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和.ppt_第1页
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和.ppt_第2页
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和.ppt_第3页
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和.ppt_第4页
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讲社会调查的发展简史、 方法体系与基本程序,能力目标:,1、了解社会调查的发展简史 2、理解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论 3、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具体任务: 1、知晓社会调查的发展简史 2、构建社会调查方法体系图 3、讨论社会调查的逻辑过程 4、确定社会调查的操作程序,实训: 1、全班划分成若干小组,选出调查小组的组长 2、假想要进行一项社会调查,讨论该调查的逻 辑过程 3、讨论并确定实施该项调查的一般程序,实训案例: 大学生消费观的社会调查,主要内容: 1、复习 2、社会调查发展的简史 3、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 4、社会调查的逻辑过程 5、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一、填空题,1、社会调查是社会调

2、查与研究的简称,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 ,二是 。 2、从本质上讲社会调查属于 ,它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有系统的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和技术,有严密的调查研究的程序。,答案:,1、社会调查、研究 2、科学研究活动,二、多选题:,1、社会调查与日常调查有什么不一样?( ) A社会调查是在特定的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了解社会现象 B社会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和说明个人情况或个别事件 C社会调查必须对调查的现象作科学的解释 D社会调查必须依据科学的方法和程序 E社会调查是依据第二手资料对社会现象作出解释 2、社会调查的主要特点有() A活动的科学性 B行为的现实性 C对象的社会性 D态度的主观

3、性 E研究的综合性,答案,1、ACD 2、ABCE,三、特殊奖励,理论学习环节:什么是社会调查?,答对者重奖哟!,讲授新课:,导入案例:引导案例如此的社会调查与统计可信吗(第二章).doc,阅读案例思考:,1、什么是社会调查?请举例说明有哪些社会调查? 2、结合案例分析说明不科学的社会调查与统计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3、如何进行科学的社会调查,第一节社会调查的发展简史,一、古代的社会调查 二、近代欧美等国的社会调查 三、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调查 四、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一、古代的社会调查,古代的社会调查:指前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调查,主要包括奴隶制时代和封建制时代的社会调查。,一、古代的社会调查,古

4、代社会调查,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据周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里的“结绳”和“书契”,都是对当时重大社会事件的记载。,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出现了阶级、国家、战争等社会现象。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镇压反抗、抵御外族入侵或对外扩张,需要征集兵员、派使徭役、收纳贡赋,从而产生了调查人口、土地、财产等资源的客观需要。,(一)古代社会调查的产生,一、古代的社会调查,古代西方: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国王曾经进行过人口和财产的调查。 -这是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社会调查,古代中国 夏朝、商代和西周,都有专管人口统计的官吏,进行过人口统计调查 战国时代商鞅商君书这是我国第一个

5、有文字记载的社会调查提纲,(二)古代社会调查的实例,一、古代的社会调查,1、主要为奴隶主阶级或封建主阶级服务。 2、没有自觉的、系统的理论作指导。 3、调查方法原始、简单、直观。 4、没有专门调查机构和调查人员。 5、在调查者与被调查的劳动人民之间往往存在着对抗性矛盾。,(三)古代社会调查的特点,二、近代欧美国家的社会调查,近代欧美国家的社会调查:指近代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社会调查。在近代欧美国家的社会调查中,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占有重要地位。,近代社会调查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西欧,发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调查出现了日益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二、近代

6、欧美国家的社会调查,历史根源: 在18、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西欧各主要国家占据统治地位。然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日益暴露,社会病态发展显现:一方面,生产飞速发展,财富迅速积累,物质文明日益进步;另一方面,贫富差距扩大,阶级对抗加剧,失业、疾病、吸毒、卖淫、罢工、示威等社会现象泛滥发生。,(一)近代欧美国家社会调查的产生,狄更斯双城记,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大伙儿面前应有尽有,大伙儿面前一无所有;大伙儿正在直登天堂;大伙儿正在直落地狱。,二、近代

7、欧美国家的社会调查,阶级根源: 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国内统一市场早已形成,国际市场日益开拓,人们的眼界大大开阔,具备在世界范围内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可能。,(一)近代欧美国家社会调查的产生,二、近代欧美国家的社会调查,学科、思想根源: 自然科学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已从“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整理材料的科学”。 人文和社会学科取得很大进步。如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经验论,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的社会政治观,法国社会学家孔德的实证主义,德国哲学家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近代欧美国家社会调查的产生,二、近代欧美国家的社会调查,1、行政性社

8、会调查 主要是政府或议会为了管理国家和社会而进行的调查。例如,英、法始于1801年的定期人口普查,比利时的犯罪调查,德国的家计调查等。英国还定期派视察员到工厂调查,并以蓝皮书形式报告调查结果 2、学术性社会调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术性社会调查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其中较著名的有匹兹堡调查、春田调查和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等。 3、应用性社会调查,(二)近代欧美国家社会调查的类型,二、近代欧美国家的社会调查,3、应用性社会调查。又分为三种。 (1)社会改良调查。如英国霍华德关于监狱状况的调查 (2)民意调查。美国乔治.盖洛普的“美国民意测研所”。在美国11届总体选举中9次准确预测了选举结果。

9、(3)市场调查。20世纪初,美国柯底斯出版公司部经理派林编著的销售机会,被认为是市场调查先驱,(二)近代欧美国家社会调查的类型,二、近代欧美国家的社会调查,与古代社会调查比较起来,近代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社会调查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1)调查目的不同。 主要为资产阶级服务 (2)调查的自觉程度不同。 有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 (3)调查研究方法不同。 有比较系统的调查方法 (4)调查人员和机构不同。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三)近代欧美国家社会调查的特点,二、近代欧美国家的社会调查,1843年10月至1845年2月,马克思“在巴黎得到了在德国没有的东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利益,并且同开展革命运动的活跃

10、的无产阶级进行直接而生动的接触”。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自己重视社会调查,而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大力提倡社会调查。直到晚年,马克思还亲自编写了著名的工人调查表,为法国无产阶级的调查工作做出了贡献。,(四)马克思主义与社会调查,三、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调查,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调查可分为三个阶段: 18401949年的社会调查 19491978年的社会调查 1978年以后的社会调查,三、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调查,(一)18401949年的社会调查,1、政府机构的行政性调查 1949年前的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军阀割据和混战,缺乏科学调查方法,政府主持的少量调查大都缺乏科学价值,往往半途而废。 2、学

11、术机构的学术调查:首先是由外籍传教士和教授主持的。 3、共产党和毛泽东的社会调查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非常重视社会调查,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彭湃、毛泽东等都曾做过大量社会调查。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毛泽东。,三、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调查,(一)19491978年的社会调查,1、政治性社会调查 19491956年,围绕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等开展的调查;19571960年,围绕“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开展的所谓“社会调查”; 2、行政性社会调查 1950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工业普查,1953年举行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组织的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等。 3、学术性社会调查 其中

12、,民族识别调查是这个时期调查范围最广、学术成就最大、社会效果最好的学术调查。例如,马寅初的浙江温州区视察报告、费孝通的重访江村等,三、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调查,(三)1978年后的社会调查,1、政治性社会调查 2、行政性社会调查 1978年后,各级党政机关建立健全了调研机构,改革了决策制度,使行政性调查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先后开展了人口、基本单位、经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等普查工作。,三、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调查,(三)1978年后的社会调查,3、学术性社会调查 学术性调查成果非常丰富。其中,以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新变化、全国大学生的性行为与性观念调查、当代中

13、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黄河边的中国等为代表的一批调查成果,标志着中国的学术性社会调查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4、应用性社会调查 应用调查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民意调查和市场调查发展最快、成果最多。在民意调查方面,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北京零点调查公司等做出了较多贡献。,四、现代的社会调查,(一)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兴起的原因: 科学决策的必然需要 应归功于数理统计学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四、现代的社会调查,(二)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兴起的标志: 调查机构趋向专业化 社会调查方法逐渐成为一门专门供人研究和教授的学问,四、现代的社会调查,(三)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的发展趋势: 1、广

14、泛化趋势 (1)调查主体日益广泛。 (2)调查内容日益多样。 (3)调查范围日益扩大,往往在整个县、市、省,甚至全国,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调查。 2、科学化趋势 社会调查方法日益程序化、规范化、数量化和精确化。 3、现代化趋势 4、专业化趋势,第二节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一、社会调查的方法论 二、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三、具体方法和技术,第二节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一、社会调查的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社会调查的方法论所涉及得主要问题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第二节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一、社会调查的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2、学科方法论与基本研究方式 3、定量

15、研究与定性研究,第二节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一、社会调查的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有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即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认识过程。作为科学认识方法的社会调查,也有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即调查主体、调查客体和调查过程。,第二节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一、社会调查的方法论,2、学科方法论与基本研究方式 (1)社会事实范式 以法国社会学家爱弥儿涂尔干的方法论思想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为代表,强调社会现象的客观性,强调对宏观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文化规范进行研究,在社会结构层次和文化层次探讨社会的本质属性。该范式的主要目的,是理解涂尔

16、干所说的社会事实,并通过对社会事实的理解,对其加以预测或控制。,第二节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一、社会调查的方法论,2、学科方法论与基本研究方式 (2)社会释义范式 以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思想和符号互动论为代表。其主要假设是,社会现实是由人的有意义的社会行为建构的。秉承这一范式的社会学家关注的只是个体作为有意识的主体所参与的人类互动。,第二节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一、社会调查的方法论,2、学科方法论与基本研究方式 (3)社会行为范式 以行为科学的方法论为代表,强调对个人的社会行为进行客观精确的分析,主张用经验观察或实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 (4)社会批判范式 以马克思的思想和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

17、认为社会学理论知识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就在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检视,在于“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第二节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一、社会调查的方法论,3、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1)认识论角度 定量研究源于自然主义,接近于科学范式;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范式,力图对社会生活的自然场景加以整体理解和解释。 (2)研究的逻辑过程 定量研究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目标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强调价值中立,常常是对已有理论的检验;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注重现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认为事实与价值无法分离。 (3)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定量研究用于理论检验,定性研究通常用于理论的建构。 (4)研究方式,第二节社会

18、调查的方法体系,二、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一)文献法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四)问卷法 (五)实验法,第二节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三、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调查方法论体系的第三个层次是设计、使用调研工具的方法和技术。它是最低层次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设计、使用调查工具的方法和技术。 另一类是设计、使用研究工具的方法和技术。如整理各种文字资料和数据资料的方法和技术、使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撰写调查研究报告的方法和技术、评估调研报告和调研成果的方法和技术等。,社会调查的基本方式与具体方法,基本方式也称研究方式,指贯穿于调查研究全过程的程序、步骤与操作方式,它说明研究者是通过何种具体途径得出研究结论的。 具体方法指研究过程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社 会 调 查 方 法 体 系,方法论,基 本 方 式,技术 与 工具,哲学方法论,学科方法论,文献法 观察法 访谈法 问卷法 实验法,逻辑学,技术:社会测量技术、资料搜集技术、资料整理与分析技术,工具:观察记录表、问卷、量表,第三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