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梯形》复习课的精品反思_第1页
初中数学《梯形》复习课的精品反思_第2页
初中数学《梯形》复习课的精品反思_第3页
初中数学《梯形》复习课的精品反思_第4页
初中数学《梯形》复习课的精品反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梯形复习课的精品反思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如何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是当前广大数学教师都在认真探索的问题。下面围绕本人所上的一节公开课,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度问题,进行反思探究。一、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及反思1教案设计意图:从基本的图形定义,性质入手,在复习知识的基础上,尽量以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水平为起点,把旧知识以填空的方式再现,帮助学生回顾梯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关键处的填空,简单的应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并逐步提高难度。这一设计思路线索上明晰的,应能通过教学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发展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例题选择设计:本节课的重点是等腰梯形常见辅助线的作法;等腰梯形问题可转化为三角形和特殊四边形问题去解决。我通过下列例题引出问题:例 1:已知等腰梯形的一个底角为 60,它的两底分别是 6 cm、16 cm。求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问题引出,由学生自主探究,要学生思考如何把等腰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和特殊四边形问题,从而找出辅助线的作法。学生通过探讨,都能作出辅助线,继而归纳出常用的两种辅助线的作法:(1)平移腰;(2)作两条高。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个问题上,我没有直接给学生灌输解法,而是带领他们逐渐走进自主探究,发现归纳的思维活动空间。学生在思考时想到了把梯形问题转为三角形和特殊四边形问题,其实是一种数学思想化归思想的体现。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会不同辅助线的作法,是设置例 1 的又一意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23对教学设计课后评价:新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学生对所学习内容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抓住等腰梯形性质和判定这一基础知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通过演释,让学生能够运用梯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进行相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归纳能力。练习的设计梯度较为合理,层层递进,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学会条理化、相关化地对问题进行思考,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各有所得,基本达到课前教学设计的目的和要求。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及反思1课后的基本评价:学生动手、教师巡视同时进行;根据巡视,选择讲评;只讲关键,个别辅导。体现了有效教学。2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学生思考例 1 时,在巡视中,我已发现学生有多种的解答过程,但我当时没有及时将学生的不同思路进行小结,归纳,而仅是让两个学生把解答过程进行板书,浪费了不少时间。如果当时利用实物投影把学生的多种解答过程进行投影,并小结,可节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能。充分利用电脑或实物投影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活动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究,这就是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讲解例 2,如何求等腰梯形的面积时,由于受惯性思维的影响,我过早地给学生以提示,要学生把等腰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使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添加辅助线的思路中,学生思路一下陷入了困境。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是否能用“对角形互相垂直”的条件直接求它的面积,使大家恍然大悟,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这一方法是借鉴菱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来认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面积”的求法的价值,是一种发散性思维的知识迁移运用。在矫正补偿的练习 8 中,由于时间较为仓促,没有把这道题讲解透彻。课堂上,学生通过论证,基本上都能通过证明全等三角形得到两腰或两角相等,从而证明该梯形是等腰梯形。但教学中没有强调可以利用轴对称变换的思想进3D CBA行证明。教学中,若引导学生识别出这个梯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将线段 AD 翻折到线段 BC 的位置,易知 AD=BC,从而证明是等腰梯形。这一方法更简便易行。其实,在近年的中考已逐渐体现轴对称,平移,旋转变换等思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利用这些知识点来解决问题的题型和方向。通过反思,获益颇多,也加深了我对新课程标准思想的理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正确的,例题选择也恰当,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仍有许多细节要认真反思总结,因为细节决定成败。为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有真正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想方设法去逐一落实,那么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较高的教学效益。三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尝试和反思,觉得自己在新的教学改革征程中,和我的学生一同成长,一同成熟。附:梯形复习学案一、知识点回顾:1下列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一定不相等的是( )A正方形 B矩形 C等腰梯形 D直角梯形2下列图形中: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6 个 B5 个 C4 个 D2 个3四边形 ABCD 中,若A:B :C:D=2:2:1:3,则这个四边形是( )A梯形 B等腰梯形 C直角梯形 D任意四边形4梯形的上底长为 3,下底长为 7,那么它的中位线长为 。 5梯形的高为 4,中位线的长为 8,那么它的面积为 。6. 梯形 ABCD 中,如果 DCAB,ADBC,A50,DBAD,那么DBC ,C 。7. 已知:等腰梯形 ABCD,如图(2) ,AD=BC ,ABCD,AC 和 BD 是两条对角线,若不允许再添加任何的字母和线段,你能否在图中找出另一组相等的线段 ,一组相等的角 。(请用所给的字母表示)二、综合应用例 1已知等腰梯形的一个底角为 60,它的两底分别是 6 cm、16 cm求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 A BD C4例 2如图,等腰梯形 ABCD,对角线 AC 与 BD 互相垂直,且 AC=12,求梯形 ABCD 的面积三、矫正补偿1等腰梯形的两底之差等于腰长,则腰与上底的夹角为( )A60 B90 C120 D1502已知等腰梯形 ABCD 中 ADBC,B=60,AD=2, BC=8,则此等腰梯形的周长为( )A19 B20 C 21 D223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为( )A等腰梯形 B平行四边形 C菱形 D正方形4如图,梯形 ABCD 中,若 ADBC,B=55,C=70,AD=5cm,BC=8cm ,则D=_,CD=_。5如右图,等腰梯形 ABCD 中,ADBC,AD=5,AB=6,BC=8 ,且AE/DC,则ABE 的周长是 。6如图,梯形 ABCD 中,ADBC,AEDC,若梯形 ABCD 的周长是 60cm,AD7.5cm,则ABE 的周长为多少?7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BDC,AD=BC ,延长 AB 到点 E,使 BE=DC,试说明AC=CE.A DCB EAB CDECA BD58已知: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BCD,E 为 DC 中点,BAE=ABE求证:四边形 ABCD 为等腰梯形四、完善整合几种特殊梯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和面积公式:类别 定义 性质 判定 面积公式梯形一组对边 而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