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与解题方法全解》素材_第1页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与解题方法全解》素材_第2页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与解题方法全解》素材_第3页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与解题方法全解》素材_第4页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与解题方法全解》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前言....................................................................................2

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3

-、配方法..................................................................................3

二、换元法..................................................................................7

三、待定系数法..............................................................................15

四、定义法.................................................................................20

五、数学归纳法.............................................................................24

六、参数法.................................................................................30

七、反证法.................................................................................34

第二章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38

一、数形结合思想方法.......................................................................38

二、分类讨论思想方法.......................................................................45

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52

四、等价转化思想方法.......................................................................60

第三章高考热点问题和解题策略...............................................................66

一、应用问题...............................................................................67

二、探索性问题.............................................................................74

三、选择题解答策略.........................................................................80

四、填空题解答策略.........................................................................86

一j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

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时,

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

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教学思想方法。我们要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

力,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

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

①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等;

②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③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般、类比、归纳和演绎等;

④常用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与教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它有较高的地位和层次。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

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减退,将来可能忘记。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学意识,

只能够领会和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受

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子,即使数学知识忘记了,数学思想方法也还是对你起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中,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是数学的行为,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

可以选用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与数学基本方法常常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

同时获得。

可以说,“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

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金钥匙,掌握解题的思想方法,本书先是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基本方法:

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反证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

类比与归纳法、观察与实验法,再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

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最后谈谈解题中的有关策略和高考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在附录部分提供了

近几年的高考试卷。

在每节的内容中,先是对方法或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再以三种题组的形式出现。再现性题组是

一组简单的选择填空题进行方法的再现,示范性题组进行详细的解答和分析,对方法和问题进行示范。巩

固性题组旨在检查学习的效果,起到巩固的作用。每个题组中习题的选取,又尽量综合到代数、三角、几

何几个部分重要章节的数学知识。

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一、配方法

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

从而化繁为筒。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添项”、“配”与“凑”的技巧,

从而完成配方。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

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者未知中含有二次

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或者缺xy项的二次曲线的平移变换等问题。

配方法使用的最基本的配方依据是二项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将这个公式灵活运用,

可得到各种基本配方形式,如:

a'+b'—(a+b)—2ab—(a—b)2+2ab;

b

a2+ab+b2=(a+b)2—ab=(a—b)2+3ab=(aH—)2+(---b)2;

22

a2+b2+c2+ab+bc+ca=—[(a+b)2+(b+c)2+(c+a)2]

2

a2+b2+c2=(a+b+c)2—2(ab+bc+ca)=(a+b—c)2—2(ab—be—ca)=•••

结合其它数学知识和性质,相应有另外的一些配方形式,如:

1+sin2a=l+2sinacosa=(sina+cosa)2;

x2H—7=(x4—尸—2—(x---)2+2;....等等。

X"XX

I、再现性题组:

1.在正项等比数列{a“}中,a।%5+2a?%5+a§=25,则a?+a$=。

2.方程x2+y2—4kx—2y+5k=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

A.*k<lB.k〈}或k>lC.k£RD.k=弥或k=l

3.已知sin"a+cos4a=1,则sina+cosa的值为。

A.1B.-1C.1或一1D.0

4.函数y=log4(-2x2+5x+3)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A.(-°°,IB.[-4,+°°)C.(―2,4]D.[/,3)

222

5.已知方程x+(a-2)x+a-l=0的两根x1、x2,则点P(x],x2)在圆x+y=4±,则实数a=。

【简解】1小题:利用等比数列性质将已知等式左边后配方(a3+a5)2易求。

答案是:5。

2小题:配方成圆的标准方程形式(x-a)2+(y—b)2=”,解「2>0即可,选B。

3小题:已知等式经配方成(sin2a+COS?a)2—'Zsin?acos2a=1,求出sinacosa,然后求出所

求式的平方值,再开方求解。选C。

4小题:配方后得到对称轴,结合定义域和对数函数及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求解。选D。

5小题:答案3一而。

II、示范性题组:

例L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其12条棱的长度之和为24,则这个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

A.273B.V14C.5D.6

[2(xy+yz+xz)=11

【分析】先转换为数学表达式: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x,y,z,则,、,而欲

[4(x+y+z)=24

求对角线长/'y'z?,将其配凑成两已知式的组合形式可得。

【解】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x,y,z,由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其12条棱的长度之和为24”

k汨f2(xy+yz+xz)=11

而得:。

[4(x+y+z)=24

长方体所求对角线长为:yjx2+y2+z2=J(x+y+z)2-2(xy+yz+xz)=A/62-11=5

所以选B。

【注】本题解答关键是在于将两个已知和一个未知转换为三个数学表示式,观察和分析三个数学式,

容易发现使用配方法将三个数学式进行联系,即联系了已知和未知,从而求解。这也是我们使用配方法的

一种解题模式。

例2.设方程x2+kx+2=0的两实根为p、q,若(£)2+(9)2^7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qp

【解】方程x*+kx+2=0的两实根为p、q,由韦达定理得:p+q=-k,pq=2,

(P(p2+r)22p2q2[(p+q)2—2pq]2-2p、2(攵24)28

qP(pq)2(pq¥(pq)24

7,解得kW一历或k'M。

又Vpsq为方程x?+kx+2=0的两实根,,△=!i?-820即k22JI或k<-2J5

综合起来,k的取值范围是:一Ji0WkW-2五或者2&WkWji。。

【注】关于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总是先考虑根的判别式“△”;已知方程有两根时,可以恰当

运用韦达定理。本题由韦达定理得到p+q、pq后,观察已知不等式,从其结构特征联想到先通分后配方,

表示成p+q与pq的组合式。假如本题不对“△”讨论,结果将出错,即使有些题目可能结果相同,去掉

对的讨论,但解答是不严密、不完整的,这一点我们要尤为注意和重视。

例3.设非零复数a、b满足a?+ab+b2=0,求(上:)师8+(一叨8。

a+ba+b

araa

【分析】对已知式可以联想:变形为(7)2+(7)+1=0,则7=3(3为1的立方虚根);或配

bbb

方为(a+b)2=ab。则代入所求式即得。

cra、a

【解】由a+ab+b=0变形得:(丁)~+(7)+1=0,

bb

ci°_1/?o—

设3=—,则3~+3+1=0,可知3为1的立方虚根,所以:———,W'=CD'=1o

bcoa

又由a?+ab+b2=0变形得:(a+b)2=ab,

所以(一^-”须+(上)1998=(Q)999+(4)999=(q)999+(2)999=3999+石999=2。

a+ba+bababba

【注】本题通过配方,简化了所求的表达式;巧用1的立方虚根,活用3的性质,计算表达式中的高

次辕。一系列的变换过程,有较大的灵活性,要求我们善于联想和展开。

【另解】由a2+ab+b2=0变形得:(£)2+(/)+i=o,解出2=二1^1_后,化成三角形式,

bba2

11I/o•

代入所求表达式的变形式(f)999+(一)"9后,完成后面的运算。此方法用于只是未一二‘联想到3

ba2

时进行解题。

_1+5

假如本题没有想到以上一系列变换过程时,还可由a2+ab+b2=0解出:a=—1一b,直接代入

所求表达式,进行分式化简后,化成复数的三角形式,利用棣莫佛定理完成最后的计算。

m、巩固性题组:

1.函数y=(x—a)2+(x—b)2(a、b为常数)的最小值为。

A.8B.区-4C.♦+.〃.D.最小值不存在

22

2.a、B是方程x2—2ax+a+6=0的两实根,则(a-l)2+(。-1)2的最小值是。

A.一叠B.8C.18D.不存在

3.已知x、yeR+,且满足x+3y—1=0,则函数t=2"+8■'有。

A.最大值2拒B.最大值也C.最小值2啦B.最小值也

22

4.椭圆x?—2ax+3y*+a?—6=0的一个焦点在直线x+y+4=0上,贝ija=。

A.2B.-6C.-2或一6D.2或6

5.化简:2Vl-sin8+J2+2cos8的结果是。

A.2sin4B.2sin4—4cos4C.—2sin4D.4cos4—2sin4

6.设F]和F2为双曲线二一y2=l的两个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且满足/F]PF2=90°,则△'PF’的

4

面积是o

7.若x〉一l,则£&)=乂2+2乂+」_的最小值为o

x+\

8.已知工<0<a<9冗,cos(a-p)=!Z,sin(a+0)=-2,求sin2a的值。(92年高考题)

24135

9.设二次函数f(x)=Ax?+Bx+C,给定m、n(m<n),且满足A?[(m+n)?+m2n?]+2A[B(m+n)—Coin]

22

+B+C=0O

①解不等式f(x)〉0;

②是否存在一个实数t,使当te(m+t,n-t)时,f(x)<0?若不存在,说出理由;若存在,指出t的

取值范围。

4422

10.设s>l,t>l,meR,x=logit+log,s,y=logJt+logrs+m(logJt+log,s),

①将y表示为x的函数y=f(x),并求出f(x)的定义域;

②若关于x的方程f(x)=0有且仅有一个实根,求m的取值范围。

二、换元法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

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

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

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

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

某个代数式儿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例如解不

等式:4*+2,—220,先变形为设2*=t(t>0),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

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

联系进行换元。如求函数y=J7+J匚嚏的值域时;易发现xe[0,1],设乂=$行2a,aG[0,

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

的需要。如变量x、y适合条件x?+y2=r2(r>0)时,则可作三角代换x=rcos()、y=rsin()化为三角

问题。

Ss

均值换元,如遇到乂+丫=$形式时,设X=]+t,y=^—t等等。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

7C

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如上几例中的t>0和ae[0,y]o

I、再现性题组:

1.y=sinx,cosx+sinx+cosx的最大值是。

2.设f(x?+1)=log“(4一x4)(a>l),则f(x)的值域是。

3.已知数列{a“}中,a1=-1,a,,”•a“=a“M—a”,则数列通项a“=。

4.设实数x、y满足x2+2xy—l=0,则x+y的取值范围是。

1+3-

5.方程二寸=3的解是_____o

1+3,

x+,

6.不等式log2(2'-l).log2(2-2)〈2的解集是。

产1

【简解】1小题:设sinx+cosx=te[―y[2,V2],贝ijy=万+t——,对,称轴t=-1,当t=V2,

yma*=万+后;

2小题:设x?+l=t(t2l),则f(t)=log”[-(tT)2+4],所以值域为(-8,kg”];

3小题:已知变形为」-----L=-1,设b“=」-,则b|=-1,b“=-1+(n—1)(T)=-n,所以

-%a.

1

a」/

4小题:设x+y=k,则x?—2kx+l=0,△=41?—420,所以k21或kW-l;

1

5小题:设3*=y,则3y?~+2y—1=0,解得y=g,所以x=-1;

6小题:设log2(2'—1)=y,则y(y+l)<2,解得一2<y〈l,所以x£(log21,log??)。

II、示范性题组:

11

例1.实数X、y满足4x?-5xy+4y2=5(①式)设S=x2+y2,求不一+不一的值。(93

°inax°min

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题)

,,,,[x=Vscosa

【分析】由S=x?+y2联想到cos2a+sin2a=1,于是进行三角换元,设(代入①式

y=JSsinQ

求Smax和Smin的值。

x=Vscosa

【解】设彳r-代入①式得:4S—5S•sinacosa=5

y=JSsinQ

10

解得S=

8-5sin2a

101010

丁—lWsin2aWl3W8-5sin2aW13—W-----w—

138-5sina3

*--1--_|_---1--——3—|_—13.——16——8

•,5叫MJI。10-10-5

OC_inoc_1Q

此种解法后面求S最大值和最小值,还可由sin2a=-=—的有界性而求,即解不等式:|—,

JJ

W1。这种方法是求函数值域时经常用到的“有界法”。

252sS

[另解]由S=X?+y2设x2=]+t,y2=--t,tG[--)

S2,仁

则xy=±代入①式得:4S+5彳一厂=5,

移项平方整理得100t2+39S2-160S+100=0。

21010

39s2-160S+100W0解z得:一WSW一

133

11313168

I---=--1--=

jmaxJmin1010105

【注】此题第一种解法属于“三角换元法”,主要是利用已知条件S=x?+y2与三角公式cos?a+sin2

a=l的联系而联想和发现用三角换元,将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值域问题。第二种解法属于“均值换

元法”,主要是由等式S=x?+y2而按照均值换元的思路,设x2=E+t、y2=l-t,减少了元的个数,

22

问题且容易求解。另外,还用到了求值域的几种方法:有界法、不等式性质法、分离参数法。

和“均值换元法”类似,我们还有一种换元法,即在题中有两个变量X、y时,可以设*=@+ky=a

-b,这称为“和差换元法”,换元后有可能简化代数式。本题设x=a+b,y=a—b,代入①式整理得3a?

,,5,,,,1020,1010

+13b-=5,求得所以S=(a—b)-+(a+b)-=2(a-+b-)=-+-a-G[一,二],

31313133

再求『一+J的值。

"max"min

11V2A-C

例2.4ABC的三个内角A、B、C满足:A+C=2B,--------+——-=------------,求cos一^的值。

cosAcosCcosB2

(96年全国理)

A+C=]20。

【分析】由已知"A+C=2B"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性质,可得\。;由“A

8=60。

A=60+aA-。

+C=120。”进行均值换元,则设《,再代入可求cosa即cos一^

C=60°-a2

A+C=120°

【解】由aABC中已知A+C=2B,可得\

5=60°

A=60°+a

由A+C=120。,设《,代入已知等式得:

C=60°-a

----------------I—_______1_______

cosAcosCcos(600+a)------COS(60°-6Z)-------1V3

cosa-sina1coscr+rs.ina

2222

cosacosa

13cos2”3

—cos2a--sin2a

444

V2A-CV2

解得:cosa=--,即:COS-------------=-------O

22

11V2

【另解】由A+C=2B,得A+C=120。,B=60°。所以----+——二=--------

cosAcosCcosB

=-2V2,设-----=-V2+m,--------=-V2--m,

cosAcosC

所以cosA=----尸----,cosC=------j=----,两式分别相加、相减得:

-A/2+根—72-m

A+CA-CA-C2V2

cosA+cosC=2cos--------cos---------=cos---------=-z-------,

222m2-2

4+CA—Cf—A—C2机

cosA—cosC=—2sin--------sin----------=-v3sin----------=-i------,

222病.

A—C2m2V22A—C2A

即:sin---=----7=--------,=------o——,代入sin?------Feos2—

2V3(m2-2)"-22

,,,,、A-C2y/2V2

-12=0,解出m2=6,代入cos---=—z--=--o

2tn-22

【注】本题两种解法由“A+C=120。"、“一二十—=—20”分别进行均值换元,随后结合

cosAcosC

三角形角的关系与三角公式进行运算,除由已知想到均值换元外,还要求对三角公式的运用相当熟练。假

如未想到进行均值换元,也可由三角运算直接解出:由A+C=2B,得A+C=120°,B=60°。所以——-

cosA

H----------=-----——~=—2,即cosA+cosC=—2V2cosAcosC,和积互化得:

cosCcosB

A+CA-CA-C后后,、后

2cos---cos---------=-V2[COS(A+C)+cos(A-C),即cos---=--------v2cos(A-C)=------

22222

I-0A—CI-,A—CA—C1-

J2(2cos2------------1),整理得:4J2cos2---------+2cos-------------3丁2=0,

222

“,A-CV2

解得:COS---

V

例3.设a〉0,求f(x)=2a(sinx+cosx)—sinx・cosx—2a2的最大值

和最小值。今

【解】设sinx+cosx=t,贝lj[-],由(sinx+cosx)?=

/t2~1

l+2sinx•cosx得:sinx•cosx=--------

2

/.f(x)=g(t)=------(t-2a)2H—(a>0),t[~V2,V2]

22

时,取最小值:一2「一2j^a一万

当时、t=&,取最大值:-2a2+2Jia-g

当0<2aW/时,t=2a,取最大值:g。

f(x)的最小值为一2a?—2J^a—彳,最大值为“

2

—2a*+2y[2a——(a>—)

22

【注】此题属于局部换元法,设sinx+cosx=t后,抓住sinx+cosx与sinx•cosx的内在联系,将

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值域问题,使得容易求解。换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新的

参数的范围(te[-V2,V2])与sinx+cosx对应,否则将会出错。本题解法中还包含了含参问题时分

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即由对称轴与闭区间的位置关系而确定参数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般地,在遇到题目已知和未知中含有sinx与cosx的和、差、积等而求三角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

题型时,即函数为f(sinx土cosx,sinxcsox),经常用到这样设元的换元法,转化为在闭区间上的二次函

数或•次函数的研究。

例4.设对所于有实数x,不等式x?log2*"[I'+2xlog?”2";+log,>0恒成立,求a

aa+1'4a~

的取值范围。(87年全国理)

4(fl+1

【分析】不等式中log2\log2-^->log,":?三项有何联系?进行对数式的有关变

aa+\4a~

形后不难发现,再实施换元法。

“.la,4(a+l)8(a+l)a+1la

[解]设log----=t,贝ijlog,-------=log----=3+log——=3—log-----=3—t,

2a+la22a22a2a+l

(a+1)-a+l

log:2=21og——=—2t,

24a-22a

代入后原不等式简化为(3-t)x2+2tx-2t>0,它对一切实数x恒成立,所以:

[3->0t<32a

:.t<0即log,----<0

t<0或,>6xX.I1

2a

0<----<1,解得0<aG。

a+1

【注】应用局部换元法,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为什么会想到换元及如何设元,关键是

发现已知不等式中log2-1)、log23'10§2三项之间的联系。在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

题时,使用了“判别式法”。另外,本题还要求对数运算十分熟练。•般地,解指数与对数的不等式、方

程,有可能使用局部换元法,换元时也可能要对所给的已知条件进行适当变形,发现它们的联系而实施换

元,这是我们思考解法时要注意的一点。

,sin9cos0cos20sin2。10

(②式),求一的值。

例5.已知-----f_EL2

xyXy3(/+y2)y

sin0cos9

【解】设=k,则sine=kx,cos6=ky,且sin?e+COS2。=k2(x?+y?)=1,

Xy

72

k2y2k2x210IO%?yx10

代入②式得:即:H----2

9/-3(/+/)—3T

Xxy

x则t+l=W,解得:t=3或?•于士6或#

设F=t,

yt33

•02g

【另解】由±=*7=tg9,将等式②两边同时除以C°S2,再表示成含tg。的式子:l+tg4

ycosx

10102,几2.2

0=(1+tg20}x---------1—=一tg0,设tg2°=t,贝lj3t—10t+3=0,

35

,或xV3

t=31,解得一=±V3或土--。

y3

sin6cos0

【注】第一种解法由-----------而进行等量代换,进行换元,减少了变量的个数。第二种解法

xy

Xsin9

将已知变形为一=,不难发现进行结果为tgO,再进行换元和变形。两种解法要求代数变形比较

yCOS0

熟练。在解高次方程时,都使用了换元法使方程次数降低。

(x-1)21(y+1)2

例6.实数x、y满足一=1,若x+y—k>0恒成立,求k的范围。

916

(1)2।(y+1)2

【分析】由已知条件-=1,可以发现它与a?+b2=l有相似之处,于是实施三角换

916

兀O

(1)2।(y+l)2x—1^-^-=sine,

【解】由=1,设一^-=cose,

9164

x=1+3cos。

即:\代入不等式x+y—k>0得:

y=-1+4sin。

3cos0+4sin0—k>0,即k<3cos0+4sin0=5sin(6+w)

所以k<-5时不等式恒成立。

【注】本题进行三角换元,将代数问题(或者是解析几何问题)化为了含参三角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

再运用“分离参数法”转化为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从而求出参数范围。一般地,在遇到与圆、椭圆、双

曲线的方程相似的代数式时,或者在解决圆、椭圆、双曲线等有关问题时,经常使用“三角换元法”。

本题另一种解题思路是使用数形结合法的思想方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不等式ax+by+c>0(a>0)

所表示的区域为直线ax+by+c=O所分平面成两部分中含x轴正方向的

一部分。此题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化为图形问题:椭圆上的点始终位于平面

上x+y-k>0的区域。即当直线x+y—k=0在与椭圆下部相切的切线之

[16(x-l)2+9(y+l)2=144

下时。当直线与椭圆相切时,方程组有相

+y一女=0

等的一组实数解,消元后由△=()可求得k=-3,所以k<-3时原不等式恒

成立。

皿、巩固性题组:

1.已知f(x')=lgx(x>0),则f(4)的值为。

A.21g2B.Ilg2C.21g2D.21g4

333

2.函数y=(x+l)4+2的单调增区间是。

A.[-2,+°°)B.[-1,+°°)D.(-8,+8)c.(-°°,-1]

3.设等差数列{3}的公差d=;,且5.=145,则a]+a3+as+……+晅9的值为_

A.85B.72.5C.60D.52.5

4.已知x?+4y2=4x,则x+y的范围是。

5.已知a20,bNO,a+b=l,则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