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工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工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工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工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胡放之 湖北工业大学 经济与政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摘要工资水平是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它与消费水平就业 水平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许多社会经济问题都有着内在的 联系本文通过对工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揭示了我国 工资水平的决定以及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深刻的内在关系 关 键词劳动力市场工资决定工资水平 中图分类号 F126.2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1602005008803 1 工资水平的 内涵 关于工资水平有多种说法常见的说法有工资水平是指 一定时期内职工平均工资的高低程度工资水平是一个社会 全体就业者的平均货币收入量对企业而言工资水平指企业 在一定时期内年季月日直接支付给企业全体职工的劳动报 酬总额总之不管说法如何工资水平一般理解为一定时期内 劳动者平均工资的高低程度 关于工资水平还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进一步理解首先根据范围的不同工资水平可划分为 全国地方行业企业的工资水平按工作特点和职业类别又可 划分为各种职业工种的工资水平按劳动者本身的条件还可 划分为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或不同性别人员的工资水平等 等 其次工资水平的高低与就业人数的多少有关因为工资水 平是一个社会全体就业者的平均货币收入量它反映了社会 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传统所有制结构中工资获得者主要 是国有或集体部门的职工在实行低工资高就业的情况下职 工基本包括了所有城市就业人员改革开放以后所有制结构 逐渐由单一结构转变为多元所有制结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 变化职工在城市国有经济单位中所占就业人口的比重已大 大下降而非国有经济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因此可以认为只 要以工资形式取得报酬的人员都是雇员雇员即是工资获得 者即使是私营企业的农民工以及国家的工作人员也都是雇 员他们工资的多少反映着工资水平的高低亦反映着经济的 发展水平 另外工资水平与收入水平不是同一概念因为劳动 者从其职业中获得的收入除了供其支配的工资外还包括非 工资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无形收入因而收入水平的范围就 比较宽一般来说从统计的口径范围看居民的一切货币和实 物所得都是其收入因此口径范围最大它包括劳动收入经营 收入资产收入接受赠与收入等还可以包括非法收入灰色收 入与黑色收入等劳动收入是收入的一部分是指劳动者通过 自己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可以是自营劳动也可以是被雇佣劳 动可以是在单位劳动也可以是其他场合的劳动报酬即指劳 动报酬它是劳动收入的一部分但劳动收入又不等于报酬因 自己经营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收入但不能称为劳动报酬劳动 报酬是指劳动者向对方包括单位和个人付出了劳动对方相 应的付给工资是劳动报酬的一部分但是特殊的劳动报酬它 与一般劳动报酬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单位发的即经过 了单位的财务核算二是发给本单位在岗人员的三是报酬的 数量与职工所付出的劳动量有直接的联系上述这些概念不 同其作用也不一样收入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生活费来源的总 称是研究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标劳动报酬是研究各类劳 动力价值的重要指标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里劳动报 酬是居民收入的主要部分工资不仅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还 是企业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收稿日期 2005-03-12 作 者简介胡放之 1957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 第 7期 胡放之工 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892 影响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 一般地影响工资水平决定的 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劳动力的供求状况企业的经 营状况以及物价的变化 首先看劳动力的供求状况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工资即为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 工资水平是在市场中由劳动力的供求状况来决定并通过劳 动力供求主体双方的相互选择相互竞争来实现的当某一行 业部门企业的劳动力供不应求时工资水平就会上涨而当劳 动力的供给已经饱和或超过一定的限度工资水平就会下降 这一分析是建立在新古典学派的理论框架之上从理论框架 方面看新古典学派强调市场机制以及市场要素在决定工资 水平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为了强调市场要素的作 用新古典学派对其他影响要素做了理论上的高度概括或认 为其他影响要素是事先给定的 其实在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 中还包括所有影响劳动力需求和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以 及影响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因素制度学派就特别强调这一点 制度学派坚信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工资及就业水平的形成 机制与劳动力市场上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他们认为劳动力 供求关系并不是决定工资水平的唯一因素其他非经济因素 包括制度性因素也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工 资水平的决定这些因素特别是与经济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工 会和雇主工资谈判时带来的影响因素政府干预如政府制定 的最低工资法公务员的法定工资增长带来的影响因素以及 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等都对工资水平的决定产生影响 其次看 企业的经营状况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我们知道当企业经济效 益好时企业的工资水平会趋于上升反之则趋于下降决定一 个企业或部门支付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该企业或部门的劳动 生产率因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生产足够 的商品以满足工资增长的需要对生产部门来说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直接体现在利润的提高但即使是高利润企业也有合 理分配利润的问题在所有利润中除扣除贬值折旧费用投资 资本利息外还必须提留用于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储备而 不能全部用于增长员工工资否则企业就会失去继续提高员 工工资的能力因为利润或工资的增长只能来源于生产增长 另一方面如果某企业效益低下以至不能按一般标准支付工 资或者某些企业刻意压低工人工资以至使工人生活处于贫 困之中那么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就会停滞在低水平上这对工 人企业经济及整个社会福利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企业经营 状况与工资的关系实际上是劳动生产率与工资之间的关系 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也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新古典学派认为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不具有正相关性效 率工资理论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 资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具有重要影响撇开上述两个 学派的争论我们看到在长期各国劳动生产率均呈现出不同 程度的提高趋势这实际上是资本劳动相互替代和技术不断 进步的必然结果同时工资水平也一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另 外就物价与工资水平的关系而言由于工资在生产总成本中 占有较高的比重工资水平的变动便对通货膨胀率具有重要 影响但无论如何工资本身并不能成为一股启动通货膨胀的 独立力量工资对通货膨胀发挥助推作用的一个基本条件是 国民经济中的总需求过度膨胀当企业增加产出量时工资和 其他投入要素的价格便会相应提高从而带动单位劳动力成 本和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形成物价上涨推动工资上涨工资上 涨又推动物价上涨的螺旋式上升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物价表 现为刚性且具有上涨的趋势因此货币工资水平总会高于实 际工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对实际工资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 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可使人们了解职工的真实收入 水平由于物价水平增长速度与货币工资水平增长速度往往 并不一致因此我们只有利用实际工资水平这一概念才能把 握实际的工资水平通过对不同工资的考察才能使政府和企 业制定出正确的收入政策和工资政策另一方面由于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供给是随实际工资水平变动而波动的因 此对实际工资的研究能够使经济学家在进行劳动力市场分 析时掌握正确的信息和有效的工具 3 如何看待中国的工资 水平 那么如何看待我国的工资水平总体来看我国工资水平 不高这一方面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同时我国现有的工资制 度还受到传统体制下行政配置资源的强大惯性的影响以至 多年来工资水平的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速度另外从行业来看或从人群来看有的行业特别是垄断行 业工资收入很高而大多数以工资作为其唯一收入来源的人 的工资水平却较低以至工资收入差距十分明显 影响我国工 资水平的因素又如何呢近几年来物价对我国实际工资水平 的上升有一定影响但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后实 武汉科技学院 学报 2005 年 90 际工资水平一直在上升 因此可以认为物价对我国工资水平的影响不大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也促使工资水平上升二者基本上还是相适应的 1但 从实际劳动生产率来看工资水平增长的速度仍然落后于实 际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这种情况从一个侧面表明工资水 平的上升受到大量劳动力闲置的制约由此影响我国工资水 平的最主要因素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影响劳动力 市场的那些制度性因素 众所周知我国劳动力市场有其特殊 性一方面在这个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 劳动力的就业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正是这种特殊性使我国 工资水平的决定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有很大不同 经典的二 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一级和二级市场在一 级市场上是一些大公司资本和技术比较密集而且在这个市 场里就业是稳定的工作条件好以熟练和技术性劳动为主工 资水平较高存在较多的提升机会和受训机会容易形成内部 劳动力市场二级市场是由众多中小企业组成员工的工资由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决定劳动者较易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因而 在这个市场里工资福利水平普遍较低工作条件较差职位极 不稳定劳动力流动程度大提升受训的机会不多 从目前的情 况来看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中劳动力市场也呈 断裂和分割的状态从总体上来看分割为城市和农村两个就 业市场而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内部又分割为几大块一是国有 部门大公司及知识技术密集部门这些部门一般有较完善的 社会保障制度和较高的工作稳定性二是城市非正式部门中 待遇相对较好或劳动强度较轻的部门一般来说社会保障不 完善但工作相对较稳定三是城市非正式部门中待遇相对较 差或劳动强度较高的领域这主要是进城农民工竞争的就业 市场这些条块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尽管具有某些交叉的领域 但却不存在统一的劳动力价格社会保障制度劳动用工制度 以及劳动力供求关系 造成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主要原因 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制度性因素如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 度等正是这些制度性因素阻隔了劳动力在不同市场之间的 流动也正是这些制度性因素使国有部门以及一些大公司所 在的主要市场与国有部门或大公司以外的劳动力市场工资 决定方式大不相同在国有部门所在的主要市场由于一些行 业受到国家政策保护获得了高额垄断利润还由于改革中分 配行为不够规范一些单位缺乏合理有度的约束变相提高工 资 2加上传统的就业体制与户籍制度的作用使这一市场缺 乏来自劳动力供给方的压力这使得工资上升的抑制功能消 失了工资水平的上升也就成为理所当然而在国有部门以外 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农民工所在的就业市场由于存在劳动 力过剩的情形工资水平的上升就受到了大量劳动力闲置的 制约加上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劳动力需求方刻意压低工资这 使得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多年来都没 有什么变化 事实也正是这样从大量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 在现代部门工资上涨的同时在其他次要部门及非正规就业 部门的工资并没有跟着变动据有关资料显示深圳特区成立 22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 29.5地方预算财政收入年均 递增 39.6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深圳市镇村企业工人 2002 年的月平均收入不足 600元低于 80年代末的水平而东莞晋 江等地调查显示外来务工者的月平均收入不足 500元如果 扣除物价上涨等因素工资降势明显另据报道 2002 年深圳市 从业人员为 35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2.45在岗职工和 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分别达 2341元和 2166元实际分 别比 2001年增长 7和 9而深圳 2003年度最低工资标准为 特区内外月工资标准分别不得低于 600元和 465元大多数 外来工是按最低工资标准来支付的经济发展显著的珠三角 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农民工市场的工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值 得注意的是上述这些农民工已逐渐成长为新产业工人群体 这支新的产业工人群体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他们却很难融入当 地社会跟城里人仍然是两张皮的关系被市场所分割享受不 到主要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上升带来的好处 由上我们看到 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差距十分明显这一方面部分地解释 了当前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同时也说明了工资对 劳动力配置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体现更说明了工资 水平与产业结构之间不具有协调性以及与劳动关系的不和 谐显然我国主要劳动力市场上工资水平的不断上升和次要 劳动力市场上工资水平的不变是与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有关 而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是造成工资决定方式不同的主要原 因 参考文献 1 董克用.中国转轨时期的薪酬问题研究 M.北 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 2 韩文秀尹艳林冯建 林.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综述 J.经济研究参考 200383. 工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作者 胡放之作者单位 湖北 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068刊名 武汉科技 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年 卷期2005187 被引用次 数0 次 参考文献 2条 1.董克用 中国转轨时期的薪酬问 题研究 20032.韩文秀.尹艳林.冯建林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 研究综述 200383 相似文献 10条 1.学位论文 贺秋硕 我国 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工资决定机制研究 2007 由于我国经 济的转型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表现出体制性分割的特征 笔者观察到以下事实 从宏观上来说 由于体制内劳动力 市场的企业在诸多方面受到政府条件约束 其运行表现出 计划经济特性 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企业则完全是市场 化运行 从而导致两者在工资决定机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 异 虽然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 从 理论上讲 市场化的提高 劳动力的流动性的增强会缩小 工资差距 但我们面临的事实却是体制内劳动力市场和体 制外劳动力市场上的企业的工资决定机制并没有因为市场 化的改革而表现为一致性。从微观角度来说 人力资本理 论认为 人们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来提高劳 动生产率 进而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 Schultz1961Becker1993 。然而 经过 20多年的改 革开放 我们所观察到的事实仍然是具有同样人力资本特 征的劳动力因为其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和不同的部门里工 作而获得的工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即“同工而不同酬” Becker1975 。显然这一系列问题都与工资决定机制问题 密切相关。根据劳动力市场理论 工资决定机制是劳动力 市场运行的核心组成部分 理解工资决定机制是理解劳动 力市场 进而理解经济运行的基础 而考察人力资本在分 割的劳动力市场中的回报率对于理解工资改革有着重要的 意义 认识改革过程中工资决定机制的变化也是一个非常 重要的问题。 本文以转轨经济体制为研究背景 以体制性 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为研究对象 以时间为主线 试图从工 资决定机制的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来研究 从历史轨迹来 把握工资决定机制的演化进程 并实证测度工资决定机制 的市场化程度及其解释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这无疑对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设定如下研究框架进行分析 第 1章分别介绍本研究 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并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 对相关研 究进行整理综述 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以及研究的方 法 并介绍了论文的创新和不足。第 2章主要对本文的理 论基础进行介绍 并对本文实证部分所使用的数据进行介 绍。第 3、4 章则从宏观视角对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 决定机制进行分析 其中第 3章主要利用效率工资理论剖 析两大市场的工资决定机制差异 得到一些符合现实的结 论 第 4章承袭第 3章仍然从宏观视角出发 从劳动力的 流动性的角度来考察工资决定机制的变化。第 5、6 章则从 微观视角展开对工资决定机制的分析 其中第 5章通过分 析两大市场间人力资本回报率和非人力资本因素影响的差 异来考察他们在工资决定机制方面存在的差异 而第 6章 则尝试实证测度我国劳动力市场工资决定机制市场化程度。 第 7章为本文的结论部分 阐述研究的结论及其政策含义。 在研究方法上 本文借鉴了国外相关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理论解析部分利用效率工资理论对工资决定机制进行解析 实证部分则考虑中国劳动力市场体制性分割的特征 选 用 Heckman两阶段法克服选择性偏差问题 并尝试利用随 机边界法 SFA测度工资决定机制的市场化程度。 本文的主 要结论是 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上 劳动力市场 体制性分割的特征的确存在 被分割的两个劳动力市场中 工资决定机制存在差异 但显著缩小 测度的工资决定机 制的市场化程度符合我国改革的路径。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 要有 1.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效率工资模型 按照改革的 时间顺序分三个阶段解释我国改革以来体制性分割的劳动 力市场中工资决定机制的动态过程及其解释改革过程中所 出现的一些现象。 2.采用 Heckman两阶段法纠正选择性偏 差 实证检验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体制性分割特征的存在 并实证研究了体制性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在工资决定机制 方面存在的差异。 3.尝试采用随机边界法实证研究我国改 革开放以来工资决定机制市场化程度的演化路径。研究发 现 从相对值而言1993 年是明显的转折点 该点之前工 资决定市场化程度一直较低 该点之后市场化程度逐步提 高 从绝对值而言 与发达国家相比 数值偏低。2.期刊 论文 陈文星 论西方工资决定理论与我国次级劳动力市场 工资决定机制的完善 -改革与战略 2007quotquot3 我国次 级劳动力市场为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 廉价劳动力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却因为 其不完善的工资决定机制而导致了劳动力价格扭曲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长期和稳定发展. quot 民工荒 quot的出现就是一个突出的现象.因此完善我国次级劳动力 市场的工资决定机制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在 借鉴西方传统工资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次级劳动力市场 的工资机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3.学位论文 王晓敏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与地区工资差异 2002 该文考察了中国劳动市场形成的背景认为自上世纪八十年 代后期开始劳动市场对中国劳动资源的配置产生了实质性 的影响目前中国劳动工资的决定主要取决于竞争性劳动市 场中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人力资本工资理论隶属于竞争性 劳动市场工资理论的基本框架该文从众多的工资理论中选 择人力资本工资理论的理由是它不仅能够独立地解释工资 的决定而且特别适合用于对工资差异现象的经验研究.该文 对人力资本工资理论的阐述主要以贝克尔、Ben-porath 和 Mincer等学者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