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形成和发展机制研究_第1页
种粮大户形成和发展机制研究_第2页
种粮大户形成和发展机制研究_第3页
种粮大户形成和发展机制研究_第4页
种粮大户形成和发展机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 粮 大 户 形 成 和 发 展 机 制 研 究来自绍兴、金华两市 300 个大户的调查与分析 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省粮食逐渐由过去的主产区转变为了主销区,产需缺口不断扩大,粮价几度涨跌起伏,极大影响了种粮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对我省粮食地区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试图通过考察绍兴、金华两市粮食生产微观承载主体广大种粮农户尤其是种粮大户的形成发展历程,及其认知和意愿,分析种粮大户形成发展的动力与阻力,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提供参考。一、种粮大户形成发展历程审视马克思指出:“超越劳动 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 种粮大 户超越自身需求提供商品粮,有效地推进了专业化分工、社会化生产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推进,种粮大户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并不断发展壮大。2005 年绍兴、金华两市粮田经营面积 10 亩以上的大户达到了 9006户,共承包经营耕地面积 25.74 万亩,占两市总耕地面积的5.1,为推进当地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稳定粮食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综观两市种粮大户形成和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国家定购催化孕育起步阶段(19801986 年)。以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农村改革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粮食生产进入了一家一户为主的分散经营时代,粮食生产实行国家定购制度。期间,中央在 8286 年连续下发了五个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 1 号文件,极大地推进和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但一家一户小农经济,除了种植粮食外,还兼种蔬菜瓜果等作物,兼营家庭养殖、手工业等,对当地有效完成粮食定购任务带来了挑战。为确保完成定购任务,绍兴县、上虞市等地率先试点,鼓励部分农户承包荒芜地、低洼地、偏远地等田地,并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广。截至 1986 年末,绍兴市 10 亩以上种粮农户 338 户,每户售商品粮均在 5000 公斤以上。2、政府政策推动快速推进阶段(19871997 年)。在上一阶段中央五个 1 号文件的推动和鼓舞下,各级政府对粮食生产都十分重视。且此时,各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农业劳动力加速向二、三产业转移,为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种粮大户快速增长。1988 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经济发达地区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若干政策规定,绍兴县被列为发展土地规模经营 15 个试点县之一,其试点经验和做法在绍兴市其余各县(市、区)被迅速推广。1990 年,绍兴市 10 亩以上种粮大户达到 1973 户,承包经营面积达到 3.47 万亩。1994 年省委下发了关于发展粮田适度规模经营的决定,出台了包括提供补农资金、实行贷款倾斜、上门收购粮食等 11 条扶持政策,绍兴县、上虞市等各县(市、区)、乡镇、村积极动员鼓励农户承包闲置、弃耕土地,开展治荒产粮,推行口粮田、责任田分包的两田制试点,种粮大户积极性高涨。1997 年,绍兴市 10 亩以上种粮大户数量上了一个高峰,达到 2.16 万户,承包土地面积 45.9 万亩,占到全市农田面积的 23 %,种粮大户完成了国家定购粮三分之二以上的任务。3、农业结构转换调整回落阶段(19982003 年)。这个阶段适逢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和取消国家定购任务、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粮食生产由硬性任务定购向自由合约订单转变,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得到进一步解放,土地使用逐步由种植粮食转向比较效益较高的非粮食作物,大量农田改种花木、蔬菜等经济作物及养殖珍珠、水产等,加上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完善工作的推进,农地流转价格和合约谈判成本上升,尽管这一阶段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没有明显下降,但粮食规模经营却呈萎缩之势,种粮大户的数量、面积大幅减少。2003 年,绍兴市承包水田 10 亩以上的种粮大户下降为 2523 户,粮田经营面积 7.73 万亩,占全市农田面积由 1997 年的 23下降至 3.9%。4、城市与工业反哺恢复发展阶段(2004 年以来)。2004 年中央下发 1 号文件后,粮食生产再度引起了重视,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等相关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大为加强,农民种粮积极性再次释放。2005 年,绍兴市 10 亩以上种粮大户回升为 4199 户,承包农田 14.37 万亩,占全市水田面积的 7.2%,比 2003 年分别增加 66.4%、85.9%。并涌现出了一批种粮先进模范,如绍兴县的倪长兴大户 2005 年被评为全国劳模,章水桥、厉高中、沈云水等大户被评为全国优秀种粮大户,同时种粮大户在外部空间拓展、内部资源挖掘、组织机制创新上出项了新趋势:一是外包种粮基地,拓展资源开发广度。近年来,绍兴市考虑到人多地少矛盾突出,非粮作物种植收益高引致土地流转价格上升、粮食产销缺口不断加大的客观实际,本着“基地外建、粮食内运”的思路,谋求有限区域无限发展之路,积极鼓励种粮大户赴外省、市拓展基地,外拓基地的种粮大户回销所产粮食享受本地大户同等扶持待遇。2005 年,绍兴市大户外拓粮食基地面积达 37.1 万亩,不仅壮大了种粮大户队伍,而且有效弥补了本地粮食产需缺口。二是内搞季节性承包,挖掘资源利用深度。针对不少农户只播单季、不愿常年种植而出现的季节性抛荒现象,种粮大户积极发挥优势、发掘潜力,与农户签定季节性承包协议,探索扩大经营面积的新模式。如上虞市东关街道葫芦山村种粮大户厉高中在常年承包粮田 318 亩的基础上,05 年向邻近保二村 21 户只种单季稻的农户一季承包种早稻 52 亩,协议补偿农民每亩 100 元,并免费耙好晚稻秧田及大田,同时还为其中部分农户有偿提供晚稻育秧服务。据统计,绍兴全市季节性流转种早稻面积达 1.5 万亩。季节性承包不仅为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拓展了空间,也为制止季节性抛荒创新了机制和手段。三是共建粮食专业合作社,自塑组织化市场主体。为进一步增强抗风险、拓市场能力,种粮大户探索建立了专业合作社,绍兴市共组建了 5 个,金华市 6 个。其中,绍兴县富硒稻米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 43 人,其中种粮大户 41 户,承包面积 2388 亩,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每个社员二次分红达 3.4 万余元。粮食合作社有效提高了对大户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水平,突破了个体禀赋约束,改变了自产、自收、自销传统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专业化生产水平,而且取得了合作经营的超额利润。四是新生农机等专业合作社,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针对单个农户农机装备成本高、自我服务水平低的实际,以种粮大户为依托,以社员个人出资购买农机具为主要投入,出现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在提高机械化耕作、规模化收割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社会化服务,创新了社会化服务主体和服务方式,带动了周边村、乡镇、县(市、区)普通农户的机耕、机收,且自身也拓展了利润攫取空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嵊州市三界永明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共有社员 52 人,拥有高档收割机久保田等机械 70 余台,农机具资产约 700 多万元,实行农机“信息资 源共享、技术资源共享、服务资源共享、经营资源共享”,去年机收作业面积超过 10万亩,作业额 450 万余元,净利达到了 230 余万元。二、种粮大户现实状况及其认知意愿分析种粮大户的发展,既是对粮食生产模式大胆创新,也是对土地经营机制大胆探索,不仅稳定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更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推进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作为特定阶段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而生的种粮大户,他们有什么,缺什么,需什么?我们在绍兴、金华共选择 300 个种粮大户进行了抽样调查。(一)种粮大户基本情况1、人口及受教育年限。300 个大户,户均常住人口 3.75人,高于同期全省农村户均常住人口 3.17 人;户主平均年龄49.5 岁,成为种粮大户平均已有 8.5 年;户主人均受教育年限 6.91 年,低于同期全省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 7.94 年。在成为种粮大户前从事的主要行业分布如下:从事行业 合计在家种粮务农 务农兼打工外出打工从事二三产业其他户数(户)300 145 99 29 20 7所占比例100 48.3 33.0 9.7 6.7 2.3 2、耕地经营面积及种植结构。户均经营耕地 81.25 亩,其中从集体转包 73.4 亩,从农户个人转包 8.25 亩。2004 年户均播种粮食面积 147.21 亩,经济作物 2.34 亩,耕地复种指数 1.84,高出同期全省 1.74 约 5.7 个百分点。3、生产效益及收入水平。2004 年户均纯收入 54437.26元,其中,粮食作物收入 45549.90 元,经济作物收入 2525.70元,非农产业收入 6361.66 元,分别占了总收入的83.7、4.6、11.7。种粮大户家庭人均收入达到 14516.60元,约为同期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的 2.4 倍。(二)种粮大户经营现状4、2/3 种粮大户单一从事粮食作物。种粮大户实现了较高程度的专业化,生产结构相对单一,单一搞种植业的大户占了 64.0,种植兼养殖的大户占 33.0,种植兼加工占3.0。5、规模种粮既是经济活动也是社会生活。在问及“你现在从事粮食生产是因为哪些原因”时,31.7 的大户回答有效益,27.0的大户认为自己种粮有专长,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即能够赚上钱,两者合计占了 58.7;23的大户认为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已成为习惯,农业生产不仅是一种经济生产,也是一项社会生活。还有的认为已购置了农机具、仓储设施,在种粮上投入很大,转行从事其他产业损失太大。6、大户土地经营规模扩大、不变、缩小现象同时并存。近年来,大户耕地经营面积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经营面积缩小的大户也不少,部分是土地征用引起耕地用途变更造成,部分是二轮承包完善和粮食实行直补后,耕地流转困难引致的。耕地经营面积增加的大户占 41.3,不变的占 31.7,减少的占 27.0。7、94.3的种粮大户单独购买农资。农资是粮食生产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反映,单独购买农资的大户占94.1的,合伙购买占 1.0,通过合作社统一购买占 3.3,其他方式占 1.4。这说明,目前种粮大户在基本生产要素农资的购买上以分散决策为主。8、52.3的种粮大户农机使用完全自给。在日常生产中,52.3的大户完全靠自有农机来完成种植、收割等过程,39.7的大户曾向个人租赁使用农机,3.3的农户曾租用农机专业服务组织,4.7的农户曾通过其他方式使用农机。9、国家定购是种粮大户销售粮食的主要渠道。问及“你销售粮食的渠道有哪些” ,回答国家定 购 方式销售粮食的大户的频数为 86.3,商贩上门收购频数为 43.3,出售给粮油经营单位频数为 37.3,自行在市场上销售频数为21.3,其他方式频数为 15.0。这说明粮食销售主要靠国家定购,种粮大户面临的尚是一个准计划经济式的粮食市场。10、种粮大户之间生产经营合作程度较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33.7的大户完全靠单干,不与别的大户开展信息、技术、购销等方面的合作交流,28.3的大户在销售价格信息上进行相互沟通,21.7的大户在技术、购销等信息开展合作交流,仅有 16.3的大户参加了有关协会和合作服务组织,大户之间合作交流层次显得比较低。11、45.7的种粮大户首先从农业和粮食部门获取生产、销售等有关信息。问及“你生产经营首先是从哪些渠道获取有关信息的?”,当地 农业 和粮食部门 的宣传指导占 45.7,与其他大户沟通交流占 26.3,粮食经营公司占 11.3,报刊杂志占 7.7,贩销户占 6.3,互联网占 0.3,其他占2.4。从农业和粮食等政府有关部门获取信息占了近一半,这也印证了当前粮食生产与销售上,政府部门处于宏观调控的主导地位。12、20.7的种粮大户生产经营资金借贷困难。生产经营自由资金不足而需借贷,57.0的大户认为借贷比较容易或容易,22.3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