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适用于新高考Ⅰ卷地区)_第1页
2024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适用于新高考Ⅰ卷地区)_第2页
2024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适用于新高考Ⅰ卷地区)_第3页
2024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适用于新高考Ⅰ卷地区)_第4页
2024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适用于新高考Ⅰ卷地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2024届第一次诊断性模拟考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起回收。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现代文阅读I(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为有效预防和依法惩治高空抛物、坠物行为,切

实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提出16条具体措施。

《意见》指出,针对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高空抛物、坠物事件,各级人民法

院要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放在

首位,充分认识高空抛物、坠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将预防和惩治相结合,

加强源头治理,依法惩治犯罪,妥善审理民事纠纷,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全面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

《意见》强调,要明确区分高空抛物和高空坠物,二者在责任人主观方面、

社会危害性方面有很大不同,在刑事定罪和民事追责方面也要予以区分。

在刑事审判工作中,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刑罚的威慑功能,用足用好刑法

现有规定,对于故意高空抛物的,根据具体情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罪、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特定情形要从重处罚;对于高空坠物

构成犯罪的,也要依法定罪处罚。在民事审判工作中,人民法院要综合运

用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最大限度查找确定直接侵权人并依法判决其承担侵

权责任;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未尽到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造成建筑物及其

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坠落致使他人损害的,也要追究其侵权责任;物业服

务企业隐匿、销毁、篡改或者拒不提供相应证据,导致案件事实难以认定

的,应承担相应不利后果。

《意见》要求,人民法院要将预防和惩治高空抛物、坠物行为作为当前和

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在依法惩治此类行为的同时,要切实发挥人民

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加强与公安、基层组

织等的联动,积极推动和助力有关部门完善防范高空抛物、坠物的工作举

措,形成有效合力,共同预防和减少高空抛物、坠物事件,全力维护人民

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摘编自澎湃新闻《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

的意见》)

材料二: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

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

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

情形的发生……

发生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

人。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材料三:

高空抛物与高空坠物区别的关键在于致人损害之物是否是在人力直接作用

下发生了致人损害的后果。高空坠物不是人为直接造成的,而高空抛物是

人为故意抛物导致的。坠物案件中,无法证明自己不存在侵权行为的相关

人承担的是赔偿责任。而抛物案件中,无法证明自己不存在侵权行为的相

关人承担的是补偿责任。因此,责任的大小和数额的大小均有较大差异。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不断发生高空抛物、坠物,对于这些事件,人民法院要明确区分高空

抛物和高空坠物的区别,针对性地、灵活性地处理事件,要把维护人民群

众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

B.在刑事审判工作中,法院要综合运用诉讼证据规则,查找确定直接侵权人

并依法判决其承担侵权责任,在民事审判工作中,法院要发挥威慑功能,

用足用好法律现有规定。

C.人民法院要将预防和惩治高空抛物、坠物行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的重要任务,要切实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作用,全力维护人

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D.作者认为,尽管最高法院发布了《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

件的意见》,但是有些公民还是不会管好自己的行为,在任性的同时,损

害了其他公民的利益。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一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意见》,是为了

有效预防和依法惩治高空抛物、坠物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

B.“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可能是因为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

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

C.坠物案件中,无法证明自己不存在侵权行为的相关人承担的是赔偿责任;

而抛物案件中,无法证明自己不存在侵权行为的相关人承担的是补偿责任。

D.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未尽到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造成建筑物及其搁置物、

悬挂物发生坠落致使他人损害的,也要追究其补偿责任。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小明不小心将鱼盆从一楼的阳台上碰掉了,这是高空抛物。

B.天天把一个鸡蛋从五楼抛掷到了四楼阳台,这算高空抛物。

C.杨虞在打扫卫生时不小心将花盆碰下去了,这算高空坠物。

D.家中阳台护栏年久失修,从三楼掉下去了,这算高空坠物。

4.读了上述材料,相信你对高空抛物和高空坠物有了一定的认识,请谈谈

你的看法。(4分)

5.如何有效避免高空坠物和高空抛物的造成的损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7分)

我爱你

张嘉佳

盛夏海滨,刘十三平躺沙滩,寄宿的这家旅馆前台说,这儿少有游客来,

沙子细腻干净,是个安静的好地方。

他常常带罐啤酒散步,双脚伸进浪花,走到傍晚,会有居民遛狗,卷毛小

狗吠叫着扑腾,主人脚步悠闲。

不去海边的时间,他在民宿咖啡区写东西。

前台小妹好奇,问:“你好严肃哦,是作家吗?”

他摇头:“我是保险业的,度年假。”

小妹说:“哦,那你写报告啊,是不是业绩太差,我看你经常写哭的啦!”

刘十三笑了:“我虽然卖保险,但想试试写小说。”

小妹不再打听,旅行的文艺青年很多,刘十三最不文艺,居然卖保险。

他脱离工作一个多月,在这边住了两周,打算结束后找新公司。其间他走

遍这座海边小城,碰到老房子,他都会停顿下,进去晃悠半天。买了很多

次凤梨酥,没见到老李头。

年轻人机车飞驰,夜市小吃香喷喷,情侣吵架,女孩带着哭音大喊,男孩

吼回去,片刻后男孩紧紧搂住女孩,哭声变成呜咽。嚼一嚼槟榔,咬一口

莲雾,冰茶透心凉,棋盘脚真的夜里开花。刘十三想知道,在这样的城市

结婚,生活,离开,那会是怎样的呢?

是不是像隔着山和海的一个梦?

终于,刘十三写完了,结账准备离开。前台小妹好奇地问:“你写完了哦?

“写完了。”

“那你后面寄给我一本,会不会太麻烦?”

“不会。”

他记下小妹妹的联系方式,小心夹进背包。

二。一七年农历八月十五,雨后的山林生机勃勃,一道彩虹扎根天边。世

间万物都是有故乡的,刘十三伫立在他诞生的院子,和外婆说,感觉有人

在想我们。

他经常说这句话,这次无人应答。

刘十三回过头去,望见堂屋空荡荡。老房子的木门刻着一行字:王莺莺小

气鬼。

左手边厨房门开着,灰白的灶头热一壶开水,在他眼中,恍惚有个小孩站

在板凳上,努力挥舞锅铲,想炒一盘青菜,外婆进货回来,可以给她吃。

风吹过,院门吱呀打开,清凉的水汽贴住他脸庞。他回来了,中秋要回来

的。云边镇的秋天,清爽又迷人。

刘十三对着桃树说,你不在啊王莺莺,那就是你在想我了。

然后他的眼泪一颗一颗掉下来,说,我也很想你,外婆。

书店上架一本新书,尽管并没有多少人关注,偶尔也有人拿起,读到山里

有个小镇,叫作云边镇。扉页写着:为别人活着,也要为自己活着。希望

和悲伤,都是一缕光。总有一天,我们会再相遇。

智哥发消息、,邀请他去南京:“正好我要开演唱会,你就签名送书,算是文

艺界共襄盛举。”

刘十三惴惴不安:“开演唱会?人很多吧,我带多少本合适?”

智哥算了算,回复他:“多带点,起码五十本。”

刘十三去福利院申请,被批准带着球球过周末。他牵着欢天喜地的球球,

走到上海路,酒吧不大,只能容下四五十人。

角落几个女孩唱着唱着,眼角有泪,不知道想起了谁。人们忘我地干杯,

大声高唱,满场都是整齐的呐喊:“刘十三,刘十三,活着就不能算失败。

刘十三,刘十三,你不会就这么完蛋……”

球球问:“爸爸,他唱的是你吗?”

刘十三搂住她:“算是,也不是。”

二。一八年一月二十九,刘十三落地新加坡,旅行箱内衣服压着几本书。

按罗老师给的地址,到了肯桥路。刘十三脱了厚重外套,这儿二十多摄氏

度,天空一碧如洗,大街上都是黄皮肤的人走动。

按着罗老师的微信定位地址,刘十三走进公寓。开门的是位文雅的中年妇

人,眼角带着纹路,依旧是好看的杏仁眼,跟程霜的眼睛一模一样。

“你是……”

刘十三紧张地鞠个躬:“阿姨好,我叫刘十三,程霜的朋友,想给她过生日

中年妇人微笑着看他许久,轻轻柔柔地说:“你就是她生前一直提起的刘十

三啊。”

刘十三眼圈突然红了。

中年妇人说:“你不听话哦,她不是让你别找她吗?“她眼中泪光闪烁,“我

跟她打赌,你一定会来,看来我赢了。”

“她给你留了东西。”程霜妈妈指着客厅中央挂着的画。

那幅画刘十三进门第一眼就看到了。

“最后几天她拼命画,她说,画的名字叫《一缕光》。我不明白这个名字的

意思,她说你肯定明白。”

刘十三当然明白,他站在画前。

那是幅水粉画,矮矮院墙,桃树下并肩坐着两人。斜斜一缕阳光,花瓣纷

飞,女生的头微微靠在男生肩膀上。

现实中他们没牵手。而画中的女孩,牵着男孩的手,阳光下的幸福美好到

看不清。

画下方,用钢笔写了几行字,字迹娟秀,仿佛透着笑意:

生命是有光的。

在我熄灭以前,能够照亮你一点,就是我所有能做的了。

我爱你,你要记得我。

(选自《云边有个小卖部》Chapter15,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作者笔触细腻,用不平常的文字叙述出动人的语言,让读者为之动

容。

B.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刘十三爱程霜,但很胆小,不敢对程霜表达出来。

C.文中提到刘十三为了找到程霜,动用了以前的老师,可见程霜对他不喜欢。

D.在文章的最后《一缕光》的出现让整篇文章平添了一抹亮色,受读者喜

欢。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白描的手法开场,介绍刘十三的旅游环境,让读者感受到惬意、舒缓。

B.文章在写到刘十三又回到村里,出了当时的时节,让人心生悲意,也为他同

情。

C.“你一定会来”表现出程霜妈妈对刘十三的信任,并为程霜有他而感到高兴。

D.“仿佛透着笑意”运用虚写的手法,让刘十三对程霜的爱得到了一丝慰籍。

8.本文写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回

忆•未来;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爱。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

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选段,完成10~14题。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

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

不彳走,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

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

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日:

“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

《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日:

'民不易物,惟德繁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

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

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

标号涂黑。(3分)

神所[A]冯依[B]将在[C]德矣[D]若晋取虞[E]而明德[F]以荐馨香[G]神

其吐之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人.仲,这里指老大的意思,古代排行按照“伯仲叔季”的顺序来区分子女的大

小。

B.馨,这里指馨香的意思,与《庭中有奇树》中“馨香盈怀袖”的馨意思相同。

C.族,这里指宫之奇的族人,与韩愈的《师说》中“士大夫之族”的意思不同。

D.修,这里做修葺义,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乃重修岳阳楼”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晋国来找虞公让路时,宫之奇极力阻拦,并通过大伯、虞仲的例子类

比告诉虞王不行。

B.虞公听着宫之奇的劝告,却告诉宫之奇,晋国是我们的同宗啊,不会想要

伤害我们国家。

C.当虞公同意晋国的请求时,宫之奇就带着全部人离开了虞国,是因为他预

料到虞国会亡。

D.晋国灭了虢国后在虞国休息,顺带灭了虞国,杀了虞公和虞大夫井伯,

将战果献给周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2)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

14.请找出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牡丹

李商隐(唐代〕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展示牡丹随风摇曳时的绰约丰姿,郁金裙指郁金草染色的裙,以舞

者翩翩起舞时垂手折腰,长裙飘扬的轻盈姿态来作比喻花叶在迎风起舞时

起伏翻卷,摇曳多姿的形象。

B.“何曾剪”西晋石崇豪奢至极,用蜡烛当柴,烛芯自不必剪。“荀令香炉可

待熏”是说牡丹的芳香本自天生,岂待香炉熏烘。据说荀豉到人家,坐处三

日香。旧时衣香皆由香炉熏成,荀令自然身香,所以说“可待熏”。

C.诗人陶醉于国色天香,他恍惚梦见了巫山神女,盼望她传授一支生花彩笔,

将思慕之情题写在这花叶上,寄给巫山神女。梦中传彩笔,典出《南史・江

淹传》,这里用之其意,表明诗人心摇神荡的兴奋激动之情。

D.此诗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以花写人,并暗示

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又以人拟物,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

别具一格。

16.有人说首联两句写的极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留白”是古诗文中一种常见的手法,在“,"

中,文人运用了留白的手法写出了音乐余音绕梁、琴手及艺高超。

(2)《六国论》中第二段先论述“赂秦”的国家灭亡的原因,“,

”写出了这些国家的前辈创业的很难。

(3)“星”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古人常用它表达自己的愁情,例如

“,”就是这样。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共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8分)

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我国最伟大的神魔小说,它将玄奘取经的真实

事件杂以神奇传说和佛教故事,描绘了一个的神话世界。明代的

神魔小说还有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封神演义》主要叙写殷商与周的

争斗,即武王伐纣的一段史实。小说中,同属道教的阐教和截教却分为有

善恶正邪之分的神魔两方,他们出于各自的目的或辅助武王,或。

作品写了许多奇形怪貌的人物及其奇能怪技,如雷震子肋下生有可飞翔的

肉翅,双手能发刮风;哪吒系莲花化体,生有。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是一部带有极浓志怪色彩的作品,它将狐鬼

世界和现实人相互错综,显得亦真亦幻,。

可见,鬼魅玄怪的叙述在中国古典时期的小说中是较为常见的。这些小说

尤其容易让人想到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从上述方面可以看出,拉美的魔

幻现实主义适应地契合了我国魔幻文学传统,所以能受到中国作家的赞扬。

也正因如此,中国作家在对其进行借鉴时,比借鉴其他外文学似乎来得更

自然、更亲切和更成功。

18.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找出语病具体分析并给出修改意见。(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共7分)

阅读《红楼梦》选段,完成20~21题(8分)

原来婉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听了,倒也十分感

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春,似水流

年……”……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

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

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

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

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摘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20.横线处应该填写的主人公是。(3分)

21.主人公从“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句,联想到了古人诗词曲中意象相同

的三句诗。请找出它们共同的意象试加以分析,并结合主人公的形象,解

释为什么会“心痛神痴,眼中落泪(5分)

22.下图是数学中《概率》这一章节中常见的程序框图,请简述它的使用过

程。(4分)

四'写作(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狂风暴雨也要陪你走更远,一起去向梦想的彼岸。

—时代少年团《无尽的冒险》

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中2021级第一次诊断性模拟考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B【解析】原文中提到的是“在刑事审判工作中,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刑

罚的威慑功能,用足用好刑法现有规定……在民事审判工作中,人民法院要

综合运用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最大限度查找确定直接侵权人并依法判决其

承担侵权责任”,选项却变成了刑事中,法院要综合运用诉讼证据规则,

民事中要发挥威慑功能,用足用好法律现有规定,张冠李戴。

2.D【解析】“也要追究其补偿责任”错,根据原文中“也要追究其侵权责

任”可知,选项缩小了范围。

3.D【解析】根据原文中“高空抛物与高空坠物区别的关键在于致人损害之

物是否是在人力直接作用下发生了致人损害的后果”,可知D选项正确;A

选项在一楼达不到高度;B选项从五楼到四楼不属于高空;C选项有人为因素。

4.高空坠物和高空抛物最主要的区别是人为和非人为的因素,它们的量刑定

罪也有所不同,但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防微杜渐,防止两种情况的发生和对

人造成的伤害。(言之有理即可,打分最高不超过4分)

5.①二者在主观方面、社会危害性方面有不同,在刑事定罪和民事追责方面

要区分。(2分)②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未尽到义务,造成建筑物及其搁置物、

悬挂物发生坠落致使他人损害的,也要追究其侵权责任。(2分)③公安等

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2分)

6.C【解析】“可见程霜对他不喜欢”错,从原文的最后一句“我爱你,你

要记得我”可以看出程霜对刘十三的爱。

7.A【解析】“运用白描”错,此处应该为环境描写。

8.①通过写这一部分表明,刘十三在程霜走后浑浑噩噩的表现,让刘十三的

好友对他伸出援手,最终让他有了去找程霜的勇气。(2分)②这里的“刘

十三”代指作者本人,他在经历了感情的不顺后得了抑郁症,本文仿佛成

了一个让他宣泄自己情绪的路口,在这里他可以勇敢地做自己,就如同小

说中的“刘十三”一样。(3分)

9.示例一:甲组:回忆•未来

在刘十三经历了外婆去世、程霜消失不见,但他却依然能够有笑对人生的

勇气。在他最低谷的时期,是他的好友鼎力相助,让他找回自信。(“回

忆”3分)在他找到程霜后,却得知程霜已经去世,他接过了那幅画,带着

程霜的那份回忆,好好的活下去。(“未来”3分)

示例二:乙组:爱

文章多次提到了“爱”,在刘十三陷入低谷时期是对他“爱”的兄弟,助

推他做回了自己(2分),是“爱”他的球球,对他的依赖,让他对自己产

生了信心(2分),是最后程霜为他留下的《一缕光》,让他有了继续活下

去的动力,对后面的生活充满期待(2分)。

10.BDG【解析】该句句意为“神明所依凭的,在于人的德行。如果晋国夺

取了虞国,用他的美德向神明进献祭品,难道神明会不享用吗?”“神”

做第一个分句的主语,“冯依”是第一个分句的谓语,主谓齐全;“将在”

做状语,“德”前缺少主语“人”应补上去,“矣”“若”提醒此句该断;

“若晋取虞”做状语,“而明德”此处“而”做代词且缺少主语,应补上,

“以荐馨香”做谓语,主谓齐全。

11.D【解析】“这里做修葺义”错,这里的“修”指的是没有废除。

12.D【解析】“杀了虞公和虞大夫井伯”错,“执”是逮捕的意思,应该

是逮捕了虞公和虞大夫井伯。

13.(1)我的祭品丰盛洁净,神明一定会保佑我。

(2)(晋军)灭掉了虞国,抓住了虞公和大夫井伯,把他们作为晋献公女

儿秦穆姬的陪嫁。

【采分点】(1)祀:祭品,洁:洁净,据:保佑

(2)补主语“晋军”,执:抓住,媵:作为陪嫁

14.成语:唇亡齿寒

意思:指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

关,一方受到打击,另一方必然不得安宁。

【附】参考译文: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晋国的

野心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

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冻。’这话说的正是虞

国和虢国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国是我们的同宗,怎么会谋害我们?"宫之奇回答

说:"太伯和虞仲都是太王的儿子,太伯不从父命,因此没有继承周朝的王位。虢仲

和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当过文王的执政大臣,对周王室立下过功勋,记载他们功

绩的盟书在盟府里保存着,晋国将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能有什么爱惜?再说晋国

爱虞国,这种爱比桓叔和庄伯的后人对晋国更亲近吗?桓叔和庄伯的后人有什么罪过,

而晋献公把他们都杀掉了,不就是因为他感到他们是一种威胁吗?至亲的人因为恃宠

而威胁到献公,而且还要把他们杀掉,何况一个国家对他的威胁呢?虞公说:"我的

祭品丰盛洁净,神明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说:"我听说过,鬼神不随便亲近哪个人,

只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上说:‘上天对人不分亲疏,只帮助有德行的人。’

还说:’五谷祭品不算芳香,只有美德会芳香四溢。’《周书》上又说:‘人们的祭品没

有什么不同,只有有美德的人的祭品神才会享用。’照《周书》这么说,君主没有德

行,民众就不会和睦,神明也不会享用他的祭品。神明所依凭的,在于人的德行。如

果晋国夺取了虞国,用他的美德向神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