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复习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1页
《六国论》复习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2页
《六国论》复习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3页
《六国论》复习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4页
《六国论》复习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导学案六国论复习导学案一复习要点作者及历史背景苏洵(1009-1066),北宋文学家,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号老泉(其家有老人泉,梅尧臣曾为之作诗,故自号)。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教二子读书。嘉祐间(1056)携二子轼、辙至京师(轼、辙于嘉祐二年(1057)三月仁宗殿试,同科进士及第。轼22岁,辙19岁),翰林学士欧阳修得苏洵文二十篇,荐于宰相韩琦,授秘书省校书郎。苏洵为文语言明畅,笔力雄健。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俱为列入唐宋八大家。其著作有嘉祐集。本文选自权书(共政论与史论十篇,此为其八)。 战国时,秦于商鞅变法后日强,而六国由于因循守旧,政治混乱而相对衰落,在秦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只能纷纷割地求和终至灭亡。 宋朝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梁、唐、晋、汉、周)军人乱政,采用中央专制集权政策,军权、财权、人权都归中央,将帅无自主之权,这样虽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也造成了军事上衰颓。辽(契丹(古族名,古国名)东胡人所建国家,今辽河上游一带)、西夏(党项羌(羌,古族)所建之大夏,今宁、陕、甘西北部)侵扰,宋军败多胜少,政治外交于是更软弱,澶(chn)渊之盟(澶渊,古地名,今河南濮阳县西北)岁输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辽向宋索地(索晋阳(今太原)、瓦桥(河北雄县)以南十县地),无奈宋又加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西夏王李元昊上书请和,宋答应每年给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 苏洵此文正是借论六国赂秦招致灭亡这一点(古人论史事不一定很全面,主要在于立论有据,言之成理。六国灭亡在于赂秦,此不免片面),批评宋朝贿赂辽、西夏以求苟安的不当,主张任用谋臣奇才而奋起抵御外侮。此文文笔纵横恣肆、简劲切洽,是议论文之典范。二、课文内容简讲、课文共段,可根据论证过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段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并把它化为两个分论点: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写法:开宗明义,正见胸有成竹;要点已定,可作论述依据。应该学习这种写法。()第二部分(段,本论)论证中心论点,从论证两个分论点来论述。第段:论述割地赂秦之害:割地赂秦使秦获地比战攻更多,而欲望永不满足,诸侯因割地赂秦而弱,至于破灭。-论证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论证方法:例证法(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引证法(以地事秦火不灭)。第段:论述六国不合力抗秦导致破灭:韩、魏、楚割地赂秦,齐附于秦,燕赵孤危战败而亡。-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论证方法:例证法(齐附于秦、燕赵用兵后亡),对比法(附于秦之非-用兵之效)()第三部分(段,结论)申明结论,点出主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第段:并力抗秦可抗秦,为秦人积威所劫而趋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第段: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更不应当-讽喻宋不要重蹈六国破灭之覆辙。文章主旨和写作特点()主旨文章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贿赂敌国就增强了敌人的力量,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必然招致灭亡。以此讽喻宋朝以六国为鉴,不为辽、西夏积威之所劫,应奋起抵御外侮。()特点论证透彻,结构严谨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结构:分别论述分论点:引论-本论-结论。语言运用特色,气势雄健。有对偶句,排比句,有引用、设问、比喻等。六国论、阿房宫赋一、基础知识回顾:1解释下列句中的“以”字的异义或用法。不赂者以赂者丧( ) 秦以攻取之外(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3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 今义: 思厥先祖父。古义: 今义:至于颠覆,理宜固然。古义: 今义:且燕赵处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古义: 今义: (5)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古义: 今义:(6).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古义: 今义:阅读选段,回答问题。(一)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秋,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始速祸焉( )当与秦相较( )洎牧以谗诛( )终继五国迁灭( )6选出与“义不赂秦”中“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并力西向 B日削月割C不能独完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参考答案:1因为、由于用、凭借才连词,“而”,表顺承,来。2全都、一概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亲附、亲近相同运数、定数,指命运。3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保全;义,名词活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事,名词活用作动词,侍奉;日、月,名词作状语。4它实际上/表示转折意思的副词,泛指祖辈和父辈/父亲的父亲,等到到/表示另提一个话题,指挥和力量/指认识客观事物及运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5).故事,旧事、前例;在现代汉语中则指文学作品中有叙事性的情节。(6)可以,可以凭借,以字单独用作介词;在现代汉语中可以连用,有“能够”的意思。5招致通“倘”,如果,连词等到,副词灭亡6D(D名词用作动词;AB名词作状语,C形容词作动词。)7.下列各句中均含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思厥先祖父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ABCD二、语言运用1.选出下面两句译文正确的项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为了国家,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威力所挟制啊!B治理国家,千万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淫威所胁迫啊!C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使自己为别人的一贯暴力所挟制啊!D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被别人的淫威所威胁啊!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A秦国人想吞掉六国也吞不下去B秦国人吞食六国也不能咽下咽喉C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去D秦国人连吃饭都不能咽下咽喉去2、“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论断是以怎样的方式提出的?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写此文的本意?3、理解文意,在正确的判断上划“”揭示赂秦实质的最重要语句是:(1)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2)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3)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1)秦国想吞并六国也吞并不了。(2)秦人最担心六国团结起来对付秦。(3)六国的势力也不弱。参考答案基础知识及其运用7.C二、1.CD2、第一问: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在阐述这一论点过程中,先用双重否定摒除了战争中强调客观因素(兵不利,战不善)的浅陋之见,既而又自为设问,针对“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错误论调进行了有力的驳解:“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第二问:“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和“苟以天下之大在六国下矣。”3、(3)4(2)六国论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各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与所给例句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此言得之B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D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4下列各句中“与”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B与嬴而不助王国也C则与斗卮酒D失其所与,不知5为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选择义项“暴”的常用义:a凶暴,暴虐 b损害,糟蹋 c(p))显露,暴露 d(p))晒A暴霜露,斩荆棘( )B暴秦之欲无厌( )C暴殄天物 ( )D虽有校暴,不复挺者( )“或”的常用义:a或者 b有的,有的人也许,或许 d若,倘若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C或此或彼,必居其一( )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6下列加粗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B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C孔子登泰山而小鲁D项伯杀人,臣活之7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不赂者以赂者丧8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C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9下列句子默写无误的一项是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得城,大则获邑。B齐人未尝赂秦,而终继王国迁灭,何哉?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D王国既丧,齐亦不免也。二、常识填空10六国论选自_的_,他的儿子_、_也以文学著称,后人并称他们为“_”。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两个分论点是:一_;二_。12作者从六国破灭而总结出的历史教训是:_。三、翻译1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译:1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15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译:参考答案1A 2D 3B 4B与D 5c a b d c b a b 6C 7D 8A 9C10苏洵、嘉祐集权书、苏辙、苏轼、三苏1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1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3译: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14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15译: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用兵的功效。美文欣赏:幸 福文马盈幸福?字典里说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生活。有的人玩命地挣钱,因为他们认为拥有大量的钱财是幸福的;有的人富于心计,他们在仕途的通路上玩命地往上爬,因为他们认为有权有势是幸福的;我不像他们那么实际,我认为一家人能快快乐乐的、互相体贴的生活在一起,这就是一种幸福,一种普通的、简单的、暖人的幸福。 在冬季,即使生了火,住平房也是很冷的。妈妈怕我手冷,灌了暖水袋给我焐手。晚上,我给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灌水袋。因为我知道被窝很凉,好半天都焐不暖和,另外妈妈可以用暖水袋来焐脚,促进血液循环,这样会很舒服。可是,当我准备睡觉时,却发现我的被窝很暖和-哦,原来妈妈怕我冷,偷偷地又把暖水袋塞进了我的被窝。睡在暖和的被窝里,我确实很暖和,因为我的心很温暖,是妈妈对我的爱温暖着我的心。在别人看来,这种爱其实很平凡、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我却很珍惜这份微不足道的爱。在我看来,这种爱如同小溪,不仅处处都有,而且很细,水流很小,但却从未停止过流淌这,就是幸福!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我却从爸爸妈妈身上看出这种说法是错的。爸爸和妈妈已经结婚20年了,他们非常关心体贴对方,让我感到婚姻其实是爱情的伴侣。爸爸的工作单位很远,每天都要骑小时的车。妈妈每天早起给他做早饭。夏天,妈妈给爸爸吃清淡的,她说,夏天热多吃清淡的心里痛快。冬天,妈妈给爸爸做热汤面总之准保让爸爸吃完浑身暖和,骑车就不冷了。而爸爸呢?他也知道体贴妈妈。每到周末,爸爸就会帮妈妈洗衣服、做饭。他还风趣地说-周末,是他的家庭劳动日。尽管爸爸妈妈从未说过:我爱你之类发酸的话,但他们却能感受到彼此间深深的爱!我想,这就是幸福! 我们一家人快快乐乐的生活着。早上,我们一同出家门,互相Bye-bye后他们去上班,我去上学。晚上,我们一起锻炼身体;道过晚安后,一起进入梦乡 也许有的人认为这不是幸福,仅仅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他们认为只有有了权和钱才是幸福的,他们自认为拥有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其实他们打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