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评估《习题集》_第1页
渔业资源评估《习题集》_第2页
渔业资源评估《习题集》_第3页
渔业资源评估《习题集》_第4页
渔业资源评估《习题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业资源评估习题集习题一 取样、线性回归分析以及捕捞对资源量和渔获量产生的影响1、今从两艘拖网渔船A和B上,对黑线鳕进行渔获样品取样。因船上的黑线鳕已按大、中、小规格装箱,每箱重约63kg,现分别从A、B船中取不同规格的大、中、小各箱进行体长测定,体长按10cm间隔分组,分别记录其尾数和卸货数量如下(Gulland,1969):体长(cm)405060708090100总计(尾)卸货数量(箱)大A船 中小2328191517371426542104大B船 中小134277456413122845235340若所有渔船共卸货有:大的350箱,中的720箱,小的1056箱,试分别估算取样渔船和所有渔船的黑线鳕总尾数和体长分布。2、1955年英国Lowestoft上市的雄性鲽鱼由取样得出按每5cm间隔的体长组的尾数统计如下(Gulland,1969):体长组(cm)25293034353940444549尾数3 991 9844 155 0091 232 174274 97215 349其中取得雄鱼的耳石的尾数和其估计的年龄为:年龄体长 34567891011+总计25293034353940444559338182481413053268132433283442121121951511541101634167186162369试估计各龄鱼上市的总尾数(设雌雄比为1:1)。3、下表给出日本小沙丁鱼样品的长度分布:体长组组中值尾数累积尾数累积百分比110115115120120125125130130135135140140145145150150155155160160165165170170175112.5117.5123.5137.5132.5137.5142.5147.5152.5157.5162.5167.5172.511021445386726028251231(1)绘制尾数体长组成分布的直方图和以百分比表示的相对累计频率分布曲线。(2)计算样品的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偏差;无偏方差与标准方差;中数、四分位数与众数,并检查所绘制的图示结果。(3)在正态概率纸上标出相对累计频率,并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总体方差,并与上面所得之结果进行比较。4、根据巴基斯坦捕虾渔业19711980年的渔业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试计算年单位渔船渔获量对投入渔船艘数之间的线性关系(Sparre等,1989):(1)计算截距a和斜率b(用计算工作表格计算);(2)计算a和b的95的置信界限;(3)计算相关系数及其95的置信界限; (4)绘制散点分布和回归直线图。年i渔船艘数x(i)x(i)2年单位船只数量y(i)y(i)2x(i)y(i)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234567891045653655467570273075091892889743.544.638.423.825.230.527.421.126.128.9930.25750.76445.21681.21835.2119836.023905.621273.616065.017690.4总计7146309.5.5斜率:截距:b的方差:a的方差:t分布:t(n2)=置信界限:bsbt(n2),bsbt(n2),asat(n2),asat(n2),5、在一个未开发的鱼类资源中,在每一年年初每个年龄组的资源尾数,有20在这一年间死亡。由对该鱼种生产的研究已知各龄的个体平均体重的资料如下:年龄(年)012345678910体重(g)0133781147233325420512595650(1)绘制一条起点为1000尾的一个世代鱼类存活尾数(在每一年年初)对年龄的函数曲线。(2)绘制一条存活鱼总重量对年龄的函数曲线。(3)该世代鱼类最高重量在哪一年龄?(4)其平均年龄为多少?(设留下的鱼类在10龄时全部死亡)。6、假使上述的资源由一个渔业进行开发,该渔业从3龄开始捕捞,若每年的捕捞死亡尾数和自然死亡尾数相等(所被开发的各年龄组,其年总我死亡率应为36):(1)计算所捕获的每一年龄组的渔获尾数,并绘制出每一年龄鱼类存活尾数对年龄的变化曲线。(2)计算每一年龄的渔获重量,并绘制对年龄的变化曲线。(3)该世代的整个生命期间捕获的总渔获尾数和渔获重量是多少?(4)就三该世代鱼类的渔获平均年龄。7、据下表的数值重复按第5题的要求进行计算:序号年总死亡率每年捕捞尾数每年自然死亡尾数12345624.4%28.4%48.8%59.0%67.2%73.8%0.250.52345在最后一栏提供的每年捕捞尾数和每年自然死亡尾数的比值与捕捞努力量成正比,并作为一个标准捕捞努力量的函数。计算下列各项,并绘制出对捕捞努力量的变化曲线:(1)所有被捕捞鱼类尾数;(2)所有被捕捞鱼类的重量;(3)各渔获总重量分别除以标准捕捞努力量指数(即资源密度指标或称CPUE)。(4)总渔获物中鱼类的平均年龄。8、若某渔业资源群体在未开发时的年自然死亡率为63,且只捕捞1龄及1龄以后的各龄组的群体,试按下表的数值按上述第5、6、7题的要求进行重复计算(起点仍是1000尾0龄的鱼类)。序号年总死亡率每年捕捞尾数每年自然死亡系数1234578%86.5%95%98%99%0.51234该鱼类各年龄平均体重的资料如下:年龄(年)12345体重(g)11.524.336.844.549.09、如开捕年龄为2龄或5龄,开发上述两种鱼类资源,其资源量和渔获量等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用重复上述第5、6题的要求进行计算来说明。习题二 生长参数的估算1、已知某种鱼生长符合Von Bertanlanffy生长曲线,已知其生长参数为:K0.168年1;l70.7cm;t00.418年,其体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为:W0.041L0.2842(体重W以g表示,体长L为cm)其体长与全长之间的关系为:TL=0.21+1.18SL(TL为全长,SL为体长)试估算:(1)体长与年龄之间的函数关系;(2)全长与年龄之间的函数关系;(1)体重与年龄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分别绘制上述三条变化曲线。计算时各龄取0.5、1.0、1.5、2、3、4、5、6、7、8、9、10、12、14、16、20、50等。2、从东海中国海的拖网渔获中获取样品如下表的体长分布:体长(cm)尾数体长(cm)尾数910111213141516171819509224023416234761230143992144851271920212223242526272829306734453413102281681401146422由上表的体长频率分布你能说出这个样品大致的年龄组成码?有多少个年龄组能判别的较清楚?其各龄的众数体长是多少?每个年龄组的尾数是多少?其后的年龄组是否还能分辨出来?请再用体长分布直方图进行直观分析。3、Yokota(1951)提供鲨鱼的生长数据(根据鳍脚长度的季节变化来确定年龄)如表:年龄(组)体重(g)体重(g)与体长(mm)关系IIIIIIIV375151924303247W=7.4103L3(g)试确定生长参数L、W、K和t0值,并计算至龄的理论体长和理论体重。4、Posgay(1953)将海水扇贝进行标志方流,约在10个月的期间内获得和重捕的生长资料如下:贝壳直径(mm)标志放流时尺寸重捕时尺寸649869102719394115104120105126110125117127117136126138试估算:(1)生长参数L和K;(2)取t00,计算I至龄各龄的壳径长度;(3)绘制长度生长曲线。5、Randall(1962)在维尔京群岛附近对海洋刺尾鱼进行标志放流试验,获得如下表11尾鱼的放流、重捕的生长资料,表中第B列为放流时的体长,第C列为在重捕时的体长,第D列为放流到重捕之间的时间。试用Gulland和Holt(1959)法估算生长参数K和L,并计算K值95的置信界限。A序号B(Lt)cmCL(t+t)cmDt天数EL/tcm/年FL(t)+L(t+t)/2cm12345678910119.710.510.911.112.412.814.016.116.317.017.710.210.911.812.015.513.614.316.416.517.218.05333108102272484373631061116、据Postel(1955)提供在塞内加尔内海的大西洋黄鳍金枪鱼的体长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的资料如下表所示,试用Walford生长变换法(FordWalford法)和Gulland与Holt法估算该鱼种的生长参数K和L。并估算K值的95置信界限。年龄(年)123456叉长(cm)35557590105115方法FordWalfordGulland和Holt1234L(t)35557590105L(t+t)L/ta(截距)b(斜率)b的置信界限KL7、据辽东湾小黄鱼各龄的体长、体重如下表所示的资料(叶昌臣,1964):年龄t(年)0.5123456789体重Wt(g)体长lt(mm)14983812899188154217198239236252259261278263283270286271试估算:(1)体长与体重关系的条件系数a和指数系数b,其线性相关系数r为多少?(2)其生长参数L、W、K和t0为多少?其K值95的置信界限?(3)写出该鱼种的体长和体重的生长方程,并计算各龄的理论体长和理论体重,绘制体长和体重的生长曲线。(4)各龄的体重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是多少?并绘出变化曲线,指出其体重生长速度最大的年龄(即拐点年龄)在几龄?8、设某种鱼类的重量生长方程为:W(abect)3问其最大的生长速度在哪一年龄?9、对某鱼种渔获物进行取样,按体长组抽取一定样品观察其耳石,并鉴定其年龄,得到其年龄-体长换算表(如下表所示)。该鱼种上市渔获物总产量为128t,各体长组的渔获尾数见该表第二列。试估算:(1)各年龄的渔获尾数;(2)各年龄得平均体长;(3)用体重与体长关系式求算各龄得估算体重(设该鱼种为匀速生长的鱼类);(4)各年龄的实际平均体重(修正值);(5)其生长参数数L、W、K和t0值;(6)其生长拐点年龄。年龄-体长换算表体长组的组中值渔获尾数观测耳石数年龄12345678927.532.537.542.547.552.557.562.567.572.577.582.587.592.597.5102.5107.5112.532212633516537507187781200375805896402129441921131465421316412965219241416181314171812171114611219246281417128115118231146861131344133441133111111211上市鱼的总产量128t(额定重量)10、据东海带鱼春夏汛各年龄平均肛长和各龄体长分布标准差得资料如表所示(詹秉义,1983 据三栖宽,1962,并作时间上的修正):年龄IIIIIIIVV平均肛长(mm)标准差(mm)171.929.7269.323.9327.227.4369.529.0406.226.0再根据1962年和1979年东海带鱼春夏汛产卵群体长组成的资料如下(林景祺,1981):肛长组(mm)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01962年1979年0.31.53.75.511.716.515.012.517.016.019.013.515.38.57.46.06.41.51.0肛长组(mm)2802903003103203303403503703901962年1979年1.02.02.01.02.00.32.00.50.32.50.31.50.31.00.5肛长组(mm)4004104204504604805101962年1979年0.50.50.51.02.00.50.5试将1962年和1979年东海春汛产卵带鱼的体长组成转换成年龄组成习题三 捕捞努力量标准化1、三类拖网渔船在同一渔汛季节分别在a和b海区进行生产。分类别渔船的渔获量和投网次数如下表所示,若以A类渔船为标准,试估算B和C类渔船的标准捕捞努力量(投网次数)和各海区总捕捞努力量。类别海区渔获量(t)投网次数Aab15231865253296Bab896735199182Cab3561012451252、据上题计算结果,按A类渔船为标准捕捞努力量单位,试计算如下表所示的各年份的标准捕捞努力量单位数(投网次数),并以图表说明各年份渔获量、捕捞努力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变化。年 份总渔获量(t)投网次数A类渔船B类渔船C类渔船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22759258602813221219164461063312584106891312514136525115418932241155510018627007007001355120013241533710510310011211353884258134161751691683、今有如下表所示的辽东湾小黄鱼渔业统计资料,设专业机帆船的捕捞能力大体相近,试以专业机帆船船数为标准捕捞努力量单位,估算各年份捕捞努力量单位数。捕捞年份总渔获量专业机帆船数专业机帆船产量19611962196319645570370023001989646394663420176113698974、以上海海洋渔业公司拖网每100网为一个标准捕捞努力量单位,根据该公司生产记录以及生物学测定,可以直接求得各时期内对于1970年世代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现已知1972年2月黄海鲱鱼的总渔获量为15694t,其中2龄鱼占91.8%,2龄鱼平均体重为145g,据上海海洋渔业公司资料该时期对1970世代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为2.42106尾。试估算1972年2月的总捕捞努力量。5、1976年我国的黄海鲱鱼渔获量尾63839t,拖网投网次数为14250次,渔获箱(每箱20kg),如果拖网投网次数100次为1标准捕捞努力量单位。试估算1079年的总捕捞努力量。6、下表为英国北海拖网在两年中捕捞鲽鱼和黑线鳕捕捞努力量和渔获量的最简单数据资料,整个区域分成16个小区,每个小区的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数据都分别进行记录。第1年第2年捕捞努力量黑线鳕鲽鱼5500648126606324016208017238171319513141680捕捞努力量黑线鳕鲽鱼8401674909542784881313013121321213912610100捕捞努力量黑线鳕鲽鱼1040401365391133221456429451896318(8)(32)(8)64818捕捞努力量黑线鳕鲽鱼142884150901616481515455102555156612448(1)用加法估算出每年各鱼种的总渔获量和总捕捞努力量,然后求总渔获量/总捕捞努力量之比。(2)按每年作出每一鱼种在每一个矩形方格中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图表。(3)计算每一鱼种的总资源密度指数,即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平均CPUE)和每年每一鱼种的有效捕捞强调。对两鱼种的捕捞强度进行比较。根据所测算的总渔获量/总捕捞努力量之比和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比较两年之间资源密度的变动。(4)假设表中第二年以括号所示的一个方块内进行捕捞,则如何计算平均资源密度或有效总捕捞强调?对比,可对该小区的资源密度提出一些合理的假设,试检验不同假设所得的结果。这些假设有:该区密度为周围各小区得平均数;前后两年变动情况与其他小区相同;该区资源密度为零(作为某一特定的条件下)。7、下表给出国际海洋开发理事会(ICES)区域(巴伦支海)的鳕鱼渔业的渔获量和努力量的统计。渔获量单位为吨(总数包括德国和挪威的渔获量),英国的捕捞努力量为百万吨小时(捕捞小时渔船平均吨位),而前苏联的捕捞努力量为千捕捞作业小时。计算英国和前苏联船队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计算以英国和前苏联船队的捕捞努力量单位的总捕捞努力量。若对各船队的年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按19461956年平均值的百分数()表示,则该两种船队CPUE序列的变化趋势是否相同?是否由于英国船队得序列统计中包含着渔船吨位这个因素(即考虑到各渔船捕捞能力提高的一些因素)而能解释两船队统计结果所产生的差异。年份渔获量捕捞努力量英国前苏联总计英国前苏联194619471948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19585383559445723479137967787384884622517.638.463.180.093.298.9102.653.151.560.654.344.555.61041491621711612312472753402734928、下表给出19731976年不同吨位级别的拖网渔船渔业统计资料,其渔获量单位为吨,捕捞努力量为捕捞作用天数。渔船吨位级1973197419751976渔获量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捕捞努力量1039405960798099150330290170800600400200502002601604007006003004525033036530060060050020120160380200500500800总计9102000670200099020006802000(1)计算每一年份各吨位级的CPUE和整个拖网船队的CPUE,并说明各年份相对于1973年的百分比数值。(2)根据1973年的资料,估计相对于4059吨级的各吨级的平均捕捞能力(效能),然后以4059吨级作业天数为单位,计算各年份的总捕捞努力量。用总渔获量除以总捕捞努力量计算各年份以4059吨级为单位的CPUE。(3)对各年的捕捞死亡系数和资源量变化作出估计(各年以1973年的百分比的数值表示)。9、小表给出三个不同年份各季节的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的统计资料。试计算1970和1975年资源量是1965年资源量的百分比:196519701975渔获量捕获努力量渔获量捕获努力量渔获量捕获努力量春季夏季秋季冬季50040060030055155780210457530105548040021029010101010总计180030111050138040(1)用各年份的总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资料估算;(2)用各年份各季节的CPUE进行估算,1970和1975年各季节CPUE的值均以1965年相应季节得百分数表示;(3)用各年CPUE的季节平均值进行估算;试对从1965年到1970年和1975年捕捞努强度(捕捞死亡系数)所增加的百分比作出最佳的估计。10、德国拖网渔船在格林西部水域捕捞鳕鱼和鲈鲉鱼这两种渔获。1958年和1959年期间的渔获量(吨)和捕捞努力量(捕鱼作用天数)的统计资料如下(资料来自大西洋西部国际渔业委员会统计年鉴):年份主捕鱼种捕鱼天数鳕鱼渔获量鲈渔获量1958年鳕鱼鲈釉混捕13372851992624712772386175494571969总计192129910131801959年鳕鱼鲈釉混捕64569016912336270523721087156832062总计15041741318832试估算:(1)捕捞鳕鱼的拖网渔船推算鳕鱼得CPUE和捕捞鲈鲉的拖网渔船推算鲈鲉的CPUE,并说明1958和1959年这两年间鳕鱼和鲈鲉鱼资源密度的变化(以百分比表示);(2)比较所有渔船均一起捕捞鳕鱼和鲈鲉,其鳕鱼和鲈鲉鱼CPUE的变化;(3)用捕捞鲈鲉的渔船推算鳕鱼CPUE的变化;(4)用捕捞鳕鱼的渔船推算鲈鲉CPUE的变化。习题四 死亡参数的估算1、从死亡的基本概念出发,根据各死亡参数之间的关系估算下列各项。(1)由于某种死亡的原因而使种群的年死亡率为25,在6个月、2年和3年后,该种群还剩下多少(以起始数量的百分比表示)?其相对的瞬时死亡系数是多少?用年死亡率为10、90和50分别进行重复计算。(2)独立作用的两个死亡因素所引起的死亡系数为0.2和0.3,其总死亡系数和总死亡率是多少?分别用死亡系数为0.7和0.1、1.0和0.3进行重复计算。(3)两个死亡因素各自独立作用于某一种群,在一年中它们单独造成种群的死亡率为20和30。文一年中这个种群的死亡率是否为50?如果不是,其死亡率应为百分之几?最分别用两种单独死亡率为70和30、80和70进行重复计算。(4)对下表中每一组y值,在半对数纸上绘出y对x的图形,在普通纸上绘出log10y和logey对x的图形。问这些点是否满足公式log10y=ax+b或y=cedx?如果满足,则a、b、c、d的值是多少(从直线相关的斜率和截距来估算)?如果y是某一年龄鱼每隔一年的资源密度指标,那么,这些数据是否可作为拟合恒定的死亡系数?如果可以,则每年的存活率(残存率)和死亡系数是多少?x0123456(i)(ii)y1y20.790.710.630.350.500.180.40.0890.320.0450.250.0220.200.0112、某调查船拖网5次(每次l小时),所捕获的各年龄组的渔获尾数如下:I,30;II,450;III,120;IV,70;V,25;VI,15。 一年之后,进行12次拖网(每网1小时),所捕获的各龄渔获尾数是:I,60;,960;III,480;IV,120;V,72;VI,42。 试根据此调查资料,估算年总死亡系数。如果在这些资料中,只有第一年的好用,求平均总死亡系数的估计值(当然实际上5或12网次是不足以提供有效的密度指标的)。3、某一群鱼在连续两年中所受的总死亡系数为0.85和0.8,如果第一年初的鱼数为1000尾,则这二年中每年的平均资源尾数有多少?从这两个年资源平均数估算出的总死亡系数为多少?4、由浮游生物调查表明,一个产卵期中产出的总卵系数为21011粒,繁殖力研究可知成熟雌鱼平均每尾产卵105粒,从市场调查表明,在第二年上市的尾鱼中,40为成熟雌鱼(即至少已产过卵一次),问一年中有百分之几的产卵雌鱼被捕获?如果总死亡系数为1.2,则捕捞和自然死亡系数各为多少?5、下表是在两个不同时期Lowestoft上市的鲽鱼每100小时捕获的平均渔获尾数:年龄年份2345678910192919381950195812598135595923521919176116707869513395481593167018028105计算两个时期中的平均总死亡系数。如果在此两个时期中,对北海鲽的平均捕捞努力量(以英国蒸汽拖网渔船的100万捕捞小时为单位计),分别是19291938为5.0;19501958为3.1;用分离法估算出这两个时期中的自然和捕捞死亡率。6、今有莱州湾带鱼如下各表的资料(叶昌臣,1978),试分析并估算1962年莱州湾带鱼的总死亡系数。 表1 莱州湾带鱼(春汛)资料年龄%年份IIIIIIIVV产量(t) 196219631964246677802617156411363436201432表2 秋1龄带鱼产量年份产量(t)196119621963155691709812126表3 1960、1961世代的莱州湾带鱼资料世代捕捞年份龄 级A龄级%B总产量AB=C产量(t)D体重(g)C/D=E尾数F尾数%196119621963196319631962IIIIIII771766362036203634278761523983907503607.141060.821066.6610689.710.37、据如下表提供的渤海秋汛对虾渔业的1963年各旬的CPUE(尾数网次)统计资料(邓景耀,1982),试分别估算其雌虾和雄虾的旬平均总死亡系数。时间Y/f(尾数/网)Ln(Y/f)t9月中旬9月下旬10月上旬10月中旬10月下旬11月上旬11月中旬11月下旬55404262225531533567168915361138532239341587185118377696684428.61978.35757.72098.05618.17957.43197.33697.03708.57968.27747.36967.52357.51596.64516.50436.9013123456788、根据下表黄海鲱鱼1970年世代在1972年度渔汛不同时期的CPUE资料(叶昌臣等,1980),试估算该年度的年总死亡系数Z。时间Y/f106尾fZ1972年2月1972年3月1972年412月1973年1月1973年2月1973年3月2.47.2.0231.7071.1531.0540.86440156309535178=9、在巴伦支海,由英国拖网船捕捞鳕鱼按每100吨小时的上市鱼尾数的每年年龄组成和每年捕捞努力量的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年龄年份3456789101112+捕捞努力量1932193319341935193619371938194619471948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19580.020.030.10.020.47.32.10.94.40.040.150.020.070.020.080.60.380.370.430.560.581.891.8711.5218.252.8912.920.490.414.652.025.330.730.500.984.41.492.122.187.851.751.917.0911.3928.4215.5918.381.158.6111.8413.7719.0310.836.293.409.983.163.376.1813.978.617.665.7318.9128.4233.1934.835.4913.5816.2616.4121.7626.8222.769.818.313.814.625.4710.047.9617.059.4613.7722.5726.7720.0812.8911.5213.147.2020.2515.7013.519.705.852.163.378.695.829.288.659.54s11.775.9911.319.089.326.624.095.493.995.445.596.555.531.551.602.592.823.502.534.3014.297.107.176.584.284.112.111.621.621.931.201.291.562.201.370.750.880.930.381.2417.6510.452.012.941.761.761.520.700.481.300.610.580.911.480.640.560.290.190.260.485.2611.013.651.591.011.960.910.150.670.570.240.380.422.802.181.981.221.130.330.133.134.742.762.500.370.020.930.250.130.190.080.100.2017418416418425232125366103156171248313412396425551630457414试将各年间每对年龄组所估算的总死亡系数值以表列出。检查表中资料并判断出该资源的全面补充年龄是哪一年龄?有何根据说明在战前和战后两个时期的全面补充年龄是相同的?求出相继两年之间(用7龄及7龄以上对8龄和8龄以上的比例估算)的一个总死亡系数估算值。用该总死亡系数对二年间的平均捕捞努力量的线性回归法,估算1958年的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其自然死亡系数的置信界限是多少(注意:这里所估计的自然死亡系数M值,常常还包括离开渔场的单纯洄游)?10、1979年,科威特科学研究所对6481尾雄虾进行标志放流试验,其每10天时间间隔内重捕的尾数如表所示:标志放流后的天数重捕尾数标志放流后的天数重捕尾数01020304050127013317755506070809096172724试用重捕尾数的对数对时间的线性相关关系估算其总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并说明该死亡系数每10天和每一年时间间隔的数值。11、按表4.9(见渔业资源评估第四章)所提供的资料,根据1974世代的渔获年龄组成所得的线性渔获量曲线,估算该资源群体的总死亡系数Z,并估算Z的置信界限。可按下表进行估算:年龄t年份y渔获尾数C(y,t,t+1)LnC(y,t,t+1)备注02345671981斜率:bsbZ12、根据Ziegler(1979)所提供的马尼拉湾日本鳍鲷(Nemipterus japonicus)如下表的体长组成资料,试根据该体长组成资料的线性渔获量曲线估算其总死亡系数Z值和置信界限。该鱼种的最大体长L29.2cm,K0.607/年。可按下表进行计算:a)体长变换的渔获曲线分析:L1L2C(L1,L2)t(L1)tt(L1+L2)/t)Ln(C(L1,L2)/t)Z备注7889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9202021212222232324242525262627116918713311426136844553540742833818473372119872未全面开发不能采用靠L太近b)回归分析计算表:L1L2Z观测数nt分布t(n2)斜率方差sb2Z的置信界限Zt(n2)sb13、根据上面第12题的日本线鳍鲷的体长组成资料,用Jones和Van Zanlinge的累计渔获量曲线的方法,按如下计算工作表格先计算Z/K,然后估算Z值和95的置信界限。a)Jones和Van Zanlinge法计算表:L1L2C(L1,L2)累计C(L1,L)LnC(L1,L)Ln(LL1)Z/K备注7889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9202021212222232324242525262627未全面开发不能采用靠L太近b)回归分析计算表:L1L2Z观测数nt分布t(n2)斜率方差sb2Z的置信界限ZKt(n2)sb14、根据Jones和Van Zanlinge(1981)提供如下表所示的19741975年科威特水域上市的雌虾(Penaeus semisulcatus)头胸甲长度频率资料,用Jones和Van Zanlinge法估算该虾的Z/K和其置信界限,其L47.5mm。该资料是按科威特的机轮捕虾渔业每年虾总上市量的百万尾为单位列出。由于其长度组是由商品规格类别(每磅尾数,1公斤为2.2磅)换算而得,因此其长度间隔采用不同的规格大小。其计算表如下:a)按Jones和Van Zanlinge法计算表:头胸甲长度(mm)L1年上市尾数(百万尾)C(L1,L2)年累计尾数(百万尾)C(L1,L)LnC(L1,L)Ln(LL1)Z/K备注11.1818.5522.1525.2727.5829.0630.8733.1636.1940.502.811.302.963.182.001.891.780.980.630.63b)按回归分析计算表:L1nT(n2)Sb2Z/Kt(n2)sb15、据上面第14题所提供的虾的资料(Jones和Van Zanlinge,1981),试用Beverton和Holt的平均体长法(式4.60)估算Z/K。其最大体长(头胸甲长)L47.5mm。可按下表进行计算:头胸甲长度(mm)L1=L/年上市尾数(百万尾)C(L1,L2)体长组中值(L1+L2)/2C(L1+L2)/2CC(L1+L2)/2IZ/K备注11.1818.5522.1525.2727.5829.0630.8733.1636.1940.5047.502.811.302.963.812.001.891.780.980.630.6316、根据Boonyubol和Hongskul(1978)以及南中国海渔业发展计划(1978)所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