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创业指导_第1页
就业与创业指导_第2页
就业与创业指导_第3页
就业与创业指导_第4页
就业与创业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所剩不多了,是时候该考虑考虑自己以后就 业或者创业的方向了。 “自己应该从事哪个方面的工作,应该就业还是创业?”这些问题 都应该好好规划一下了。 随着大学教育的逐渐普及,大学也已经不是以前那种精英教育的摇篮了。大学教育 由以前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逐渐转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 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中国的经济生 活全面融入全球化轨道。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就业体制和就业结构的变革,人口、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国企职工下岗等中国特有的基本国情使我国的 就业问题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 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 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 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们在大学这个小社会,像孙悟空一样要经受熔炉的历练。有句老话说,物有所值, 我们花了比别人更多的钱才跨入大学的门槛,自然应该要从学校里得到更多,才能价值 守恒我知道,并且也从各种各样的数据中看到,当今学生面临的不是没有大学读的问 题,而是毕业等于失业。我们来读大学,虽然只是专升本,可是也是为了给我们日后找 个更好的起跳板,以便于自己日后能够获得比大专的同学更好的发展前景。 记得我高中老师一直跟我们说过的一句话:你们要知道,生活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 事的。记得当时的我们似懂非懂,我们确实值得生活并不容易,但那时的我们又不是靠 自己生活,靠的是父母那就容易许多了。但到我上了大学,看明白这个社会时,才真正 意识到生活的不容易。因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还要面对着许许多多的事,需要我们去做 事也是有太多。其中,就业创业可谓是一个非常大的困难,但我们必须面对并解决它。 对于我们来说,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力,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不能将其推向父母、 老师和社会,自己的青春得自己做主,也许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选择会计专业,是父母 之命,而要学什么和将来要做什么,都是未知数。这样的盲从乖戾视乎并不能够给我们 带来什么好处。大学是我们未来事业的助跑器,怎样利用这短暂的大学时光,来做最重 要、最有效率的事情,十分发人深省!就算有些同学到时候是通过社会关系进了机关单 位,仍然要通过提高自身能力来堤防下岗,何不现在就开始? 首先,在校期间应该做好自己的目标规划,以提高自己将来毕业以后的就业竞争能 力。在我看来,要做到一下几点: 1提高规划学习的能力,提高就业能力。规划学习的能力即大学生应根据其职业发 展的趋势,并结合个人发展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或方式的能力。而且,这是一 项长期的活动,大学生必须懂得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等。要时常反思现在的知识结构 是否能胜任现在或将来不久的职位。只有这样,才能懂得学习要求、控制学习过程,并及 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灵活的适应自己所处的复杂环境,最终使学习活动达到预期目的。 2. 认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能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 想的职业做好积极准备。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 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优势与特长、劣 势与不足。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 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第四,培养职业需要 的实践能力。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 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 地。 3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能力。虽说大学是个“小社 会”,学校和社会的运行规则却有很大不同。许多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 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 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而不挑选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 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 力。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大学生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 的顶梁柱。而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 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不知所措,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 学生抗挫能力差,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 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 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乐观心态克服一切困难。 5.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提高就业能力。大学生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树立 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忠于职守,献身事业的乐业和敬业精神,实事 求是、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及在职业活动中团结协作 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职业活动中,无私、正直、勤奋、诚实、守信、坚定、 勇敢等优秀职业品质是人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的必要条件。同时,良好的职业精神同时也 是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所不可少的。 6. 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自身应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解放思想,转变就业 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 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 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另外我们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 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 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 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 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只有不 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我们应当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 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 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在学校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以增强我们的协调组织能力 和交流沟通的能力。我们还应当利用一切机会了解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增 强我们对社会的理解,为我们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在校期间,我们还是个学生,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学习为主,不能舍本逐末。我们的 主要工作还是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只有这些才是我们将来立足社会, 找到理想工作的根本。作为一名工科学生,除了学习课本上的专业知识以外,我们还应 当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学校的实习,实训等接触一线 的机会了。另外,我们还可以参加学校各种各样的技能大赛,在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同 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 在学校期间我们还认清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与劣势。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学习之 余我们还应当多了解和学习我们感兴趣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我们在 招工作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才不至于迷茫。 除了这些途径,有的同学也把考研当作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我认为这也是 非常明智的。随着中国大学的普及,本科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了,而用人单位也逐渐对学 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我们现在的情况,直接出去找工作的话也不会有太大的优势, 因为我们只是个普通本科的毕业生。他们希望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也 通过在名校的深造,提高自己的就业平台,这何尝不是一种职业生涯规划呢。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我们只有提前做好准备, 才不至于在毕业的时候打无准备之仗。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我们在 校期间一定要做好职业规划,毕竟再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就要步入社会了。越早做好规 划,对我们将来的职业生涯越有利。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几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经结束。最后,我必须要感谢张 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教导,使我们了解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大学生就业流程及 注意事项等情况。相信在张老师的教导下,在通过我自己对自己的定位规划,在将来的 职业生涯中一定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1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从 2006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 410 万 人,2007 年 495 万人,2008 年时的 559 万人,2009 年时 611 万人,到 2010 年 达到空前的 630 多万, 2011 届高校毕业生数量 660 万人,往届待业的毕业生 数量开始累积,使得就业工作压力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十二五期间应届毕 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将近 700 万人,如今的毕业生就业将面对“前有伏兵,后 有追兵”的紧迫局面。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较高。我国的高等教育 已经进入了大众化的阶段,这意味着大学生由“天之骄子”变成了“普通老百 姓” 。大学生的就业同普通老百姓一样,要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而许多大学毕 业生就业观念滞后,只想到国有单位、事业单位而不愿到私营企业或乡镇企业 去就业,甚至认为只有在正规部门上班才算就业。许多毕业生把工作地点和工 作待遇看得过重,不愿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或条件相对艰苦、位置相对偏远 的地方就业。这些都制约了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正确选择。 第二,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职业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大学毕业生的 专业水平不够,或者职业素质太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有的毕业生社 会适应能力仍有待提高,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缺乏足够的就业实力,心理素 质差,视野狭小,缺乏足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有很多的用人单位 人手吃紧,也秉着宁缺毋滥的原则,长期空置岗位。 第三,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实际脱节,大学生就业常常遭遇“撞车” 。 高校培养的人才结构与社会所需的人才结构不统一,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 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忽略了个人特长、兴趣,一 味填报热门专业,希望能够较好地就业;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常常不顾本校的师 资队伍,盲目增设“热门专业” ,以期增加招生人数。这是短期的功利行为,对 大学生就业是不利的。例如有些热门专业像会计、营销、软件技术、心理学等, 刚刚“热门”二三年便出现了“乱招” 、 “滥招”现象,导致了资源过剩。有些 专业虽然学生入学时市场有旺盛需求,但到学生毕业时已是供大于求了。盲目 选择热门专业不仅让大学生在升学时严重“撞车” ,也让他们在就业时再度“拥 堵” 。 第四,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全国性大学生就业市场尚未形成。目 前全国高校基本实行了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方式就业,但是一 个公平、有序的全国性大学生就业市场尚未形成;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体系 和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与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等。一些城 市也出现过大学生与下岗人员同场应聘,甚至去农民工劳务市场登记求职的事。 现在的形势下,大学毕业生众多而就业岗位少,降低求职目标是理性的。然而, 如果当一场为下岗职工及农民工办的招聘会,参加者大部分大学生,也说明了 政府部门的为大学生就业市场所做的工作仍然有限。 2 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原因探讨 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大学生自身、高校、 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 2.1 自身原因 部分大学生在观念上还停留在计划济和精英化教育的时代,不能正确认识 自己,没有认清当前激烈的就业形势。用人单位需要的是能尽快胜任工作的专 业化人才,非常看重大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尤其是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协 作能、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而许多大学生没有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有针对 性地进行相关能力的自我培养。少数大学生意志品质薄弱,不能吃苦耐劳,挑 三拣四,患得患失,自我主义思想严重。很多大学生在学校里得过且过,缺乏 紧迫感,玩得多,学得少,忧患意识不强;殊不知,当代大学生只有对就业、 职业和事业持有强烈的个人忧患意识,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 另外,和自身低下的就业能力相比,大学生对待就业自我定位太高。他们不能 审时度势地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适时就业,出现自愿失业现象。一项研究成 果表明,在对“大学生最愿意去哪个城市工作”的问题进行调查时,3237 的学生将上海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为 27.67%,深圳为 12.13%,广州、大连 等沿海发达城市也是大学生向往的城市,而选择去农村工作的毕业生不到总数 的 5。他们没有看到二线城市的发展和就业前景,游离在大城市的角落。 2.2 高校原因 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出现了三个问题:一是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没有考虑市 场的需求办学模式不能随经济结构调整及人才市场的需要变化而创新。部分高 校执迷于短期功利盲目招生,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对专业结构进行普遍的、较大 幅度的调,使部分专业毕业生相对过剩。高校培养的人才结构与社会所需的人 才结构不统一,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高校培养的 学生不具备职业竞争力。目前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较多以学科自身内在逻辑 发展为依据,忽略了现实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领域的实际需求。高等教育培养 的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只具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学校 所学的知识和工作中需要运用的知识严重脱节,造成了“学过的东西用不上, 要用的东西没学过”的局面。三是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一直以统 一的模式培养人才,缺乏尊重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 增加,高校人才培养的压力倍增,更加倾向于人才的模块培养,忽略了个性培 养,不能培养出特长明显的杰出人才。 2.3 社会原因 在社会需求方面,我国的经济结构也正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下岗工人数目 庞大,社会失业率逐年增加,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从 用人单位方面来讲,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日益成为市场行为,也是大学毕业 生就业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用人单位过于看重眼前利益,一些单位领导存在 短期行为。由于职工的利益与生产成本挂钩,职工人数的增加意味着成本的增 加、利润的减少,用人单位需要增加劳动力时,往往选择让内部职工“身兼数 职” ,以提高劳动力的使用效率来满足需要。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毕业生巨大的就 业压力,刻意低薪吸纳大学生,限制了就业率的提高。在政府导向方面,国家 虽然大力倡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农村就业、到贫困地区就业,但是政 策倾斜的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城乡差距、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差距十分明显, 选择到基层、农村和贫困地区,就意味着选择低收入,而大学生在国家政策中 获得的好处远不能弥补收入上的差距。 3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途径 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社会、高校和 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 3.1 政府和社会应采取有效措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保障 第一,政府要出台一系列政策,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国家为鼓励大学生面 向基层就业,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 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在这些项目基础上,国家还要有一系列保障措 施,切实保证响应号召的大学毕业生有出路、有前途、得实惠、无后顾之忧, 提高政策的施行效果。第二,政府要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为大学生 充分就业奠定基本条件。从个人职业发展看,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能够提供更大 的提升空间,而利用一些临时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无法长久地为欠发 达地区留住人才。唯有加快经济发展,减小不同地区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才 是实现基层就业、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第三,社会各界要切实落实关于毕业 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打破地区壁垒、行业壁垒,在全国形成有序、 公平竞争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3.2 各所高校应提高培养水平,打造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第一,高校应该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优化学校的专业总体结构,重新 定位其培养目标、设计其培养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使教育能更好地适应 社会需要,符合时代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做 到办学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保证大学毕业生在行业领域中具有 较强的职业竞争优势。第二,高校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高校要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要建立 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依托便利、快捷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让学生充分地了 解就业市场行情和动态。第三,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支专业的 就业指导队伍,能针对工作当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科学研究,开展校际、校地 联合,交流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第四,大力营 造校园创新氛围,加强创业教育。1998 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强调指出: “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 ”创业教育成 为了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转变就业教育观念,探索创业教 育的新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勇气与敢于挑战自我 的信心。高校要开设有实用价值的创业教育课程,举办有强大影响力的创业计 划竞赛,提供有坚强后盾的创业服务,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积极鼓励大学 生创业。 3.3 大学生个人要奋发图强,自觉提高就业能力 第一,转变传统就业观念,走向市场。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 阶段”进入“大众教育” ,今天的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等分配、 听安排的心态,树立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观念和就业新观念。第二,做好个人 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准确定位职业 方向,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目标和理想,在实际行动中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 完善自己使个人价值增值,开发自己的潜能,为达成目标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从而提高个人能力,实现梦想。第三,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参 加社会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大学生可以 利用平台展示他们多才多艺的风采,树立信心,培养综合素质,促进成长成才;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积极参 加社会调查、暑期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不断提高动手能 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并非一言可以蔽之,它是涉及到各个因素的 “综合症” ,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也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协调与配合, 才能见成效。 4 总结 根据以上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和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原因探 讨,总结出了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途径。然而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 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 路的根本保证,与此同时,通过采取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实施创业教育,加强 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有力措施可进一步拓宽就业门路, 从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高等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进 行创业教育,积极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 育,我们要树立创业教育的观念,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功能,建立合理 的创业机制与环境,不断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素质素质教育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盛行,全球经济处于一片低迷之中,中国也不断受到这股危机影响, 2013 年被誉为史上最难的大学生就业年,2014 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因此, 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新选择,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实施扩大 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 位置。扩大大学生创业就得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而高校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就要加强素 质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创业素质 教育的内涵 创业、素质、能力等是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问题研究的基本范畴。因此,我们首先需要理 清这些概念的基本内涵。 1.1 对创业素质的基本认识 一般认为,创业就是创业者对自己拥 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 程。素质是指个体本来的性质或素养,是在实际表现中得以综合展示的个人知识、修养、 能力诸要素之和。 1.2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定义 创业教育(enterpriseeducation)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最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在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 21 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会议认为,开展创业教 育对于培养具有开拓性和个人首创精神、创业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的人非常重 要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对其进行创 业教育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们认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是高校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 质、培养其创业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依归,以创造性和开创性为基本要求,以课程教学与 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从而培养他们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品质等的 素质教育。 二、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在当代社会,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不仅仅是应对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解决他们就业问题要求,更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 质和能力的要求。 第一,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是应对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解决他们就业问题要求。我 国高校在扩招后,由于没有为高校大学生吸纳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得 4 年后高校大学生的 就业问题显得来势汹汹,措手不及。 第二,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综 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创业需要综合素质,特别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开展创业 素质教育,可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从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生存能力、 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应该将创新素质列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地 位。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优秀的创业素质,改进并完善当下的教育方 法和模式是当前高校应着手考虑的问题。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树立创业教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