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docx_第1页
河北省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docx_第2页
河北省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docx_第3页
河北省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docx_第4页
河北省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彰:曹彰。膂力:体力。课:督促。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少善射御,膂力过人 ( )(2)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3)将十万骑驰沙漠 ( )(4)被坚执锐,临难不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而好乘汗马击剑 云归而岩穴暝B.此一夫之用 甚矣,汝之不惠C.使各言其志 其真无马邪D.为将奈何 吴广为都尉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4分)(1)数从征伐,志意慷慨。(2)赏必行,罚必信。4.对于曹彰好武,太祖曹操起先制止,为什么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候?(2分)一、【参考译文】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年少时擅长射箭骑马,体力过人,徒手与猛兽搏斗,不躲避险阻。(曹彰)屡次跟随太祖征战讨伐,意气慷慨,斗志昂扬。太祖曾批评他说:“你不想读书,敬慕圣贤之道,却喜好骑马击剑,这只是匹夫之勇,哪值得看重啊!”(太祖)督促曹彰读诗书,曹彰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若想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就应该率领十万骑兵驰骋大漠,驱逐异族,建功立业,怎么能做学官呢?”太祖曾经问各个儿子的爱好,让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曹彰说:“爱好做将帅。”太祖说:“做将帅应该怎样?”(曹彰)回答说:“穿着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面临灾难义无返顾,作士卒的表率;奖赏一定实施,(宣告)惩罚一定信守诺言。”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封曹彰为鄢陵侯。1. (1)擅长(2)看重(3)带领,率领(4)通“披”,穿着2.D【解析】A项“而”为连词,前者表转折;后者表顺承,可不译。B项“之”前者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后者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其”前者为代词,相当于“自己的”;后者为副词,表推测语气。D项“为”两者都为动词,可译为“做”。3.(1)(曹彰)屡次跟随太祖(或:曹操)征战讨伐,意气慷慨,斗志昂扬。(2)奖赏一定实施(或:做,施行),(宣告)惩罚一定信守诺言。4.因为太祖听了曹彰的话,明白了他的理想是做一个身先士卒、赏罚分明、建功立业的将军,而不是做一介武夫。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注】王逸少:王羲之。孙兴公:孙绰,王羲之的朋友。拔新领异:独出新意,标举不同见解。隽气:指超凡脱俗、不同凡响之气概。都:总。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殊自轻之()(2)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3)后正值王当行()(4)支作数千言()2. 下列句子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跟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王都领域,不与交言A.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B.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2)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4. 王羲之对支道林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为什么?(2分)二、【参考译文】王逸少出任会稽内史,初到任,支道林也在郡里。孙兴公对王逸少说:“支道林标新立异,胸中见解确实高妙,你想不想见他吗?”王羲之一贯傲气自负,很轻视支道林。后来孙兴公和支道林同车来到王羲之的住处,王羲之总是心存界限,不跟他交谈。不一会儿,支道林就告退了。后来正遇上王羲之要出行,车子已经在门外等着,支道林对王逸少说:“请您先不要走,我想与您稍讲几句话。”于是就谈论到庄子逍遥游。支道林说了很多,才气、辞藻新奇,像繁花灿烂,交映生辉。王羲之于是敞开衣襟,解开衣带,恋恋不舍,不忍离去。1(1)轻视(2)住处(3)遇,遇上(4)字2. C 【解析】例句中的“与”是介词,译为“跟,同”。 A项中的 “与”是连词,译为“和”。 B项中的“与”是动词,译为“欣赏”。C项中的 “与”是介词,译为“跟,同”。 D项中的 “与”是动词,译为“给予”。故选C项。3.(1)请您先不要走(或:离开),我要与您稍讲几句话。(2)王羲之于是敞开衣襟,解开衣带,恋恋不舍,不忍离去(或:停止)。4.王羲之对支道林先是轻视,后是佩服。王羲之自视才华横溢,起先看不起支道林;后来听支道林发表对庄子逍遥游的见解,被他的才思文采所折服。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节选自曾国藩家书)【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注】甲文是曾国藩给儿子写的家信。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2)余服官二十年()(3)四支僵劲不能动()(4)腰白玉之环()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 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B. 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戴朱缨宝饰之帽C. 可以处乐以衾拥覆D. 太丰则吾不敢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4. 【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2分)三、【参考译文】【甲】家中人来营中的,多称赞你举止大方,我为此稍感欣慰。平常的人们大多希望子孙能做大官,我不希望(你)做大官,只希望(你)做个读书明理的君子。勤俭自持,习惯劳苦,可以享受安乐,也能处在俭约中。这就是君子。我做官二十年,不敢稍微沾染官场习气,饮食起居,仍遵守寒素家风,极为俭朴也行,稍微丰盛也行。太丰厚我就不敢了。凡是做官的人家,由俭朴到奢侈容易,由奢侈返回到俭朴就难了。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你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丢失高曾祖父以来相传习的家风。1.(1)希望,盼望(2)做,当(3)同“肢”,四肢(4)腰间佩戴2.B 【解析】A项中的“为”,前者是介词,省略“之”,为此;后者是动词,做。B项中的“之”都为助词,的。C项中的“以”,前者是助词,不译;后者是介词,用。D项中的“则”,前者表承接,就;后者表转折,却。3.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4.勤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2分)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节选自资治通鉴)【注】徇国:为国家利益奉献。稽颡(sng):古代一种跪拜礼。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夙夜尽心()(2)卒用玄龄之策()(3)或以事被谴()(4)辄累日诣朝堂()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 若己有之何陋之有B. 不以己长格物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 与杜如晦引拔士类似与游者相乐D. 玄龄虽蒙宠待虽欲言,无可进者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4. 为什么“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请用文中原句作答。(2分)四、【参考译文】房玄龄通晓政务,又有文才,早晚尽心尽力,唯恐有一事做得不好。他施行法令宽容公正,听说别人有长处,就像自己有一样,不用求全(的标准)来选拔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人。与杜如晦一起举荐选拔士大夫,常常好像不如杜如晦。至于修筑宫殿的规模,都是由二人拟定的。唐太宗每次和房玄龄商议政事,一定要说:“不是杜如晦就不能决定。”等到杜如晦来了,最终还是采纳房玄龄的策略。这就是房玄龄善于谋划,而杜如晦能决断吧。二人深相投合,同心为国家利益奉献,所以唐代能称作贤相的,首推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虽然深受唐太宗宠信,(但)有时因为某事被谴责,总是一连数日到朝堂,磕头请罪,恐惧得好像无地自容。1.(1)早,早晨(2)最终(3)有时(4)到,到达2. C 【解析】A项中的“之”,前者为代词,它;后者为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中的“以”,前者为介词,用;后者为连词,因为。C项中的“与”都为连词,和。D项中的“虽”,前者为转折连词,虽然;后者为假设连词,即使。3.唐太宗每次和房玄龄商议政事,一定要说:“不是杜如晦就不能决定。”4. “玄龄善谋,如晦能断”“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选文有改动)【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诚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非知其姓与名也()(2)千不得百焉()(3)夫不具司马迁之志()(4)则几乎罔矣()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知之难乎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B.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其如土石何?C.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而欲知屈原之志温故而知新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4.为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2分)五、【参考译文】知音难得呀!人之所以能成为知音,并不是知道了他的姓名,也不是知道他的声音与容貌;读他的书,(能)理解他的言论(或:学说),而且能懂得他有这样言论(或:学说)的原因罢了。读他书的人,天下比比皆是;理解他的言论(或:学说)的人,一千(人)中不超过百个;懂得他有这样言论(或学说)的原因的人,一百(人)中不会超过几个。可是天下的人都说:“我能读他的书,知道他有这样言论(或:学说)的原因。” 这就是知音难得。人人都知道离骚是歌赋的鼻祖,司马迁读它,了解屈原并为他的志向而悲伤,这就是贤明的人懂得贤明的人啊。如果不具备司马迁的志向,却想明白屈原的志向,那么就会迷惑无所得了。1.(1)知道(2)一千(人)(3)具有,具备(4)迷惑无所得2. C 【解析】A项中的“乎”,前者是语气词,可不译;后者用于介词“在”后,相当于“于”,可不译。B项中的“其”,前者是代词,可译为“他的”;后者是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可不译。C项中的“为”都是判断动词,可译为“是”。D项中的“而”,前者是连词,表示转折,译为“却”;后者表示承接,可不译。3.读他的书,(能)理解他的言论(或:学说),而且能懂得他有这样言论(或:学说)的原因罢了。4.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唐李绛,善谏。上欲罪白居易,绛曰:“陛下容纳直言,故群臣敢谏。居易志在纳忠,今罪之,恐天下箝口矣。”上悦而止。上尝责绛言太过,绛泣曰:“臣畏左右,爱身不言,是负陛下。言而陛下恶闻,乃陛下负臣也。”上怒解。赞曰:“李丞相,良臣也。好直谏,不与小人为伍。李吉甫虽逢迎,宪宗每以绛言为是。盖以其知无不言,言无不中。故虽屡次犯颜,触怒上意,而仍能转辗陈言以启帝心。非立心忠正者,焉能至此?”(选文有改动)【注】箝():紧闭。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李丞相:这里指李绛。李吉甫:唐宪宗在位时一位大臣姓名。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1)唐李绛,善谏()(2)陛下容纳直言()(3)上尝责绛言太过()(4)宪宗每以绛言为是()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上悦而止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B.乃陛下负臣也以衾拥覆,久而乃和C.不与小人为伍士卒多为用者D.而仍能转辗陈言以启帝心以光先帝遗德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臣畏左右,爱身不言,是负陛下。4. 李绛为什么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中”?(2分)六、【参考译文】唐朝时的李绛,善于进谏。(有一次)皇上要降罪于白居易,李绛说:“陛下容许、接纳(群臣)直言,所以群臣才敢进谏。白居易的心愿只是要贡献自己的忠诚,如今陛下要降罪于他,只怕天下的人从此就要紧闭嘴巴了。”皇上(因为李绛的意见)很高兴就没有治白居易的罪。皇上曾经责备李绛说话太过分,李绛哭着说:“(假使)我畏惧皇上身边的人,爱惜自己的性命,不肯讲真话,这是辜负皇上。(假使)我进言了,但陛下不喜欢听,那是陛下辜负了臣。”皇上的怒气就此消解。有评论说:“李丞相,是好臣子。(他)喜欢直言进谏,不和小人结为队伍。李吉甫虽然(总是)逢迎皇帝,宪宗每每还是认为李绛说得对。就是因为李绛知无不言,言无不中。所以虽然他屡次冒犯天威,触怒皇上,但总是能反复陈说来启发皇帝的想法。如果不是立心忠诚、正直的话,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1.(1)擅长,善于(2)接纳(3)责备,责罚(4)正确,对2. D 【解析】A项中的“而”,前者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后者表转折,可译为“可是”。B项中的“乃”,前者表判断,可译为“是”“就是”;后者表承接,译为“就”。C项中的“为”,前者为动词,可译为“结为”;后者为介词,可译为“被”。D项中的“以”都表目的,译为“来”“用来”“以便”。3.(假使)我畏惧皇上身边的人,爱惜自己的性命,不肯讲真话,这是辜负皇上。4.因为他是一个立心忠正的人。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注】殣(jn):饿死。钱塘:地名,今杭州。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罹(l):遭受。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衰耄(mo):年老体衰。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自度无所得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B即以母属两弟 神情与苏、黄不属C即具酒炙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D生则毅然谢曰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1)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3分)(2)于是日操瓢道乞。(2分)4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分)七、【参考译文】潘生是富阳人,幼年丧父,只与两个弟弟一起居住奉养母亲。大德年间,江南发生大的饥荒,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潘生)自己估计没办法得到食物,说:“我不能给母亲吃的东西,那么母子都会饿死。与其等死,为什么不用我强壮的身体,稍稍延长母亲的性命呢?”就把母亲委托给两个弟弟,把自己卖给回鹘人当佣人,于是告诉母亲说:“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请母亲不要担忧。”不久,回鹘人把潘生转卖到辽东。没有几年,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潘生路遇一个女子,(她)像丫鬟那样尾随着。问她,(她)于是说:“我是淮人。以前因为饥饿,被父母抛弃,转了好几家。现在主人家让我回去,您是南方人,能带着我一起回去吗?”潘生答应了她。从此,(他和女子)每天拿着瓢沿路乞讨。渡过淮水,女子上堂见父母,(他们)都痛哭流涕,抱在一起。(女子)引潘生与她的父母相见,女子的父母备好酒饭和音乐。酒喝到一半,(女子的父母)拿着酒杯跪坐着说:“我的女儿幸运地完好回来,见到自己的父母乡亲,避免遭受霜露盗贼,(这是)您的功劳啊。况且您离开家这么长时间,不知道您母亲是否还活着。屋舍也一定变成废墟了,杂草丛生了。即使有兄弟,也恐怕不能存活了。我家还有一些园田;我的女儿可以作为您的妻子。您就不用回去了。”潘生则毅然拒绝说:“我怎么敢以您的女儿为利呢?虽然我身份低贱,不读书,但是义让我不能这么做;况且我的母亲诚然年老体衰,估计还活着。万一母亲死了,两个弟弟倘若有一个还活着,现在不回去,是我使我的母亲速死啊,我又怎么安心在这里呢?”于是就告辞回家了。1A2B3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请母亲不要担忧。从此,(他和女子)每天拿着瓢沿路乞讨。4潘生是一个有担当、深明大义而又孝顺的人。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潘生在家人因食物缺乏面临死亡威胁时,主动外出赚钱养活家人;穷困潦倒的潘生帮助女子与远在南方的家人团聚,又不图回报;潘生毅然放弃做家境较好人家女婿的机会,执意回家侍奉母亲,照顾弟弟。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冯梦龙智囊知微)【注】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钱典:当铺。詈(l)语:骂人的话。事:量词。件,样。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尝舟行过市桥(乘船)B因好语遣之(打发)C某将衣质钱(抵押) D反出詈语(返回)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1)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2分)(2) 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3分)4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分)八、【参考译文】夏翁是江阴县的大族,曾坐船经过市桥,有一个人挑粪倒入他的船,溅到夏翁的衣服,此人还是旧相识。僮仆很生气,想打他,夏翁说:“这是因为他不知情,如果知道是我,怎会冒犯我呢?”因而用好话把他打发走。回家后,夏翁翻阅债务帐册查索,原来这个人欠了三十两钱无法偿还,想借此求死。夏翁因此撕毁契券,干脆不要他还。长洲尤翁开钱庄营生,年末,听到门外有吵闹声,出门一看,原来是邻居。司典者(管理典当的职员)上前对尤翁诉说:“此人拿衣服来典押借钱,现在却空手前来赎取,而且出口骂人,有这种道理吗?”此人还是一副骠悍不驯的样子。尤翁慢慢地告诉他说:“我知道你的心意,不过是为新年打算而已,这种小事何必争吵?就命家人检查他原来抵押的物品,共有四、五件衣服。尤翁指着棉衣道:“这件是御寒不可少的。”又指着长袍道:“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不是急需,自然可以留在这里。”这个人拿了两件衣服,默默地离去。但是当夜竟然死在别人家,官司打了一年。原来这个人负债太多,已经服毒还没有发作,打算自杀讹诈人钱财,心想尤翁有钱,好做讹头。既然不成,又转移到别人家的。有人问尤翁为什么事先知道而强忍着,尤翁说:“凡是别人同你发生冲突而不合常理,一定有所仗恃。小事不能忍,灾祸立刻降临。”人人都佩服他的见识。1. D2. A3.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4.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九、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10分)(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 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注】用事:执掌政权。奇特:器重礼遇。禁:宫禁,帝王的住处。罹窜逐:遣遇放逐。涉履蛮瘴:精力蛮地瘴疠之苦。堙(yin)厄:指道路艰难。蕴:积聚。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闻: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B.出:卷石底以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游:皆若游无所依/似与游着相乐D.环:四面竹树环合/环滁皆山也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 行,明灭可见。3.语段(一)是怎样从岑冕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3分)4.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一)做着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3分)九、【参考译文】(二)顺宗登上皇位,王叔文(人名)、韦执谊(人名)执掌政权,特别器重礼遇宗元,和监察使吕温在皇宫中,秘密商量事情。王叔文想要重用吕温,适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失败,和(他)在一起的七个人都被降职。宗元被贬为卲州刺史,在就任的路上,再次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遭遇放逐,经历蛮地瘴疠之苦,一路上道路艰险,心中积聚了抑郁忧伤,用文章抒写这种心情记录所遭遇的事情, 一动笔必成文章。写了十数篇文章,阅读过的人都会为他感到悲痛哀伤。1. D 【解析】A项中“闻”的意思分别是“听见”“闻名”;B项中“出”的意思分别是“露出”“指国外”;C项中“游”的意思分别是“游动”“游玩”;D项中“环”的意思均为“围绕”。2.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 可以看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水中鱼儿像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日光直照到潭底,石上有鱼的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4. 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被贬之地荒远。小石潭环境凄清。十、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10分)(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节选自汉书) 【注】秉:执掌。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殆:大概。中人:中等资质的人。英俊:杰出人物。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4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 ;语段(二)用 的论证方法,强调 。十、【参考译文】(二)诗经说:“朝中充满优秀卓越的人才,这是文王赖以治理百姓,天下安宁的原因。”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讲忠信的人。”并不是虚妄之话。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大的领土,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1. B 【解析】A项中“名”的意思分别是“名贵”“命名”;B项中“足”都解释为“充足”;C项中“道”的意思分别是“正确的方法”“学说”;D项中“通”的意思分别是“通晓,明白”“贯通”。2. 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一食”1分,“食马者”的“食”1分,大意1分。共3分)3. 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4. 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十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10分)(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 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拔:攻下。逼阳: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备:准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独占。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保佑。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过失。D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倒下。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3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2分)4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4分)十一、【参考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它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曾国藩挺经: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原文及翻译及点评古诗词鉴赏。这也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了。1C2(齐国是)大国,很难预测(它的实情),(我)怕(他们)设有埋伏。3语段(一)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4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十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14题。(12分)清官周忱明焦竑周文襄公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己巳之难,英宗既北狩,挞虏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注】周文襄公:指周,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 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 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 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 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 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 民瘼(m):老百姓的疾病痛苦。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欲活之无路 B.举朝仓皇失措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说田间事甚悉2.解释文中划线的字。(3分)(1)案()(2)恐()(3)谢()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4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十二、【参考译文】周文襄公在翻阅一死囚的案件时,想让那死囚活下来却没有找到路子(活下来的理由),忧愁叹息的神情完全表现出来。(他)让小吏抱来(那死囚)的案卷,并读给他听,当读到几万字的时候,他还背着手,站着在听。(周文襄公)听到一个地方,突然点头高兴地说:“幸好有这个理由可以使(他)活下来。”于是放出了这个人。己巳之难时,英宗已经被蒙古军俘虏,蒙古军队将要进一步侵犯京城,扬言说要占据通州的粮仓。满朝上下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付,讨论的人想派人用火把粮仓烧了,担心敌人要掠夺通州的粮仓的粮食来解决供应。这时候周文襄公正好在京城,于是建议下令各卫军先预支半年的粮食,命令各卫军前往取粮。于是用肩背粮食的人络绎不绝,没几天京城的卫军立刻得到补给,而通州的粮仓没有了一粒粮食。周文襄公做江南巡抚的时候,外出往来都是乘坐小轿,到驿站遇到村庄的偏僻之处,就去查访老百姓的疾病痛苦。“五保”中有一个叫王槐的人,在夏天月夜的树林下乘凉。周文襄公到了后,与(王槐)并肩坐下来,和他谈论农事,显得十分熟悉,不久周文襄公的随从来了,王槐才知道与他交流的人是巡抚,立刻向他叩头道歉。周文襄公笑着安抚他,并且听他说完才离开。1. D 2(1)案卷,文书,卷宗(2)害怕,恐怕(3)道歉3.(1)(周文襄公)听到一个地方,突然点头高兴地说:“幸亏有这个理由可以使(他)活下来。”(2)周文襄公笑着安抚他,并且听他说完才离开。4判案,救粮,私访。十三、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第14题。(12分)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应让杜、许。”蓝田云:“你谓我堪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注】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鸡子:鸡蛋。筯(zh):筷子。内:通“纳”。啮(ni):咬。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堪:能够胜任。定:到底。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复于地取内/口中B啮破/即吐之C谢无奕/性粗强D事行/便拜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1)瞋()(2)数()(3)阙()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4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十三、【参考译文】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 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 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1 A2(1)瞋(同“嗔”,发怒意思)(2)数(诘责,数落)(3)阙(缺少)3(1)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2)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4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十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10分)游大林寺【唐】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成、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注】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建造的草堂。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化成”指化成寺。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聚落:村庄。迨(di):等到。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华()造()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4用自己和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分)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十四、【参考译文】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好友一道,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大林寺十分偏僻,人迹罕至。寺的周围溪水清澈,岩石苍黑,青松矮短,翠竹修长。寺里只有木制的房屋和器用,寺僧都是海东人。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而季节变换非常缓慢。在这里,初夏时节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山中桃树刚刚开花,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一点不同。刚到这里,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于是随口吟出绝句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不久,我们环顾大林寺的屋壁,只见屋壁上有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人题写的诗句。为此,我和元集虚等人无不感叹,并说:“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从交通大道走到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