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doc_第1页
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doc_第2页
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doc_第3页
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doc_第4页
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序言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七大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并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我校“国内知名、省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沈阳理工大学按照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发展”的方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国家和辽宁省的有关精神特别是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要求特制定本规划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 二、学校现状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组织带领全体师生员工艰苦奋斗、拼搏向前建设了浑南新校区学校更名并升格为沈阳理工大学尤其是近三年来学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负重前行理清了发展思路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圆满完成了新一轮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模稳步发展学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各项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学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沈阳理工大学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正朝着建设省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进! (一)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条件日益改善 沈阳理工大学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服务辽宁、面向全国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目前学校设有17个学院(部),设有43个本科专业、23个专科专业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现有各类学生29390人(不含三本生)其中:硕士研究生1269人全日制本科生15879人全日制专科生3460人建校以来沈阳理工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专门人才8万余人学校已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并在俄罗斯建立了孔子学院不断拓宽多层次办学、国际合作办学领域 学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总占地面积12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3.3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31.47亿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99亿元建有3.9万平方米的数字化图书馆藏书114.7万册校园内建有迅捷、安全、稳定的校园网络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标准塑胶运动场和3.7万平方米的大学生文体中心学校现有教职工1945人办学基础设施的完善、综合办学实力的提升为沈理工跨上新的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整合传统优势资源学科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为着眼点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建学科基地重点发展国防优势学科突出国防特色全面推进了学科建设学校现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工程中心3个省高校创新团队 (三)科研实力显著增强积极服务地方经济 学校将科研工作作为上水平的攻坚工作学校通过出台科研扶持、激励政策及开展科技年等活动鼓励教师参与科研调动广大教职员工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学校科研工作扎实推进“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500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0项获得国家专利240项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568篇专利授权进入全国100强高校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水平以及学术论文、专著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科研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按照“积极引进加强培养提高个体素质优化整体结构”的原则加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加大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鼓励青年教师以各种形式攻读学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3人教授117人副教授25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44人目前我校教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层次20人有2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省市优秀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市优秀教师6人 (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学校确立了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办学理念学校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完善“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深化学分制改革近十年来学校实施了以学分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的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学分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得XX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近十年取得了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坚持特色发展之路逐步明确办学特色 多年来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在形成以兵工精神为代表的特色文化的同时逐步明确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一是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坚持“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兵工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二是在学科建设上以学科群、学科平台及学科基地建设为载体重点发展优势学科突出国防特色 三、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定位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和谐兴校”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按照人才强校战略、特色化发展战略及开放战略分步实施跨越发展以实现我校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为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至年将学校建设成办学特色明显、重点学科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办学实力处于省内同类型院校前列开放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至2020年将学校建设成办学特色鲜明重点学科比较优势明显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部分学科居于国内前列、综合办学实力处于国内同类型院校前列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现代化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三)学校发展战略重点 实施三大战略即人才强校战略、特色化发展战略、开放战略,着力于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1.人才强校战略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学校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把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人才培养放在中心地位坚持质量立校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面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推进教学内涵建设不断优化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我们要以人才培养、引进和结构优化为着力点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与人才管理的创新机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引进人才以容人之短的襟怀爱护人才以甘为人梯的精神成就人才以爱岗敬业的精神教育人才以情真意切的态度关心人才以良好的事业平台留住人才为建设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2.特色化发展战略 实事求是因校而异因地制宜创造特色强化特色,制定特色化的发展战略走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今后我们要在学校特色发展方面下真工夫打造特色鲜明的办学体系争取某些领域在国内外、省内外占有一席之地直至占有学科与人才的制高点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开放战略 开放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的一个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有坚持开放我们才能更好地借势发展、借力发展只有坚持开放我们的优、劣、长、短就能看得更清楚学校的发展就能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实施开放战略就是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开阔的视野走出象牙塔的桎梏跨越学校围墙的阻隔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同社会各界、海内外兄弟院校、单位加强联系、开展合作吸收和借鉴一切优质办学资源、优秀人才和优秀的学术成果来发展自己扩大开放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和教师在开放的环境下去成长和发展让我们的学校在参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去影响社会、贡献社会 四、人才培养规划 (一)建设目标 至年“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兵工精神作为学校的特色文化融于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专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比较完善的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有特色、质量较高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武器类专业整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同类专业的前四名机械类、信息类专业整体水平位居省内前列 普通本科在校生总数为16000人左右研究生在校生总数为1500人本科专业建设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为主适度增加专业数量本科专业数量达到50个左右在专业设置上向工学和理学专业倾斜形成以工为主多学科相结合的专业学科结构 至2020年形成以兵工精神为特色文化价值观的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特色鲜明、质量高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武器类专业整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同类专业的前三名机械类、信息类专业整体水平位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材料类、经管类、化工类及艺术类专业整体水平位居省内前列 普通本科在校生总数为16000人左右研究生在校生总数为40006000人其中博士生60100人进一步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增加专业学科门类适度增加专业数量本科专业数量达到60个左右在专业设置上优先发展工学和理学专业形成理工为主、多学科相结合的专业学科结构 (二)建设内容 1教育教学改革 到年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这条主线针对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和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与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工作形成明显的推动作用在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优势打造专业特色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争取国家级教改立项课题23项省级教改立项课题每批次810项教育教学成果数量及水平居于省内高校前列 至2020年教育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显著探索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与教学研究型大学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教育教学成果数量及水平居于国内同类型高校前列 2教学基本建设 至年以质量工程为龙头引领和带动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建设一批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示范专业及优势专业群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群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示范性项目力争新增省级精品课68门、国家级精品课12门、省级示范专业4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 至2020年教学基本建设水平高适应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和建设效果位居省内高校前列建设一批在国内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示范性项目 3.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 至年学分制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在过程监控的基础上建设基于状态监控和质量评估的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学质量起到切实的保障作用学校的各类检查、评估以及教学质量综合排名位居省内高校前列 至2020年教学管理及质量保障体系健全并发挥实效教学管理水平位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 4第二课堂与素质教育 至年建立较完善的素质教育体系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丰富活跃学生参赛获奖数量及质量居辽宁省同类高校前列兵工精神深入学生思想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至2020年建立完善的素质教育体系第二课堂建设完善、高效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丰富活跃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参赛获奖数量及质量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以兵工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主导形成特色鲜明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5就业体系建设与学生就业 至年就业评估体系初步建立就业指导体系逐渐成熟毕业生就业能力逐步提高毕生就业率在省内高校中位于前列 至2020年“全员促就业”深入人心就业评估体系科学有效就业指导体系完善成熟毕业生就业率名列省内前茅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6.研究生培养 至年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逐步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研究生学科专业体系 至2020年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创造注重基础、强化实践、激励创新、促进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 (三)保障措施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等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问题开展立项研究并加以实践推动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创新实验点和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的改革试点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根据社会需求不断优化、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兵工精神融入育人过程构建重应用、重实践、强能力的课程体系形成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多渠道有机结合的培养机制 加大以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重点的课程改革的力度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使课程教学贴近实际、注重应用符合时代发展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有效方式和有效渠道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2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优势打造特色 加强专业建设一要继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改造、调整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个别专业二要巩固和强化传统学科专业的优势、打造专业特色培育和扶植新办专业使其尽快形成优势、办出特色三要推动专业群建设以国家级特色专业及省级示范专业为龙头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逐步将武器、机械、信息、材料化工等方面的专业建成在国内或省内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专业群 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形成完善的建设机制加强重点课程群的建设建设以省级精品课为核心的具有辐射和支撑作用的重点课程群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具有开放式、立体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和创新教育平台完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3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一要完善学分制管理体制从制度上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及个性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从管理二要加强质量保障机制和制度建设引入激励竞争机制、绩效评价和质量评估机制实现“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质量管理格局形成学校各级领导重视教学、各部门主动服务教学教师投入教学的工作局面 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确保教学基本建设经费与教学四项经费的投入 4.多渠道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完善素质教育工作机制和体系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学分认定办法加强实施过程监督和管理完善以大学生综合素质学分评定为基础的素质教育体系 构建以“弘扬兵工精神”为主线以学风、校风建设为核心内容的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项目化、品牌化充分发挥学生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建立校、院、班级三级联动学生全员参与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机制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志愿者服务活动搭建平台制定有关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政策推动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完善校内选拔、组团参赛机制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完善社会实践活动机制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在现有基地的基础上新增基地1220个在校大学生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3项 构建全方位、分层次、多渠道的辅导员培训体系健全辅导员评价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规范化、专家化和职业化 5完善就业体系建设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制订切实有效的政策大力推进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就业工作评估体系使“全员促就业”成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完整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一要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教研室加强师资培训与工作研究打造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创建全程指导、全员参与及专家指导的就业指导模式二要大力发展职业咨询师制度为学生提供高水平、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三要加强对就业创业指导理论的研究和就业趋势研究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构建完整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 充分挖掘利用多种资源进一步拓展并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形成一批稳固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加强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平台和桥梁 进一步加强学校毕业生市场的建设使校院两级就业市场逐步成熟完善进一步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高水平的就业工作信息平台 积极开展并推进学生的创业教育及培训充分利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推进我校创新教育的成果积极培育毕业生创业典型逐步创建毕业生创业基地 6深化改革、加强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深化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度”和“研究生资助制度”完善各类奖学金及研究生“三助”制度;建立校内外研究生培养基地以科研项目和科研团队为基础充分挖掘研究生创新潜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研究生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和水平;整合学校资源优势打造多学科通用的、开放式的研究生实验平台;打破学科界限开展不同院系不同学术背景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横向交流和探讨;制定研究生创新计划通过支持研究生出席国际会议、举办学术论坛聘请专家、学者进校讲学拓宽研究生视野提升创新能力 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与监控机制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健全导师遴选与聘任制度积极推行导师聘任与导师考核挂钩制度不断提高导师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大力加强理科专业建设提高学校的基础理论研究水平为学科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一)建设目标 按照“积极引进加强培养提高个体素质优化整体结构”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适应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需要 至年建设一支规模和结构基本合理、素质良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强工程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基本满足教学研究型大学需要的师资队伍 至2020年建设一支规模和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学科梯队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教学与科研的拔尖人才、满足现代化教学研究型大学需要的师资队伍 (二)建设内容 1高层次拔尖人才队伍建设 至年构建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分两个层面分别培养和引进10个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与15个后备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基本达到国内知名和省内一流完成后备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学校将拥有高水平学科带头人203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2名省级教学名师46名 至2020年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304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5名省级教学名师1015名 2.师资队伍规模与结构建设 至年根据学校的发展规模按1:18的师生比师资队伍规模将达到1110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8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30;教师中高、中、初级职务结构比例达到45:45:10;在校外完成某一级学历(学位)教育或在校内完成其他学科学历(学位)教育的教师比例达到85 至2020年师资队伍规模将达到1250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9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0;教师中高、中、初级职务结构比例控制在55:40:5;在校外完成某一级学历(学位)教育或在校内完成其他学科学历(学位)教育的教师比例达到90 3师资队伍能力与质量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创新能力培训、实践能力培训、教学基本功培训为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三)保障措施 1.实施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进、培养计划推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 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兼顾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工作制定学科梯队、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建设规划实施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学校今后每年将投入500万元资金面向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重点引进大师级领军人物、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中青年优秀学术骨干健全和完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主讲教师等的选拔、培养管理制度学校将采取“择优选拔、重点扶植、动态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选拔培养一批教学、科研成绩卓著在省内、外知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充分发挥高层次拔尖人才在学科梯队、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中的引领作用推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 2.实施中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优化师资队伍学历结构 为满足教学研究型大学对师资队伍学历层次、结构的要求结合学科梯队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实施中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学校每年选派3040名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的重点大学或科研院所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以促进教师知识结构更新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优化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学缘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实施教师实践能力培训计划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围绕“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实施教师实践能力培训计划对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我校工作的教师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将其送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1年的实践技能培训;实行教师学术休假制教师工作每满6年可休半年学术假到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修与学术交流、到企业实践锻炼以增加教师的工程背景提高其实践能力更新其知识结构为学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4.实施国际师资培训和教育科研合作计划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开阔国际视野 为了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开阔国际视野实施国际师资培训和教育科研合作计划一是送出去学校每年将选派1530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外的著名大学或科研院所做访问学者、进修和学习以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培养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能力二是请进来加强与国外大学的校际合作吸纳海外高层次优秀人才参与我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包括教育合作和科研合作通过上述方式在全面提升我校教学与科研的层次和水平的同时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 5.实施教学基本功培训计划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教学基本功培训计划通过举办教学基本功和现代化教学技能培训班、推行青年教师试讲、听课、助课制度以及集体备课制度使教师能够掌握教学基本功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并通过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主讲教师评选、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进行考核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六、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建设目标 至年特色与优势重点学科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居国内同类型院校前列其他重点学科处于省内同类型院校前列 至2020年特色与优势重点学科比较优势明显居国内同类型院校首位其他重点学科居国内同类型院校前列达到国内知名、省内一流 (二)建设内容 1高水平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校制宜”的原则以若干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科为主体集中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合理布局、重点发展创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水平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推动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 分二个层次推进学科建设: 第一个层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水平重点学科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工程”的指导思想力争建设成23个以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为目标的高水平重点学科 第二个层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力争建设成56个以突出本校特色和优势学科为重点、以省内一流水平为目标的的特色优势学科 2学科群与学科发展平台的构筑 依据学校现有的学科力量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特色与定位构筑45个学科群打造具有代表沈阳理工大学综合实力与研究特色研究方向构建78个能够支撑学科与学科群发展的研究平台(基地)新增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6个省部级工程中心35个 3学科梯队建设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才强校”为战略以学科梯队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的学科梯队力争有23个学科梯队总体水平达到国家重点学科的水平56个学科梯队总体水平达到省内一流的水平 4新增学科学位点的建设 力争在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基础上争取有35个博士点建设成功;新增610个一级硕士学科授权独立申报二级硕士学科46个扩充新的学科门类23个新增工程领域硕士授权24个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运行机制与管理办法 确立学科建设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龙头地位学校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学科建设的统一领导和协调管理在学科方向的调整与凝炼、学科队伍的汇聚与建设、重大课题的确定与评估等方面发挥专家作用 学科建设实施分类建设和管理按优势与特色学科、新兴交叉学科、传统与基础学科分类规划建立学校统筹管理、学院监督管理和学科带头人责任管理三层管理机制实施分层管理和目标管理模式根据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资源共享机制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完善学科梯队建设、学科建设立项、基地建设、经费管理等相关环节的管理使学科建设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2.加强国内外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 鼓励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建立合作开展深层次的科学研究和联合培养研究生等争取涌现出一批活跃在国内外学科前沿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产生一批具有国内外前沿水平的科技成果增强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竞争的能力支持主办或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提高对外开放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拓宽筹资渠道加大经费投入 每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