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与范进中举比较阅读教案(详).doc_第1页
孔乙己与范进中举比较阅读教案(详).doc_第2页
孔乙己与范进中举比较阅读教案(详).doc_第3页
孔乙己与范进中举比较阅读教案(详).doc_第4页
孔乙己与范进中举比较阅读教案(详).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比较阅读教案林芝二高 文玉玲 【教学设想】孔乙己和范进中举这两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学生通过学习,已基本掌握,但尚停留在单篇的基础上,如何将两文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角度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考试大纲中也说到“能够阅读分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散文、小说”。根据蔡澄清先生的“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排障碍”的教学理论,本节课拟就两文的人物思想性格、命运结局、社会环境以及主题思想指导学生作一比较。【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小说的能力。【教学难点】分析得出两篇小说的异同点。【教学方法】 讨论法【电教手段】 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 1、幻灯片1出示对联: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2、请学生读对联。提问大家看了这副对联有什么想法?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这是封建社会时期的一位举人有感于他中举前后冷暖的人情、炎凉的世态而写的对联。这种人情世态,在封建社会并不是绝无仅有的。相传清朝时候,云南某地有个读书的青年,才学超群,徒步进京赶考,中了状元。当他衣锦还乡之日,地方上的豪门巨富和文士名流、三亲六戚,个个争相上门祝贺,有认亲者,有奉承者;门庭若市,应接不暇。尤其是新春佳节,他家门前更是车水马龙,锣鼓喧天。可是初一大清早,新科状元既不备美酒佳肴,也不收拾庭堂,却上大门,贴了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季四,都来锦上添花 原来这位青年初学时很穷,他虽苦读寒窗,但因家境贫穷,无人登门,唯恐受到拖累。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家中少米无柴,十分窘困,让人焦急不安扎可是三亲六戚,一个个求告不应,令人心酸,受够了气,吃够了苦,现在该轮到他把那些势利者拒之门外了。,果然,纷拥而来的贵客们见这副对联,一顿时面红耳赤,知道巴结无望,怏快而去。4、提问我们学的哪两篇文章把这种丑恶的人情世态描绘的淋漓尽致。这副对联的上联是谁的生活的写照,下联又是谁中举后的生活的写照呢?出示课题。幻灯片2我们已经学习了孔乙己和范进中举这两篇小说,这两篇小说有其共同点,也有其不同点。课前已布置同学们试对这两文进行比较,这节课,我们来进行比较。二、讲授新课:1、提问:孔乙己和范进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人物的身份生活经历和命运结局。 通过点拨,使学生明确: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悲惨致死的穷书生。范进是一个大半生都在追求功名但直到老年才考中的新举人。 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身份相同,都是读书人,他们是什么时代的读书人?(封建社会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2、思考:结局不一样,一个死了一个考中举人(命运结局不一样)那除了命运结局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思想性格生活经历)打开书看看体会体会,孔乙己跟范进生活经历有哪些不一样?(1)生活经历的差异:明确:孔乙己:无家可归,生活潦倒,孤苦伶仃。有时会偷东西,好吃懒做(为了生存,是被迫)“偶然偷些东西 偷的是书”所有人都嘲笑孔乙己,经常挨打到最后也没有考中秀才范进:生活虽然也穷困潦倒,但比孔乙己强些,秀才,有家,有妻子,实在不行时,丈人接济他。最后考中举人。生活经历不同,思想性格也会不同(2)思想性格不同: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拿一些无用的知识来炫耀,面对人们的嘲笑,他虽有所抗争,但却是软弱无力的。自命清高,总要争辩卖弄学问,维护尊严,长衫,迂腐,之乎者也,来与人交谈。可是也善良,写字,分豆而孔乙己在酒客嘲笑他有偷窃行为时,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而范进则懦弱、猥琐,面对胡屠夫的训斥、辱骂,范进只是“唯唯连声”,甘受屈辱,说“岳父见教的是”。 丈人骂不吭气,经济上有困难时,还要冒着受屈辱的危险向老丈人讨钱,是一个逆来顺受自卑自贱生就一副软骨头,不懂得维护自己的自尊。卖母鸡,没有营生的能力。跟孔乙己一样。孔乙己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身上存在着种种恶习,如好喝懒做等,为自己争辩,偷东西。但他分茴香豆给孩子吃,教小伙计认字等,从中可以看出他善良的一面。而范进对对胡屠夫前称“岳父”,后称“老爹”,没有关心邻居。面对张静斋的拉拢,则表现得世故、虚伪。(3)思考:生活经历思想性格他们命运经结局一样吗?明确:命运结局不同。孔乙己和范进同是读书人,他们在科举制度下,孔乙己“连个秀才也没捞到”,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凄凉地死去。而范进则侥幸中举,喜极发疯,被胡屠夫一巴掌打好,终于成了封建特权阶级的一员。 (4)思考: 命运结局不同(一个死了,一个中举了甚至花天酒地),为什么说他们都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思想的毒害?明确:这两个都热衷功名的读书人,都在科举制度毒害下,孔连半个秀才没捞到,最后不得不拖着一条断腿走向坟墓。而范进却叩开了功名的大门。从表面看,孔的命运悲惨,范幸运,但实际上他们的命运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没有?为什么没有?如果没有,那他们的命运都是悲惨的,为什么这样说?谁来谈谈?怎么受着毒害?中举以后的表现说明也还在受着毒害。跟张乡绅的勾结,大家可以想象他当官以后会怎样?会是什么官?贪官污吏,对老百姓不能做什么事,剥削压迫,鱼肉百姓,对封建统治者,他是走狗,爪牙,神智被打醒了,灵魂被金钱腐蚀了,人性就会被泯灭。从这点来看他的灵魂被腐蚀了,人性就会被泯灭跟孔乙己悲惨死去是不是同样的悲惨?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惨?(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如何理解?请同学回答?他们为了考取功名,花费了大半生的经历,从小说其他人物身上可以看看。跟小说环境有关系,小说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也就是对生活在这两个主人公周围人物的描写,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同样受着科举制度的毒害,人们的心目中,读书是为了什么?(考取功名)那个时候在读书在他们的心目中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他们为了读书耗费大半生的经历,为了做官不要自己的面子,不要自己的尊严。而那些做官了人呢,考取功名的那些人呢?丁举人可以随便打人,可以欺侮别人,把别人的腿打折,成为一个吃人者,而孔乙己呢?受人欺负被人吃掉,原因就是没有考取功名,而范进,没有中举时,穷困潦倒低三下四向丈人乞讨,中举之后,受不了这个消息刺激,一下子疯了,丈人一巴掌打醒之后,跟大贵官人勾结一起。那些人也是考取功名的人,所以追求功名的思想就像瘟疫一样,毒害着整个的社会,毒害着整个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这么一个环境中,大家可以想象他们有什么好的结果?没有,所以范进跟孔乙己悲惨的命运都是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5)社会环境不同:(冷漠无情)腿折,有钱才想起他。鲁迅通过孔乙己前后两次来酒店喝酒的情景的描写,既揭示了孔乙己的迂腐,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麻木。他第一次是“站着喝而穿长衫”,“脸色青白”,虽不算很好,也不是很差;第二次倒是“坐”着喝因为被打断了腿,“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着”。离死亡也不远了。可是,掌柜除了记得他“还欠十九个钱”之外,就是与其他人一起“笑”他。这是冷漠的笑,无情的笑,残酷的笑!范进中举前,没有人关心他,世态炎凉。考中之后,巴结他讨好她治他的疯病,为他出主意,全都为他转。甚至连他的老丈人,也对他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的转弯“贤婿老爷才学又高”文曲星。范进中举前,被他称为“现世宝”,受他的训斥和“教导”;范进向他商借乡试的盘费,被他“骂了个狗血喷头”,又是“尖嘴猴腮”,又是“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范进一中举,地位马上从地下升到天上,他立刻毕恭毕敬,低声下气,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范进不再是“现世宝”,而是“贤婿老爷”,“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是天上的星宿”。胡屠户为何前后判若两人?用他的话说:“姑老爷今非昔比!”这一句话毫不掩饰地道出了他对功名富贵的由衷向往之情。周围的人是很虚伪势力的人他们看中的是钱,是一些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人,充满了当时整个社会。这就是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问:同样是抨击封建科举制度的小说那个揭露的更深刻?3、思考:孔乙己与范进中举同样是抨击封建科举制度的小说哪那个揭露的更深刻?明确:(1)虽然写了范进的疯,但是还是清醒了,作者给了他一条活路。而孔乙己呢死了,有活路吗?精神上已经受到毒害了,以读书为荣,以劳动为耻,不屑于与短衣帮为伍,不愿意脱掉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袍,精神上已经受到毒害了,可作者还不行还让他肉体上也得受到摧残,要让那个读书中了举人的丁举人把他腿打折了,不但打折,最后连活路都没有,只有死路一条,从两人的结局来看,谁的更深刻?(孔)因为范进还有一条活路,尽管可能成为贪官污吏,而孔连活路也没有也生存的权力也没有。(2)考虑孔乙己身边的人,有钱的长衫主顾对他什么态度?讥讽他嘲笑他看不起他没钱的短衣帮也嘲笑他,连我这个12、3岁的小伙计也看不起他,最后是死是活谁知道呢?没人知道。所以就作者刻画了一群麻木无情的旁观者来说,无论地位高与低,年龄大与小,财富上的穷与富,对孔乙己都是一种嘲讽,冷漠,不关心他。是不是孔揭露社会更深刻一些?这是小说的主题思想。范进中举与孔乙己的主题是都是抨击封建科举制度、封建文化、封建教育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从而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刚才我们就孔乙己跟范进就思想性格命运结局以及社会环境有很多相同点跟不同点进行了对比。除此以外小说中还有哪些人有相同点跟不同点可以拿来比较呢?4、小说中还有哪些人有相同点跟不同点可以拿来比较呢?明确:掌柜跟胡屠户(爱财除了钱什么都不认都是很势力都是做生意的)丁举人跟张乡绅(都是举人,封建官僚)短衣帮跟众邻居(经济地位一样都是下层的贫困的人,对主人公的态度。冷漠不关心,后来讨好)三、课堂作业:假如孔乙己与范进相会在咸亨酒店会发生什么?(100字)四、总结:通过人物生活经历、思想性格、命运结局、社会环境以及主题思想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孔乙己和范进中举确实给我们的文学画廊增添了不朽的艺术形象,发人深思,令人回味。五、作业布置:重读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应用课上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