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生活史环境演示文稿_第1页
中国社会生活史环境演示文稿_第2页
中国社会生活史环境演示文稿_第3页
中国社会生活史环境演示文稿_第4页
中国社会生活史环境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社会生活史环境演示文稿第一页,共四十二页。中国社会生活史环境第二页,共四十二页。中国近代风俗巨变第三页,共四十二页。中国近代风俗巨变第四页,共四十二页。男人三装第五页,共四十二页。第六页,共四十二页。第七页,共四十二页。第八页,共四十二页。第九页,共四十二页。第十页,共四十二页。第十一页,共四十二页。科技因素正是印刷术的发明使历史从中世纪发展到近代;这期间,能够阅读的大众日益增多导致了思想的广泛传播,思想的广泛传播又推动了哲学与科技的变革。这些变革最终推翻了教士和贵族的统治,从而产生了崭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制度。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第十二页,共四十二页。自然环境因素一

2、、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依赖的各种自然物和自然力的总和。 地理因素:天体、大气层、地理空间、地质构造、地形、土壤、气候、水资源、矿物资源等。 生物因素:微生物、动植物等。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提供了人类生产活动必须的各种物质基础,决定了各种生产活动的内容,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生产活动、社会的发展。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地形、地质、气候、物产、资源社会生活制约依托催化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自然环境资源物产社会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物质生产方式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民

3、食稻鱼,亡凶年忧,俗不愁苦,而轻易淫泆,柔弱褊阸”“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汉书地理志: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自然环境因素二、中国的历史地理环境(一)黄河中下游的地理环境。(二)西周的统治区域。 (三)秦统一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本规模。 唐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达南海。 元建立了沿袭至今的省制,西藏也在这时正式划入中国版图。元史.地理志:“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版图大大超越前代清鸦片战争后被俄帝国攫取的北部和西北部大片领土 。至清朝,今天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

4、确定。这个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大小相当于一个欧洲。 1986年实测,我国领土总面积新数达到1045万平方公里 第十七页,共四十二页。自然环境因素北半球东亚大陆黄河中下游第十八页,共四十二页。中国中原地形图第十九页,共四十二页。第二十页,共四十二页。图片2 华山雄姿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二页。图片5 阴山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二页。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二页。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二页。图片3 唐朝前期形势图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二页。图片4 唐朝前期版图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二页。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二页。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二页。第三十页,共四十二页。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二页。图片6 中

5、国地形图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二页。地理隔绝的影响独立发生发展连续发展封闭自足、文化自大和优越感自然环境因素三、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一)地理范围(二)辽阔的地理空间。 (三)气候类型完备,地形、地貌、流域繁复。(一)地理范围1、“东渐于海,西被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禹贡2、大海、沙漠、高山等自然屏障,为东亚大陆提供了一种隔绝机制,中国文化由此获得独立发生发展的环境,并减缓了异域 力量的致命袭击,成为世界历史上罕见的连续性文化的范例。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二页。自然环境因素(二)辽阔的地理空间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在同期的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国古代文明发源地领域的辽阔罕见其匹。考古发现的云南元谋

6、、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等猿人化石,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一百多万年至几十万年前,已栖息于东亚大陆的广大区间。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证明,黄河、长江、辽河、西南都有长达四、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样是中华文化的摇篮。这些区域的总面积在五百万平方公里左右。 2、大漠、高山围护的东亚大陆,腹地辽阔,提供了较为开阔的回旋余地。中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具有由中原地区向东南转移的广大区间。“东南财赋”与“西北甲兵” 多个政治中心七大古都分布于中华大地的中、西、南、北、东。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二页。自然环境因素(三)气候类型完备,地形、地貌、流域繁复1、中国地势地形、气候情况。(1)地势地形。中国地势西高东

7、低,高差悬殊。高原、山地、丘陵约占三分之二,盆地和平原约占三分之一。“三大阶梯” 地理障碍 (2)气候。中国大部属温带,处于北半球温带-暖温带,还有亚热带区域,最南部伸入热带,最北部伸入亚寒带。 气候的三个特点: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二页。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二页。图片9 澜沧江峡谷一些主要山脉和一些主要河流往往成了不同自然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在古代基本上是先民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二页。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二页。自然环境因素(三)气候类型完备,地形、地貌、流域繁复2、中国气候条件和山川形势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占有完备的气候带,提供了农业经济多样发展的地理基础。 (2)歧异的气候类型,繁复的山川形势,为中国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自然基础(3)中华文化依托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个地理格局颇多差异的大区段。 两条大河,从东到西,把中国的土地由南至北划分成三个不同的自然带,构成了不同的气候和水土条件复杂的地貌和不同的气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