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_第1页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_第2页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_第3页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_第4页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南京专用)专题09文言文阅读一、课外阅读阅读张岱《西湖七月半》选段,完成下面小题。西湖七月半①张岱(明)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②,列俟③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④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⑤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⑥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⑦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②擎燎:举着火把。③俟:等待。④皂隶:衙门里的差役。⑤怖:恐吓。⑥舣:使船靠岸。⑦颒(huì):洗脸。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B.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C.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D.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2.解释下列加点字。①是夕()

②亦逐队赶门()③顷刻()

④席其上()3.翻译下面句子。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4.请根据选文内容,完成对话。师:第一段写杭人七月半前往西湖看月,描绘的正是一幅现实的社会风俗画。小文: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写这些与赏月并不协调的俗态呢?你:_______________【古文阅读】贵公①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志②,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鸿范》③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④,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⑤一人。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⑥,万物皆被⑦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贵公:以公正为贵。②上志:指古代典籍。③《鸿范》:《尚书》中的一篇。④无或作好:不滥逞个人的偏好。⑤阿:偏袒。⑥成而弗有:成就万物而不占为己有。⑦被:同“披”,承受,得到。5.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B.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C.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D.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公则天下平矣()

(2)尝试观于上志()

(3)生而弗子()7.翻译下面的句子。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8.这篇文言文多处运用对偶句,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愚溪诗序(节选)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①,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遂负土累石,塞其隘②,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③万类④,清莹秀澈,锵鸣金石⑤,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⑥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⑦。注释:①龂(yín)龂然:争辩的样子。②塞其隘:堵住水沟狭窄的地方。③鉴:照。④万类:万物。⑤锵鸣金石:水声象金石一样铿锵作响。⑥漱涤:洗涤。牢笼,包罗。⑦不违、同归:此处都是融合的意思。两句指自己茫茫然昏昏然好像同愚溪融为一体。9.用“/”给下列语句划出停顿(划两处)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含义及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其南为愚亭

中轩敞者为舱(魏学洢《核舟记》)B.咸以愚辱焉

咸来问讯(陶渊明《桃花源记》)C.又峻急多坻石

为坻、为屿(柳宗元《小石潭记》)D.清莹秀澈日光下澈(柳宗元《小石潭记》)11.翻译下列语句。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12.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称自己可以用“文墨”稍稍安慰自己,其文笔可以“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意为他的笔墨可以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世间万物都不能逃脱他的笔墨形容。请以上面的文章为例,说说他创造的情感世界包含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了哪些情感?阅读下面游记,完成下面小题。石渠记[唐]柳宗元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②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③,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④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⑤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注】①渴:指袁家渴,溪水名。②庥:同“休”,休息。③揽去翳朽: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④俾:使。⑤蠲(juān):古同“涓”,清洁。1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14.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加点词学习支架推测加点词义青鲜环周课内迁移:四面竹树环合(1)_______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结合上下文,诡石、怪木、奇卉、美箭为并列结构。(2)_______既酾而盈查阅字典,“酾”有三个解释:①滤酒。②斟酒。③疏导河渠。(3)_______遗之其人读作wèi,动词。(4)_______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16.这篇游记也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期的作品。联系课文《小石潭记》,谈一谈你对《石渠记》“惜其未始有传焉者”中“惜”字的理解。再游乌龙潭记(节选)【明】谭元春茅子越中人,家童善篙楫。至中流,风妒之,不得至荷荡,旋近钓矶系筏。垂垂①下雨,霏霏湿幔②,犹无上岸意。已而雨注下,客七人,姬③六人,各持盖④立幔中,湿透衣表。风雨一时至,潭不能主⑤。姬惶恐求上,罗袜无所惜。客乃移席新轩,坐未定,雨飞自林端,盘旋不去,声落水上,不尽入潭,而如与潭击。雷忽震,姬人皆掩耳欲匿至深处。电与雷相后先,电尤奇幻,光煜煜⑥入水中,深入丈尺,而吸其波光以上于雨,作金银珠贝影,良久乃已。潭龙窟宅之内,危疑未释。是时风物倏忽,耳不及于谈笑,视不及于阴森,咫尺相乱;而客之有致者反以为极畅,乃张灯行酒,稍敌风雨雷电之气。忽一姬昏黑来赴,始知苍茫历乱⑦,已尽为潭所有,亦或即为潭所生;而问之女郎,来路日不尽然,不亦异乎?注释:①姬:歌女。②垂垂:形容下垂,下降。③霏霏,形容雨雪之密。④盖:这里指伞。⑤主:同“往”。⑥煜煜:明亮耀眼的样子。⑦历乱:杂乱。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已而雨注下(2)电尤奇幻(3)及郡下,诣太守(4)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18.翻译句子。(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客乃移席新轩,坐未定,雨飞自林端,盘旋不去。19.《再游乌龙潭记(节选)》多层次写雷阵雨有声有色,请结合划线文句分析。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先写茅止生的家童善于划船,却敌不过顶头风,以反衬风之大。“风妒之”,用一“妒”字,把风拟人化,仿佛它嫉妒人们纵情快游,故意要扫他们的兴。B.大雨如注,景物顷刻万变,视听难辨,衣服湿透,游客兴致索然,感到十分不快。C.询问女郎才知道这边风雨晦暝,那边太阳未落,因而发出“不亦异乎”的惊叹。D.本文描写夏天游潭时忽逢雷阵雨的情景,气势飞动,神态逼真,把大自然惊心动魄的壮美生动地呈现在眼前。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尧观乎华①。华封人②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③。”“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④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⑤也,故辞。”封人曰:“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夫圣人,鹑居而鷇食⑥,鸟行而无彰⑦。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僊⑧;乘彼白云,至于帝乡⑨;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封人去之。尧随之曰:“请问。”封人曰:“退已!”(节选自《庄子》,中华书局,2015年6月版)【注释】①华:地名。②封人:守护边疆的人。③辞:谢绝,推辞。④女:通“汝”,你。⑤所以养德:调养无为之德的办法。⑥鹑居而鷇(kòu)食:如鹌鹑一样居无定所,像幼雏仰母哺食而满足。⑦无彰:不留下踪迹。⑧僊(xiān):同“仙”。⑨帝乡:天地交接的地方。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女独不欲(2)是三者(3)鸟行而无彰(4)则修德就闲22.用“/”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画两处)。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2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24.封人与尧对话后,为什么认为尧是“君子”而不是“圣人”?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小题。游小盘谷记【清】梅曾亮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①或曰无有。惟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熟五斗米顷②,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旁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③。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不得他逸④;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龈腭⑤之状。或曰:“遗老⑥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⑦,皆当其地。”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有删节)【注释】①土人:世代居住在本地的人。②熟五斗米顷:大约煮熟五斗米的时间。③陂陀:绵延起伏的样子。④謦欬不得他逸:咳嗽之声不能向外逃出。謦欬,咳嗽。⑤井灶龈腭:比喻山地高低不平。洼者如井,隆者如址,凹者如牙龈,凸者如下腭。⑥遗老:前朝的遗民。⑦团瓢:即“团焦”,圆形草屋。25.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三处。惟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26.解释加点词。(1)余尝求小盘谷(2)卒不见人(3)由寺北行(4)日且暮27.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28.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作者从江宁府城出发,经过“________”,北行至卢龙山,“__________”,真切叙述了自己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请用文章原句填写作者游小盘古的行踪。)(2)作者本为探访小盘古而来,先被土人告知无有,最后也不能确定何处是小盘古,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二、对比阅读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饮酒》(序)余闲居寡欢,兼秋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①,聊②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饮酒(其七)秋菊有佳色,裛③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④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注解】①诠次:次序。②聊:姑且。③裛(yì):通“浥”,沾湿。④群动:各类活动的生物。29.小淮边读边标出了几个重点词,请你一一解释。(1)便要还家()(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既醉之后()(4)辄题数句自娱()30.用“/”为文中画直线出断句,断三处。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31.小秦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请你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32.小淮读到《饮酒(其七)》中“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两句,觉得写得很好,但说不出好在哪里。请你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33.小秦认为《饮酒(其七)》中的“遗址”和《桃花源记》中的“绝境”有相通之处,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先解词,再解说)34.小雪在阅读《虞初新志》时发现古代有很多“奇人”艺术家,邀请你一起阅读探讨。(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虞初新志•核舟记》)(乙)八大山人(朱耷),明宁藩宗室,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节选自《虞初新志•八大山人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矫首昂视②诎右臂支船③尝写菡萏一枝④数十幅立就(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B.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C.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D.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②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明朝的“奇人”艺术家,【甲】文侧重表现王叔远的_____,【乙】文则侧重表现八大山人的_____。【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名伦,唐代官员。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35.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限两处。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3)上诘之()

(4)但于今未有奇才耳()3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38.结合两篇文章,谈谈统治者应该如何对待人才。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答员半千①书骆宾王夫鲲之为鱼也,潜碧海,泳沧流,沉鳃于渤海之中,掉尾乎风涛之下;而濠鱼井鲋,自以为可得而齐焉。鹏之为鸟也,刷毛羽,恣饮啄,戢②翼于天地之间,宛颈乎江海之畔;而双凫乘雁③,自以为可得而亵焉。及其化羽垂天,抟风九万,振鳞横海,击水三千,宁肯借翰④于抢榆⑤,假力于在藻哉?足下亦宁不知在藻抢榆之力,非击水抟风之助哉?名利宠辱立矣,爱憎毁誉生焉。知轩冕是傥来⑥,悟荣华非力致。苟⑦斯道之不坠,亦何患乎无成?而欲图侥幸于权贵之交乎?(选自《全唐文》卷一九七,有删改)[注]①员半千,骆宾王的友人。②戢(jí):收敛。③双凫乘(shèng)雁:指成双作对的野鸭和鸿雁。④翰:羽毛。⑤抢(qiāng)榆:借指仅能短程飞掠的小鸟。⑥傥来:偶然得来。⑦苟:如果。我身白居易我身何所似,似彼孤生□。秋霜剪根断,浩浩随长风。昔游秦雍间,今落巴蛮①中。昔为意气郎,今作寂寥翁。外貌虽寂寞,中怀颇冲融②。赋命有厚薄,委心任穷通。通当为大鹏,举翅摩苍穹。穷则为鹪鹩③,一枝足自容。苟知此道者,身穷心不穷。(选自《白居易全集》)[注]①巴蛮:指忠州。白居易时任忠州刺史。②冲融:冲和,恬适。③鹪鹩(jiāoliáo):鸟名,形小。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39.同桌制作了下面的文言字词积累卡,请你帮助完善。成语印证法根据成语“洪福齐天”可推测“自以为可得而齐焉”的“齐”意思是(1)______。课内迁移法根据课文“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推测“抟风九万”的“抟”意思是(2)______。查阅字典法古汉语字典中,“宁”有以下义项:①安宁;②宁愿;③难道。据此,可推断“亦宁不知在藻抢榆之力”的“宁”意思是(3)______。(填序号)语境推断法选文用语讲究对称,上下句意义常常相关。根据上句可推断“假力于在藻”的“假”意思是(4)_______。40.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知轩冕是傥来,悟荣华非力致。41.根据诗意选择填入诗中□内最恰当的字,并说明理由。A.朋

B.篷

C.鹏

D.蓬我选(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42.下列对所选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从“而欲图侥幸于权贵之交乎”推断,员半千来信可能是劝骆宾王结交权贵,谋求富贵。B.从诗中的“寂寥”“寂寞”等词语推断,白居易此时仕途不得志,处在“身穷”的阶段。C.“鹏”是具有独特意蕴的文学形象,以上诗文中“鹏”与《庄子》中的“鹏”一脉相承。D.两文中提及的“道”与“大道之行”的“道”,都是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43.在写大鹏时,两位作者都提到了其他鸟类,他们的用意有何不同?44.阅读下列诗文,完成问题。【甲】食后(唐)白居易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①。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注]①年赊:指时间过得太慢。【乙】戒苟且(清)袁枚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厨者,皆小人下材,一日不加赏罚,则一日必生怠玩。火齐未到而姑且下咽,则明日之菜必更加生。真味已失而含忍不言,则下次之羹必加草率。且又不止空赏空罚而已也。其佳者,必指示其所以能佳之由;其劣者,必寻求其所以致劣之故。咸淡必适其中,不可丝毫加减,久暂必得其当,不可任意登盘。厨者偷安吃者随便皆饮食之大弊。审问慎思明辨,为学之方也;随时指点,教学相长,作师之道也。于是味何独不然?(选自袁枚《随园食单》)(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文言词语方法解释①不宜苟且参考成语:事不宜迟①②含忍不言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②③所以致劣之故查阅词典法:①给予;②达到;③招致。③(填解释)④于是味何独不然课内迁移法: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④(2)给文中画横线的内容断句。(用“/”断2处)厨者偷安吃者随便皆饮食之大弊(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随时指点,教学相长,作师之道也。(4)结合甲乙诗文,分析白居易与袁枚两人的生活态度有何不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①,修竹环绕阴映,未尝植物,因洿②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③,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乃求渔者之罟④,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⑤而无识者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欧阳修《养鱼记》⑥)【注】①非非堂:堂名,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②洿(wū):掘土为池。③甃(zhòu):指砌池壁。筑:指夯平池底。④罟(ɡǔ):网。⑤嚚(yín)昏:愚蠢糊涂。⑥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欧阳修写此文时尚未被朝廷重用。45.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文言词句方法解释(1)未尝植物查阅词典法:①立,树立;②栽种;③同“殖”。____(2)汲井以盈之参考成语法:热泪盈眶___(3)循漪沿岸关注结构法:并列短语____(4)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语境推断法:联系上下文推断____46.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47.甲乙两文都写到了鱼,分析“鱼”在两文中分别有何作用。48.仿照下面的示例,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和生活经验,拟写《养鱼记》读后感提纲。示例:《小石潭记》读后感提纲:《养鱼记》读后感提纲: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听蕉记[明]沈周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①。然蕉曷②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③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④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迨⑤若匝匝㴙㴙⑥,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⑦,如珠倾,如马骧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矣。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选自《石田先生文钞》,有删改)[注释]①不忒(tè):没有差别。②曷:疑问代词。何,什么。③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④戛摩:击撞摩擦。⑤迨:等到。⑥匝匝㴙㴙(zé):象声词。⑦鸣榔:渔人敲击船舷发出声音,用以惊鱼,使入网中。⑧骧:奔驰。[材料二]夜雨有作[宋]张嵲睡足秋堂夜雨声,天涯此夕叹飘零。空阶滴沥肠堪断,更向芭蕉叶上听。(选自《全宋诗》)[材料三]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选自梁清标《蕉林书屋图小序》,有删改)4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尤宜于雨淅沥空阶5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然蕉曷尝有声()

(2)蕉亦默默静植()

(3)雨亦不能使为之声()51.翻译下面的句子。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52.《夜雨有作》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诗歌内容做简要分析。53.以下对“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打芭蕉有独特的声音美,启人遐想。B.雨打芭蕉动静结合,让人于动静之中有所得。C.雨打芭蕉之声让人闻而雀跃,寄托喜悦之情思。D.芭蕉尤宜于雨中观赏,“听蕉”是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②如秋意转迷。山城③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释】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至柳州后所作。②春半:春季二月。③山城:这里指柳州。【乙】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5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山城过雨百花尽()(2)潭中鱼可百许头()(3)往来翕忽()(4)悄怆幽邃()5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B.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欲穷其林《桃花源记》C.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不足为外人道《桃花源记》D.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56.翻译下列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7.甲诗和乙文情感都有起伏,请你结合以上诗文的具体内容进行赏析。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燕子矶[明]张岱燕子矶,余三过之。水势湁潗①,舟人至此,捷捽抒取钩挽铁缆蚁附而上。篷窗中见石骨棱层,撑拒水际,不喜而怖,不识岸上有如许境界。戊寅到京后,同吕吉士出观音门,游燕子矶。方晓佛地仙都,当面蹉过之矣。登关王殿,吴头楚尾,是侯②用武之地,灵爽赫赫,须眉戟起。缘山走矶上,坐亭子,看江水潎洌,舟下如箭。折而南,走观音阁,度索上之。阁旁僧院,有峭壁千寻,碚礌③如铁。大枫数株,蓊以他树,森森冷绿。小楼痴对,便可十年面壁。今僧寮④佛阁,故故背之,其心何忍?是年,余归浙,闵老子、王月生送至矶,饮石壁下。(选自张岱《陶庵梦忆》,上海古籍出版社)【注】①湁潗:波浪翻腾的样子。②侯:指关羽。③碚礌:指巨石。④寮:小屋。【乙】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清]厉鹗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⑤绝壁挂清晖。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注】⑤罾zēng: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58.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捷捽抒取钩挽铁缆蚁附而上5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缘山走矶上/缘溪行,忘路之远近B.余三过之/及鲁肃过浔阳C.便可十年面壁/潭中鱼可百许头D.是年,余归浙/是非木杮6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今僧寮佛阁,故故背之,其心何忍?61.结合【甲】【乙】两文,比较作者的情感有何异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去年久旱,六月十三日入境得雨,今年复旱得雨,亦六月十三日也【宋】曾巩去年六月焦原雨,入得东州①第一朝。今日看云旧时节,又来农畔听萧萧。【材料二】救灾议【宋】曾巩河北地震、水灾,隳②城郭,坏庐舍,百姓暴露乏食。主上忧悯,下缓刑之令,遣拊循③之使,恩甚厚也。有司④建言,请发仑廪⑤与之粟,壮者人日二升⑥,幼者人日一升,主上许之,赐之可谓大矣。然有司之所言,特⑦常行之法,非审计终始,见于众人之所未见也。今河北地震水灾,所毁败者甚众,可谓非常之变也。遭非常之变者亦必有非常之恩然后可以振⑧之。今百姓已废其业矣,使之日待二升之廪于上,则必不暇乎他为,是农不复得修其畎亩,商不复得治其货贿,工不复得利其器用,一切弃百事,而专意于待升合⑨之食以偷为性命之计,非深思远虑为百姓长计也。如一户得粟十石,得钱五千。彼得钱以完其居,得粟以给其食,则农得修其畎亩,商得治其货贿,工得利其器用,一切得复其业。(节选自《曾巩集》,中华书局2004年11月版)【注释】①东州:地名,作者曾在此做官。②隳huī:毁坏。③拊循:安抚。④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⑤仑廪:指粮仓。⑥升:古代容积单位,为“石”的百分之一。⑦特:只是。⑧振:同“赈”,救济。⑨升合:指数量很小。6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段二处)遭非常之变者亦必有非常之恩然后可以振之6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下缓刑之令

其视下也(《逍遥游》)B.赐之可谓大矣

是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C.则其势必不暇乎他为

不必为己(《大道之行也》)D.一切弃百事

百废具兴(《岳阳楼记》)6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今河北地震、水灾,所毁败者甚众,可谓非常之变也。65.分析材料一中加点的“又”字的表达效果。66.材料二中,有司打算按照人头每日发放赈灾粮,作者认为这不是为百姓着想的长久之计,根据文章简要说说作者的理由。67.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说说曾巩是怎样的人。【甲】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乙】桃花源诗(节选)[晋]陶渊明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③王税。荒路暧④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⑥欢游诣。(选自《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注释】肆:尽力。②艺:种植。③靡(mǐ):无。④暧(ài):遮蔽。⑤俎(zǔ)豆:古代祭祀时用的礼器。⑥斑白:头发花白,指老人。68.下列有关选文《大道之行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是孔子对学生说的一番话,情绪应该很沮丧,深刻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极度失望。B.儒家大同社会的核心是“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杜绝奸诈之心,社会才能安宁。C.重新恢复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即“大道”,大同社会的理想就能实现,人人平等就可重现。D.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等,不仅简洁凝练,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6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吴均《答谢中书书》)B.男有分,女有归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蒲松龄《狼》)C.故人不独亲其亲

晋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爱莲说》)D.大道之行也

箬篷覆之(魏学洢《核舟记》)7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71.请结合【甲】文和【乙】诗的具体内容,说说陶渊明是如何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的。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核舟记(节选)【明】魏学洢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乙】观画【宋】晁公溯菰蒲①欹倒②洲渚生,江流茫茫亦清平。小舟击汰③如有声,入眼初觉非丹青。便欲从之载酒行,忽怪四壁风涛惊。【注】①菰蒲:菰和蒲,菖蒲一类的水生植物。②欹倒:歪倒。③击汰:拍击水波。亦指划船。7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高可二黍许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佛印绝类弥勒

(4)诎右臂支船73.翻译。(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74.甲乙两文都突出了艺术作品的形象逼真,请结合原文,分别印证。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今年以来,京畿①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拆屋伐树以纳税钱,寒馁②道涂,毙踣③沟壑。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征。臣窃见陛下怜念黎元,同于赤子。至或犯法当戮,犹且宽而宥之,况此无辜之人,岂有知而不救?今瑞雪频降,来年必丰,急之则得少而人伤,缓之则事存而利远。伏乞特敕④京兆府,征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姓名下者,咸停征,容至来年蚕桑,庶得少有存立。(节选自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有删改)〖注〗①京畿(jī):都城及其周边一带。②馁(něi):饥饿。③踣(bó):仆倒。④敕(chì):诏书。75.用“/”给乙文画线处断句。(断两处)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7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屋舍俨然()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寒馁道涂()

(4)咸停征()7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今瑞雪频降,来年必丰。78.从甲乙两文来看,陶渊明和韩愈对待现实社会的态度与行为有什么异同?参考答案1.D

2.

片刻,不一会儿

名词用作动词,摆设酒席。

3.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4.作者写杭人游湖的俗态,是与作者的志趣形成鲜明对比。作者与同伴等到游人散尽时才来游赏,在西湖宁静美好的夜景中畅谈游玩,直至洒脱惬意地睡在舟中,由此表现出诗人清高雅洁的思想情趣。【解析】1.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句意为: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正确划分为: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故选D。2.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为:这一天晚上。是:这;(2)句意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亦:也;(3)句意为:不久就全部散去了。顷刻:不久;(4)句意为:在上面摆设酒席。席:名词用作动词,摆设酒席。3.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句中重点词语:酣睡,畅快地安睡;于,在;香气拍人,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甚惬,清梦非常舒适。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第一段中“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意思是: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这说明杭州人游西湖的习惯是在白天来游,傍晚就离开;“是夕好名,逐队争出”,意思是: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来到游西湖;根据题目“西湖七月半”和注释可知,“是夕”是七月半的晚上,即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夜晚,“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是因为杭人游湖好虚名,凑热闹,即“是夕好名”的“好名”;联系第二段中“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可知,本语段将杭州爱好虚名的一般游人和追求高雅的“吾辈”进行了对比;联系第三段“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怡人,清梦甚惬”,写当游人散去之后,我们这些高雅的人却“纵舟”“酣睡”,享受到“清梦甚惬”的惬意和舒适,表达了对高雅之举和高雅之士的赞美,表现了自身的闲情逸致,暗含对杭州人“好名”的讽刺;据此总结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

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像聋子一样,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像哑巴一样。大船小船一齐靠岸,什么都看不见,只看见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摩擦,脸与脸相对而已。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

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在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客人开怀畅饮。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才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5.C

6.

(1)太平(安定);

(2)记,记载,记录;

(3)以……为子(把……当做儿子)

7.示例:他们得到天下,都是由于(因为)出自公心(公正无私),而失去天下的一定是由于(因为)偏私之心(偏颇有私)。(意对即可)

8.示例1:“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说理的效果。(“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示例2:“生而弗子,成而弗有”,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成自然。示例3:“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虽不是严格对偶,在对比中论证“公”的重要性;【解析】5.本题考查划分停顿。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本句翻译:万物都受到它的恩泽,得到它的好处,然而却没有谁知道这些是从哪里开端的。故断句: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故选C。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做到公正无私,天下就安定了。平:太平。(2)句意:曾试着从古代记事的书或文章中看到。志:记载,记录。(3)句意:生育人民而不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孙。子:以……为子。7.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以:因为。公:公正。偏:偏私之心。8.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可从句式、结构等方面分析。示例一:“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调君主不应偏私,应泽被万物的道理。示例二:“生而弗子,成而弗有”,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点睛】参考译文

从前,先代圣主治理天下,一定把公正无私放在首位。做到公正无私,天下就安定了。天下获得安定是由于公正无私。

曾试着从古代记事的书或文章中看到,曾经取得天下的人很多了,他们取得天下是因为公正无私,他们丧失天下一定是因为偏颇有私。大凡君主的确立,都是出于公正无私。所以《洪范》中说:“不要偏私,不要结党,王道多么平坦宽广。不要偏私,不要倾侧,遵循先王的法则。不要有时逞私好,遵循先王的正道。不要有时逞怨怒,遵循先王的正路。”

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阴阳相和,不只生长一种物类;甘露时雨,不偏私一物;万民之主,不偏颇一人。

天地是多么伟大啊,生育人民而不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孙,成就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万物都受到它的恩泽,得到它的好处,然而却没有谁知道这些是从哪里开端的。这就是三皇五帝的德政。9.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10.D

11.(溪水/愚溪)幽深浅狭,蛟龙又对这里不屑(一顾),不能兴起云和雨。

12.写出包含景物(愚溪的嘉木异石和建筑)和情感(表达内心的愁苦,对家乡的思念;自己被世俗抛弃的悲愤,对愚溪的喜爱。)(情感能够表现出2点即可)【解析】9.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意“(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所以叫它染溪”可以看出,“染”“名”“谓”是句子中的三个动词;“也”字后面一般需要停顿;“故”表示所以的意思,一般其前也要停顿;因此可断句为: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10.A.为:都是动词,“是”的意思;B.咸:都是副词,“全、都”的意思;C.坻:都是名词,指水中的小洲或高地;D.澈:形容词,清澈/动词,穿透;故选D。1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邃:深。兴:兴起。12.本题考查内容概括与作者情感分析。结合文中的“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可以筛选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有:愚溪、愚丘、愚池、愚堂、愚亭、愚岛、嘉木异石等。结合“皆山水之奇者”可以概括出这些景物的共同特点:奇。结合“以予故,咸以愚辱焉”“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可以看出,作者在景物中包含着对被贬谪的抑郁不平,怀才不遇的悲愤;结合“爱是溪”“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可以看出对愚溪的喜爱。【点睛】参考译文: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所以叫它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的家是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改名为愚溪。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用文笔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出一个称心满意的审美境界,世间万象没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笔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昏昏然好像同愚溪融为一体。13.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14.

环绕;

美竹;

疏导河渠(或③);

给予,馈赠

15.示例:风吹动着竹树的顶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到竹树已经静立不动,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

16.“惜”,惋惜,遗憾的意思。石渠菖蒲覆盖,苔藓环绕,还有诡石、怪木、奇卉、美箭,景色奇“美”,但是少为人知,作者为之感到遗憾惋惜。正如《小石潭记》,作者也是在“借题感慨”:借山水之题,发胸中之气,融己于山水。即借石渠虽“美”但“未始有传”抒发自己虽有才能却无人赏识无法施展的抑郁不平之气。【解析】13.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西行”指往西流。“旁”指在岩石旁。很明显“西行”与“旁”指的不是同一个意思,应在之间断开。“旁陷岩石下”的意思是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意思已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故这句话的正确断句为: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14.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1)这个词语的意思需要根据用“课内迁移”的方法来解释。“四面竹树环合”的意思是:四下里竹林和树木环绕着。环:环绕。据此可推断“青鲜环周”中的“环”也有可能是“环绕”的意思。“青鲜环周”一句的意思是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2)这个词语的意思需联系上下文来解释。根据“诡石、怪木、奇卉、美箭为并列结构”可知“美箭”应跟“诡石、怪木、奇卉”等一样都是指石渠边的景物,因此“箭”不能理解为“弓箭”,而应该指的是某种植物。结合句意“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头草”可知“美箭”指的是美丽的箭头草。(3)这个词语的意思应结合词典的意思来理解。①和②都是与“酒”有关,而本课的内容应与“石渠”等内容相关,据此可推测“酾”的意思是疏导河渠。(4)根据“学习支架”中的“动词”可知此处的“遗”应理解为动词。“遗之其人”的意思是留给匠人。因此“遗”在句中应理解为:遗留、馈赠。15.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重点词语:巅:顶端。崖谷:山崖和山谷。视:看。始:才。16.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惜其未始有传焉者”的意思是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据此可知“惜”是可惜的意思。结合第二段“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可知作者把枯草朽木归敛成堆然后清除,疏通渠道,清除堵塞的土石,把已经堆积起来的枯草朽木烧掉,渠道既已疏通就注满了清泉。可惜还没有人传扬它,所以作者才完备地记下它周围所有的景物,留给那些喜爱山水的人,并把这些刻写在石渠的北面,使以后热心此事的人便于得到。这段记事简明扼要。文中一个“惜”字,反映了作者的心情。可以这样理解:既是“惜”石渠之未始传,也是惜自己的怀才不遇。《小石潭记》中,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珮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点睛】参考译文: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头草,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的它,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17.(1)不久,一会儿(2)特别/尤其

(3)拜访(4)以……为乐,对……感到快乐

18.(1)(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2)客人们于是就把宴席移到新轩中,还没坐定,大雨就从树林一端飞来,(在空中)盘旋一直不离开。

19.①多感官结合,正侧结合。正面描写,电“奇幻”光“煜煜”正面描写了雷电明亮耀眼,侧面描写,歌女掩耳侧面体现雷声大;②雷电两相比较,以雷之震衬托电之奇幻;③比喻,将雨比作银珠,生动形象写出雨和闪电的奇观;④想象,作者想象乌龙潭中的龙宫也不得安宁,侧面体现风雨雷电的惊心动魄,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20.B【分析】17.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为:不久大雨如注而下。(2)句意为:那闪电尤其奇幻。(3)句意为:到了郡里,拜见太守。(4)句意为: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珮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1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重点词语:(1)今:现在世:什么朝代;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2)乃:于是,就;移:移动,移到;自:介词,从;林端:树林的一端;去:离开。19.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可赏析的角度很多。①多感官结合,正侧结合。“电尤奇幻,光煜煜入水中”从视觉的角度正面描写雷电的奇幻,耀眼;“雷忽震,姬人皆掩耳欲匿至深处”,从听觉的角度,写歌女听到雷声,掩耳想躲藏起来,侧面表现雷声之大。②对比。“电与雷相后先,电尤奇幻”,将“电与雷”进行对比,“尤”是尤其的意思,这里突出了电的奇幻;③修辞方法的运用。“作金银珠贝影”中,将“电光反射到雨中”比作“金银珠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写出耀眼的电光进入水中,又反射到雨中的奇幻景象。④运用想象。“潭龙窟宅之内,危疑未释”(这一切搅得乌龙潭的龙宫不得安宁,龙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是作者的想象,联系上文雷电交加的情况分析,作者想象龙宫的情况,龙王的疑惑,从侧面表现了风雨雷电的惊心动魄,让人惊叹。20.B.根据第二段“而客之有致者反以为极畅,乃张灯行酒,稍敌风雨雷电之气”可知,客人中有兴致高的,反而十分畅快。“游客兴致索然”理解不正确。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

茅元仪先生是越地之人,家童善于撑篙使桨。筏子到了潭的中流,风嫉妒它,使它不能到河荡之中,随即靠向钓鱼的石台前系住筏子。雨点垂垂而下,霏霏细雨打湿了筏顶的盖幔,但大家仍无上岸的意思。不一会儿大雨如注而下,七个客人,六个歌女,各自打着雨具立在盖幔之下,外衣都湿透了。狂风暴雨顷刻之间一齐袭来,潭水涌动,不能自主。歌女们惊慌地请求上岸,顾不上爱惜她们漂亮的罗袜。客人们就把宴席移到新轩中,还没坐定,大雨从树木之颠飞下,盘旋不离,雨落在潭水上,不是都没入潭里,而是像击打在潭面上。忽然雷声大作,歌女们都掩住了耳朵,想躲到潭的深幽之处。闪电和雷声先后而来,那闪电尤其奇幻,耀眼的电光尽入水中,深入一丈数尺,而好像吸收了潭上的波光,又反射到了雨中,现出黄金白银、珍珠贝壳的光影,过了好久才消失。这一切搅得乌龙潭的龙宫不得安宁,龙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景物顷刻万变,耳朵听不见笑语喧哗,眼睛看不清昏暗阴森,咫尺之间,一片迷乱;而客人中有兴致高的,反而十分畅快,于是高挂灯笼喝酒,才稍稍驱散这风雨雷电的气息。忽然一个歌女从黑暗之中赶来赴会,这才知道这雷电风雨所造成的苍茫昏暗,只有乌龙潭才有,可能就是为乌龙潭而生发的;而问那女郎,来的路上的情况不全是这样,这不也很奇异吗?21.(1)想;(2)这;(3)像鸟儿一样;(4)培养,修养。

22.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

23.这三种祸患(长寿、富有、多子所导致的忧愁、麻烦、恐惧)都不会降临在我身上,身体也不会有灾难,那么又有什么屈辱呢?

24.封人认为圣人顺应自然规律,随物而安,逍遥自在,天下有道则与万物同昌,天下无道则隐居以修身养性,而尧畏惧“三患”,可以回避,固守调养无为之德的办法,因此不能算圣人,只能算君子。【分析】2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今异义。(1)女独不欲:你偏偏不希望得到。欲:想。(2)是三者:这三个方面。是:代词,这。(3)鸟行而无彰: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行不留下一点踪迹。鸟:名词作状语,像鸟儿一样。(4)则修德就闲:就修身养性趋就闲暇。修:培养,修养。22.本题考查文言句读。作答此题,先翻译句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句读。这句话的意思是:多个男孩子就多了一层忧惧,多财物就多出了麻烦,寿命长就会多受些困辱。故正确的断句为: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2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重点词语:三患:三种祸患,即长寿、富有、多子所导致的忧愁、麻烦、恐惧;莫至:不会到来,即不会降临在我身上;无殃:没有灾难;则:那么;何辱之有:倒装句,即“有何辱”,有什么屈辱呢。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可知,封人认为圣人顺应自然规律,随物而安,逍遥自在,天下有道则与万物同昌,天下无道则隐居以修身养性;根据“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可知,尧畏惧“三患”,可以回避,固守调养无为之德的办法。因此封人认为尧是“君子”而不是“圣人”。【点睛】参考译文:尧在华巡视。华地守护封疆的人说:“啊,圣人!请让我为圣人祝愿吧。”“祝愿圣人长寿。”尧说:“用不着。”“祝愿圣人富有。”尧说:“用不着。”“祝愿圣人多男儿。”尧说:“用不着。”守护封疆的人说:“寿诞、富有和多男儿,这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你偏偏不希望得到,是为什么呢?”尧说:“多个男孩子就多了一层忧惧,多财物就多出了麻烦,寿命长就会多受些困辱。这三个方面都无助于培养无为的观念和德行,所以我谢绝你对我的祝愿。”守护封疆的人说:“起初我把你看作圣人呢,如今竟然是个君子。苍天让万民降生人间,必定会授给他一定的差事。男孩子多而授给他们的差事也就一定很多,有什么可忧惧的!富有了就把财物分给众人,有什么麻烦的!圣人总是像鹌鹑一样随遇而安、居无常处,像待哺的雏鸟一样觅食无心,就像鸟儿在空中飞行不留下一点踪迹;天下太平,就跟万物一同昌盛;天下纷乱,就修身养性趋就闲暇;寿诞千年而厌恶活在世上,便离开人世而升天成仙;驾驭那朵朵白云,去到天与地交接的地方;寿诞、富有、多男孩子所导致的多辱、多事、多惧都不会降临于我,身体也不会遭殃;那么还会有什么屈辱呢!”守护封疆的人离开了尧,尧却跟在他的后面,说:“希望能得到你的指教。”守护封疆的人说:“你还是回去吧!”25.惟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

26.(1)曾经;(2)最终,终于;(3)名词作状语,向北;(4)将要,将近

27.在寂寥无声中,耳朵里却常常听到嗡嗡声。/在寂寥无声中,耳朵却常常充满声音。

28.

归云堂,登山循城而归

作者的写作目的是通过记录寻找小盘谷的游览路线,与卢龙山奇绝优美的风光,体现了出游的愉悦之情,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解析】25.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这句话意思是:但见高大的竹子遮天蔽日,有很多歧路,曲折广狭却相同,顺路探求也见不到尽头。据此可断句为:惟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2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我曾经去探访过小盘谷。尝:曾经。②句意为:最终也没见到人。卒:最终。③句意为:从寺院朝北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④句意为:到了傍晚。且:将要。2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满:充满。2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抓住关键句子理解。(1)考查了对游记游踪的梳理,可以根据原文地点的转换来判定。“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明确出发地点是江宁府城;“五斗米顷,行抵寺,日归云堂”明确首先经过归云堂;“由寺北行,至卢龙山”明确然后北行到卢龙山;“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明确最后下山回到出发点。作者的写作目的是通过记录寻找小盘谷的游览路线,与卢龙山奇绝优美的风光,体现了出游的愉悦之情,乘兴而来,兴尽而返。(2)考查理解文章主旨。根据文意,作者寻觅小盘谷的目的无非是赏景,即使最终没有找到小盘谷,但他已经领略了卢龙山许多绝佳的景色,也就不虚此行。【点睛】译文:江宁府城,它的西北面被卢龙山包围而止。我曾经去探访过小盘谷,到了那里,当地有的人却说没有这地方。但见万竹蔽天,歧路很多,曲折广狭却相同,顺路寻求也见不到尽头。忽听得犬吠声,急忙赶去,终不见人。约摸走了可以煮熟五斗米的时间,到一寺院,叫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种桂树为职业。寺旁有一条小小草径,向南一伸,便下垂到大谷。四面山上都是大桂树,山沿崖倾斜,形状像大钵仰天,空响积贮其中,咳嗽之声也不能泄散;在寂寥无声中,耳边却常常听到嗡嗡嗡的声音。深潭中的积水,一直贯注到山脚。从寺院朝北走,走到卢龙山,山中的坑谷凹凹凸凸,像井灶那样高低相接。有人说:“这是明代遗老避兵火之地,所谓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该是在这里。”到了傍晚,于是登山循城而归。这时暮色低垂,月光遍布其上。低头看去,只见万影荡漾,像鱼龙起伏于波浪中。同行的人都说:“这是万竹蔽天的地方呀。所谓小盘谷,大概快到了吧。”29.

同“邀”,邀请;

妻子儿女;

已经;

写,题写

30.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31.(1)(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2)(我)姑且让朋友抄写它,把它作为一个娱乐罢了。

32.这两句运用视听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太阳下山后,鸟儿归巢,各类生物止息的情景,以鸟鸣衬托山林之静,写出环境的宁静优美,也衬托出诗人归隐后闲适的心情。

33.“遗世”是远离世俗、超脱俗世;“绝境”是与外界隔绝的地方。《饮酒(其七)》中,诗人归隐山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赏菊饮酒,看群鸟归林,群动止息,不问世事,生活悠闲,确实是远离尘世;《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生活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远离战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遗世”与“绝境”确实有共通之处,它们都能体现出陶渊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远离尘世,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解析】2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要:同“邀”,邀请。②句意为: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③句意为:酒醉之后。既:已经。④句意为:酒醉之后,总要挥毫题写几句以自娱。题:写,题写。30.本题考查断句。可以从句义判断:偶尔有了好酒,没有一天不喝,看着自己的影子独自一人喝完(酒),忽然间又醉了。或者找到句子中的动词谓语“有”“饮”“顾”“醉”判断前后状语、宾语,也能够进行断句。应该断句为: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3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①乃,竟然;无论,更不必说。②聊,姑且;故人,老朋友;书,抄写;尔,罢了。3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根据“日入”“归林鸣”得知有视听结合的手法,再根据“日入”的时间,结合“归林鸣”的鸟叫声能看出这是以声音衬托环境安静的手法。结合“远我遗世情(避俗之情更深浓)”“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姑且请旧友帮忙誊写并稍加编排,以此供欢笑罢了)”等理解诗人情感应为闲适自在的。3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作用。注意题干要求:先解词,再解说。“遗世”可以组词理解,在揣摩情感基础上要掌握组词方向,避免理解错误。“绝境”则是课内书下注释,应当会解释。解释完理解诗文的情感基调,结合内容举例说明。如:遗,遗失,此处为脱离。世:俗世。“绝境”指的是与世隔绝的地方。根据诗句意思“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浓)”可知,作者表达归隐避世的思想。根据诗句“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日落众生皆息止,归鸟向林欢快鸣。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可知作者归隐田园的悠闲自在之情,这是归隐的原因。这跟《桃花源记》中“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根据《桃花源记》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这是来此绝境的原因。由以上的分析可知,这两个词都能体现出陶渊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远离尘世,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点睛】参考译文:桃花源记(节选)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饮酒》(序)    我家居无事且少欢笑,加之秋夜已越来越长,偶尔有好酒,便没有一晚不喝。对着自己的影子独自干杯,瞬间又醉了。酒醉之后,总要挥毫题写几句以自娱。于是,诗句渐渐增多,所写之辞没有加以选择,也无章法次序。姑且请旧友帮忙誊写并稍加编排,以此供欢笑罢了。饮酒(其七)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浓。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日落众生皆息止,归鸟向林欢快鸣。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34.(1)①举起;②同“屈”,弯曲;③曾经;④完成。(2)D(3)①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②人们喜欢他的画,大多置办了酒来招待他,预先准备几升墨汁、若干纸张在座位右边。(4)

高超技艺

癫狂性格【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抬头仰望。矫:举起。②句意: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诎:同“屈”,弯曲。③句意:曾经画一枝荷花。尝:曾经。④句意:数十幅片刻就完成了。就:完成。(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他喜欢写字,那就挽起袖子,伸长胳膊,撮起裤管,狂叫大呼着,数十幅片刻就完成了。“则攘臂”紧接着“如爱书”,“则”表顺承,在“书”后断句,排除BC;“攘臂搦管”,并列结构,中间不断开,在“管”后断句;“狂叫”修饰“大呼”,中间不断句,在“呼”后断句,排除A。故选D。(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比:挨着。隐:遮蔽。②置:准备。预:预先。于:在。(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通读甲文段可知,由“东坡右手……珠可历历数也”可知,甲文段通过核舟上雕刻的复杂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和事物,侧面烘托了核舟作者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通读乙文段,由“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攘臂搦管,狂叫大呼”“其颠如此”等可知,乙文段主要表现了朱耷的癫狂性格。【点睛】参考译文:(甲)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