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六年前回想1/34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异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2/34经过课文对李大钊描写,展示了他忠于革命事业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临危不惧、坚贞不屈高贵品质,也表示了李星华对父亲敬仰与深切思念。3/34(1)课文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回想了十六年前一些事情。

(2)李大钊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3)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日子。

4/34课文中心:《十六年前回想》一文是李大钊同志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时候写一篇回想录,回想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情形,充分表达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思念之情。5/34写作方法

一是这是一篇回想式文章。二是本文利用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三是利用了对比方法。四是本文按照时间次序和事情发展次序来写。6/34(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前后照应首尾照应7/34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纸片投到火炉里去。以后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验。为了防止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找相互照应的句子:8/34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在军警中间,我发觉了前几天被捕工友阎振三。找相互照应的句子:9/34前后照应好处?使读者对事情来龙去脉了解得愈加清楚,得到印象和感受也深刻。10/34课文分为四段,分别为:1、被捕前;2、被捕时;3、法庭上;4、被害后。

11/34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次序来叙述。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应出形势险恶与处境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心虚、残暴与父亲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镇静、从容;被害后写了全家无比沉痛。12/34本文是回想录。作者采取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回想了父亲被害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含有文学价值,又含有很强史料价值。13/34词句解析14/34①父亲是很慈爱,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何,父亲竟这么含糊地回答我。

作者当初年纪小,对父亲为何烧掉书籍和文件不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好到一个含糊回答。这同父亲日常不论工作多忙、不论女儿提出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对照。为何会这么?这是因为当初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时候,而且像预防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么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厉两个方面统一。

15/34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工作也越来越担心。他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果断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工作多么主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在严重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果断不愿,当初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责任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主要。他完全明白形势险恶、处境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工作岗位。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果断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精神。16/34③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依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长头发下面平静而慈爱脸。从这句话中能够看出李大钊虽受敌人折磨,但依旧从容、慈爱。“没戴眼镜”“乱蓬蓬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经历残酷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爱”充分表达了李大钊对亲人爱。17/34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表情非常安定,非常从容。他心被一个伟大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他对于革命事业信心。

面对亲人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表情非常安定,非常从容”。“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从容”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为何会这么?原因是“他心被一个伟大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从容”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18/34面对亲人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表情非常安定,非常从容”。“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李大钊想用“安定、从容”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为何会这么?原因是“他心被一个伟大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从容”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19/34对比描写作用“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取了对比描写手法。比如: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提问所表现出含糊、敷衍态度与平时耐心形成对比;面对敌人,“我”恐惧与父亲从容、平和形成对比。20/342.介绍李大钊。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异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21/34你觉得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22/34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小手枪,就往外走。动作描写23/34

父亲保持他那惯有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表情非常安定,非常从容。神态描写24/34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她是我最大孩子。我妻子是个乡下人。我孩子年纪都还小,他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他们没相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语言描写25/34临危不惧,将生死置之度外,革命利益高于一切高尚革命情操。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26/34十六年前回想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被捕时父亲:处变不惊敌人:心虚、残暴法庭上:安定、从容被害后:全家沉痛27/34父亲坚决地“果断”一词作用是什么?28/34突出了父亲说话时神态和语气。29/34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终一次见面。分析“竟”字含义:30/34感情深沉含蓄,使得悲痛之情溢于言表。31/34十六年前回想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被捕时父亲:处变不惊敌人:心虚、残暴法庭上:安定、从容被害后:全家沉痛32/34对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