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6讲 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18世纪中期~20初的西方世界 真题汇编_第1页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6讲 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18世纪中期~20初的西方世界 真题汇编_第2页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6讲 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18世纪中期~20初的西方世界 真题汇编_第3页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6讲 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18世纪中期~20初的西方世界 真题汇编_第4页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6讲 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18世纪中期~20初的西方世界 真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6讲 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18世纪中期20初的西方世界一、选择题1(2015广东文综21)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A浪漫主义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解析】从材料“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平民,不再有元老”可知,作者其对欧洲社会秩序的重建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从材料“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其创作风格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故A项正确;现代主义是反传统反理性的,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强调再现社会风貌,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不符合题意,

2、故C项错误;古典主义强调在创作理论上模仿古代,主张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A2(2015福建文综23)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 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 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托尔斯泰是作家,不是农民运动的引领者、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也不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据“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说明列夫托尔斯泰的文作品客观、如实地反映了当时俄国农民的状况,属于批

3、判现实主义作家,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3(2015江苏单科17)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它注重表现人的感情,与“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把未来理想化”相符,故A项正确;现实主义美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与“与生活脱节”不符,故B项错误;印象派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

4、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与“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不符,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但与“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把未来理想化”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4(2015江苏单科16)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

5、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解析】“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能表明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与“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不符,故A项错误;国家元首“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是国际惯例,不能充分体现是否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故B项错误;宰相同时是“联邦议会主席”,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只对皇帝负责,表明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与“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 5(2015新课

6、标全国卷文综33)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从表1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1不符,故A项错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

7、;从表1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与表1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6(2015浙江文综21)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解析】美国历史上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向美洲移民是必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39至1945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在欧洲战场,美国不受影响,因

8、而很多欧洲人为躲避战火而移民到美国,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为了开辟市场,向美洲移民,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7(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解析】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向往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不是对材料中茶叶逐渐普及现象的合理解释,故B项错误;随着1

9、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日益拉大,故C项错误;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材料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8.(2014广东卷22)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解析】本题以西方的政体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德国的政体

10、是君主立宪制,但皇帝的权力高于议会的权力,立法权无法制约行政权。与此相符的是D项。A项适合于英国;C项指美国,实行三权分立;B项君主权力受制于议会,而德国皇帝权力高于议会权力。【答案】D9.(2014北京卷21) 下图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结合所学判断,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愿是()A第三等级反对制定新宪法B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C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D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解析】 本题以1789年法国的一幅漫画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法国大革命前,三个等级的矛盾尖锐,却能够围绕“新宪法”通力合作,C项正确;A项与图片寓意相

11、左,排除;B项与图片信息无关;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统治时期制定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C项。【答案】C10.(2014江苏卷14)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解析】本题以德国君主立宪制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中“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的信息说明德国君主立宪制具有专制主义的色彩,符合这一趋势的是皇帝拥有立法和

12、行政大权,故D项正确。【答案】D11. (2014浙江卷20) 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公共汽车火箭的一级火车车厢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写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A BC D【解析】 本题以英汉辞典中对“bus”的解释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公共汽车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火箭是在20世纪以后才出现的;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公共马车出现最早。依据时间排序,本题选择D项。【答案】D12.(2014四川卷10) 下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A北京、上海 B东京、大阪C利物浦、曼彻斯特

13、 D莫斯科、圣彼得堡【解析】 本题以某国城市化进程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片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图片数据看,两个城市在1700年的城市化水平低,18001850年城市化快速发展,而且乙的城市化略快于甲,这与英国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历史事实相符。1850年曼彻斯特已经成为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心,人口超过利物浦,故正确答案为C项。17001850年的中国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下,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也不可能出现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况,故A项错误;日本城市化快速推进是在1871年明治维新开始后,俄国城市化快速推进是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故排除B、D两项。【答案】C13. (2014福建卷1

14、9)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解析】 本题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A、B两项的结论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材料反映出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从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农村城镇化”的含义不是让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而是努力在农村周围实现城镇化,这与题干信息不符,D项错误。故选C项。【答案】C14. (2014江苏卷17)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

15、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解析】 本题以怀特海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说明知识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的理论发明,故本题选D项。A项牛顿经典力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B项是经典力学建立的基础;C项是

16、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答案】D15.(2014新课标全国卷33)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解析】 本题以英国妇女纺织方式的变革为切入点,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二是传统纺车、手织机大部分退出了历史舞台。材料表明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纺织业出现了革命性变革,故答案为A项;B项与材料没有内在关系

17、;C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史实不符;材料中手织机多半闲置,说明家庭手工业依然存在,排除D项。【答案】A16. (2014广东卷21)“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解析】 本题以共产党宣言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推理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可判断此著作主要在工人阶级中发行;“用某国文字”说明它具有国际性。与此相符的是B项。A项四月提纲是用

18、俄国文字发表的文件;B、D两项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是国际工人运动,可排除。【答案】B17. (2014福建卷20) 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它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A拜伦 B巴尔扎克C薄伽丘 D莎士比亚【解析】 本题以卢卡契对19世纪某位作家的评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分析,该作家有两个基本特征:生活在19世纪,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拜伦是浪漫主义作家,A项错误;巴尔扎克符合上述两个特征,B项正确;薄伽丘

19、和莎士比亚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与19世纪的时间界定不符,C、D两项排除。故选B项。【答案】B18. (2014江苏卷18)“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 C母亲 D老人与海【解析】 本题以对作品评价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等信息可以推断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故选A项;B项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C项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D项属于

20、现代主义作品。【答案】A19. (2013江苏单科19)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题干要求,首先排除BD,不符合题干革命的要求。A革命后建立的政府不是由被压迫的群众建立的苏维埃组织。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彼得格勒起义,即十月革命。因此正确答案选C。【答案】C20. (2013福建文综23)贝多芬

21、历经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剧变,给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乐史诗。对其第三(英雄)交响曲解读有误的是() A作品充满时代气息 B作品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 C作品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 D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解析】本题是反向选择题,B选项“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的作品是第六(田园)交响曲。【答案】B21(2013上海单科16)1640年英国革命和1789年法国革命发生的背景有所不同,但诱因相似,即()A征税问题 B宗教问题 C民族问题 D战争问题【解析】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为了筹划军费,镇压起义,被迫于1640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计划向资产阶级、新贵族征税,而资产阶级、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取消国

22、王的专卖权,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内战爆发,而法国大革命中没有涉及到征税问题。故选A。【答案】A22(2013海南单科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A军权高于行政权 B分权与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至上 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解析】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强调国会的权利,总统权利,各有自己的权利,选B。材料没有强调军权和行政权的高矮,排除A。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分权和制

23、衡,总统权利至上和国会处于权力中心都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排除C,D。【答案】B23(2013北京文综22)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解析】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根据1871年宪法,德意志联邦议会由各邦选出的代表组成;帝国议会代表由普选产生,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由此可BCD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B24(2013广东文综

24、20)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无产阶级专政【解析】题目的时间1789年是法国大革命发生的时间,因而题目中的国家是法国。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结合1877年这一时间,选C。【答案】C25(2013全国新课标卷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

25、主进程【解析】19世纪晚期的德国已经完成了王朝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据此排除B、C、D项,而德国的近代政体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所确立的,这就使得在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从而导致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选择A项。【答案】A26. (2013北京文综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

26、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D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解析】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A、B、D选项的史实正确,但这些结论与史实不相符。史实与结论之间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只有C史实与结论能够形成相对准确的逻辑关系。因此正确的答案选C。【答案】C27. (2013天津文综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27、【解析】紧扣题干中“结尾的简短一章”的时间是1820年,联系教材知识,此时的西方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故选C。A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4、15世纪,B项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6、17世纪,均与题干时间不吻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故ABD都排除。【答案】C28. (2013上海单科18)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了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C工人斗争的压力 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

28、解析】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并没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而改变,为改善生活,争取政治权利,工人阶级展开斗争,在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缓和阶级矛盾。故选C。【答案】C29. (2013上海单科22)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活动,掠夺了大量财富,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

29、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通过大规模的商品输出,进行对外经济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出现,资本家开始以资本输出侵略为主要方式,对外扩张。故选C。【答案】C30. (2012广东文综卷19)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时间信息和艺术特征来判定选项。浪漫主义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盛行,从题干中的“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反映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因此A项正确;

30、从时间信息和艺术特征上看,BCD与题意不符。【答案】A31. (2012广东文综卷20)“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题干中的“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指的是除科学社会主义外的其它社会主义思潮,如空想社会主义,C项排除,D项正确;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学说,排除A项;生物进化论是自然科学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答案】D32.

31、(2012全国大纲卷20)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 D巴黎公社期间【解析】考查巴黎公社运动。“告人民书”反对的是“帝国、君主政体”,排除AB项;俄国二月革命目的是推翻沙皇政治制度,并不针对议会制度,因此选择D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答案】D33. (2012浙江文综卷21)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

32、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解析】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指明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答案】B34. (2012上海单科卷16)在中学毕业作文中,马

33、克思以“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目标,并倾注了毕生精力实践上述理想。他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的实践成果是()A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 B出版资本论C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 D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解析】1847年底,马克思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接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答案】D35 .(2012江苏单科14)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

34、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解析】在新兴的棉纺织业,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飞梭出现以后,人们希望提高棉纱产量。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随着棉纺织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对于原料原棉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就会出现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不断增加,选C项。A项材料没有反映,B项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D项是机器生产。【答案】C36(2012上海单科卷20)下面是一幅题为“俾斯麦牌香肠”的漫画,它讽喻了俾斯麦的() A武力统一政策 B全球扩张政策C社会保障政策 D欧洲均势政策【解析】统一前夕德意志处于政治上众多小

35、邦的封建割据状态,1862年9月,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运用“铁血政策”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铁血”指武力和战争。【答案】A37.(2012福建文综卷21)图8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图8A奴隶贸易的兴起 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内燃机的应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解析】图标时间1841年到187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到第二工业革命之间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年出口船舶吨位,两个数据都是不断的升高的。 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奴隶贸易在十九世纪结束。【答案】B38. (2012天津文综8)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

36、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A蒸汽动力 B水力动力 C水电动力 D机械动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能力。18世纪60年代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这使得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后来他又建立水力纺纱厂,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答案】B39. (2012山东文综卷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

37、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解析】18世纪的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分别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影响了欧洲及整个世界。法国政治革命中的启蒙思想传播到亚洲,鼓舞那里的仁人志士为争取独立而奋斗;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同时通过对外扩张最终确立对全世界的统治。“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它们都具有世界影响力。【答案】C40. (2012安徽文综卷2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

38、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说过,“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题目材料大意: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使工业革命的进行成为必要,也是促使工业革命进行的直接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最终确立西方国家在世界的领导地位。【答案】A41. (2012上海单科卷14)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

39、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A16世纪中叶 B17世纪中叶 C18世纪中叶 D19世纪中叶【解析】18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棉纺织厂实行工厂化管理,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受它的影响,别针工场进行制作工艺的分工,每名工人单独完成一道工序,提高了工人的专业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答案】C42. (2012福建文综卷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使用电灯照明 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航线经过地中海 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A B C D【解析】本题的解

40、题关键在于看准时间1912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第二航程从英国到美国,这是一个历史地理综合题目,电视是20实际20年代才出现的排除。从英国到美国不需要经过地中海,排除,所以答案B。【答案】B43. (2012海南单科卷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出现了汽机等新型的交通工具,新式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相对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使得在效区居住也不会对工作带来不便,

41、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现象无关。【答案】A44. (2012上海单科卷18)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解析】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主要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物质基础,蒸汽、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电力与钢铁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符合题意。【答案】B45.(2011广东文综21)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

42、党宣言发表 D巴黎公社革命【解析】紧扣题干关键词“19世纪70年代”、“阶级斗争”、“新阶段”可知符合史实的是巴黎公社革命,这次革命是发生在1871年,同时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斗争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同时也无法反映题干中的“阶级斗争”;B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时间不符;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发表,这一时间的工人斗争仍以自发为主,构不成“新阶段”,故选D项。【答案】D 46.(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

43、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解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工人建立的政权,A项不符合材料本意;巴黎公社没有实行工农联盟,B项错误;“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说明C项与材料明显不符;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是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以摆脱政治孤立被动局面。【答案】D 47(2011广东文综20)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A1787年美国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44、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紧扣题干关键词“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1787年美国宪法中政府与国会互相制衡;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内阁对议会负责;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责任内阁制,议会拥有实权;故排除A、C、D三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故选B项。【答案】B 48(2011江苏单科14)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

45、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解析】“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宪法赋予皇帝国家最高权力、帝国首相对皇帝负责、内阁大臣由皇帝任命,说明A、C、D不正确。【答案】B 49(2011安徽文综19)图6是讽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漫画,能体现其寓意的是()A“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通的自由主义,在在于强权”B“帝国议会是 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只好发表独白”C“在上帝的天堂和这个国家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文件作为第二天意 出现”D“现在有的国家生活的唯一可能的

46、形式是在一位明智的国王领导下的议会制” 图6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读图能力,批判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专制本质。这个图应该理解成德国政体中残留封建残余的东西,这个树枝就是象征专制的,自以为不能丢弃的东西。图片信息我们自由派绝不据掉我们坐着的树枝。为什么不据掉?因为坐在树枝上,据掉自己就将掉落。图片的寓意是议会被君主操纵,反对君主无疑是自寻死路,暗喻议会没有权利,反映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专制本质,B符合题意,故选B。俾斯麦在1862年9月被任命为宰相兼外交大臣后公开宣称: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要解决面临的问题,只有用铁与血。材料中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建立,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A

47、。“在上帝的天堂和这个国家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文件,作为第二天意出现”,C项强调世俗王权与神权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排除C。D项是对德国体制的赞许而不是讽刺。排除D。故选B。【答案】B 50.(2011重庆文综21)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正是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引发了技术的变革,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而且改变了生产关系;促进了城

48、市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使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答案】B 51. (2011海南单科11)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解析】产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而题干中的时间是(17071754),排除D项;材料中“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无法反映贵族阶层日趋没落,排除A项;同时材料中介反映了各阶层之间的竞争,没有反映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49、排除B项;而从“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可以反映出商业资本的发展,故选C项。【答案】C 52.(2011海南单科12)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解析】从关键的时间信息“1870年以后大约40年”相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且在这个时间段很多欧洲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欧洲的工业文明向整个世界扩展,才真正确立了欧洲人的世界经济和现代文明的中心,所以选D。A项早在新航路

50、开辟后就开始了,不符合1870年后的四十年的时间信息,在技术革命时期,文化传播也不是这个时期的主流。排除A、C。 资本输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不是属于文明中心的依据。排除B。 【答案】D 53. (2011山东文综15)图6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A B C D【解析】从示意图看,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所以是美国。荷兰在17世纪最为强盛,所以是荷兰。英国在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所以是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超过英国。

51、所以是英国,选B。【答案】B 54. (2011上海单科33)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资助学美化自己【解析】从图片“石油,地球,吞下地球”信息来看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芝加哥大学获得残羹冷炙,其用意在抨击洛克菲勒用助学美化自己,故选D项。A、B两项不全面,不能完全体现吞并的图片信息。C项无法体现洛克菲勒的野心。【答案】D 55. (2011海南单科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

52、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解析】注意关键词“巨型企业”,体现“生产集中”, 而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可以推断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特别是电力相关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而“军国主义”、“轻重工业比例”在材料信息中未能体现,可排除。蒸汽动力不算能源革新的内容,排除B。【答案】C56. (2011海南单

53、科12)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解析】从关键的时间信息“1870年以后大约40年”相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且在这个时间段很多欧洲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欧洲的工业文明向整个世界扩展,才真正确立了欧洲人的世界经济和现代文明的中心,所以选D。A项早在新航路开辟后就开始了,不符合1870年后的四十年的时间信息,在技术革命时期,文化传播也不是这个时期的主流。排除A、C。 资本输出是在19世

54、纪末20世纪初,也不是属于文明中心的依据。排除B。 【答案】D57. (2011北京文综22)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解析】 19世纪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资本对工人的奴役,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以及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就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兴起。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

55、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强调主观想象力,用诗歌表达人的强烈情感,属于浪漫主义风格。【答案】B58. (2011浙江文综22)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图9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 向日葵 有藤椅的静物 星月夜 弹曼陀铃的少女A B C D 【解析】向日葵、星月夜后期印象主义绘画大师凡高的代表作;有藤椅的静物、弹曼陀铃的少女是立体派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代表作。【答案】C 二、非选择题1(2015北京文综37)(36分)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材料二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

56、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2分) 【解析】(2)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其中的历史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政治方面,英国通过殖民确立了世界政治优势;二战后,使用英语的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经济上,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二战后,使用英语的美国也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导者。文化上,英语文化随着殖民者的铁骑扩展到全球,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强化了英语的国际语言地位。【答案】(2)原因:英国由单一民族语言演变为国际通用语言,

57、是近代以来英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政治:英国通过殖民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政治优势。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技术和经济领域确立了主导地位,成为“世界工厂”。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主导者。文化:英语文化首先在英属殖民地传播,并逐渐扩展到全球。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强化了英语文化的优势地位。(12分)2(2015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

58、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2)材料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6分)【考点】(2)八国联军侵华;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地位,由材料二中“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可以看出当时清政府处于屈辱的服从地位;第二小问原因,主要从这个时期的世界背景来看,即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其影响的角度来考虑。【答案】(2)地位:屈辱的服从地位。(2分)原因:19 世纪末,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木主

59、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3(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考点】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析】本题是

60、开放性试题。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如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流水线生产等内容,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评分说明: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一等(129分)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二等(85分)能够运用世界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