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式对象存储.ppt_第1页
集群式对象存储.ppt_第2页
集群式对象存储.ppt_第3页
集群式对象存储.ppt_第4页
集群式对象存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集群式对象存储,传统存储,应用程序只看到Posix接口(Open, Read, Write ),且通过Posix接口访问文件 文件系统有两个工作:负责文件在硬盘上的存储,并负责向上层的应用程序提供文件访问服务 硬盘内容= 元数据(目录)+数据(文件内容),对象存储,应用程序只看到Posix接口(Open, Read, Write ),且通过Posix接口访问文件 文件系统(客户端)负责向上层应用程序提供文件访问服务,文件系统(存储管理)负责文件在硬盘上的存储,即文件系统(客户端)不关心文件是如何存储的 文件系统(客户端)和文件系统(存储管理)通过对象接口交互。很容易实现网络化的客户-服务器服务

2、模式 硬盘内容= 元数据(目录)+数据(文件内容),集群式对象存储,应用程序只看到Posix接口(Open, Read, Write ),且通过Posix接口访问文件 文件系统(客户端)负责向上层应用程序提供文件访问服务 文件系统(存储管理)=文件系统(元数据管理)+文件系统(数据管理) 元数据服务器的硬盘内容= 元数据(目录)。元数据服务器可扩展为多个 对象存储设备的硬盘内容=数据(文件内容)。对象存储设备可扩展为多个,集群式对象存储,文件是如何在集群式对象存储上存储的? 对象存储设备,本质上就是服务器 10台服务器,每一台服务器有5个硬盘,集群式对象存储,文件是按文件块(约为1MB或4MB

3、)分布在不同服务器的不同硬盘上 由于任何一个服务器或硬盘存在失效的可能,所以,每一个文件有一个或多个副本 注意:文件块的存储策略,还能基于不同的机架,或不同的数据中心,集群式对象存储,文件A和文件B在集群式对象存储中的分布 元数据(目录)服务器负责提供文件系统的目录信息 文件A和文件B的分布情况存储在元数据(目录)服务器中,且受元数据服务器的管理,集群式对象存储,1、文件系统(客户端)通过元数据服务器知道文件A在集群式对象存储上的分布 2、文件系统(客户端)逐次访问不同的对象存储设备,获取文件A的内容 每一个服务器(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健康状态被系统监控 元数据服务器负责文件在对象存储设备上的存

4、储分布,以及调整(如 增加、减少、迁移),集群式对象存储,自动备份 当文件被写入时,元数据服务器会根据给定的策略,指示文件块如何被写入 策略包括:1)文件有几个副本;2)副本是否存在不同的地方(如不同的数据中心、不同的机架、不同的服务器、不同的硬盘),集群式对象存储,自动恢复 当系统发现一个服务器或服务器上的一个硬盘失效时,会指示元数据服务器把该失效设备上的数据再次备份,保证文件的可靠性,集群式对象存储,自动恢复 当系统发现一个服务器或服务器上的一个硬盘失效时,会指示元数据服务器把该失效设备上的数据再次备份,保证文件的可靠性。 系统自愈是自动的,不需要管理员的参与,集群式对象存储,高性能 文件

5、是按块从不同服务器的不同硬盘上访问的- 1)很难有热点效应(动态调整) 2)I/O带宽是聚合的 自动的负载均衡 只需要元数据服务器按一定的条件调整文件块的分布,集群式对象存储,把文件系统的目录信息独立出来,由元服务器来提供(均连接到其上),带来以下好处: 1)统一的名字空间,有利于应用之间的数据共享 2)在线扩展,有利于系统的扩展 3)其他的:聚合性能、自动负载均衡、自动恢复、自动备份,集群式对象存储,集群式对象存储,优点 1)海量存储:支持PB级的存储空间,可高效管理上百亿个文件对象,单目录可以有效支持千万级的文件数量。 2)虚拟化存储:统一的命名空间,所有应用服务器看到一致视图,方便全局文

6、件系统的部署和扩展,同时确保数据中心内部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3)高性能:具有高效数据读写技术和文件查询技术,能够提供高达几十个GB 的稳定聚合带宽(并行I/O,直接访问),每秒数十万个的文件查询效率(元服务器是集群)。 4)高可用:自动故障探测和高效的自动恢复和容错技术,保证系统的高可用特性。 结构上-对象服务器+元服务器;数据上-多副本。 5)易扩展:支持在线扩容功能,扩容过程无需中断上层应用的正常运行,同时系统的总体IO 带宽随着规模的扩大成线性增长。 6)低成本:标准的服务器 7)支持异质结构:无缝集成已有的存储系统 8)自适应的负载均衡:I/O性能和存储分配,FC SAN(光

7、纤通道式存储区域网),SAN 1)SAN,存储区域网络,是一种通过网络方式连接存储设备和应用服务器的存储构架,这个网络专用于主机和存储设备之间的访问。当有数据的存取需求时,数据可以通过存储区域网络在服务器和后台存储设备之间高速传输 2) SAN是存储网络架构,与设备类型和协议无关:FC SAN和IP SAN 3)SAN是块级的 FC SAN FC协议先于以太网支持千兆带宽,所以先有FC SAN,FC SAN(光纤通道式存储区域网),SAN的优点 1)设备整合。多台服务器可以通过存储网络同时访问后端存储系统,不必为每台服务器单独购买存储设备,降低存储设备异构化程度,减轻维护工作量,降低维护费用

8、2)数据集中。不同应用和服务器的数据实现了物理上的集中,空间调整和数据复制等工作可以在一台设备上完成,大大提高了存储资源利用率 3)高扩展性。存储网络架构使得服务器可以方便的接入现有SAN环境,较好的适应应用变化的需求 总结:总体拥有成本低,存储设备的整合和数据集中管理,大大降低了重复投资率和长期管理维护成本 注意:相对于DAS(直连存储)而言,FC SAN(光纤通道式存储区域网),FC SAN的缺点 1)兼容性差。FC协议发展时间短,开发和产品化的大厂商较少,而且厂商之间各自遵循内部标准,导致不同厂商的FC产品之间兼容性和互操作差,即使同一厂商的不同版本不同型号的FC产品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2

9、)成本高昂。FC SAN的成本包括先期设备成本和长期维护成本,由于FC协议在成熟度和互联性上无法与以太网相比,导致FC协议只能局限于存储系统应用,无法实现大规模推广,这直接导致了FC产品价格的昂贵;同样与FC-SAN相关的所有产品(FC硬盘、备份软件)都身价高昂;另外兼容性差也导致了用户无法自己维护FC设备,必须购买昂贵的厂商服务。以5年计算,整个服务费用支出与系统采购达到1:1 3)扩展能力差。FC-SAN高昂的成本和协议封闭,使得产品的开发、升级、扩容代价高昂 4)异构化严重。各厂商按照自有标准开发各种功能,如快照、复制、镜像等,导致不同厂商存储设备之间功能无法互通,结果又出现的DAS方式

10、的各种问题,重复投资、难以管理的局面,IP SAN(基于IP的存储区域网),特点 将数据块和SCSI指令通过TCP/IP协议承载(iSCSI),通过千兆/万兆专用的以太网络连接应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IP SAN(基于IP的存储区域网),IP SAN优点 1)实现弹性扩展的存储网络,能自适应应用的改变。 2)已经验证的传输设备保证运行的可靠性 3)以太网从1G向10G及更高速过渡,只需通过简单的升级便可得到极大的性能提升,并保护投资 4)IP跨长距离扩展能力,轻松实现远程数据复制和灾难恢复 5)大量熟悉的网络技术和管理的人才减少培训和人力成本 IP SAN缺点 1)存储设备是专用的,必须符合iS

11、CSI标准 - 成本不可控 2)SAN是块级,所以,受本地文件系统的限制,不适合海量文件管理。 3)SAN的高效,不意味着文件系统的高效 - 应用获得的性能问题 4)数据难以共享,服务器和SAN存储是一一绑定的,不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共享很困难 5)兼容性问题,不同SAN厂家的产品的集成问题,NAS(网络附加存储),特点 NAS(网络附加存储),是一种文件共享服务。拥有自己的文件系统,通过NFS或CIFS,充当远程文件服务器,对外提供文件访问服务。 NAS优点 1)NAS可以即插即用。 2)NAS通过TCP/IP网络连接到应用服务器,因此可以基于已有的企业网络方便连接。 3)专用的操作系统支持不

12、同的文件系统,提供不同操作系统(应用)间的文件共享。,NAS与集群式对象存储的不同,不同:在对象存储中元数据和文件数据是独立的,且文件是按文件块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上的,NAS(网络附加存储),NAS缺点 1)集中式存储:适用于某些IO性能要求不高,并且应用服务器数量较少的场景 2)性能瓶颈:文件不是分块存储的,所以,NAS的性能受限于NAS服务器和IO总线的能力,只能提供数量有限的客户端并发读写,一旦并发的请求较多塞满了IO总线,NAS就成为了系统的瓶颈。 3)难以无缝扩展:NAS的容量和性能都难以进行无缝扩展。如果要添加容量或者提高性能,唯一的办法就是另外购买多套独立的NAS存储系统和相应的服务器,然后将数据分别存入到不同的NAS存储系统中。 4)存在单点故障:单台NAS所提供的数据共享服务存在单点故障,一旦NAS出现软硬件故障将导致存储服务中断,前端的业务也就随着中断,对象存储和NAS、SAN的比较,文件系统的元数据是否分离出来,独立于文件数据? NAS:文件是否以分块的形式存储? NAS、SAN没有统一的名字空间,不利于应用之间的共享。除非第三方应用和相应的存储挂接 对象存储很容易实现:在线扩展、聚合性能、自动负载均衡、自动恢复、自动备份,应用领域,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的产生 - 高性能、低成本、易扩展/易维护的文件/存储系统 大环境: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