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及应急救援_第1页
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及应急救援_第2页
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及应急救援_第3页
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及应急救援_第4页
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及应急救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产安全事故处理与应急救援1事故管理的 基本知识第一节2事故的特性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规律性、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因果性事故是一系列原因作用的结果。偶然性相同条件下,事故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相同事故的后果有巨大的差异。必然性只要存在着发生的条件,事故终究要发生。3事故的特性规律性事故是一种客观现象,其内部各因素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潜在性事故发生的条件往往隐藏在许多表面现象之下。再现性同样的事故可以不断反复发生。预测性对未来的某段时间里、某个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的大小已能有法预测。 4导致事故的 危险因素5 管理的缺陷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6事故的致因理论因果连锁论(原因:人

2、)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7 事故的致因理论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人与机的轨迹交叉理论(原因:人和物)人失误物缺陷环境事故8 事故的致因理论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能量受到种种约束和限制,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动、转换和做功。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能量失去控制而意外地逸出或释放,则称发生了事故。当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体且超过其承受能力,则人体将受到伤害。 9概论构成事故的原因分析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10 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管理的缺陷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预防事故发生的组织措施的完善性操作者和管理者安全素质高低及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11导致事故

3、的危险因素管理的缺陷具体为:没有按规定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未经工种考试合格就上岗操作缺乏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安全措施、安全信号、安全标志、安全用具、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违章指挥、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违反劳动纪律,玩忽职守12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厂区平面布局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13导致事故的危

4、险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厂区平面布局: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等。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等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等。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有害性)温度、压力、速度、纯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14物的不安全状态生产设备、装置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

5、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15物的不安全状态粉尘、毒物、噪声、振动、强光、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仪器、仪表、工具、工位器具、工卡量具等。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等。进入管辖范围的其它设备、设施、物资等。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16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的不符合规定或安全的导致伤害后果的行为)。人的缺陷:知识缺陷知识缺陷的特性具有绝对性(一个人相对于知识海洋,知识总是不足的)、可自觉性(大凡知识缺乏都可自我感觉到)、可伸缩性(有时够,有时不够。此地够,彼地不够)、可转移性(可传授,也可以讹传讹)。导

6、致事故的危险因素17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缺陷知识缺陷知识的有效期知识本身的先进性;本人知识的有效利用期。生理心理缺陷生理心理功能性缺陷的特点相对性(大家都有,程度有别)、不自觉性(自身缺陷往往不可自觉或自我感觉到了,而缺陷却以显现出来)、个体性(功能性缺陷只能是个人所有)、极限性(功能不会无限大)、波动性(一个人的功能强弱生理、病理、心理、经历、环境等因素影响制约)。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18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缺陷生理心理缺陷的表现性格的差异、生理负荷极限、意志与情感因素、天赋资质、隐伤、后天的训练、病态反应、生理心理低潮期、从众心理与行为。常见不安全心理好奇心、虚荣心、侥幸心。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1

7、9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现场常见的不安全行为设备传动部分防护罩(栏)缺损或未关好就开车操作。检修带电设备时在配电开关处不断电或不挂警示牌。进入机械设备内检修运转部件不设人监护或未采取重复断开动力源措施。任意开动非本工种设备。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20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现场常见的不安全行为特种作业非持证者独立进行操作。超限(如载荷、速度、压力、温度、期限等)使用设备。非特种作业者从事特种作业。设备上有安全装置,而开车操作时不用。开动被查封设备。危险作业无人监护或未经安技部门审批。任意拆除设备上的安全、照明、信号、防火、防爆装置和警示标志、显示仪器。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21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现场常见的不安全

8、行为使用未经审批的临时电源线或使用时不挂临时线牌。检修高压线路或电器,不停电、不验电、不跨接地线。使用非安全电压灯具作业。带负荷运行时断开回路配电闸刀或总开关。潮湿地面、容器内或金属构架内使用非双重绝缘的电动工具工作。容器内作业时不使用通风设备。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22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现场常见的不安全行为高处作业往地面任意扔物件。违反起重“十不吊”。开动无卷扬限位器的起重设备工作。货梯载人运行。非岗位人员任意在危险、要害、动力站房区域内逗留。焊接未经完全清洗和充分通风的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封闭容器和管道。禁火区抽烟或动火。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23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现场常见的不安全行为物件堆放超高

9、、不稳妥就结束工作。开动情况不明的电源或动力源开关、闸、阀。其它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长发者不戴工作帽进入生产区域。高处作业或在有高处作业、有机械化运输设备下面工作而不戴安全帽的。进入现场穿高跟鞋的。高处作业穿硬底鞋的。电气作业不穿绝缘鞋的。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24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现场常见的不安全行为带电作业(检修)不带绝缘手套的。旋转机床切削时戴手套操作的。高处作业不使用安全带的。操作旋转设备或进行检修试车时散开衣襟、戴围巾、头巾或穿裙子、系领带操作的。在易燃易爆、明火、高温作业场所穿化纤料服装操作的。其它违反防护用品使用规定的。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25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第二节26六、条例规

10、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分级 条例规定的事故分级三要素: 人身要素:伤亡人数 经济要素:直接经济损失数额 社会要素:社会影响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

11、济损失的事故。 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事故分级相一致 27七、条例确定的四项基本法律制度 1、事故报告制度:事故报告主体、报告程序、报告时限、 报告内容、事故现场救援与强制措施等; 2、事故调查制度:事故的分级调查、调查机关、调查组 组成及职责、调查内容等; 3、事故处理制度:事故定性、责任主体、调查报告批复、 处理意见实施、处理信息公布等; 4、责任追究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活动中违 法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 28八、条例确定的四项工作机制 1、政府授权、委托部门牵头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机制2、事故调查组成员和单位相互配合工作机制3、事故行政调查与技

12、术调查结合工作机制4、事故调查过程中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协调工作机制 29九、事故报告制度 事故报告原则 事故报告主体 事故报告对象 事故报告程序 事故报告时限 事故报告内容 事故补报 采取应急救援措施 事故现场保护 公安部门、安监部门及有关部门的职责 30九、事故报告制度 事故报告原则:及时、准确、完整; 不得迟报、不得漏报、不得谎报、不得瞒报。 31九、事故报告制度 事故报告主体和报告对象: 1、事故发生单位现场人员:报告本单位负责人。紧急情况可直 接报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 2、事故单位负责人:报告县级以上有关政府职能部门; 3、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按照事故大小上报不同级别政府职能部门,同时报

13、告本级人民政府,并通知同级公安等有关部门。紧急情况可越级上报; 4、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 32九、事故报告制度 事故报告程序: 1、事故发生单位向政府职能部门报告; 2、政府部门报告程序: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 较大事故的报告;一般事故的报告; 3、越级报告:事故发生单位越级报告;安监部门和有关 部门越级报告; 4、事故补报: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火灾 事故7日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事故发生单位、 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及时补报。 33九、事故报告制度 事故报告时限: 1、事故发生单位事故报告时限:1小时 2、政府职能部门事故报告时限: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

14、2小时 34九、事故报告制度 事故报告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35九、事故报告制度 采取应急救援措施: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6九、事故报告制度 事故现场保护: 1、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2、因抢救人员、防

15、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37九、事故报告制度 公安部门、安监部门及有关部门的职责:1、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 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2、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 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嫌疑人 逃匿的,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38十、事故调查制度 事故调查原则 事故调查权 事故调查组组成 事故调查组成员资格 事故调查组职责 事故调查组权利义务

16、 事故调查时限 事故调查报告 39十、事故调查制度 事故调查原则: 1、及时、准确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 快、准 2、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 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 3、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举一反三,防止同类事故发生 4、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行政处罚、刑事处罚 40十、事故调查制度 事故调查权: 1、事故调查工作由政府负责; 2、按照事故大小,事故调查工作由不同级别政府负责; 特别重大事故:国务院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 重大事故:省级人民政府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或授权或委托有关部门 较大事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或授权或委托有关部

17、门 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或授权或委托 3、上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事故 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火灾事故7日内),事故伤亡人数变化而导 致事故等级变化,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调查; 4、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 以上行政区域,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41十、事故调查制度 事故调查组组成: 1、人民政府 2、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3、安全生产监管有关部门 4、监察机关 5、公安部门 6、工会 7、有关专家 8、人民检察院 42十、事故调查制度 事故调查组成员资格: 1、事故调查所需的知识和

18、专长 2、与被调查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3、事故调查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 43十、事故调查制度 事故调查组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44十、事故调查制度 事故调查组权利义务: 1、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查阅有关文件、资料; 2、发现涉嫌犯罪的,应及时向司法机关移交有关材料; 3、可委托有关单位进行技术鉴定; 4、诚信公正、保守秘密; 5、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信息。 45十、事故调查制度 事故调查时限

19、: 1、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2、特殊情况,提交事故报告可延长,但最长不超过60日。 46十、事故调查制度 事故调查报告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组成员在报告上签字 事故调查报告报送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 47十一、事故处理制度 事故批复主体 事故批复时限 事故批复落实 事故处理情况公布 48十一、事故处理制度 事故批复主体: 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 49十一、事故处理

20、制度 事故批复时限: 1、特大重大事故: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30日内做出批复(最多延长30日); 2、其它事故: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 50十一、事故处理制度 事故批复落实: 1、依权限和程序,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相关处罚; 2、事故发生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并接受工会及职工监督; 3、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对整改情况监督检查。 51十一、事故处理制度 事故处理情况公布: 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授权有关部门向社会公布事故处理情况。 52十二、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事故单位、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有关负责人的处罚 政府部门及有关人员的处罚 中介机构及有关人员的处罚 事故调查人员

21、的处罚 53十二、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处罚(违犯条例第35条):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二)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 (三)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54十二、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事故发生单位故及有关人员的处罚(违犯条例第36条): 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 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 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 款;

22、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 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 (一)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 (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五)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六)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55十二、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处罚: 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

23、以下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罚款。 56十二、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处罚: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 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 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57十二

24、、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事故发生单位及有关人员的资格处罚: 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对事故发生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 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58十二、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中介机构及有关人员的资格处罚: 为发生事故的单位提供虚假证明的中介机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及其相关人员的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9十三、条例中涉及的主要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其它 1.事故

25、发生单位2.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3.事故发生单位直接负责人4.事故发生单位直接责任人1.地方人民政府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2.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3.有安监职责的部门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1.中介机构2.中介机构相关人员3.事故调查人员工会公民技术鉴定单位公安部门劳动保障部门监察机关人民检察院事故报告和调查60 本规定所称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局长、矿长(含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 61 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属于国有生

26、产经营单位的,是指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所确定的上一年年收入总额;属于非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是指经财务、税务部门核定的上一年年收入总额。 62迟报、漏报,依照下列情形认定: (一)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属于迟报; (二)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属于漏报; 63谎报和瞒报,依照下列情形认定: (一)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 (二)故意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并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 64 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下列规定决定

27、: (一)对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 的行政处罚,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决定; (二)对发生重大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 政处罚,由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三)对发生较大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 政处罚,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部门决定; (四)对发生一般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 政处罚,由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指定下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实施行政处罚。 65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的行为之一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

28、款: (一)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事故发生后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二)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60的罚款; (三)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80的罚款。 66 事故发生单位有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的行为之一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没有贻误事故抢救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贻误事故抢救或者造成事故扩大或者影响事故调查的,处2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贻误事故抢救或者造成事故扩大或者影响事故调查,手段恶劣,情节严重的,处300万元以上50

29、0万元以下的罚款。 67 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的行为之一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谎报、瞒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80 的罚款; (二)伪造、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转移、隐匿资金、 财产、销毁有关证据、资料,或者拒绝接受调查, 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或者在事故调查 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上一年年 收入80至90的罚款; (三)事故发生后逃匿的,处上一年年收入100的罚款。 68 事故发生单位对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

30、失的事故负有责任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69 事故发生单位对较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造成3人以上6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30人以下 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000万元以上 3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20万元以上30万 元以下的罚款; (二)造成6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 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3000万元以上 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30万元以上50万 元以下的罚款。 70 事故发生单位对重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造成10人以上15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70

31、人 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5000万元 以上7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50万元以 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造成15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70人以上100人 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7000万元 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100万元以上 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71 事故发生单位对特别重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7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并消除隐患5.组

32、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73应急救援预案 第二节 74一、名词释义: 应急救援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事故所采取的一种反应行动。应急预案 作为开展应急救援行动计划和实施指南。应急救援预案 实际上是标准化的反应程序,使用应急救援活动能按照计划和最有效的步骤来进行。 75三、事故应急的法律规范 1、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应急能力关系到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组织、员工安全、社会对生产经营单位的态度、生产经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2、国家对事故的应急能力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权状态、国际形象和地位。 761、 事故模型(1) 事故发生一般经历四个过程:存在事故

33、隐患出现危险征兆事故临界状态进入事故过程(2)在事故经历的四个过程中,对“存在事故隐患出现危险征兆”这两个过程的安全管理属于事故预防管理工程;对“事故临界状态进入事故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安全管理属于事故应急管理工程。2、事故应急种类(1)事故临界状态应急,降低隐患转化为事故的概率或降低事故损失的严重程度。(2)事故过程应急,降低事故损失的严重程度。 四、事故与应急77五、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统一指挥; 分级负责,区域为主 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2、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任务 (1)抢救遇害人员; (2)控制危险源; (3)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

34、撤离; (4)做好现场清洁,清除危害后果; (5)查清事故原因,估计危害程度。 7879六、企业应急预案应该这样做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应急设备与设施 评价能力与资源 保护措施程序 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 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培训与演练 应急预案的维护 80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1)明确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参加单位、人员及其作用;(2)明确应急反应总负责人,以及每一具体行动的负责人;(3)列出本区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4)明确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中各自的职责。 81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1)确认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 (2)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

35、影响的人; (3)按所需应急反应的级别,划分事故 严重度。 82 3、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1)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2)确定现场24小时的通告、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3)确定24小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以便应急指挥和疏散居民(4)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避免误解)(5)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6)明确向公众报警的标准、方式、信号等(7)明确应急反应指挥中心怎样保证有关人员理解并对应急报警作出反应。 834、应急设备与设施 (1)明确可用于应急救援的设施,如办公室、通讯设备、应急物资等(2)列出有关部门,如企业现场、武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可用的应急设(

36、3)描述与有关医疗机构的关系,如急救站、医院、救护队等(4)描述可用的危险监测设备(5)列出可用的个体防护装备(6)列出与有关机构签订的互援协议。 845、评价能力与资源 (1)明确决定各项突发事件危险程度的负责人(2)描述评价危险程度的程序(3)描述评估小组的能力(4)描述评价危险所使用的监测设备(5)确定外援的专业人员。 856、保护措施程序 (1)明确可授权发布疏散居民指令的负责人;(2)描述决定是否采取保护措施的程序;(3)明确负责执行和核实疏散居民(包括通告、运输、交通管制、警戒);的机构;(4)描述对特殊设施和人群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学校、幼儿园、残疾人等;(5)描述疏散居民的接收中

37、心或避难场所;(6)描述决定终止保护措施的方法。 867、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 (1)明确各应急小组在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言人(2)描述向公众发布事故应急信息的决定方法(3)描述为确保公众了解如何面对应急,情况所采取的周期性宣传以及提高安全意识的措施。 878、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1)明确决定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的负责人(2)描述确保不会发生未授权而进入事故现场的措施(3)描述宣布应急取消的程序(4)描述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5)描述连续检测受影响区域的方法(6)描述调查、记录、评估应急反应的方法889、培训与演练 (1)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并确保合格者上岗 (2)描述每年培训、演练计划

38、(3)描述定期检查应急预案的情况 (4)描述通讯系统检测频度和程度 (5)描述进行公众通告测试的频度和程度并评价其效果 (6)描述对现场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更新安全宣传材料的频度和程度。 8910、应急预案的维护 (1)明确每项应急预案更新、维护的负责人;(2)描述每年要更新和修订的应急预案的方法;(3)根据演练、检测结果完善应急预案。90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91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内容编制步骤 1. 成立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 2.资料收集和初始评估 3.应急反应能力分析 4.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5.人员和职责的确定 6.应急资源的评估 7.应急反应组织的建立 8.应急预案的组成 9. 编制应急预

39、案的注意事项92编制步骤企业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应有一套现场应急预案 (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2)收集资料并进行初始评估; (3)辨识危险源并评价风险; (4)评价能力与资源; (5)建立应急反应组织; (6)编制应急计划。93确定需要制定预案选出编制人员及编制负责人修订、测试和维护预案开始编制预案评价应急能力报 批 预 案编制综合性(多项危险)应急预案起 草 预 案评审和协调现有预案进行危险辨识与评价评价企业的应急响应能力评价社区的应急响应能力编制危险材料应急预案美国社区(地方政府)制定应急预案的步骤941.成立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企业管理层首先应指定紧急预案编制小组的人员,组员是预案制

40、定和实施中有重要作用或是可能在紧急事故中受影响的人。95(1) 安全(2) 环保(3) 生产(4) 保卫(5) 工程预案编制小组代表来源(6) 技术服务(7) 维修保养(8) 医疗(9) 环境(10)人事 962.资料收集和初始评估编制小组的首要任务就是收集制定预案的必要信息并进行初始评估,包括: (1)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企业安全记录、事故情况; (3)国内外同类企业事故资料; (4)地理、环境、气象资料; (5)相关企业的应急预案等。97 编制小组应提出如下问题(但不只限于这些):(1)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故?(2)这种事故的后果如何(要包括对现场和企业外的影响)?(3)这类事故是

41、否可预防?(4)如果不能,会产生什么级别的紧急情况?(5)会影响到什么区?(6)如何报警?98(7)谁来评价这种紧急情况,根据什么?(8)如何建立有效的通讯?(9)目前具备什么资源?(10)应该具备什么资源?(11)如有可能,可得到什么样的外部援助,怎样得到?(12)谁负责做什么?什么时间?怎么做?99初期,编制小组的工作可分为三部分:(1)危险辨识、后果和风险评价;(2)明确人员的职能;(3)明确需要的资源。1003.应急反应能力分析根据最可能发生的事故场景,编制小组可以确定出不同紧急情况下相应的反应行动。据此,小组可回答以下问题:(1)在紧急情况下谁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么做?(2)整个

42、应急过程由谁负责,管理结构应如何适应这种情况?101(3)如何通报紧急情况,谁负责通知?(4)可获得哪些外部援助,什么时候能到达?(5)在什么情况下厂内和厂外人员应该进行避难或疏散?(6)如何恢复正常操作?1024.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是编制应急预案的关键,所有的应急预案都是建立在风险评价基础上的。 (1)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 1)资料收集 2)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3)风险分级 4)提出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安全对策措 施103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严重度事故类型收集资料影响因素、事故机制风险控制制定应急预案风险值确定风险分级落实减少或防范风险的措施风险评价危险辨识监

43、测审查风险评价程序104(2)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危险辨识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主要内容包括:1)厂址及环境条件: 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交通运输、救灾支持条件等;2)厂区平面布局: 总图、运输线路;3)建(构)筑物: 结构、布置、功能;4)生产工艺过程: 辨识有毒有害物体的作业及控制条件和事故及失控状态;5)生产设备、装置:化工、机械、电气设备及危险性较大、高处作业、特殊设备,有害作业部位,管理、抢救、辅助生产、生活设施,劳动组织等。105 危险辨识的方法 危险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一是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二是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

44、、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 常见的危险辨识的方法包括分析材料性质、生产工艺和条件、生产经验、组织管理等,采用相互作用矩阵法、安全评价法及经验法。 106(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目前,国际上是根据危险、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限量来确定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我国国家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将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将危险物质分为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四大类,分别给出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107(4)危险辨识注意事项1)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 要有序进行分析、防止遗漏;2)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3)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45、对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基础。4)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特别是对导致群死群伤的危险、危害因素要特别关注。108(5)危险辨识结果 危险辨识结果,通常是可能引起危险情况的材料、设施或生产条件清单:1)可燃材料清单2)毒物材料和副产品清单3)危险反应清单4)易燃物品清单5)系统危险清单,如毒性、可燃性6)危险设备、设施、场所清单7)重大危险源清单8)需要制订事故应急预案的场所、设备、设施、岗位清单109(6)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是对系统发生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

46、性及其严重程度,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风险评价是应急管理的基础。 常用的危险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方法、指数评价方法、半定量评价方法和概率风险评价方法等几大类。1105.人员和职责的确定正确实施应急预案必须要明确职责,特别是什么时候由谁来指挥。编制小组应评估企业组织管理结构现状,可根据正常生产管理系统职位来分配紧急时的任务。还应考虑领导的能力和在休假时的指挥系统,保证能够在更高级指挥人员到来前应对局势。要保证所有应急功能与企业正常生产和服务机构相匹配。111最常见的紧急时刻实施的重要应急功能1)通讯和外部关系联络,包括媒体;2)消防与营救;3)物质泄漏控制;4)工

47、艺和公用设施;5)工程措施;6)环境状况;7)医疗救护;8)安全保障;9)后勤保障;10)行政管理。1126. 应急资源的评估现有资源,按人力、设备和供应进行评价。(1)人力1)紧急时可动员多少全职和兼职人员或志愿者?2)培训水平如何?113(2)通报和通讯联络设备1)有什么样的通讯设备(电话、专线电话、无线电和警笛)?2)有多少应急指挥中心,它们位于何处?114(3)个人防护设备在何处、有多少和什么类型的个人防护设备(如自持性呼吸器、防毒面具、防酸服)?115(4)消防设备和供应1)有什么类型的消防设备(消防车、消防梯、液压起重机)?2)有无消防水系统?3)有什么替代水源?4)有什么样和多少

48、消防设备(例如,各种便携式灭火器、泡沫罐、灭火药剂)116(5)事故控制和防污染设备及供应1)有什么专用工具和设备,在什么地方?2)有多少掘土设备?3)有什么类型的防污染设备和药剂(例如,中和剂)?117(6)医疗服务机构、设施、设备和供应1)当地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位置?2)它们的装备如何?3)有多少救护车?4)有多少医生、护士?118(7)监测系统1)有什么样的监测和检测系统,有多少?2)这些化学实验室是否能进行危险物质分析?3)是否有专门技术参考资料的图书馆或数据库?119(8)气象站 1)有多少气象站(特别是确定风向)? 2)它们位于何处? 120(9)交通系统 1)有多少卡车和其他交

49、通设备以便在紧急时运输和供应? 2)有多少车辆可用来运输和疏散人员?121(10)保安和进出管制设备1)是否有足够的警力以控制交通和疏散时执法?2)是否有足够进出管制设备(例如,路障)以便在紧急时控制交通?122(11)社会服务机构、设施和设备1)有多少接收疏散人员的设施?2)多少房屋、毯子和其他设备、设施?1237.应急反应组织的建立应急预案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建立应急反应组织。为此,要提出以下问题:(1)紧急情况发生时由谁来指挥操作?(2)当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外反应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时,指挥结构如何变化?(3)如果紧急状况恶化时,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出现更多的受影响点(包括企业内企业外),指挥结构

50、如何变化?(4)谁来决定分配减缓事故的资源?124(5)谁应该在紧急时与谁保持通讯联络?(6)哪些应急功能(如消防、工程、医疗等)应该行动,什么时候?如何行动?(7)哪些人负责专项应急反应功能?(8)各种指挥岗位应位于哪里?(9)谁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以保护外部人群?(10)所有应急功能协调员互相之间如何联络? (11)谁提供技术建议来开始反应行动?(12)谁来决定什么时候应急结束,批准重新进入危险区?1251)最初反应组织及时正确的最初应急反应行动可以在事故升级前极大地降低事故的后果。最初协调应急行动的责任一般由当班经理负责,他要临时担任企业应急总指挥的职责。反应行动由生产和维修人员进行,通讯

51、联络和通报任务由保卫人员担任。这些职责分配要预先明确下来,而不是等到紧急时刻再开始。126企业应急总指挥当班经理工艺和公用工程生产和维修人员事故现场指挥维修经理应急操作指挥生产经理特定危险生产和维修人员通讯联络安全人员保卫安全人员消防和营救生产和维修人员最初应急反应组织图1272)全体应急反应组织不是所有事故严重到要求动员全体反应中,可是在全体应急状态下,企业应急总指挥员应该启动所有应急预案要求的行动,包括启动全体应急反应组织。128企业应急总指挥反应操作副总指挥公共事务和法律咨询通讯联络和协调事故现场副总指挥环境和现场调查工程技术服务管理工艺和公用工程消防营救保卫后勤医疗特殊危险全体应急反应

52、组织图1293)企业应急总指挥企业应急总指挥的职责为: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相应报警级别,这些分析要根据相关危险类型(例如,火灾、爆炸、泄漏)、它的潜在后果(包括企业内外)、现有资源和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来做出;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130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保证现场和企业外安全;增加后勤方面以支援反应组织。131 企业应急总指挥不能把下列任务交给工作人员执行: 1)应急反应组织的启动; 2)应急评估,包括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3)通报外部机构; 4)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5)决定从企业或其他部分撤离; 6)决定企业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53、例如,在毒气泄漏时建议疏散或安全避难)。 132企业应急总指挥的主要功能是总体指挥,大量实际反应和协调任务主要由负责生产或安全的副总指挥执行。企业应急总指挥是分配给企业组织内的工作职位,而不是某个人。所有应急职位特别是企业应急总指挥应该有代理人,以便他们不在现场时代行职责。当应急升级和应急反应组织开始部署时,应急指挥中心应该转移到指定的应急地区。1338 应急预案的组成 主要包括: 准备程序 基本应急程序 特殊危险应急程序134(1)准备程序主要论述针对事故应急行动所需采取的应急准备,主要有以下子程序:1)评审程序 在修改或制定新的预案之前,对已有的计划和程序进行评审。包括横向回顾和纵向回顾;

54、2)明确应急责任程序 包括总指挥、事故现场指挥、公共关系代表、支持人员、信息管理人员等应急人员的职责;3)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评价程序(都可分为现场和场外应急两部分) 应急资源包括人员、设备、装置和物资;应急能力包括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135 4)培训程序 是应急准备中的重要环节。培训程序 必须标明“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并明确相关应急责任。 不管那种应急培训,都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灭火器的使用及灭火步骤的训练; 个人防护措施; 对潜在事故的辨识; 事故报警; 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136 5)训练与演习程序 其主要作用是检验应急准备的充分性,包括物质资源、设备及人员的

55、应急水平等,其主要目的: 测试预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 测试应急培训的有效性和应急人员的熟练性; 测试现有紧急装置、设备和其他资源的充分性; 提高与现场外事故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 通过训练来判别和改正预案和程序中的缺陷。 还要说明训练和演习的类型与频率,以及训练演习的组织、指导、评价等具体步骤。137(2)基本应急程序 主要是针对任何事故应急都必须的应急行动,包括一系列的子程序,以保证应急行动的连续性,为事故指挥者和应急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现场指导,保证应急行动的及时性与合理性。1381)报警程序 任何人员在发现事故或险情时,首要任务就是向有关部门报警,提供事故所有信息,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适当

56、的应急行动。该程序指导如何使用报警与通讯设备(如电话、报警器、信号灯、无线电等),明确安全人员、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的报警职责。 还应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决定报警的接受对象即通告范围。1392)通讯程序程序中应考虑下列通讯联系: 应急队员之间; 事故指挥者与应急队员之间; 应急救援系统各机构之间; 应急指挥机构与外部应急组织之间; 应急指挥机构与伤员家庭之间; 应急指挥机构与顾客之间; 应急指挥机构与新闻媒体之间;1403)疏散程序 疏散程序应该说明疏散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确定由谁决定疏散范围,还应告知被疏散人员了解相关标识与具体疏散路线。 还应针对受伤人员和特殊人员的疏散制定特殊的保护措施

57、。1414)交通管制程序包括: 警戒 约定的交通管制 快速交通管制1425)恢复程序恢复程序要考虑的因素:受损程度;人员、资源、财力的约束程度;有关法规的要求;气象条件和地形地势等其他因素。143(3)特殊危险应急程序 特殊危险应急程序主要是针对具体事故以及特殊条件下的事故应急而制定的指导程序。1441)危险品泄漏 该程序中应该明确建立事故指挥中心应注意的事项: 位于通风地带; 根据风向确定安全距离; 观察事故要有良好的视野; 有足够空间开展应急操作; 指挥者除了按基本应急程序部署外, 更要注意处理危险品泄漏事故的特殊性。 程序中还要注明对实施人员的防护,以免应急人员因过度暴露而受到伤害。145应首先收集的信息: 正在泄漏的化学品种类; 泄漏源的位置; 泄漏过程的描述及后果; 蒸汽云是否存在及其位置; 蒸汽云是否可燃,其下风向的细节; 泄漏是否可以控制; 是否存在火源以及火源的位置; 估计控制需要的时间; 是否需要额外援助。1462)火灾程序应详细说明各应急组织和应急人员的灭火能力、任务和各自的职责,说明事故指挥者、安全人员及其他应急者的个人责任。1473)台风 制定台风应急程序应与当地应急救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