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环境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探索.doc_第1页
地方院校环境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探索.doc_第2页
地方院校环境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探索.doc_第3页
地方院校环境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探索.doc_第4页
地方院校环境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探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方院校环境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探索摘 要: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制度等几方面探讨了作为地方院校如何开展环境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以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东莞理工学院为例探讨了如何结合地方特点来建设环境工程特色专业,对各方面建设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关键词:地方院校;环境工程;特色专业建设exploration of construction scheme to local colleg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lan shanhong, fan hongbo, wu xiuwen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523808, chinaabstract: the talents training pla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of how the local colleges establish a characteristic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was explored in this paper. taking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at locate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for example in order to explore how to combine local features to construct characteristic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e content of construction was illuminated in detail,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ther similar institutions.key words: local colleg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construction特色专业建设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根据“质量工程”的部署,国家和地方省市相继都将择优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广东省在2010年初出台了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指南,开展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择优重点建设约300个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综合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的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建立国家、省、学校三级特色专业建设体系。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也申报了该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在两年前申报了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开始了特色专业建设。对一所地方院校来说,特色专业的影响是全局性的。一所地方高校尽管综合实力不强,但只要拥有一两个特色专业,其学校的社会声誉及学术地位就会大大提高,其办学特色也会在一两个特色专业的建设上凸显出来。因此,特色专业建设是地方高校办出特色的重要途径之一。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不多,专著也不多见,相对有较大的研究空间。笔者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我校的建设方案。1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东莞理工学院以工科为主,工科专业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综合性项目设计为驱动主体,通过课程、课程模块、课程设计以及各种实践环节作为培养能力的载体,通过科学的进度安排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立符合环境工程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培养体系。通过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与以前的培养方案相比较,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按照项目来进行设计,项目分四级,一级为最高,是培养本专业的核心工程实践能力,由毕业论文(设计)、环境工程专业综合设计组成;二级项目是为培养本专业方向的工程实践能力,对应一组相关核心课程的综合性设计项目,包括水/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区域环境监测分析、环保设备设计、环境规划设计、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写等八个项目,三级项目是培养本专业方向中某一领域的实践能力,对应一门核心课程的课程设计以及实习实训,主要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实习、计算机程序设计、各专业课程设计等;四级项目是为培养某些知识点的工程实践能力,对应各课程内实验。各课程的安排,不再采用原来的顺序,而是按照二级项目的要求,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新培养方案注重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将理论与实践、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能力提高与素质养成等进行系统设计,进一步完善我校由教学计划、辅修(双专业、双学位)计划、素质拓展计划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形成与素质养成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2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特色专业的课程建设应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的建设,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课程体系的构建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与本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单位一起,确定与二级项目中对应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并调整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按照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本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由核心知识单元(必修)和一般知识单元(选修)组成,其课程可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三个层次。通识教育课程要着眼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及自身发展的基本能力和基础人文科技素质的培养, 要体现出“广”与“同”的特点。对“两课”、外语、计算机、数理等重要课要保证达到国家对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但考虑到本校的特点,主要培养“应用型”而不是“研究型”人才,因此,减少了计算机、大学物理、英语课程的学时。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技术领域中通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适应学生将来晋升、转岗和自由择业的需要。技术基础课口径要宽,但主干课程要扎实,形成支撑专业理论体系的坚实支柱。专业技术基础课不仅要为工程能力培养服务,同时连同基础教学也要为少部分有志进一步深造考研的学生打好基础。我们设置的课程除了有“四大化学”和化工原理等,还增加了提高工程能力的化工环保设备、工程机械、工程制图等课程。在专业教育课程方面,考虑到国内环境保护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单纯的污染治理转向全过程的污染控制,这要求今后从事环境保护的科技人员,不仅要精通污染防治方面的技术手段,而且对各行业最新技术的发展要有全面的了解,尤其要掌握住各行业清洁生产的最新工艺技术,能够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适时提出不同行业清洁生产的建议。同时,考虑到目前东莞市环境保护的重点是实现“三大目标(创模、减排、污水处理全覆盖)”,因此,我们构建了污染控制技术课程群、环境管理课程群、专业特色课程群(包括大气污染数字模拟、环境危害性管理学、环保设备与设计、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置、环境科技进展),新的课程体系体现了“提升内涵、强化本地特色”的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建设方面,为配合总学时的削减,各课程学时都有所减少,这样原来所选用的教材在学时等方面不是很适合新的培养计划,我们重新选用了较短学时教材,且是属于“二十一世纪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他获奖的教材,并且对于实验教学我们结合所开实验情况,自己编写教材。对于没有合适教材的课程,学校提倡教师自编教材,以满足本校学生的需要。同时,提倡开设双语教学,使用原版国外优秀教材,大力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3 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以“精选、严育、重用、厚待”的用人政策,吸引和留住了一批中青年教学和科研骨干。坚持“内培养、外引进”的方针,扩大和加强师资队伍。选拔一批学历层次高、教学科研业绩突出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组建各个学科的学术梯队。启动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重点资助计划,并继续遴选重点资助对象。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营造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干工作、成就事业的环境;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引进环境工程专业相关高级人才的同时,完善专任教师到环境工程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环境工程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制度和企业兼职教师聘请制度。考虑到东莞的企业比较多的特点,我们规定新调入的教师,在正式担任工科类的专业课程教学之前,先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挂职工作半年;其他在岗的工科专业的相关教师,每三年到企业挂职锻炼半年。每个学期聘请至少4个企业兼职教师担任相关课程或者课程相关章节的教学及工程实践指导。促使我校的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为特色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4 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校内外实习、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设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我校把环境类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按照“公共实践平台专业实践平台综合实践平台”三个层次相结合的结构体系来构建。公共实践教学平台主要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及自身发展的基本能力和提高基础人文科技素质,包括军事技能训练、体育技能训练、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训练、语言能力训练、外语应用能力、大学物理实验、思想政治实践、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专业训练平台着眼于本科生从事环境保护活动必需的工程技术、经济、法律和管理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目的是为学生获取特定专业方向的知识技能建立一个宽阔并坚实的能力培养平台。该平台实践环节丰富,包括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社会实践等。本专业自2002年以来,先后完成五个实验室的建设,其中两个实验室获得东莞市重点实验室的称号。在实习方面,建立了学生到工厂、企业、农村、社会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建立了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签订的固定实践基地有15家,可为学生实习提供保障。增加了专业认知实习、环境监测实训、环保工艺设计等实践环节,增加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学时数,使得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学分从占总学分的30%提高到40%。综合实践平台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提高点,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拓展,具体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和iso9000,iso140001资质认证等社会实践活动,“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计划”“大学生挑战杯”等创新能力培养计划以及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等。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与创业实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组织、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此外,还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构建和完善与特色专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改革和建设,建立起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培养一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同时为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发挥推广和示范的作用。参考文献1徐精明,刘朝臣.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4:475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