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速和空气绝热系数的测定.ppt_第1页
声速和空气绝热系数的测定.ppt_第2页
声速和空气绝热系数的测定.ppt_第3页
声速和空气绝热系数的测定.ppt_第4页
声速和空气绝热系数的测定.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声速和空气绝热系数的测量,北京印刷学院大学物理实验室,实验目的1。掌握超声波声速-绝热系数测试仪的原理和特点;2学会用超声波声速-绝热系数测试仪测量声速和空气绝热系数。实验原理1。实验仪器和实验原理图超声波声速-绝热系数测试仪由功率信号发生器、超声波声速测试仪(包括激励换能器(功能: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和接收换能器(功能: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及示波器组成。实验原理2声速测量采用干涉法和相位法计算波长,当空气温度为t时,声速为。(1),其中f是声波的频率。空气温度为t时的声速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空气中0时的声速为331毫秒。3 (3)空气绝热系数的测量:声波在理想气体中的传播可视为绝热

2、过程,其传播速度可表示为(3),其中r为气体常数,分子量,t为气体温度。比热容比或绝热系数。由(3)可知,(绝热系数)可以通过测量气体在一定温度下的声速而得到。根据经典理论,单原子气体=1.67,双原子气体=1.40,空气是各种气体的混合物,其中99.9%以上是双原子气体氮和氧,所以它大约等于1.40.声波波长的测量方法1:干涉法用于测量声源发出的平面波被前方平面反射,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它们的波动方程如下:叠加后,合成波所在各点的振幅为:最大,称为波腹,对应位置为:(n=0,1)、(4)根据纵波的性质和驻波理论,可以看出,当接收面根据振动位移处于波节时,根据声压(不同于振动位移)处于波腹,

3、接收到的声压相应达到最大值,接收到的电信号最强(见北京大学张维和等编物理学第一卷P408412,1985); 褚泽汉主编声波测井P42 - 55。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图2声压变化与接收器位置的关系当接收器移动时,示波器显示的信号幅度将从最大值开始逐渐减小,然后增大,相邻次达到最大值的距离为2。如何实现波长测量?观察示波器的波形变化-判断接收器移动的波长数;记录接收器行驶的距离。图2声压变化与接收器位置的关系,声波波长测量方法2相位比较法(李萨如图法)示波器的X轴和Y轴输入波的相位差:(6)因为L改变波长,相位差改变。超声波的波长可以用李萨如图来测量。相位差与李萨如图:(见图3)的关系:

4、当移动接收换能器时,会发现不仅椭圆的振幅会随着发射和接收的距离l而改变,而且椭圆的相位也会改变。图3相位差图(1)利用该图找出椭圆在同相(=0)或反相(=)时退化为右斜直线或左斜直线(其优点是可以最清晰、准确地判断直线的相位差)。(2)调整接收器的位置,注意屏幕上出现的椭圆相位(如=0或=),继续移动接收换能器,直到椭圆或直线的相位完全重复上述椭圆或直线的相位。此时,移动距离仅为一个波长(当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L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改变2)。图3相位差图,为了使测量值更准确,可以移动N个波长。例如,当接收换能器移动12个波长时,声波的波长为、(7)、(8),温度t下的声速为。总结:我的关键学生

5、实验内容用超声波声速-绝热系数测试仪测量声速(1)根据实验原理图,将激励换能器连接到功率信号发生器的正弦波输出端,将接收换能器连接到波导的Y轴,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f,使激励换能器处于谐振状态,这时示波器接收到的信号达到最大值,待信号源稳定工作10分钟左右后即可开始实验。(2)调整激励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平面之间的距离L,使两个换能器平面之间的空气形成驻波,示波器产生共振现象,记录示波器显示的连续20个最大值的信号幅度,并用微分法处理数据。测量波长并计算声速。测量结果如下:(3)根据公式(3),可以计算出绝热系数;(2)声速可以用相位比较法(李萨如图法)计算;(1)在干扰实验的基础上,信号源同时连接到示波器的X轴上,示波器使用外部扫描,示波器将显示一个椭圆或一条直线。当接收换能器移动时,将发现不仅椭圆的振幅随着发射和接收的距离l而改变,而且椭圆的相位也改变。(2)在同相(=0)或反相(=0)时,找出椭圆退化为向右或向左倾斜的直线,调整接收机的位置,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