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A卷附答案_第1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A卷附答案_第2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A卷附答案_第3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A卷附答案_第4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A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A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50题)1、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A.认识溶解现象,指导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B.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温度变化C.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D.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明白化学工作者有责任不断寻求处理和解决污染的办法【答案】A2、高中化学课程中,体现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和侧重探究能力和方法培养的是()。A.实验教学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有机化学基础【答案】A3、对CH,Br进行亲核取代时,以下离子亲核性最强的是()。A.CH3COO-B.CH3CH2O-C.C6H5O-D.OH-【答案】B4、在CO、HCOOH、OHC-COOH的混合物中,已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y,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9y)B.(1-y)C.(1-y)D.(1-6y)【答案】A5、溶解度四要素不包括()。A.一定温度B.100g溶剂C.达到饱和状态D.单位为“Kg”【答案】D6、下列各物质能构成缓冲对的是()。A.NaHSO4和Na2SO3B.HCl和HAcC.NaH2P04和Na2HP04D.NH4Cl和NH4Ac【答案】C7、下列属于“化学1”的内容主题的是()。A.化学与可持续发展B.生活中的材料C.化学实验基础D.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答案】C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答案】D9、化学学科教学要以()为本。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答案】C10、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A.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B.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学习科学探究方法C.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D.体会化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答案】B11、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A.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答案】D12、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化学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化学反应原理【答案】A13、下列科学家取得的成就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无关的是()。A.哈伯发明合成氨技术B.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D.居里夫人发现镭【答案】B14、“化学平衡”概念所属的化学知识类型是()。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技能性知识C.化学理论性知识D.化学情意类知识【答案】C15、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无关的是()。A.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B.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D.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答案】D16、下列直链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A.C5H12B.C5H110HC.C5HloD.C4H802【答案】A17、电子层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04>H2Y04>H3Z0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是X>Y>ZB.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为X>Y>ZC.单质与氢气反应由易到难为X<Y<ZD.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为X>Y>Z【答案】C18、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浸在淡水中的钢管,主要发生的是析氢腐蚀B.若采用外加电流进行保护,钢管应当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钢管若需保护,一可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外加电流保护钢管时,电子从负极经过溶液流向正极【答案】C19、下列关于环境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甘蔗生产的乙醇燃料属于可再生资源,利用乙醇燃料不会产生温室气体B.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雾霾的发生C.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属于新能源D.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答案】A20、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03、Na2S03,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口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答案】C21、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化学基本观念,但其本质的内涵基本是相同的,下列属于化学基本观念方面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答案】A22、下面关于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规定,说法错误的是()。A.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B.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C.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合一D.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答案】C23、在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该平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加入水后,平衡向逆反应方一向移动B.加入0.1mol/L的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C.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C24、教师根据“铜是一种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铁也是一种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得出结论“铁也可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这一逻辑思维方法属于()。A.归纳B.演绎C.类比D.分类【答案】C25、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很深,这种迁移现象是()。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A26、在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关键、突破口为()A.课程设计B.课程编制C.课程改革D.课程评价【答案】C27、5.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是()。A.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B.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C.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分科课程为主D.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中学分科课程为主【答案】A28、某学生在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一部分的学习时,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正确地闻气味。该学生运用的主要学习策略是()。A.多重联系策略B.多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C.练习—反馈策略D.元认知策略【答案】B29、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A.组织教学B.导入新课C.教授新课D.总结练习【答案】C30、关于高中化学课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1、化学2和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必修模块B.“过程与方法”指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C.高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为知识、技能和能力D.高中化学课程中专门设置“实验化学”模块【答案】D31、化学学科教学要以()为本。A.提高课堂教学质量B.人的全面发展C.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D.教材【答案】B3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B.常压下,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答案】C33、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稀硫酸B.硫酸铜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D.酒精溶液【答案】C34、不是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指导思想的是()。A.以实验为基础B.强调教学的探究性C.强调学生的主体性D.强调掌握实验理论【答案】D35、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分别做出如下回答,其中正确的是()。A.甲学生: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B.乙学生:在盐酸中加入相同温度的氨水,若实验过程中混合液的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C.丙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若溶液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D.丁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加热后若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答案】D36、在化学教学中,有的学生特别喜欢亲自动手操作化学实验。这种兴趣属于()。A.感知兴趣B.操作兴趣C.探究兴趣D.创造兴趣【答案】B37、关于化学课程中的STS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育,使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化学问题B.使学生从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C.使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对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造成的不利影响D.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中的作用【答案】A38、下列有关化学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编写的建议,不正确的是()。A.教科书的编写要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B.习题类型要多样化,要增加重点知识的练习题目C.化学教科书应充分体现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趋势D.化学教科书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答案】B39、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三者均有【答案】D40、一般来说,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其认知风格大多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答案】B41、下列不属于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的是()。A.以系统观做指导B.科学性原则C.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遵循教学规律D.要从实际出发【答案】B42、科学方法是理解、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A.科学思想方法B.科学文化体系C.科学对象D.科学过程【答案】A43、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加深,对初中部分知识掌握变好了。这种迁移现象是()。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B44、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若其他条件不变而浓度为2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nm。A.450B.225C.900D.375【答案】A45、下列关于高中课程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B.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5个模块C.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D.有机化学基础属于选修模块【答案】B46、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B.制饭勺、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化合物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答案】B47、板书是教师口头表达的一种辅助手段,它给学生带来的视觉效果与教师口头表达所带来的听觉效果互为补充,因此,化学教师的板书应该科学规范。下面是某教师的板书,没有错别字的是()。A.酸碱指示计B.酚肽试液C.化石燃料天燃汽D.焦炭【答案】D48、m、n、p、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n3-与p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n、q一定均是非金属元素B.离子半径的大小:q>n>p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n>mD.m、n、q分别与P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均含有共价键【答案】D49、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传统化学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是()A.主动探究多,被动接受少B.个人理解多,小组合作少C.合作学习多,自主学习少D.探究学习多,发现学习少【答案】B50、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三者均有【答案】D大题(共10题)一、“问题连续体”是美国亚丽桑那大学的梅克(J.Maker)教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设的.此体系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构建了五个层次的教学结构,揭示了五种类型的“问题解决”情境对于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问题类型一,属感知层次,达到对事实的了解水平.问题类型二,属理解层次,达到对事实的理解水平.问题类型三,属综合层次,达到对概念、原理的掌握水平。问题类型四,属运用层次,达到对概念、原理的运用水平。问题类型五,属探究层次,达到自主探究及创新水平。上述五类问题可以归纳为封闭性问题(相当于第一、二类问题)、半开放性问题(相当于第三类问题)、全开放性问题(相当于第四、五类问题)。以“硫酸”一节为例。运用“问题连续体”进行教学设计如下:1.第一类问题:感知层次实验l: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试剂瓶相同、酸体积相同),说出鉴别方法,依据是什么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第二类问题:理解层次实验2:量取2mL浓硫酸并稀释成稀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3.第三类问题:综合层次【答案】(1)运用层次:氯碱工业中,用浓硫酸来干燥氯气、氯化氢,为什么浓硫酸能干燥氨气吗为什么探究层次:探究防治酸雨的办法。(2)开放性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钠与水的反应①感知层次: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②理解层次:由现象得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综合层次:铁、镁、铝与水可以反应吗如果能反应,条件是什么④运用层次:生活实际应用,珠江上突然飘来了几只铝桶,其中一只穿孔漏气,在水中爆炸。解释原因。⑤探究层次:④中事件发生后该怎样处理为什么二、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物质的量”教学的导入情境:分别取20g黄豆、绿豆和大米,请同学(2人或4人一组)数这些豆子、米各有多少粒。要求:最短时间内准确地数出来。颗粒越小,数目越多,数起来越困难,同学们为了快而准确地数,就自然地会将它们分成堆,一堆一堆的来计量。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是比豆子、米小得多的粒子,当我们要对它们计量时,更需要一堆一堆的进行,这样一个“堆量”就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问题(1)在“物质的量”的教学中为什么需要精心创设导入新课?(2)请分析该情境创设的特点。【答案】三、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素材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理论,却无法得到科学验证,但被人接受。素材21774年拉瓦锡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1791年化学家里希特通过大量的酸碱中和实验.提出了当量定律的雏形。1799年普罗斯提出了所谓的定组成定律。后来许多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倍比定律。素材3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借鉴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道尔顿在1803年提出了他的原子学说:①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②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则相反。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此点乃道尔顿原子论的核心)。③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其质量为所含各元素原子质量的总和。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根据上述素材回答下列问题:(1)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的基础有哪些?(3分)(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为什么比古希腊的原子论更具有科学说服力?(3分)(3)从上述素材概括近代化学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3分)(4)有人赞赏道尔顿“似乎是用他的手开始实验,却是用他的头脑来结束实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答案】(1)从素材中可以看出,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的基础主要有: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理论,拉瓦锡提出的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的当量定律,普罗斯提出的定组成定律.以及后面的倍比定律。前人的这些理论和实验都为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奠定了基础。(2)古希腊的原子论是由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来的.但是并没有得到科学地验证。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借鉴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而得出来的,因而也更真实、更可靠、更具有科学说服力。(3)①化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和研究,从宏观向微观深入。化学家们通过实验验证打开了原子的大门,逐步提出了原子学说.②从定性向定量化深入。比如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了当量定律,普罗斯提出了定组成定律,以及后面出现的倍比定律.都体现了化学向定量化方向发展。③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向理论化发展。由上述几个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每一个理论的提出都需要大量的实验事实.同时也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理论。(4)“似乎用他的手开始试验.却是用他的头脑来结束实验”说出了实验与理论思维之间的关系.真理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同时理论思维通过实验现象看到现象的本质.由本质推断实验结果。四、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直到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小于0,2%的质量变化就觉察不出来)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尔特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0009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19,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请说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并说明它在中学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2)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发现过程,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下的3个二级主题之一,是定量认识化学变化这一视角发展的主要教学载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2)质量守恒定律明确了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问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由定性认识进入到定量认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的讨论将微观认识与定量认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的发展。通过了解科学规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享受学习、享受科学。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某化学教师上了一堂研究课“盐类的水解”,多数听课教师认为他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问题:(1)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意义有哪些?(6分)(2)请简述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若干教学策略(至少3种)。(6分)【答案】(1)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意义如下: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师生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才可能找到最佳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学生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他们可以利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了使命感与责任感。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⑥提高学生参与度不是针对部分学生,而是针对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能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2)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策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①多元互动策略多元互动策略是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个性需求的多种弄整合互动,形成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综合建构的能力,进而促进每一个学生能够全面和谐发展。②问题情景策略问题情景策略是把若干个新知识渗透到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中,在新知识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以情景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③信息运用策略信息运用策略是一种教会学生如何收集选择信息、加工信息,如何检索提取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的基本规则与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快速检索、加工处理、正确评判、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六、下面是某化学教师一次习题课的教学摘录。[任务驱动]出示任务:如何判断金属Cu和金属Fe金属性的强弱?(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形成方案)[交流评价]教师巡视并选取四个典型实验方案,让各小组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并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方案1:Cu和Fe分别加入盐酸中是否有气体生成方案2:Cu和Fe分别加入食醋中是否有气体生成方案3:Fe加入CuSO4溶液中是否有Cu生成方案4:Cu加入FeCl3溶液中Cu是否消失[巩固提高]略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化学原理,你认为哪个方案不可行?请说明理由。【答案】【知识点】化学教学评价能力——金属性强弱(1)根据化学原理看,方案4不可行,因为方案4的反应为Cu+2FeCl3=CuCl2+2FeCl2,无法判断金属Cu和金属Fe金属性的强弱。(2)根据化学原理看.方案2和方案3均可以,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食醋与铁反应生成的气体很少,现象不明显,所以方案2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3)从评价类型看,教学评价有即时评价、作业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和成长记录评价。本教学摘录属于活动表现评价。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综合评价.用于对课堂科学探究、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活动的评价。七、“问题连续体”是美国亚丽桑那大学的梅克(J.Maker)教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设的.此体系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构建了五个层次的教学结构,揭示了五种类型的“问题解决”情境对于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问题类型一,属感知层次,达到对事实的了解水平.问题类型二,属理解层次,达到对事实的理解水平.问题类型三,属综合层次,达到对概念、原理的掌握水平。问题类型四,属运用层次,达到对概念、原理的运用水平。问题类型五,属探究层次,达到自主探究及创新水平。上述五类问题可以归纳为封闭性问题(相当于第一、二类问题)、半开放性问题(相当于第三类问题)、全开放性问题(相当于第四、五类问题)。以“硫酸”一节为例。运用“问题连续体”进行教学设计如下:1.第一类问题:感知层次实验l: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试剂瓶相同、酸体积相同),说出鉴别方法,依据是什么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第二类问题:理解层次实验2:量取2mL浓硫酸并稀释成稀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3.第三类问题:综合层次【答案】(1)运用层次:氯碱工业中,用浓硫酸来干燥氯气、氯化氢,为什么浓硫酸能干燥氨气吗为什么探究层次:探究防治酸雨的办法。(2)开放性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钠与水的反应①感知层次: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②理解层次:由现象得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综合层次:铁、镁、铝与水可以反应吗如果能反应,条件是什么④运用层次:生活实际应用,珠江上突然飘来了几只铝桶,其中一只穿孔漏气,在水中爆炸。解释原因。⑤探究层次:④中事件发生后该怎样处理为什么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某化学教师上了一堂研究课“盐类的水解”,多数听课教师认为他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问题:(1)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意义有哪些?(6分)(2)请简述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若干教学策略(至少3种)。(6分)【答案】(1)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意义如下: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师生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才可能找到最佳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学生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他们可以利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了使命感与责任感。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⑥提高学生参与度不是针对部分学生,而是针对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能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2)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策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①多元互动策略多元互动策略是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个性需求的多种弄整合互动,形成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目的是培养学生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