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教师用书配套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教师用书配套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教师用书配套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教师用书配套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教师用书配套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考试说明考查情况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三年未考手工业(三年1考)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特点一、农业1.刀耕火种的早期农业生产原始农业

商周农业生产工具主要以石刀、石斧、石犁为主出现了_________,但仍以木器和石器为主耕作方式主要耕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出现,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作物种类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_________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生活方式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人们的生活开始走向_____青铜农具刀耕火种耒耜水稻和粟定居2.铁犁牛耕的精耕细作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①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②汉代: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发明_____。东汉时耦犁已推广到珠江流域。③隋唐:江东地区出现_______,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_________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耧车曲辕犁铁犁牛耕(3)耕作技术①春秋战国:出现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_______。②汉代:赵过推行_______,比撒播法先进。③魏晋:北方旱地的_______技术形成。(4)耕作制度①两汉: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②宋代以后,江南形成了_________的一年两熟制。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稻麦轮作(5)农田水利①灌溉工程:战国时期的_______,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等。②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的_____,唐朝时创制了_____,宋朝出现了_________,明清时出现了风力水车。都江堰翻车筒车高转筒车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历史条件①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生产关系:_______________的逐渐确立。(2)主要特点①生产方式:_________,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封建土地私有制男耕女织(3)地位、影响①农民具有生产的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②小农经济十分脆弱,农民经常破产。问题1:古代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区别。提示:(1)耕作方式上,经历了由刀耕火种、耜耕到铁犁牛耕的演变。(2)经营方式上,经历了由集体耕作到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自然经济方式下的个体农耕,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问题2:什么是精耕细作?其基本内涵有哪些?提示:(1)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型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2)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二、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①夏、商、西周时期:以_________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②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_继续发展。③西汉武帝时期: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2)行业特点①经营方式: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_______生产。②产量质量: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青铜铸造官营手工业大作坊(3)发展表现冶铸制瓷丝织商周青铜铸造进入_____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_____商朝时已烧制出_________西周生产______________秦汉两汉的_________和炒钢技术;东汉_____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东汉烧出成熟的_____西汉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魏晋南北朝时发明_______等北朝烧出成熟的_____繁荣铁器原始瓷器斜纹提花织物高炉炼铁杜诗青瓷灌钢法白瓷冶铸制瓷丝织隋唐形成_________两大系统唐朝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宋元宋朝时,瓷窑遍布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宋朝织锦吸收了________中的写实风格明清_______、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在苏杭等地设________南青北白花鸟画青花瓷织造局2.民间手工业(1)类型①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于_________和家庭消费。②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_________的产品。交纳赋税民间消费(2)发展历程①早期状况: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②宋元时期:宋代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和用品,主要出自___________。③明清时期:___________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_________性质的生产关系。民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资本主义问题1:中国古代经营水平高的手工业生产形式是什么?有何特点?提示:(1)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2)特点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管理方式

政府直接集中经营、大作坊

民间私人经营产品用途

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民间消费的产品流通方式

不在市场流通

市场流通地位

明代前期占主导地位,代表手工业最高水平

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

问题2: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中国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原因是什么?提示:(1)中国古代手工业与农业一样以自给自足为目的,缺乏革新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2)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和贵族服务,使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3)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4)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各种手工业经营形式相结合: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民间手工业艰难发展,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享誉世界。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主题1精耕细作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材料一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盐铁论》探究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经济形态?有何影响?提示:(1)反映了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2)在这种经济形态下,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这种耕作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探究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提示:反映了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材料三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探究3:依据材料三,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提示: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主要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一、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三大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影响

(1)有利影响: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长期领先世界的物质基础。

(2)不利影响: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不利于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四大基本特点

1.经济构成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

2.生产力发展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4.土地所有制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

【备选要点】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2.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未能突破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3.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历代封建王朝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主题2手工业的不同经营形态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材料一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礼记·王制》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荀子·王制》探究1:据材料分析西周手工业生产在组织方式上有何特点。提示:(1)西周的手工业劳动者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他们既不可兼作他事,也不能改变行业。(2)官府对手工业的制造、管理有严格的制度规定。材料二官营手工业使得技术水准较高的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和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探究2:官营手工业的技艺传承有何弊端?其难以推广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封闭性。原因:新技术不能服务于社会,应用范围小;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技艺传承具有封闭性。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赴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西台漫记》探究3:依据材料三说明“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实质,并概括其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提示:(1)实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2)特征:①为购买劳动力而进行的商品生产;②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3)原因:①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②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阻碍;③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④清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互动探究】材料明清时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主要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全国。即在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探究:有人认为明清时期我国已经具备了发生工业革命的潜质,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分析。提示:观点一:同意。有利因素:手工业规模大,数量多;劳动力充足;19世纪初已经形成了全国统一市场;传统科技的发展。观点二:不同意。原因:①重工业发展缓慢;②中国未重视矿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③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八股取士等难以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④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以及“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一、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

1.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奴隶社会就有了冶铜工业,封建社会增加了冶铁、纺织、制瓷、造纸、印刷等部门。手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行业,有的则是由某个行业演变分化成的新的部门。

2.手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任何一个工业部门,不论其创立早晚,一旦创立以后,它的生产技术都是在不断进步的。

3.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分工的发展。一是在手工业兴起早期,官营手工业的比重高于民营手工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民营手工业的比重日益增大。二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尤其在明代中叶以后,城市手工业生产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4.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到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转移。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封建所有制的束缚。残酷的封建剥削使农民赤贫如洗,无力购买手工业品,限制了手工业产品的销路。封建地租的剥削率很高,又驱使地主和商人把他们的钱财用于购买土地,影响资本主义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2.封建政府的压制。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采取了许多阻碍手工业生产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措施,主要有: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在国内广设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控制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如建立受官府控制的行会,制定行规限制雇工人数、产品品种,控制原料分配,限制产品销售的价格和地区范围等。

【备选要点】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有利条件

1.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2.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

3.发达的商业。30多座大中城市的兴起,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4.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5.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高频点1古代农业1.(2012·广东文综·T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解析】选D。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关键信息是:“商代”“牛耕”。甲骨文是商代文字,具备象形,而《诗经》是春秋晚期的作品,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物,相较而言,D是最有利的证据;A容易错选,注意牛骨的出土不一定说明牛耕的出现,如中国先人已能驯养牛。2.(2011·山东文综·T10)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解析】选B。开始使用铁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错误;西汉时发明了犁壁,牛耕得到广泛推广,C错误;题干和图片中未涉及雇佣关系的内容,并且雇佣关系是在宋代日益普遍化的,故D错误。该图片反映了汉代劳动人民改进生产工具,注重精耕细作。(2010·上海单科·T1)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解析】选A。审读题干主要把握两个信息,第一是时间即新石器时代,在这个时期人类社会在生产生活方面的进步;第二是表现方式即经济革命,以此再从选项中抽取对应选择项,判断对错,得出结论,“农耕和驯养”取代“采集狩猎”的进程,被称为“农业革命”。考情分析高频预测(1)近几年高考命题主要集中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产生的重大意义、生产工具的改进及耕作方式的进步等方面(2)题型上以选择题为主,大都通过设置微观历史情境,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材料分析能力高考命题的高频区域是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进、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特点等。今后复习备考时应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深入梳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四个基本线索,理解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高频点2

古代手工业1.(2012·江苏单科·T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解析】选C。题干材料反映了当时有“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等主要手工业部门,如“攻木之工”,详细地记载了车的制作方法,“攻金之工”,介绍了青铜合金配比的知识等。这表明当时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生产日益专业化。2.(2012·山东文综·T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B。“以自衣被”说明了纺织花布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己家庭生活的需要,符合自然经济的特点;“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说明了织布的多余部分拿到集市去卖,再由商人贩卖到城市,说明了商品买卖的情形。①与题干信息矛盾,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3.(2012·海南单科·T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开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解析】选D。具体解析如下:A,有些制度只是留下观念,如宗法制;错误。B,只是政府的经济活动不是政治制度;错误。C,重农抑商是战国时期的商鞅提出来的;错误。D,强调经济的主体:农业和纺织业;正确。(2011·天津文综·T2)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缫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B错在仅在乡村发展手工业。C出现于明朝末年。D出现于春秋时期。考情分析高频预测(1)近几年高考命题集中于制瓷业、丝织业的重大技术进步,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的新现象及不同手工业形态的生产经营特点等(2)以选择题为主,大都通过设置史料,考查学生对历史核心概念的理解本考点的主干知识是官营和民营手工业的生产特点,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的繁荣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特点及发展缓慢的原因等1.(2012·盐城摸底)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B.铁犁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解析】选C。由材料中“千耦其耘”可判断是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2.(2013·扬州调研)《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②“秋七月,初税田”③“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解析】选C。本题考查铁器使用的影响。材料反映的是铁器的使用,铁器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故①正确;铁器使用推动税制改革,故②正确;铁器使用使牛耕得到推广,故③正确。“工商食官”是奴隶社会的现象,故④不正确。3.(2012·南通模拟)“代田法”是西汉农学家赵过在总结劳动人民保苗抗旱的生产经验基础上推广的。它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A.刀耕火种B.精耕细作C.依赖灌溉D.男耕女织【解析】选B。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这种方法比当时普遍采用的撒播方法先进,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4.(2013·宿迁一模)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的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A.制瓷B.冶金C.纺纱D.织锦【解析】选D。由材料中“对花楼下……”可以看出这里提到的工具是花楼机,主要用于织锦。5.(2013·苏州模拟)《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上述材料反映出松江地区()①棉织业发达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④棉织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A.①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说明①正确。“以织助耕”体现自然经济中的“男耕女织”的特点,③正确。②要有雇佣关系体现,而材料中没体现。④在材料中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