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研学旅行方向》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研学旅行方向》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研学旅行方向》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研学旅行方向》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研学旅行方向》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研学旅行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旅游服务与管理(1302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及同等学力者三、修业年限3年四、职业面向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立足XX,面向成渝双城经济圈旅行社、旅游景区、研学旅行基(营)地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旅行社门市接待、导游、景点讲解、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设计、研学旅行带团服务、研学旅行安全服务与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研学旅行人才。表4-1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研学旅行方向职业面向表序号专业所属专业大类及代码对应行业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类别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行业标准证书接续专业1旅游服务类(130200)导游、研学旅行服务人员、旅行社从业人员导游、景点讲解、旅行社门市接待、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设计、研学旅行带团服务、研学旅行安全服务导游、景点讲解员、旅行社门市接待、研学旅行指导师、研学旅行安全员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二级乙等)、导游、景区讲解员、研学旅行指导师、研学旅行安全员、1+X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1+X定制旅行管家服务、1+X旅行策划高职:旅游管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本科:旅游管理(一)职业岗位及专业核心课程配置根据前期对旅游研学旅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以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研学旅行方向课程体系的目标是“双核”即优秀的职业核心素养、合格的专业核心技能,在课程体系设计尤其是专业课程设计方面,根据市场和企业需要,基于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职业能力的提炼,针对岗位工作任务重构专业课程,建立起以岗位能力需求,用真实项目驱动,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表4-2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研学旅行方向岗位及专业课程对应表岗位岗位核心能力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导游导游词创作、带团及应急事件处理《导游实务》景点讲解员游览计划制定、游览讲解、接待服务《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实务》旅行社门市接待熟悉路线行程安排及报价、擅长与客户交流沟通《旅行社运营实务》研学旅行指导师研学活动策划、组织保障、心理辅导、教育教学及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学旅行指导师实务》研学旅行安全员研学旅行安全教育、研学旅行安全的防范与应对《研学旅行安全实务》(二)课程体系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开发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在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基础上,建立以职业及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原则:校企合作,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分析为基础,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研学旅行岗位工作任务要求为核心,构建校企融合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开发流程:通过专业市场调研,全面总结、分析研学旅行就业岗位和职业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较全面、准确的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职业能力分析和学生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校企共同研讨确定学习领域,构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研学旅行涉及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学生素质养成教育与行为教育、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技能训练与设计竞赛等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图1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研学旅行方向课程体系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XX,面向成渝双城经济圈旅行社、旅游景区、研学旅行基(营)地等行业企业以及高校,培养能从事旅行社门市接待、导游、景点讲解、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设计、研学旅行带团服务、研学旅行安全服务与管理等工作,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掌握研学旅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研学旅行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初步具备课程开发与设计、景点讲解、带团及安全管理等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研学旅行人才。(二)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1)政治素质①了解伟大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性,做到“两个维护”;②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具有服务意识和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精神;认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坚定“四个自信”;③了解本专业先进模范的事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认同并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努力奋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2)道德素质①具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爱护环境等社会公德;②具有热爱旅游事业,崇尚技能,遵守标准;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依法行事,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的职业道德;③具有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3)核心素养①具有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人文底蕴;②具有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③具有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学习能力;④具有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健康生活意识;⑤具有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责任担当意识;⑥具有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实践创新能力。(4)从业规范①具有热爱企业岗位、认同企业文化、爱护设施设备的主人翁意识;②具有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意识;③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与环境保护、质量控制、危机防控的意识;④具有爱岗敬业、自律、诚信、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⑤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作、协调与组织能力,并有良好的团队精神;⑥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⑦具有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愿意吃苦的精神,立志做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⑧具有注重细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2.知识要求(1)了解一定的哲学原理、必要的法律知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思想概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2)了解基本的旅游服务礼仪常识。(3)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知识;(4)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能使用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处理日常工作文档,满足工作需要;(5)掌握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和研学旅行规范标准知识;(6)掌握旅游基础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旅游地理、导游实务、旅行社运营等相关知识开展旅游服务工作;(7)掌握研学旅行基本理论知识,熟悉自然知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国防科工和劳动教育等知识;(8)掌握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9)掌握研学旅行指导师相关工作流程及实务知识;(10)掌握研学旅行安全实务、风险防控、系统保障、危机管理的基本知识;3.能力要求(1)会应用写作知识,进行导游词创作和讲解的能力;(2)会应用礼仪常识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3)具备旅行社门市接待,为旅游者提供信息咨询的能力;(4)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策划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5)具有安全防范的危机意识,节约资源,倡导绿色消费;(6)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能根据旅游者需求,具有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提供主题性研学旅行产品的能力;(8)具有按照研学旅行指导师工作流程的要求完成研学任务的组织与实施的能力;(9)具有自我创新,勇于创业的能力。六、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选修课程。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和艺术等课程。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综合实训、实践课程。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程和素养选修课程。(一)公共基础课程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的通知(教职成厅〔2019〕6号)精神,按照《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等课程标准,开设公共基础课程。表6-1公共基础课开设情况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时1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拥护党的领导,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3.坚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认同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热爱伟大祖国,自觉弘扬和实践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远大志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精彩人生;6.具有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提高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踏上新征程共圆中国梦六个部分。教学要求:1.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进程;2.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认清自己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目标中的历史机遇与使命担当,以热爱祖国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健康成长、成才报国。362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1.具有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2.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的积极生活目标,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3.能够适应环境、应对挫折、把握机遇、勇于创新,正确处理在生活、成长、学习和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增强调控情绪、自主自助和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4.学会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处理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自觉践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境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时代导航生涯筑梦、认识自我健康成长、立足专业谋划发展、和谐交往快乐生活、学会学习终身受益和规划生涯放飞理想六部分。教学要求:1.学生应能结合活动体验和社会实践,了解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2.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观;3.探寻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养成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提高应对挫折与适应社会的能力;4.掌握制订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提升职业素养,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363哲学与人生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2.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现象,对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和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四部分。教学要求:1.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3.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364职业道德与法治1.正确认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职业理想对国家以及人生发展的作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懂得职业道德对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的意义;2.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强化无论从事什么劳动和职业,都要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意识,增强职业道德意识,确立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信念;4.了解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理解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5.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形成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学会从法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社会,养成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法定义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6.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热心公益事业,弘扬集体主义精神;7.遵守社会规则和公共道德,有序参与公共事务;8.乐于为人民服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感悟道德力量、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尊严和遵循法律规范六部分。教学要求:1.学生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了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2.能够掌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初步具备依法维权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3.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365语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几个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1.基础模块:语感与语言习得、中外文学作品选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古代诗文选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2.职业模块: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微写作、科普、自然、红色旅游等作品选读;3.拓展模块: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古代科技著述选读、中外文学作品研读。教学要求: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与课程发展同步提高课程开发设计等专业能力;3.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提高口语交际和文字写作的素养;4.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实践与应用;5.提高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不断思考和探寻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1986数学1.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具备一定的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3.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排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构成。1.基础模块:基础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2.拓展模块一:基础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3.拓展模块二:专题与案例。教学要求:1.落实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要深刻理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育人价值,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上;2.突出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式。教师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科特点、学生认识规律和专业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采取低起点、重衔接、小梯度的教学策略;3.体现职教特色,注重实践应用。教学中,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专业课程和职业应用的联系,创设或选择关联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数学应用意识;选择或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培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程度,重视利用软件和工具进行数据计算统计分析,善于利用网络平台获取资源,引导学生在网络中学习,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1807英语1.职场语言沟通目标:在日常英语的基础上,围绕职场相关主题,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理解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和情感;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基本的沟通;能在职场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2.思维差异感知目标:能理解英语在表达方式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能理解英语在逻辑论证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在了解中西思维差异的基础上,能客观对待不同观点,做出止确价值判断;3.跨文化理解目标:能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能了解中外文化及中外企业文化;能进行基本的跨文化交流;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播;4.自主学习目标:能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能有效规划个人的学习,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能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提高学习效率。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1.基础模块:自我与他人、学习与生活、社会交往、社会服务、历史与文化、科学与技术、自然与环境、可持续发展;2.职业模块:求职应聘、职场礼仪、职场服务、设备操作、技术应用、职场安全、危机应对、职业规划;3.拓展模块:自我发展、技术创新、环境保护。教学要求: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英语课程育人功能。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形成对外国优秀文化的正确认识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刻认识,拓展国际视野,简单文化自信;2.开展活动导向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深刻领会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目的明确、操作性强、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和任务,开展活动导向教学,引导学生在解决真是问题与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能力;3.尊重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有效整合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4.突出职业教育特点,重视实践应用。教师应根据英语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有意识加强英语课程与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活的联系,探索融合的教学新模式,重视学生语言实践英语能力培养;5.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深度融合,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开展主动、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1808历史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和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释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2.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在认识现实社会或职业问题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3.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能够尝试搜集、整理、运用可信的史料作为历史论述的证据;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现实问题;4.能够依据史实与史料对史事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对同一史事的不同解释加以评析;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解释;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能够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判现实社会与职业发展中的问题;5.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形成民族认同和正确的民族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养成良好职业精神,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构成。1.基础模块:中国历史、世界历史;2.拓展模块:自主开发。教学要求:1.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结合不同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方面,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既注重对某一核心素养的专门培养,也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2.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做中教、做中学,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注重历史学习与学生职业发展的融合。教师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设与行业、专业相近的教学情境,设计体验未来职场的教学活动,探索课堂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模式;4.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展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教师实时、动态监测与评价学习过程与结果,提供及时和针对性的指导,促进深度学习。729信息技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和信息社会特征与规范,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个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各种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入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初步、小型网络系统搭建、实用图册制作、三维数字模型绘制、数据报表编制、数字媒体创意、演示文稿制作、个人网店开设、信息安全保护、机器人操作。教学要求:1.坚持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要为学生创设感知和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境,引导学生将问题与技术融合关联,找出解决方案,提炼计算思维的形成过程和表现形式,将其作为实施项目教学的线索,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分析思考、实践验证、反馈调整、逐步形成计算思维;2.立足岗位需求,培养信息能力。结合学生专业,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深度融合,以实践项目为引领,以典型任务为驱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引导学生关联信息技术与职业知识,掌握岗位和任务情境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3.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注重实践技能训练。基础模块打好信息素养基础,分层实施知识性教学,注重运用信息工具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和解决生产生活问题;4.创设数字化学习情境,强化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理念,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化学习情境,有机融合各种教学要素,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加强教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与诊断分析,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实践,促进教与学的立体互动。10810体育与健康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体育人,增强学生体质。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喜爱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掌握1或2项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体育运动能力,提高职业体能水平;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和与职业相关的健康安全知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谁则,发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使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构成。1.基础模块:体能、健康教育;2.拓展模块一:任选2项运动技能;3.拓展模块二:自主开发。教学要求: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精神和体育品格的培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体现中华优秀体育文化的精髓和内容,将体育教学过程变为目标、内容和方法有机融合的综合教学过程;2.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教师应加强运动技能形成的学理研究,具有难度递进的意识,优化设计运动技能模块的教学过程。保证运动负荷,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3.把握课程结构,注重教学的整体设计。教师要把体育安全放在首位,通过项目模块选修、分组教学和分层教学等方法,因材施教,力争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4.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体能教学实践的针对性。根据体制健康标准,结合学生现状,采用多种锻炼方法,提升学生体能,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体能锻炼效果和改进计划。5.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创设多元化情境,采用多种训练方式,激发学习热情,鼓励学生选择运动项目深入学习,发展运动爱好和专长。重视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学习。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体育与健康教育平台,营造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180健康教育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健康知识和技能;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了解常见食物的选购知识,进一步了解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有效的交流能力,掌握缓解压力等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进一步了解青春期保健知识,认识婚前性行为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树立健康文明的性观念和性道德。教学内容: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食品选购基本知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2.疾病预防: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危害;HIV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区别;艾滋病的窗口期和潜伏期;无偿献血知识;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患者。3.心理健康:合理宣泄与倾诉的适宜途径,客观看待事物;人际交往中的原则和方法,做到主动、诚恳、公平、谦虚、宽厚地与人交往;缓解压力的基本方法;认识竞争的积极意义;正确应对失败和挫折;考试等特殊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青春期常见的发育异常,发现不正常要及时就医;婚前性行为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避免婚前性行为。5.安全应急与避险:网络交友的危险性。教学要求:通过学科教学和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健康教育教学课时安排可有一定灵活性,如遇在下雨(雪)或高温(严寒)等不适宜户外体育教学的天气时可安排健康教育课。对无法在《体育与健康》等相关课程中渗透的健康教育内容,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11艺术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美育人,增强学生艺术素质,通过课程学习,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掌握必备的艺术知识和表现技能。运用观赏、体验、联系、比较、讨论等方法,感受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表现,识别不同艺术的表现特征和风格特点,体会不同地域、不同时代艺术的风采;2.结合艺术情境,依据艺术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艺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丰富审美经验,增强审美理解,提高审美判断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3.根据一个主题或一项任务,运用特定媒介、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或方法进行创意表达,尝试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美化生活,具有创新意识与表现能力;4.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和理解作品,认识文化与艺术的关系,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热爱中华优秀文化,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构成。1.基础模块:音乐鉴赏与实践、美术鉴赏与实践;2.拓展模块:歌唱、演奏、舞蹈、设计、中国书画、中国传统工艺、戏剧、影视、其它。教学要求:1.准确理解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正确把握课程性质与任务、目标与内涵,认识到四项学科核心素养既独立又融通,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整体。教师要结合学情,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单项核心素养培养,也注重综合培育;2.深入分析艺术课程结构内容,加强课程衔接整合。基础模块重视知识积累,丰富审美体验,加深艺术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艺术鉴赏与实践能力,服务终身发展。拓展模块满足多元化发展需求,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激发兴趣,提升艺术潜能;3.遵循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创设合适教学情境,合理运用教学策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拓展时空,丰富手段,优化课题教学,提升教学成效;4.积极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90说明1.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方面的教育,学校将通过专题讲座或活动的形式,将有关知识融入到军训、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中,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2.精心组织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志愿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并与德育教育和就业教育相结合,纳入学生管理和共青团的工作范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3.健康教育的学科教学纳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中,利用下雨(雪)或高温(严寒)等时段进行,每学期保证6课时以上。小计1152(二)专业技能课1.专业核心课以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为依据,结合前期开展的《XX市XX市游仙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需求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情况及企业访谈、在校生问卷调查、毕业生调研、同院校实践调研,以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出发点,紧密联系旅游企业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充分考虑认知规律、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等因素。设置7门专业核心课程:旅游概论、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学、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运营实务、导游实务、服务礼仪与形体,为岗位变换、职业转换、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具体安排如下:表6-2专业核心课开设情况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时1旅游概论使学生掌握旅游及其相关概念,掌握旅游活动的本质、内容、种类、表现形式及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以及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对旅游的认识,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教学内容:1.什么是旅游一一旅游概述

2.那些曾经的旅游强国一一旅游简史

3.你未来的工作环境一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4.旅游行业如何运转—旅游业的构成

5.你未来的就业平台一一旅游市场

6.你的个人发展依托一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教学要求:722中国旅游地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熟悉我国主要的旅游景点景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在旅游审美中陶冶情操、完善修养、提高素质;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教学内容:1.解读中国旅游地理

2.中国的旅游资源3.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4.冰雪林海、关东风情一一东北旅游区5.江南风姿、山水园林一一华东旅游区6.平湖山川、浪漫荆楚一一华中旅游区7.岭南风韵、连天山海一一华南旅游区8.奇山异水、民族风情一一西南旅游区9.大漠绿洲、丝路西域一一西北旅游区10.世界屋脊、雪域藏乡一一青藏高原旅游区教学要求:1443旅游心理学教学内容:1.心理学与你2.如何对旅游者进行鉴貌辨色3.良好旅游服务心理素质培养4.操作技能训练5.旅游者的需要、兴趣及动机6.旅游者的个性7.旅游业员工的心理保健8.旅游服务心理、9.旅游者投诉心理10.旅游者心理与服务设施11.旅游管理心理教学要求:724旅游政策与法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现代旅游法学的一般规律,以最新的旅游法规条例和旅游法学研究成果展现旅游法学体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着力突出理论的全面性、知识的丰富性、结构的合理性、内容的科学性和叙述的生动性;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完整、系统地掌握旅游市场法律法规知识,为今后涉足旅游业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教学内容:1.旅游政策与法规概述2.旅游业与旅游者3.旅游法律关系4.旅游行政管理体制5.旅游合同法规6.旅游资源保护法规7.旅行社管理法规8.导游人员管理法规9.旅馆业管理法规10.旅游安全管理法规11.旅游价格管理法规12.出入境及旅行拘留管理法规13.旅游交通法规14.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法规15.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教学要求:725旅行社运营实务教学内容:1.认识旅行社2.做一名门市接待员3.成为一名导游员4.转型为计调员5.旅游电子商务6.创建旅行社教学要求:726导游实务教学内容:1.导游人员综述2.导游服务程序3.导游服务技能4.旅游问题和事故的预防处理教学要求:907形体与礼仪教学内容:1.教学要求:126小计6482.专业(技能)方向课专业技能课程是将专业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技能的重要环节,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课程均为理实一体的课程。突出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兼顾职业核心素养专项技能,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专项训练,着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设置4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研学旅行概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学旅行安全实务、研学旅行指导师实务。具体安排如下:表6-3研学旅行方向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时1研学旅行概论教学内容:1.研学旅行产生与发展2.研学旅行理论基础与内涵3.研学旅行的运行体系4.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设计5.研学旅行的实施主题6.研学旅行的服务机构7.研学旅行基地营地8.研学旅行专业人员教学要求:722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教学内容:1.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概述2.研学旅行课程主题设计3.研学旅行课程目标设计4.研学旅行课程内容设计5.研学旅行教学模式设计6.研学旅行课程资源设计7.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方案设计8.研学旅行专题课程方案设计教学要求:723研学旅行安全实务教学内容:1.研学旅行安全概述2.研学旅行安全管理体系3.研学旅行安全知识4.研学旅行安全的防范与应对5.研学旅行安全应急预案与演练6.研学旅行安全事故调查处理7.研学旅行安全防控教学要求:724研学旅行指导师实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903.综合实训综合实训是本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是学生从事研学旅行岗位工作的演练。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掌握导游讲解、研学旅行相关知识和各项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规范化进行研学旅行服务的职业能力,并按照“1+X”证书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项目实训。表6-4综合实训课开设情况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时1模拟导游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四川概况、著名景区及其主要景点,掌握导游讲解的一般流程,具备从事导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口头表达能力,掌握并能运用导游讲解技巧对四川进行导游讲解,达到全国导游员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易于合作的品质,树立“客人至上”的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教学内容:1.四川概况;2.景区景点讲解;3.口语表达基础训练;4.导游讲解技巧训练;5.综合训练。教学要求:1.掌握景点讲解人员、地陪和全陪的基本工作程序;2.掌握不同类型景观的特征,能运用口语表达技巧、导游讲解技巧来讲解各大景区;3.熟悉影响导游讲解的心理因素,并能在导游讲解实践中避免其影响;4.熟悉接待过程中游、行、住、购、食、娱、旅途服务、突发事件应对各环节服务的实施步骤,为实地导游夯实基础,形成熟练进行标准化讲解的能力。722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训教学内容:教学要求:903研学旅行指导师带团实训教学内容:教学要求:10841+X证书考证训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60小计3304.实践课程(1)认知实习(60学时/2周)为增强学生对职业和岗位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在第1—2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企业讲座,邀请行业专家到学校为学生开展讲座学习,同时有选择的到富乐山景区、富乐山国际大酒店、XX科技馆、梓潼两弹城、飞龙山红军纪念馆、XX飞鸿研学基地、四川启胜研学基地等进行认识岗位的实习,让学生对企业文化知识、岗位能力基本要求和行业发展现状等有一定的了解,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信心,为后继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2)跟岗实习(120学时/4周)为提升实训质量,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依据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在第3—4学期集中或分段组织学生到旅行社、旅游景区、研学旅行基(营)地单位进行跟岗实训,将课堂实训技能转化为生产操作技能。邀请导游或旅行社管理人员或研学基(营)地管理人员作为专业兼职教师,使实训项目与企业岗位操作紧密结合,本校专业教师配合参与,以学生个人是否能独立完成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各实训项目为考核目标,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技能。(3)顶岗实习(540学时/18周)第6学期集中安排学生在到旅游企业顶岗实践训练,通过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计调、导游讲解、研学旅行导师、研学旅行安全管理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能力,形成从事拟定岗位要求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实习,让学生逐步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增强职业责任感,实现有学生向员工、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过度和转变。同时,专业课教师轮流进入企业,在带好管好学生实习的前提下,与企业导师和学生一道进行岗位实践,立足企业看培养、立足岗位看课程、立足技术看教学、立足需求看评价,突出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性。720%。表6-5研学旅行方向实习实训安排表序号实训项目实训内容时间安排实训地点备注1认知实习认识、了解旅游行业第1、2学期2跟岗实习研学旅行各岗位工作第3、4学期3顶岗实习综合职业素质、业务能力第6学期(4)劳动教育实践(30学时/部分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①培育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劳动情感。分别在第1-4学期,邀请省(市)级劳动模范,有杰出劳动技能贡献的学者、专家或一线劳动者,进行劳动精神专题教育讲座、劳模精神专题教育讲座,工匠精神专题教育讲座2次,每次专题教育不少于2学时。②每学期班主任组织好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思想,行动上落实,相互监督,形成积极的劳动教育氛围。给学生明确标准,包括个人卫生:洗脸、漱口、洗头、洗脚、洗澡、洗衣服、洗床上用品,自己动手洗净叠被,压出线来;公共卫生:宿舍、教室、实训室、会议室等场所扫地、拖地、物品摆放和清洁整理等。每学期主题班会不少于2学时。帮助家长洗衣做饭等,在家长指导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等精神品格。1服务,为文明单位创建,文明城市创建争光添彩。(6)理实一体课程的实践学时(学时)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部分专业选修课程实行理实一体教学,其实践课时数约为学时,占比%,见下表:表6-6理实一体课程中实践教学时数统计表类别序号课程名称理论学时实践学时总学时专业核心课1旅游概论722中国旅游地理1443旅游心理学724旅游政策与法规725旅行社运营实务726导游实务907形体与礼仪126专业技能课8研学旅行概论729研学旅行课程设计7210研学旅行安全实务7211研学旅行指导师实务90综合实训课12模拟导游7213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训9014研学旅行指导师带团实训108151+X证书考证训练60专业选修课16XX旅游3617研学旅行教育理论与实践7218旅游情景英语7219旅游电子商务20普通话7221茶艺7222中国传统文化合计1608表6-7实践课总时数统计表序号实践课类型实践学时数占比1认知实习601.67%2跟岗实习1203.3%3顶岗实习54015%4劳动教育300.83%5国防教育(军训)300.83%6理实一体课程实践课时%合计%据此,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达到了50%的基本要求。(三)选修课选修课是对专业课的拓展补充和完善。根据近年来兴起的研学旅行,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宽口径。学生可根据区域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特色、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爱好等在备选课中选修课程。2.素养选修课表6-9素养选修课开设情况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学时1普通话722茶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从茶叶认识到泡茶、茶艺展示的专业技能。掌握功夫茶的表现技艺,传承中国茶文化。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茶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1.茶叶的基本知识.2.水的基本知识3.茶艺的技术4.茶艺的礼仪5.茶艺的规范6.茶道723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本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解读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传统哲学、文学、艺术、科技、宗教与民俗等知识,以传递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拓展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感,丰富人文知识。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与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可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思想引领、专题讲解、案例教学、体验教学、经典导读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一)基本要求依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的通知(教职成厅〔2019〕6号)规定,本方案须达到如下要求:1.三年制中职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总学时数不低于3000;2.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25%-35%);3.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接近10%;4.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5.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集中安排;(二)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7-1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学期一二三四五六小计国防教育(军训)11日常教学181818181890认知实习112跟岗实习226顶岗实习1818劳动教育(包括社会实践)111+X证书考证训练22毕业设计22合计202020202020120(三)教学进程安排依据教育部《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精神,主要呈现本专业开设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时、学期课程安排、考核方式、有关学时比例要求。表7-2教学进程安排一览表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代码18计算)学期周课时安排考核方式学时理论实践123456公共基础课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00136362考试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000236362考试哲学与人生000336362考试职业道德与法治000436362考试语文000519819822223考试数学000618018022222考试英语000718018022222考试历史0008727222考试信息技术0009108367233考核体育与健康001018018022222考核艺术001190187211111考核小计11528283241416131110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必修旅游概试中国旅游地理132214444考试旅游心理学1328724考试旅游政策与法规1325724考试旅行社运营实务1330724考试导游实务1329905考试形体与礼仪133412622111考核专业技能课必修研学旅行概论1340724考试研学旅行课程设计1341724考试研学旅行安全实务1342724考试研学旅行指导师实务1343905考试综合实训课必修模拟导游139972724考核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训1341990905考核研学旅行指导师带团实训134391081086考核顶岗实习54054030考核小计17641410131516考核选修课专业选修限选XX旅核研学旅行教育理论与实践1344724考核任选旅游情景英语1333724考核旅游电子商务1338素养选修限选普通话7222考核任选茶艺1345724考核中国传统文化1337小计32424444合计3240303030303030表7-3课时结构学时比例表序号课程属性学时数占总学时比例备注1公共基础课115235.6%实践课占324学时2专业课176454.4%实践课占学时3选修课32410%实践课占学时总学时数3240理论教学时数占总学时数比例实践教学时数占总学时数比例说明:1.每学年按照40周、每周按照30学时进行教学计划的编制。学年普通课堂教学活动周数为36周。学校学生入学教育、军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认知实习、跟岗实习等,包含在每学期2周机动周内,按实际教学时间算,共:18周*30节周课时*6学期=3240学时;2.面向就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计540学时。面学升学的学生不参加顶岗实习,复习迎考;3.选修课中专业选修课和素养选修课任选课学生各任选1门,与另外的任选课同时开课,计一科学时进入总学时。“任意选修课程”学时数+“限定选修课”学时数>=324。八、实施保障(一)师资队伍1.师资结构(1)专任教师①具有良好的师德,坚持“立德树人”,具有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体魄、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熟悉旅游业工作,并熟悉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②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能独立熟练地从事本专业相关岗位的技术技能工作,具有独立开展教科研的能力,掌握现代化科学手段和教育信息技术。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主讲2门及以上专业课程;③具有教师任职资格证书;④具有一定的教研与科研能力。树立“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确立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应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表8-1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生师比结构表专业学生人数专业教师数量及生师比总生师比文化课教师生师比专任教师生师比566表8-2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任教师结构表教师数量职称层次学历层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硕士本科专科2(2)兼职教师①具有3年以上相关岗位工作经历,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②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奖励或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高技能人才;③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2.师资配置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有名,另外有名兼职教师。学校坚持对专任教师进行实践和理论培训,利用假期派出专任教师到同类院校、公司、企业顶岗实践,鼓励教师参加岗位技能任职资格认证,提供条件鼓励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提升学历,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学校现有专任教师以本科、研究生学历的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5名;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1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2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表8-3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师资情况表序号类别姓名年龄性别民族学历所学专业任教学科职称职业资格证书等表8-4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兼职师资情况表姓名性别民族职称情况简介3.师资培养与要求学校制定、完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带头人遴选与培养方案》《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骨干教师遴选与培养方案》《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案》《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方案。建立健全本专业教师培养、评价制度和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完善奖励激励机制;执行教师上岗培训、继续教育、企业实践制度;完善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机制。教科室、教导处、教学部按照领导小组的安排,结合本专业实际,以“三三三”模式进行专业教学团体的打造。即在对全体教师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培训的基础上,实行三套方案,打通三个通道,构建一支“团结和谐,合作和睦,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教学团队。“三套方案”即用于新教师的专项培训方案、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方案、专业带头人的专项培训方案。“三个通道”即新教师向教坛新秀发展通道、中级教师向骨干教师发展通道、高级教师向专业带头人发展通道。(1)专业带头人培养根据《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带头人遴选与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带头人计划,每年选拔1名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对象,送到国内外进修、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建立分学期考核动态管理机制,着重培养双师素质、专业建设能力、科技服务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校本教材开发和资源库建设能力。通过新思想、新技术的培训,让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中能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在教育科研、教学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在XX市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方面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名师或在有关活动中被聘为专家。每人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专题培训,指导培养专业教师不少于10人次。(2)骨干教师培养根据《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骨干教师遴选与培养方案》,利用校企合作,引入企业技能大师,搭建骨干教师培训平台。以规培(国培、省培)、海外培训和企业实践为路径,以项目培训(如精品课程建设、校本教材开发等)、技能大赛、科研课题为载体,着力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专业骨干教师。逐步建立一支能够承担优质核心课程、产学研结合和实训基地建设与开发任务的高水平专业骨干教师队伍。指导培养专业教师不少于8人次。(3)教坛新秀培养坚持师德上高标准、严要求,业务上压担子、搭台子,生活上多关心、常交流。对刚进入教师行列的青年教师,按“一带一”策略,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位新教师安排一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师傅。采取“请进来培养、派出去培养、传帮带培养、校本式培养”的培养途径,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尽早成长为本专业的教坛新秀。按新教师总数的20%培养教坛新秀。(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每年至少从企业、行业和高校引入6名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理实融通的教学团队。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建立兼职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沟通交流制度、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制度,使之成为能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科研和技术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水平兼职教师。主动协调原单位与聘用单位的关系,积极争取企业支持,搞好兼职教师管理。根据《引进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实施方案》,外引师资主要从三个方面充实专业师资团队。第一是行业领军人物的引入,聘请1名在省、市行业内具有一定权威的专家,带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第二是引入校内缺失的课程授课教师3名;第三是引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2名指导项目实训,如:工作室建设、技能考证、职业能力测评等。(5)“双师型”教师培养根据《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案》,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遴选运用、职务聘任、进修培训、工资待遇、考核奖惩、教师流动等一系列制度,灵活引进人才,指导专业建设。通过五个途径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校本培训,二是国家、省级、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三是校企合作培训,四是技能竞赛培训,五是转岗培训。积极选送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后备人选到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高等院校学习培训。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有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等工作。根据《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每年安排“双师型”教师到企业实践不少于1个月,完成《“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报告》,提高教师在专业领域的职业技能。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行业企业调研和实践,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更重要的是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和实训、生产的需要。通过学校、企业、行业三方评价考核双师型教师业绩。所有“双师型”教师均要承担本专业的技能实训、顶岗实习指导,参与课程标准及教学材料开发等教学任务。力争“双师型”教师比例占专业教师80%或以上,形成“跨类融合、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即旅游类与学前教育、电子商务等融合,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二)教学设施1.教室为落实立德树人中的文化育人要求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本专业应具备必要的理实一体化教室,具体要求包括学生上课用的桌椅,投影仪、挂图、展示台等,可以方便、快捷、高效地演示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直观的讲解专业知识,将大量的信息带给学生,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活泼,富有启发性、真实性,使教师很好的进行理论授课。2.校内实训室为保障校内专业教学和实训的需要,本专业应具备旅游专业讲解大厅、模拟旅行社实训室、模拟导游VR实训室、研学旅行产品研发中心、旅游形体训练室和茶艺实训室等实训室,主要设备及要求见下表。表8-5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序号实训室名称实训内容主要设备工位支撑课程1业务讲解大厅导游讲解、研学旅行指导师带团实训柱形LED显示屏50《导游实务》《模拟导游》《研学旅行指导师带团实训》2防艾禁毒大厅导游讲解、研学旅行指导师带团实训投屏电视机等50《导游实务》《模拟导游》3模拟旅行社实训室旅行社门市接待等业务吧台、86寸交互式一体机、不同工种办公区设施设备20《旅行社运营实务》《旅游电子商务》4模拟导游VR实训室导游讲解LED显示屏、VR设备、椅位、机柜、讲桌等46《导游实务》《模拟导游》《中国旅游地理》《中国传统文化》《XX旅游》等5研学旅行产品研发中心研学旅行产品课程设计86寸交互式一体机、桌椅30《研学旅行概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训》等6旅游形体训练室形体和礼仪训练镜面、音响、把杆等100《形体与礼仪》7茶艺实训室茶艺技能训练茶艺操作台及附属设备32《茶艺》8客房实训室中式客房服务一体式交互机、客房套房设施设备、训练床位、操作台等50《研学旅行指导师带团实训》《导游实务》9中餐实训室餐饮服务中餐操作台及附属设备等50《研学旅行指导师带团实训》《导游实务》3.校外实训基地根据本专业教学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由学校的实习旅行社或与其他校企合作的旅游企业组成。实现深度产教融合的校企双制办学模式,推进以识岗、跟岗、顶岗“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生产实习、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的需要以及“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需要。表8-6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研学旅行方向校外实训基地序号校外实训基地名称实训基地相关要求主要实训内容可以容纳学生主要设施设备名称数量1XX两弹一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XX中旅西部国际旅行社3XX北川飞鸿现代农业有限公司4四川省启胜教育管理有限公司5XX飞龙山红军纪念馆4.信息化建设设施为适应信息化新要求,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方面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另一方面扩建模拟导游实训室和业务讲解大厅2间,新建具有高交互、沉浸式、碎片化等特征的数字化模拟导游VR实训室和模拟旅行社实训室2间,主要设备及要求见下表。表8-7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建设设施序号信息化设施主要设备1多媒体教室每间教室配备教学用整套多媒体设备2模拟旅行社实训室吧台、86寸交互式一体机、不同工种办公区设施设备3模拟导游VR实训室LED显示屏、VR设备、椅位、机柜、讲桌等4业务讲解大厅柱形LED显示屏5校园网站建设设施设备域名,网络带宽600M等设施设备6教师用计算机台式电脑每人一台7实训室交互式一体机茶艺、客房、餐饮、研学旅行产品研发中心实训室都配备一台(三)教学资源1.基本教学课程在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基础上,结合行业需求,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本专业开设了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其中专业课又分为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课、综合实训课和实践课程。专业核心课开设《旅游概论》《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学》《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运营实务》《导游实务》和《服务礼仪与形体》;专业技能课开设《研学旅行概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学旅行安全实务》和《研学旅行指导师实务》;综合实训课开设《模拟导游》《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训》和《研学旅行指导师带团实训》;实践课程通过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来实施;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素养选修课。其中专业选修课开设《XX旅游》《旅游情景英语》和《研学旅行教育理论与实践》。素养选修课程开设《茶艺》《普通话》和《中国传统文化》。具体开设情况见表7-2教学进程安排一览表。2.教材本专业教材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和“十三五”规划旅游出版社出版的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系列教材。结合专业课程标准及行业需求和中职学生的学情,对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课程的内容进行删、减、增、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注重理实一体。开发校本教材,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和实用性,从而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教材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3.数字资源开发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注重挂图、课件、教学仪器、多媒体仿真软件等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专业技能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游仙职业教育集团”和产教联盟平台,与XX两弹一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XX中旅西部国际旅行社、XX北川飞鸿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四川省启胜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和XX飞龙山红军纪念馆等各类型企业合作,开发《XX旅游》《研学旅行概论》2门特色校本教材,充实《旅游心理学》《中国旅游地理》《模拟导游》《导游实务》和《中华传统文化》5门数字化课程资源,逐步建成系统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利用职教云平台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尽快建起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完善网上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创造的能力。同时可以做到停课不停学,应对特殊情况;完善教学课件;力争与相关旅游教学资源开发公司合作开发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的旅行社、研学基地声像教材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4.专家资源研学旅行方向专家库成员分别来自教研机构教科所、同类中高职院校、行业协会、行业企业等。学校聘请资深专家人才到校为学生授课、开设讲座等,主要职责主要包括专业规划、专业建设指导、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学术讲座和顶岗实习指导等工作,全程参与设计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过程,保证专业建设和师资建设的长远发展。表8-8研学旅行方向专家资源库序号姓名性别单位及职位12(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结合案例,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将案例分析作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同时也能起到相互启发的效果。加深学生对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导游带团、研学旅行安全等知识的认识和理解。2.项目教学法在专业课程如《导游实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旅行社运营实务》等课程时,采用此方法。在教师的的指导下,“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将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实现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结,发展完整的职业能力。3.模拟教学法又可称为“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把现实中的情境微缩到模拟课堂,在学校模拟实训室或教室进行教学。如《旅游心理学》《导游实务》《旅行社运营实务》《研学旅行安全实务》等课堂可以采用此方法,加深学生对相应岗位知识的认知和理解。4.任务驱动法课堂教学改变传统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教师把教材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进行讨论交流,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活跃起来。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密切联系,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5.兴趣小组教学法为了扎实开展素质教育,专业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种活动,建立专业各种兴趣小组,学生自主选择地参加兴趣小组,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景区义务讲解志愿者,茶艺表演等,使他们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同时,获得更多课外知识,为他们掌握课内基础知识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组织、去实践、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才干。6.现场教学法专业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如《旅游概论》《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实务》《旅行社运营实务》《研学旅行指导师实务》等课程,组织学生到景区、旅行社和研学旅行基地等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现场教学。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采取“看”“听”“问”“议”“评”等步骤,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抽象理论直观化,使教学丰富多彩,增强感性认识,更真实地理解知识,并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其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其他方法如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岗位体验法、演示法、训练法、作业训练法、线上教学等等。(五)学习评价本专业根据以多元智能为理论指导,始终把“立德树人”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上进行改革和调整,将原来的单纯结果评价改为“优秀的职业核心素养与合格的专业核心技能相结合、毕业证和专业技能证书(1+x)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以“双核、多证”为人才标准,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多元评价体系,吸收行业企业参与,校内外评价结合,相关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以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文化素养、习惯养成等多方面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进行综合测评,以学校、企业、家长、学生为评价主体,重视对学生遵纪守法、规范操作等职业素质的形成,兼顾对专业核心技能、服务意识、安全意识等的评价考核。1.学科成绩评定学生学科成绩的评价主要是在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的基础理论课堂和技能实训课堂中进行,它主要包括对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考核。通过教师评定、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三个环节,采用观察记录、实际操作、项目完成等方法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1)理论课成绩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