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学之生产决策2_第1页
管理会计学之生产决策2_第2页
管理会计学之生产决策2_第3页
管理会计学之生产决策2_第4页
管理会计学之生产决策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生产决策(2)

——生产什么的决策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是否转产某种产品的决策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联产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一、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1)不追加专属成本(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

2)已知业务量(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

3)追加专属成本(差别损益分析法)【例6-16】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在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中的应用

已知:某企业具备利用某种数量有限的甲材料开发一种新产品的生产经营能力,现有A,B两个品种可供选择。

A品种的预计单价为200万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160万元/件,消耗甲材料的单耗定额为10千克/件;

B品种的预计单价为100万元/台,单位变动成本为70万元/台,消耗甲材料的消耗定额为6千克/台。开发新品种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要求:作出开发何种新品种的决策。

解:

∵A品种的单位贡献边际=200-160=40(万元/件)B品种的单位贡献边际=100-70=30(万元/台)∴开发A品种时可获得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

=40/10=4(万元/千克)开发B品种时可获得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

=30/6=5(万元/千克)∵5>4∴开发B品种比开发A品种更有利【例6-17】贡献边际总额法在开发何种新品种的决策中的应用

已知:仍按例6-16资料,假定企业现有甲材料60000千克。要求:(1)计算利用A材料分别开发A,B品种方案的相关业务量。(2)用贡献边际总额法作出开发何种新品种的决策。

解:

(1)开发A品种的相关业务量=

60000/10=6000(件)开发B品种的相关业务量=

60000/6=10000(台)(2)开发A品种方案可获得的贡献边际

=(200-160)×6000=240000(万元)开发B品种方案可获得的贡献边际

=(100-70)×10000=300000(万元)∵300000>240000∴开发B品种比开发A品种更有利【例6-18】差别损益分析法在开发新产品的品种决策中的应用已知:开发A品种和开发B品种的相关产销量、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等资料均同例6-17,但假定开发过程中需要装备不同的专用模具,相应分别需要追加专属成本8000万元和70000万元。要求: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作出开发新产品的品种决策。

解:依题意,两方案增量成本分别为它们的变动成本,编制的差别损益分析表如表6—15所示:表6—15差别损益分析表价值单位:万元

方案项目开发A品种

开发B品种

差异额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其中:增量成本专属成本

200×6000=1200000968000160×6000=9600008000100×10000=1000000770000

70×10000

=70000070000+200000+198000--

+2000由表6—15可见,评价指标差别损益为+2000万元,大于零,可以据此断定应当开发A品种,这样可以使企业多获2000万元的利润。

二、是否转产某种产品的决策

若企业不改变经营方向,利用现有生产经营条件调整个别品种结构,停止某一产品的生产,将其生产能力用于开发其他产品或增加其他产品产量,这类决策一般可采用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例6-19】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在是否转产其他产品决策中的应用

已知: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它们的变动成本率分别为80%,60%和50%;它们的年收入分别为20000万元、30000万元和40000万元。如果将生产甲产品的生产能力转移,可分别用于以下用途:(1)增产现有产品乙产品,可使其年收入达到45000万元;(2)增产现有产品丙产品,使其年收入增加14000万元;(3)开发变动成本率为40%的丁产品,每年可实现13500万元收入。要求:(1)用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作出是否转产其他产品的决策,并列出各备选方案优劣的排列顺序。(2)说明如果企业决定转产,应当转产哪种产品,转产将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

解:

(1)依题意编制贡献边际总额分析表如表6—16所示:

方案项目转产其他产品

继续生产甲

增产乙产品

增产丙产品

开发丁产品

相关收入变动成本

45000-30000

=1500015000×60%=9000

1400014000×50%=7000

1350013500×40%=5400

2000020000×80%=16000

贡献边际

6000700081004000由表6—16可见,无论是增产乙产品,还是增产丙产品,还是开发丁产品,都比继续生产甲产品有利可图。结论:无论如何都应当考虑转产。由于评价指标贡献边际总额的大小分别为:8100万元、7000万元、6000万元和4000万元,所以各备选方案的依次顺序为:开发丁产品、增产丙产品、增产乙产品和继续生产甲产品。(2)应当转产开发丁产品,这样可使企业多获得4100万元(8100-4000)的利润。

三、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半成品是一个与产成品相对立的概念,是指那些经过初步加工而形成的,已具备独立使用价值,但尚未最终完成全部加工过程的特殊产品表现形式。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狭义在产品狭义在产品广义在产品初加工深加工直接出售出售三、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三、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是指企业对于那种既可以直接出售,又可以经过深加工变成产成品之后再出售的半成品所作的决策。注:无论何种情况下的决策,半成品成本均属于沉没成本,决策中不予考虑。只有追加的加工成本才属于决策的相关成本。

【例6-20】差别损益分析法在半成品是否深加工决策中的应用(简单条件)

已知:某企业常年组织生产甲半成品,其单位成本为80万元/件,市场售价为100万元/件,年产量1000件。甲半成品经过深加工可加工成市场售价为200万元的乙产成品,每完成一件乙产成品另需追加变动性的加工成本80万元。假定甲与乙的投入产出比为1:1;企业已具备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的能力,且无法转移(本题暂不考虑年度内加工进度问题)。要求:(1)确定各决策备选方案的相关业务量;(2)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作出是否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的决策。

解:

(1)依题意,各决策方案的相关业务量均为1000件。(2)依题意编制的差别损益分析表如表6—18所示:

表6—18差别损益分析表价值单位:万元

方案项目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

直接出售甲半成品

差异额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其中:加工成本

200×1000

=20000080000

80×1000=80000100×1000=1000000

0+100000

+80000-

+20000决策结论:应当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这样可以使企业多获得20000万元的利润。【例6-21】差别损益分析法在半成品是否深加工决策中的应用(复杂条件)

已知:仍按例6-20的资料。假定企业已具备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的能力,但如果可以将与此有关的设备对外出租,预计一年可获得15000万元租金收入,该设备年折旧为6000万元。其他条件均不变。要求:(1)确定“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方案的机会成本;(2)说明设备折旧6000万元是否为相关成本;(3)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作出是否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的决策。

解:

(1)依题意,机会成本为15000万元。(2)6000万元设备折旧不是相关成本,因为该项成本为沉没成本,与决策无关。

(3)依题意编制的差别损益分析表如表6—19所示:

表6—19差别损益分析表价值单位:万元

方案项目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

直接出售甲半成品

差异额

相关收入相关成本合计其中:加工成本机会成本

200×1000=200000

9500080×1000=8000015000

100×1000

=100000

000+100000

+95000--

+5000

根据表6—19数据,可作出以下决策结论:应当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这样可以使企业多获得5000万元的利润。

【例6-22】差别损益分析法在半成品是否深加工决策中的应用(复杂条件)

已知:仍按例6-20的资料。假定企业尚不具备深加工能力,如果每年支付21000万元租入一台专用设备,可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其他条件均不变。要求:(1)确定“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方案的专属成本;(2)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作出是否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的决策。

解:

(1)依题意,专属成本为21000万元。(2)依题意编制的差别损益分析表如表6—20所示:表6—20差别损益分析表价值单位:万元

方案项目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

直接出售甲半成品

差异额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其中:加工成本

专属成本

200×1000

=200000

10100080×1000=80000

21000

100×1000

=100000000

+100000+101000--

-1000

决策结论:不应当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否则将使企业多损失1000万元的利润。【例6-23】差别损益分析法在半成品是否深加工决策中的应用(复杂条件)

已知:仍按例6-20的资料。假定企业已具备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的能力,但可以将有关设备对外出租,预计一年可获得15000万元租金收入,该设备年折旧为6000万元。其他条件均不变。要求:(1)分别计算各方案的相关业务量;(2)确定“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方案的机会成本;(3)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作出是否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的决策。

解:

(1)依题意,两个方案的相关业务量均为:1000×80%=800(件)(2)依题意,机会成本为15000万元。(3)依题意编制的差别损益分析表如表6—21所示:表6—21差别损益分析表价值单位:万元

方案项目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

直接出售80%的甲半成品

差异额

相关收入相关成本合计其中:加工成本机会成本

200×800=1600007900080×800=6400015000100×800=800000

00

+80000+79000--

1000决策结论:应当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这样可以使企业多获得1000万元的利润。【例6-24】差别损益分析法在半成品是否深加工决策中的应用(复杂条件)

已知:仍按例6-20的资料。假定企业已具备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的能力,且不能转移;但甲和乙的投入产比为1:0.9。其他条件不变。要求:(1)确定各个方案的相关业务量;(2)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作出是否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的决策

解:

(1)“将全部A半成品深加工为B产成品”方案的相关业务量=1000×0.9=900(件)“直接全部出售A半成品”方案的相关业务量为1000件(2)依题意编制的差别损益分析表如表6—22所示:决策结论:应当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这样可以使企业多获得8000万元的利润。表6—22差别损益分析表价值单位:万元

方案项目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

直接出售甲半成品

差异额

相关收入相关成本其中:加工成本

200×900/p>

80×900=72000

100×1000=10000000

+80000+72000-

+8000四、联产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联产品是指通过对同一种原料按照同一工艺过程加工,所产出的性质相近、价值相差不多的多种产品的统称。联产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就是围绕究竟是选择“深加工联产品”方案还是选择“直接出售联产品”方案而展开的决策。

注:进行此类决策,联合成本为无关成本,不予考虑,可分成本为相关成本,必须考虑。原材料甲联产品乙联产品丙联产品丁产品直接出售出售深加工【例6-25】差别损益分析法在联产品是否深加工决策中的应用

已知:某企业对同一种原料进行加工,可同时生产出甲、乙、丙三种联产品,年产量分别为2500千克、1500千克、1000千克。全年共发生450000万元联合成本,每种联产品承担的联合成本分别是225000万元、135000万元、90000万元。其中丙联产品可直接出售。企业已经具备将80%的丙联产品深加工为丁产品的能力,且无法转移。每深加工1千克丙产品需额外追加可分成本20万元。丙联产品与丁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例为1∶0.7。如果企业每年额外支付22000万元租金租入一台设备,可以使深加工能力达到100%。甲、乙、丙三种联产品的单价分别是200万元、210万元和135万元,丁产品的单价为240万元。。【例6-25】差别损益分析法在联产品是否深加工决策中的应用

计划年度企业可以在以下三个方案中作出选择:将全部丙联产品深加工为丁产品;将80%的丙联产品深加工为丁产品;直接出售全部丙联产品。要求:(1)确定各个方案的相关业务量、相关收入和相关成本;(2)用相关损益分析法作出丙联产品是否深加工为丁产品的决策。

解:

(1)依题意,“将全部丙联产品深加工为丁产品”方案确认相关收入的相关业务量就是丁产品的产销量,为1000×0.7=700(千克)相关收入=240×700=168000(万元)该方案确认可分成本的相关业务量是丙联产品的产量,为1000千克可分成本=20×1000=20000(万元)专属成本为22000万元

“将80%的丙联产品深加工为丁产品”方案确认相关收入的相关业务量包括丁产品的产销量和直接出售的丙联产品销量:丁产品的产销量=1000×0.7×80%=560(千克)直接出售的丙联产品销量=1000×(1-80%)=200(千克)相关收入=240×560+135×200=161400(元)该方案确认可分成本的相关业务量是丙联产品的产量,为1000千克可分成本=20×1000×80%=16000(万元)“直接出售全部丙联产品”方案的相关业务量为1000千克相关收入=135×1000=135000(元)相关成本=0(2)依题意编制的相关损益分析表如表6—24所示。

表6—24相关损益分析表价值单位:万元

方案项目将丙联产品深加工为丁产品

直接出售丙联产品

深加工100%深加工80%相关收入相关成本合计其中:可分成本

专属成本

16800042000200002200016140016000160000135000000相关损益

126000145000135000决策结论:应将80%丙联产品加工成丁产品后再出售。

第二节生产决策(3)

——怎样生产的决策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不同生产工艺技术方案的决策追加任务交给谁独立完成的决策一、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如果企业已经有能力自制零部件,则与自制能力有关的固定生产成本就属于沉没成本,在决策中,不应予考虑。【例6-26】直接判断法在自制或外购决策中的应用

已知:某企业常年生产,每年需要甲零件100000件。该零件既可以自制,又可以外购。目前企业已具备自制能力,自制甲零件的单位完全生产成本为30元,其中:直接材料20元,直接人工4元,变动性制造费用1元,固定性制造费用5元。假定甲零件的外购单价为是27元,自制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例6-26】直接判断法在自制或外购决策中的应用

要求:(1)计算自制甲零件的单位变动生产成本;(2)利用直接判断法作出自制或外购甲零件的决策;(3)计算有关的成本节约额。解:

(1)自制甲零件的单位变动生产成本=20+4+1=25(元/件)(2)∵自制甲零件的单外购甲零件

25<27位变动生产成本的单价∴应当自制甲零件(3)自制比外购节约的成本=(27-25)×100000=200000(元)【例6-27】相关成本分析法在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中的应用

已知:仍按例6-26的资料。假定自制甲零件的生产能力可以用于承揽零星加工业务,每年预计可获贡献边际300000元,其他条件不变。要求:(1)确定自制甲零件方案的机会成本;(2)用相关成本分析法作出自制或外购甲零件的决策。

解:(1)自制甲零件的机会成本为300000元。(2)依题意编制的相关成本分析表如表6—25所示

表6—25相关成本分析表价值单位:元

方案项目自制甲零件

外购甲零件

变动成本机会成本

25×100000=2500000300000

27×100000=2700000

-

相关成本合计

2800000

2700000

根据表6—25的数据,可作出以下决策结论:应当安排外购甲零件,这样可使企业节约100000元成本。

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如果企业尚不具备自制能力,且零部件的全年需用量不确定的情况下,可采用成本无差别点法进行决策。【例6-28】成本无差别点法在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中的应用

已知:企业需用的乙部件可从市场上买到,市价为20元/件;如果安排自制,每年将发生相关的固定成本3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4元/件。要求:作出自制或外购乙部件的决策。解:设自制方案的固定成本为a1

,单位变动成本为b1外购方案的固定成本为a2,单位变动成本为b2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

=(30000—0)/(20—14)=5000(件)决策结论:当乙部件全年需用量在0件~5000件之间变动时,应安排外购;当超过5000件时,则以自制为宜

二、不同生产工艺技术方案的决策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由于劳动生产率高、劳动强度低、材料消耗少,可能导致较低的单位变动成本,但往往采用较先进的设备装置,导致固定成本高;而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技术时,情况就会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成本无差别点法进行决策。【例6-29】用成本无差别点法作出不同工艺技术方案的决策

已知:某企业决定生产A零件,有甲、乙两种不同的工艺方案可供选择。甲方案的固定成本为24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80元/件;乙方案的相关固定成本为16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20元/件。要求:用成本无差别点法作出采用何种工艺方案的决策。

解:

设甲方案的固定成本为a1,单位变动成本为b1乙方案的固定成本为a2,单位变动成本为b2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

=(240000—160000)/(120-80)

=2000(件)决策结论:当A零件的需用量小于或等于2000件时,应选择乙工艺方案;当A零件的需用量大于2000件时,应选择甲工艺方案。三、追加任务交给谁独立完成的决策

当公司下属的若干个分厂同时具备独立完成某一生产任务的剩余生产能力时,应将任务下达给哪个分厂?

正确的做法是:不涉及追加专属成本时,以各分厂单位变动成本孰低作为取舍标准;涉及专属成本时,则应采用相关成本分析法进行决策。

【例6-30】相关成本分析法在追加任务交给谁独立完成决策中的应用

已知:某公司现有在一年内加工1000件A产品的任务,其下属的甲、乙分厂目前均有独立完成该项任务的潜力。甲分厂上报的生产A产品的单位计划成本为15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乙分厂上报的生产A产品的单位计划成本为14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11元)。要求:就以下不相关情况作出正确布置该项任务的决策分析。(1)甲、乙分厂均不须追加专属成本。(2)甲分厂若要完成该项任务,须重新启用一台封存设备(该设备原始价值12000元,使用年限10年,期末无残值,已使用2年)

解:

(1)在第一种情况下,只要比较单位变动成本即可,因为甲分厂单位变动成本小于乙分厂单位变动成本,所以应安排由甲分厂生产,这样可为公司节约1000元[=(11-10)×1000]成本开支。(2)在第二种情况下,编制相关成本分析表,如表6—26所示。

表6—26相关成本分析表单位:元方案项目由甲分厂完成由乙分厂完成

变动成本专属成本

10×1000=1000012000÷10=120011×1000=11000

0合

11200

11000根据表6—26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应由乙分厂完成此任务,这样可为公司节约200元成本开支。

第二节生产决策(4)

——不确定条件下的生产决策

概率分析法的应用大中取大法的应用小中取大法的应用大中取小法的应用折衷决策法的应用概率分析法的应用【例6-31】概率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已知:某公司准备开发一种新产品,现有A品种和B品种可供选择,有关资料如表6—27所示,销量资料如表6—28所示:表6—27相关资料

品种项目A品种B品种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30026824000

28525624000

表6—28销量资料

预计销量(件)概率A品种B品种600800900100012001400-0.10.10.30.30.20.10.20.20.40.1-要求:利用概率分析法作出开发何种新产品的决策。解:根据上述资料,可编制期望价值计算分析表,如表6—29所示。方案销量(件)单位贡献边际贡献边际概率贡献边际期望值A品种

800900100012001400300-268=3225600288003200038400448000.10.10.30.30.2256028809600115208960合计35520

表6—29期望价值计算分析表

方案销量(件)单位贡献边际贡献边际概率贡献边际期望值B品种

60080090010001200

285-256=29

1740023200261002900034800

0.10.20.20.40.1

174046405220116003480

合计26680

接上表决策结论:从表6—29中的计算结果可看出,因为A品种的贡献边际期望值比B品种的贡献边际期望值高,因此,开发A品种将使企业多获利8840元(=35520-26680)。

大中取大法又称最大的最大收益值法,是在几种不确定的随机事件中,选择最有利的市场需求情况下的收益值最大的方案作为中选方案的决策方法。

大中取大法的应用已知:某公司准备开发一种新产品、根据市场调查提出三种不同产量方案,并预计销路好坏不同情况下的贡献边际总额,有关资料如表6—30所示。要求:按大中取大法为该公司作出生产数量的决策。解:依题意编制分析表如表6—31所示。【例6-32】大中取大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例6-32】大中取大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销路产量方案畅销一般滞销2000件2500件3000件400004900058500290002800033600170002150018600表6—30贡献边际资料单位:元【例6-32】大中取大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表6—31分析表单位:元销路产量方案畅销一般滞销最大收益值最小收益值2000件2500件3000件400004900058500290002800033600170002150018600400004900058500√1700021500√18600从表6—31中可见,在大中取大法下,最大收益值均集中在“畅销”栏,而最大收益值中的最大值是58500元,因此应选择产量为3000件的方案为最优方案。【例6-33】小中取大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已知:仍按例6—32资料。

要求:采用小中取大法进行生产数量的决策。

解:仍按表6—31。销路产量方案畅销一般滞销最大收益值最小收益值2000件2500件3000件400004900058500290002800033600170002150018600400004900058000√1700021500√18600从表6—31中可见,在小中取大法下,最小收益值均集中在“滞销”栏,而最小收益值中的最大值是21500元,因此应选择产量为2500件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例6-34】大中小取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已知:仍按例6—32资料。

要求:采用大中小取法进行生产数量的决策。

解:根据表6—30编制后悔值分析表,如表6—32所示:销路产量方案畅销一般滞销最大后悔值2000件2500件3000件18500950004600560004500029001850095002900√从表6—32中可见,最大后悔值中的最小值是2900元,因此产量为3000件时的方案应作为最优方案。第三节定价决策

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方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方法以特殊要求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方法定价策略一、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方法完全成本法下价格=单位产品生产成本×(1+成本毛利率)其中:成本毛利率=(利润+非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例6-36】

【例6-36】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应用——完全成本法

已知:某公司生产甲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为100元/件,成本毛利率为60%。要求:用成本加成定价法计算目标售价。解:目标售价=100×(1+60%)=160(元)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方法变动成本法下价格=单位变动生产成本×(1+变动成本贡献率)其中:变动成本贡献率

=(利润+固定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例6-37】

【例6-37】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应用——变动成本法

已知:某公司生产甲产品的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80元/件,变动成本贡献率为100%。要求:用成本加成定价法计算目标售价。解:目标售价=80×(1+100%)=160(元)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方法边际分析法在最优售价决策中的应用

利润无差别点法在调价决策中的应用

利润增量法在调价决策中的应用

【例6-40】利润无差别点法在调价决策中的应用

已知:当某公司生产经营的A产品的售价为100万元/件时,可以实现销售量10000件,固定成本为300000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0万元/件,实现利润为100000万元。假定企业现有最大生产能力为19000件。要求:利用利润无差别点法评价以下各不相关条件下的调价方案的可行性。

(1)若将售价调低为85万元/件,预计市场容量可达到16500件左右;

(2)若将售价调低为80万元/件,预计市场容量可达到20000件以上;【例6-40】利润无差别点法在调价决策中的应用

(3)若调低售价为80万元/件,预计市场容量可达到23000件,但企业必须追加50000万元固定成本才能具备生产23000件产品的能力;

(4)若调高售价为110万元/件,只能争取到7000件订货(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

(5)调价水平与销量情况同(4),但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可获贡献边际60000万元。解:(1)利润无差别点销量

=(300000+100000)/(85-60)=16000(件)∵最大生产能力=19000件>预计市场容量=16500件可望实现销量=16500件>利润无差别点销量=16000件∴应当考虑调价(2)利润无差别点销量

=(300000+100000)/(80-60)=20000(件)∵最大生产能力19000件<预计市场容量=20000件可望实现销量=19000件<利润无差别点=20000件∴不应调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