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绪论》PPT课件_第1页
《中医护理学绪论》PPT课件_第2页
《中医护理学绪论》PPT课件_第3页
《中医护理学绪论》PPT课件_第4页
《中医护理学绪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护理,教学内容,一、熟悉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二、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三、中医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四、中医护理学的学习办法,中医护理概念: 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施以独特的中医临床操作技术与护理,与医疗共同担负着对患者及老、弱、幼、残进行全身心照顾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中医护理学形成,萌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汉唐时期 近代及现代 明清时期 宋金元时期,中医护理发展简史,(一)萌芽时期,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

2、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二)春秋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 天人合一说与生活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病情观察、护理诊疗技术 成书时间:春秋至战国时代,神农,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

3、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更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疗疟疾等等。,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该书编成后不久,晋王叔和析为伤寒论与二书,经北

4、宋校正医书局校刊,历代刻印数10次而流传至今,对中医学治疗急慢性传染病、流行病以及内科杂病等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曾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几千来中医学发展过程中,伤寒杂病论一直指导着医家的临床实践,受到了极高的崇奉。,五禽戏能使人动作灵敏、协调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及身体素质,不仅有利于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的防治,而且对癌症患者的康复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华佗,东汉末医学家。名旉,字元化。汉未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擅外科,曾用“麻沸散”施剖腹术,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华佗很重视疾病的预防,强调体

5、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创造了一种“五禽之戏”,用以锻炼身体。五禽戏是以体育活动为主、与气功结合的健身运动。三国时,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二)汉唐时期,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开创了临床辨证施护的先河。该书对煎药方法、服药的注意事项以及观察服药后的不同反应、处理方法、饮食禁忌都有具体论述。 华佗创立了“五禽戏”,首创剖腹术的护理,开创了我国体育保健的先河。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首创了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探

6、讨病因病机理论和临床证候学的专著。指出外科肠吻合术后的饮食及术后护理,并重视妇女妊娠期间的饮食起居护理与精神护调等。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详细论述中医护理原则以及各种疾病的护理内容。 备急千金要方中创立了许多护理保健的方法。,(三)宋金元时期,补土派-李东垣 重视对脾胃的调养和护理 滋阴派-朱丹溪 重视老人的保健护理及疾病的饮食调护 攻下派-张子和 重视情志护理 刘完素-寒凉派,历27载,明末1578年完成 52卷,190万字 收药1892种 插图1160幅 药方11000条 英、日、德、俄、法、拉、丁 7种文字,本 草 纲 目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

7、ca ),李时珍,(四)明清时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药物疗法有详细的论述,世界医药的杰出贡献。 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中,从产妇的起居、衣着、室温、饮食以及环境的等方面提出了护理方法。 清代吴又可瘟疫论-详细论述了对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要求。,(五)近代及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各类教材和各种专著相继出版,如中医护理学、中医心理护理学、中医内科护理学等,标志着中医护理理论的研究与临床护理实践的总结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施护,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1.人体是

8、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3.人与社会的和谐性,整体观念,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整体观念,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个方面,整体观念,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生理上整体性,病理上整体性,诊治上整体性,1、

9、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若干脏腑、组织和器官所组成的。每个脏腑、组织或器官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而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人体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也就是说,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而又相互制约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这种统一性,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五脏是代表着整个人体的五个系统,人体所有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个系统之中。,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

10、,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认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方面依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则又要靠脏腑组织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其生理上的平衡。,每个脏腑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功能,但又是在整体活动下的分工合作、有机配合,这就是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认识和分析疾病的病理状况时,中医学也是首先从整体出发,将重点放在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病理变化上,并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统一起来。一般来说,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的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

11、,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治疗局部病变时,也必须从整体出发,采取适当的措施。 如,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可用清心热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口舌糜烂。,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2、人与自然界具有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属于生理范围内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 这种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特点被中国古代学者称为“天人合一”。,2、人与自然界具有统一性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昼夜晨昏对人体

12、的影响 地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表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生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等相应的适应性变化。人体也与之相适应,,(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如:“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说明春夏阳气发泄,气血容易趋向于体表,表现为皮肤松驰、腠理开、汗多;而秋冬季阳气收藏,气血容易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尿的变化。,(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人体的脉象也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不同。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如春

13、季常见温病,夏季多发中暑,秋季常见燥症,冬季多有伤寒。,(2)昼夜晨昏的变化过程对人体的影响:,白昼为阳,夜晚为阴,人体也是早晨阳气初生,中午阳气隆盛,到了夜晚则阳气内敛,便于人体休息,恢复精力。许多疾病的发病时间及引起死亡的时间也是有一定规律的。,(3)地域的差异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的影响:,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因此每个地区也各有其特有的地方病。甚至不同地区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有很大的差别。,正是由于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及人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对待疾病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就成为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原则。,因此在对病人作诊断和决定治疗方

14、案时,必须注意分析和考虑外在环境与人体情况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局部病变与全身情况的有机联系,这就是中医学的重要特点-整体观念。,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社会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二)辨证施护,症:即症状是某主观感觉到的不适或病态变化,是辩证的依据。如发热、咳嗽等。 证:即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某一阶段各种症状和体征的的概括。 病:即疾病,是指由病因、病机、发病形式、发展变化以及转归预后的一定规律的病理全过程。如中风、消渴等。,病、症、证三者关系,症、证、病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者均统一在人体病理变化的基础之上;但是,症只是疾病的个别表面现象,证则反映了疾

15、病某个阶段的本质变化,它将症状与疾病联系起来,从而揭示了症与病之间的内在联系,而病则反映了病理变化的全部过程,感冒: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 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 (病) (证) (症),辨证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一般辨证过程: 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根据四诊收集的资料(病因、症状、体征)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性质、邪正盛衰情况及其内在联系和各病变间的关系 作出诊断 辨证施护: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和体征等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辨别疾病的证型,从而进行护理的过程。,李XX 男 20岁 昨晚外出受凉,今晨觉恶寒,微发热,头痛,咳

16、嗽,气喘,痰稀白,无汗。 诊得: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分析: 病因病机寒邪外侵(着凉) 病位表(肺,皮毛) 性质寒证 邪正斗争情况病初起,邪盛正气未伤 诊断:风寒束肺证,举 例:,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中医护病,有其独特之处,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着眼于证的区别。相同的证,可用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证,则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同病异护:是指对同一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患者体质差异,或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出不同的证候,应采用不同的护理原则、护理措施与护理方法。如感冒有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不同,在护理上也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的区别。 例如,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但由于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有所不同,又表现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只有辨清了感冒属于何种证型,才能正确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或清暑祛湿解表等治疗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异病同护:是指不同的疾病,只要出现相同的证候,就采用相同的护理原则、护理措施与护理方法。如脱肛、子宫脱垂是两种疾病,但它们同属中气下陷,故可用补中益气的方法来进行护理。,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