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_1_第1页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_1_第2页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_1_第3页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_1_第4页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南京在前清为两江之都会,和安徽有密切的历史关系;就地理说,又和安徽十分接近。中国兴学以来,南京即为全国教育中心之一。安徽的学者和学生来此传道受业的,素来很多。前清即有上江会学之设,民国成立后因故停办,殊纷投到南京求学的,源源不绝。但南京学校格于种种限制,有志有才的学生不免向隅。安徽旅宁同乡会和旅宁同学会,十二年秋季开学,改名为南京安徽公学。所以,安徽公学的设立,是迫于一种不能自已的同情心。因为安徽旅宁前一辈的人,对于后一辈的少年,发生了一种学问的同情心,才有安徽公学的产生。有了这种同情的基础,所以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职员和学生愿意共生活,共甘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师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渐渐的发生相亲相爱的关系。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上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中,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我们要虚心,尽量接受选择与本职本科及修养有关系之学术经验来帮助我们研究。要教学生向前进,向上进,非自己努力向前进、向上进不可。安徽公学是个贫穷的学校。办贫穷的学校如同管贫穷的家务一样。用一文钱,必问:“这一文钱该用吗?”费一分光阴,必问:“这一分光阴该费吗?”光阴与钱都有限,该用才用,不该用必不用;用必尽其数。爱惜光阴,就是不为无益害有益;将无益的时间腾出,则从事有益的时间有余裕了。然后学生可从容同学,怡然修养,既不匆忙劳碌,那身心也就身然渐渐的有润泽了。节省经费,不是因陋就简,乃是移无用为有用。我们既不甘于简陋,来源又不易开,要想收相当的效果,自非革除浪费不为功。用最少的经费,办理相当的教育,是我们很想彻底努力的一个小试验。现今办学的人,每存新旧宽严之见。我们只问是非好坏,不问新旧宽严。是的,好的,虽旧必存;非的、坏的,虽新必除。应宽则宽,应严则严,随时、随地、随人而施教育,初无丝毫之成见,我们承认欲望的力量,我们不应放纵他们,也不应闭塞他们。我们不应让他们陷溺,也不应让他们枯槁。欲望有遂达的必要,也有整理的必要。如何可以使学生的欲望在群己相益的径途上行走,是我们最关心一个问题。总之,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若一任学生趋乐避苦,这是哄骗小孩的粮果子,决不是造就人才教育。最后我们要谈谈我们心中所共悬而藉以引导我们进行的目标。一,我们都是学生,教师的一部分生活也是学生,就要负学问的责任。做学问最忌的玄想,武断,尽信书,以差不多自足,以一家方自封。我们要极力地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知疑,假设,试验,实证,推想,会通,分析,正确,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控求真理的泉源。简单些说,我们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二,我们是物质环境当中的人。我们对于四周的环境,最忌是苟安,同流合污,听天由命,不了了之。有进取性的人,对于环境总想加以改造。但是驱着乌合之众,叫嚣乱斫,何能算得改造呢。我们应该秉着美术的精神,去运用科学发明的结果,来支配环境,使他们现出和谐的气象。我们要有欣赏性的改造,不要有恐怖性鬼脸式的改造。换句话说,我们改造环境,要有美术的精神。三,我们不但是物质环境当中的人,并且是人中人。做人中人的道理很多,最要紧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这种精神,必须有独立的意志,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生计,和耐劳的筋骨,耐饿的体肤,耐困乏的身,去做那摇不动的基础。近今国人气节,消磨殆尽,最堪痛心。倘不赶早在本身和后辈身上培植一种不可屈挠的精神,将何以为国呢?至于今日,少数具有刚性的领袖,又因缺少容量,自取失败,并以此斫丧国家的元气,至为可惜。那末推己及人的恕道,和大公无私的容量,也是做人中人的最重要的精神。把这几种精神合起来,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名词,就称他为大丈夫的精神。我们处世应变,要有大丈夫的精神。科学的精神,美术的精神,大丈夫的精神,都不是凭空所能得来的。我们要在“必有事焉”上下手。我们要以“事”为我们活动的中心。研究学问要以事为中心,改造环境要以事为中心,处世应变也要以事为中心。我们要用科学的精神在事上去求学问,用美术的精神在事上去谋改造,用大丈夫的精神在事上去锻炼应变。我们愿意一同努力朝这三个目标行走。活一天,走一天;活到老,走到老。注释本篇原载 1924 年 12 月 8 日申报馆教育与人生第 60 期,题名南京安徽公学创学旨趣 。作者将此文收入中国教育改造专集时,改用现名。上江公学 光绪 30 年(1904 年)安徽人汪菊友、陶寿民、李希自等创办安徽旅宁公学,校址在南京上江考棚内,次年更名为上江公学,1912 年又易名为安徽旅宁公学,后因故停办。作者:陶行知/p南京在前清为两江之都会,和安徽有密切的历史关系;就地理说,又和安徽十分接近。中国兴学以来,南京即为全国教育中心之一。安徽的学者和学生来此传道受业的,素来很多。前清即有上江会学之设,民国成立后因故停办,殊纷投到南京求学的,源源不绝。但南京学校格于种种限制,有志有才的学生不免向隅。安徽旅宁同乡会和旅宁同学会,十二年秋季开学,改名为南京安徽公学。所以,安徽公学的设立,是迫于一种不能自已的同情心。因为安徽旅宁前一辈的人,对于后一辈的少年,发生了一种学问的同情心,才有安徽公学的产生。有了这种同情的基础,所以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职员和学生愿意共生活,共甘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师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渐渐的发生相亲相爱的关系。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上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中,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我们要虚心,尽量接受选择与本职本科及修养有关系之学术经验来帮助我们研究。要教学生向前进,向上进,非自己努力向前进、向上进不可。安徽公学是个贫穷的学校。办贫穷的学校如同管贫穷的家务一样。用一文钱,必问:“这一文钱该用吗?”费一分光阴,必问:“这一分光阴该费吗?”光阴与钱都有限,该用才用,不该用必不用;用必尽其数。爱惜光阴,就是不为无益害有益;将无益的时间腾出,则从事有益的时间有余裕了。然后学生可从容同学,怡然修养,既不匆忙劳碌,那身心也就身然渐渐的有润泽了。节省经费,不是因陋就简,乃是移无用为有用。我们既不甘于简陋,来源又不易开,要想收相当的效果,自非革除浪费不为功。用最少的经费,办理相当的教育,是我们很想彻底努力的一个小试验。现今办学的人,每存新旧宽严之见。我们只问是非好坏,不问新旧宽严。是的,好的,虽旧必存;非的、坏的,虽新必除。应宽则宽,应严则严,随时、随地、随人而施教育,初无丝毫之成见,我们承认欲望的力量,我们不应放纵他们,也不应闭塞他们。我们不应让他们陷溺,也不应让他们枯槁。欲望有遂达的必要,也有整理的必要。如何可以使学生的欲望在群己相益的径途上行走,是我们最关心一个问题。总之,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若一任学生趋乐避苦,这是哄骗小孩的粮果子,决不是造就人才教育。最后我们要谈谈我们心中所共悬而藉以引导我们进行的目标。一,我们都是学生,教师的一部分生活也是学生,就要负学问的责任。做学问最忌的玄想,武断,尽信书,以差不多自足,以一家方自封。我们要极力地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知疑,假设,试验,实证,推想,会通,分析,正确,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控求真理的泉源。简单些说,我们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二,我们是物质环境当中的人。我们对于四周的环境,最忌是苟安,同流合污,听天由命,不了了之。有进取性的人,对于环境总想加以改造。但是驱着乌合之众,叫嚣乱斫,何能算得改造呢。我们应该秉着美术的精神,去运用科学发明的结果,来支配环境,使他们现出和谐的气象。我们要有欣赏性的改造,不要有恐怖性鬼脸式的改造。换句话说,我们改造环境,要有美术的精神。三,我们不但是物质环境当中的人,并且是人中人。做人中人的道理很多,最要紧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这种精神,必须有独立的意志,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生计,和耐劳的筋骨,耐饿的体肤,耐困乏的身,去做那摇不动的基础。近今国人气节,消磨殆尽,最堪痛心。倘不赶早在本身和后辈身上培植一种不可屈挠的精神,将何以为国呢?至于今日,少数具有刚性的领袖,又因缺少容量,自取失败,并以此斫丧国家的元气,至为可惜。那末推己及人的恕道,和大公无私的容量,也是做人中人的最重要的精神。把这几种精神合起来,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名词,就称他为大丈夫的精神。我们处世应变,要有大丈夫的精神。科学的精神,美术的精神,大丈夫的精神,都不是凭空所能得来的。我们要在“必有事焉”上下手。我们要以“事”为我们活动的中心。研究学问要以事为中心,改造环境要以事为中心,处世应变也要以事为中心。我们要用科学的精神在事上去求学问,用美术的精神在事上去谋改造,用大丈夫的精神在事上去锻炼应变。我们愿意一同努力朝这三个目标行走。活一天,走一天;活到老,走到老。注释本篇原载 1924 年 12 月 8 日申报馆教育与人生第 60 期,题名南京安徽公学创学旨趣 。作者将此文收入中国教育改造专集时,改用现名。上江公学 光绪 30 年(1904 年)安徽人汪菊友、陶寿民、李希自等创办安徽旅宁公学,校址在南京上江考棚内,次年更名为上江公学,1912 年又易名为安徽旅宁公学,后因故停办。作者:陶行知/p南京在前清为两江之都会,和安徽有密切的历史关系;就地理说,又和安徽十分接近。中国兴学以来,南京即为全国教育中心之一。安徽的学者和学生来此传道受业的,素来很多。前清即有上江会学之设,民国成立后因故停办,殊纷投到南京求学的,源源不绝。但南京学校格于种种限制,有志有才的学生不免向隅。安徽旅宁同乡会和旅宁同学会,十二年秋季开学,改名为南京安徽公学。所以,安徽公学的设立,是迫于一种不能自已的同情心。因为安徽旅宁前一辈的人,对于后一辈的少年,发生了一种学问的同情心,才有安徽公学的产生。有了这种同情的基础,所以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职员和学生愿意共生活,共甘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师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渐渐的发生相亲相爱的关系。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上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中,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我们要虚心,尽量接受选择与本职本科及修养有关系之学术经验来帮助我们研究。要教学生向前进,向上进,非自己努力向前进、向上进不可。安徽公学是个贫穷的学校。办贫穷的学校如同管贫穷的家务一样。用一文钱,必问:“这一文钱该用吗?”费一分光阴,必问:“这一分光阴该费吗?”光阴与钱都有限,该用才用,不该用必不用;用必尽其数。爱惜光阴,就是不为无益害有益;将无益的时间腾出,则从事有益的时间有余裕了。然后学生可从容同学,怡然修养,既不匆忙劳碌,那身心也就身然渐渐的有润泽了。节省经费,不是因陋就简,乃是移无用为有用。我们既不甘于简陋,来源又不易开,要想收相当的效果,自非革除浪费不为功。用最少的经费,办理相当的教育,是我们很想彻底努力的一个小试验。现今办学的人,每存新旧宽严之见。我们只问是非好坏,不问新旧宽严。是的,好的,虽旧必存;非的、坏的,虽新必除。应宽则宽,应严则严,随时、随地、随人而施教育,初无丝毫之成见,我们承认欲望的力量,我们不应放纵他们,也不应闭塞他们。我们不应让他们陷溺,也不应让他们枯槁。欲望有遂达的必要,也有整理的必要。如何可以使学生的欲望在群己相益的径途上行走,是我们最关心一个问题。总之,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若一任学生趋乐避苦,这是哄骗小孩的粮果子,决不是造就人才教育。最后我们要谈谈我们心中所共悬而藉以引导我们进行的目标。一,我们都是学生,教师的一部分生活也是学生,就要负学问的责任。做学问最忌的玄想,武断,尽信书,以差不多自足,以一家方自封。我们要极力地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知疑,假设,试验,实证,推想,会通,分析,正确,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控求真理的泉源。简单些说,我们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二,我们是物质环境当中的人。我们对于四周的环境,最忌是苟安,同流合污,听天由命,不了了之。有进取性的人,对于环境总想加以改造。但是驱着乌合之众,叫嚣乱斫,何能算得改造呢。我们应该秉着美术的精神,去运用科学发明的结果,来支配环境,使他们现出和谐的气象。我们要有欣赏性的改造,不要有恐怖性鬼脸式的改造。换句话说,我们改造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