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儿童的文章理解与惯用语理解关系的追踪研究.pdf_第1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儿童的文章理解与惯用语理解关系的追踪研究.pdf_第2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儿童的文章理解与惯用语理解关系的追踪研究.pdf_第3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儿童的文章理解与惯用语理解关系的追踪研究.pdf_第4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儿童的文章理解与惯用语理解关系的追踪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惯用语既有字面意义,又有比喻意义,在西方对英语惯用语理解 己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国内在这方面开展的研究并不多。研究的 主要目的是想确定惯用语理解和文章理解之间的关系,惯用语理解和 语句理解之间的关系,这两种关系中谁更密切。 本研究采用追踪研究的方法,对文章理解技能较差小孩在文章和 惯用语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追踪性的调查研究。研究分两个阶 段:在研究的第一阶段,对文章理解水平不同的四年级学生在惯用语 和句子理解任务中进行了比较。在研究的第二阶段,我们追踪研究了 文章和惯用语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文章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惯用语理解 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 1 ) 根据理解技能较差和较好的被试( 文章理解水平 的因素) 所给出的比喻答案、字面答案和填充选项的频率( 答案类型 因素) 计算出一个对数线性饱和模型。这两个因素之间有重大关联 ( x 2 ( 2 ) = 4 7 6 1 ,p o 0 1 ) 。两组在选择填充选项上并没有区别。( 2 ) 在对 数线性饱和模型中,对象一提高( 文章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的被试和没有 提高的被试) 之间有一个因子,对象一答案类别( 比喻答案、字面答案 和填充选项) 和时间( 阶段i 和阶段i i ) 之间有两个因子。这项分析 显示答案的类别与时间因子( x 2 ( 2 ) = 2 7 4 ,p o 0 0 1 ) 及提高因子 ( x 2 ( 2 ) = 1 2 6 ,p o 0 1 ) 之间有重要关联。( 3 ) 对阶段i i 选择比喻答案的 百分比进行多层线性回归分析,在阶段i 语句理解控制着惯用语理解 的方差为1 4 5 ,考虑到了文章理解技能的提高,其进一步的方差为 1 3 4 。为了分别考虑语句理解技能和文章理解技能的作用,进行了第 二次的多层线性回归分析,文章理解技能提高的方差为1 6 9 ,考虑到 语句理解技能的提高,其进一步的方差为1 1 1 。 结果表明:( 1 ) 具有不同阅读理解技能的四年级学生在解释形象 表达的能力上有所不同:理解技能较好的学生更喜欢比喻释义,而理 解技能较差的学生则更喜欢字面释义。( 2 ) 在文章理解能力方面有所 提高的小孩,惯用语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而句子理解能力的提高甚 微。比较后显示:与句子理解比较,文章的理解与惯用语的理解联系 更紧密。 关键词:儿童;文章理解;惯用语理解;追踪性研究 a b s t r a c t i d i o m sh a v eb o t ht h el i t e r a lm e a n i n ga n dm e t a p h o r i c a lm e a n i n g a l a r g en u m b e ro fr e s e a r c h e so ne n g l i s hi d i o m sh a v eb e e nd o n ei nt h ew e s t b u td o m e s t i cr e s e a r c hi nt h i sa r e ai ss ol i t t l e t h ep r i m a r yp u r p o s ew a st o d e t e r m i n e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i d i o m 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 a n d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o ft e x ta n d l i t e r a ls e n t e n c e s w h i c hi sm u c hc l o s e rb e t w e e n t h et w o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 t h i ss t u d yu s e st r a c k i n gs t u d ym e t h o d s t h i sa r t i c l eh a sat r a c k i n g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f o rt h ec h i l d r e nw h oh a v ep o o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i nt e x t sa n d i d i o m s t h i ss t u d yi n c l u d e st w os t a g e s i nt h ef i r s ts t a g e ,f o u r t hg r a d e r s w i t hd i f f e r e n tl e v e l si nt e x t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w e r ec o m p a r e di ni d i o m sa n d s e n t e n c e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t a s k i nt h es e c o n ds t a g e ,w e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e x t sa n di d i o m s ,f o c u s i n go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a ni m p r o v e m e n ti nt e x t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i d i o m 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 ( 1 ) a l o g li n e a rs a t u r a t e dm o d e lw a sc o m p u t e d o nt h ef r e q u e n c i e so f i d i o m a t i c ,l i t e r a la n df i l l e da n s w e r s ( t y p eo fa n s w e rf a c t o r ) g i v e nb y l e s s s k i l l e da n ds k i l l e dt e x t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 ( l e v e lo ft e x t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 f a c t o r ) t h e a s s o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t w of a c t o r s y i e l d e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 ( x 2 ( 2 ) = 4 7 6 1 ,p 0 0 0 0 1 ) t h e s et w oc h o i c e sh a v en od i f f e r e n c ei nf i l l i n g b l a n k s ( 2 ) al o g l i n e a rs a t u r a t e dm o d e lw a sc a r r i e do u th a v i n go n ef a c t o r b e t w e e ns u b j e c t s - - i m p r o v e m e n t ( c h i l d r e nw h oi m p r o v e di nt h et e x t 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t e s ta n dc h i l d r e nw h o d i dn o ti m p r o v e ) - a n dt w of a c t o r s w i t h i ns u b j e c t s t y p eo fa n s w e r ( i d i o m a t i c ,l i t e r a la n df i l l e d ) a n dt i m e ( s t a g e 1a n df o l l o w u p ) t h ea n a l y s i ss h o w e dt h a tt y p eo fa n s w e r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a s s o c i a t e db o t hw i t ht h ef a c t o rt i m e ( x 2 ( 2 ) = 2 7 6 ,p 0 0 0 1 ) a n dw i t ht h ef a c t o ri m p r o v e m e n t ( x 2 ( 2 ) = 1 2 5 ,p o 0 1 ) ( 3 ) s e n t e n c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e x p l a i n s 1 4 5 o fv a r i a n c e c o n t r o l l i n g f o ri d i o m 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 a tp h a s e1 ,w h e n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i nt e x t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i s a l s oc o n s i d e r e d ,af u r t h e r1 3 4 o fv a r i a n c ei s e x p l a i n e d 。i no r d e rt o c o n s i d e rt h er o l eo fs e n t e n c ea n dt e x t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s e p a r a t e l y , as e c o n d h i e r a r c h i c a lr e g r e s s i o nw a sp e r f o r m e d ,c h a n g i n gt h eo r d e ro fe n t r a n c eo f 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i nt e x ta n ds e n t e n c e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 ,i m p r o v e m e n ti nt e x t 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 ,p a t r o l l i n go u ti d i o m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a tp h a s e1e x p l a i n s 16 9 o fv a r i a n c e ,w h e ni m p r o v e m e n ti ns e n t e n c e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i sa l s o c o n s i d e r e d ,af u r t h e r1 1 1 o fv a r i a n c ei se x p l a i n e d t h r o u g hr e s e a r c h ,t h e s ec o n c l u s i o n sa sf o l l o w e dh a v e b e e nd r a w n : ( 1 ) f o u r t hg r a d e r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t e x tr e a d i n g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s k i l l s d i f f e ri nt h e i ra b i l i t yt oi n t e r p r e tf i g u r a t i v ee x p r e s s i o n s ,t h o s ew h oh a v e s k i l l e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p r e f e r t h e m e t a p h o r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w h i l et h e l e s s s k i l l e do n e s p r e f e r t h el i t e r a l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 2 ) c h i l d r e n w h o i m p r o v e di nt e x t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a l s oi m p r o v e di ni d i o m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 ; t h i s i m p r o v e m e n tw a s ,i n s t e a d ,w e a k l y r e l a t e dt oa ni m p r o v e m e n ti n i v s e n t e n c e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 t e x t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w a ss h o w nt o b em o r e 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t oi d i o m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t h a ns e n t e n c e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 k e yw o r d s :c h i l d r e n ;t e x t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 ;i d i o m 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 ; t r a c k i n gr e s e a r c h v 惯用语和文章理解能力关系的跟踪性研究 引言 汉语惯用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多来 自于日常生活,语言通俗精炼,表义生动形象,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口 语词汇,在汉语词汇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汉语词汇宝库中的一 大瑰宝,汉语惯用语新解【1 】中就收录了1 0 5 7 6 条惯用语。 惯用语既有字面意义,又有比喻意义,对于惯用语理解,西方心 理语言学界提出了三种主要模式。第一种是字面加工模式【2 】,惯用语的 字面意义被激活。第二种是同时加工模式【3 1 。当人们遇到惯用语时,将 两种平行的加工,一方面是整个惯用语的比喻意义得到激活、提取, 另一方面,惯用语的字面意义也通过对组成惯用语词组的各个单词识 别出来。第三种是习语加工模式【4 1 。它认为惯用语的理解首先是习语完 整意义的加工。只有比喻意义与语境不符时,才会象对待一般词组那 样去构造词组的字面意义。g i b b s l 5 】还指,各种语言中都存在一些特殊 的习语,它们或者根本没有字面意义,或者由于历史演变、言的跨方 言区传播等原因,较难构造其字面意义。显然,理解这些习语,不存 在,或者说不必要进行字面意义的加工。对年龄比较小的儿童来说, 惯用语的习得是一个持续和复杂的过程,在西方,2 0 世纪7 0 年代 ( l o d g e & l e a c h1 9 7 5 ) 6 1 基于儿童惯用语习得过程的研究一直是一个 最容易引起人们感兴趣的一个方向。 可国外心理语言学界,主要是对拼音文字的惯用语进行研究,而 惯用语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汉语惯用语和拼音 文字系统中的惯用语相比,现代汉语中单字并不等于单词,词组也并 不等于多字,汉语中的词和词组的区分不是字数,那么,汉语惯用语 习得过程是否与西方惯用语的习得相同呢? 目前国内尚缺少研究。 惯用语和文章理解能力关系的跟踪性研究 1 文献综述 1 1 国外相关研究 在国外,对惯用语进行研究的兴趣起因于一些具有特色的表达( 句 子或短语) :( a ) 通常这些模棱两可的句子有着存在较大区别的字面意 义和比喻意义( 例如:考虑t ob r e a kt h ei c e 这个短语的字面意义( 打 碎坚冰) 和比喻意义( 打破沉默) ) ;( b ) 这些俗成的表达在语言社团 中分享,也表现在人们的心理词汇量当中;( c ) 正因如此,小孩不得 不将其作为语言技能的一部分进行掌握 7 1 。虽然这些都是在口语和书面 语中非常常见的表达,但是小孩理解和运用这些表达的能力却是通过 学校的学习而提高的。当他们能够说话时,年龄较小的小孩倾向于从 字面上来理解。而惯用语的习得是一个持续和复杂的过程:可能因为 这些的原因,开始于2 0 世纪7 0 年代,对于儿童惯用语习得过程的研 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 7 1 。 惯用语习得是基于认知、语言和实用等若干能力,已经分辨出来 的,影响惯用语理解能力发展变化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熟悉度、语义 的可分析性和上下文关系。惯用语的熟悉度指的是惯用语在交流过程 中出现的频率。语言经验假设指出较在语言中出现较少的惯用语, 儿童更容易理解出现较频繁的惯用语【8 】惯用语语义的可分析性或透明 度也影响到它们是否能轻易地被理解。这方面指的是惯用语组分中的 字面意义和其比喻意义之间的相似性【9 】 t i t o n e & c o n n i n e ( 1 9 9 9 ) 等人【1 0 】的实验发现,在惯用语理解中,其 意义的激活与使用取决于惯用语约定性和分解性的相互作用程度。约 定性使惯用语与语境相联系。就约定性高的惯用语而言,其使用者已 积累了它作为整体词项的大量经验。 研究表明,根据文章前后文进行理解的能力对儿童在惯用语理解方 面的表现起到最重要的作用:研究不断表明,把那些惯用的表达放入 内容丰富的文章中会比将它们单独拿出来更容易理解。这点最早出现 在2 0 世纪8 0 年代c a c c i a r i & l e v o r a t o ( 1 9 8 9 ) 等人 1 l l 更多的研究也表现 出对这一因素的兴趣。为了正确地理解一个惯用语,小孩必须能够找 出必要的前后文信息从而构建出文章连贯的语义表达,并且根据前后 文激活与这个惯用语相联系的意义。这就是g e m 的主要假设【1 2 】,它提 出:( a ) 形象语言的习得与笼统加工处理语言能力( 而不是基于某些 特殊的机制对语言进行加工处理) 的习得是同步的;( b ) 惯用语的理 解是基于对其所在文章的整体信息的处理过程中进行的:当文章连贯 的语义表达构建出来时,惯用语的意义就可被识别。年龄较小的儿童 不能理解惯用语的意义是因为他们逐字逐句地处理文章,而不是全面、 连贯地搜寻整个前后文的意义,因此,在习得的第一阶段,惯用语是 在字面上进行理解的。在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当中,他们慢慢放弃了 这种仅仅从字面理解的方法,并形成了更为成熟的加工处理方式:为 了将摄入的信息和之前的文章交谈及常识进行整合,包含有惯用语的 文章交谈所传递的语义信息使他们开始搜寻惯用语的比喻意义。由于 这个原因,惯用语表达法对于分析理解非字面意义语句的能力和文章 惯用语和文章理解能力关系的跟踪性研究 理解技能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很好的个案研究;正如n i p p o l de ta 1 ( 2 0 0 1 ) d 3 i 中所提到的,为了使他们的推论对于理解惯用语的意义有必要,他 们的理解过程不仅需要将词、句层面的意义相结合,也需要利用前后 文的信息。 然而直到2 0 世纪9 0 年代有关研究还主要集中在有利于理解惯用语 的因素上,目前更多的转向研究个体差异及理解惯用语和其它语言能 力之间的关系上。根据处理语言的前后关系的重要性,理解惯用语和 理解文章之间的关系被认为尤为有趣。l e v o r a t o ,n e s i c a c c i a r i ( 2 0 0 4 ) 1 4 1 对小学生中的这种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相较于文章理解 技能较差的孩子,那些有优秀阅读理解能力的孩子能够给出在一些小 故事中包含的惯用语的更为形象的解释。这种关系在一项调查阅读理 解能力和惯用语生成能力关联的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1 5 】。之前 n i p p o l de ta 1 ( 2 0 0 1 ) 【1 3 】的一项研究发现青少年理解惯用语的能力与书 面、口头文章理解技能相关。综合这些近期的研究发现儿童文章理解 技能的不同可以解释他们对于惯用语理解上的不同。这点与o a k h i l l & y u i l l ( 1 9 9 6 ) 【1 6 1 的观点相一致,他们指出那些缺乏文章理解技能的孩子 不能超越字面进行理解,不能联系文章中的各种观点,也不能用常 识帮助他们去理解文章。 2 0 0 5 年由c a i n ,o a k h i l l k m m o n f l 7 】通过分析其它技能( 阅读 和词汇量) 的作用所进行的研究拓展了这项发现。他们发现具备较好 文章阅读理解技能的低年级学生能够分辨出插入故事当中的那些语义 上不可分析的惯用语的意义,而那些文章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则 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项研究还进一步指出即使当控制儿童的阅读能 力和词汇量时,惯用语和文章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很强的。这 个结果表明阅读技能较差和词汇知识缺乏都不会影响到惯用语和文章 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而且这项研究还证实了其中包含了更高层次的 认知和语言过程以及优秀的阅读者相较那些较差的阅读者更能利用前 后文的信息来消除惯用语的歧义。 1 2 国内相关研究 2 0 世纪6 0 年代,马国凡在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中第一次惯 用语”这个术语来指称“撑门面 、“敲警钟 这类短语,这才真正将 惯用语现象纳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 到了2 0 世纪的8 0 年代,研究惯用语的著作和论文逐渐多了起来。 马国凡和高歌东( 1 9 8 2 ) 合著的惯用语和高歌东( 1 9 8 6 ) 的惯 用语再探是两部重要的学术著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重要论文, 如马国凡的惯用语的性质,王勤的论惯用语,杨知文的谈惯 用语,周荐的惯用语新论等,这些论著积极推进了惯用语研究的 深入和发展。 2 0 世纪9 0 年代还出现了从心理理解机制新的角度对惯用语进行的 探索研究。马春玲( 1 9 9 5 ) 的谈惯用语的比喻性讨论了惯用语的 比喻问题,佘贤君( 1 9 9 7 ) 在惯用语理解的心理机制1 1 8 1 :结合汉语惯 用语的特点,对汉语惯用语理解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两个假 设:( 1 ) 汉语惯用语是可以构造的,其理解是一个构造过程;( 2 ) 惯用语和文章理解能力关系的跟踪性研究 汉语惯用语的理解要受其预测性的影响,高预测性惯用语的比喻意义 的激活比低预测性惯用语快。较早用实验的方法对惯用语进行研究的 有顾蓓哗和缪小春( 1 9 9 5 ) 【1 9 】,探讨了中国人对汉语中三字惯用语加 工处理问题,他认为惯用语的理解,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同 时加工,但比喻间意义优先完成。佘贤君,王莉( 1 9 9 8 ) 等人1 2 0 】通过 两个视词启动实验来探讨汉语惯用语理解的心理机制,实验结果证明 了惯用语是以节点形式储存在心理词典中,惯用语的理解是一个构造 过程,写了惯用语的理解:构造还是提取对惯用语的理解机制进行 了研究,认为汉语惯用语的理解是一个构造过程。 余贤君,宋歌( 2 0 0 0 ) 等人通过移动窗口法探讨了不同预测性和 语义倾向性的惯用语在不同语境下的阅读时间,实验结果否认了惯用 语己词汇化的观点,支持了结构假说的观点,证明了惯用语的理解是 一个构造过程。余贤君( 2 0 0 1 ) 等人【2 1 】提出汉语惯用语理解的心理模 型,他们认为汉语惯用语的理解是一个构造过程,就汉语惯用语在心 理词典中的表征来看,惯用语是以成分字( 词) 的形式储存在心理词典 中。就汉语惯用语的理解过程来看,当我们遇到惯用语时,惯用语成 分字( 词) 的意义首先被激活,同时开始构造惯用语的比喻意义,当有足 够多的信息( 不一定需要惯用语的三个字的意义都被激活) 时,就可以构 造出惯用语的比喻意义。当然,构造观点同样遇到了语言理解上的难 题【2 2 】,即有些惯用语本身就没有字面意义可以让人理解,那么对这些 惯用语的理解将如何进行,如“出风头 中对“风头”该如何理解。 张积家,王荣( 2 0 0 2 ) 等【2 3 】人通过实验提出语境有助于儿童对惯用 语的理解。在无语境条件下,中小学生对惯用语的理解年级差异显著, 小学生和中学生差异较大,而小学和中学各年级内部差异不显著。学 生对惯用语是先理解字面意义,再理解比喻意义。在有语境条件下, 不同年级学生对惯用语的理解差异显著,惯用语语义倾向性的影响不 显著,但语境对学生惯用语理解有重要影响,高年级学生能更好地利 用语境。 惯用语既有字面意义,又有比喻意义,惯用语的意义一般都是比喻 意义,李行健( 2 0 0 2 ) 提出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是不等值的, 不是惯用语所组成字词的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脱离了组成字词 字面的意义,升华为一个特殊整体的比喻意义。例如,“开夜车”并不 是真正晚上开车,而是为了赶时间,在晚上加班加点继续学习和工作, “背黑锅 也不是真的背上背着一个黑色的锅,而是用形象的比喻代 别人承担过错、罪名,泛指受到冤枉。惯用语理解是比喻意义的激活。 吴晓明,张金桥( 2 0 0 6 ) 等人【2 4 l 采用对多项选择题进行选择判断 的实验方法,探讨了无语境、中语境和强语境三种条件下留学生汉语 惯用语理解的特点,结果表明,在无语境和中语境条件下,留学生主 要从字面意义方面理解汉语惯用语;在强语境条件下,留学生主要从比 喻意义方面理解汉语惯用语。另外,彭聃龄( 1 9 9 7 ) 汉语词语理解的 语境效应1 2 5 1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语境有助于汉语词语的理解。 1 3 问题的提出 国外对惯用语的研究成果众多,而且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但 惯用语和文章理解能力关系的跟踪性研究 是多数是西文,以英语为主,很少涉及汉语,研究被试也很少是中国 人。而国内很多研究往往只关注一个个单独的惯用语,而很少将惯用 语置于一个具体的语境中去研究,虽然佘贤君,宋歌( 2 0 0 0 年) 等1 2 6 】人 探讨预测性和语义倾向性对惯用语理解影响的实验中采用了句子语 境,但是从技术上讲是使用移动窗口法,由于移动窗口法本身的一些 局限使得被试的阅读不是在最自然的情景下进行的,影响了研究结果 的推广。惯用语是一种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常常是在语句、语境 中得以运用,要了解人们对惯用语的理解情况,就必须运用语境情景。 本课题是研究理解技能较差的小孩在文章和惯用语理解能力之间的关 系,研究句子理解与惯用语理解的关联性和文章理解与惯用语理解的 关联性之间的差异性,文章理解能力和句子理解能力两者中,谁与惯 用语联系更紧密。 2 研究方法 2 1 研究目的: 惯用语是现代汉语中极其重要的一类语汇,在口头语言中、书面 语言中及文学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地位,惯用语的使用频率都非常 高,用处广,是汉语词汇中最活跃、最生动的部分,它大部分来自人 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反映了他们特有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历史文 化等内容,并且不断地产生和发展,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惯用 语的形成与发展和人的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意义往往不同于其构 成成分所组成的字面意义。惯用语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使用价 值考虑都是极其有价值的。目前,惯用语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语言学家 的关注和重视。有关惯用语的研究,就其性质、来源、结构、语法功 能、语用等方面己有许多的探讨。而国内很多研究往往只关注一个个 单独的惯用语,而很少将惯用语置于一个具体的语境中去研究。从理 论上看,惯用语和文章理解能力的关系的跟踪性研究,是研究对文章 理解技能较差的小孩在文章和惯用语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句子 理解与惯用语理解的关联性和文章理解与惯用语理解的关联性之间的 差异性。探讨惯用语和文章理解能力的关系有助于建立字词的认知模 型,有助于揭示惯用语的理解机制。 从实践上看,惯用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其意义是人们概念系统 的产物,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紧密相关,需要借助人类的概念系 统和语言使用者所拥有的百科知识的帮助。不仅仅要注重惯用语构成 项所具有的概念意义,同时要综合考虑人类所具有的规约常识或意象 图式构成项的隐喻概念,背景知识等。惯用语在日常交际和阅读中无 处不在,惯用语理解的研究,对汉语的初学者( 小学生、留学生) 提供理 惯用语和文章理解能力关系的跟踪性研究 论指导,从心理学的角度为小学生和留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符合心 理规律的惯用语学习方法。对文章理解能力较差小孩在文章和惯用语 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跟踪性的研究。探讨惯用语和文章理解能 力的关系有助于小学老师的语文教学。 2 2 研究假设 ( 1 ) 那些文章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文章处理过程中往往很浅 显,他们比那些在文章搜寻连贯意义、有着较好文章理解能力的学生 更倾向于从字面上对惯用语进行理解。( 2 ) 文章理解能力和惯用语理 解能力相关,文章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的学生,其惯用语理解能力也会 增强;( 3 ) 与语句理解相比,文章理解能力对惯用语理解影响更大。 2 3 被试者 研究阶段i 的被试:选取株洲九方小学四年级1 6 9 名学生,年龄 从9 4 到l o 5 岁( 其中女8 7 名,男8 2 名) 参加了一项评价他们阅读 理解能力的测试。测试发现其中有2 7 人文章理解能力较差。通过对他 们的老师采访,得知这些学生没有阅读、认知功能障碍,也没有严重 的学习困难。从剩下的1 5 9 人中,挑选出2 7 名和那些理解能力较差者 同龄( 和同标准差) 的学生做为理解能力较好的一组,两组学生的平 均年龄为9 8 ,标准差为4 个月。将理解能力好的这组作为理解能力较 差那组的对照组,分别参加惯用语理解测试和语句理解测试。 研究阶段i i 的被试:在阶段i 中文章理解测试中得分较低的被试 经过两后,这2 7 名学牛进入六年级。在阶段i 到阶段i i 研究期间,学 校老师并不知道我们的研究目的,也不知道我们的研究重点,更不知 这些学生是由于他们文章理解测试较差才被选为被试的,被试者与班 上其他同学一样参加正常的教学活动,在语句理解、文章理解与惯用 语理解等方面也没有接受特别的指导,也没有参加过训练。 2 4 研究材料 2 4 1 文章的理解 在株洲荷塘区教科室的指导下,从株洲四所完全小学四、五和六 年级语文老师中,遴选科研能力较强、教学水平较高的语文老师1 0 名, 按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照六年级语言素养及阅读能力培养目标, 适度考虑四年级学生实际情况,选取出适合评价五年级学生文章理解 能力的测试文章1 0 篇,通过株洲荷塘区四所小学5 6 4 名六年级学生测 试,选出适合评价六年级学生文章理解能力的测试文章两篇,文章的 形式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每篇故事后有五个多项选择题,共有1 0 小 题,故事后选择题有的在故事中明显提到,有的没有是要根据前后文 的意思才能解答,得分范围为0 1 0 分。 2 4 2 惯用语的理解 首先从广泛的惯用语中列举出有字面意义的模棱两可的惯用语, 从这个列表中,由小学老师选出那些他们认为学生在故事书和电视节 目中较常见但不是十分常见的表达5 0 个惯用语。 其次由3 5 6 名六年级学生判断那些惯用语的频率( 从未见过、有 惯用语和文章理解能力关系的跟踪性研究 时见过、较常见、常见) ,列出有8 0 的学生认为是较常见和常见的惯 用语。 最后,将剩下惯用语放入一些故事中,每一个惯用语分别放入两 个故事( 故事a 和故事b ) ,在阶段i ,一半的被试读故事a ,另一半 学生读故事b 。在阶段i i ,让学生从不同的故事中仍然读到与阶段i 相 同的惯用语,在阶段i 读故事a 的被试在阶段i i 读故事b ,另一半读故 事a ,这样做避免了学生对于惯用语理解能力上的不同是由于不同的前 后文而引起的这样一个问题。 而在这些故事中从字面上解释惯用语是没有意义的,但在故事中, 只有其惯用语意义才是合理的,如果学生已经理解了故事的整体内容, 那么他们就可以解释出惯用语的比喻意义,每个惯用语都给学生看, 每个故事后面都有一个问题:“( 习语) 是什么意思? ”( 例如,“敲 竹杠 是什么意思? ) 学生可以从以下三个选项中选择答案:( a ) 习 语解释( 比喻答案:利用别人的弱点或借某种口实抬高价格或索取财 物。) ;( b ) 字面解释( 字面答案:用东西敲打竹杠) ;( c ) 有关故事某 个方面内容的选项,但既不是字面释义也不是习语释义( 填充选项: 例如,密封条坏了,需要全部更换) 。选择比喻答案表明学生认为在文 章中其习语解释是合理的。通常情况下,惯用语的意义是很模糊的, 它们的意义会随着前后文和说话者的表达意愿而变化。因此,即使这 些表达是很常见的,也得结合故事的语义表达来进行理解。选择字面 答案表明对文章的理解很浅显,是逐字逐句地对语言信息进行分析的。 学生选择填充选项表明他们认为字面答案不恰当,但同时他们也没有 理解故事的整体含义。 2 4 3 语句的理解 语句理解能力是没有现成的标准化的测验,这项测试是由针对不 同年龄儿童,由十个句子组成。这项测试同样得到了株洲荷塘区教科 室的鼎力相助,按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几位语文骨干老师的指 导下编写出来的,在株洲四所完全小学四、五和六年级7 6 3 名学生中 进行了测试,证明测试是有效的。 试题由包含了最重要的语言结构( 性别、数词、介词、主动句、 将来时态、被动句、关系从句、时间从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反 身代词、反义词和使役动词) 的一组句子组成。每个句子后有三个选 项,要求学生从选项中选出正确的选项。例如,没有用比喻修辞手法 的一句是a 小王老师好像什么都不要。b 教室里成了开了锅的水。c 敌人成了瓮中之鳖。 这十个句子使用于研究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适合于小学四年 级、五年级、六年级学生,根据测试的数据,正确答案的总和被告转 换成相应的权重分数,而且得到的权重分数是随着儿童年龄的不同而 变化。例1 :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小明对我说:“我星期天 要去北京旅游。正确的选项( a ) 小明对我说,他星期天要去北京旅 游,( b ) 小明对我说,你星期天要去北京旅游,( c ) 小明对我说, 我星期天要去北京旅游。例2 下列语句正确的选项( a ) 下午,突然 乌云密布、伴随雷声隆隆,接着电光闪闪,( b ) 下午,突然乌云密布、 伴随电光闪闪,接着雷声隆隆,( c ) 下午,突然雷声隆隆、伴随乌云 惯用语和文章理解能力关系的跟踪性研究 密布、接着电光闪闪。由于例2 属自然天气变化的规律是需要学生平 常知识的积累,而例如1 属人称换个说法比较简单,所以例2 比例1 权重分数更高。语句测试总分为1 0 0 分,是由每个正确答案权重分数 之和得来的。 2 5 研究程序 整个研究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i :四年级学生( 9 - 1 0 岁) 惯用语理解与文章、语句理解之间 的关系。四年级学生参加一项适合评价学龄儿童文章理解能力的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较差的一组;另外选取结果较好与较差被试对照组,较 好组人数与较差组相等,两组分别参加惯用语理解和语句理解测试。 阶段i i :六年级学生( 1 1 - 1 2 岁) 惯用语理解与文章、语句理解之 间的关系。被试者经过两年后,追踪研究有三项任务:被试对惯用语、 文章和语句的理解能力是否提高进行测试。 2 5 1 阶段i 实验过程 2 5 1 1 文章理解实验 被试者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一项适合评价学龄儿童文章理解能力 的测试。测试时要求被试阅读两篇篇幅为一页的故事,每篇故事后有 五个多项选择,然后根据故事完成多项选择练习( 有的在故事中明显 提到,有的没有) 。在回答多项选择问题时,为了让学生在选择问题过 程中思想负担最小,没有时间限制,允许学生随时返回原文寻找答案。 得分范围为0 - 1 0 分,按照他们在测试中的得分可被分为4 个层次:很 差( 得分0 - 2 ) ,较差( 得分3 - 4 ) ,良好( 得分5 - 7 ) ,优秀( 得分8 - 1 0 ) 。 将前两个层次的学生组成理解技能较差的一组,另一方面,将在阅读 测试中表现良好和优秀的学生视为理解技能好的为一组。这样的分组 是根据文章阅读能力的一般差异进行的,而与字词阅读技能或认知、 学习障碍无关。 2 5 1 2 惯用语理解实验 考虑到前后文对于解释比喻意义的重要性,因此将每一个放入一些 故事中,然后将被试者分成两组,在阶段i ,一半的被试读故事a ,另 一半学生读故事b 。在阶段i i 时,在阶段i 读故事a 的被试在阶段i i 读 故事b ,另一半读故事a 。正如前面提到的,所使用的是那些既有字面 意义又有惯用语意义的模棱两可的惯用语。如“走钢丝 字面意义( 走 在钢丝上) ,惯用语意义( 比喻做有风险的事) ;“挖墙脚 字面意义( 将 墙脚挖掉,以至于整体垮塌) ,惯用语意义是( 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 才或抢生意) 。但是在故事里,只有惯用语比喻意义才是合理的,如果 学生已经理解了故事的整体内容,那么他就可以解释出惯用语的比喻 意义,选择出正确答案。在回答多项选择问题时,为了让学生在选择 问题过程中思想负荷最小,没有时间限制,允许学生随时返回原文寻 找答案。 2 5 1 3 语句理解实验 文章理解技能较差和较好的被试参加语句测试,每个测试题后有三 个选择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然后分别统计得分。 惯用语和文章理解能力关系的跟踪性研究 2 5 2 阶段i i 实验过程 有三项任务用来评价被试对惯用语、文章和语句的理解能力。在 这项跟踪性研究中,我们研究了文章和惯用语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文 章理解能力的提高和形象语言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这两种能力之间 的关系在阶段i 的研究中已经被识别。如果发现其中一种能力的提高 是伴随着另一种能力的提高的话,我们就能强化这个结论。如果这两 种技能的提高不会伴随其它语言能力( 即语句理解能力) 的提高,这 个结论就更加毋庸置疑了。如果从阶段i 到跟踪研究阶段这个过程中, 语句理解能力没有显著地提高,而其它两种技能一文章理解技能和惯 用语理解技能一同时提高,那么这就意味着这种提高不包括通用语言 能力。 跟踪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在阶段i 文章阅读理解上表现较差的被试 一般都有所进步,至少当中一部分人的语言能力能有所提高,即通过 各个发展阶段能够不断保持惯用语理解和文章理解之间的关系,那么 这就可以假定文章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的被试在惯用语理解能力方面也 能有所提高。 跟踪研究的被试包括那些在阶段i 文章理解测试中得分较低的被 试:在跟踪研究中( 阶段i 研究进行两年后) ,这2 7 名理解技能较差 的被试已经进入了小学六年级。 就惯用语的理解能力而言,我们期望所有的被试都能有所提高; 事实上,惯用语理解能力的测试难度并没有增加,而且由于被试更多 地接触到这些惯用语以及他们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我们预计 选择习语选项的比率能有所提高。尽管如此,我们预计文章理解技能 提高的被试比文章理解技能没有提高的被试在惯用语理解技能方面有 更大的进步。而且,我们还想探究文章理解能力提高的同时语句理解 能力是否也能提高,如果是这样的话,它与惯用语理解之间的关系又 是怎样呢? 2 5 2 1 文章理解追踪实验 文章理解能力的测试题和阶段i 所采用的题目相同,问题的数目 和类型也相同,但是测试的形式更加适合于六年级学生。 2 5 2 2 惯用语理解追踪实验 评价被试的惯用语理解能力时,给他们看与阶段i 中相同的那些 惯用语,当然,这些惯用语被放入了不同的前后文中:在阶段i 阅读a 故事的被试现在就读b 故事,反之亦然( 详见阶段i 中实验材料和实 验过程的描述) 。 2 5 2 3 语句理解追踪 语句理解能力的测试和阶段i 所使用的相同,但是其权重分数对 1 1 岁大的学生更加恰当。 惯用语和文章理解能力关系的跟踪性研究 3 研究结果 3 1 阶段i 研究结果 3 1 1 文章理解 文章理解技能较差这组在文章理解水平测试中的平均得分是 3 1 4 ( s d = o 8 3 ) ,而文章理解技能较好的这组获得了7 6 9 ( s d - 1 5 ) 的平均分。第一项分析的目标是根据不同的文章理解水平找出被试在 惯用语理解测试中所选答案的类型。 3 1 2 惯用语理解 表3 1 文章理解技能较差和较好的被试选择比喻答案、 字面答案和填充选项的百分比 根据理解技能较差和较好的被试( 文章理解水平的因素) 所给出 的比喻答案、字面答案和填充选项的频率( 答案类型因素) 计算出一 个对数线性饱和模型。结果这两个因素之间有重大关联( x 2 ( 2 ) = 4 7 6 1 , p 0 0 1 ) 。两组在选择填充选项上并没有区别。表3 - 1 表示的是文章理 解技能较差和较好的被试选择比喻答案、字面答案和填充选项的百分 比。 这项分析的结果表明具有不同阅读理解技能的四年级学生在解释 形象表达的能力上有所不同:理解技能较好的学生更喜欢习语释义, 而理解技能较差的学生则更喜欢字面释义。 3 1 3 语句理解 语句理解分析意在证实在语言处理过程中更低层次的语言能力, 即语句的理解能力是否在文章理解和惯用语理解之间的关系上起到介 导作用。在语句理解测验中,理解技能较差的学生和较好的学生的平 均得分分别为4 4 6 ( s d - 9 5 4 ) 和5 2 5 ( s :d = 1 3 4 7 ) 。通过对独立样 本中理解技能较差的学生和较好的学生进行t 测验,比较得出理解技能 较好的学生比那些理解技能较差的学生能更好地处理语句( t ( 5 4 ) = 2 4 7 , p 0 0 5 ) 。由于参与本项实验的被试者都没有特殊的学习障碍,他们的 语言发展同步,那些在某一项测验中表现较差的被试同样在其它语言 测试中表现也较差。 表3 2 惯用语选项固定阶回归分析结果:第一次分析 惯用语和文章理解能力关系的跟踪性研究 表3 - 3 惯用语选项固定阶回归分析结果:第二次分析 这些结果的模式由一系列的假设构成:( a ) 如果文章理解能力提高 的话,惯用语理解能力也能提高;( b ) 在惯用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