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小组教学模式初探_第1页
三学小组教学模式初探_第2页
三学小组教学模式初探_第3页
三学小组教学模式初探_第4页
三学小组教学模式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学小组教学模式初探怀念母亲教学反思保康县生本教育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学小组课堂教学模式已初步成型。“三学”即“预学、互学、评学;”小组是指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要应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它是生本教学的核心环节与基本形式,高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理念。它与我校近几年来领袖儿童教育研究课题思想理念是匹配的,是吻合的。下面我就结合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三学小组”模式以及我校领袖儿童教育课题研究谈一谈我的初步认识与实践体会。一、预学:自主先学、前置学习。三学小组的第一环节:预学,它是指自主先学,前置学习,包括两个环节:即经典诵读和前置性学习。预学和我们以前预习有相同之处,但它与预习学习

2、目标和要求层次更高一些。预学主要从读、思、议、积、练、问等方面以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为主,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放在其它时间。只有精心设计好前置性学习任务,那么这节课你就成功了一半。我在教学怀念母亲这一课时前置性作业是这样设计的:1、我在自学生字词时,觉得容易读错的字是:(),容易写错的字是:()2、我在读课文时,这些词语我理解我会用(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真挚 弃养 寝不安席终天之恨 薄暗 沮丧思潮起伏 思潮腾涌3、我在读课文后,我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4、课文主要讲了两位母亲:一位是:一位是: 你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5、我

3、在读课文时,能一边读一边思考,我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在书上作批注,(可结合课后习题思考体会。我读书过程中还有以下疑问需要请教:预设问题:问题一:联系上下文,理解“我”为什么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问题二: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问题三: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问题四: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在你的想念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7、搜集季羡林先

4、生写的 HYPERLINK /s?q=%E8%AE%B4%E6%AD%8C&ie=utf-8&src=se_lighten_f t _blank 讴歌母亲为主题的文章,以及他在 HYPERLINK /s?q=%E5%BE%B7%E5%9B%BD%E7%95%99%E5%AD%A6&ie=utf-8&src=se_lighten_f t _blank 德国留学期间的一些资料。 这份前置性作业设计具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发展之功效。呈现出导学设计多维度,学习策略多层次,展示方案多形式的特点。不仅有学习标高的要求,更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自信。充分调动学生

5、进一步探求知识的动力和热情,较好的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熟悉了预学套路以后,可以脱离模块用笔记得形式呈现,更加自主地更广范围获取新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最后达到自主、自能、自动开展前置性学习的境界。 二、互学交流合作、展示质疑 三学小组的第二个环节:互学,它是生本课堂的最核心环节,它包括交流合作,展示质疑两个环节。互学即学生间的交流展示,质疑答惑,包括对学、帮学、组学、辅学和交流展示等学习过程。如我这次执教的怀念母亲在互学环节中,小组交流学习让学生对着前置性学习分层次交流。字词、读文方面由同桌相互检查交流,课文内容、语言表达、拓展延伸等其他

6、方面四人小组交流,分难易程度,由组长安排发言顺序,做好小组交流的主持工作。)“同桌小小组”完成前置学习4题()第一题组内的同桌两人相互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由同桌的师傅带领徒弟把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第二题由同桌相互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以及对生词的理解情况。“四人小组”交流47题()第三题由组内的“学困生”和“潜质生”发言交流。()第5至7题人人发言,进行补充,完善。(可进行分工,一人重点交流,集中小组成员意见,在书上做上补充批注,为下一环节的全班展示做好准备。)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活动中,分层次多维度展开交流,既有对学:同桌小小组完成一至四题,又有帮学,师傅帮助徒弟学,最后组学:四人

7、小组交流学习完成四至七题。既有学困生和潜质生发言任务,又有优等生展示交流分享的机会。组内合作按照由小到大的原则进行,即先对学后帮学,再到组学。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学习,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碰撞。为下一个环节展示交流做好充分准备。展示交流是互学环节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讲出来”。它是以小组为单位面向全班学生用读、背、说、演等形式展示小组学习成果。使得所有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提升。怀念母亲展示交流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作者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

8、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小组首先展示对生身母亲怀有崇高敬意的感受。学生抓住“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等句子结合在课外收集的资料谈体会。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体会理解作者对生身母亲的 歉疚之情,教师在点拨时适当插入两段补充资料“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

9、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学生再次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的内心独白,他们的感受就会更加深刻。最后引用一句话“子欲孝而亲不在”作总结。从而帮助学生较好理解作者对生身母亲怀有崇高敬意和歉疚之情的原因。对祖国母亲怀有崇高的敬意主要抓住“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结合作者日记中的有关句子体会作者为什么对祖国怀有崇高敬意。学生抓住日记中的“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体会作者爱国之情,当展示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时,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常人觉得凄

10、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通过收集到的与课文相关的名言、诗歌,作者季羡林怀念母亲的相关文章等,旁征博引,多元化的解读文本内涵,赏心悦目,让我们感受到大阅读的美好境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了问题,读懂了作者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爱慕之情。学生的思维、情感、表达,得到充分展现。他们充满自信,健康向上,亮出自己。真正做到:问题让学生去解决,知识让学生去探究,方法让学生去寻找。在展示交流过程中,适当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成功与不足,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小组评小组,学生评小组,学生评学生。老师评学生。评

11、价结果用积分方式呈现。在展示交流环节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瞻前顾后”,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有大语文观的意识,注意课内外知识的结合的关联,促进学生“海量阅读”。评学练测反馈、评价拓展三学小组的第三个环节:评学。它包括两个环节:即练测反馈、评价拓展。练测反馈我主要让学生做长江作业本上的题,因为长江作业题型丰富,难易适度。有基础题目,也有能力提高题。拓展主要根据课文内容提前设计一些有关拓展练习或开放性的任务。如怀念母亲拓展主要让学生结合本组课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写读后感或收集有关母爱名言等。詹天佑设计如果你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你会说些什么?穷人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续写故事等作为拓展运用题目,从而加深认识,深

12、化情感。生本课堂认为,学生首先姓“学”、字“生”,离开了学就没有生,这个“生”即“生长”。因而学习即生长,学习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方式。我个人认为生本课堂“三学”小组教学模式主要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特质:一、以人为本,着眼发展。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要弄清这个问题,先要弄清学生有什么需要。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有探究的需要,有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有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有责任承担的需要。传统的语文课堂,只是几个少数的“优秀学生”在与老师周旋,多数学生的这些需要被忽视了。三学小组教学模式就充分地满足了学生的这些需要。前置性学习,对学、帮学、组学、辅学和交流展示,深度探究,整节课都在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小

13、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展示较好地满足了学生获得认可和欣赏的需要;通过小组学习、展示这种形式,让学生全员行动,使其产生角色感,进而赋予每个人以责任感,满足了学生承担责任的需要。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课堂里每一个学生都真正行动了起来,都在探究,都在发现,都在分享别人的学习成果同时又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别人分享,学生生命活力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学生能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吗?2、课内课外,拓展提升,体现大语文观。“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还反映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生本教育的新理念下的课程是开放性,课程不仅仅指的是教材,它还包括自然、社会、人文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也就是说语文资源无所不在。其实,教材只是蓝本,特别是语文课,三分得于课内,七分得课外。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应既包括课文内容,又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因此,我们应该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学到形式多样、丰富开放的拓展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