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及体会.doc_第1页
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及体会.doc_第2页
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及体会.doc_第3页
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及体会.doc_第4页
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及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霁良 从1998年起,我们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微型化改革,设计出微型化实验仪器,开展了“推行微型化实验改革,促进创新教育的实践”项目研究,并于2001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从2002年起,我们进一步加大了教学改革步伐和课程建设力度,在教学理念、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手段,课程目标,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改革与建设,对课程塑铸绿色、环保理念,大力减排降耗。根据西部高校的实际,我们将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整合为“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模式。这一实验教学模式不仅在我校成功应用,还推广到全国30余所高校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和高院校的广泛好评,成为我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一个亮点。历经长达10年的改革与建设,本课程先后被评为校级和省级首批精品课,并于2007年成为国家的精品课。课程改革与建设采取的主要组措施如下:一、教学改革实施了六大转变,体现了六个创新1、在教学内容上,实施了从知识培养向能力培养模式的转化,体现了“能力优先”的教学培养目标。长期以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从教材编排到教学过程基本上按知识培养模式设计,以官能团为主线,按烷、烯、炔、醇、酚醚、醛酮、卤代烃、含氮化合物、糖类、蛋白质等顺序安排实验,注重学生知识点和知识类型的灌输。从2002年起,我们对这一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实施了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了六个实验模块:(1)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和基本仪器装置的掌握训练实验;(2)经典单步骤合成实验;(3)综合性多步骤合成实验和循环实验;(4)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与鉴定实验;(5)设计创新型实验;(6)生产实习和课外科技活动实施。并按这一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式编写了新教材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高教材出版,2003年12月),本教材入选“全国百门精品教材建设计划”。6年来,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按这一模式组织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动手能力、基本化学素质和创新思维理念均有了较大提高。(见学生评价和学生论文)。在教学目标和要求上,体现了以“能力培养优先“的教学目标创新。2、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单方面传授知识和填鸭式教学方法,而代之以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和激励事业情怀为主的教学方法,实现了“与其鱼不知授其渔”的教学方法的创新。过去在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照单抓药”,按讲议完成实验,计算出产率,上交实验报告后即告结束。2002年以来,我们将实验教学与现实生活、工业生产、环境效益相联系,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关注本人应有负有什么样的社会责任,能解决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可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有可能发挥什么样的社会影响,以及能创造什么样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例如2,4-D合成实验,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不同合成路线的利弊,成本效益,环境影响,并指出先氧化后醚化合成路线有可能产生二噁英,将引起严重危害环境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又如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实验,我们引导学生联系到高级脂肪酸盐分子中引入氨基酸或多肽片,为什么可以制造高级洗发剂(如潘婷、飘柔等),它能大大提高其生物兼容性、抗静电性和使发质更加飘逸、清爽和光亮。再比如做氨基酸蛋白质类实验,我们联系到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不法分子在奶制品中添三聚氰胺能大大提高氮含量,弄清三聚胺的分了结构是什么,从而提高我们揭穿和预防犯罪的能力,增强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的社会意识。再加之我们推行微型化实验,仪器设计的精致美观和本身折射出的环保、绿色、节约型和可持发展的内涵,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的实验好奇心、实验激情与动力,并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完成实验和学习过程。3、实施了从常量实验到微型半微型实验的转化,更新了实验技术,体现了实验技术、教学思维和观念的创新。在经过大量实验,取得了充分实验数据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的关系的基础上,研制出定位合理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仪器”,获得了国家专利(ZL00241217200),实现了批量工业生产,2002以来除本校应用外,还大力推广到全国多所高校应用,不仅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以此为基础,我们对本课程从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培养、教学规律研究、课程设计目标、教学思想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改革、建设、凝炼与创新,使本课于2004年成为首批校级精品课,2005年成为云南省首批省级精品课,并于2007年成为了国家精品课程。我校的微型半微型实验取得较好成绩,得以推广应用,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根本原因是它适应了时代发展规律,符合绿色和环保理念,体现了关心师生健康、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贯彻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和教学进程中的具体体现。4、实施了从平面教学到立体化教学的课程的转化,体现了新型的时空教学立体化模式创新。2003年我们完成了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纸质版教材编写,然后又用了两年时间,自行研制开了发一套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多媒体课件,涵盖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自制实验仪器装置图,制作了大量Flash动画和幻灯片,做到了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并依托学校教育网络平台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这样既可在课堂上进行动画演示教学,又方便了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形成了传统纸质平面教学与现代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益明显增强,受到师生们的喜爱及校内外不少专家的好评,如华东师大万平教授评价说“云南大学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精品课程网站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网站,其精美和丰富程度至今尚无超越的”最近一年多以来,我们又与电视台合作,完成了本课程视频制作,使本课程的实验操作实现了视频化,并与前期制作的Flash动漫,PPT课件整合为电子教材,即将由高教出版社出版,形成了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课程网站有机结合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实现了时空交互的立体教学模式创新。5、实施了从单一共性化教学和单一顺序思维教学向共性化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综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的教学转化,体现了重视个性和多元思维的教学创新。我们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得出结论:创新型人才一般具有鲜明的个性,特殊的兴趣和执著的追求,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教育长期强调共性,学生必须按照国家建设的要求和老师讲授的范围来塑造自己,培养的学生就像从机器模子中浇铸而成的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这就是所谓的教育趋同效应,这样的培养的学生怎么可能富有创新精神,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强调个性,提倡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特长,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是创造性教育的灵魂。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个人在某些方面的天赋,加以激励培养并发扬光大,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培养学生的共性,也尊重学生的个性,例如某些多步骤合成实验,我们让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不同路线的设计,改用不同催化剂或不同溶剂,或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行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学生不同个体的多方面兴趣,例如2,4二氯苯氧乙酸、乙酰水扬酸、苯甲酸丁酯的合成、透明皂的制备、菠菜色素的分离、咖啡因的提取等实验我们都是按不同学学生的兴趣,用多套实验方法及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特色。另外,我们认识到多元化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肉桂酸合成实验按照常规的教学,仅让学生严格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完成实验任务,为了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引导部分有潜力的学生设计第二方案,改变实验条件,将加热时间稍延长并加入少量吡啶,结果产率提高了 5-10 。另外,我们又让学生将实验得到的肉桂酸产品与某些醇类进行酯化,得到的产品可用于配制香精香料。我们还引导同学们思考:由于所得产品肉桂酸及其酯在分子中有一个苯环和一个,不饱和双键,可在苯环上进行亲核取代反应以带上某些基团,并使双键参与到丙烯酸酯、丙烯酰胺,衣康酸等具有活性双键分子的共聚反应中,用以改善共聚物的某些特性,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发展。6、实施了从纯粹课程教学向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转变,实施了研究式教学的机制创新。我们理解科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研究与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的研究,进行研究式教学应该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我们将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一些新实验的技术引入学生实验,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活动中,开展一些创新型实验,以提高学生科学专养和实验能力,例如大环配体(14)4,11- =烯-N4.2HIT和大环化合物八甲基四氧杂夸特烯两个合物的合成是我们教师的科研课题中的一部分,比较成熟后引入学生实验,并将这两个编入了实验教材中,使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理论、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技术的研究方面,本课程组先后承担了八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研课题,发表了相关教学研究论文20多篇,获多项教研成果,我们适时地将这些教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和课程体系,实施了研究式教学,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二、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1、实验教学仪器研制。团队研制开发了一套“便携式微型玻璃实验仪器”,含48个品种,63个部件,获得国家专利(ZL00242172.0),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产品。该仪器已经定点批量生产,实现了产业化,在我校得到长期应用,并被吉林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工业大学和暨南大学等全国30余所高校采用,受到普遍欢迎,使有机化学实验节省70%以上的试剂,减少80%以上的实验污染,体现了绿色化学精神,彰显了节约、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教育观理念,受到应用单位和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注:仪器装置图演示)2、 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精心建设了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http:/ wxyjhx. )。网站教学资源丰富多彩,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受到本校师生和全国兄弟院校普遍欢迎。目前点击率达30余万次,从而得以广泛应用。该网站内容如图示: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精品课程网站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PPTFlash操作视频实验资料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常用试剂的配制常用酸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和各浓度对照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与保存NMR及IR数据常用有机化学化合物的物理常数教学资源国外有机化学期刊SCI影响因子中文核心期刊国外著名大学网址诺贝尔奖百年数据库资源课程情况课程特色教师队伍教材建设仪器建设教学成果课程评价John WilleyElsevierRSC期刊ACS电子期刊教学互动3、 电子教材建设。本人主持研制了课程的教课件,对有机化学实验的PPT、Flash和操作视频的制作投入了大量精力,力求使之成为精品。经过在本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学生实验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方便了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目前已将PPT和Flash以及操作视频进行有机整合,使之成为电子教材,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注:电子教材演示)4、 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建设。基于C/S(客户服务器)架构,设立blackbord教学平台,开展了疑难问题在线讨论,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交流、答疑空间,及时解决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 5、文献情报资源建设对一些有影响的网络资源,如中国高等学校化学教学资源库、英文期刊数据库如Elsevier Science、Kluwer、ACS、Willey等以及某些internet化学资源导航系统,如中国化学信息网、美国印地安纳大学的CHEMINFO、英国利物浦大学的Links for chemists, 美国化学会的chem center等链接在课程网站上,方便学生利用扩充性文献情报资源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6、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课程网站和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提高了立体化教学水平和层次。同时努力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得两者优势互补,效果相得益彰。三、在课程建设中着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流教学团队本人作为院教授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人,也是教学年限最长的教师,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帮助他们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1、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通过为青年教师上示范教学课、随堂听课、帮助他们提高备课、讲授和课后辅导各个环节的教学艺术,并引导他们加深自身师德修养,更新教学观念,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提高教书育人的综合能力和水平。组织定期教研活动、参加全国教学研讨会和各种学术活动、参加国内外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等,以推动青年教师教学综合素质和基本功的提高,从而形成了青年教师培养的常效机制。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形成合理教学梯队。在团队建设中,注意各种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的合理配置和互相融合,使不同教学经历和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拓宽青年教师的学术视野,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得以提高。3、在优质课程建设中培养青年教师。本人作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的负责人,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引导他们担任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参与教材编写、总结教改成果、撰写教研论文、建立课程试题库、建设课程网站、制作电子教学视频等,在这些优质课程建设中极大提高了这些青年教师成就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自觉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4、培养效果。经过以上培养措施的实施,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青年教师已经在教学科研中担当了重任,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如杨靖华教授、杨亚滨副教授被遴选进入云南省青年教师后备人才和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杨靖华、邵志惠两位教师教学效果突出,在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了教学一等奖。他们分别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各类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获得过省部级多项奖励,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其中不少被SCI收录,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突出成绩,受到了校、院、系领导和教师的肯定,也受到了学生的好评。由于师资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措施有力,并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本团的队教学实力和教学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近几年我们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特色专业、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及项目,均突显了师资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的良好效果。本团队于2008 年人选云南省级教学团队,并于2009年被推荐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四、教学改革研究成果1、教学成果团队教师分别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各类教改项目31项,获得了包括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内的各类教学成果奖24项,发表了近40篇教改论文,研制的实验仪器“便携式微型玻璃实验仪器”获得了1项国家专利(ZL00242172.0)。主要成果目录如下:(1)团队教师获得的教学成果奖及专利目录编号获奖时间项目名称获奖级别授奖部门12007年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22007年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32001年推行微型化实验改革、促进创新教育的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42001年便携式微型玻璃实验仪器实用新型专利证明中国知识产权局52001年便携式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中国发明协会62008年食品化学(含实验)省级精品课程云南省教育厅72007年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云南省教育厅82006年有机化学省级精品课程云南省教育厅92005年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省级精品课程云南省教育厅102005年有时代特色的“化学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云南省教育厅112003年化学专业英语课件省科曼迪杯多媒体优秀奖省教育厅122002年化学实验室省级示范实验室云南省教育厅132002年微型有机化学制备仪省化学实验仪器展览及实验教学研讨会创造发明一等奖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会142002年微型化学实验与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省化学实验仪器展览及实验教学研讨会一等奖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会152002年2,4-二氯苯氧乙酸的微型化合成与绿色化学实验教学省化学实验仪器展览及实验教学研讨会三等奖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会162008年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云南大学172008年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及其立体化课程的构建和推广应用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云南大学182008年基础化学原理(含实验)校级精品课程云南大学192005年有机化学校级精品课程云南大学202005年化学工程基础及实验校级精品课程云南大学212005年材料化学校级双语课程云南大学222004年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校级精品课程云南大学232003年有时代特色的“化学专业英语”课程建设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云南大学242003年应用化学重点学科建设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云南大学252002年有机化学实验主干课建设优秀奖云南大学(2)团队教师发表的教学论文目录序号论文题目作者期刊名称年,卷(期)1浅谈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曹秋娥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4)2个性化实验室建设的探索赵逸云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4)3不同教学手段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曹秋娥第十三届全国普通高校分析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084高等院校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曹秋娥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论坛论文集20075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设想刘世熙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论坛论文集20076应用化学实验改革探索与实践曾坤伟高等理科教育2006,(6)7开设实验类素质教育课程“化学与生活实验”探索赵逸云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4)8食品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探讨丁中涛*中国轻工教育2006,(1)9在化学实验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李霁良大学化学化工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论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的特质李霁良云南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论文集200611关于教学中心地位和学院定位的思考与总结丁中涛云南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论文集200612有机化学实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李霁良*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 22(增)13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李霁良*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 22(增)14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李霁良高等理科教育2004,(12)15一种简单、可靠的分数正态化及标准化换算方法赵逸云云南大学学报2004,26 (增)16从Internet 上检索化学化工资料一文在化学通报上发表后的感想赵逸云化学通报2004,(9)17微波技术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李霁良*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6718化学安全教育的概念及教材建设实践赵逸云*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10119高校微型化学实验研究和教材编写的实践李霁良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 2120利用计算机视频技术提高学生化学专业英语听说能力赵逸云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21分析化学实验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在教学中的应用丁中涛*中国现代教育论坛200322应用化学专利英语教学的探索赵逸云大学化学2002,17(2)23Powerpoint 演示文稿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丁中涛*中国现代教育论坛200224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质量保证体系丁中涛*当代云南教育论文大系2002,上卷25构建实验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李霁良云南大学学报2002,2426推行微型化学实验改革,促进创新教育的实践李霁良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27有机合成实验的素质教学李霁良云南大学学报2002, 2428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水平李霁良*云南大学学报2002,24(4A)28改革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促进创新能力培养闫智英中国现代教育论坛200230精细化学品化学的课程建设和改革构想李霁良云南大学学报2002, 2431The Exploration of Green Chemical Experiment in University李霁良17th IUPA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emical Education2002,832综合大学绿色化学的实践与思考李霁良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33微型化学实验与综合院校化学创新教育的探索李霁良化学通报(网络版)2001,64342,4-二氯苯氧乙酸的微型合成与绿色化实验教学李霁良武汉大学学报2001,4735微型化学实验与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李霁良云南教育2001,19(26)36用微型化实验推动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李霁良武汉大学学报2001,47(化学专刊)37The try and consideration about the reform of microscale chemistry experiment in university李霁良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scal Chemistry (香港)2001注:除带*的作者为第二作者外,其余均为第一作者2 教学效果团队非常重视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不同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5年来,在本团队教师的指导下,我院本科生科生共发表了40余篇科研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11篇,获得了包括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二等奖在内的科技奖励9项,申请了专利6项(已授权2项)。(1)团队教师指导的本科生发表的SCI收录论文目录序号论 文 题 目学生姓名刊物名称年/卷(期)/页排名1Selective oxidation of diphenylmethane over cobalt doped mesoporous titania-silica catalyst with high Ti content汤璐Catal. Lett.2008,121:6312A new cyclopeptide from Dianthus caryophyllus张凤梅Chin. Chem. Lett.2008, 19:19323Photodegradation of some dyes over Ce/FSM-16 catalyst under solar light吴颖Catal. Lett.2007,119:245144R-5,5-Dimethyl-4-phenyl-3-(E)-3-phenylacryloyl-1,3-oxazolidin-2-one张美苏Acta Cryst.2007, E63, o18225艾地苯醌的简便合成严云南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28(6):1101561-(E)-4-Benzenesulfonyl-3-methyl-but-2-enyl-2,3,4,5-tetramethoxyy-6-methyl-benzene张从海Acta Cryst.2007, E63, o399847PVP-capped silver nanoparticles as catalysts for polymerization of alkylsilanes to siloxane composite microspheres李 超JMater. Chem.2006,16,360638liquid oxidation of cyclohexane to cyclohexanol over cerium-doped MCM-41陈永娟J. Mole.Catal.2006,246,16229香豆素分子模板聚合物的合成与 性能研究刘院林化学学报2006,64(16):1705210八角莲不同部位鬼臼毒素分布的毛细管区带电泳研究王 巍分析化学2006, 34(5):651311Sonochemistry in China between 1997 and 2002胡敏琴Ultra. Sonochem.2005,12,1734(2)团队教师指导的本科生获得的科研奖励目录序号学生姓名获奖项目名称获奖类型与等级获奖时间1汤璐Co参杂的高钛硅比的介孔硅组合催化剂催化氧化二苯甲烷制备二苯甲酮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二等奖20072陈娟等介孔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项目第三届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作品奖20083刘桂芳等云南百瑞功能饮料有限责任公司商业计划书第三届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作品奖20084汤璐Co参杂的高钛硅比的介孔硅组合催化剂催化氧化二苯甲烷制备二苯甲酮云南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一等奖20075吴颖介孔Ce/FSM-16的合成及其在阳光下降解染料的研究云南省高校青年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066陈娟等介孔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项目云南大学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20087刘桂芳等云南百瑞功能饮料有限责任公司商业计划书云南大学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20088张泽等云南瑞杰天然产物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大学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胜奖20089汤璐Co参杂的高钛硅比的介孔硅组合催化剂催化氧化二苯甲烷制备二苯甲酮云南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07(3)团队教师指导的本科生申请专利目录序号学生姓名专利名称专利类型公告或申请日期1刘颖玲甾体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610011025.72008.102匡家灵一种处理空气中挥发性污染物的高效光催化反应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6200224612006.83孔维玲等四氟百菌清杀菌制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10034495.62004.44董四花等神经酸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 CN1775733A2006.55菜四来等肌酸钙及其制备与应用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10206512007.86李艳梅等多卤代吖啶酮类化合物、中间体及其合成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10058228.02008.3五、积极推广课程建设成果,发挥精品课程辐射示范功能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1、本课程团队2001年完成的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项目“推行微型化实验改革,促进创新教育的实践”已融合进课程体系,在8年的推广应用中进一步丰富了内容,提升了内涵,促进了教学观念、方法、技术和模式的深刻变化,引领了本学院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和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在本成果的有力支撑下,我们于2007年和2008年度分别获得了“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特色专业”三项“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 2、本课程团队承担的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于2005年获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获国家精品课程后,带动了学院其他课程建设,形成了1门国家级,3门省级和4门校级各具特色的精品课程。建设的精品课程网站()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形象,课程资源为全国共享,反馈信息表明该网站深受欢迎和充分肯定,到目前为止点击量已达30余万次。3、本人主编的教材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和研制的专利教学产品“便携式微型化学实仪器”(专利号:ZL002421720)已推广到吉林大学、上海交大、暨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广西师大、云南农大、广西民族学院、青海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大理学院、红河学院等全国30余所省内外高校长期应用,也被港、台和海外部分高等学校引用,产生了广泛影响,得到充分肯定。所彰显的绿色化学理念和节约、降污、减排思想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科学发展观思想,所以有更多的高校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许多高校都给予充分肯定,表示有意应用或采用部分产品和教材。4、本课程团队教师出席过3次国际和数十次全国化学教学会议,在会上介绍成果,提供论文,并通过主办会议、接待来访、接受委培、校际交流等不同途径,使所获教学成果得以广泛推广应用,发挥了辐射示范作用。六、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课是我校一门很有特点的课。几年来,我们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技术和手段、实验仪器、考试评估和教学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新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的积极性也很高,从过去怕做有机化学实验到现在积极踊跃地做有机化学实验,盼望能早点上有机化学实验课,致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大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显著,受到广大学生的高度评价与普遍欢迎。有机基础化学实验室于2002年被列入云南省首批唯一的示范性实验室,教改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省级、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本课程已入选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成为我校教学成果的一个亮点。(一)、校外专家对本门课程的评价2006年月12月我校接受了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评估,本门课程成为了评估亮点,专家组对本门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本课程的改革成果突出,特色鲜明,教学质量高,教学队伍非常优秀。几年来,我校有机化学实验进行微型化改革后,实验室先后接待了全国100多所兄弟院校,同行专家和老师的参观,对本门课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l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原所长孙汉董院士评价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对传统有机化学实验进行微型化改革,编写并出版了配套教材,教材内容选择上注重改革创新与继承传统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典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注重通用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独具优势和特色,并已在高教出版社出版。同时课程组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化实验仪器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被全国多所高校所采用,给予了很好的评价。经过多年的实践,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考试评估和教学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一套定位合理的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课程建设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这对推动我国高校化学教育改革,提高化学教育质量将发挥积极作用。同时,由于试剂用量减少,对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提高学生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增强实验动手能力和学生创新能力,树立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理念,改善实验环境,提高实验教学效益以及塑造创新人才和教育创新有积极意义。l 中国工程院陈景院士评价作为一名云南大学校友、特聘教授,我始终关注着母校的发展,欣闻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欲参评国家精品课程,我很支持。该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化学基础实验课,结合现代学科发展方向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将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整合为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组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实验教学队伍,形成了一套完成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考试评估和教学管理体系,这在我国高校并不多见。该课程实验内容综合性、设计性和实用性强,开设了设计实验、创新实验,实验室对全校开放,取得很好效果。自编教材吸纳学科的科研成果和发展潮流,独具优势和特色,并已在高教出版社出版。此外,该课程考核评估方法科学,课程组教师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强,教学中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教学与管理档案健全,是一门优秀的实验课程,对实验课的建设和改革有示范作用。l 北京大学张滂院士评价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内容选择上注重改革创新与继承传统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典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恰当处理了基础与前沿的关系,注重通用性、广泛性和实用性,对推动我国微型化学实验的深入开展、促进化学教育改革与创新,提高化学教育的质量将发挥积极作用。l 南开大学申泮文院士评价云南大学编者经多年微型化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在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的基础上,编写的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体现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具有绿色化学特色,顺应了化学发展的潮流,能适应不同层次培养目标的要求。这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我衷心祝愿这本书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实验、科研能力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有机化学学科发展中作出贡献。l 内蒙古大学校长旭日干院士评价作为云大“211工程”一期建设验收专家组组长,参观完我校的化学实验室后说:“你们的改革非常成功,成果一流,设计的实验仪器精巧实用,是我们内蒙古大学的榜样”。l 中国微型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周宁怀教授评价:“云南大学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组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指针,勇于教学改革,经多年努力实践,取得了系列优异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全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l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化学教学名师陆靖教授认为:“该课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的结构,有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是一门有特色的优秀的实验课程”。l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交大唐小真教授说:“云南大学的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经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对实验课作为重要教学环节的化学学科,云南大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有明显创意和特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推广意义”。l 兰州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涂永强教授评价:“云南大学化学学院开设的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充分考虑到我国高校的实际,在教材建设、仪器设计、学生考试、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和尝试,在发掘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理念等方面都取得了有积极意义的成果”。l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教学名师、清华大学李艳梅教授评价:“云南大学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组的改革措施使实验试剂用量减少了6080%,大幅度降低了实验污染,提高了实验安全性,并保证了实验效果和教学质量,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该课程组的改革、创新和建设成绩突出,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十余项,其中的教改项目“推行微型化学实验改革,促进创新教育的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该课程已成为了一门很有特色的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同时在全国高校中也有较大影响,我支持将云南大学的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课建设成为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使其在全国高校化学教学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l 复旦大学化学系王全瑞教授参观后说:“有机实验微型化是一种国际性的发展趋势,你们的改革是具有开创性的”。对本课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的院校:l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室在采用了我们所研制的仪器和教材后认为:“仪器设计思想先进,仪器装置美观实用,仪器规格和试剂用量定位合理,实验效果良好,实验污染大幅度降低,实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l 暨南大学对此也有较高的评价,他们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