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汇总_第1页
孔子思想汇总_第2页
孔子思想汇总_第3页
孔子思想汇总_第4页
孔子思想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孔子思想汇总宗教天命觀孔子繼承周公的天命思想,既信仰天,又強調德。他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又說獲罪於天,無所禱也。還說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說孔子所謂天是從主宰之天到自然之天的過渡。孔子敬重天命,卻懷疑鬼神。他不語怪、力、亂、神。主張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將德與無神論聯繫起來,表現了高度的智慧。哲學思想孔子人道觀的主要特點是標仁智以統禮樂。他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在當時有進步意義。仁之涵義,以愛人之訓最為簡明。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又以立人達人之訓最為完備。孔子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又有克己復禮為仁之訓。孔子常以仁智交舉。他說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在知識論上,孔子思想的特點是懸生知而重聞見。2/9他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但是孔子沒有舉出一個人為生而知之者,他自稱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在提倡好學上,孔子注重多聞見。他說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孔子重聞見也兼重思索。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孔子還主張學行并重,學以致用。他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他認為對待一個人也應聽其言而觀其行孔子非常崇尚中庸。中庸被稱為至德,是立身處事的最高標準,也是行事的重要方法。他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有兩層意義第一,肯定事物的變化超過一定的限度就要轉向反面;第二,要求堅守這個限度,以轉向反面。前者是合乎辯證法的,后者則是反辯證法的。孔子講中庸,但他又反對必、固,認為不宜不顧條件而專守某一固定標準。論語子罕記載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他又自稱無可無不可。表明孔子處事強調要看實際情況,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倫理思想3/9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倫理思想之根本。仁是關於人我關係的準則,其主旨是愛人,亦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還提出忠、信、恕、孝、悌、恭、寬、敏、惠等道德規範。孔子以仁為最高的道德原則,以智者、勇者與仁者并舉,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孔子認為博施於民而能濟眾為高於仁的聖的境界。而聖是仁與智的統一。孔子區別了義與利,并把兩者對立起來。他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見得思義,反對見利忘義。孔子關於義利關係的論述對后世有很大影響。孔子重視道德修養,他首先提出修己之說。他提出一個從修己以敬,到修己以安人,再到修己以安百姓的修養進程。所謂修己,就是整飭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言行無不合乎原則。其具體修養方法有志於道、博學、學思結合、自訟、言行一致等。他自述其修養過程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強調了道德修養的漸進性與自覺性。孔子最高的理想人格為聖人,其次是仁人。政治思想為政以德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中心內容。他說4/9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他認為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要求統治者在道德上做出表率,具有深刻的意義。他又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主張統治者應該以寬厚的態度治理人民,反映了孔子注重道德在政治上的作用。主張君主集權而反對個人獨裁和大臣專政,這是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特色。孔子認為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但不主張君主個人獨裁,孔子認為人臣事君要以道事君,對人君之過失,人臣也應該勿欺也,而犯之,即犯顏直諫。孔子也認為大臣亦不應專權,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禮記的禮運篇有孔子談論大同的記載,而大同是中國古代最高的政治理想。漢以來不少學者把大同歸於孔子名下。法律思想孔子法律思想的基本點是以德禮為主,輔之以刑罰。他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認為道德教化的作用,絕非刑罰所能達到的。當然孔子不是絕對排斥刑罰的作用。他說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孔子認為聽訟只是手段,而使無訟才是目5/9的。要求統治者正其身。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次,要任用正直的人,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再次次,要盡量避免憑片言以折獄。經濟思想孔子推崇道以為上,他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又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提倡君子憂道不憂貧,贊揚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在治理國家時,孔子對應該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如果做到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則四方都會折服。孔子還提出薄斂的主張。他反對魯用田賦以增稅,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軍事思想在孔子心目中,軍事也是治國所不可忽視的。他認為軍事與政治相輔為用,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他答子貢問政時說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兵是為政之重要內容之一。以禮治軍,是孔子軍事思想根本之點。6/9孔子主張教民習戰。他說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孔子以六藝教弟子,其中也包括有軍事知識。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國歷史上開私人講學風氣的教育家。他約在三十七歲時即開始從事教育活動。相傳其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在教育對象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他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養為統治階級服務的理想人才。這種人才應當是志於道。志於道的,是能為實現仁道而殺身成仁的。能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擇可勞而勞之,注意盡量減輕對人民的剝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益於人民。孔子的教育內容涉及道德教育、知識教育、美育與體育。其中以道德教育為中心。孔子以文、行、忠、信四種教育諸生。所謂文,主要是關於西周的禮樂制度的典籍,包括經過他整理的詩、書、禮、樂、易、春秋,即后世所稱之六經。通常稱為六藝的,指禮、樂、射、御、書、數,也是孔子的教育內容。他循循善誘,注重啟發,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推崇7/9在學習過程中學、思、行三者的結合,他重視教育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他一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僅為其弟子樹立了榜樣,而且對后世有著巨大的影響。心理學思想孔子的心理學思想相當豐富。現代教育心理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孔子幾乎都有所涉及。在學習心理學方面,孔子首先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意義,他說好仁不好學,其蔽也予;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在差異心理方面,孔子對智力、能力、志向、性格等諸方面的個別差異都有過分析。如智力有上智、中人、下愚之分;性格有狂者、中行、狷者之分。在德育心理方面,孔子特別重視道德教育與品德培養。其論述涉及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與道德實踐等方面。在教師心理方面,孔子以學而不厭,和誨人不倦為教師的基本心理品質。美學思想孔子的美學思想是建立在仁學的基礎上的,他是從8/9仁道出發去考察審美和藝術的。他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又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他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孔子還看到事物文與質之間的既矛盾又統一的關係。他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中庸做為一種至德,也是孔子的美學評價的標準。他提出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原則,即是中庸標準的具體表現。邏輯思想孔子與比他稍后的墨子都是中國古代邏輯的開啟者。孔子提出的正名的主張,不僅有其政治意義,而且有著邏輯意義。孔子又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關於推理,孔子也十分重視。因為通過推理可以達到告諸往而知來者。孔子在教育實踐中運用了許多演繹推理的方法,諸如舉一反三,能近取譬,溫故知新等。孔子運用的兩端法則近似一般邏輯的二難推理法則,但也含有辯證法的因素。史學思想孔子對上古時代的文化典籍作了第一次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