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1页
历史必修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2页
历史必修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3页
历史必修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4页
历史必修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下列哪一个画面,你在生活中见到的最多呢?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精耕细作: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什么是精耕细作?为什么中国农业会形成精耕细作?必要性:中国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地矛盾的加剧可能性: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回忆一下,古希腊人们面对人地矛盾是怎么做的?结果中国:尽可能挖掘土地潜力,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西方:殖民扩张,海外贸易,形成了活跃的以商品经济为主的商业生产模式神农氏塑像神农尝百草你知道传说中农业

2、是由谁发明的吗?一、农业的起源(劳动对象)思考:我国古代农业是从哪一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神农尝百草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白虎通义 采集狩猎文明原始人制造工具原始人采集野果1、原始农业从采集经济发展到种植经济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南方(云南米线)北方(兰州拉面)观察发现:我国南方和北方主要作物差异是什么?原因又在哪里呢?2、我国农作物南北差异北方旱地南方水田南方(米饭米线)五谷黍稷粟麦豆麻稻通常指稻(麻)、黍、稷、麦、豆(不同说法)半坡出土的粟南方河姆渡出土的稻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试将十二生肖中的“六畜”找出来。

3、读材料,回答问题: 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在半坡遗址中,发现多处粟的遗存和炭化的菜子。此外,还出土一批幼体猪骨。长江下游地区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也发现有大量的稻谷遗存和家畜骨骸。这些都是中国原始农业、饲养业达到一定水平的有力证据。(1)中国古代南北方两个农业中心是哪,主要的种植作物是什么?(2)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怎样的产业结构?两个中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差异:南稻北粟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一、中国农业的起源(劳动对象):1.原始农业的产生的标志:种植经济的出现2.特征:地域差别: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作物差别:南(长江)稻北(黄河)粟3.原

4、始畜牧业的产生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什么叫“刀耕火种”?使用石斧、刀等简单的劳动工具和火烧方式,对林木等植物“砍倒烧光”,不翻土,以灰烬做肥料种植作物,一般五年后抛荒休耕另辟新地。(粗放型农业生产模式)(1)原始农业1、农耕工具耒石镰 石锄 石犁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战国八件铁农具分别是:铁锸、犁、铲、铁犁铧冠、锛、斧、钁、镢头。掌握冶铁技术,铁器牛耕出现(2)春秋、战国时期(3)西汉时期西汉出现的播种工具耧车汉代耕作石画像犁壁出现,从此牛耕得到广泛推广(4)唐代时期唐代,在长江下游

5、一带早已出现了曲辕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优点:轻便灵活;随意调整入土深浅;深浅一致,利于水田。翻车马钧三国魏晋时期翻车 2、灌溉工具唐代筒车变化: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思考: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工具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这一变化过程地体现的实质问题是什么?说明: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二铁犁牛耕 播种耧车 曲辕犁材质:石、木、骨 铜 铁农耕工具:灌溉工具:翻车 筒车动力:人力 畜力(牛力) 自然力(水力、风力)历史纵横:传统的精耕细作带来了什么?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明末清初

6、浙江嘉兴湖州地区水稻最高产量可达4-5石(合今每亩910-1125斤),比20世纪末美国加州的产量还高。据罗马时代克路美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禹三、水利的完善:1、上古时代2、春秋战国成都平原的都江堰金刚堤分江飞沙郾排洪宝瓶口输水作用: 运输 灌溉 防洪3、两汉坎儿井(又称龙首渠),在边疆西域地区。兴修水利方向:从内地向边疆从农业中心区域向周边扩展白渠遗址漕渠遗存4、治理黄河黄河是否泛滥是影响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关键,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对黄河的治理。东汉:王景治黄河,史称“王景治河,千载无患”明代:潘季驯治理黄河,号称“千古治黄第一人”。 由于水利对于农业的重要

7、性不言而喻,所以中国的农书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四、耕作方式的变化思考:商周为何需要“众人” ?何时改变?提示:农具原始,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协作。春秋后变化。甲骨文 “(王)大令众人曰, (xie)田。”1.商周集体耕作四、耕作方式的变化诗经记载“千耦其耘”:即大规模集体耕作。(春秋时期,生产工具进步,私田产生)说一说:是什么因素使得耕作从“众人”变为“个体”?2.从“集体”到“个体”耕作四、耕作方式的变化3.春秋出现自耕农经营“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自己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一般不剥削别人,或者对别人有轻微剥削,或者受别人轻微剥削。 合

8、作研究: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

9、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 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生活方式:“男耕女织”特点:自给自足 以家庭为单位 封闭性 分散性 合作研究: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

10、,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 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概括出三点即可)。材料二。主要观点: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阅读下列材料: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

11、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请回答: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合作研究: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基本模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1、含义:2 、形成时间:根本原因:、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基本特征;分散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封闭性)(脆弱性)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不利于技术革新,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 和民族性格(落后性) 、特征评价男耕女织小农经济总结提升:积极:1、较稳

12、定,自给自足,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2、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在封建社会前期 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消极:1、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2、比较脆弱,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3、自给自足:较少商品交流,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的 交流,特别到了近代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归纳总结农业起源农业发展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生产力“男耕女织”生产关系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国古代农业特点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 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经营方式: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 经营方式。1、铁农具和牛耕

13、在中国古代农业出现的时间是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 D、秦汉时期C2、(2008北京文综1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A巩 固 练 习3、(2010天津文综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1图2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B巩 固 练 习4、下列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是 刀耕火种 铁器牛耕 曲辕犁 翻车、筒车 都江堰 农学知识理论 A. B. C. D. D巩 固 练 习5、“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式认识正确的是 自耕农经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自耕农经济形势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 B.C. D.B巩 固 练 习A6、俗话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是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