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词二首》课件 长春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词二首》课件 长春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词二首》课件 长春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词二首》课件 长春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词二首》课件 长春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毛泽东,词两首,雪, 毛泽东,沁园春,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沁园春 雪,朗读视频欣赏:,沁园春 莽莽 素裹 妖娆 稍逊 分外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qn,ro,hn,读一读:,mng,gu,xn,fn,sh,一、走进雪国,感受诗

2、人形象,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北国赏雪的豪迈情怀,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明确:“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他怎样的胸怀

3、?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二、俯仰古今,探寻诗人心路,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怎样理解“折腰”?,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

4、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他们都长于武功,短于文治.,“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谁是真正的英雄?,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

5、“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小结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主旨,本文借景抒怀,通过描写北国雪景,纵论历代英雄,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探究,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 应具备哪些素质?,上

6、阕: 下阕:,描写北国风光 评论历史人物,冰封 雪飘,长城 大河 山 原,惟 顿,舞 驰,须 红装素裹,(总写),(分写),(实写),沁园春雪 毛泽东,热爱祖国河山,秦皇 汉武 唐宗 宋祖 成吉思汗,略输 稍逊 只识,惜,数 风流人物,赞颂当今英雄,(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激 情,豪 迈,(虚写),结构,浪淘沙 北戴河,说课材料,课题: 浪淘沙 北戴河 科研课题:探究诗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课前学习内容 1毛泽东诗词鉴赏 2有效教学中的诗歌教学,怎样才能走出教学窠臼,走进持的世界 教学目的 1朗读诗歌,感受诗人博大豪放的情怀 2品读意象,理解词中壮阔雄浑的意境 3探究词句,培养学生

7、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感受诗人博大豪放的情怀 2品读意象,理解词中壮阔雄浑的意境 教学难点:探究词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导读法 3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播放“北戴河风光”,介绍毛主席游此并留词经过,激发学生兴趣。,二、复习提问: 1什么是词?词牌?词题? 2你所知道的词牌有哪些? 3词有哪两大流派?代表人分别是? 三、鉴赏诗歌: 采用四步曲,引导学生按四个步骤鉴赏诗歌: (一)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由学生交流,补充作者情况, 教师明确,并补充背景资料 (二)朗读诗歌 初知大意 1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

8、出感情。 2字词质疑: (1)标拼音: 幽燕 碣石 萧瑟 (2)释词义: 幽燕 碣石 魏武都不见 萧瑟秋风人间 (3)感知词的大意,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写作背景,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上

9、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三)赏析诗句 领悟意境 探究思考: 1通过诵读,你感知这首词写了什么景?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上、下阕有什么不同? 2上阕写景,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意象),整幅画面有什么特点? 3在写景上诗人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方法? 4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说明理由。 5下阕先写了什么?词人这样写的目的是? 6. 你是怎样理解“换了人间”? 7. 本诗主要写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