morality」和中国“道德”的涵义)

-23-

二、伦理的概念

1、西方“伦理”词源考察

●英文中与“伦理”对等的概念是「ethics」,Ethics,源于拉丁文的Ethica,而Ethica又源自希腊文的Ethos(希腊文ετησs),意为习惯、品性,也泛指社会风俗和习惯。

-24-

●希腊语ετησs词意:

@在荷马时代,表示居住地和公共场所;后延伸意指公共场所或共同居住者的生活惯例、风俗习惯,居住群体的性格气质等。

@早期古希腊哲学中,该词也作为专门术语,表示某种现象的实质和稳定的性质。

@几经演变,就有了“性格”、“品质”、“德性”的意思。亚里士多德始,这个词便专门用来表示研究人类德性的学科。-25-

2、中国“伦理”词源考察

●“伦”、“理”最初为两个词。《说文解字》说:“伦,从人,辈也,明道也;理,从玉,治玉也。”《礼记•乐记》始把伦和理联用:“乐者,通伦理者也”,之后“伦理”渐泛用。词源涵义看,“伦”本意是辈-类之意;“理”取意“顺玉之文而剖析之”,延伸为条理-道理的意思。“伦理”含有人伦-人际关系之理路之意,渐成人伦规范之意。

-26-

●中国近代开始使用“伦理学”或“道德哲学”概念。

●(体会伦理概念)

-27-

三、“伦理”和“道德”的关系

●在西方文化中:词源涵意基本相同,都指人们“应该如何”的行为品性和规范:它外指当时的风俗习惯,内指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品性品德。●在中国文化中,伦理与道德在内涵上有共通之处,但所强调的侧面有所不同。“伦理”更多是在客观规范系统意义上表达“应然规则”,“道德”更多是在伦理规则内化状态下――内得于己――表达“应然规则”。-28-

四、伦理学从善恶角度研究现象

1、一个现象和不同研究视角

@海因兹偷药为妻子治病……。

@多学科分析视角法律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伦理学分析视角:行为合理性----偷窃应不应该?道德评价----是善还是恶?社会应当引导还是抑制?偷窃目的(良好愿望)和偷窃手段的关系怎样评价?-29-

2、善的概念

●“善”,不论是古希腊的还是先秦的哲人,其取向都内含着人的价值愿望。表达一种对人而言的“好”的目标。

●西方文化中“善”(morallygood)与“好”(good)。

“好”(good)的涵义

----“这是一只好笔。”

----“好雨知时节。”

----“这朵花很好。”

----“好人好事。”-30-

●中国的“善”概念:

会意词:从羊,从言。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善,德之建也。”――《国语·晋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通“缮”。修治[repair]《易·略例》。注:“善,修治也。”善于----有到位的(好的)技艺长处。-31-

●总之,善是一个抽象性很高的概念,是一个范畴。善在不同时代不同理论观点中有不同的理解;善是一个评价话语方式――符合我们的理性概念即善。

●(体会“善”----“德性”----“正义”----“好”等概念。)

-32-

第二节、伦理学研究方法和目的

一、伦理学研究方法

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并称为人类的三大实践活动。

1、科学研究方法任务:认识客观世界,解释客观世界。特点:纯粹认知-----沉思运作方式:实验、观察,逻辑分析-33-

①科学实验法

●运用实验方法探索科学对象,得出科学结论,或验证开学假说。

●科学实验方法典型实例:

--“发明大王”爱迪生。。。。--自由落体实验。。。。--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34-

②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是科学抽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其根本特点在于抛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只抽取出各种量、量变及各量之间的关系,使万象数字化、符号化、公式化,利用数学工具进行逻辑推导、运算、演算和量的分析,从量的方面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35-

③系统科学方法

系统科学是关于系统及其演化规律的科学。它包括: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大系统理论、系统动力学、运筹学、博弈论、协同学等分支。-36-

2、逻辑学方法逻辑方法举例:

抽象-具体(“物质”的抽象。。。)

●归纳-演绎(“归纳主义火鸡之死”。。)

●个别-一般(“白马非马”。。。)

-37-

3、哲学研究方法

提供世界观,观世界的方法--智慧之学。

西文:phi-losophy

=

phi指“爱”的意思+

losophy“智慧”的意思=“爱智慧”的意思。

中文:哲,知也。——《说文》。哲,智也。——《尔雅》。

-38-

②不同哲学理论提供不同的观世界方法:●本体论—世界是什么(唯物论—自然;历史唯物论—社会。唯心论—自然;历史唯心主义—社会。)

●世界是怎样的状态—辩证法:普遍联系;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39-

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历史主义方法-----强调结合社会历史存在和过程研究社会。

●实例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

-40-

4、伦理学研究方法①主体意义设置

价值分析

实践性

科学的、哲学的、伦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自己特殊视角,但都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41-

二、伦理学的目的(使命、意义)1、研究道德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善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何样发展?)2、研究并设立社会应然规范(人应当过怎样的生活?应当做什么?)3、研究道德实践问题(如何完善人性?规范功能如何发挥?社会生活提出的种种问题如何解答?)等等。-52-

三、伦理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

1、伦理学与哲学:

@广义“哲学”泛指追寻真善美的知识。

@狭义“哲学”指认识论意义上哲学----是追寻“真”而非善美的学科。

2、伦理学与法律:规范重叠,手段方式不同。-53-

3、伦理学与政治学:①二者同属于实践科学,都研究人类社会生活如何是“好”,如何实践的问题。②思想史上思想家对二者关系看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康德●边沁

●霍布斯●罗尔斯●哈贝马斯-54-

4、伦理学与经济学:

①英文经济Economics源于希腊语oikos--nomikos,oikos意指“家”,包含家族及其财产,nomikos指“管理和支配”。“经济学”=“家政学”。后泛指财富生产和支配运用。②古代汉语中“经济”含有“经国济世”、“经世济民”之意,即管理国家、救世济民的意思。

-55-

③“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前者研究经济学中“是什么”的问题;●后者研究经济学中“应该如何”的问题。

●体会与思考:

a.90年海湾危机引起石油价格上升,导致汽油消费下降;

b.穷人不应该纳税;

c.美国经济比日本经济增速快;

d.“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56-

5、伦理学与宗教学:①联系:内容要求相同或重叠;功能互补。②区别:人生态度——注重现世和注重来世;道德活动目的——以人为本和以神为本;规范方式——诉诸自律和诉诸他律。-42-

第三节伦理学理论分类及学科定位

一、关于伦理学的三种理论形态:

1、元伦理学

①概念:●词源Metaethics

看,元伦理学一词的词头--meta,源于拉丁文,意为“变化”、“超越”、“在……之后”,“在。。。之上”。

-43-

(解说上页问题):

●对比“meta—physics”--形而上学(physics[‘fiziks]物理学)概念,Metaethics或许可以直译为“伦而上学”。

●体会:“形而上者谓之气,形而下者谓之器”

-44-

②元伦理学流派分类●直觉主义:(代表人物--摩尔、普利查德、罗斯。)认为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不能证明和描述,像对颜色一样只能靠直觉加以认识,比如--红色。

-45-

情感主义:(代表人物--罗素、维特根斯坦、艾耶尔、史蒂文森等)否认伦理学具有逻辑和科学那样的普遍确定性和必然性,是一种非事实描述的情感态度和信念的表达。●

语言分析伦理学:(代表人物--黑尔、图尔闵等)认为伦理学任务不在于构建道德规范,不在于探讨道德实践如何运行,而主要在于分析“道德语言”的特点。

-46-

③元伦理学通常这样探究问题(体会):

1)像“正当”与“善”这样的道德主张和道德属性的准确含义是么?(这是个概念问题)

2)像善和正当这样的道德属性的性质什么:如果有的话,在何种意义上它是真实的?(这是本体论问题)

3)我们怎样与这些属性取得联系:是说我们怎么发现他们存在,并发现我们提出的关于他们的主张是真实的?(这是个认识论问题)这三问题一起,界定元伦理学的探究方式。

-47-

2、规范伦理学①20世纪六十年代元伦理学走下坡路,代之而起的是传统规范伦理学的复兴。②规范伦理学代表性流派:●快乐主义(幸福主义)代表伊壁鸠鲁,认为“善”的生活就是用快乐心态占主导地位的生活,善根据主体的感受而确定。●功利主义代表边沁、穆勒,主张以实际功效和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学说,立足于道德他律,强调道德判断标准在客观效果。-48-

③规范伦理学关注道德运用和实践环节。

--“什么是我们应该选择的好的生活”?--“为了好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49-

3、美德伦理学

①代表人物:麦金泰尔是现代美德伦理学的代表。传统美德伦理学代表是亚里士多德。②理论出发点:对当代西方功利和权利为中心的道德生活作了尖锐批评,反对把道德只当做手段,强调人性真善美的完善统一。③理论特点:规范伦理学以“我应该做什么”为中心,美德伦理学以“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为中心;规范伦理学主要目的是做善良事;美德伦理学是成为善良的人。-50-

二、伦理学学科定位

1、伦理学定义

伦理学是从善与恶视角研究并把握人类生活的学科。它研究并解决三个相互关联的根本问题:

①“什么样生活是好的-什么是善的?(元伦理学)

②“我们应当/必须做什么?(规范伦理学)

③“我们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美德伦理学)-10-

2、伦理学理论形态关系图谱:

@元伦理学——本体论-认识论-概念等问题;

@规范伦理学——实践论-伦理学运用等问题;

@美德伦理学——强调道德对人性的完善功能;

@德性伦理学——主张善本体地位;道德功能发挥上强调主动自律特性。

@规范伦理学——强调道德工具地位以及外在他律作用。-57-

第二章思考题:1、什么是伦理?什么是道德?二者关系如何?2、什么是善?怎样认识”真善美“的关系?3、如何认识伦理学科性质的诸理论形态?4、如何把握伦理学学科界定及其特殊视角?

-58-

第三章道德起源、本质及功能

重点:●道德的本质(善何以为善);

●道德的缘起;

●道德的功能。第一节道德的起源一、道德起源诸理论

1、神启说

道德是上帝的训诫。“摩西十诫”被称作黄金定律,是道德的基础。●“如果上帝不存在,一切都允许。”

●《创世纪》中故事背后的寓意……

-59-

2、天赋良知说

认为道德源于人类天性和本性,人天生就有道德意识。

●孟子天赋道德论●康德道德律与先天综合判断能力

3、客观理念说即道德本体论,认为世界存在着一个不变的普遍的善本体。●

柏拉图的善理念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儒家天道论-60-

4、自然说①本能说

●达尔文:“不论任何动物,只要在天赋上有一些显著的社会性本能,包括亲慈子爱的感情在内,……就不可避免地会取得一种道德感,人就是这样。”

●赫胥黎:“人类社会在开始的时候,也像蜜蜂的社会一样,是一种官能上的需要的产物。”

②自然情感说--同情说

沙夫茨伯利哈奇森

维特根斯坦史蒂文森③自然法说-61-

5、契约规范说道德起源于社会人们的约定。●智者派:“人是万物的尺度”。●伊壁鸠鲁:道德是达到幸福和快乐的手段。

●近代启蒙学者:人们为利己目的而缔结契约。●商谈伦理学:通过商谈设立多元社会的普遍伦理。●荀子:圣人见争乱不已,制礼仪以节之。

-62-

二、道德起源的历史条件及发展演变

1、原始社会条件和道德起源:

①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②劳动中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

③受当下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决定。

-63-

2、原始道德的主要特点

①道德含义相对狭隘、原始。

——罗素所举之例……②道德观念贫乏、粗简。

——罗素所举之例……③朴素的平等和集体观念。

——达尔文所举之例……-64-

3、私有制社会道德①奴隶社会道德。

--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陪葬制度。--“有多少奴隶,就有多少敌人。”(意大利俗语)

②封建社会道德。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及生产资料,但不占有劳动者人身。--维护尊卑贵贱秩序。--道德进一步规范化、体系化、理论化,神秘化。

-65-

③资本主义社会道德。

--道德内容进一步丰富和进步。

--人的道德关系变成物的关系。--崇尚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道德调节功能日益衰落。

-65-

4、社会主义社会道德①制度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②发展目标理念: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

--十七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10-

第二节道德的本质(善何以为善)一、道德的社会本质

1、社会“关系”是道德存在的本质。①我与他(我与你)共在社会关系中。

●马丁·布伯《我与你》:作为社会关系中的存在,我对他人尽责任,他人才对我尽责任。我对群体负责任,群体才对我负责任。●哈贝马斯交往伦理学关键词:主体间性——交互主体。●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10-

②人与自我的关系(人性解析----灵与肉;理性与情欲;身与心)

●宗教文化路数●德性主义路数●快乐主义路数③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

●人与自然关系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社会关系-10-

2、社会存在决定道德意识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不同,会孕育出不同的文化意识、社会意识和相应道德意识。这决定了道德规范具有相对性和多元性。

(案例思考:如何对待某民族文化中的殉夫习俗……)②文化价值多元性和普适性问题。

-70-

二、道德特殊的价值本质

1、人类把握世界的三种方式:真善美

----“这是一只好笔。”【真的事实范畴】---是什么

----“这朵花很好看。”【美的价值范畴】---怎么样

----“这是一个好人。”【善的价值范畴】---应当怎么样

----美国经济比日本经济增速快。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有些城市规划得非常漂亮!

(纯粹理性;实践理性;审美理性)-71

2、道德是从善价值角度把握世界的方式

●以探讨世界“应该”怎样为视域。●马克思:道德对世界的把握是把握人类社会所有应该不应该的问题。

●黑格尔:道德的观点主要是一种“应该的观点”。

●维特根斯坦:“善恶本质上在人自我,而不在世界。”-72-

试比较“真”与“善”的不同把握方式--以“克隆技术”为比较对象。

“是什么”视野:是一种人工或自然的无性生殖方式。

“应该怎样”的视野:应不应该克隆人?--混淆了血亲关系,也不利于优生学;--克隆人千篇一律;--克隆爱因斯坦还是希特勒?-76-

三、道德价值本质中主客体关系

1、人类的两种理性(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性)

①“理性”是人认识把握世界的主体能动力量,是人本质方面的重要特征。②人类的两种理性能力在马克思那里被称作关于人类实践的两种“尺度”。(“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77-

2、认知理性世界中的主客体关系①认知理性关乎真理问题或事实范畴,解决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而世界“是什么”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它由客体世界所决定。②在真理、事实范畴中,客体是第一性的,主体是第二性的。

-10-

3、价值理性世界中主客体关系①价值理性关乎应然价值问题或价值范畴,解决的中心问题不是世界“是什么”,而是世界“应当是什么”。价值关系一般以主体内在尺度为尺度。

②在善价值范畴中,主体是第一性的,客体是第二性的。-10-

4、辩证把握价值本质

●防止价值主观主义●防止价值相对主义

-81-

四、道德的本质特点(多维度考察)1、(逻辑与历史起源上讲)道德建立在关系之上。道德价值以人类社会关系为基础。2、(从特殊性质上讲)道德具有“应然”价值属性。

3、(从形式特点讲)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4、(从社会功能特点讲)道德是一种调控社会的力量。5、(从诉诸力量特性讲)道德具有主体能动性和自律性。-82

第三节道德的功能一、思想史的梳理----善何以必要

●因为是世界本体规定(神命论、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儒家)●因为社会秩序需要规范(契约论、功利论、社会本质论)●因为人性完善需要(亚里士多德、儒家、麦金泰尔)二、道德的社会调控功能●社会政治管理中的道德调控●社会法制领域中的道德调控

●社会经济领域中道德调控

●(社会)自然领域中的道德调控-10-

三、道德的人性完善功能1、人性的本质在于真善美(美德伦理学)2、人性中的超越与信仰

●科学的超越方式(对自然压迫的超越!);

●政治的超越方式(不同社会的正义合理!);

●宗教的超越方式(灵肉矛盾解决—向外求!);

●道德的超越方式(解决身心、物欲和精神的矛盾----康德的两个世界,儒家的内圣外王。)-10-

第三章思考题:1、道德是怎样产生的?2、不同道德发展阶段的内容要求和特点是什么?3、如何把握道德的价值本质?4、善何以必要?--

第四章道德原则重点:●道德原则的地位

●道德原则诸种理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辨析第一节道德原则及相关理论一、道德原则概述

1、道德原则是指构成一种伦理规范体系的最核心、最概括,最具有普遍性的准则。它是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评价的最后标准。

2、道德原则特点:具有普遍性、终极性、抽象性等,作为普遍性,具有底线伦理的意义。-10-

二、人道主义道德原则

1、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问题的思想体系。

2、人道主义的思想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新人道主义)-10-

三、自由主义道德原则

1、概念: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和道德主张,以个人自由作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思想体系。

2、自由主义价值主张:个人是社会的基础,社会和制度的存在是为了推进个人的自由;注重个人权利自由,包括性自由、信仰自由、认知自由等,保护私人生活的自由权利。主张“权利优先于善”。-10-

3、自由主义起源:

——作为思想最早可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于宗教压迫的对抗。(高扬主体人和个体人)

——作为概念首先在约翰·洛克的《政府契约论》被表述。-10-

4、自由主义的分歧

——所有形式的自由主义都主张以法律保护个人自由和自主权。

——经济自由主义:认为市场社会会按照市场规律自行调整而无需政府干预。(“小政府主义”)

——激进自由主义:反中央集权,并变的越来越激进,甚至有主张无政府主义的取向。-10-

——社会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主张自由,但也主张政府对市场竞争和社会福利方面进行必要调控。

1930年代的经济危机震撼了公众对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以及“利益动机”的信心。凯恩斯、罗斯福等主张应该建立更完善的政府宏观调控制度来作为保卫个人自由的堡垒,在容纳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同时也需保护公民免于过度两极分化。-10-

四、个人主义道德原则

1、《美国科林大百科全书》中个人主义这样表述:“个人主义概念,首先出现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法国,……而在英语中,这个词最初是指美国人所崇尚的利已主义社会哲学。并在罗尔文·瓦尔多·埃默森写于1835年的一篇文章中率先得到使用。法国政治评论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在他的《美国的民主》一书中,以一种轻蔑的口气使用这个词,暗示了一种与自私相类似的对社会的威胁。然而,埃默林和其它一些美国人都从正面使用这个词,用来表示一种对个人第一的乐观信仰。”-10-

2、英国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界说:“个人主义,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或自我。创造这个词的托克维尔把它形容为一种温和的利已主义,它使人们仅仅关心自己家庭和朋友的小圈子。作为一种哲学,个人主义包含一种价值体系,一种人性理论,一种对于某些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行为的总的态度、倾向和信念。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可以表述为以下三种主张:一切价值均以人为中心即一切价值都是由人体验的(但不一定是由人创造的);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一切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说道义上是平等的。-10-

下述主张最好地表达了这种平等:任何人都不应当被当作另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工具。个人主义的人性论认为,对于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来说,最符合他的利益的,就是让他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和责任选择他的目标和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并付诸行动。另外,作为一种总的态度,个人主义包括高度评价个人自信、个人私生活和对他人的尊重。从消极意义上讲,个人主义反对权威和对个人的各种各样的支配,特别是国家对个人的支配。……个人主义往往把国家看做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弊病,赞赏‘无为而治’的口号。”-10-

3、个人主义产生和发展:

——作为一种思潮应当说早在古希腊智者派“人是万物的尺度”命题中就已有所包含,但作为真正的思想体系成熟起来,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突出的问题是封建专制和宗教权威对人的尊严和权利的压迫。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就是在反对这两种压迫的斗争中应运而生的。-10-

-——杜威写了《新旧个人主义》,分析批判了个人主义的内容及其弊端,在没找到一个恰当概念情况下,用“新个人主义”一词作为对旧个人主义缺陷的弥补替换。“新个人主义”不赞同简单的强调个人至上,认为人是社会的人,强调个人自由,也强调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群体的责任。-10-

五、社群主义(共同体主义)道德原则

1、社群主义的产生:

——是当代西方社会意识在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产生的。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当代西方价值学说两相对峙的局面。社群主义无论在方法论上还是在规范理论上都与自由主义形成了明显的对照。

——社群概念源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提到的“城邦”即“政治社群”。-10-

2、社群主义的核心主张:强调社群或社会共同体对于个人的优先性。社群主义者认为,个人主义关于理性的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的前提,是错误的或虚假的,理解人类行为的唯一正确方式是把个人放到其社会背景中去考察。社群既是一种共同善,也是一种秩序的必需,人们应当努力追求而不应当放弃。-10-

——社群主义权利观:首先强调公民具有保健权、受教育权、工作权、休假权、接受社会救济权等,国家对这些权利的实现负有不可推卸的保障责任;其次强调个人对于社会的依赖性,认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是实现个人权利的前提。与通过个人的单独行动获得的权利相比,个人在社群的环境中以及在与政府的合作中所能够实现的权利要大得多。-10-

——社群主义公益观:主张将个人的善与社群共同的善统一起来,并用这种共同的善作为评价社群生活方式和行为正当性的标准,因此共有价值高于个人自由选择的价值取向。社群主义继承亚里士多德、卢梭和黑格尔的传统,将个人的价值融进共同体和公共意志中,认为个体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完善自己,成就理想,实现自我。因此个人行为只有符合社群共同的善才是正当的,个人应当自觉地投入到共同善的创造中,以共同善作为自己行为的选择准则。

-10-

——社群主义国家观:认为国家有干预和引导个人选择的责任,其次个人也有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义务。社群主义要求的是“强国家”,认为一个缺少公共利益的社会即使再有公正,也不是一个好社会;而只有国家所代表的公共政治生活才能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所以为了国家和社群的利益甚至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10-

五、利他主义道德原则

利他主义:泛指把他人和群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社会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原则。19世纪法国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孔德首先把这个概念引进道德理论,并以它作为他的伦理学体系的基础。以后又为英国的斯宾塞等所采用。孔德认为,人类既有利己的冲动,又有利他的冲动。所谓道德,就是使前者从属于后者。-10-

第二节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一、集体主义概念及其把握

1、英国《牛津法学大辞典》:“集体主义〈Collectivism〉这一名称适用于任何社会组织,该组织中个人被认为从属于社会群体,例如阶级、种族、民族或国家。集体主义理论强调群体的权利和利益,而个人主义理论则强调个人的权利和利益。集体主义思想近代最早的表述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1762),他主张个人服从群体的一般意愿,才能获得自己真正的存在和自由。黑格尔详细地说明了这一观点,指出个人只有绝对服从国家的法律制度,才能实现自己的真正存在和自由。”-10-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集体主义:

——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给意大利社会主义者的一封信《英国农业工人联合会和农村的集体主义运动》中,提出了“集体主义思想”的概念。(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马克思指出,个人在社会存在中才能获得本质。也只有在社会、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84页)

-10-

——斯大林对集体主义的界定:“个人和集体之间、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没有而且也不应当有不可调和的对立。不应当有这种对立,是因为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斯大林选集》下卷、第345页)——毛泽东对新的历史时期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出了一个总的原则,这就是“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毛泽东选集》五卷、第380页)-10-

3、对集体主义的左倾理解:

在以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伦理理论对计划经济体制所规定的集体、个人利益关系概括,表达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当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这种集体主义的理论,维护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权威,但在个人利益和个性自由问题上强调不够,严格说对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的本质,以及毛泽东兼顾三者利益的正确原则,都做了片面把握。在“左”倾思想指导下,这种片面性在人们头脑中曾一度走向了极端。这给集体主义的实践带来了很大损害,以至使集体主义走近了否定个人利益、压抑个性自由的误区。-10-

4、真实的集体和“虚幻的集体”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论述:“虚幻的共同体”存在的原因在于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存在着根本矛盾。

@真实的集体: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

-10-

二、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后天社会人性论(告子、王夫之、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费尔巴哈、黑格尔、华生等)

@人的社会本质: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2、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辩证关系其一,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根本上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辩证发展。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利益的有机统一,体现个人长远根本利益,而每个人正当的个人利益,本身就是集体利益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10-

其二,集体主义原则认为个人以社会为本质,个人利益以社会共同利益为基础,主张集体共同利益质高于个人利益,提倡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应当顾全大局。其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强调集体利益质高于个人利益前提下,强调集体具有保障个人正当利益得到满足、促进个人价值实现、并力求使个人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责任和义务。(讨论并补充)-10-

三、集体主义与社会公正

1、社会公正是一个相对概念。社会公正的标准依据于对“合理”的不同理解而在不同时代、不同理论中获得具体规定。

2、集体主义的公正观:一个合理的社会,应当最大可能地满足其所有个体成员的正当利益,并最大可能地使社会共同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以进一步提高所有个体成员的利益所得。这是社会合理性的要求,也是集体主义内涵的集中表现。

-10-

3、集体主义公正概念包涵三个相联互补的原则:

——平等原则(权利平等,义务也平等;《巴比仑的抽签》中的“平等”)。

——付出获得对等原则(社会公正允许一定贫富差别的存在)。

——补差原则(“以有余补不足”;共同富裕目的原则)。-10-

第三节集体主义中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一、权利义务的一般分析

1、权利概念标志着人们能够或实际做出某种行为的自由度,以及所应获得的利益。

2、义务概念标志着人们应该、必须或实际做出或抑制某种行为的约束度,以及所应承担的责任。

3、权利义务关系的历史性

4、权利义务的类型-10-

二、道德义务的自律性

1、权利义务相辅相成关系

2、道德义务的特殊性

①对权力目的的超越②自律性

3、自我牺牲精神分析三、道德权力的客观外在性

1、道德权利的客观存在

2、德福律的问题

3、道德权利与道德回报--

第四章思考题:1、试对自由主义道德原则进行分析。2、试对个人主义道德原则进行分析。3、试对社群主义道德原则进行分析。4、怎样把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5、试就集体主义的社会公正理念进行论述。6、分析并思考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的关系。-10-

第五章道德规范重点:●道德规范的他律性与自律性

●道德规范的类别和层次第一节道德规范的性质一、概念界定

1、概念界定:规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种标准或准则。它可以是约定俗成的,也可以是人有意识制定的。

2、规范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点和范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08页)

@规范凝结反映的是人主观的“应然”价值取向。-10-

二、道德规范的形态

1、图腾(原是印第安语totem译音)原意为“亲属”和“标记”,是原始人认作祖先的某种生物(多为动植物及其他物种)。图腾在原始人那里获得了道德规范的最初形态。

2、禁忌

3、礼仪

4、道德箴言

5、准则

6、义务

7、责任-10-

第二节道德规范的他律性与自律性一、道德规范的外在他律性

1、他律概念:他律源于古希腊文heteros(其他的)和nomos(规律),意思是人之外的规律。

2、必须从社会存在中寻找道德规范他律性根据。

3、从个人和共同体辩证统一关系上理解道德规范他律性。

-10-

二、道德规范的内在自律性

1、道德主体自身的约束表现为对道德他律性的认同。

2、道德主体为自己为自己立法。

3、道德主体自身的意志约束集中表现为善良意志对爱好和欲望的把握。-10-

第三节道德规范要求及其层次性一、道德规范的层次性

1、对以往道德要求及标准的审视

2、道德体系的层次性问题二、社会公德

1、界定

@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上、爱社会主义。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归纳为二十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10-

三、职业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四、家庭道德规范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10-

第五章思考题

1、道德规范与道德原则的关系如何?

2、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3、谈谈你对道德自律性和他律性关系的理解4、家庭道德主要规范有哪些?5、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有哪些?6、社会公德的主要规范是什么?-10-

第六章道德行为选择与道德评价重点:●道德行为选择特性

●道德选择的自由与必然●道德选择中的目的-手段●道德如何评价-10-

第一节道德行为选择一、道德行为选择及其特性1、道德行为:指由一定道德意识支配、符合或违背一定道德要求、可对之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2、道德行为特征:

第一,道德行为必须是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第二,道德行为是理智、自知的行为。第三,道德行为是自愿、自主的行为。-10-

二、道德选择的自由与必然

1、伦理史上两种对立观点

①意志绝对自由论:认为人有意志自由,因而人有选择自己行为善恶的能力。该论否定客观必然性对人的制约,否定人对环境的依赖,夸大人的意志自由,认为人可以超越一切,在任何条件下都有选择的自由。(康德、尼采、叔本华、萨特等)-10-

②机械必然论:强调人的行为受客观必然性支配,人没有绝对的意志自由。认为社会是一个因果链条,一切都是被决定的。人的动机、目的、观念以及行为选择,都是由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可能有什么意志自由。

霍尔巴赫说:“人一生的欲望和行为都是由人不能自由选择的那些交往、习惯、职业、娱乐、言谈、思想所预先决定的,……人从生到死,没有哪一瞬间是自由的”。(《健全的思想》第76页)。-10-

③辩证把握的观点:

唯意志论的错误在于夸大人的意志自由,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的行为应受客观必然性的支配;机械论者则否定人的意志自由,从而也否定了人所应负的道德责任。他们各自具有合理因素,但又各执一端,把意志的自由与客观必然性绝对对立起来。人受制于客观外在制约,但又有人的能动性,有相对的选择自由。(马克思等)-10-

2、道德选择中的必然

道德行为选择是受客观必然性制约的。个人只能在社会所提供的可能性中进行选择;个人选择的方式要受到社会政治、法律和道德的限制;个人选择能力也受到各种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制约。道德行为选择中人有意志自由,但是这种自由是相对的,它必然要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