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_第1页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_第2页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_第3页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_第4页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

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情况简介

南安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东端起点,历史悠久,曾为闽南地区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积淀了较为厚重的文化遗产。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于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置南安郡,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西晋末年,北方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这是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的一次大融合,中原人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促进了晋江流域

经济文化的发展。闽南话至今保留着上古语言成分,被称为"河洛语";在丰州出土的晋代墓葬中一些陶制日用品,有的至今还在闽南农村沿用;出土墓砖上所雕刻的琵琶、乐伎,与如今的南音息息相关。闽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于此可窥一斑.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南移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多次交融和层层积淀而成的地域性文化,宋元以来与世界各地的海上贸易又

因为明清以来闽南人大量往内陆、海外迁徙,形成了闽南民系文化。

我市的广泽尊王、田都元帅等民间信仰在闽南、台湾、港澳和东南亚各地香火不绝、信众如云;地方喜剧风格浓郁的高甲戏等传统戏曲音乐,唱响闽南本土和台湾等地区的大街小巷;宋代的港口遗址、祈风遗址、祈风仪典等,共同见证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冲破封建思想文化专制桎梏的思想家李贽等闽南先贤,各自展现闽南人的文韬武略风貌、忠贞仁义品性、侠义拼搏气质和爱家爱国精神。闽南文化的生命基因和表现形式,至今仍然传承延续于闽南地区、大陆部分地区、

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世界各地闽南人的生活方式之中。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

闽南文化上承中原,下续台湾,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

来,闽南文化以其丰富的积淀、深厚的根基、独特的魅力,培育、滋养、

联系和吸引着广大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是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祖"

"同缘"、不可分割的文化见证和桥梁、纽带。2007年,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首个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对闽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作为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保存地,活跃着众多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拥有厚实而凝重的对台文化资源优势。目前,我市拥有郑成功陵园、五里桥、九日山摩崖石刻、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和南坑窑址等5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莲花峰、五塔岩等1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丰州六朝古墓、石井海上视师石刻等6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了四批11

类39项目南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蔡氏古民居营造技艺》、

《英都拔拔灯》等2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掷铙钹》《九、

日山祈风仪典》等13个项目入选泉州市级保护名录;作为高甲戏发源地,

我市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南安市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始建于西晋太康九年(288)的丰州九日山延福寺,为我省第二座、闽南第一座佛教寺院;始建唐咸通八年(867)的九日山泉郡昭惠庙,为闻名中外的海交祈风圣迹;诗山凤山寺祀奉的广泽尊王,香火远播闽南、港、台及南亚各国大大小小的寺观宫庙,有道有佛,也有非道非佛的民俗神,各领一方香火,它们直接关系到善男信女的生产、生活、婚丧喜庆。从敬天酬神、普渡、佛生日、割香,红白喜事,各种形形色色的民俗活动不一而足。正是这些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养活了各种戏班、乐队,传承了许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瑰宝,形成了滋养闽南文化的和谐生态环境。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

附:1。闽南节庆习俗

2。南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

附:1。闽南节庆习俗

闽南节庆习俗

闽南地区很注重民间传统节庆,习俗与台湾基本相同。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节前家家户户贴

春联。除夕夜,合家围炉(火锅)吃年饭。有的通宵不眠,名为"守岁"。

长辈把红包分给未成年的孩童,名为"压岁钱"初一凌晨,点燃爆竹"开。

正".人们换上新装到族人亲戚家按辈份高低依次拜年,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贺新喜。客人来家,应款待甜茶、糖果、蜜饯,来客带有孩童,则送给礼柑、瓜果。正月初三这天,被视为新丧之家的消愁日,一般不串门和外出贺年.

初九天公生:农历元月初九,闽南侨乡普遍做"天公生",所谓"天

公"就是"天庭"的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奉敬"天公"比的是早,

, 。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

百姓在初八就准备好"三牲",其中少不了大公鸡,公鸡的尾雉还不能除

去.摆贡品的桌子还常常系上刺绣的锦,是为"桌围"结束前还要烧金纸,。

天公金是特大号,也特多。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闽南又称为"上元节"或"灯节"。泉州俗称上元小年兜,十分隆重,在正月初一后再次掀起一个节日的高潮,自朔至望,为春节的系列民俗活动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泉州元宵节的习俗不少,主要有闹花灯活动,当天夜里,父母往往带着孩子提灯上街观景。近年来在厦门中山公园举行"鹭岛灯会"已成惯例,民间还经常有耍龙灯、舞狮等活动;泉州市区举行"元宵灯会"、踩街等活动,南安也举行元宵

文化一条街等相关活动。

元宵佳节,闽南各地寺庙会准备一些由米粉或面粉特意蒸制的大小

"寿龟"连同信众去年乞去,今年又来奉还的,以供信众乞龟。人们之所,

以来此乞龟,乃是祈求平安长寿,做生意兴旺发财等。

清明节:人们要依俗扫墓和祭祀祖先.以前扫墓都是献冥纸,在逐渐现

以花圈或花束代之。清明节前后十日,公墓、骨灰室都开放供民众祭奠。

清明节吃润饼菜和清明粿,当为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闽南俗称"五月节"以往家家门口要插。

艾蒲、家中洒雄黄酒、给小孩佩带香袋,用以驱邪,现已少见。但人们还习惯在这一天翻晒衣物、做大扫除,并保留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例如:

泉港龙舟、集美龙舟是历年组织龙舟竞赛的场所,届时热闹非凡。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日可以说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唯一属于妇女的节日。七夕中午,敬祀七娘妈(即天帝的第七个女儿),旧时人们要备瓜果菜肴七盘,姻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柱,酒盏七个,筷子七双,小型纸桥七乘,看来泉州人把七娘妈的六位姐姐也全部请来了,共庆"七娘妈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

生",所以,供品以七为数。泉州人还把七娘妈奉为护佑少年儿童苗壮成

长的女神新生婴儿在第一个七夕拜七娘妈为契母(即干妈),称新契,

至16岁才解除契约,称洗契,其时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中元节:农历的七月俗称鬼仔月,道教传说,此时阴间地府有很多无主孤魂散鬼,久经饥饿,常于此时到人间觅食,于是民间在这一日,除须备办丰盛菜肴,于自己的厅堂孝敬列祖列宗并祭拜地基主、土地公以及有关神祗;在本宅门口,于傍晚再摆上一席,菜肴荤酒俱全,且数量也多,以孝敬无主孤魂散鬼;并备齐冥币及金、银纸,这些冥币仪式后焚化,烧

给散魂"好兄弟"的。

普度:农历七月,是做普度的月令,所谓普度,即普度众生之意,而普度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以丰盛的菜肴酒食施舍给无主的孤魂散鬼,那些在天灾时不幸罹难的死者,成为无主的孤魂散鬼,变成阴司地府的流浪族,这一些鬼魂,到处游荡,有时扰乱人间,造成灾祸。普度之举,就在于施舍衣食,让凡间芸芸众生不被这些无主孤魂散鬼挠扰而不安宁。各村有各自的普度日,从七月初一日至月底,分境逐日进行。普度之日,普度

之村,也常宴请来本村看热闹的亲戚朋友。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在中秋节,闽南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之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候流传下来的"玩会饼搏状元"的民俗活动,极具特色,充满乐趣。中秋会饼每盒63块饼,大小不同,共分为6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在"搏状元"活动中俗称状元、对堂、三红、四进、二举、一秀)。每人轮流将6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的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三百多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闽南民间流传.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

泉州中秋节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习俗,如月夜听香、对掷石战,

燃烧"塔仔"、敬"孔明灯"等.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九月初九日,有九九之数之称。故重九又称重阳,由于是民间传统节日,所以历

代以来,均称为重阳节。

在九月九日这一天,百姓到附近的山头去登高,采插菊花等。近年来,

古老的节日注入了新的内容,那就是把这个传统节日定为"老人节",使

古老的传统节日增添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含义。

冬至节:家家户户祭祖吃"冬至圆"或称为"圆子".冬至节,又称冬节。冬至为24个节气之一,特别为人们所重视,泉州人称冬至为"冬节小年兜".

冬节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汤为早餐。有的人家还于餐后留下几粒米丸,粘于门上,称"敬门神".泉州人吃丸,称元

宵丸为"头丸(圆)",冬节为"尾丸(圆),这样头尾都圆,是意味着全家"

人整年从头到尾一切圆满.

尾牙节:"尾牙"即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源自农历每月初二、十六拜土

地公"做牙"(用供品"打牙祭"的习俗,到农历年末腊月十六就称为"尾)

牙"商人和农人在"尾牙"这一天,除了供奉神明,也要招待自家的雇。

工与仆婢,对于来年是否继续雇用一个人,也要在本日作最後的决定.所以,这算是慰劳日,又是礼貌相送日.

除夕:泉州俗称年兜,是农历一年里的最后一天,也指最后一天的晚上。泉州除夕这天的节俗主要有祭祀祖先、张贴春联、吃团圆饭、分压岁钱,"跳火盆",辞年守岁等。除夕晚上,各家各户要在厅堂和房里的桌上摆过年饭,饭上压有红桔、红蛋、年糕、硬币等,并插有"春花"(或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

称春枝),象征年年有余,吉祥如意、添丁进财。还要以三牲供果,敬

奉厅中神祗和灶君,俗称拜岁。家务收拾停当后,合家欢聚一堂守岁迎春,是夜灯火长明,俗谓守岁可为父母或长辈延年益寿,故又称坐寿。

佛生日:是闽南一带特有的传统节日,节日气息比春节有过之而无不及.是闽南独特的民俗,在闽南一带世代沿袭。特别是泉州一带更显重视.

每年的佛生日,都要唱戏,一般唱三天左右的戏。举行"进香乞火",迎神赛佛仪俗也十分盛行.所谓"进香乞火",即组织众多善男信女,举行

隆重仪式,列队到该佛分身的祖寺取回不灭香火。"进香乞火"之日,浩浩荡荡的队伍中,五色旌旗,鼓乐吹打,神轿佛辇,化妆的高跷、马队,妆阁,以及旗、锣、鼓、枪,无所不有,招摇过市。有时,还出现神棍跳神

戳钎刀者,场面十分森严壮观。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

附:2.南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

南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

(一)民间文学(Ⅰ),5项

1、郑成功传说,泉州市级

郑成功轰轰烈烈的反清复明壮举和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可歌可泣的

故事,几百年来一直为故乡石井人民所传颂,代代传承至今,成为一份丰厚的民间口头文学巨著,是一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世纪30年代

起,陆续有南安人搜集这些传说故事整理成册出版。

2、部岩功德院传说,泉州市级

台湾彰化县埔盐乡西湖村兹清岩信女陈慧如梦见先人带其至大陆一

不知名山中古庙朝拜。经清水二祖师指示,古庙在南安,缘到就有。并陆续指示得知,本院千年古刹,清水祖师曾在此出家,庙院百年已损,后因开垦造田,部岩布岩、报岩、埔盐乡民云先祖二百年前由此地移居台湾,

埔岩与部岩闽南语谐音。传说体现对闽台"五缘"关系和文化。

3、欧阳詹的传说,南安市级

欧阳詹,唐中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教育家.少年欧阳詹在高盖山

白云室读书。高盖山绝顶有欧阳詹祖母坟墓.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瞻仰凭吊,留存大量高盖山诗词歌赋.自古至今,码头一带、诗溪流域以至南安各地流传着有关欧阳詹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这一切形成了诗溪

流域独特的欧阳詹文化现象。

4、双灵菩萨传说,南安市级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

南安水头镇埕边村,有一座古朴庄严的庙宇叫双灵寺,供奉高姑娘菩

萨两姐妹的肉身神像,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清嘉庆年间,高家榜娘

和瓜娘两姐妹降生之后,性情和顺,聪明好学,热心助人。平素纺纱织布、帮忙家务之余,广施善事,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避凶趋吉,人们都

感颂她。后来到了婚龄,又双双断了红尘之念,辞掉婚约,先后绝粒成佛,

遂成正果。

5、灵应祖师爷传说,南安市级

相传后唐年间有个神童叫李文愈,幼时孝行,家贫有志,童真弃俗,坐

化于岩后茄吊滕中,后人将他塑造成像,祀奉为灵应祖师,供奉于闽南著名古寺———灵应寺.灵应寺是闽南著名古寺之一,因其签丝灵验而闻名

遐迩,传下了"仙公梦,灵应签"俗语。灵应寺几经颓废,几经修建,弘一、

如幻、广净等高僧均有建树,历代名人游而复返,留下大量墨宝、诗文及

故事。

南安民间传说非常丰富,据普查,流传有200多项.

(二)传统音乐(Ⅱ),4项

1、道教音乐,泉州市级

道教音乐在南安县流行已有五百多年历史。闽南一带为死者引魂或

"做功德"为亡灵超度都要请道士诵经谶.而经谶是以唱歌的形式唱诵的,

遂形成道教音乐。

2、什音,泉州市级

十音是由南北管、弦乐、打击乐等多种乐器即"双箫一嗳"(洞箫、

品箫、唢呐)"三倒"

、 (三弦、月琴、双清、、三竖"

)" (二胡、京弦、瓢

弦)及板胡、北琶、大广弦、壳仔弦;打击乐为五音配硬鼓(柏鼓)响、

盏、小叫等组成的合奏。曲调通俗明快,节奏轻捷热烈,是民间音乐活动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

的主要形之一,深受群众欢迎。

3、英都大鼓吹,泉州市级

大鼓吹在南安民间甚为流行,每逢盛事庆典迎神赛会,迎宾或出殡,

都请大鼓吹乐队临场吹奏,以示隆重。

大鼓吹原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宫廷鼓乐。明代嘉靖至清代乾隆年

间,南安英都洪氏科第蝉联,仕臣不绝,为了流传荣誉,即将宫廷鼓乐与民间礼乐融为一体,建成大鼓吹乐队,于是随着岁月迁延而在民间传播开

来。

4、南音,泉州市级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最丰富和最完整的一大乐种。它集萃唐以来中原雅乐之遗韵,后又吸收宋词元曲、昆腔、弋阳腔、青阳腔、潮调、佛曲之精华,并与闽南民间音乐交

相融汇而自成一格,曲调优美,情韵深沉、雅俗共赏、易学易唱。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音乐:笼吹是一种鼓吹乐,用于民间婚丧喜庆,乐

器有唢呐、洞箫、二弦、三弦、大小鼓和锣钹等。演奏时以吹奏乐曲为主,

打击乐配和。平时这些乐器都装在一担红漆缀金、古色古香的箱笼中,演奏前先把乐器挂在箱笼的龙架上,故谓笼吹.

南安民间的车鼓是一种打击合奏,据说车鼓是古代笳鼓的谐音。具体活动形式又有大车鼓、小车鼓、车鼓唱、十音车鼓、车鼓凉伞和车鼓跳等等之别。自古以来,南安城乡每逢佳节盛事,都有化装踩街游行的传统,

车鼓阵阵,敲击奏打,音乐雄浑,气氛热烈。

(三)传统舞蹈(Ⅲ),4项

1、跳鼓,泉州市级

跳鼓舞在泉州的流传,据说已有六、七百年历史,主要用于谒祖、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

晋寿、佛诞、庙会、祈雨等宗教信奉活动,它的特色在于以鼓为主,而鼓

的敲击形式别致多样,有软鼓、硬鼓、单鼓、慢鼓和紧鼓。相传跳鼓舞是根据《水浒传》中的故事片段编成的舞蹈。它表现的是梁山泊好汉化装成杂耍戏班,以卖艺为幌子,伺机混进城门,去劫法场,抡卢俊义的这段情节.

2、火鼎公火鼎婆(霞美镇),泉州市级

《火鼎公火鼎婆》是泉州民间在春节元宵期间和寻常喜庆佳节、迎神

赛会经常表演的一种舞蹈。扮演老公公者,"破衫丑"打扮;老婆子"家婆丑"打扮;乡村少女,"丫环"打扮.另二人(或由扮公婆者替代)抬着一口架在木框上的大铁鼎,鼎中柴火烧得通红。伴随着民间小调《杂串》(又称《流水板》)等乐曲的节奏,在"人巷"中或快步飞穿或缓缓踯,舞姿神态随意变化,颠而不狂,醉而不痴,不时用蒲扇煽火鼎,一路上,做出种种滑稽逗人的动作或用幽默语言惹得观众捧腹大笑。挑木柴的跟随其后,亦步亦趋。这个舞蹈寓意是盼望日子过得兴旺火红.

3、彩球舞,南安市级

彩球舞,又名"踢球舞"或"贡球",起源于南安官桥,是逢年过节、

迎神赛会、婚丧喜庆等表演的民间文艺活动主要形式之一,出自梨园戏

《李亚仙》。表演形式是以一位男演员为中心,他头包武生巾帕,身穿箭袖排扣衫,腰间紧束帛带,膝弯处缚束裤筒,脚穿软底鞋,双手舞弄长柄彩球.另有4位妙龄少女丫髻簪花,彩衣绣鞋,伴随乐曲,婆娑起舞,表演

出踢球、碰球、抛球等等身段动作,载歌载舞,唯妙唯俏。

4、火鼎公火鼎婆(诗山镇),南安市级

与霞美火鼎公婆一样。

此外民间舞蹈还有车鼓弄、柴脚戏、龙虎斗、拍胸舞等。拍胸舞是泉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

州民间舞蹈的一大特色。拍胸舞表演者人数不拘,但都是体魄强壮的男子

汉,头上戴着圆形草箍,上身裸露,腰系彩带,随着《风打梨》《三千两、

金》等伴奏曲的慢、中、快三种节奏和舞步阵式跳路表演。

(四)传统戏剧(Ⅳ)3项,

1、提线木偶戏,泉州市级

古称"悬线傀儡",源于秦汉。历经千年不间断传承与积累,提线木

偶至今保存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特剧种音乐

"傀儡调"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精巧成熟的操线功夫——"传统基本线规",

和精美绝伦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提线木偶,以其悠久的传承史和丰厚的艺术积累,成为中国悬丝傀儡艺术的珍稀范本,并成为当

今中国提线木偶艺术无可争议的代表。

2、高甲戏,泉州市级

高甲戏是福建省主要剧种之一,形成于清代中叶.

高甲戏源于南安石井吟兜村.到清代后期,出现了一个"合兴班",

突破了只演宋江故事的框框,演出半文武戏,以后又发展演出绣房戏。如后来"宋江戏"和"合兴戏"互相吸收融化统一并日趋成型为今日的高甲戏。

高甲戏行当的划分与京剧大致相同,丑角戏的表演最为突出。丑角的表演

艺术很丰富,如"公子丑""破衫丑"、

、 "傀儡丑""女丑"等都是艺人们、

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自己创造设计出来,身段动作细致优美,表情幽默诙谐活泼,夸张性大,节奏明朗,舞蹈性强,轻快自如,妙趣横生,独具一格,

不仅给人以轻松愉快的艺术享受,而且还引人深沉思考。

3、掌中木偶,南安市级

掌中木偶戏是木偶戏的其中一种,俗称"布袋戏"掌中木偶戏起源。

于何时?虽无确切说法,但有资料证实晚于提线木偶戏.南安掌中木偶戏属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

于"南派"。

还有一批传统艺术形式等,戏曲类的提线木偶、塘上杖头木偶。

(五)曲艺(Ⅴ)1项,

妆阁,泉州市级

诗山妆阁:以女孩童化装成古装人物在特制的"阁棚"上演唱南音,

"阁棚"由壮汉扛抬行进,乐器弹奏者则紧跟移动的"阁棚"边走边为阁上的演奏者伴奏.演唱与该阁相关的系列南曲.

曲艺中还有讲古说书、洪濑蜈蚣阁等。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Ⅵ)4项,

1、桃源"蛇脱壳"古阵法,省级

发祥于南安丰州桃源的太祖拳,溯源于唐,定型于宋,盛于明清,是

泉州南少林五大拳种之一。是见证我国南少林在泉州的有力证据。其基本特征为:刚柔相济的风格,注重实战的招式,生产生活用具都可成为武术器械,特别是保留有独特的"蛇脱壳"阵法,为我国武术界所独有,且千年来一直原汁原味继承下来,对我国武术的悠久历史具有研究价值,值得保

护。

2、掷铙钹,泉州市级

掷铙钹,是流传在泉州市南安、晋江、安溪等县的一种道教舞蹈,行

话称"演金"掷铙钹,主要用于"做功德"

。 。

铙钹是铜制的佛教法器,也是佛教音乐中的打击乐器。掷铙钹"就"

是以铙钹为道具,演出各种高难度的杂技,

表 成为这一特定场合的融宗教、

艺术于一体的表演项目。

3、朴里刣狮,泉州市级

朴里刣狮综合了武术表演和格斗技击.表演人员在30人以上,多时可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

达90多人."弄狮"是通过各种兵器去戏弄"狮子",既是"狮"技击

之前的热身,实际上也是各种武艺套路的一一展示、表演。

4、宰狮(官桥),南安市级

与朴里刣狮一样

(七)传统美术(Ⅶ),2项

1、蔡氏古民居营造技艺,国家级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不仅规模宏大为闽南罕见,单体设计和施工亦为闽

南上乘。闽南"皇宫起"大厝是我国古民居建筑的奇葩.历经几百年发展臻

于成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皇宫起"大厝有一整套营造法则和建筑技艺,数百年来由各类工匠口传身授,代代传承,工艺十分成

熟。近20年来由于时代发展,"皇宫起"的大厝建筑模式逐渐淘汰,建筑

技艺濒临消亡。

2、剪纸,南安市级

中国剪纸艺术和京剧书法一样,是国粹,遍布于我国传统民间社会.

盘花就是放在盘担里的纸花,于民间剪纸中的喜花范畴。

属 喜花用途较广,

在全国各地的婚嫁民俗中被广泛使用。而著名侨乡南安市旧式婚俗中盛行的盘花则专用于下聘,陪嫁及新郎房中的家具装饰.其内容多是由双喜、多寿、长寿、吉祥鸟纹样分别构成,寄托人们追求吉祥如意和对新人"相

亲相爱、白头偕老"的亲情祝福,形成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

民间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如剪纸、刺绣、灯彩、农民画、灶头画、泥塑、面塑、陶瓷、木雕、石雕、根雕等。南安民间美术

比较突出的还有:房绘画、漆线雕等。

(八)传统技艺(Ⅷ)8项,

1、纸扎,南安市级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

纸扎是依附"做功德"而存在的,解放以后,"做功德"中断了五十

多年,许多老艺人已经亡故,现在从艺人员大都无法完全传承上一辈手艺.

2、蓬华芥菜腌制技艺,南安市级

蓬华芥菜腌制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传统加工方法,特别是经过精制

而成"盍缸菜",能保存好几年甚至几十年,其味道、质地保持不变,同时

还有药用营养价值,成为一种地地道道的土特产而受人们喜爱。

3、金淘草席纺织技艺,南安市级

草席是传统的床上用品。金淘镇农民种植席草、织草席的历史悠久,编

有文字可查也有500多年,而且产量很多,颇具规模,是福建省草席的主要

生产基地.金淘草席的编织技艺,是传统草席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

4、振兴绣庄,南安市级

刺绣是由原来民间巧妇私家"女红"发展而成的工艺.振兴绣庄以"金

聪绣"为其特长,此外有绒线绣、贴绣、重针绣等,最近还引进了机绣、电脑绣等先进技术。产品色彩鲜艳娇美、光彩夺目、富丽堂皇。采用吉祥喜

庆的图案,如八仙、飞天、三十六官将和花卉、龙凤麒麟等。

5、神像木雕,南安市级

神像木雕工艺做工精细,涉及面广,综合了人物、动物的雕刻技艺,

立体镂空雕刻手法.神像的大小根据宫庙供奉和民宅厅堂供奉不同场合而异。宫庙供奉的神像较大,最大的高达二米。这样大规模的木雕神像并非整体一块木料雕成,而是采用类似雕刻木偶的手法分部件雕刻组合而成,

这种雕刻手法称为"五镂",为全国独一无二。

6、剪瓷雕,南安市级

剪瓷雕。剪瓷雕是在泥灰雕的基础上,外表贴上经过剪切的瓷片、玻

璃片(包括蓝色、棕色的啤酒瓶,镀水银的反光镜片等),使作品色彩更加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

鲜艳,光彩夺目.雕塑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鱼虫花鸟,龙虎狮子、麒麟、

戏曲故事人物等,这类作品大多用来装饰屋脊等屋面装饰,使建筑物辉煌、

华丽、壮观,被寺庙宫观祠堂广泛采用,也被应用于仿古建筑的民居。

7、古建筑木雕,南安市级

南安是个千年古郡,长时间为闽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古

建筑木雕技艺的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据史料和现存宫庙寺院的沿革历史推断,南安古建筑木雕兴于隋,盛于唐五代,成熟于宋元,明清时步入巅峰,清末民国时名师鹊起、精品迭出。如石井"中宪弟"、官桥"蔡

氏古民居"省新"林路厝"等古民居就是最好的例证。、

8、英都镇麻糍制作技艺,南安市级

英都麻糍,始于清初,闽南著名小吃。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

麻、花生仁、冰糖等。英都麻糍制作工艺特殊,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相传清康熙年间,洪承畴的孙子洪沔被满族亲王招为女婿。在喜宴上,厨师做了一道具有闽南风味的特色小吃——麻糍。一时间,英都的麻糍就成为当时王公贵

族的"抢手货"。

此外还有石井蚵仔煎,官桥烧肉粽、牛肉羹,洪濑面线糊、卤料,英

都麻糍,诗山卤面,溪美肉丸等民间风味小吃制作技艺。

(九)民俗(Ⅹ)8项,

1、英都拔拔灯,国家级

英都拔拔灯是一种综合民间信仰、岁时节令、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

多种文化表现形式的综合民俗娱乐活动。从目前搜集资料看,拔拔灯这一民俗活动在明朝景泰年间就已规范成形,活动时间为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九

晚上,活动地点为巡行英溪流域的各自然村。

(完整word版)南安市闽南文化资源简介

基本内容:以游灯为主题,并结合迎神("仁福王"神像),穿插大鼓

吹、车鼓舞(俗称"车鼓眉"、花鼓唱(一种以打击乐为伴奏的叙事)

歌曲捷唱形式〉"邰狮"(闽南的一种武术表模,不同于现在的舞狮)等形、

式,形成综合性的游乐活动.拔拔灯整个活动的程序共有十项:一是供天;

二是敬神;三是缚灯;四是会灯;五是起驾;六是脱壳;七是谒祖;八是迎

灯;九是回銮;十是报灯。

2、九日山祈风仪典,泉州市级

九日山祈风仪典源于九日山海神崇拜,是"海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份。九日山泉郡昭惠庙每年春、冬二度的"祈风仪典"吸引了大批九日,

山海神的信众,对宣传、推广海上丝绸之路东端起点九日山起到重大的作

用。

3、广泽尊王信俗,泉州市级

诗山凤山寺所祀奉的广泽尊王,姓郭,名洪福,后唐同光初年(923)

出生于安溪金谷。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