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6 诗歌鉴赏(画面描绘与表现手法)(讲练)(含答案与解析)_第1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6 诗歌鉴赏(画面描绘与表现手法)(讲练)(含答案与解析)_第2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6 诗歌鉴赏(画面描绘与表现手法)(讲练)(含答案与解析)_第3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6 诗歌鉴赏(画面描绘与表现手法)(讲练)(含答案与解析)_第4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6 诗歌鉴赏(画面描绘与表现手法)(讲练)(含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6诗歌鉴赏—画面描绘与表现手法【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中对于古代诗歌的考查,有如下要求。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阅读古代诗文名篇,考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等。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主要题型】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其中,以主观题诗歌鉴赏为主。2.在考查内容上,既有对课内诗歌鉴赏的考查,又有对课外诗词的考查,同时还有部分地区课内外诗歌进行对比鉴赏。【考查特点】1.诗句的画面描绘古诗词画面描绘题是中考语文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看似不难,学生都有话可写,但答题结果却不够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忽略某些答题要素,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2.诗歌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类的题目属于较难题型,是考生容易失分的地方。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命题趋势】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均为必考题,一般设置2-3个小题,第1题通常侧重考查诗歌的基本内容及情感,第2题通常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部分地区习惯结合课外诗词考查,或者只考查课外古诗词。考点一诗歌鉴赏———画面描绘考法一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2023·湖南湘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村①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②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③,微躯④此外更何求?【注释】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②堂上:一作“梁上”。③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④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画面。(2023·黑龙江牡丹江)赏析《雁门太守行》,回答各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首联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描绘这两句呈现的画面。(2023·湖南怀化)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甲诗】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诗】南安军(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①,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②。【注】①梅花南北路:指经过梅岭。梅岭,即大庾岭,山上多梅树,是广东和江西的分界岭。②采薇:采食野菜。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后来饿死。文天祥到了南安军曾绝食八天。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南安军》首联的画面。考法二简述诗句画面的特点(2023·广东广州)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023·湖南)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辋川①闲居赠裴秀才迪②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③。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④。(《唐诗三百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注释】①辋川:水名。②裴迪:诗人,王维好友。③潺湲:指水缓缓流淌。④接舆:指楚国人陆通,这里比裴迪。五柳:指晋陶渊明,这里比自己。2.首联“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023·四川遂宁)在“品经典”环节,你们小组准备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参加品诗分享会。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3.上图是小俊读诗后画的一幅画,请你从诗中选一联为画题诗,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联诗的画面。所选诗句:描绘画面:知识点一诗句画面描绘【考向分析】

古诗词画面描绘题是中考语文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看似不难,学生都有话可写,但答题结果却不够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忽略某些答题要素,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方法提炼】画面描绘题答题思路——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为例解题思路:三定一想1.定调(宏观)诗词中的总体感情基调、格调、色调、主题、主旨、感受等:早春清新;2.定物(聚焦)找出描写到的体现感情基调的所有意象(景物):莺、树、燕、泥;3.定点(聚焦)找出这些意象(景物)的特点并修饰:莺-早、树——暖、燕——新、泥——春。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修饰语从原文找或者加以想象);莺:早出生的黄莺树:向阳的树木燕:刚会飞的燕子泥:春天的泥粒4.想象(发散)运用想象和联想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几只早出生的莺儿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不知谁家刚会飞的燕子已开始衔啄春天的泥粒,筑建新巢。【特别注意】描绘画面不是指翻译不一定要按照诗句的顺序,同时可以对时间地点人物等进行合理推测想象,运用修辞或修饰性的句子描绘画面,要力求语言优美,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诗歌要营造的意境。知识点二诗歌的意境与风格【考向分析】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方法提炼】【常见题型】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题步骤】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1.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意境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3.剖析作者思想。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常见意境风格】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1.(2023·四川广安·一模)古诗词鉴赏。咸阳城东楼[唐]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1)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画面。(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023·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请描绘“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示的画面。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023·四川德阳·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问题。初夏绝句[宋]陆游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注释】陆游(1125年-1210年),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一身主张收复失地。生逢北宋(960-1127年)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4.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5.阅读全诗,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结合诗人所处时代,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府关心关爱人民群众,积极收复失地,建设美好家园,实现中国梦的喜悦之情。B.诗歌有乐景写乐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四种,该诗是乐景写哀情。C.末句中“身是太平人”是指天下太平,人人都是太平之人,忘掉了家仇国恨。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无奈。D.北宋灭亡,南宋政权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时代混乱,诗人却说“身是太平人”,可见该诗最后两句是对南宋政权屈膝求和行为的讽刺和愤怒。(2022·青海西宁·模拟预测)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6.律诗结构讲究起承转合,本诗首联由“问边”而起,颔联紧承首联,抒发之感,颈联转为描绘雄浑壮阔之景,尾联呼应首联,收束全诗。7.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呈现的画面。(2023·江西南昌·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饮马度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①,咸②言意气高。黄尘足③今古,白骨乱蓬蒿。【注释】①长城战:长城堡之战。开元二年,吐蕃侵扰临洮,被唐军击败,双方死伤甚众。②咸:都。③足:充塞。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将士在行军途中牵马饮水渡过大河时水寒风厉的情形。B.颈联诗人回忆了唐军在长城堡的一场胜仗及赞美唐军意气风发的情状。C.本诗并没有直接写将士在战场厮杀的场景,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战争遗迹来渲染战争。D.全诗弥漫着凄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反战思想。9.这首诗的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2023·江西赣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题《云山图》二首沈周①(一)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我看云山亦忘我,闲来洗砚写云山。(二)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故人到此云相接,欲去还须云送君。[注]①沈周,长洲(今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工诗善画。10.下面的诗句都写到了云,意境与这两首诗最接近的一项是(

)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1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所表现的画面。考点二诗歌的表现手法考法一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2023·山东德州)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定风波·幕春漫兴①辛弃疾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注】①作者闲居带湖之作。1.衬托手法在这首词中很突出,请结合句子加以分析。2.(2023·黑龙江)词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尾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考法二从用典角度赏析诗句(2023·湖北黄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应白居易所赠之诗,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B.颔联运用典故,既表现了世态的变迁,又表达出生疏怅惘之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表现出豁达的襟怀。D.全诗情感起伏跌宕,整体基调是悲凉的,是一首优秀的酬赠诗。(2023·四川凉山)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经给出了两条线索: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27岁匆匆离世,被后人称为“诗鬼”;这首诗色彩鲜明,展现了一场激烈、悲壮的战争。请你从下面的线索中再选择一条,让答题者最终锁定答案(

)A.这句诗写出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情。B.这句诗从听觉、视觉的角度烘托了诗人壮怀激烈的爱国主义情感。C.这句诗运用了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D.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思想感情。知识点诗歌的表现手法【考向分析】表现手法是指人们运用语言艺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赋(铺陈)、比兴、对比、衬托、烘托、渲染、联想、想象、象征等等。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表达技巧,把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中的抒情方式、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对比、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伏笔照应、托物言志、设置悬念、渲染环境、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等等。【方法提炼】一、对比(一)定义及作用内涵: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作用:①反衬正方,突出其鲜明特征,凸显主旨;②表现作者的好恶褒贬;③给读者深刻印象和启示。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二)重要提醒1.对比,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2.衬托与对比的区别衬托与对比都是两事物并提,有时易混淆。它们的不同表现在:(1)它们的目的不同:衬托之所以言及甲事物,是由甲到乙的单向作用。对比则是甲乙二者同时突出,是甲乙之间的双向作用。(2)修辞作用不同:衬托以宾衬主,揭示主体;对比是两相比较,呈现出差异。二、衬托(一)定义、分类、作用内涵:衬托又称“映衬”“陪衬”,就是利用其他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当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的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作用:(使被陪衬事物)特点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①从侧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主旨;②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启发读者联想、想象。特别提醒:衬托与对比的区别: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二)分类正衬: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反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三、象征(一)定义、作用内涵: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作用:(1)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给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化抽象为具体)(2)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特别提醒——象征和比喻的区别和联系象征和比喻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两者又是不同的两种手法。其不同在于,象征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即作品中所描写的对象(象征物)并非作者真正想要表现的内容(被象征物),而只是其用以表现所要表现内容的一种媒介,而且作者真正所要表现的内容往往不会直接在作品中写到;而比喻是把作品中所描写的对象比作与之相似的另一物,只是为了使语言更为形象生动,其本体与喻体往往都会在作品中出现。(二)象征与托物言志区别象征:侧重物所具有的性格品质;托物言志:侧重作者的主观感情。象征存在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托物言志则含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兰”“竹”“菊”。四、用典(一)定义、作用内涵:用典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指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作用:①用古人古事,借人写己,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情感;②用诗文名句,佐证文章,增强说服力;③用典可增强文学性,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可读性。(二)常见常用典故1、投笔2、长城3、楼兰4、折腰5、化碧6、鸿雁7、尺素8、青鸾9、双鲤10、五柳11、东篱12、三径13、劳歌14、长亭15、南浦16、阳关17、柳岸18、风骚19、雕虫20、鸿鹄21、杜鹃22、鹧鸪2l黍离24、桑榆25、商女26、杜康27、瑟瑟28、红豆29、鸡黍30关山月31梅花落32霓裳羽衣曲33、后庭花34杨柳曲……五、比兴内涵:“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作用:①比兴手法的作用是为了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②比兴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③“兴”就是托物寓情,是寄托,也是联想,其作用是含蓄、蕴藉,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知识梳理】教材古诗词中的典故1.归雁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典故】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2.燕然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典故】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3.

子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典故】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啼声如“不如归去”。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4.

黄金台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典故】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战国时荆轲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乐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用于招揽人才。5.轮台

十一月第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典故】轮台:古地名,在新疆轮台南,汉王朝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代指边关。6.采薇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典故】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7.

后庭花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典故】《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歌词极其绮艳轻荡。当年隋兵陈师江北,可一江之隔的南唐陈皇帝陈叔宝依旧沉溺声色,终于被俘亡国。因此,《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7.

蓬山

青鸟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典故】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鸟,后为信使的代称。8.

后庭花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典故】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9.垂钓碧溪上

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典故】垂钓碧溪上: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垂钓。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10.闻笛赋

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1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12.九万里

三山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典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13.送酒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典故】送酒: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

14.三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典故】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国三名降将,故称“三秦”。(2023·云南玉溪·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用典寓意”是古诗词常用的写作手法,请任选本词中一个典故分析其表达效果。2.“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023·河南南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3.在学习诗歌尾联的时候,小语和小言展开了讨论,请你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小语:小言,你发现没有,诗人、词人们都很喜欢“燕然”这个地方啊!不单这首诗里出现了,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也有。为什么呀?小言:古人喜欢用典。两位作者都用到了“①”的典故。不过他们表达的情感却各不相同:②。4.在整理学习笔记时小语对诗人情感从激孤寂到悲壮的巨大转变不理解。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帮小语简要分析。5.(2023·甘肃酒泉·二模)用典是指诗歌当中引用或化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前人妙语警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方法,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请阅读下面的诗词,学习用典的手法。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辛弃疾为范南伯①寿。时南伯为张南轩②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以勉之。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注】①范南伯:范如山,字南伯,是辛弃疾的内兄。②张南轩:张栻,自号南轩,张浚之子。时任荆州湖北路转运使。诗歌中的典故,可以大致分“用事”和“引用、化用前人词句”两类,辛弃疾的《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一词,使用了大量典故,其中有一个是我们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学过的典故,请找出来并指出它属于哪一类典故,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2023·湖北·一模)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积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乙】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①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③。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⑤。【注释】①宋之问:唐代诗人,其诗是其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②阳月:阴历十月。③至此回:传说中冬季大雁南飞,至秦岭而返,故有雁飞不过岭南的传说。④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致病之气。⑤陇头梅:岭上的梅花。6.【甲】诗的颔联脍炙人口,是历来传诵的佳句,请你简要赏析这两句。7.【甲】【乙】两诗在写景抒情上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及其好处。(2023·湖南长沙·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①蝶飞。乙夏日途中[唐]李廓②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注】①蛱(jiá)蝶:菜粉蝶。②李廓,唐代陇西人,官宦之家。少有志功业,却困于场屋(科举考试)中。8.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

)A.甲诗借“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等意象将江南仲夏的田园之景刻画得生动形象。B.乙诗中借“炎风”“初蝉”等景物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夏日气息。C.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情的律诗,写景细腻,曲尽其形,抒情委婉含蓄,都讲求韵律。D.甲诗中“惟有蜻蜓蛱蝶飞”与乙诗中“戏蝶一团飞”都描写了热闹喧嚣的夏日胜景,都表达了对悠闲舒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9.这两首诗歌虽然都描写了夏日之景,但作者表现方法与情感却不太一样。甲诗后两句运用①(表现手法),抒发了②(情感)。乙全诗运用了③(表现手法),抒发④(情感)。(2023·陕西西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满江红清

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乙】夏日绝句南宋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0.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11.【甲】【乙】两首诗词的作者,运用了不同的写作手法表现自己“身为女儿身,心怀忧国情”的责任担当。请结合划线句简要分析。

专题16诗歌鉴赏—画面描绘与表现手法【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中对于古代诗歌的考查,有如下要求。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阅读古代诗文名篇,考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等。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主要题型】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其中,以主观题诗歌鉴赏为主。2.在考查内容上,既有对课内诗歌鉴赏的考查,又有对课外诗词的考查,同时还有部分地区课内外诗歌进行对比鉴赏。【考查特点】1.诗句的画面描绘古诗词画面描绘题是中考语文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看似不难,学生都有话可写,但答题结果却不够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忽略某些答题要素,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2.诗歌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类的题目属于较难题型,是考生容易失分的地方。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命题趋势】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均为必考题,一般设置2-3个小题,第1题通常侧重考查诗歌的基本内容及情感,第2题通常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部分地区习惯结合课外诗词考查,或者只考查课外古诗词。考点一诗歌鉴赏———画面描绘考法一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2023·湖南湘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村①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②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③,微躯④此外更何求?【注释】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②堂上:一作“梁上”。③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④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画面。【答案】示例: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解答此类试题,要在反复阅读诗歌、把握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诗中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意思是相伴多年的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年幼的儿子敲弯了钢针要做成鱼钩。颈联运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一家人短暂的安定和祥和状态。“画纸为棋局”,信手而为,表现的是生活的片刻悠闲;“敲针作钓钩”表现的是小儿的聪明伶俐。上下句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抒发的正是饱受离乱之苦的诗人得到片刻的安宁的欣喜和满足之情。据此进行描绘即可。示例:门前大树的余荫下,老伴和孩子正在低头忙着自己的事情。走近一看,老伴在纸上画着棋局,小儿子在埋头敲着钢针,想必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去江边钓鱼。(2023·黑龙江牡丹江)赏析《雁门太守行》,回答各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首联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描绘这两句呈现的画面。【答案】示例: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翻译和语言表达。答题要点:用自己的话描述《雁门太守行》全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所展现的画面,要抓住景物和色彩,结合主题和氛围,合理想象,运用细腻的语言描绘,突出色彩性。首联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可抓住“黑、金”等颜色和景物“云、光”等描绘。描绘时,可以加上想象,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使得画面更加形象生动。示例:敌军好像乌云一般压城袭来,城墙仿佛要坍塌,铠甲迎着云峰中挤出的金色光线,如金色的鳞片,闪闪发光。(2023·湖南怀化)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甲诗】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诗】南安军(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①,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②。【注】①梅花南北路:指经过梅岭。梅岭,即大庾岭,山上多梅树,是广东和江西的分界岭。②采薇:采食野菜。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后来饿死。文天祥到了南安军曾绝食八天。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南安军》首联的画面。【答案】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解析】本题考查意境描绘。根据《南安军》首联“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可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考法二简述诗句画面的特点(2023·广东广州)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描绘了傍晚山色美好、飞鸟结伴投林的景象,这是一幅悠闲恬静的美好画卷。【详解】本题考诗歌画面。答题时注意要依据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结合诗句意思来分析。例如: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这里描绘了傍晚的景色,飞鸟回巢的恬静美好画面。(2023·湖南)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辋川①闲居赠裴秀才迪②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③。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④。(《唐诗三百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注释】①辋川:水名。②裴迪:诗人,王维好友。③潺湲:指水缓缓流淌。④接舆:指楚国人陆通,这里比裴迪。五柳:指晋陶渊明,这里比自己。2.首联“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案】水落石出的寒秋,时近黄昏,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山间泉水不停地潺潺作响。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秋景图。【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句子赏析能力。首联写山中秋景。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这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声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声音,动静结合的山水田园秋景画面。(2023·四川遂宁)在“品经典”环节,你们小组准备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参加品诗分享会。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3.上图是小俊读诗后画的一幅画,请你从诗中选一联为画题诗,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联诗的画面。所选诗句:描绘画面:【答案】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风在嘶吼,吹的两岸的叶子瑟瑟发抖,不禁发出了凄凉的悲鸣;清冷的月光挥洒在江面上,照出一叶小舟,孤独的随波摇荡。【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由这幅画中的河流、月亮、小船,可知与“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关联最紧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描绘画面,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修饰、想象,要富有文采。如: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似乎发出哀鸣声,让人顿感秋意萧瑟;一轮明月高悬,清冷的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随波摇荡的孤舟。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知识点一诗句画面描绘【考向分析】

古诗词画面描绘题是中考语文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看似不难,学生都有话可写,但答题结果却不够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忽略某些答题要素,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方法提炼】画面描绘题答题思路——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为例解题思路:三定一想1.定调(宏观)诗词中的总体感情基调、格调、色调、主题、主旨、感受等:早春清新;2.定物(聚焦)找出描写到的体现感情基调的所有意象(景物):莺、树、燕、泥;3.定点(聚焦)找出这些意象(景物)的特点并修饰:莺-早、树——暖、燕——新、泥——春。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修饰语从原文找或者加以想象);莺:早出生的黄莺树:向阳的树木燕:刚会飞的燕子泥:春天的泥粒4.想象(发散)运用想象和联想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几只早出生的莺儿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不知谁家刚会飞的燕子已开始衔啄春天的泥粒,筑建新巢。【特别注意】描绘画面不是指翻译不一定要按照诗句的顺序,同时可以对时间地点人物等进行合理推测想象,运用修辞或修饰性的句子描绘画面,要力求语言优美,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诗歌要营造的意境。知识点二诗歌的意境与风格【考向分析】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方法提炼】【常见题型】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题步骤】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1.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意境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3.剖析作者思想。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常见意境风格】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1.(2023·四川广安·一模)古诗词鉴赏。咸阳城东楼[唐]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1)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画面。(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狂风突起整个楼宇顿时被凄风笼罩,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2)这首诗中,诗人用高楼、蒹葭、杨柳、绿芜等景色,营造出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引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的感慨。【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情感。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意思是:溪上云起,夕阳返照楼阁;楼头风狂,预示着山雨将至。根据诗句意思生动具体地描写出“浓云涌动、山雨将至”的画面即可。(2)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咸阳城东楼》是登临之作。本诗首句“一上高城万里愁”中的“愁”字总领全文,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前两句写愁,后六句则交代愁的原因。中间两联写景,颔联写云、日、雨、风,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云起日落,风来欲雨。颈联写绿芜黄叶,渲染了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尾联中“故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情因景起,景衬情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2023·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请描绘“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示的画面。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2.示例:边声四起,角声犹厉,凄凉悲壮。层峦叠嶂间,暮霭沉沉,残阳如血,一座驻军孤城,城门紧闭。3.①思念家乡;②渴望杀敌报国、成就功业。【解析】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边声”“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3.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这个典故委婉的表达了将士们的矛盾心理。一杯浊酒难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但久戍边关功业未成,归家遥遥无期。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复杂情感。(2023·四川德阳·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问题。初夏绝句[宋]陆游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注释】陆游(1125年-1210年),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一身主张收复失地。生逢北宋(960-1127年)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4.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5.阅读全诗,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结合诗人所处时代,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府关心关爱人民群众,积极收复失地,建设美好家园,实现中国梦的喜悦之情。B.诗歌有乐景写乐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四种,该诗是乐景写哀情。C.末句中“身是太平人”是指天下太平,人人都是太平之人,忘掉了家仇国恨。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无奈。D.北宋灭亡,南宋政权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时代混乱,诗人却说“身是太平人”,可见该诗最后两句是对南宋政权屈膝求和行为的讽刺和愤怒。【答案】4.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谢化作尘土,布谷鸟儿声声鸣叫,迎来夏天这个新的季节。意思对即可5.A【解析】4.本题考查诗中画面。在尊重诗句原意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中画面即可。如:姹紫嫣红的花儿纷纷落下,已化作了尘埃,在布谷鸟的叫声中夏天已悄悄的到来。这两句作者用清新的笔调描绘了夏天悄然而至的情景。5.本题考查诗歌赏析。A.联系写作背景可知,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他的其他诗作多是慷慨悲歌,体现浓浓的壮怀爱国情怀。也只有当诗人看到这样一个闲适的画面,才觉得自己是一个太平人,由此可见此时的社会是多么的不安了,这一首写得清新恬淡,我们能够感觉到当年诗人对太平环境的期望,同时也能感觉到诗人身上浓浓的爱国情怀。故选A。(2022·青海西宁·模拟预测)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6.律诗结构讲究起承转合,本诗首联由“问边”而起,颔联紧承首联,抒发之感,颈联转为描绘雄浑壮阔之景,尾联呼应首联,收束全诗。7.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呈现的画面。【答案】6.漂泊无定(孤寂飘零、幽微难言、孤独漂泊)7.示例:苍茫的大漠一马平川,无边无际,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冲云霄,黄河横贯其间,渺无尽头,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解析】6.本题考查作者情感。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地,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大漠。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出使边塞)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表达了诗人漂泊无定(孤寂飘零、幽微难言、孤独漂泊)之情。7.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赏析。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的意思,抓住沙漠之“大”、孤烟之“直”、河流之“长”以及落日之“圆”,描写不同景物的典型特征,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语言一定要生动,进行合理的想象,以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即可。示例:在广袤的沙漠上,可以看到一缕轻烟在向上飘,没有一丝的风,烟也显得孤独无依。长长的河水上方,是一轮圆圆的落日,让整个画面更加悲壮。(2023·江西南昌·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饮马度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①,咸②言意气高。黄尘足③今古,白骨乱蓬蒿。【注释】①长城战:长城堡之战。开元二年,吐蕃侵扰临洮,被唐军击败,双方死伤甚众。②咸:都。③足:充塞。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将士在行军途中牵马饮水渡过大河时水寒风厉的情形。B.颈联诗人回忆了唐军在长城堡的一场胜仗及赞美唐军意气风发的情状。C.本诗并没有直接写将士在战场厮杀的场景,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战争遗迹来渲染战争。D.全诗弥漫着凄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反战思想。9.这首诗的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答案】8.B9.尾联描绘了一幅黄尘漫漫、野草丛生、白骨累累的画面。体现了战争的残酷。【解析】8.本题考查理解诗意。B.“赞美唐军意气风发”错误,应为众人赞美唐军意气风发。故选B。9.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作用。“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描绘了一幅黄尘漫漫、野草丛生、白骨累累的画面。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2023·江西赣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题《云山图》二首沈周①(一)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我看云山亦忘我,闲来洗砚写云山。(二)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故人到此云相接,欲去还须云送君。[注]①沈周,长洲(今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工诗善画。10.下面的诗句都写到了云,意境与这两首诗最接近的一项是(

)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1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所表现的画面。【答案】10.B11.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抓住诗句中“白云”“溪山”“草堂”等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摹,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解析】1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诗歌意境。本题中,两首诗都借“云”这一意象营造了悠闲、幽静、优美的意境。A.“黄鹤一去不复饭,白云千载空悠悠”意思是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另外此联中“空”与首联中的“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表现出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该选项的诗句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最接近;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是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故选B。1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示例:早晨,溪山里一半是云,云雾缭绕,朦朦胧胧,草堂在朦胧云雾中,若隐若现,远远望去,仿佛白云和草堂主人各占了草堂的一半。考点二诗歌的表现手法考法一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2023·山东德州)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定风波·幕春漫兴①辛弃疾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注】①作者闲居带湖之作。1.衬托手法在这首词中很突出,请结合句子加以分析。【答案】少日逢春的狂欢衬托老去逢春的孤寂,突出了词人带湖生活的悠闲和淡淡的落寞心情。【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上阙以“少日”衬托“老去”。“老去”是现实,“少日”是追忆。少年时代,风华正茂,一旦春天来临,更加纵情狂欢,其乐无穷。形容“少日春怀”,用了“似酒浓”,给人以酒兴即将发作的暗示。继之以“插花”“走马”,狂态如见。而这一切,都是“少日”逢春的情景,只有在追忆中才能出现。眼前的现实则是: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怀不是“似酒浓”,而是“如病酒”。同样用了一个“酒”字,而“酒浓”与“病酒”却境况全别。“老去逢春如病酒”极言心情不佳,毫无兴味,不要说“插花”“走马”,连酒也不想喝了,突出了词人的落寞心情。2.(2023·黑龙江)词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尾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答案】运用典故(引用典故、借用典故)的写作手法。作者在结尾句表现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内容理解。“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意思是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是苏轼以孙权自比,表达豪放之气。“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意思是: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遣冯唐”出自《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辩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仕途坎坷,此时调任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表现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杀敌报国的豪情。“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的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去。此句运用比喻修辞,把拉开的雕弓比作满月;“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略”,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作者化用“射天狼”典故,表现了词人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美好的愿望。考法二从用典角度赏析诗句(2023·湖北黄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应白居易所赠之诗,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B.颔联运用典故,既表现了世态的变迁,又表达出生疏怅惘之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表现出豁达的襟怀。D.全诗情感起伏跌宕,整体基调是悲凉的,是一首优秀的酬赠诗。【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D.有误,本诗首先紧承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造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所以“整体基调是悲凉的”理解有误。故选D。(2023·四川凉山)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经给出了两条线索: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27岁匆匆离世,被后人称为“诗鬼”;这首诗色彩鲜明,展现了一场激烈、悲壮的战争。请你从下面的线索中再选择一条,让答题者最终锁定答案(

)A.这句诗写出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情。B.这句诗从听觉、视觉的角度烘托了诗人壮怀激烈的爱国主义情感。C.这句诗运用了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D.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思想感情。【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了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故选C。知识点诗歌的表现手法【考向分析】表现手法是指人们运用语言艺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赋(铺陈)、比兴、对比、衬托、烘托、渲染、联想、想象、象征等等。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表达技巧,把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中的抒情方式、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对比、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伏笔照应、托物言志、设置悬念、渲染环境、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等等。【方法提炼】一、对比(一)定义及作用内涵: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作用:①反衬正方,突出其鲜明特征,凸显主旨;②表现作者的好恶褒贬;③给读者深刻印象和启示。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二)重要提醒1.对比,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2.衬托与对比的区别衬托与对比都是两事物并提,有时易混淆。它们的不同表现在:(1)它们的目的不同:衬托之所以言及甲事物,是由甲到乙的单向作用。对比则是甲乙二者同时突出,是甲乙之间的双向作用。(2)修辞作用不同:衬托以宾衬主,揭示主体;对比是两相比较,呈现出差异。二、衬托(一)定义、分类、作用内涵:衬托又称“映衬”“陪衬”,就是利用其他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当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的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作用:(使被陪衬事物)特点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①从侧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主旨;②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启发读者联想、想象。特别提醒:衬托与对比的区别: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二)分类正衬: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反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三、象征(一)定义、作用内涵: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作用:(1)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给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化抽象为具体)(2)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特别提醒——象征和比喻的区别和联系象征和比喻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两者又是不同的两种手法。其不同在于,象征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即作品中所描写的对象(象征物)并非作者真正想要表现的内容(被象征物),而只是其用以表现所要表现内容的一种媒介,而且作者真正所要表现的内容往往不会直接在作品中写到;而比喻是把作品中所描写的对象比作与之相似的另一物,只是为了使语言更为形象生动,其本体与喻体往往都会在作品中出现。(二)象征与托物言志区别象征:侧重物所具有的性格品质;托物言志:侧重作者的主观感情。象征存在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托物言志则含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兰”“竹”“菊”。四、用典(一)定义、作用内涵:用典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指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作用:①用古人古事,借人写己,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情感;②用诗文名句,佐证文章,增强说服力;③用典可增强文学性,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可读性。(二)常见常用典故1、投笔2、长城3、楼兰4、折腰5、化碧6、鸿雁7、尺素8、青鸾9、双鲤10、五柳11、东篱12、三径13、劳歌14、长亭15、南浦16、阳关17、柳岸18、风骚19、雕虫20、鸿鹄21、杜鹃22、鹧鸪2l黍离24、桑榆25、商女26、杜康27、瑟瑟28、红豆29、鸡黍30关山月31梅花落32霓裳羽衣曲33、后庭花34杨柳曲……五、比兴内涵:“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作用:①比兴手法的作用是为了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②比兴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③“兴”就是托物寓情,是寄托,也是联想,其作用是含蓄、蕴藉,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知识梳理】教材古诗词中的典故1.归雁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典故】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2.燕然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典故】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3.

子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典故】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啼声如“不如归去”。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4.

黄金台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典故】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战国时荆轲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乐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用于招揽人才。5.轮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