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预警中心智能技术方案 - 弱电1111_第1页
气象局预警中心智能技术方案 - 弱电1111_第2页
气象局预警中心智能技术方案 - 弱电1111_第3页
气象局预警中心智能技术方案 - 弱电1111_第4页
气象局预警中心智能技术方案 - 弱电11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信息化系统初步设计方案第115页共115页目录TOC\o"1-4"\u一、 系统综述 81.1 项目概述 81.2 设计依据 81.3 设计范围 101.4 设计综述 111.4.1 综合布线系统 111.4.2 综合安防系统(监控、巡更、报警) 111.4.3 一卡通管理系统 131.4.4 信息发布及查询系统 131.4.5 多媒体会议系统 131.4.6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指挥中心系统 141.4.7 计算机网络系统 141.4.8 机房系统 141.4.9 公共广播系统 151.4.10 有线电视系统 161.4.11 综合管路系统 16二、 综合布线系统 162.1 系统概述 162.2 设计依据规范及原则 172.3 需求分析 182.4 系统设计说明 192.5 总体规划 192.6 点位布置说明 23三、 综合安防系统 233.1 视频监控系统 243.1.1 系统介绍 243.1.2 设计依据 243.1.3 系统设计 243.2 无线巡更系统 263.2.1 系统概述 263.2.2 系统组成 263.2.3 系统设计 2 系统拓扑结构图 2 组网示意图 2 使用示意图 2 系统工作原理 293.3 防盗报警系统 293.3.1 系统概述 293.3.2 总体设计要求 303.3.3 功能实现 303.3.4 系统整体设计 32四、 一卡通管理系统 324.1 停车场管理系统 334.1.1 系统介绍 334.1.2 系统设计 331、系统示意图 342、系统说明 364.2 门禁管理系统 374.2.1 系统介绍 374.2.2 系统设计 3 网络拓扑图 3 系统工作流程 384.2.3 门禁系统功能及特点 3 系统功能 3 开门控制 40 系统监控 4 数据传输及扩展 4 故障自检 4 控制管理 4 消息管理 4 卡的处理 4 系统设置 40 报警功能 484.3 考勤系统 494.3.1 系统介绍 494.3.2 系统设计 504.3.3 系统功能 50 部门、考勤组和员工信息 50 请假、出差、加班登记和查询 5 考勤刷卡记录 5 考勤统计 5 考勤报表 5 考勤异常处理 5 操作员权限 57五、 信息发布及查询系统 575.1 系统概述 575.2 需求分析 585.3 系统设计 585.3.1 LED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595.3.2 触摸屏查询系统 62六、 多媒体会议系统 636.1 设计总述 636.2 需求分析 636.3 各会议子系统实现的功能 646.4 扩声系统设计 646.4.1 设计理念 646.4.2 声场主观效果评定 656.4.3 声场设计 676.4.4 扬声器的选型 696.4.5 功率放大器设备 716.5 发言系统设计 736.5.1 设计指导思想 736.5.2 设备选型 746.5.3 数字发言系统说明 766.6 多媒体显示系统设计 776.6.1 系统概述 776.6.2 系统的设计及产品选型 77七、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指挥中心系统 787.1 概述 787.2 需求分析 787.3 系统设计 787.3.1 大屏显示系统 787.3.2 DLPLED背光显示系统 7 概述 7 系统运行条件 80 系统组成 807.3.3 音视频指挥系统 8 预警指挥中心 8 预报大厅 85八、 计算机网络系统 868.1 系统概述 868.2 需求分析 868.3 设计原则 878.4 系统设计 888.4.1 内部管理网设计 8 系统拓扑结构 8 设计描述 8 设计要点——准入系统 888.4.2 Internet系统网设计 91九、 机房工程 919.1 系统概述 919.2 设计标准、规范和原则 929.2.1 必须遵循的规范标准 929.2.2 设计原则 939.2.3 布局要求及主要功能区划分 949.2.4 机房主要环境设计 9 供电系统 9 主机房环境 9 照明度要求 9 防火要求 9 接地系统 969.3 机房各系统技术规格要求 969.3.1 装饰装修系统 9 机房保温 9 顶面工程 9 墙柱面工程 9 地面工程 9 门窗工程 979.3.2 供配电系统 9 总体设计 9 配电柜设计 9 UPS系统 9 蓄电池 9 末端配电柜 100 防雷和接地 100 照明系统 100 末端配电 10 桥架及线缆 1019.3.3 空调系统 10 系统设计要求 10 新风系统设计要求 1029.3.4 机柜及综合布线系统 10 机柜系统 1029.3.5 安防系统 10 视频监控 10 门禁系统 1049.3.6 消防系统 104十、 公共广播系统 10410.1 系统概述 10410.2 需求分析 10510.3 系统设计 10510.4 系统功能 106十一、 有线电视系统 10811.1 概述 10811.2 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 10811.2.1 前端系统 10811.2.2 干线传输系统 10911.2.3 用户分配网络 11011.3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11211.3.1 系统总体设计 11211.3.2 有线电视点位分布 113十二、 综合管路系统 11312.1 系统概述 11312.2 需求分析 113十三、 系统预算 114

系统综述项目概述XX市气象局成立于1958年12月11日,隶属于XX市气象局,同时接受XX市委市政府领导。项目位于XX。具体范围:北至龙潭东路,东至丁香花园,西至溪隐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南至居民小区,总用地面积XX公顷,总建筑面积XX平方米(扩建气象灾害预警中心面积XX平方米)。新建建筑主体高四层,建筑风格现代简洁。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0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10408.1-2000《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设计规范》GB/T16572-1996《安防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A371-2001《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有线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Y/T106-1999《用户楼宇通用布线标准》ISO/IEC11801:2000《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电气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2887-2000)《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6650-86)《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2001)《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2-8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312-200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建筑采光设计规范》(GB/T50033-2001)《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GB3785《厅堂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GYJ25《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GB9001-88《调音台基本特性测试方法》GB9003《声系统设备一般术语解释和计算方法》GB12060-89《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T14197-93《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GB/T14947-93《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GB/T15381-94《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4959-95《声学名词术语》GB/T3947-1996《扬声器主要性能测试方法》GB/T9396-1996《多通路音频数字串行接口》GY/T187-2002《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WH/T18-2003《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礼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50356-2005《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5032-97《会议系统的电及音频性能要求》GB/T15381-94(国标报批稿)《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GB/T14476-9350259-96《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设计范围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建筑主体高四层,系统设计讲究实用性。本次设计内容是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中的一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安防系统(监控、巡更、报警);一卡通管理系统(门禁、食堂消费、停车管理系统、考勤等);信息发布及查询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预警指挥中心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机房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综合管路系统设计综述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是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智能化系统的信息网络基础,其内部信息传输系统已不仅仅要求能支持一般的语音传输,还需使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互通互联,适应各种灵活的、容错的组网方案,所以开放的、可全面支持各种系统应用的综合布线系统,对建设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智能化系统是不可或缺的。我司拟采用整体构思的布线设计,为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的数据、语音、图像及其它多媒体信息的传播提供无阻塞的信息通道,提供外界的各种信息交换接口。综合安防系统(监控、巡更、报警)监控系统本次监控系统是综合运用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等技术,构成完善、先进、可靠、经济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满足对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要求,以达到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整体所要求的安全防范水平,对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内的人员和设备提供安全保障的必要保证。视频监控系统是根据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需要,对主要出入口、通道、机房、配电房等集中进行实时、有效的监视、显示和记录,使中心保卫人员在监控中心可以直接监视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的相关情况,也可作为事后现场图像的回放。本次设计采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前端摄像部分根据安装位置不同,主要由彩色半球摄像机、彩色快球摄像机、彩色固定枪式摄像机、含自动光圈的各类镜头、防护罩、支架等组成。智能巡更系统智能巡更系统是采用非接触式存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计算机通讯等技术,并结合国内巡查工作的实际经验为设计依据。智能巡更系统的目的在于保安人员巡更的情况,确保巡更地点定时有人巡逻及没有异常状况。巡更系统主要分离线式及在线式两种,离线式巡更系统由巡更棒、巡检器(信息钮)、数据传输器及主控工作站所组成。巡逻时,巡检员只需将巡更棒在安装于各个地址的信息钮上(规定距离)轻轻一碰,即可将巡检员的姓名及何时在何处巡逻等信息储存在巡更采集器中。巡更采集器中储存的数据可通过二种方式输出:①通过传输器传输到打印机,直接打印出巡检报告;②通过传输器传输到电脑,然后,管理人员可通过丰富的软件功能去了解巡更人员的工作情况:主要功能有编制巡更人员的巡更详细计划及按照实际情况制作人员调度安排,读取巡更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显示巡更人员的正常、早到、迟到、漏检的对比图。可根据巡更记录查询巡更人员实际操作的原始数据,并提供各种综合查询、报表打印。人名卡设置功能,可以不需做人员调度排班计划,直接查询每个巡更人员的巡检情况。巡更管理要求巡更员持专门的巡更器按规定的巡更线路巡逻,每一个巡更点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物,巡更员到达每一巡更点,用巡更器读取标识物的编号,记录编号和当前时间。回到管理中心时通过电脑读取所有记录,并能将记录生成巡更报表。报警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由控制主机和各种类型的前端探测器组成,包括前端探测器和安装在重要部位的紧急按钮等设备。入侵报警系统主要用于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的档案室、机房、配电房等重要区域重要部位,上述位置设置入侵报警探测器;在围墙设置红外对射系统,通过报警控制主机进行集中管理和操作控制,如布、撤防等,可以配合监控系统进行联动控制,构成立体的安全防护体系。一卡通管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是以智能卡为电子媒体,集电子工程技术、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微电脑技术为核心系统于一体的高科技信息工程。它将门禁、人事、考勤、就餐、停车场集于一体,实现全方位“一卡通”智能综合管理。系统强化了“一卡通”管理理念,为用户提供高效、安全、便利的现代化管理手段。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智能化项目,以气象灾害预警中心的安全性、实用性、稳定性、可拓展性、易维护性、经济性等设计原则进行设计。系统设计以下3个子系统:停车场系统、门禁系统、考勤系统。信息发布及查询系统公共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通过对信息(文字、语音、二维图像、动态图像)采、编、播过程的实施和控制,向工作人员、领导、来访人员提供形式多样的多媒体信息服务。信息显示系统能整合大楼公告信息、业务信息、欢迎词等导引信息,为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该系统可以替代张贴海报、播放录像带/光盘等旧有的宣传方式,将需要宣传和发布的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编辑制作,通过网络化的方式传输到指定的宣传发布点进行播出,并以信息化方式进行集中管理,以达到信息的定向发布、实时更新和集中管理目的。本系统由LED大屏显示系统、触摸屏查询系统组成。多媒体会议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视频技术的飞跃发展,使具有先进技术的智能化、多功能的智能会议室建设成为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所必不可少的模式。各种监控信号、各类计算机网络数据、视频媒体以及交互产生和采集的大量信息资源实时变化,大屏幕投影为实时显示这些大量数据信息和监控信息提供了一个明亮、清晰和逼真的大画面显示环境,整体显示过程运用先进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信号切换自如,大画面图像清晰,充分体会多功能会议室先进的现代化形象。在多媒体会议系统设计中以实用性为前提,包含数字发言、扩声、投影显示、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指挥中心系统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指挥中心系统的建设目标是紧密结合XX市的实际情况,本着“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总要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各方协调、整体联动”的原则,建设XX市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指挥中心,全面提高气象局应对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和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决策服务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建设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组建办公各种要求的数据传送平台,计算机网络是整个信息化智能化系统运行的基础。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包含大量多媒体信息(声音、图形、图像),所以,应选用具有足够带宽的局域网络。交换技术的发展应为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提供点对点的连接,把传统共享局域网的“独占”式网络结构,转变成一个平行处理系统。系统应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一条通道,并把该通道连接到一个高速的背板总线上,使各个设备都能以端口速度互相访问。计算机网络系统应建设成一个可靠性、安全、可扩展、智能控制、易管理、易使用同时又兼顾经济型的先进的信息承载网络平台。机房系统建立安全、稳定、标准的机房环境并实施科学的机房管理手段,是计算机及通信行业风险防范工作的基础。现代化的机房工程是智能化建筑弱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集建筑装饰学、电工学、电子学、美学、环境保护、安全防范技术、暖通净化技术、计算机专业、弱电专业等综合学科的系统工程。本机房参照GB50174-2008B级标准进行设计。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机房拟建在三楼,面积60平米,该机房须满足计算机等各种微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严格要求,所以,一个合格的现代化机房,应该是一个安全可靠、舒适实用、节能高效和具有可扩充性的机房。公共广播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是专用于远距离、大范围内传输声音的电声音频系统,能够对处在广播系统覆盖范围内的所有人员进行信息传递。公共广播系统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十分广泛,主要体现在背景音乐、远程呼叫、消防报警、紧急指挥以及日常管理应用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公共广播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展。本设计中将公共广播系统包括三部分:背景音乐部分、人工广播、紧急广播部分,系统功能如下:背景音乐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主要功能为大楼提供背景音乐、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等应用。人工呼叫广播通过人工呼叫广播可将信息传送到指挥中心的每一个角落,信息内容包括通知等。紧急广播消防报警紧急广播就显得十分重要,紧急广播系统是火灾或其它灾害的报警、疏散和指挥的必要设备和措施,系统控制设备与消防设备可以联动。系统应采用数字技术控制,在数码语音录放器里预置火灾报警的语音合成,彻底消除人工广播报警可能带来的指挥不当或不及时引起的失误或混乱。有线电视系统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高民众精神文化的品位是历史的必然。通过各类媒体传播着络绎不绝信息,其中有线电视信息最为快捷,是诸多媒体的佼佼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会议室、接待室、值班休息室等设计电视信息插座。有线电视信号放大之后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分配给用户终端,系统频带达到860MHz,可双向传输数据。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电缆电视传输系统与工作、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已成为智能建筑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综合管路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一卡通系统等。它与大楼内所有建筑物的机电设备诸如:变配电、空调、照明等设施有密切关系。大楼弱电系统对建筑物来说是一个整体,每个弱电系统都有电缆管线,整个大楼遍布着弱电系统的电缆。因此需要在建筑物内部布置大量的桥架和保护管,以保证弱电连接线路按一定的要求联通。弱电系统的综合管路工程包括墙体的预留孔洞、弱电管路的预埋、弱电桥架、线路保护管以及管路和桥架的接地等。因此,在施工设计中,应根据系统要求进行综合性的管路设计。综合布线系统系统概述综合布线系统是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智能化系统的信息网络基础,其内部信息传输系统已不仅仅要求能支持一般的语音传输,还需使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互通互联,适应各种灵活的、容错的组网方案,所以开放的、可全面支持各种系统应用的综合布线系统,对建设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智能化系统是不可或缺的。我司拟采用整体构思的布线设计,为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的数据、语音、图像及其它多媒体信息的传播提供无阻塞的信息通道,提供外界的各种信息交换接口。设计依据规范及原则《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以太网100BASE-T标准》IEEE802.3U《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97《综合业务数字网基本数据速率接口标准》CCITTISDN《现场测试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传输性能规范》EIA/TIATSB-6综合布线系统在设计、施工及验收中遵循以下设计原则:先进性:采用国际或国内通行的先进技术。系统配置采用高标准,采用双绞线与光缆混合布线方式,构成一套合理的、完整的布线系统。成熟性:以适用为原则,采用成熟的和经过工程检验的先进技术。开放性:布线系统使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国际上流行的标准。系统对国际上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开放,提供一个开放的硬件平台,以避免系统互联或扩展出现障碍。灵活性:由于所有信息系统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和物理星型拓扑结构,故系统组网时可灵活多样。标准化:满足最新、最高的布线系统标准。可扩展性: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时,很容易将设备扩展进去。经济性:布线过程应对各种线缆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安装的过程,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布线、重复施工,节约了线材,节省了人工,从整体上讲节省了投资,提高了效益。需求分析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目标是:以系统规范为指导,以具有当前国际领先水平的综合布线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支撑,建立一套统一规划、高度集成的布线系统,为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图像及控制信号提供统一的传输线路、设备接口和高质量的传输性能。实现监测站计算机通信网络的通讯、办公、管理手段的智能化、集成化,把计算机通信网络建设成一个高起点、高标准、功能设施一流、且具有高开放性和平滑升级性的网络平台。同时,该布线系统兼顾了计算机网络系统未来的发展要求,提供20年保证;在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增加新系统时,对新设备提供信号传输的支持。作为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智能化系统的基础平台,综合布线系统将为整个预警指挥中心的语音通信、宽带数据、图像联网及网站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传输通道。预警指挥中心内的各个功能区通过高性能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连接起来,组成一套具备高传输带宽的、结构化的信息高速公路。综合布线系统功能满足下列需求:语音电话;计算机网络;具备实现BAS、CAS、OAS、SCS等系统网络集成的条件;具备实现视频传输的条件;其他符合布线标准的信号、数据传输;本方案提出的综合布线系统实现了监测站设备的网络物理层上的相互联系,满足系统间信息共享的要求,为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集中管理以及与Internet的连接建立了的基础设施。具体来说,本方案设计的布线系统可以支持以下各类应用及设备:话音——交换机、电话、传真、卫星通讯、电话会议、语音信箱等;数据——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1.2GATM、TCP/IP、INTERNET、INTRANET等;视频——闭路电视监控、电视会议、可视图文、自动控制等音、视频和控制信号。系统设计说明综合布线系统正常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六个子系统构成。根据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的建筑图纸,我们将本次综合布线系统调整为以下几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中心机房设置在三层弱电机房内,从插座直接连接至中心机房,以便于集中式管理。根据图纸,整个综合布线系统根据点位而设置配线间,整个系统水平布线满足小于90米的布线标准要求。总体规划综合布线系统作为监测站最基础的设施,其目的就是为上层应用系统提供优质可靠的信息传输通道,因此,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应用系统的具体需求。本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共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网络系统及电话通讯系统,由数据点(包括光纤点、铜缆点和无线接入点)语音点组成。结合上文的需求分析,我司主要根据局域网、语音系统的具体需求做出总体设计。终端信息点全部采用六类模块,保证每个端口(语音和数据)互换使用,选用不同颜色的面板和信息模块区分数据和语音信息点。水平铜缆全部采用六类4对UTP。所有光纤至桌面的信息点采用6芯多模室内光缆。管理子系统采用交叉连接方式,所有数据和语音信息点全部接入模块化配线架。光纤采用光纤配线架,并使用SC/ST连接器形式安装光缆,不仅有力的保障了数据主干的低衰减,高带宽,还具有非常灵活的特点,可方便网络的频繁调整。所有的线缆、插座端口、配线架、机柜以及跳线都单独编号,并采用专用标签打印。各子系统设计:1、工作区子系统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子系统由从配线(水平)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工作区由数据和语音信息点组成。工作区的每一个信息插座可支持电话机、数据终端等终端设备的设置和安装。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的工作区语音和数据点采用六类模块,计算机联网的网线和电话机用的RJ11插头线(电话机一般都配有这种电缆)都可以与RJ45插座可靠连接,这样就实现了语音/数据完全可互换,使电话与电脑之间的线路转换十分简单,仅仅只需要在配线架上改变跳线即可,大大方便了今后的实际应用。工作区模块的正确安装对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用户今后的使用尤为重要,根据规范要求埋入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cm的距离,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沿线距地板水平面30cm,保持高度一致。如下图所示:工作区用户的设备终端需通过设备连接软线与信息插座相连,需配置一定数量的六类数据跳线、RJ11-RJ45电话跳线。为确保整个数据通道端到端符合六类标准的性能要求,所有数据跳线均选用原产成品跳线。2、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它是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到管理间为止,该子系统的结构一般为星型结构,它与垂直干线子系统的区别在于:水平子系统一般在一个楼层上,仅与信息插座、管理间连接。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安全防护等级我司建议采用低烟无卤级非屏蔽六类电缆4对双绞线,性能符合最新的六类国际标准TIA/EIA568B.2-1,并且在性能上进行预留,即使在最严格的使用四个连接件的信道情况下也超越标准,其测试带宽达到600MHz;它可支持五类、超五类、六类定义的所有应用,如10BaseT、100Base-TX、1000Base-T、1.2GATM;它通过第三方独立实验室UL及Delta认证。按《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要求,水平UTP线缆最大距离不超过90米。根据施工图的要求,线缆走线方式有走吊顶的金属电缆桥架的方式和采用网络地板下线槽(金属)走线方式。◆走吊顶的金属电缆桥架的方式此方式适用于楼层信息点数较多,线缆相对密集,为水平布线系统提供机械保护和支持,金属电缆桥架是一种闭合式金属桥架,屏蔽性能好,安装在吊顶内,从弱电井引向各个设有信息点的房间。再由预埋在墙内及地下的不同规格的铁管及线,将线路引到墙上的暗装铁盒内及地面出口处。线槽的材料应为泠轧合金板,表面可进行相应处理,如镀锌,喷塑,烤漆等。线槽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不同的规格,为保证线缆的转弯半径,线槽需配以相应规格的分支辅件,以提供线路路由的弯转自如。为确保线路的安全,应使槽体有良好的接地端,金属线槽,金属软管,电缆桥架及各分支配线机柜均需整体连接,然后接地,如不能确定信息出口准确位置,拉线时可先将线缆盘在吊顶内的出线口,待具体位置确定后,再引到信息出口。◆采用网络地板下线槽走线方式对于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有密集的地面型信息出口的情况,可通过网络地板下敷设金属线槽的方式走线,线槽从该层弱电间引出,沿走廊内的金属桥架引向以上特殊信息点,再用网络地板下的金属支架引向房间内的各信息点出线口,强电线路可以与智能化线路平行配置,但需分隔于不同的线槽中,这样可以向每一个用户提供一个包括数据,语音,不间断电源出口的集成面板,真正做到在一个清洁的环境下实现办公自动化。3、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是用来放置大楼综合布线线缆和相关连接硬件及其应用系统的设备的场所。在设备间内,可把公共系统用的各种设备,如电信部门的中继线和公共系统设备(如PBX),互连起来。设备间还包括建筑物的入口区的设备或电气保护装置及其连接到符合要求的建筑物接地点。它相当于电话系统中站内的配线设备及电缆、导线连接部分。设备间的综合布线产品具有与管理间类似的配置,但主要集中了对数据光纤主干和语音铜缆主干的连接,设备间内的网络和通信设备是整个建筑物的核心设备。大楼的主设备间位于大楼三层的网络信息中心机房;信息点均在机房内采用标准19英寸机柜安装,机房内,均需设计并安装各机柜至垂直桥架的金属走线架。网络信息中心机房也可以作为大楼的进线间,数据及语音电信运营商提供了的设备及线缆交割机房。各电信运营商的入户线路均沿大楼预留的桥架引至引入间,综合布线系统在引入间内分别提供相应的立柜式ODF光纤配线架(含托盘、尾纤、光纤适配器)和立柜式语音MDF配线架(含防雷保护单元);从数据光纤配线架至网络设备的光纤跳线,根据网络设备光纤口的数量和类型,按实际情况配备。点位布置说明针对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各个房间功能性不同的特点,需按照一定设计原则进行点位布置设计,具体设计说明如下:1、每个办公位设置6个六类非屏蔽信息网点(内网2个、外网1个、电话、备用);2、每个房间设置一个多模光纤信息点3、会议室区域,在四周均设置信息点(每组2个信息点),根据会议桌设置相应的内网、外网和语音信息点;4、在一层大厅设置多媒体触摸查询机及液晶媒体展示系统的信息点;综合安防系统一个周全、完整的安保系统应该是多种监控技术的组合,因为每种监控手段都难免有缺陷,考虑到智能化系统的造价,整个预警指挥中心不可能到处都安装摄像机监控设备,由此可能造成监控范围的盲区,因此就需要建设一套综合安防系统。通过各种不通的技术手段对视频监控系统做补充。视频监控系统系统介绍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作为综合安防系统的一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将被监控现场的实时图像和数据等信息准确、清晰、快速地传送到监控中心,指挥中心通过多媒体视频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个被监控现场的当前实际情况,监控中心值班人员能够直接根据被监控现场发生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反应和处理,更加实时有效的管理。设计依据《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设计规范》GB/T16572-199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建筑平面图》系统设计本系统是根据预警指挥中心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需要,主要对预警指挥中心内外场主干道、主要出入口、走廊、通道、配电室等集中进行实时、有效的监视、显示和记录,使保卫人员在监控中心可以直接监视大楼的相关情况,也可作为事后现场图像的回放。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应该说是跨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以功能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前端摄像系统视频传输系统视频控制系统视频显示和记录系统前端图象采集设计摄像部分是电视监控系统的前沿部分,是整个系统的“眼睛”,它把监视的内容变为图像信号,传送控制中心的监视器上,摄像部分的好坏及它产生的图像信号质量将影响整个系统的质量。前端摄像部分根据安装位置不同,安装彩色半球摄像机、彩色快球摄像机、彩色固定枪式摄像机、含自动光圈的各类镜头、防护罩、支架等组成。根据初步要求,在预警指挥中心内设计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系统具有监视、录像、图像抓拍等功能。点位设置原则如下:1)出入口大堂等区域出入大堂,人员进出要地,并且区域面积较大。安装室内一体化快球摄像机、半球式固定摄像机以及枪式摄像机,可全方位捕捉到每个角落;2)楼梯、楼层走廊区域在各楼层走廊设计安装半球式固定摄像机,楼梯设置安装彩色固定摄像机,加强对该区域的保安监控能力;3)重要区域在机房、指挥大厅通道等重要区域设计安装半球式固定摄像机。用于出入人员记录;机房通道安装彩色固定摄像机,用于对每列机柜进行图像监控。监控中心二十四小时人员值守;信号传输部分根据预警指挥中心的图纸,本次设计中采用数字监控的传输方式。图像控制部分在监控中心中,监控系统中的信息量与信息处理的工作量都很大,因此其控制台的操作采用了数字监控管理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控制软件方式来完成驱动云台巡视、视频切换、报警处理、设备状态自检等工作。监控中心可将所有数字硬盘录像机连接网络,使警卫办公室、门卫及其他部门通过电脑访问数字硬盘录像机,查看监控画面。图像存储部分监控图象的存储设计采用16路数字硬盘录像系统,录像资料连续保存30天,硬盘录像系统支持录像与回放全双工工作。图像显示部分在监控中心配置无闪烁专业彩色监视器和液晶监视器,组成一个监控屏幕墙。系统供电与控制室要求为保证监控系统正常稳定工作,系统采用在线式UPS集中供电;监控系统和中心控制室采用单独电源供电回路;主干采用AC220V供电,在摄像机前端采用变压器就近供电;中心控制室必须配备有通讯、安全和消防等设备;中心控制室必须单独安装空调装置,保证控制室的温度在16~28℃之间,相对湿度不大于85%;控制室室内光线充足,其照度应不小于300Lux;控制室的其它设备和金属外壳也必须做好等电位连接,以保证控制室内的人身和设备安全。监控系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警戒可能发生的侵入行为,对发生的报警及时捕获和记录相关影像,对重要的入口进出实现24小时自动监控记录,为重要区域提供有效的保护,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无线巡更系统系统概述现代化的预警指挥中心需要有一个安全、高效的办公环境。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怎样更好地加强预警指挥中心内部安全管理,已成为困扰管理者的问题。非接触式感应卡在线巡更管理系统是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智能卡技术于一体,是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系统组成智能巡逻管理系统软件:安装在控制电脑上手持式无线巡检器:巡逻人员巡检作业时使用巡检点信息卡:安装在需要重点检查的地方人员卡:用于识别巡检人员的身份事件夹卡:用于记录巡检时发生的事件及巡检点的情况通讯座:传输巡检器内的数据到巡逻管理系统软件内标识牌:标识信巡检点的位置夜光标签:用于在黑暗的地方指示巡检点,便于巡检员操作系统设计在预警指挥中心的消防楼梯、机房门外、指挥中心及监控系统的盲区,设置无线巡更点,通过软件设置巡更路线和时间,保预警指挥中心人员及财产安全。系统拓扑结构图组网示意图使用示意图系统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就是在巡逻线路上安装一系列代表不同点的射频卡(又称感应卡),巡逻到各点时巡逻人员用手持式巡检器(相当于刷卡机)读卡,把代表该点的“卡号”和“读卡时间”同时记录下来。巡逻完成后巡检器通过通讯座把数据传给计算机软件处理,就可以对巡逻情况(地点、时间等)进行记录和考核。系统软件采用智能排班、自动数据处理及核查,一目了然地显示巡更人员是否按照要求的时间、路线巡查,有没有未巡、漏巡、迟到、早到、顺序走错等情况,操作非常简单。可轻松地选择不同时间段,线路,巡逻点,巡逻人员等要素进行查询和统计,是真正具有全面管理功能的巡逻管理软件。防盗报警系统系统概述入侵报警系统由控制主机和各种类型的前端探测器组成,包括前端探测器和安装在重要部位的紧急按钮等设备。入侵报警系统主要用于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的机房、档案室、配电室等重要区域重要部位设置入侵报警器,通过报警控制主机进行集中管理和操作控制,如布、撤防等,可以配合监控系统进行联动控制,构成立体的安全防护体系。总体设计要求在特殊的重要地点安置红鉴探测器及手动报警按钮探测器抗不良天气环境干扰能力强防区划分适于报警时准确定位遇有不法闯入产生报警信号,表现形式为声光报警器提示中心通过显示屏或电子地图识别报警区域翻越区域现场报警,同时发出语音/警笛/警灯、警告报警中心可控制前端设备状态的恢复夜间与周界探照灯联动,报警时,警情发生区域的探照灯自动开启可以与市110指挥中心联网,发送报警信号报警信号与摄像机、录像机实现相关的联动,报警时,警情发生区域的图像自动在监控中心监视器中弹出进行报警中心报警状态、报警时间记录报警信号产生后呼叫预设的报警电话或传呼可进行报警优先级设定报警系统在投资上是比较低廉的。因此报警系统是以另一种技术手段来作为摄像监控系统的补充。功能实现本工程选用报警主机能应用在各种大型系统,采用扩充式防区设计,总共可达128个防区,所有防区需可以连接为常规四线制。报警信号与摄像机、录像机可实现联动,且系统可与110报警中心联网。报警控制通过报警主机、主控键盘实现对报警系统工作状态(全部设防、部分设防、不设防)、工作方式(各种联动方式等)的设定及控制。报警探测通过工作在气象灾害预警中心中内各个重要部位的探测器探测、触发紧急按钮接收报警信息,实现各种紧急状态下的防盗报警,自动显示报警通道,进行报警/事件的登记和报告,使保卫、管理人员迅速反应各类突发事件。报警处理在报警发生后,系统通过各种联机及软、硬件设置完成各项联动功能;自动启动警号、警灯,发出报警信息;对设定的报警联动区域自动打开灯光及相应的摄像机;启动画面处理系统、录像系统进行自动录像;启动报警监视器,自动切换显示报警区域内画面;报警打印机自动打印报警时间、报警通道等信息;按设定方式通过公共网络向有关部门发出报警信息;另外,本系统具有防破坏功能,链路上的断路、短路都将导致系统报警,可确保系统正常工作。系统前端布置足够负载并识别系统所有报警前端的工作及报警触发(足够的容量);系统应有合理的敷线方式,为安装及维护提供方便;系统应能提供方便的接口,实现与监控系统的联动,并且在需要时能够输出联动信号给其它弱电系统或有需要的其它控制系统;各种报警器通过报警主机的响应时间应小于1S;系统应有足够的余量或扩展空间,可以满足将来的扩展需求,可以接入来自其它系统的报警信号;系统应有足够的可靠性,必须集中供电,并使用专用的后备电源;系统应支持标准的电话线报警连网格式,以便能够实现与110或其它接警中心的标准连接;系统各防区均应可以独立撤/设防,有完善的密码机制和直观的报警识别功能。系统整体设计1、在预警指挥中心的围墙上(如有)设置主动红外对射装置。2、为防止气候条件产生的误报警,红外对射装置的对射距离按照实际距离的200%选配,即防范距离50米,即选用探测距离为100米的设备。3、为保证预警指挥中心内的重要部位的安全保障,要求采取手动报警、红外线布防进行监控,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提示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处理报警信息。并在必要时联动民警值班室。4、在监控中心内设置联动警灯警报器,报警信息能通过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传输到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警平台。5、紧急手动报警装置具有防误动作措施,并采用复位开关进行复位。一卡通管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是以智能卡为电子媒体,集电子工程技术、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微电脑技术为核心系统于一体的高科技信息工程。它将停车场、门禁、考勤集于一体,实现全方位“一卡通”智能综合管理。系统强化了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的“一卡通”管理理念,为用户提供高效、安全、便利的现代化管理手段。XX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以安全性、实用性、稳定性、可拓展性、易维护性、经济性等设计原则进行设计。系统设计以下三个子系统:停车场系统门禁系统考勤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系统介绍停车场管理系统是以一种高效、公正准确、科学经济的停车场管理工具,实现停车场对于车辆动态和静态的综合管理。系统以感应卡为载体,通过感应卡记录车辆进出信息,利用计算机管理手段确定停车场的计费金额,结合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控制机电一体化外围设备,从而管理进出停车场的各种车辆,停车场管理系统是XX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必备的管理系统之一。系统设计在XX气象局的出入口处分别设置1套一进一出停车场管理系统,对内部车辆及临时车辆进行管理。在出入口,设置闸机、读卡器、监控摄像机及管理岗亭。本系统监控摄像机专门针对进出停车场车辆的车牌及车主进行录像,便于日后信息查询,另外系统具有防砸功能,当车辆由于某种原因,停在道闸下,这时地感线圈感应到有车辆还未完成进、出停车场动作,道闸不会下落,保证车辆安全。1、系统示意图说明:相对停车场管理系统来说,车卡分为长期卡和临时卡两种。长期卡指停车场的固定用户所使用的卡片;临时卡指外来车辆进入停车场停车所使用的卡片,该卡片是管理人员或自动发卡机临时发给临时用户的,该卡作为临时停车凭证。数据流程图A、入口:B、出口:2、系统说明固定车辆(单位内部长期用户卡)临停车辆(临时卡用户)对临时卡用户,需增加以下操作功能:入口:车主将车开至入口处时,由管理人员给一张临时卡,其它操作与地下停车场相同。出口:车主将车开至出口处刷卡时,电脑显示是临时卡,管理人员将卡收回,车辆离开。门禁管理系统系统介绍本系统设计采用网络门禁管理系统,网络门禁管理系统与通常的RS485总线型门禁系统不同,其采用TCP/IP网络通讯模式,由于系统现场门禁控制器自带TCP/IP通讯端口,即可充分利用中心的TCP/IP以太网网络环境,实现门禁管理主机与控制器之间的通讯。系统设计根据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中心的功能,在机房、档案室等总要区域设置联网型门禁点。网络拓扑图系统工作流程1、进门流程说明:人员行至门边;密码直接开门或读卡开门或读卡后还需输入密码开门;操作完毕,门禁机自动判断并存储本次开门记录,并发出开门信号;门自动打开;人员进门,门自动关闭;2、出门过程判断卡号判断卡号开门方式正确输入密码说明:人员行至门边;手按开门按钮开门;门锁自动打开;人员出门,门自动关闭。3、门禁机键盘使用:带有键盘的门禁机,可以通过键盘开门、修改时间、禁用和启用门禁机、设置门禁机系统密码等操作。当发行的卡为卡加密码开门方式时,先读卡,显示屏上显示“请输入密码”,再通过键盘输入相应的6位密码,就可以开门;当发行了直接密码开门时,先按“F1”键,显示屏上显示“请输入密码”,再输入6位正确的密码,就可以开门;系统设置,首先按“F2”键,显示屏上显示“系统密码”,需要输入6位正确的系统密码,输入后,进入系统设置,显示屏上提示:修改时间:输入格式为“yymmddhhmmss”;禁用启用:禁止和启用门禁机;修改密码:输入6位系统密码;退出系统:退出设置。按键说明:F1:密码开门F2:系统设置F4:设置系统时退格C:退出OK:确定门禁系统功能及特点系统功能人事信息管理:如果使用一卡通系统,该过程在平台执行。信息的输入可以分门栋、单元、部门等录入;跨平台控制:设置通讯节点,建立通讯服务器,控制器等设备连接到通讯节点,这样工作站就可以通过通讯服务器实现跨平台操作,比如:停车场或消费机的工作站可以通过通讯服务器获取门禁的数据,并且可以对于门禁进行操作。门禁工作站也可以通过通讯服务器获取停车场、梯控、消费等的数据,也可以对于停车场、梯控、消费进行操作。界面导航:软件含有指导用户操作的快速操作向导界面,用户按向导指示逐步操作就能使用系统,对于不熟悉系统流程的用户,也能够快速的掌握接受,独立完成系统配置和管理工作;导航的界面一般设置在界面的左侧。卡片多级管理机制:卡片在系统中设置为四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的特性。开门控制开门模式单卡:最常用的模式,用户刷卡开门密码:密码验证后开门,密码采用七位,均为数字,最前面一位为区域号,共有十个区域,其它的六位为数字组合;卡+密码(适应于IC卡):用户不仅要刷卡,而且需要输入密码,都验证通过才开门,密码的格式同6.2;主副卡多卡开门:开门时必须主卡在场,可以1--7副张卡同时刷卡开门,1-7张卡可根据设置任意组合;即可以一张主卡+一张副卡到一张主卡+七张副卡的七种组合方式;普通多卡开门:卡片权限相同,2~8张卡同时刷卡开门。2-8张卡可以根据设置任意组合,多卡开门是为了增强某些重要地点(如金库)的安全性而设置的特殊功能;远程开门:通过电脑远程开门,远程开门可以选择开单门、多门或全部的门。远程开门在软件的界面上要得以体现,在通讯协议上有针对开门的指令;单向门:只有进/出门时需要控制(需要考虑时段权限),出/进门不受控制器控制,由出/进门按钮直接开门,常开时段除外;双向门:进出双方向都受控制器控制(需要考虑时段权限),如果不是常开时段,用户必须刷卡才可以进出通道。常开时段除外。防跟随:只对双向门有效,防止一卡多次重复使用,该项功能需要有上位机对于控制器进行设置,防跟随需要确定一个概念,区域或者组(我们统称为区域),区域就是由一个或者多个控制器控制的一定的范围的进出口总和,比如:将1-10号控制器设定为一个区域,设定后需要将设定的关联控制器下传给该区域内的各个控制器。开门延时:继电器的动作时间,即有效刷卡后门保持门开的状态时间,超过该时间,门就自动关闭,该时间可以通过软件设置,为:1-255秒;即当设定开门延时为20秒时,某张有效卡刷卡开门后,门禁给出开门信号,并将该开门信号保持20秒后将该信号取消。当不设定开门延时,则默认时间为1秒。首卡开门设置首卡开门也需要设置门的常开时段,当设置完成后,在常开时段内,第一张有效卡开门后门保持打开(不锁)状态,直到超过该时段后恢复正常状态;或在常开时段内未读到无效卡,则系统控制门保持常开状态,直到该时段结束;即当设定公司研发部早晨8:00到9:00为常开时段,研发部的第一个员工进门刷卡后,该门就打开,并一直保持打开的状态,当中途有一个无效卡刷卡时,门立即锁住,下一个有效卡读卡时再打开,并一直保持打开的状态;当中途没有读到无效卡时,控制器一直给出门打开的信号,直到9:00钟时段结束。默认为无首卡开门。读卡间隔:需要对控制器进行设定,分两种情况不同的卡间隔:为了某些门点的安全,一次刷卡完成后,需要间隔设定的时间后才可以刷下一张卡。同一张卡间隔:同一张卡在该间隔时段内只能刷一次,若多次刷卡,系统不予理会,给出提示并报警;多门联动:多门联动和防跟随一样,也存在一个区域定义,区域的定义和防跟随相同,多门的联动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多门互锁:同一控制器的多个门之间可以设置为互锁,即同一时间只允许开一个门;我们采用的是四门控制器,最多可以控制四个入口门/出口门,在同一时间只允许一个门打开,当一个门打开时,其它的门读卡时,即使判定为有效卡也不予放行,必须要等到该门关上后,才允许下一个门打开,当不打开时,可以给出提示:门现在为锁定状态,或在读卡器上用红色灯表示。同一区域的多个门(不受一个控制器控制)之间也可以设置为互锁,称为联网互锁,在同一时间也只允许开一个门。当出现有多个门读卡时,后读卡的门给出提示:门现在为锁定状态,或在读卡器上用红色灯表示;同时给出报警给上位机,拒绝进门;多门互动:开门时按时间设定好的开门顺序开门,不按顺序开门时,门不打开,并会给出报警,在一些特殊行业,如银行、监狱等,为了保证安全,需要使用这个功能。开门驱动照明:当设置此功能时,门禁刷卡后驱动一个继电器闭合,驱动相应的照明灯,闭合时间可以通过参数设置,照明灯点亮的时间可以通过软件设置。比如我们设置晚上7:00到早上7:00开门时要点亮照明灯,则在此时间段内读卡时,需要将照明灯驱动点亮20秒钟(通过软件设置),20秒钟后,照明灯自动熄灭。系统监控电子地图:电子地图是在一卡通系统中,对于每个设备的安装地点和每个设备(包括工作站和服务器)的状态或事件进行直观的提示,这就需要用到电子地图,电子地图功能用户可以设置背景(一般是通道所在区域的平面CAD图,如果有可能的话设置成3D图),把该区域的控制器添加到地图上,以图标方式显示,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用鼠标拖动的方式来调整通道在地图的位置;实时监控可以根据设置,在某段时间段内监控哪几个门的状态,在电子地图上,实时显示各控制器的状态;还可以监控通道的进出记录,可显示正常开门、非正常时段读卡、无效卡读卡、开门超时、非正常开门等信息;如果有异常事件信息,系统也会做出对应的提示。视频抓拍及联动:在系统中接入视频信号,当控制器被实时监控时,门的事件上传给上位机,当和其它的系统连接时,可以通过其它系统的信号进行系统的联动,报警信号在处理完毕后需要撤警。数据传输及扩展数据的下传和获取:通过通讯接口,将卡等信息下传到控制器上,同时也可获取控制器中的存储记录;手持机/PDA通讯:针对未布通讯线的系统可通过手持机或PDA作为中转来下传卡号、取出脱机数据,进行手持机/PDA进行通讯下传时,先将需要下载的数据通过电脑下载到手持机/PDA上,有操作人员拿手持机/PDA到需要下载设局的设备旁,通过连接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将数据下传给控制器,下载完毕后给出提示;数据扩展:程序预留部分数据外接接口(比如: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后进行数据交换),并可实现与其它系统的联动;比如与其他公司的巡更或消费系统要接口,由一个总的发卡软件发卡后,各自的分系统到公共表中去读取发卡的数据及权限等。数据上传给相关部门:系统可以根据相关管理部门的要求,将门禁的监控数据按照管理部门的数据格式要求上传给相应的管理部门,便于管理部门处理,同时也可以接收相关部门发来的黑名单信息,当读到黑名单卡时,立即向管理部门报警。数据格式参见《深圳市出租屋视频门禁报警系统技术规范》其它地区的数据格式要参照其它地区的相关文件规定来处理。故障自检故障检测:故障检测是通过上位机或者控制器检测到工作状态异常后,对于控制器来说,需要将状态上传给上位机,系统可以对出现的故障进行提示,方便操作人员处理;故障检测的内容包括:控制器上传的故障状态和上位机检测到的通信异常状态控制管理控制托管:同一网络内任意一台被授权的工作站可控制网络内其他工作站管理的控制器,当一个工作站委托另一个工作站管理时,该工作站与控制器发生的所有事件由被委托的工作站来承担,比如:该工作站可以实现原工作站的监控功能,并可将其电子地图显示出来监控。委托时,原工作站要告知各个控制器要将信息发给被委托的工作站,各个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直接将信息发给委托工作站,当委托时,有一台控制及脱机,而未接收到委托指令,当其连通时,需要向区域内群发一个请求,请求信息发给那一个控制器,当接收到指令后,将信息发给被委托的工作站。控制器版本监控:工作站可读取底层任一硬件版本号及版本时间,需要设定一个读控制器版本的指令,当工作站发出该指令给某个控制器时,该控制器将器现正运行的版本号传给工作站,工作站接收到后,可以进行显示并将器存储起来便于数据查询。访客管理:当有临时访客需要访问时,需要先到值班室进行登记,登记时需要记录人员的身份证/居住证或其它的相关证件,不要时可以抓拍访客的照片存储起来,并需要确认访问的地点,由保安确认后发行一张一次性使用的该地点的临时卡给访客,访客凭此卡可以进入被访问的门;IE模式:IE模式实现的功能如下:发行、补办、黑名单卡的处理;数据的上传;可以通过上网浏览需要查看的数据。消息管理消息显示:根据事先设置好短消息信息的内容和显示的日期、时间、有效期,可以对所有人,也可以设置对特定的人有效,这样用户刷卡后,控制器显示屏上会显示事先设定的特殊信息(生日贺辞、开会通知等),该功能仅对于联网或者无线网络的门禁系统适用。消息显示默认设为有。短讯发送:根据系统的设定,对于进出门的状态短讯通知需要发送的人员;该功能仅对于联网门禁适用。该系统的设定的内容包括:卡号+进/出+消息内容+手机号。卡的处理对于卡的处理,由于我们的卡分为两类,一类是IC卡,一类是ID卡,对于IC卡来说,由于存在要将卡的权限等写入的问题,因此对于该类卡的发行、补办处理一定要拿卡到发卡中心处理,写卡的内容详见卡的数据格式;对于ID卡就不需要写卡,卡号录入的情况下,在发行、补办时只需要在界面上确定权限后存盘即可。批量发卡:主要针对非写卡模式下卡的处理,分为两种情况;新发行的卡首先将其ID号读出后存入数据库,然后对该批卡进行批量发行,批量发行时,将一定数量的卡按照顺序归属某个门栋。对数据库中现有的卡进行门禁卡权限、起止日期,使用标志、使用时段等资料的批量删除、修改、增加操作卡批量授权:预先录入卡的信息,批量设置卡的权限、有效期等信息,发卡时只需要与人事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就可以了。发行卡:卡的发行:就是将用户卡的所有权限选择确认后保存到数据库,发卡给用户,同时系统在发完卡后要将发卡的权限下载到卡的权限对应的控制器上,控制器在判定卡的有效性时根据此权限来判定,同时发行的卡需要按上面六种开门模式处理;对于IC卡由于卡上已经写入权限,就不需要下传到控制器了。管理卡发行用户卡:主要是针对IC卡的门禁系统来使用,当需要在脱机运行的控制机上下载黑名单时,首先将管理卡在控制器上读卡后,再将一张写有黑名单卡号的卡在控制器读卡器上刷卡,则该批卡控制机就当做黑名单来处理。卡补办:当用户卡确认遗失时,为用户补办新卡,对于IC卡写入同旧卡相同的信息,对于ID卡需要另发一张卡,权限和丢失的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