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韩愈_第1页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韩愈_第2页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韩愈_第3页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韩愈_第4页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韩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韩愈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韩愈

【人物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代表作:

杂文:《进学解》《杂说》《获麟解》《师说》《原道》

序文:《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

传记文:《毛颖传》《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

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听颖师弹琴》《答张十一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驿梁》

史书:《顺宗实录》

随征淮西——与李愬结怨

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聘请韩愈任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韩愈曾建议裴度派精兵千人从小路进入蔡州,必能擒拿吴元济。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吴元济。三军谋略之士,无不为韩愈惋惜(关于《韩愈神道碑》所载关于韩愈此段建议平淮西之事,存疑,暂置于此)。韩愈又对裴度说:“如今凭借平定淮西的声势,镇州王承宗可用言辞说服,不必用兵。”他便找到柏耆。口授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书信,叫柏耆执笔写下后,带上书信进入镇州晓喻王承宗。王承宗摄于兵威,就上表献上德、棣二州,表示服从朝廷。

同年十二月,淮西平定后,韩愈随裴度回朝,因功授职刑部侍郎,宪宗便命他撰写《平淮西碑》,其中很大篇幅叙述裴度的事迹。当时,李愬率先进入蔡州生擒吴元济,功劳最大,他对韩愈所写愤愤不平。李愬之妻入宫禁诉说碑辞与事实不符,宪宗便下令磨掉韩愈所写碑文,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刻石为碑。

谏迎佛骨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到潮阳后,上奏为自己辩白。宪宗对宰相说道:“昨日收到韩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谏迎佛骨之事,他很是爱护朕,朕难道不知道?但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促寿短。朕因此讨厌他太轻率了。"宪宗意欲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及此事,观察宰相的态度。但同平章事皇甫镈(bó)憎恨韩愈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抢先回答说:“韩愈终究太狂放粗疏,暂且可考虑调到别郡。”适逢大赦,宪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韩愈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

不敢犯法

长庆二年(822年)九月,韩愈转任吏部侍郎。次年六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神策军将士闻讯后,都不敢犯法,私下里相互说:“他连佛骨都敢烧,我们怎么敢犯法!"

成就——

韩文: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韩诗:韩愈多长篇古诗,其中有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的佳作,如《归彭城》等,大都写得平实顺畅。他也有写得清新、富于神韵、近似盛唐人的诗,尤其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韩愈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他“少小尚奇伟”(《县斋有怀》)、“搜奇日有富"(《答张彻》),天生一种雄强豪放的资质,性格中充溢着对新鲜奇异、雄奇壮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冲动,而他一再提倡的“养气”说,更使他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增添了一股敢作敢为、睥睨万物的气概,发而为诗,便是气豪势猛,声宏调激,宛如江河破堤,一泻千里。

教育:韩愈三进国子监,任博士一职,后又任国子监祭酒。他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世和提携人才的文章。

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

史学:唐人称韩愈有史家的笔力,他撰有《顺宗实录》5卷,是韩愈在韦处厚所撰3卷《顺宗实录》基础上改写而成,从实录可看出他对宫市之斥责,对盐铁使进奉的批判,对京兆尹李实罪行的揭露等等,说明表状所言,符合实情。

《顺宗实录》送呈以后,受到不少人激烈反对,原因是“韩愈撰《顺宗实录》,说禁中事颇切直,内官恶之,二人上前屡言不实。"于是“累朝有诏改修”。文宗令路隋等重新改写,几经曲折,终于遵照旨意,将实录中所书德宗、顺宗朝禁中事“详正刊去"。

【思维导图速记】

【人物事略】

《师说》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上”以从师为耻“的不良风气而作。文章看似与古文运动并无大的关联,旨在论述“道"与“师”的关系:文以载道,而载道之前提,是为尊师。但其带来的改正风气的积极作用,实际上也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正像文章最后的暗示,好古文、行古道,故作《师说》以贻之。

适用主题:尊师重道、论古文运动的发展

《祭十二郎文》

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祭文是一种祭奠死者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有固定的形式,一般用韵文来写。但韩愈一反传统,用散文写成此文。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使情感表达淋漓尽致。本文以同亡亲对话展开行文,行云流水。真挚的情感表达,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由于语言质朴,但却感人至深,此文被称为是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它是“古文运动"的见证之一,打破了只重形式内容空洞的祭文固有印象,为古代文学体裁的复兴做出了贡献。

适用主题:质朴之美、真挚情感胜于形式

《进学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的意思是对增进道德和学业问题的辨析。而创作动机上,表面是对学生的训话,实则借以抒发自身长期不受重用、数次遭贬的愤懑。文章以师生对话行文,运用“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艺术手法,抨击了当权者不识人才的现象。

而在此一篇文中,韩愈创造了几十个成语,实属罕见。文学底蕴,可见一斑。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业经于勤"、“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动辄得咎"、“焚膏继晷”、“力挽狂澜"、“兼收并蓄”等成语,均出于此篇。文章行云流水,气势浩然。

韩愈绝伦的文学艺术成就,令后人难以望其项背。

适用主题:道德、业精于勤、人才识用

《马说》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对天下学子,他写《马说》表达出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慨。但若“知人论世”,结合韩愈的经历来看,此文还包含着更复杂的感情。韩愈童年孤苦,几经转折。虽天资聪颖,却连续多次科举失败。从787年到795年,九次考试只有一次成功,还是平平无奇的第十三名。数年挣扎中,他也曾多次上书宰相,希望得到重用,可都了无音信。后在好友董晋的推荐下,才得以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初任官职已二十九岁,相当于如今的四十多岁,让人心酸。

自身的经历,让他明白多少才子因被漠视而埋没。即使只是个小小的推官,他也毅然纵笔写下《马说》,为天下如他一般的学子发声。

适用主题:人才识用、坚持、敢于发声

《送孟东野序》

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孟郊孟东野,是韩愈的挚友。孟郊早年屡试不中,直到46岁才成进士。仕途更是坎坷,直到50岁才当了个小县令,一生穷困潦倒。这篇序文,是韩愈送他去江南时的劝慰之言。文章暗喻了当政者不能任用人才,埋没人才的恶劣做法。整篇为孟郊的不得志鸣不平,肯定孟郊的才华,体现韩愈对孟郊的同情和推崇。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全文三十八个“鸣”字,从“物不平则鸣”,写到“人不平则鸣”。写文为不平而鸣,正体现了屈原“发愤以抒情"的美学观点。既引导了古文运动,又为朋友孟郊发声鸣不平。

适用主题:不平则鸣、发愤抒情、知音相惜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

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征。臣愚以为此皆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者也。

韩愈三十六岁时,在李实的推荐下,当上了监察御史,专门监督百官。当时关中大旱,民不聊生。但李实却封锁灾情,瞒报朝廷,称百姓安居乐业。私人恩情与国法大义,他毅然选择了国法大义。在御史台上他不畏强权,上书直言关中灾情,为民请命。

臣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拆屋伐树,以纳税钱,寒馁道涂,毙踣沟壑。

不曾想,韩愈的上书没有引起唐玄宗的重视,反而得罪了李实,在小人谗言之下惨遭贬黜。说真话丢了乌纱,说假话丢了自我。韩愈选择了前者,选择了为百姓发声,不曾后悔。

适用主题:心怀大义、忧国忧民、敢说真话

《祭鳄鱼文》

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

谏迎佛骨后,韩愈幸存一命,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潮州偏远,环境恶劣。韩愈曾作联戏言——恶山恶水恶环境,韩退之退之。历史记载,韩愈在潮州仅八个月,就做了别人也许一生都不能完成的四件大事:兴修水利、祭文退鳄、赎放奴婢、兴师办学。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便是这祭文退鳄鱼。

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在恶江边念完祭文,韩愈命人放下宰杀的牛羊而后转身离去。而据《新唐书》记载:“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退鳄成功,百姓为感激韩愈,将“恶江"改称为“韩江”。

兴师办学时韩愈更是捐出自己半年的俸禄作为本金。他亲自去请退隐山林的赵德做老师,赵德本未答应,但被韩愈的诚意打动,出山为师。此后,潮州文风盛行,文化水平得以提升,才慢慢发展起来。

潮州百姓对韩愈的感激尽化为一个个地名。就像赵朴初先生所说的,韩愈“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尽姓韩"。

适用主题:爱民助民、心态、策略、文化

忠犯人主之怒

唐宪宗即位,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后任河南县令、行军司马,越来越受唐宪宗的器重。可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韩愈险些丢了性命。

《谏迎佛骨表》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谏迎佛骨,是历史上儒佛矛盾斗争的重大事件。经过几百年的磨合,外来的佛教逐渐被接受。晚唐几个皇帝均为佛教信仰者,佛教盛极一时。甚至有砍掉胳膊、割下血肉来供奉佛陀的事情出现。元和十四年,唐宪宗打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并将佛骨在宫中供奉三天,以示虔诚。

韩愈对此深怀忧虑,写下《谏迎佛骨表》。请求毁了佛骨,若佛有灵降下祸端,他韩愈一人来抗。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他上奏称皇上应守儒家之道而非外来的佛法,并列举历朝信佛的皇帝均短命。唐宪宗接到谏表,大怒,要处死韩愈,当时大臣出来说情,说韩愈“内怀至忠”,应该宽恕。宪宗说:“韩愈说我奉侍佛教太过分,还可以容忍。但他说东汉以后,奉侍佛教的皇帝都短命,怎么能说这荒唐的话呢韩愈作为臣子,竟然如此狂妄,怎能赦免"最后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

适用主题:直言、忠君但不愚忠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被贬前往潮州路途中,传来了家人受株连被赶出城、12岁女儿病死在道路上的消息。当时,大雪漫天,悲痛难抑的韩愈挥笔写下此名篇。

此诗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以“文章之法”行之,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适用主题:一心为国为民

勇夺三军之帅

唐穆宗登基后,召韩愈重回长安做兵部侍郎。当时正赶上镇州王廷凑兵变,此人残忍凶暴,无人敢前往安抚,而年过半百的韩愈为国毅然挺身而出。

奉使镇州行次承天行营奉酬裴司空相公》

窜逐三年海上归,逢公复此著征衣。旋吟佳句还鞭马,恨不身先去鸟飞。

众人推脱之事,却令韩愈恨不得变成鸟儿急速飞去。但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韩愈此次怕是有去无回了。元稹听闻,急忙进谏:“韩愈可惜!"唐穆宗也觉得有道理,急忙追回韩愈。可韩愈只留下一句:“君王有难韩愈必定挺身而出”,便继续赶路,直奔敌营。

止,君之仁;死,臣之义。

这是韩愈的大忠大义。一介文士,勇闯敌营。在敌军明晃晃的刀剑阵中,仍面不改色、淡定万分,严词斥责王廷凑,这是韩愈的大胆。韩愈的大忠大义大胆,使得樯橹于谈笑间灰飞烟灭。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

适用主题:大忠大义、临危不乱、心怀天下

到唐代中叶,他与柳宗元二人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主张废弃以辞害意、无病呻吟的骈文,提倡简洁明快的文风。在这场运动中,韩愈功不可没,他以卓越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古典散文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对后世的文坛影响深远。

韩愈强调文以载道,重视作家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教化作用。他的文章亦如其人,字字如珠如玉,堪称宗师之作。后世对他评价颇高,苏轼曾赞他“文起八代之衰"。

适用主题:革新

他幼年凄苦,三岁而孤,由兄嫂抚养长大。虽然读书勤奋,满腹才学,但是韩愈的仕途却十分坎坷,屡试不第,最终是受人举荐才得以做官。在任期间,他针砭时弊,时常“不平而鸣”——诗人李贺因父亲名字与“进士"犯讳而不得科考,他立即撰文驳斥此等谬论;天子因笃信佛理、欲迎佛骨入宫,他不顾个人安危,极力劝谏。

韩愈字“退之”,然而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总是恪守原则,从未退让过一次。北宋范仲淹有云:“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韩愈终生为正义呼号奔走,仗义执言,堪称一代贤臣。

适用主题:耿直

他身为言官,一向恪尽职守。当时关中大旱,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然而当地官员却瞒报灾情,谎称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韩愈闻言拍案而起,痛陈昏官之过,却不想被对方反咬一口,遭贬出京。之后因为皇帝执意迎佛骨入宫供养,他再次直言进谏,因此触怒君王,直接被贬到了千里之外的潮州。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被贬并未让韩愈的一腔热血变冷,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他驱鳄鱼、易民风,为百姓谋福祉。当地人民感念他的功绩,使得“潮州山水皆姓韩”。

适用主题:爱民

【名家点评】

柳宗元《答韦中立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

裴度《寄李翱书》说:“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

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称其文章“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说:“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苏东坡云:“欧阳文忠公言:‘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余亦谓唐无文章,唯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一篇而已。平生欲效此作一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

叶燮《原诗》说:“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皆愈为之发其端。”

皇甫湜云:“韩公愈茹古涵今,无有端涯。及其酣放,豪曲快字,凌纸怪发,鲸铿春丽,惊耀天下。"

【佳句欣赏】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师说》

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

3.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

4.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7.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又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10.事业无穷年。

1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2.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

1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1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15.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16.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17.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1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韩愈《原道》

19.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通其业,成就其道德者也。——《师说》

20.多才自劳苦,无用只因循。——《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

【美文欣赏】

韩山、韩江及韩公祠(节选自《读韩愈》)

梁衡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韩愈反对这事,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在过蓝关时写了这首著名的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瘅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儿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这里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就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短短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三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一百七十二名。是他大开教育之功。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我遍读祠内凭吊之作,诗、词、文、联,上自唐宋下迄当今,刻于匾,勒于石,大约不下百十来件。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学生作品】

【片段1】韩愈在《师说》中,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陋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惑而不从师,其结果要么迷惑无知,要么就是不懂装懂。我由此联想到孔子曾说过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认为,学习是老老实实的事,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认识上的一种进步。然而,在我们身边,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因羞于脸面而不敢去问的人却不在少数,而这种心理和思想就大大抑制了我们的发展,抵消了同学们的才能和努力,使同学们的骄傲自满心理潜滋暗长,因而就没有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