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美视国际学校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编钟,声音的音调不同D.只要敲击编钟,听力正常的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2.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1,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其中与我们冬天用嘴向手“哈气”取暖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雪人变小 B.热风很快使手变干C.洗浴时玻璃上形成水雾 D.白雪开始消融4.下列估值最不合理的是()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15dmB.一位初二的学生的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2sC.某人对者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s听到回声,则人距离山崖约510mD.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5.下表中是1个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信息,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内,应选择的物质是()物质水汞酒精乙醚熔点/℃0-39-117-114沸点/℃1003577835A.水 B.汞 C.酒精 D.乙醚6.关于光的现象,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亚艺湖湖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像B.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上去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而造成的错觉C.森林里,树下的太阳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D.把花束向平面镜靠近时,花束的像会变大7.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如图示。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在其左边出现的情形是()A.发散光束B.平行光束C.会聚光束D.灯泡实像8.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9.我们觉得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卫星10.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3s时甲在乙的前方二、填空题11.小鹭在演奏二胡时,用琴弓拉动琴弦,使_______振动而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到我们耳朵中的。12.身高为1.6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1.5米,像的高度是_____米,人和像的距离是_____米。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被折断了,如图所示,这是光的_____现象,水中部分的筷子比空气中部分筷子略粗,这是筷子的_____像(选填“实”或“虚”)。13.如图所示是期末考试答题卡中用来识加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我们在多个角度都能看清楚条形码,说明光在条形码表面进行了______(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14.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一般会出现凝结水珠的现象,冬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_______表面,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________表面(选填“内”或“外”)。15.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会导致眼睛近视。近视眼看不清______(远/近)处的物体,其形成原理与下面______(甲/乙)图相符,应配戴______透镜予以矫正。16.如图甲,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如图乙,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17.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反射光线是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度(填数字),分界面______侧为玻璃。(选填“上”“下”“左”或“右”)18.(1)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______min;加热至第15min时,物质的状态为______态;(2)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亮铜钱;(3)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______(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19.如图所示的照相机,它的镜头是凸透镜,拍摄时,底片上成的是______(填成像性质)实像,如果将照相机镜头靠近被拍摄的物体时,像的大小将______,像距将______(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是____m/s;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3.5,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三、作图题21.根据题意作图。(1)画出井底之蛙a看到天空的范围。(_______)(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镜中的像。(_______)(3)完成图中的光路。(_______)四、实验题22.晓伟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的情况后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选用琴弦的相关数据。(1)在探究一个物理量是否与多个因素有关过程中,常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如果晓伟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材料有关,你认为他应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2)如果选用编号为A、B的两根琴弦,可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________有关。控制因素编号琴弦材料琴弦的长度L/cm琴弦的横截面积S/mm2A钢200.3B钢200.7C尼龙300.5D铜400.5E尼龙400.523.在“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两组同学在相同环境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a、b两个图像,由图像可知.(1)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______;(2)水沸腾时撤掉酒精灯,水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3)两组同学的实验中,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相同,则他们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mb______ma(选填“>”、“<”或“=”)。24.小明利用图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A和纸板B垂直于平面镜且可绕ON折转。(1)除图中器材外,小明实验中还必须用到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2)小明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实验后,小明得到如下几组数据.实验次数1234入射角/°20304060反射角/°20305060①分析发现表格中的第________次数据是错误的,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将反射光线与________的夹角当作了反射角(选填“平面镜”或“法线”);②根据表中的正确数据可知,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③实验中小明发现从硬纸板前的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______反射(选填“漫”或“镜面”);(3)接着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①让激光笔在纸板B上沿着FO的方向射向O点,反射光会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的;②将激光笔在纸板A上沿EO的方向射向O点,并将纸板B绕ON向后折转,在纸板B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同一平面内(选填“在”或“不在”)。25.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请你写出此时成像规律的一个应用.________。(2)如图1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调整。(3)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清晰的像,该像是__________的(选“放大”、“等大”或“缩小”)。(4)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5)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2所示),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26.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这个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2)若测得时间tAB=2s,tAC=3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________cm/s。(3)在测量小车运动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得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选填“大”或“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解析.A【详解】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钟能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D.敲击编钟时,若编钟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人就听不到,故D错误。故选A。2.D解析.D【详解】路面设计成凹面时,汽车在凹形的路面上行驶时,汽车的发动机照样会产生噪声,所以排除了AB两个选择项.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应该在人的耳朵附近想办法.如戴耳罩等.道路修成凹形的是通过道路两旁较高的路旁设施反射噪声,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隔音板,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综上分析,故选D.3.C解析.C【详解】冬天用嘴向手“哈气”取暖的物态变化是液化现象;雪人变小是升华现象;热风很快使手变干是汽化现象;洗浴时玻璃上形成水雾是液化现象;白雪开始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A解析.A【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dm左右,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常情况下,中学生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0次的时间大约12s,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为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s=vt=340m/s×1.5s=510m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低于人体的正常温度,大约是23℃,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5.C解析.C【详解】我国南北方的夏冬气温相差较大,夏季的南方最高气温会达到40℃,而冬季北方最低气温要低于-40℃,由表格可知,水和汞尚未到达最低气温便凝固成固态,乙醚尚未达到最高气温便沸腾了,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6.D解析.D【详解】A.亚艺湖湖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倒影是虚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从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池底看起来变浅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森林里,树下的太阳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等大,故把花束向平面镜靠近时,花束的像大小会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7.B解析.B【详解】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所以从焦点处小灯泡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变为平行光线,B选项正确。故选B。8.A解析.A【详解】近视眼光会聚在视网膜前,纠正时佩戴凹透镜,远视眼光会聚在视网膜后,纠正时佩戴凸透镜,根据上图可知,甲和丙符合题意。故选A。9.B解析.B【详解】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的自转速度相同,即每隔24小时绕地球一周;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与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地球上的人觉得它在空中是静止的。故选B。10.C解析.C【详解】此图像为s-t图像,先明确甲乙的运动状态,甲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A.2~4s内,乙是静止状态,故A错误;B.4s时甲有一定的速度,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B错误;C.0~4s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4s,平均速度为==2m/s,故C正确;D.3s时,乙运动的路程是8m,甲运动的路程是6m,乙在甲前方,故D错误.二、填空题11.琴弦空气【详解】[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小鹭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12.63折射虚【分析】本题考查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及光的折射现象【详解】[1][2]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得到,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一样,应是1.6米;人到镜面的距离是1.5米,那么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1.5米,所以人和像的距离是3米[3][4]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像被折断,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偏折造成的,所以是光的折射现象;水中筷子比空气中的略粗是由于此时的水相当于放大镜,起放大作用,所成是虚像。【点睛】平面镜成像规律.等大、等距、连线垂直13.吸收反射漫反射【详解】[1]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所以黑条纹将光吸收。[2]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所以白条纹将光反射。[3]光在条形码表面进行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在多个角度都能看清楚条形码。14.内外【详解】[1][2]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内表面;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外温度低,室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15.远乙凹【详解】[1][2][3]由于长时间近距离注视手机、电脑显示屏,更容易患上近视。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其解析.远乙凹【详解】[1][2][3]由于长时间近距离注视手机、电脑显示屏,更容易患上近视。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其形成原理与乙图相符,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在视网膜上。因此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的眼镜进行矫正。【点睛】近视眼是由于人眼晶状体变凸,焦距变短,会聚能力增强,需使光线变得发散,才能看清,因此戴凹透镜的眼镜进行矫正。16.40341.2【详解】[1]刻度尺上每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4.40c解析.40341.2【详解】[1]刻度尺上每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4.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每1min分为两个小格,则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每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此时秒针在41.2s处,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1.2s,即该秒表的读数为17.OF45左【详解】[1][2][3]由图可知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CD为法线,AB为界面;因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知,界面左侧为玻璃,右侧解析.OF45左【详解】[1][2][3]由图可知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CD为法线,AB为界面;因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知,界面左侧为玻璃,右侧为空气,则OE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OG为折射光线,折射角为45°。18.液E变高【详解】(1)[1][2]从图象上看,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15min-5min=10min加热至第15min时解析.液E变高【详解】(1)[1][2]从图象上看,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15min-5min=10min加热至第15min时冰完全熔化处于液态。(2)[3]据题意可知,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得,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E处射出光束时,光线会原路返回,即可把铜钱照亮。(3)[4]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他看到的铜钱是因为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高的虚像;加满水后,由于入射点升高,人眼逆着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像的位置将变高。19.倒立、缩小变大变大【详解】[1]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原理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如果将照相机镜头靠近解析.倒立、缩小变大变大【详解】[1]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原理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如果将照相机镜头靠近被拍摄的物体时,则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成的实像也变大。20.12.5【详解】[1]甲车的速度为[2]乙车的速度为丙车的速度为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3:5,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解析.12.5【详解】[1]甲车的速度为[2]乙车的速度为丙车的速度为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3:5,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三、作图题21.【详解】(1)[1]将a点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a点的箭头,即可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解析.【详解】(1)[1]将a点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a点的箭头,即可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如图所示.(2)[2]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3)[3]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四、实验题22.控制变量DE横截面积【详解】(1)[1]在物理实验中,所探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只能让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它因素保持不变,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要探究解析.控制变量DE横截面积【详解】(1)[1]在物理实验中,所探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只能让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它因素保持不变,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要探究发声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保持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所以应选用表中DE编号的琴弦。(2)[3]A、B编号的琴弦,材料、长度都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所以可探究音调与弦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23.不变不能<【详解】(1)[1]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98℃。[2]水在沸腾过程中需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2)[3]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不断吸热。水才能解析.不变不能<【详解】(1)[1]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98℃。[2]水在沸腾过程中需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2)[3]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不断吸热。水才能沸腾。所以在水沸腾过程中,突然取走酒精灯,则水不能继续吸热,就不能沸腾。(3)[4]由图可知,a的初温比b的初温高,a、b同时沸腾,说明吸收的热量相同,a升高的温度低,根据Q=cmΔt可知,a的质量大,即mb<ma。24.量角器3平面镜等于漫可逆在【详解】(1)[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需要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所以还需要测量工具是量角器。(2解析.量角器3平面镜等于漫可逆在【详解】(1)[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需要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所以还需要测量工具是量角器。(2)[2][3]表中第1.2.4次实验得到的反射、入射角数据都是相等的,而第三次实验中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等于50°,这是在测量过程中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