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私权客体制度的立法价值_第1页
论私权客体制度的立法价值_第2页
论私权客体制度的立法价值_第3页
论私权客体制度的立法价值_第4页
论私权客体制度的立法价值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私权客体制度的立法价值

中国民法典的编纂之一是私法制度。对此,应当按照由私权主体、私权客体一、私权客体的表现民法典总则应按照由私权主体、私权客体、引起法律关系变动的法律行为、私权内容以及私权救济制度等内容构成的整体私权逻辑设计和展开,由此突出私权客体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定位。(一)性、外在性属性的属性私法关系中的客体具备非人格性、无意识性和外在性的属性,“权利客体是对权利设立在何种基础上的说明。这种说明是从静态的角度,从外部对权利的说明”(二)私权客体是私权的载体法律为化解不同主体之间利益的冲突,创制了“权利”制度,具有很强的工具性价值。权利的本体即是利益,对利益给予法律上之力就成为权利,正是在客体承载利益的意义上,我们将私权客体称为私权的载体。其一,私权客体是私权这一制度工具的生活基础。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也源于社会生活对法律的需求。易言之,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受制于客体形态的多样性,现代社会客体形态的演变和丰富加剧了利益关系的复杂程度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其二,客体是产生利益的源泉。无论是传统社会的有形财产还是信息社会的无形财产,都是利益的存在方式,新的客体会产生新的利益。其三,私权客体作为私权的载体,决定着私权的具体内容。私权主体为实现其自由意志而进行的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私权客体的多样性决定了私权本体的多样性。(三)作为利益载体的私权体系私权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客体制度为依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客体是实现利益具体化的需要。因为利益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在通过权利对利益进行保护时,不能进行抽象的利益确认,必须对利益进行区分,将利益框定在不同的权利类型之下。此时,作为利益承载者的客体就成为划分利益类型的参照系,相同客体之上的利益具有极大的共性,不同客体之上的利益又往往不同。以客体为标准对承载的利益进行划分,就形成了不同的权利类型。另一方面,以客体为依据划分的权利类型是建构私权体系的基础。从权利主体的角度对权利进行观察,权利是主体自由意志的外在化,虽然可以从自由意志出发对权利进行分析,例如将权利划分为绝对权、相对权;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和抗辩权,但我们无法以该种分类为基础在立法上构建权利体系,该种分类方式只具有分析工具的意义。私法是对社会关系的调整,简而言之,是对利益关系的调整。民法典必须从利益入手,从利益的承载者———客体入手,使权利和客体之间保持一致性,才能够实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不至于成为抽象的理论体系。(四)在民法典总则中规定私权客体制度,促进私权主体私权形式的分化和整合已经成为私权领域的重大问题。要从系统化、一体化的角度抽象、归纳民事权利、商事权利、知识产权及新兴私权的共性,从整体上研究私权的本质及要素、结构和逻辑关系,构建私权的一般理论。私权客体制度是实现私权一体化的重要支点:其一,在民法典总则中规定私权客体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法典对各类私权的涵摄和统领作用,也从立法技术上保证了法典的简明扼要。例如,“在总则关于民事权利客体的规定中,可以对财产的概念进行定义,并强调其可转让性,从而不必要再规定详细的财产权总则”综上,可以将我国未来民法典中的私权客体制度进行如下定位:私权客体是私权主体的指向和私权的载体,是构建私权体系的基础和实现私权一体化的支点。私权客体制度的定位既是立法的选择,也是其自身价值的要求,私权客体制度应是民法典总则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二、《民法典》和《民法典》在总则中关于私权形体制度的立法参考(一)国外典型立法的评论1.德国民法典中的私法制度《德国民法典》总则利用专门一章对“物和动物”2.对不动产及动产的区分《日本民法典》采用了与《德国民法典》相似的立法体例,在“总则”中采用专章规定了“物”。在“物”这一章的开篇对物进行了界定:“本法所称‘物’为有体物”。然后对不动产及动产进行了区分:“(1)土地及其定着物为不动产;(2)不动产以外的物均为动产;(3)无记名债权,视为动产。”《日本民法典》还规定了主物及从物、天然孳息及法定孳息、孳息的归属。3.民事权利客体《俄罗斯联邦民法典》总则设专编规定“民事权利的客体”,并且分三章对民事权利客体进行具体规定。在第六章“一般规定”中规定了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民事权利客体的可流通性、不动产和动产、不动产的国家登记、企业、不可分物、复杂物、主物和从物、天然孳息,产品和法定孳息、动物、知识产权、职务秘密和商业秘密、金钱(货币)、外汇。第七章规定了“有价证券”,第八章规定了“非物质利益及其保护”,包括非物质利益的概念、精神损害赔偿、名誉,尊严和商业信誉的保护。(二)中国《民法典》科学家在《民法典》草案中分析了私法制度1.总则编:“民事权利客体”说王利明教授主持起草的《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总则编》设专章规定了“民事权利客体”,并分节规定了私权客体的具体规范,包括:第一节“物”;第二节“有价证券”、第三节“其他民事权利客体”。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起草以《细则》为基础,私法制度一般规定梁慧星教授主持起草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总则编》设专章对“权利客体”进行规定。该草案首先对权利客体做出了一般性的规定。3.人身权的客体徐国栋教授主持起草的《绿色民法典草案》设专题对“客体”进行规定,包括:在第一章“一般规定”中规定了客体的定义、客体的分类、客体的转让。在第二章“人身权的客体”中规定了人身权的客体、人格的客体、人格权的客体、身份权的客体等。在第三章“财产权的客体”中规定了财产权客体的分类、物权的客体、知识产权的客体、债权的客体、继承权的客体。三、中国私法主体制度的建立(一)在一般规定和类型化之间的组合我国民法典应当以私权的保护作为制度安排的主线,私权的主体、私权的内容、私权的客体、私权的行使、私权的保护等制度按照逻辑有序展开。私权制度的设计应当遵循体系化的思想,采用私权的一般规定对私权的共性要素予以抽象、概括。私权的一般规定可以从逻辑和价值两个方面来保障私权体系的和谐、统一。民法典中私权客体制度的设计也应当与私权的一般规定相一致,保证私权客体概念表述的适度抽象性。民法典在对私权作出一般性规定的同时,还应采用类型化的方法对私权进行规定,相应地,私权客体的类型要反映私权的类型化。私权的体系是开放的、动态的,私权客体的类型也应当是不完全列举,并具有开放性,能够接纳新型私权。在民法典中贯彻私权一体化的思想。总之,私权客体制度是私权整体制度安排的重要环节,应当考虑客体制度与其他私权制度的衔接。(二)法益作为私权客体的范围法律概念是民法典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法律概念应该在确定性和普适性之间寻求平衡。(1)将“对象”作为私权客体概念表述的核心词汇。尽管学界对于私权客体的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争论,但对于私权客体本质的认识却是比较一致的,即私权客体是私权所指向的对象。“无论民事权利还是民事义务都必须指向一个客体,必须在一定的客体之上才能形成某种法律关系,进而在当事人之间分配权利义务。所以没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主体活动也就变得漫无目的,权利和义务就成为无法体现、无法落实、毫无意义的东西。”(2)以“载体”作为私权客体概念表述的补充词汇。尹田教授认为,“民事法律关系之客体的理论,在于彰显权利所系之利益的载体,以助于对权利内容和特质的认识,而权利为主体所享有的受保障的利益”(3)将“私权客体”之“私权”界定为“权益”。“权益”是“权利”和“法益”的合称。法益“乃权利之边缘事物”笔者对民法典总则中私权客体的概念作出如下立法设计:“本法所称私权客体,是私权所指向的对象,也是私权的载体。私权客体的规定适用于权利和法益。”(三)基于主体的双重性:“第二阶层客体”拉伦茨教授和王泽鉴教授将私权客体分为“第一阶层和第二阶层客体”,“权利得以物、精神上创造或权利为其支配的客体,是为第一阶层的权利客体。权利本身则得作为权利人处分的对象,乃第二阶层的权利客体”。1.行为的主观属性是否承认私权客体的层次性决定着私权客体类型的一元性或多元性。一元化学说从逻辑视角分析客体。一种观点认为,人们的行为是法律关系改造和规制的客观对象,民事主体均是围绕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而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应当将客体限定为行为。物和行为共同涵盖于客体这一范畴是不合逻辑的。2.财产权客体的无形化当今,私权的扩张对大陆法系传统民法的私权体系形成了冲击,新型私权的客体类型也不能被既有的客体类型所涵盖,这就要求私权客体的立法应当是非穷尽式的、开放式的。财产权客体的无形化和人格要素的客体化是私权客体范围开放性的典型例证。财产权客体无形化导源于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无形财产的扩张。民法典总则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对私权客体的无形化作出回应:其一,正确界定知识产权的客体。一般认为,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但智力成果无法揭示非物质财富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商品形态,没有反映出知识产权客体的本质特征。民法典对人格的保护模式一方面取决于立法者在观念上是否明确区分权利主体意义上的人格与权利客体意义上的人格;另一方面取决于人格权是否具有充分的实践基础以及立法者、学者对其重视程度。(四)特殊规则的具体化民法典总则中的私权客体制度应当具有一般性或共通性,能够指导和涵摄各个分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