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马克思劳动观研究.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马克思劳动观研究.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马克思劳动观研究.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马克思劳动观研究.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马克思劳动观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马克思劳动观研究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位申请人:刘真 指导老师:毛勒堂教授 中文摘要 劳动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及实现自身全面 发展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们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性地利用自然资源、 社会资源和人类自身潜能和客观世界进行物质变换过程并创造物质精神文化产 品的过程。劳动概念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论文主要立足于马克 思主义经典著作并借助前人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对马克思劳动观进行了系统的探 讨和研究。 在第一章中,在对劳动概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的基础上,从德国古典哲学、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劳动思想三个方面梳理了马克思 劳动观的思想来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劳动观的形成和发展的进程。 第二章从五个方面集中论述了马克思劳动观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劳动是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活劳动 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表现为异化劳动;共产主义是实 现劳动解放的根本途径。 第三章结合当代社会实践,重点阐释了马克思劳动观的意义,认为深入研究 马克思的劳动观,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包括:有助于树立尊重 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价值理念: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揭 示和反思当代人异化生存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观照;对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观当代意义 论文类型:理论研究 1 1 t i e :t h er e s e a r c ho fm a r x sv i e wo ni a b o r m a j o r :b a s i ct h e o r yo fm a r x i s m a p p l i c a n t :l i uz h e n s u p e r v i s o r :m a ol e t a n g a b s t r a c t l a b o ri sap u r p o s e f u la c t i v i t y p e o p l ee n g a g ei ni a b o ri no r d e rt om e e t h u m a nb e i n g sd e m a n d so fm a t e r i a l 。s p i r i t u a ia n dc u l t u r a ii i f ea n dr e a l i z et h e i r o v e r - a l ld e v e l o p m e n t l a b o ri sam a t e r i a i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p r o c e s so fh u m a n b e i n ga n dt h eo b j e c t i v ew o r l da n dt h ep r o c e s so fc r e a t i n gm a t e d a la n ds p i r i t u a i c u l t u r e i nt h i sp r o c e s s 。p e o p l ep l a yt h e i ri n i t i a t i v e ,c r e a t i v e l yu s en a t u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s o c i a ir e s o u r c e sa n dh u m a np o t e n t i a l t h ec o n c e p to fl a b o rl i e si n t h es t a t u so fb a s i ci nt h em a r x st h e o r y t h et h e s i si sb a s e do nt h ec l a s s i c so f m a r x i s ma n dw i t ht h ep r e v i o u sr e s u l t so ft h e o r e t i c a is t u d i e s 。c a r r i e do u ta s y s t e m a t i c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s t u d yo fm a f x l a b o rc o n c e p t 1 n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 f i r s tt h r o u g has c i e n t i f i cd e f i n i t i o no ft h ec o n c e p to f i a b o r , a n dc o m b e dt h ei a b o ri d e o l o g yj ng e r m a nc l a s s i c a ip h i l o s o p h y , b o u r g e o i sp o l i t i c a ie c o n o m ya n dt h e o r yo fu t o p i a ns o c i a l i s m ,r e v i e wt h ec o u r s e o f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a b o ri d e o l o g yi nm a r xp r e v i o u sh i s t o r yo fh u m a nt h o u g h t o nt h i sb a s i s i ta n a l y s i st h ep r o c e s so ff o r m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r x s l a b o rt h e o r y c h a p t e rt w of o c u s e so nf i v ea s p e c t so ft h em a r x i s tc o n c e p to fl a b o r i n c l u d e :f i r s t l y , i a b o ri st h em a t e r i a l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p r o c e s sb e t w e e nm a na n d n a t u r e s e c o n d l y ;i a b o ri st h eb a s i sa n dt h ep o w e ro fe x i s t e n c e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m a na n ds o c i a l t h i r d i i v i n gl a b o ri st h eo n l ys o u r c eo fv a l u e c r e a t i o n ;f o u r t h ,l a b o ru n d e rc a p i t a l i s mm a n i f e s t e da sa l i e n a t e dl a b o r ;f i f t h , c o m m u n i s mi s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w a yt oa c h i e v ei a b o rl i b e r a t i o n f i n a l l y , 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o c i a lp r a c t i c e ,f o c u s i n go n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 m a r x i s tc o n c e p to fi a b o r , w h i c ht h ei n - d e p t hs t u d yo ft h em a r x i s tc o n c e p to f i a b o r , h a si m p o r t a n tt h e o r e t i c a iv a l u ea n dp r a c t i c a is i g n i f i c a n c e p o i n t e do u t t h a tt h es t u d yo fm a r x 。l a b o rc o n c e p t ,w i l lh e l pt oe s t a b l i s ht h ev a l u e so f r e s p e c tf o r i a b o ra n dr e s p e c tf o rw o r k e r s i tw i l i p r o v i d eat h e o r e t i c a i f o u n d a t i o nf o r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t h ep d n c i p l eo f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c c o r d i n gt o w o r kf o rs o c i a l i s m a n dp r o v i d e sa ni m p o r t a n tr e f l e c t i o nt or e v e a la n dr e f l e c t o nt h el i v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o fc o n t e m p o r a r ya l i e n a t i o n ,a sw e l ia sp r o v i d ea n i m p o r t a n ti d e o l o g i c a lr e s o u r c e st ob u i l dah a r m o n i o u si a b o rr e l a t i o n s k e y w o r d s :m a r x ;v i e wo nl a b o r ;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i g n i f i c a n c e ; t h e s i st y p e :t h e o r yr e s e a r c h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导论 导论 1 选题缘由 劳动问题是人类历史的核心问题,人类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人类劳动的发展 史。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劳动”也是马克思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和基础的范畴,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在马克 思的经济学、人类学和社会思想中一直处于理论轴心的位置。劳动观是贯穿马克 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一条红线。马克思的许多理论例如他的唯物辩证法、剩余 价值理论、社会变革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都是围绕着劳动范畴展开的。正 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认为马克思“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 锁钥”。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劳动观及其相关理论,不仅能使我们在更深的层次上 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和重要性,而且对于深入研究马克思理论的当 代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劳动问题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党 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党的十六 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 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从而把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使之和谐发展作为和谐社会建 设中的一个紧迫的任务。可见,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各种利益关系中至关重要 的一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应当引起我们 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能否在全 社会真正树立并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的发 挥,从而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因此我们必须以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为理论基础,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快速进行。 导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现状 2 1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的劳动观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不仅出版了一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研究专著,而且在国内核心期刊上也陆续 刊登了大量关于马克思劳动观的理论文章。这些著作和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角 度对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展开了讨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 ( 1 ) 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解读。通过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搜集和整理,笔 者发现,目前理论界依据马克思的不同文本对劳动概念的界定有几十种,总 的来说这些定义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界定劳动:其一,从劳动与劳动力关系 的角度出发,认为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或者消费。持这种观点的有“人与自 然物质变换说”、“整体说 等。“人与自然物质变变换说 认为,劳动是劳动 力的使用或消费。劳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 的物质变换的过程,是人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来改变自然物。“整体说 认为, 劳动是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物,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即劳 动力的使用或消费。圆其二,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来定义劳动,认为劳动是主 体( 人类) 改造客体( 劳动对象) 以适合自己需要的活动。持这种观点的有 “双重改造说、“主体活动说等等。“双重改造说 认为,劳动是人类特有 的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类凭借工具改造自然物,使之适合自己需要,同 时改造人自身的有目的的活动。 “主体活动说 认为,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 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即劳动力的支出或使用。固其三, 就是把这两方面的定义整合起来的“综合说,认为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或消 费,是人们使用劳动工具以改变自然物质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总 的来说,这些对于劳动的定义基本概括了劳动的内涵。但是劳动概念中蕴含 的矛盾性特征没有在这些定义中得到全面体现。如对劳动的合规律性特征强 国许涤新:政治经济学词典,人民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1 0 4 页。 o 高清海:文史哲百科辞典,吉林人学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3 4 0 页。 冯契:哲学大词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3 4 7 页。 回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4 2 5 9 页。 西许征帆:马克思主义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5 4 7 页。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导论 调不足;轻视了劳动中人与社会方面的关系等。 ( 2 ) 对马克思劳动观基本内容的探讨。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劳动学说, 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人类学意义上的生产劳动;二是政治经济学批 判意义上的雇佣劳动。就前者而言,以生产劳动为突破口,马克思创建了自 己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就后者而言,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分析了 异化劳动、雇佣劳动、劳动与价值、劳动与资本等问题,从而实现了对资本 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资本主义人的存在方式的批判,揭示了“抽 象的对人的统治 以及“掩盖在物与物的关系下的人与人的关系 。也有学者 指出:马克思主义劳动论涵盖了几重紧密相关的逻辑联系:世界观层面上表 现为实践与劳动的关系;认识论层面上表现为劳动与认识的关系;最后是唯 物史观层面,从而为剖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分层问题提供了理论前提。总 之,学者的研究都突出了马克思劳动观的多重意蕴,突出了马克思劳动概念 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中的红线作用,把劳动提高到整个马克 思主义理论体系之枢纽的高度来把握。 ( 3 ) 对马克思劳动观形成历史的梳理。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劳动观经 过了四个阶段、四种理论形态,第一阶段是1 8 4 4 年8 月以前,是马克思劳动 观的初创阶段,理论形态是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第二阶段从1 8 4 4 年8 月 到1 8 4 8 年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是唯物史观的创立和马克思劳动观的发 展阶段,主要成果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确立。第三阶段是从1 8 4 8 年2 月到1 8 7 1 年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理论成果是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 第四阶段是巴黎公社后劳动观的进一步发展阶段。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探索 了劳动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劳动的本质,把科 学社会主义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也有学者指出,马克思的劳动观 经历了萌芽、诞生、发展、完善四个阶段。分别对应马克思一生经历中的莱 茵报时期、德法年鉴到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神圣家族 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以及五十年代以后的著作特别是1 8 5 7 1 8 5 8 年经济学手稿以及资本论时期 。总的来说,学者们对马克思劳动观的 。王海峰: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东岳论丛,2 0 1 0 年第l 期 。黄敦兵:试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在逻辑,哲学研究,2 0 1 0 年第3 期 。朱其永:( - - b 克思劳动观初探,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7 年4 月 导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逻辑进程的阶段划分基本一致,马克思的劳动观和其他理论的发展一样,都 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理论萌芽到最终成熟完善的过程。 ( 4 ) 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阐述。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具有深刻性和 丰富性,一直是学术界的焦点。中国学术界对异化问题探讨主要有两次高峰, 第一次集中在八十年代早期,主要对社会主义存在不存在异化等问题,展开 了争论,但普遍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第二次,从九十年代末到现在,学术 界则强调从文本上对异化概念的特定内涵和独特的地位和意义进行探究,强 调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独特语境和特定意义,反对把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泛 化的倾向,并注重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意义的研究。 学术界有关马克思异化劳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理 论来源的探索,内容的探究、地位和意义的评述以及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的后期发展和当代现实意义的阐述。现在人们更多的是将西方马克思主义异 化思想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等与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比较性 研究,以明确二者的联系和区别。这些研究都赋予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跨 越时代的生命力和深刻的现实性。 ( 5 ) 对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探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 的解放与人的本质的关系。根据马克思在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 人的本质的论述“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即劳动,有的学者认为劳动 是人的类本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和意识。有的学 者把这句话理解为马克思是在社会性上谈人的本质,因此把人的本质综合为 劳动和社会性的统一,是类本质和个体本质的统一。而有的学者认为人的本 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劳动的产物, 因此劳动的解放直接关系到人的本质的实现。二是劳动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关 系。劳动的解放和人的解放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是学者们一致承认的。有 的学者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与社会地位的矛 盾。还有的学者按劳动将人类已有的社会历史阶段划分为六个阶段:原始社 会、奴隶社会、封建农奴制社会、集权官僚制社会、资本雇佣劳动社会和民 主劳动社会。可见劳动的解放程度就是社会的发展程度,劳动的解放就是人 的解放。 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导论 2 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也十分重视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研究,特别是对马克思的劳动 概念,异化劳动思想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 1 ) 关于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在如何把握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方 面,当今国外学界在此问题上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以鲍德利亚、 德里达等人为代表,认为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由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个维 度组成,并且通过具体劳动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使用价值这个维度,来反对抽 象劳动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交换价值这另一个维度的内涵的。第二种观点以汉 娜阿伦特等人为代表,认为马克思在劳动问题上始终没有超越具有纯粹必然 性的过程历史观。这种观点尽管不认为马克思是用使用价值来批判资本主义 的交换价值的,但它依然对马克思的劳动观点持批判态度。认为马克思是在 接受资本主义现代性展开方式的前提下来批判资本主义的。劳动社会使人越 来越走向劳动崇拜以及随之而来的不自由,马克思的错误在于“认为劳动力 和其他能量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殊不知,这种劳动过程的发展只能导致我们 消费欲望的无休止的增长。所以,只有彻底摆脱马克思所说的那种劳动过程, 人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固 ( 2 ) 关于劳动在马克思理论中的地位。卢卡奇在在其晚年的巨著关于 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认为“劳动为社会实践提供了范型”,为马克思作为 社会价值的范畴中,展示出社会存在的根本基础劳动。他认为本体论是 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哲学基础,而劳动是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基础。在马克思那 里,劳动到处都处于中心范畴,在劳动中所有其它规定都已经概括地表现出 来了。 哈贝马斯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一书中,以“劳动和 相互作用 为题来评价黑格尔耶拿时期的精神哲学。他指出,黑格尔在耶 拿大学时期,建立了一种独特的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语言、工具和家 庭的辩证关系,对应的是符号表达、劳动过程和相互作用,三者各自以自己 的方式协调主客体关系。劳动与工具“等价”,这是哈贝马斯对劳动的基本观 西德罩达:马克思的幽灵,何一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 。h a n n a ha x e n d t ,n eh u m a nc o n d i t o n ,c h i c a g o :u n i v e r s i t yo f c h i c a g op r e s s 1 9 5 8 【匈】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白锡蕉、张西平、李秋零等译,重庆出版社,1 9 9 6 年 导论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点。他把黑格尔关于精神形成的三个方面,转换为劳动和交往活动两个方面, 并认为这种交往活动体现了黑格尔所说的那种“争取承认 的内涵,这就排 斥了马克思在自由劳动基础上,人与人相互确认其本质的论断。 ( 3 )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讨论。阿尔都塞在其著作保卫马克思 中认为,由于未发现外化劳动对异化劳动的历史铺垫,也就无法了解马克思 关于劳动自身矛盾的学说,异化劳动的概念就变成是一种非历史的,是对预 先悬设的先验或超验的人的类本质自由而有意识的劳动活动的异化。 施密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作了自我批判,也认为马 克思很快就放弃了“外化 、“异化 、“人的自我复归 等关于“人的论述。 威廉莱斯在其自然的控制一书中,也重述并认同了施密特的上述观点。 广松涉在物象化的构图中,也认为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的劳动异化理论, 开始从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统一的具有类本质的人去代替黑格尔思辨哲学 中主客同一的绝对概念,但异化理论先验地预设了人未被异化的本真存在, 异化的非本真的人类的存在,然后通过扬弃异化来恢复人的本真生存,历史 的发展成了“a b 叫 的人的异化与复归的过程,这仍是隐性的黑格尔 神学构架。总之,国外学者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研究由于阶级局限等原因, 存在着很多误区和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总之,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为本 文的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础。但是,这些研究大多从某一个方面展开,较少从 整体和综合的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本文试图借助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整 体上综合性地对马克思劳动观进行研究。 3 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和结构安排 本文在总体上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 作出发,试图分析马克思劳动观的基本内容及当代意义。在研究方法上,本 文主要采用文献研读的方法,深入阅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和相关的学术著作 和论文;比较分析的方法,主要将马克思的劳动观与历史上相关的内容进行 国【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李黎等译 o 【法】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商务印书馆,2 0 0 6 年版 回【联邦德困】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欧力同等译,商务印书馆,1 9 8 8 年版 回【加】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岳长龄译,重庆出版社,1 9 9 3 年版 喾【e j 】广松涉:物象化论的构图,彭曦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 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论 比较;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由于马克思的相关理论著作 很多,本人大量阅读著作并分析综合,形成本文观点。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 构安排如下:马克思劳动观不仅是对时代问题的反思,也是对前人劳动观的 继承和发展。在经历了一个长期而艰苦的理论探索之后,马克思的劳动观逐 渐走向成熟与完善。随着马克思劳动观的成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有机 组成部分先后在劳动观的基础上建构了起来:马克思首先以劳动范畴为逻辑 起点建构了唯物史观,然后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石建构了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最后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之上建构了以劳动解放为理 论归宿和最终目标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 劳动范畴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在对马克思的劳动观作历史的与逻辑的考察基 础上,本文对马克思的劳动观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论文分为四大部分,第 一部分为导论,阐明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相关问题的综述以及论文的研究思 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马克思劳动观的思想来源。在对劳动概念进行历 史性考察之后,着重论述了对马克思劳动观形成有重要作用的德国古典哲学、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劳动的思想,并分析了马克 思劳动观的形成和发展。第三部分集中阐述了马克思劳动观的基本内容。主 要包括五个方面:劳动是人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劳动是人和人类社 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 动表现为异化劳动以及共产主义是实现劳动解放的根本途径。第四部分阐明 了马克思劳动观的当代意义,即马克思劳动观有助于树立尊重劳动和尊重劳动 者的价值理念;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揭示和反思当 代人异化生存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观照;对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了 重要的思想指导。 7 第一章马克思劳动观的思想来源及其形成和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马克思劳动观的思想来源及其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劳动观是在对时代问题的反思和对前人劳动观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 上提出的。本章在对劳动概念进行界说的基础上着重考察马克思劳动观的思想来 源以及马克思劳动观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 1 “劳动概念的界说 为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劳动观,有必要对劳动概念进行概要地分析和考察。“劳 动”一词,在英文中为l a b o u r ,意为劳动、劳力、劳工、努力、分娩、工作、 费力地前进等,它派生于古法语的l a b o r 和拉丁语的l a b o r e m ,意为工作、辛苦 等。因此,总的来说,外语中的“劳动 一词始终与人类的艰辛和痛苦密切相关。 在汉语中,古代金人的劳字是由上边两个“火”字和下面一个“心字构成的, 即火在心头燃烧,表示的是一种内心的忧心如焚的状态。可见这个字的初始意思 是指人的心力或者脑力的劳动,而不是体力上的劳动。后来,“劳字又演变成 “蒡 字,最后演变成今天“劳 这个汉字的形状。“动 字在金文中同“童” 字相通,在金文中,“童 字是由最上面的刻刀的形象和下面是一只代表人的眼 睛构成的,意为在人的眼睛上方即额头上刺字,这在古代意味着对罪人或奴隶的 惩罚,不仅代表着奴隶辛勤劳作的情况,也透露出他们贫寒的身世和卑下的地位。 将“劳 与“动 组成一个词,可以推测出,劳动意为“心与“力皆劳,即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 威廉配第根据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得出了“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 富之父”的结论。洛克认为劳动所有权属于劳动者,并引申出劳动是劳动者的私 有财产,提出财富的百分之九十九是劳动创造的观点。黑格尔将劳动规定为人与 动物的本质区别,认为动物无需劳动,直接享受自然,而人则通过劳动满足自己 的需要。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伟大之处在于把劳动看成是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 同时深刻地指出了黑格尔仅仅把劳动理解为精神劳动的片面性。马克思认为,劳 、- ,、_ ,、_ _ 、- _ 6 _ 一 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 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对劳动的解释与马克思基本一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5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版,第2 0 l 2 0 2 页 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马克思劳动观的思想来源及其形成和发展 他认为,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在劳动过程中人以自身的自然作 用于外部自然,改变外部自然物的形式使之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德国哲学家哈 贝马斯认为,劳动中除了包括马克思所理解的生产力领域中的工具行为和策略行 为之外,还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关系。汉娜阿伦特认为“劳动是相对 于人的生理过程而言的,其目的是维持生命,每个人的自然成长、新陈代谢及其 最终的死亡,都受到劳动的制约,劳动控制着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可以说,劳动 即是人的生命本身”。马克斯韦伯认为,劳动是人应尽的天职,和终身的使 命,上帝赋予每个人地位和职业,即把他的尘世活动限制在一个既定的范围之内, 对于这一点,个人应当永远谨守。 在今天,“劳动”是一个多学科共同使用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中由于考察 的角度和考察的背景不同,所体现的意义也就不尽相同。哲学意义上的劳动,主 要是从劳动主客体关系角度来界定,如“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人类凭借工具改造自然物,使之适合自己需要,同时改造人自身的有目的的 活动。” 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则将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纳为人类 从事的有目的的经济活动的范畴,侧重于劳动行为的经济意蕴,注重以最少的劳 动力获取最大的价值产出。如马克思就曾将劳动理解为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费锄。 社会学意义上的劳动,侧重研究的是人们之间的劳动交往过程,如劳动的合作、 产品的交换、成果的共享等等。它研究的主体是劳动者,注重考察劳动行为背后 的社会价值问题。如列宁指出,劳动“是人们在参加社会劳动方面彼此的关系” ,具有社会性,也因此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本能活动。伦理学意义上的劳动,与 经济学意义上把人当劳动力、社会学意义上把人当劳动者研究不同,注重研究的 是表现为劳动力和劳动者的人。劳动是人最内在、最本质的属性,而劳动的经济 效益或社会效益,都是人之外的东西。在劳动认识史上,黑格尔、空想社会主义 者们对劳动是从这个角度理解的。而马克思批判了前人的劳动思想,在伦理学意 义上的劳动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的观点,“我的劳动是自由 。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1 页 国【德】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黄晓京、彭强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 第6 2 页 冯契:哲学大词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3 4 7 页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3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2 0 1 页 列宁全集第6 卷,人民出版社,1 9 5 9 年版。第2 3 4 页 9 第一章马克思劳动观的思想来源及其形成和发展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 ,即自由的劳动不仅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也 是人的存在方式,这就将人类对劳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因此,学术界对劳动的具体理解不完全相同,笔者倾向于认为只要是付出了 人类的体力或脑力一切活动,满足人们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自身全 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活动,都是劳动。劳动的现代概念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物质、 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及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们能 动地、创造性地利用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类自身潜能和客观世界进行物质变 换过程并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过程圆。当然,随着社会本身和学术理论的不断发 展,人们对劳动的理解不会终结,因此劳动的内涵始终是一个实践的动态生成过 程。 1 2 马克思劳动观的思想来源 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对劳动的探讨,大多仅限于某个学科或领域。例如黑格 尔主要从哲学的层面来探索异化劳动问题,亚当斯密主要从国民经济学的角度 来考察劳动价值问题,而空想社会主义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资本主义劳动 的不合理性等。不过,这些不同学科或领域的探索却对马克思从总体的角度来研 究劳动提供了大量的思考引导和资源参考,他们中的许多研究结论被马克思创造 性地吸收,对其劳动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概要地说,德国古典哲学、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劳动的学说为马克思劳动观的 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1 2 1 德国古典哲学的劳动思想 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有关劳动的思想为马克思劳动思想 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启示。黑格尔在其著作精神现象学中多处提到“劳 动,第一次是在论述“主人与奴隶”中的“培养或陶冶”时。此后,在“自我 意识的自由中的虬怀疑主义和“苦恼意识 、“器官的面相学含义”、“善与 恶:国家权力与财富 、“工匠、“崇拜 等章节中多次提到“劳动”。固总的来说, 国转引自张盾:马克思哲学革命中的伦理学问题,哲学研究,2 0 0 4 年第5 期 国李兰芬:企业提高劳动报酬的民生责任,江西社会科学,2 0 0 8 年第3 期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版,上卷,第1 3 2 、1 3 6 、1 4 6 、1 4 7 、2 0 6 页;下卷,第4 6 、 1 9 2 一1 9 3 、2 0 7 2 0 8 页 1 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马克思劳动观的思想来源及其形成和发展 黑格尔从哲学层面提出了劳动概念,其劳动观是与其异化概念紧密相连的,而其 、- _ ,- _ , - 一 异化概念又是与其唯心辩证法紧密相连的。黑格尔理论中博大精深的辩证法是其 、- _ 。- _ _ _ - - - _ ,一 最大的理论贡献。他揭示了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并通过矛盾的产生、 发展和变化论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建立 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不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矛盾和联系,因此,黑格尔就 用“否定之否定 这种异化的逻辑形式来解释。在其著作精神现象学中,黑 格尔揭示了异化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三个方面就是“劳动异化”:“劳动 陶冶事物。对于对象的否定关系成为对象的形式并成成为一种有持久性的东 西这个否定的中介过程或陶冶的行动同时就是意识的个别性或意识的纯粹 自为存在,这种意识现在在劳动中外在化自己,进入到持久的状态。 从这里可 以看出,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结果,把劳动看作 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这一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黑格 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做失去对象,看做外化和这种外化 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 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人同作为类存在物的自身发生现实的、能动的关系, 或者说,人使自身作为现实的类存在物即作为人的存在物即作为人的存在物实际 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下述途径才是可能的:人实际上把自己的类的力量统统发挥 出来( 这又是只有通过人类的全部活动、只有作为历史的结果才有可能) ,并且 把这些力量当作对象来对待,而这首先又是只有通过异化的形式才有可能。”马 克思在肯定黑格尔劳动理论积极方面的同时又指出其消极的方面,即他所理解的 劳动只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劳动理论,从而创立了自己 的异化劳动理论。在( ( 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确立了劳动是人的 本质的思想,并界定了劳动的内涵:“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 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异化观,在此基础上以唯物主义的角度, 从“感性的人 出发来阐述其异化观。他认为,“不是精神、上帝异化出自然晃 和人来,相反,上帝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都无非是人所创造的异化的对象。 他 国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上卷) ,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版,第1 3 0 页 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2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1 6 3 页 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2 卷,人民i l j 版社,1 9 7 9 年版,第9 6 页 回杨适:马克思 评述,人民出版社,1 9 8 2 年版,第5 3 页 第一章马克思劳动观的思想来源及其形成和发展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先设定了人类本质的存在,它的特点是固定、永恒的且忽视个体性差别的,接着 提出了上帝的概念:上帝就是人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内在的本质从抽象直观 化、人格化的结果。而这种想象不仅没给人类带来幸福,却反过来束缚了人们的 思维和行动。这种人的本质异化为上帝的过程就是人自身异化的过程。“上帝 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人们却反过来对他顶礼膜拜而贬低自己,因此,上帝作为 人的本质的异化,成为与作为主体的人相异的力量。因此,费尔巴哈主张,要消 除这种异化,必须通过建立一种爱的塞教,将这种对神的崇拜转换为对人的崇拜, 恢复人的价值和尊严。马克思批判地汲取了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思想,深刻剖析 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大量经济事实,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观的羁 绊,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并在其手稿中指出,人类的本质是自由自 觉的劳动,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然而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事实的分析 他逐渐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本质发生了变形,产生了“异化劳动”, 即人生产出的创造物不是为人服务,而是反过来支配人,和人本身相对立;劳动 者在生产中不感到幸福,而是不幸;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相异化。于是马克思 认为,人要成为真正“类本质”意义上的人,必须扬弃劳动异化,到达共产主义 这种“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实现劳动解放进而实现 人类解放。 1 2 2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思想 作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威廉配第为劳动价值论的提出奠定了 理论基础。在其著作赋税论中,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来源归结于 劳动,即由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他区分了“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 两种 价格,用“自然价格 来表示价值,用“政治价格 来表示受供求关系影响的市 场价格。此外,他还探讨了商品价值的问题,认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 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对此,马克思评价道:“配第在他的论述中,对商品 的价值量做出了十分清楚的和正确的分析。圆但是,配第尚未明确定义一般的 劳动概念,由于受重商主义的影响,他把劳动分为两类:生产金银商品的劳动和 生产其他普通商品的劳动。前者直接创造价值,而后者只有在与金银商品相交换 。马克思: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8 l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6 卷,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3 6 8 页 1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马克思劳动观的思想来源及其形成和发展 时才具有交换价值。而且,配第也未把劳动视为财富的唯一源泉,他认为“劳动 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对此,马克思指出t “国民经济学抽象地把劳动 看作物和商品:劳动在国民经济学中仅仅以谋生活动的形式存在。”因此,在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劳动被理解为物,而非劳动活动显示的人类的本 质的活动。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国民经济学又达到了对“劳动一般 的认识, 为马克思劳动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家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还处于 成长阶段,英国手工工场业正在向大机器工业过渡的时代,当时的形势是封建农 奴残余和重商主义政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严重的桎梏,因此,理论上的自由的经 济学说体系呼之欲出,以促进资本主义的j i l 页n 发展。亚当建立了古典经济学的体 系,其中劳动价值论得到了初步的系统化。他提出了一般劳动的概念,并认为人 类所有的物质生活资料是通过这种一般劳动得来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生产 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也决定着一切商品的价值,进一步说,商品的价值同生产中耗 费的劳动成正比。这一观点首次论证了劳动在人类物质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和支撑 作用。此外,亚当从财富增加的角度入手,把劳动分为了两类:生产性劳动和 非生产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包括生产资本的劳动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也就是产生 实际的商品或价值的劳动。非生产性劳动是指服务性劳动,这种劳动不产生任何 价值和物品。亚当还指出,次年的生产量是由资本用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 动的比例决定的。因此,劳动价值论在亚当建立的古典经济学体系中得到初步的 系统化,劳动在人类物质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首次得到了论证,它启发 为人们深入思考劳动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密切关系,同时,它也成为了马克思劳动 观的重要思想来源。 1 2 3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劳动思想 莫尔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代表,他于1 5 1 6 年出版的乌托邦著作, 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问世。他在书中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对劳动 人民的残害,并认为早期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建立在对广大贫困劳动群众进行掠夺 的基础之上的。他对当时英国社会盛行的“圈地运动 所造成的“羊吃人的社 。马克思: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8 、1 4 页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等译,商务印书馆,2 0 0 7 年,第2 6 页 1 3 第一章马克思劳动观的思想来源及其形成和发展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灾难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借此主张废除私有制。他指出:“假使私有制存在, 假使金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我以为国事的进行就不可能公正顺利。 而继乌托邦之后,托马斯康帕内拉所著的太阳城是又一部具有典 型影响力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该书强烈谴责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剥削现象,尤 其抨击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劳动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