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传承文化.doc_第1页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传承文化.doc_第2页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传承文化.doc_第3页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传承文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2011版课标解读宜宾市第八中学 代武红【摘要】明确性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认识责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领悟精髓,矫正教学偏差【关键词】语文素养 语言文字运用 灵活处理教材 阅读教学 传统文化 十一年前,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开始施行。那一年,我们掀起了头脑的风暴,也掀起了学习的高潮。十年之间,我们走过了一条艰辛的语文教学改革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对课标也曾有过误解,曾经走过很多弯路,犯过不少的错误,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仍然在前进,虽然前进的路程很曲折。十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不断纠正自己的观点,矫正自己的做法,力求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能走得更稳,更好。总结了十年的经验与教训,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了。2011年版比实验稿成熟了很多。仔细阅读,它带给我很多的启迪,解决了不少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一、明确性质,立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2011年“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语文课程性质的阐释中,我读懂了语文课程的重要作用。这个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是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所服务的,应该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该着力于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一)灵活处理教材,明白是“用教材”来教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也应该牢记语文课程的性质,要明白自己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从这点出发,老师们在选用教材时应该灵活处理。很多一线教师都认为自己只要把课文讲完,教学任务就完成了,这样的想法是很偏颇的。要知道学生学习母语的环境是很方便的,能作为教材的东西很多,除了语文课本之外,还有报刊、杂志、电视、电影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学习与生活是相融合的。当然,教师在选择的时候还是应该有甄别的,应该多选择那些规范、文质兼美、可做样本的内容。其实教师在处理教材本身的时候也可以灵活多样,一学期的时间不要只是单一完成二三十篇课文的讲解,就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应该把学习的外延扩大。(二)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语文教学还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课标”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所以老师们要记得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阅读资料,都是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材料,不能唯教材是用,更不能被教材束缚。要多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着手,让他们接触最鲜活的学习资料,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才能真正发展语文能力。在这点上,不少语文教师会有顾虑,因为学生的学习时间很紧张,加上科目繁多,很多学生课余时间完全被补习所占据,根本找不到时间读书,尤其读课外书,还要整本整本的读。这个问题的确很现实,很多时候语文老师们都只能让步。个人觉得,还是可以灵活处理教材,不要讲解太繁杂,可以给孩子们留出不少课堂读书的时间。不管有多难,至少语文老师要知道这是我们应该大力推进的,应该竭尽全力为孩子们创造读书的环境。(三)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内化为能力和素养在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的解读中,我还认为应该将重点放在“运用”一词上。也就是说不仅仅是用各种教材教学生语文知识,更应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重在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课标”基本理念中要求“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点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不仅是各种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对学生个性与人格的培养方面,语文课程担负的使命非常重大。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教师应该以学生学习为主,不是将课堂当做展示自己风采、显示自己才华的地方,而要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为立足点,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地方,而教师只需做好引领、指导。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就像教学生游泳一样,我们都知道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传授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亲自下水,在水中学会游泳。同样道理,语文课堂上也应该多创造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时机,让学生能真正将所学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让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各种活动中得以强化和提升。 二、认识责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语文课程标准还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语文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那就是要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不仅仅在教书育人,还要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课标”中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强化汉字的书写;二是增加了古诗文的积累。对文字的书写,“课标”从第一学段就开始强调,要求每天至少10分钟由教师指导练习写字,甚至连书写的姿势都提出了要求。原来只在一、二学段,现在是四个学段都对写字提出了要求。足以看出对汉字书写的重视。现在大多数学生书写很成问题,不规范现象极其普遍,这个要求的提出对汉字规范书写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现在,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都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增加了书写练习的相关内容。对古诗文的积累,“课标”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还适量增加了古诗文积累的篇目。另外连要求也跟具体细致。这两点“课标”阐释很清晰,就不再赘述。 三、领悟精髓,矫正教学偏差 (一)不能讲解过度很多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对文章过度讲解,分析太深太透,生怕学生不能领悟文章思想,总要将文章拔高难度,很多时候是将教师的理解替代了学生们的自主阅读。这种越粗代庖的做法其实很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人生阅历肯定比不上老师,对文章的理解也不如教师深刻,但因为不如就直接代替,那样学生永远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决不能发展起自己的能力。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逐步深入引导,而不是直接把教师的讲解强加于他们,要允许学生们慢慢成熟。如,有些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常常把背景交代在前,甚至还没有讲课,就已经给作者风格定了性;不过有些教师,往往不在开头交代背景,放手让学生自己体会,再适时交代背景,让学生的体验又有了新的认识(当然做法也不能一概而论)。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应将重点放在“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教师在课堂上还不能远离文本,过度拓展,不能只抓住一点,而忽略了教学任务。听过不少课,也看过不少的比赛,过度拓展的问题其实还很普遍,这一点需要老师们高度重视。(二)自主阅读不能放任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就是不置可否,为了不打击学生积极性,只要发言一律都予以肯定,哪怕说错了也不太注意纠正,尤其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其实,对学生的引导还是应该做到实事求是,该纠正的要纠正,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获。这个时候应该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任由其发展。(三)不能用集体讨论代替学生个体思考“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不少教师最喜欢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凡遇到有一点难度的问题,教师就迅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用集体的答案交差了事。一方面解决了难题,一方面课堂氛围看上去还很热闹,大多数看似都在活动。但这样的“伪活动”根本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问题抛出之后,应该有时间让学生先思考,不要怕此时的寂静太无聊,要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处。要让学生先尝试回答,如果确实有必要,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同伴处获取经验。所以集体讨论要适时适度,不能滥用。(四)对古诗文的理解不能只限于疏通意思很多教师对古文的讲解重心只放在疏通字词,而忽略了文本理解,更谈不上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造成这样的局面,除了教师个人素质和教育思想外,主要是中考中文言的考点重点就在于字词的理解。所以为了高分,教师们在字词梳理上不遗余力。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文章艺术的赏析却是蜻蜓点水。在文言教学中,教师应该不仅要梳理文言字词,还应该引导学生去理解品析作品,更应该让学生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五)随文讲解语法知识,而不是不讲在2001年版的实验稿中,没有对语法修辞的教学建议,而在2011年版中,这方面的建议比较详细。“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 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问题、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也就是说不能忽略语法,应该随文讲解,当然也要“避免脱离实际御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也就是说不讲单纯的概念,而是随文讲解,为阅读服务。修订后的“课标”让我读懂了语文教学的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