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课件2020-2021一单元_第1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课件2020-2021一单元_第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课件2020-2021一单元_第3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课件2020-2021一单元_第4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课件2020-2021一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册课件 之第一单元2020秋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声音第三单元:运动和力1.听听声音1.让小车运动起来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用气球驱动小车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4.弹簧测力计5.声音的强与弱5.运动与摩擦力6.声音的高与低6.运动的小车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7.设计制作小车 (一)8.制作我的小乐器8.设计制作小车 (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1.感受我们的呼吸2.呼吸与健康生活3.测量肺活量4.一天的食物5.食物中的营养6.营养要均衡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第 1 单元 声音第 1 课 听听声音科学科教版 四年级上

2、册导入新课 谜面一个住这边,一个住那边,说话听得见,从小到老不见面。 (打一人体器官)谜底:耳朵 新知探究 听一听周围的声音。你能分辨出哪些是动物的叫声、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活发出的声音吗? 聚焦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声音很强,我们很容易能听得到,如小狗叫声、汽车鸣笛声、爆竹破裂声等;有的声音很弱,需要周围环境静下来,我们才能得到,如蚊子发出的声音,石英钟表转动的声音等。试一试、想一想1、听一听、说一说这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2、这些声音,你都喜欢吗?为什么?声音有的好听,有的不好听的。3、说一说这些声音是属于自然的声音还是人类活动的声音。ABCDEFGH相机刮风

3、喇叭水流打碎玻璃蟋蟀汽笛打雷新知探究聚焦讨论:什么物质会发出声音?固体会发出声音么?液体会发出声音么?气体会发出声音么?没有物质,能有声音么?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发出声音。声音的产生有物质基础。新知探究聚焦新知探究 仔细聆听分辨,无论是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还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它们都是种有特点,各不相同的。有的声音强,有的声音弱,有的声音高,有的声音低,有的声音悦耳,有的声音刺耳我们可以将这些声音分成不同的类别。聚焦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描述你听到的声音。新知探究1、当我们听到声音时,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一探索云雀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描述你听到的声音。新知探究1、当我们

4、听到声音时,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一探索蟋蟀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描述你听到的声音。新知探究1、当我们听到声音时,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一探索架子鼓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描述你听到的声音。新知探究1、当我们听到声音时,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一探索轰隆隆的雷声是怎么发出来的?鼓槌敲击鼓面时能发出声音。有的动物是通过喉咙发出声音。新知探究2、描述你听到的声音。一探索听到的声音我对这些声音的描述鸟叫声喇叭声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很响,比较刺耳音乐声悦耳动听市场里的声音刺耳、比较嘈杂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日期: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声音有高有低,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声音刺耳难

5、听,有的声音是嘈杂的声音,还有的声音是令我们感到不舒服的噪音。新知探究3、描述声音的词汇。一探索(1)声音高或低是指声音的音调,如尖锐的声音听起来高,粗的声音听起来就低沉。(2)声音强或弱是指声音的响度,也就是我们主观上感觉到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3)悦耳或动听是指比较优美、让人愉悦的声音。如安静的音乐等。(4)刺耳或难听是指尖锐、杂乱,使人听着不舒服的声音。如当我们使用话筒和音响设备时,音响里的声音被话筒拾收,产生无限回授,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话筒啸叫,这就是一种刺耳的声音。(5)嘈杂或噪声是指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

6、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新知探究4、描述声音一探索我们可以这样描述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 ),一会儿( )。高低新知探究4、描述声音一探索一些歌唱家的歌声被称为“海豚音”,是因为他们能发出很( )的声音。高新知探究4、描述声音一探索摩托车的声音很( ),比较( )。高刺耳新知探究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二探索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对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回忆一下你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把你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和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的问题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然后把你的记录和同组

7、同学进行交流。我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声音有强有弱,有高有低;可以利用不同物体发出声音,有的声音悦耳上,有的声音刺耳;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为什么能听到却看不到?如何让刺耳的声音变得悦耳?声音传播速度有多快?新知探究听音乐辨高低三探索 听一段简单的乐曲,你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吗?说一说它们的高低顺序。新知探究听音乐辨高低三探索 听一段简单的乐曲,你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吗?说一说它们的高低顺序。新知探究听音乐辨高低三探索 听一段简单的乐曲,你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吗?说一说它们的高低顺序。 在单音体系中,用七个音乐符号表示音级,即通常我们使用的“do、re、mi、

8、fa、sol、la、si”七个读音,这七个音的高低不同,采取不同组合形式就构成了美妙的音符。音级从“1”到“7”依次升高。拓展延伸动物的声音 不同种类的动物发出的声音所代表的意义是有区别的,这些意义都和该种类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生活环境有关,不同种类的动物发出的声音所代表的意义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和人类的语言相比较,动物的语言要简单、单调得多,但在这些单一的语言中却能表达出丰富的含意,比如求偶的语言,觅食的语言,报警的语言等,还能表达出愉快、恐惧、生气等心情。 非洲草原上的热带草原猴会用不同的叫声呼唤猴群中的其他成员,向它们报警:天敌(如蛇、鹰等)靠近了,它们会用不同的叫声来区别不同的天敌。当啄木鸟

9、在树干上啄虫子时,山雀常常跟在其后面,一边啄食啄木鸟遗漏的“饭菜”,一边鸣叫歌唱着,这其实是为啄木鸟放哨呢!狼长短不一的嚎叫声在狼群中表示不同的联络信号,狼还用嚎叫声向同伴说明自己的位置。很多狼聚集在一起嚎叫时,是在显示集体的威力。课堂练习1、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中,这里涉及的发声体分别是( )、( )、( )。一、填一填风马黄河水解析:自然界的风、河水、海洋等都能发出声音,绝大多数的动物也能发出声音。课堂练习一、填一填2、( )体、( )体和气体都能发出声音。固液解析:各种形态的物体都能发出声音。课堂练习一、填一填3、声音可以用高低( )、悦耳动听( )等进行描述、分类。强弱刺

10、耳难听解析:(答案不唯一)对于相同的事物,分类标准不同能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因此分类标准不同,对于声音的描述、分类也各不相同。解析:动物有很多不同的发声器,动物不一定都是由喉咙发出声音。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课堂练习1、声音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传递信息。2、所有动物都是由喉咙发出声音的。( )二、判断对错( )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听听声音 动物的叫声 自然界的声音 人类生活发出的声音高低 强弱 悦耳 刺耳谢谢观看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科学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声音观看视频科学聚焦说一说你知道的声音科学聚焦(6)树上鸟儿的声音(7)邻居大声交

11、谈的声音.(8)说话声、笑声、喊叫声、咳嗽声(9)歌声、肚子咕叫声、(10)拍手声、跺脚声(1)家里人说话的声音(2)电视机发出的声音(3)电话铃声(4)门窗打开的声音(5)窗外汽车发动机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索一:橡皮筋发声实验科学探索实验材料橡皮筋小木棒(或铅笔)科学实验: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实验过程科学探索(1)拉伸橡皮筋(2)按压橡皮筋(3)揉搓橡皮筋(4)弹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科学探索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方式能否发出声音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揉搓橡皮筋弹拨橡皮筋否否否能科学探索实验分析轻轻拉伸、按压、揉搓或拉动橡皮筋时,橡皮筋没有明显的振动,没有发出声音;当橡皮

12、筋两端固定下来,轻轻弹拨时,橡皮筋发生了明显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由此我们可推断,橡皮筋发出声音与它是否振动有关。科学探索实验结论拨动橡皮筋,它会震动并发出声音。当我们用手或其他工具将橡皮筋的振动停下来,它的声音也听不到了。当物体进行往复运动,即它的状态改变的过程,我们把这样的运动称为振动。总结: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观看视频科学探索探索二:观察其他发声物体科学探索拨动钢尺弯曲钢尺拨动、拍打、敲击都能够使钢尺发出声音;慢慢弯曲钢尺,钢尺不能发出声音。探索二:观察其他发声物体科学探索敲击鼓面按压鼓面用手拍打或用鼓槌敲击鼓面,能使鼓发出声音;慢慢按压鼓面,鼓不能发出声音

13、。探索二:观察其他发声物体科学探索用小锤敲击音叉,能使音叉发出声音;轻轻触摸音叉,音叉不能发出声音。敲击音叉轻轻触摸音叉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都不能发出声音。当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时,会感觉它们在振动,随着振动的停止,便不会听到声音。科学探索实验现象科学探索实验记录发声物体我看到的现象(示意图)我的想法弹拨橡皮筋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橡皮筋在振动钢尺上下振动鼓面产生振动音叉剧烈振动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科学探索实验分析它们发出声音时,都受到了力,并且产生了运动这一现象,猜测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到的力和自身的运动有关。拨动钢尺

14、敲击鼓面敲击音叉科学探索实验分析这三种情况,物体受到了力,也产生了运动,但却没有发出声音,猜想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科学探索实验结论物体发声时会有振动;物体停止振动后,不会发出声音。总结: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科学探索探索一: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如我们弹吉他时,吉他弦发生振动,并发出声音。而当我们轻轻按压吉他弦时,并没有发出声音,因为此时吉他弦并没有振动;我们轻轻拨动橡皮筋,会听到声音,这是因为橡皮筋产生了振动。而我们轻轻拉伸橡皮筋,不

15、会听到声音,这是因为橡皮筋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并没有产生振动。科学探索探索二: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竖笛是通过中空部分的空气柱(笛管内的空气)振动来发出声音,竖笛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音调与振幅是由空气柱的粗细、长短决定的。我们的发声器官科学拓展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声带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中国成年男性的声带一般在 1824 m,平均长度为20 mm左右,成年女性的声带一般在14-18 m,平均长度为15

16、 mm左右,因此男性的声音通常比女性的声音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的解释。课堂总结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设计振动:当物体受力后,进行往复运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完成课后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谢谢观看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科学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新知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呼呼的风声、潺潺的流水声、虫儿的鸣叫声,诉说着大自然的千变万化,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声音产生的的奥秘! 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如家里人说话

17、的声音、电视机发出的声音、电话铃声、门窗打开的声音、窗外汽车发动机的声音、树上鸟儿的声音、菜市场的嘈杂声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新知导入 我们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如通过喉咙发出的声音:说话声、笑声、喊叫声、咳嗽声、歌声等;通过身体发出的声音:肚子咕咕叫声拍手声、跺脚声等。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新知讲解1 橡皮筋发声实验。1.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实验目的:通过不同方式对橡皮筋发力,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实验材料:橡皮筋、小木棍。实验步骤:(1)两只手分别捏住橡皮筋的两端,轻轻拉伸,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新知讲解1 橡皮筋发声实验。实验步骤:(2)将橡皮筋放

18、在桌面上轻轻按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3)将橡皮筋放在手中轻轻揉搓,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4)把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轻轻弹拨橡皮筋或拉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新知讲解1 橡皮筋发声实验。实验现象:当我们轻轻拉伸、按压或揉搓橡皮筋时,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当我们把橡皮筋拔动橡皮筋两端固定下来,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了声音,轻轻拉动橡皮筋,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实验记录方式能否发出声音拉伸橡皮筋否按压橡皮筋否揉搓橡皮筋否弹拨橡皮筋能拉动橡皮筋否新知讲解1 橡皮筋发声实验。实验分析:轻轻拉伸、按压、揉搓或拉动橡皮筋时,橡皮筋没有明显的振动,没有发出声音;当橡皮筋两端固定下来,

19、轻轻弹拨时,橡皮筋发生了明显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由此我们可推断,橡皮筋发出声音与它是否振动有关。新知讲解1 橡皮筋发声实验。实验结论:拉伸、按压、揉搓或拉动橡皮筋时没有发出声音,弹拨橡皮筋时发出声音,声音的产生与橡皮筋的振动有关。新知讲解1 橡皮筋发声实验。2.橡皮筋发声时看到的现象。橡皮筋发声时,会上下或左右运动。当物体进行往复运动,即它的状态改变的过程,我们把这样的运动称为振动。我们发现,当橡皮筋发出声音时,它在振动。新知讲解1 橡皮筋发声实验。3.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声音的情况。拨动橡皮筋,它会振动并发出声音,当我们用手或其他工具将橡皮筋的振动停下来,它的声音也听不到了。4.总结。橡皮筋发

20、出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新知讲解2 继续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看一看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探究能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实验目的:探究能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实验材料:钢尺、鼓槌、小锤、鼓、音叉。新知讲解2 实验步骤:(1)什么情况下这些物体能发出声音。拨动、拍打、敲击都能使钢尺发出声音。用手拍打或用鼓槌敲击鼓面,能使鼓发出声音。用小锤敲击音叉,能使音叉发出声音。新知讲解2 实验步骤:(2)什么情况下这些物体不能发出声音。慢慢弯曲钢尺,钢尺不能发出声音。慢慢按压鼓面,鼓不能发出声音。轻轻触摸音叉,音叉不能发出声音。(3)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你有什么感觉?新知讲解2 实验现象:拨动

21、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都不能发出声音。当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时,会感觉它们在振动,随着振动的停止,便不会听到声音。新知讲解2 实验现象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记录表发声物体我看到的现象我的想法弹拨橡皮筋橡皮筋在振动声音的产生于物体的振动有关拨动钢尺钢尺上下振动敲击鼓面鼓面产生振动敲击音叉音叉剧烈振动新知讲解2 实验分析:(1)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根据它们都受到了力,并且产生了运动这一现象,猜测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到的力和自身的运动有关。(2)由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这些情况分析,物体受到了力,也产生了运动,

22、却没有发出声音的事实,猜想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新知讲解2 实验分析:(3)物体发声时会有振动,所以轻轻触摸会感觉到物体的振动。物体停止振动后,不会发出声音。实验结论: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新知讲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新知讲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新知讲解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如我们弹吉他时,吉他弦发生振动,并发出声音。而当我们轻轻按压吉他弦时,并没有发出声音,因为此时吉他弦并没有振动。新知讲解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1我们轻轻拨动橡皮筋,会

23、听到声音,这是因为橡皮筋产生了振动。而我们轻轻拉伸橡皮筋,不会听到声音,这是因为橡皮筋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并没有产生振动。新知讲解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2竖笛是通过中空部分的空气柱(笛管内的空气)振动来发出声音,竖笛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音调与振幅是由空气柱的粗细、长短决定的。管子里的薄膜在振动。空气在振动。管子在振动。拓展提高我们的发声器官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拓展提高昆虫发声1.

24、摩擦发声。蟋蟀的发音器由音铿和摩擦片组成。振翅时,左翅叠在右翅上,音铿和摩擦片相互摩擦而发出声音。蝗虫的发音器分别称为音铿和刮器,两者摩擦时,还引起前翅的振动发出“嚓嚓”的声音。2.由口发声。天蛾靠内唇发声,当咽及肌肉收缩形成气流从口内出入时,遇内唇受阻,会发出犹如人“吹哨”的声音。3.翅振发声。昆虫飞翔时翅的拍打,胸部骨片的振动以及左右翅互相拍击也能产生声音。拓展提高昆虫发声4.膜振发声。昆虫的发音器构造分为大小两室。大室内有褶膜与镜膜,小室位于体的内侧,内有鼓膜,当昆虫体内肌肉收缩,便振动鼓膜发声,加之镜膜的协助和共鸣室的反响,声音就分外响亮了,如蝉等。5.碰击发声。如灰蝶中有些种类的蛹,

25、以它的前端敲打树叶、小枝条发声。如叩头虫。拓展提高动物的语言课堂练习 判断: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停止后发声不会停止。( )2.我们拍球时,虽然能听见声音,但是看不见球面或地面的振动,因此拍球发声时不振动。( )3.物体只要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产生声音。( )4.电视机里的声音是通过音箱发出来的。( )5.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6.人类生活中离不开振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功能,如心脏的搏动。( ) 课堂练习选择:1.用手握住钢尺或竖笛,它们不会发出声音,是因为它们没有( )。A.断裂 B.振动 C.受到力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声音表示的意

26、义不同B.人说话不需要人体振动C.凡是声音都能看见 AB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我们不时地在听各种声音,我们能使物体发出声音,力的作用不是物体发出声音的根本原因,只有振动才能产生声音,这些物体停止发出声音的时候,它们都会停止振动。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设计 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消失 谢谢观看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第 1 单元 声音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科学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新知导入花样游泳的选手头部潜入水中时,仍能随音乐起舞。完美的“水中芭蕾”新知导入 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而且,

27、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新知导入 敲人和鼓之间除了空气,没有其他物质,我们猜想,声音是通过空气由鼓面传播到人耳的;这说明,声音的传播不是单方向的,可能是向四面八方发散传播的。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向四面八方发散传播的。新知导入声音的传播新知讲解1 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实验目的:通过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和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对比实验,认识声音的传播也需要物质,没有物质,既不能产生声音,又不能传播声音。实验材料:玻璃罩、抽气筒、闹钟。实验猜想: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后,我们_听到闹钟的声音(填“能”或“

28、不能”)新知讲解1 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实验步骤:(1)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观察能否听到闹钟的声音。(2)用抽气筒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仔细倾听,观察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否发生变化。(3)将玻璃罩内抽至接近真空状态,观察闹钟声音的变化。新知讲解1 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实验现象:开始能清楚地听见闹钟的声音,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弱。玻璃罩内接近真空状态时,就无法听见闹钟的声音了。新知讲解1 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实验分析:闹钟振动发声,同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微粒发生振动,进而将这种振动向远处传播。当玻璃罩内空气变少时,传播声音的物质也变少了

29、,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也变弱了。当玻璃罩内接近真空状态时,几乎没有传声物质,我们也就无法听到声音了。实验结论: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后,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新知讲解2 比较耳朵贴在桌面与不贴在桌面听到声音的不同。实验目的:通过对比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与不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比较声音在固体中与空气中传播速度的不同。实验材料:桌子、椅子。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一名同学将耳朵贴在桌面的一端,听一听同桌在桌面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新知讲解2 (2)坐直,将耳朵离开桌面,同桌继续用手轻轻抓挠桌面,比较这两种情况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耳朵贴在桌面

30、听到的声音要比不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清晰。新知讲解2 实验分析:我们把耳朵贴在桌面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桌面传递过来的,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当耳朵离开桌面时,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要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所以耳朵贴在桌面听着清晰。实验结论:声音可以通过桌面(固体)传播,桌面(固体)传播能力要比空气强。新知讲解3 水是怎样传播声音的?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振动的音叉会引起水面的波动,初步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通过听水中振动的音叉的声音,了解声音是否可以在水中传播。实验材料:音叉、小锤、水、水槽。新知讲解3 实验猜想: 将音叉放入水中会产生波纹,波纹会向_扩散。 (填

31、“四周”或“某一方向”) 声音_在水中传播。 (填“可以”或“不可以”)新知讲解3 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装一半的水,等待水面平静。用小锤轻轻敲击音叉,慢慢将敲击后的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2)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一部分,让另一名同学将耳朵贴在水槽边,观察是否能听到音又振动的声音。音叉从水面中心放入,不能触碰到水槽壁。新知讲解3 实验现象:(1)用敲击过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看到水面荡起水波,这个水波是从音叉开始的,并且逐渐向四周扩散。(2)将耳朵贴在水槽边时,会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从水中传来。新知讲解3 实验分析:(1)音又接触水面荡起水波,说明物体在振动发声的同时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

32、动,并且会从中心处以波的形式逐渐向四周传播。(2)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因此当耳朵贴在水槽边时,可以听到水中音叉振动的声音。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新知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新知讲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新知讲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的传播新知讲解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1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如土电话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借助的是棉线和空气;鼓声在传播过程中借助的是空气;音叉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借助的是水和水槽。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新知

33、讲解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2这是因为太空中不但没有空气,而且也没有传播声音的物质,所以他们必须依靠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无线电波来进行沟通。新知讲解声音传播的其他方式拓展提高做个“土电话”。实验目的:感受声音在棉线或尼龙绳中传播的过程,初步形成对声波的认识。实验材料:两个纸杯、一根(约5米长)棉线或尼龙绳、钢针。拓展提高做个“土电话”。实验步骤:(1)先用钢针分别在两个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再将棉线或尼龙绳穿过小孔,打结固定。(2)两位同学距离5米左右,一位同学低声说话,另一位同学观察能否听清。拓展提高做个“土电话”。(3)电话线(棉线或尼龙绳)保持松弛状态,一位同

34、学在电话线(棉线或尼龙绳)一端对着话筒(纸杯)说话,另一位同学用听筒(纸杯)接听,观察能否听清。(4)将电话线(棉线或尼龙绳)拉直,观察听到的声音是否发生变化。拓展提高做个“土电话”。实验现象:直接听或者在电话线(棉线或尼龙绳)松弛状态下听,都听不清对方说话的内容,将电话线(棉线或尼龙绳)拉直后听,可以清楚地听到对方说话的内容。拓展提高实验分析:声音能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带的振动空气的振动纸杯的振动传递给棉线对面的纸杯实验结论:声音能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新知讲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拓展提高伏罂而听的含义及科学道理课堂练习 判断:1.声音是以波

35、的形式进行传播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其他物质。( )3.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 )4.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5.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6.土电话设备简单,不能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 课堂练习 选择:1.将振动的音叉放入水槽内的水中,我们用耳朵贴在水槽边可以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其传播路径是( )。A.音叉水水槽人耳 B.音叉人耳 C.音叉空气人耳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这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叉将振动传给了水C.声音只能沿水面传播 CA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

36、学习,我们设计了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了比较。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物体在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等物体跟随振动,使声音慢慢传向远方,而且声音在真空中是不会传播的。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设计 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气体、固体、液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1.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科学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感觉世界观看视频科学聚焦耳朵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呢?科学聚焦这首好听的歌曲,我们是用什么器官听到声音的呢?耳朵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呢?一分钟了解耳朵观看视频科

37、学探索科学探索探索一:观察耳朵的结构图收集声音人的外耳就像是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放大声音信号鼓膜是一个半透明的薄膜,很薄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也能产生振动把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属于神经系统,不属于内耳前庭,可以使人保持平衡,是平衡器官。一分钟了解耳郭观看视频科学探索探索二:探究耳郭的作用科学探索实验步骤(1)把一张A4纸卷成圆锥状,用双面胶带黏住,做成一个“喇叭”。(2)在一定的距离,用耳朵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3)把喇叭”小的一端紧靠耳朵,大的一端朝向个细微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4)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仔细感受声音的变化。实验记录科学探索裸

38、耳用纸喇叭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声音微小声音微小声音微小声音变更清楚了声音变更清楚了声音变更清楚了实验分析与结论科学探索实验现象实验分析实验结论用裸耳能听到微小的声音;用自制纸喇叭听声音的时候,听的更清楚了。用纸喇叭听声音时,收集声波的范围更大,因此听得就更清楚。由此推断,我们的耳郭主要起到收集声波的作用,它能增强我们的听力。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一分钟了解鼓膜观看视频科学探索探索三:模拟鼓膜振动实验科学探索实验材料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音叉、小锤、碱面等。探索三:模拟鼓膜振动实验科学探索实验步骤(1)把气球皮放在杯口上面绷紧,用橡皮筋固定(气球皮模拟鼓膜)。(2)在“鼓膜上面放少量的碱面。(3

39、)用音叉等能发声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鼓膜”是怎样振动的,上面的碱面是如何变化的。(4)重复以上的步骤多次实验,仔细观察“鼓膜”的振动。模拟鼓膜的振动观看视频科学探索实验记录科学探索相同条件不同条件“鼓膜”的振动情况猜测实际声音距“鼓膜”的远近不变“鼓膜”上方制造的声音强“鼓膜”上方制造的声音强声音的强弱不变制造的声音距离“鼓膜”较近制造的声音距离“鼓膜”较远振动明显振动不明显振动明显振动不明显振动明显振动不明显振动明显振动不明显实验分析与结论科学探索实验现象实验分析实验结论用小锤敲击音叉,把音叉靠近塑料杯口的气球皮时,会看到气球皮上的碱面跳起来。音叉距

40、离气球皮的远近和敲击音叉力量的大小都会影响到碱面跳动的高度。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物体发声产生的振动传播到“鼓膜”时,会使“鼓膜”产生振动,当声音的大小和远近不同时,“鼓膜”的振动幅度也不同,从而推测出人耳鼓膜的振动状态。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证明鼓膜会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等条件不同,引起鼓膜的振动也不同。科学探索研讨一: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收集声音人的外耳就像是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放大声音信号鼓膜是一个半透明的薄膜,很薄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也能产生振动把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属于神经系统,不属于内耳前庭,可以使人保持平衡,是平衡器官

41、。科学探索研讨一: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1)耳郭能收集声音。(2)鼓膜是分隔外耳和中耳的一层膜,鼓膜能将声音转化为振动。(3)听小骨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传导过程还像放大器一样,把声音信号放大十倍,所以即使很轻微的声音人们也能听到。(4)耳蜗可以把声波的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科学探索研讨一: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鼓膜的作用是接收空气的振动(即声波的刺激)。当外界有声波(空气振动),鼓膜也振动,鼓膜借助连接它的听小骨,将振动传递给内耳,内耳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经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产生听觉。科学探索1.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研讨二:耳郭的作用听诊器头的薄

42、膜结构能够随着声音产生振动,听诊器的听筒和耳郭的作用一样能聚集声音,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拉长变大的耳郭”。耳郭与纸喇叭在结构上都是由大到小的,纸喇叭外部越大,聚集到的声音越清晰。2.你能解释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吗?科学拓展科学零距离听觉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助听器能帮助很多听觉不良的人提高听力,但是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了损伤,即使使用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人们把这种状况叫作失聪。如果突然遇到很响的声音(如放鞭炮),可以采用堵上耳朵或张大嘴巴这两种做法来保护鼓莫。堵住耳朵是为了阻止声波由外耳道进入耳朵;张大嘴巴可以使人体的咽鼓管张开,平衡鼓膜两侧声波引起的空气振动

43、,这两种做法都可以保护鼓膜。突然遇到巨大响声时应该怎么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耳朵的结构,通过模型探究,了解了耳郭和鼓膜的作用,知道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课堂总结1.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设计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耳朵的结构和功能(2)耳朵如何听到声音完成课后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谢谢观看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第 1 单元 声音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科学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新知导入唱响经典红歌我的祖国玖月奇迹演唱会新知导入 在九月奇迹演唱会上,玖月奇迹使用双排键演奏了美妙悦耳的乐曲,我们是用什么器官听到这些美妙声音的呢? 耳朵,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听众的耳

44、中。 那么,耳朵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呢?耳朵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呢?新知导入听觉的产生点击观看视频新知讲解1 观察耳朵的结构图。耳朵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新知讲解1 观察耳朵的结构图。1.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等。耳郭负责收集空气里的声波。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新知讲解1 观察耳朵的结构图。2.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等。鼓膜是一个半透明的薄膜,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外耳与中耳以它为界。鼓膜很薄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也会产生振动。新知讲解1 观察耳朵的结构图。3.内耳:结构复杂,包括耳蜗和前庭等。耳蜗可以把声波的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 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

45、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而听小骨就会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受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新知讲解2 探究耳郭的作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耳郭有什么作用。实验猜想: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实验材料:双面胶带、一张A4纸。新知讲解2 探究耳郭的作用。实验步骤:(1)把一张A4纸卷成圆状,用双面胶带黏住,做成一个“喇叭”。(2)在一定的距离,用耳朵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新知讲解2 探究耳郭的作用。(3)把“喇叭”小的一端紧靠耳朵,大的一端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4)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仔细感受声音的变化。

46、新知讲解2 探究耳郭的作用。实验记录裸耳(声音)用纸喇叭(声音)一微小变更清楚了二微小变更清楚了三微小变更清楚了方式次数新知讲解2 探究耳郭的作用。实验现象:用裸耳能听到微小的声音;用自制纸喇叭听声音的时候,听得更清楚了。实验分析:用纸喇叭听声音时,收集声波的范围更大,因此听得就更清楚。由此推断,我们的耳郭主要起到收集声波的作用。实验结论: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新知导入耳朵是如何能听到声音的呢?点击观看视频新知讲解3 模拟鼓膜振动实验。实验目的:利用鼓膜模型研究鼓膜的作用。实验猜想:鼓膜_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填“会”或“不会”)实验材料: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音叉、小锤、细沙或碎纸屑等

47、。新知讲解3 模拟鼓膜振动实验。实验步骤:(1)把气球皮放在杯口上面绷紧,用橡皮筋固定(气球皮模拟鼓膜)。(2)在“鼓膜”上面放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新知讲解3 模拟鼓膜振动实验。(3)用音叉等能发声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鼓膜”是怎样振动的,上面的细沙或碎纸屑是如何变化的。(4)重复以上的步骤多次实验,仔细观察“鼓膜”的振动。新知讲解3 模拟鼓膜振动实验。实验记录模拟“鼓膜”振动实验记录表相同条件不同条件“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声音距“鼓膜”的远近不变声音较强时振动剧烈声音较弱时振动平缓声音的强弱不变声音较远时振动平缓声音较近时振动剧烈新知讲解3 模拟鼓膜振动

48、实验。实验现象:用小锤敲击音叉,把音叉靠近塑料杯口的气球皮时,会看到气球皮上的细沙或碎纸属跳起来。音叉距离气球皮的远近和敲击音叉力量的大小都会影响到细沙或碎纸屑跳动的高度。实验结论: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证明鼓膜会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等条件不同,引起鼓膜的振动也不同。新知导入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点击观看视频新知讲解对人耳结构和功能的认识。1大脑耳郭能收集声音。鼓膜能感受到声音信号,产生振动。听小骨能放大声音信号。耳蜗能转化声音信号。听觉神经外耳道新知讲解对人耳结构和功能的认识。1(1)耳郭能收集声音。(2)鼓膜是分隔外耳和中耳的一层膜,鼓膜能将声音转化为振动。(3)听小

49、骨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4)耳蜗可以把声波的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新知讲解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鼓膜的作用是接收空气的振动。当外界有声波(空气振动),鼓膜也振动,鼓膜借助连接它的听小骨,将振动传递给内耳,内耳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经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产生听觉。1对人耳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新知讲解耳与听觉点击观看视频新知讲解1.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耳郭与纸喇叭在结构上都是由大到小的,纸喇叭外部越大,聚集到的声音越清晰。2耳郭的作用。新知讲解2.你能解释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吗?听诊器头的薄膜结构能够随着声音产生振动,听诊器的听筒和耳郭的作用一样能聚集声音,医生用的听诊

50、器是“拉长变大的耳郭”。2耳郭的作用。新知导入感觉世界点击观看视频拓展提高听诊器听诊器是1816年由法国医师雷奈克发明的。当时,雷奈克为一个胸痛的肥胖病人看病,他将耳朵贴在病人的胸前,但是病人肥胖的胸部隔音效果太强了,听不到从内部传出来的声音,雷奈克非常懊恼。拓展提高听诊器 有一天,雷奈克独自一人在路上散步,他发现两个小孩蹲在一条长木梁的两端做游戏,一个小孩用针尖刮划他那一端的木梁,另一端的孩子则把耳朵贴在木梁上,静听彼端传来的声音。 雷奈克思路顿开,返回医院,用纸卷成圆锥筒,用宽大的锥底置于病人的胸部,倾听了一阵,惊喜地发现,可以听到听诊器病人胸部内的声音了。课堂练习 判断:1.人听不到声音

51、一定是鼓膜破了。( )2.用两只耳朵听声音与用一只耳朵听声音没有区别。( )3.耳郭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 )4.鼓膜很薄、有弹性,很轻的声音也会引起它的振动。( )5.即使鼓膜接收到不同的声音,产生的振动情况也相同。( )6.小明研究强弱不同的声音对“鼓膜”振动的影响。他先把小音叉放在离“鼓膜”15厘米的地方轻轻敲,再把小音叉放在离“鼓膜”30厘米的地方重重敲。他的做法是对的。( ) 课堂练习 选择:1.耳朵是由( )构成的。 A.耳郭、鼓膜、内耳 B.外耳、中耳、内耳 C.耳郭、中耳、内耳2.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 )。A.信号 B.声音 C.声波3.鼓膜受外耳道传送的声波而产生(

52、)。A.声音 B.振动 C.音质4.下列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远离噪声 B.控制物体发声 C.耳机音量开到最大 ABBC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使用探究性试验正反两方面验证得出声音的产生。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进一步利用简单的实验材料研究强弱、远近不同的声音对自然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的影响,在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设计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外耳: 耳郭 耳道 中耳: 鼓膜 听小骨 内耳: 耳蜗 听觉神经谢谢观看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1.5 声音的强与弱科学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非洲鼓逆战观看视频科学聚焦

53、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科学聚焦非洲鼓表演时鼓手在鼓面上拍打就能发出不同的节奏和音符,敲击非洲数,我们发现,轻轻敲鼓,发出的声音小;用力敲鼓,发出的声音大,因为用力的大小不同,鼓面产生的振动情况不同,声音的轻重就不同,音乐课上,我们将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科学探索探索一:研究钢尺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步骤(1)将钢尺伸出桌面大约10厘来,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2)用另一只手轻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仔细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3)用另一只手用力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仔细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实验记录科学

54、探索实验次数实验方法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1轻轻拨动钢尺用力拨动钢尺2轻轻拨动钢尺用力拨动钢尺3轻轻拨动钢尺用力拨动钢尺小弱强大小弱强大小弱强大实验分析与结论科学探索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探索二:研究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科学探索实验步骤(1)在一块木板上钉4个钉子,将橡皮筋均匀地围在钉子之间。(2)轻轻拨动橡皮筋的一侧,仔细倾听,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3)用力拨动橡皮筋的同一侧,仔细倾听,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

55、。(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实验材料:四个钉子、一块木板、一根橡皮筋实验记录科学探索实验次数实验方法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1轻轻拨动橡皮筋用力拨动橡皮筋2轻轻拨动橡皮筋用力拨动橡皮筋3轻轻拨动橡皮筋用力拨动橡皮筋小弱强大小弱强大小弱强大实验分析与结论科学探索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轻轻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科学探索实验步骤(1)将碎纸屑均匀地洒在鼓面上。(2)轻轻敲击鼓面,仔细听鼓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碎纸屑的变化,推测鼓面振动幅度的变化。(3)用力敲击鼓面,仔细听鼓发

56、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碎纸屑的变化,推测鼓面振动幅度的变化。(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探索三:研究鼓面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材料:鼓、一些碎纸屑、一对鼓槌实验记录科学探索实验次数实验方法声音的强弱纸屑的变化振动幅度1轻轻敲击鼓面用力敲击鼓面2轻轻敲击鼓面用力敲击鼓面3轻轻敲击鼓面用力敲击鼓面小弱强大小弱强大小弱强大轻微的跳动被弹起很高轻微的跳动被弹起很高轻微的跳动被弹起很高实验分析与结论科学探索实验现象实验分析实验结论轻轻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鼓面发出的声音较弱时,碎纸眉只能轻微地跳动,说明鼓面的振动幅度小;鼓面发出的

57、声音较强时,碎纸屑会被弹起很高,说明鼓面的振动幅度大。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科学探索研讨一:分析你的记录,你能发现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吗?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我们可以打开一个音频的应用播放音乐,声音越强,显示声波的振动幅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科学探索研讨二1.我们轻轻走路时,脚步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小;重重走路时,脚步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大。2.我们大声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幅度大;小声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幅度小。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

58、振动的幅度有关?科学探索3.在铁架台上用细线吊个乒乓球,乒乓球挨着旁边的音叉,当我们敲击音叉时,会发现乒乓球也跟着摆。当我们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变强,乒乓球的摆动幅度也变大。乒乓球的摆动幅度相当于振动幅度,说明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强度就越大。研讨二科学拓展科学零距离音量又称响度、音强,是描述声音强弱的量。音量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振动幅度越大,音量越大;振动幅度越小,音量越小。声音的强弱等级可以用分贝(dB)来表示。音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课堂总结1

59、.5 声音的强与弱板书设计振幅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振幅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完成课后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谢谢观看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1.6 声音的高与低科学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新知导入铝片琴演奏点击观看视频新知导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大人与小孩在一起说话,他们的声音相同吗?你能说出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吗?声音有高有低。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新知导入这是由他们的声带决定的。声音有高有低。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高低简称音高。音高也叫音调,音调主要与声音的频率有关。一般来说,女性的声音频率总高于男性。爸爸的声音低沉,浑厚。女儿的声音清脆、响亮。新知讲解1 敲击铝片琴,使它发

60、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铝片琴的结构,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步骤:(1)用相同的力度敲击铝片琴,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2)反复试验3次,描述听到声音有什么不同。琴片敲琴棒新知讲解1 敲击铝片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实验现象:琴片越长,声音越低;琴片越短,声音越高。实验结论:声音有高低的不同,铝片琴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琴片的长短。新知讲解2 吹奏口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口琴的簧片,高低不同的声音和簧片有什么关系?实验步骤:(1)用相同的力度去吹奏口琴,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2)反复试验3次,描述听到声音有什么不同。簧片新知讲解2 吹奏口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实验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